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6月测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6月测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测试
生物试题
一、单选题
1.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是由于()
A. 着丝点的分裂 B. 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C. DNA的复制 D. 同源染色体的联会
【答案】B
【解析】
【详解】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而着丝点不分裂,染色体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中,所以导致染色体数目的减半。所以B正确。A、C、D不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2. 基因型为AaBb的雄性果蝇,体内一个精原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一对同源染色体在染色体复制后彼此配对,非姐妹染色单体进行了交换,结果如右图所示。该精原细胞此次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均进入减数分裂,若此过程中未发生任何变异,则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中,基因组成为AAbb的细胞所占的比例是( )
A. 1/2 B. 1/4 C. 1/8 D. 1/16
【答案】B
【解析】
【分析】由图可知,该精原细胞有丝分裂产生的两个子细胞的基因型分别是AaBB和Aabb或AaBb(A和B在同一条染色体上)或AaBb(A和b在同一条染色体上),所有子细胞均进行减数分裂,据此答题。
【详解】该精原细胞有丝分裂产生的两个子细胞的基因型分别是AaBB和Aabb或AaBb(A和B在同一条染色体上)或AaBb(A和b在同一条染色体上),进行减数分裂的子细胞中只有Aabb和AaBb(A和b在同一条染色体上)精原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才能产生AAbb的细胞,则概率为1/2×1/2=1/4,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3. 下图表示“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中保温时间与物质放射性强度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表示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中,沉淀物放射性含量的变化
B. 甲表示在“35S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中,沉淀物放射性含量的变化
C. 乙表示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中,上清液放射性含量的变化
D. 乙表示在“35S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中,上清液放射性含量的变化
【答案】D
【解析】
【分析】1、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2、上清液和沉淀物中都有放射性的原因分析:
①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上清液中有少量放射性的原因:a.保温时间过短,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使上清液出现放射性;b.保温时间过长,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子代,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也会使上清液的放射性含量升高。
②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沉淀物中也有少量放射性的原因:由于搅拌不充分,有少量35S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吸附在细菌表面,随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使沉淀物中出现少量的放射性。
【详解】A、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中,沉淀物放射性含量随保温时间的变化应该是先增加再降低,不能用图甲表示,A错误;
B、在“35S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中,沉淀物放射性含量较低,且与保温时间没有关系,不能用图甲表示,B错误;
C、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中,上清液放射性含量的变化应该用图甲表示,C错误;
D、在“35S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中,上清液放射性含量较高,且与保温时间没有关系,可用图乙表示,D正确。
故选D。
4. 科学家在对肥胖症进行研究时发现,正常小鼠体内FTO基因的敲除或失活会导致细胞内RNA的甲基化修饰水平增加约20%,同时减少成熟脂肪细胞内脂肪含量,而敲除METTL3基因后,其结果刚好相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FTO基因的过量表达会减少脂肪含量
B. mRNA甲基化不会导致遗传信息的改变
C. FTO与METTL3对脂肪含量的影响属于负反馈调节
D. FTO与METTL3可在转录水平对基因的表达进行调节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析题意:由“正常小鼠体内FTO基因的敲除或失活会导致细胞内RNA的甲基化修饰水平增加约20%,同时减少成熟脂肪细胞内脂肪含量”可知,FTO基因的表达会导致脂肪含量增加;由“而敲除METTL3基因后,其结果刚好相反(即脂肪含量增加)”可知,METTL3基因表达会减少脂肪含量。
【详解】A、据分析可知,FTO基因的过量表达会增加脂肪含量,A错误;
B、mRNA的甲基化修饰不会导致遗传信息的改变,B正确;
C、反馈调节是指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的工作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因此FTO与METTL3对脂肪含量的影响不属于负反馈调节,C错误;
D、FTO与METTL3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进而控制代谢过程的,从而影响细胞中脂肪的含量,D错误。
故选B。
5. 农业生产中长期使用某种杀虫剂后,害虫的抗药性增强,杀虫效果下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杀虫剂能诱导害虫分解药物的基因表达
B. 杀虫剂可诱发害虫抗药性基因的产生
C. 杀虫剂使用前,害虫中早就存在抗药性变异
D. 害虫发生抗药性定向突变,增强了抵抗性
【答案】C
【解析】
【分析】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因而杀虫剂对害虫具有选择作用,据此答题。
【详解】A、使用杀虫剂后害虫不死,不是因为杀虫剂能诱导害虫分解药物的基因表达,而是因为在杀虫剂的选择作用下能存活的都是抗药性的个体,A错误;
B、害虫的群体本身就有一些个体因为突变而具有抗药性,故害虫抗药性基因的产生不是杀虫剂诱发的结果,是本来就存在的,B错误;
C、杀虫剂使用前,害虫中早就存在抗药性变异,杀虫剂只是对害虫起了选择的作用,C正确;
D、突变是不定向的,D错误。
故选C。
6. 下列关于真核细胞DNA分子结构和DNA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DNA分子中的碱基与磷酸基团直接相连
B. 复制起始点的A、T比例高,有利于两条链的解旋
C. DNA复制时将两条链完全解旋后作为模板合成子链
D. DNA分子的特异性体现在(A+G)/(C+T)的比例上
【答案】B
【解析】
【分析】1、DNA的双螺旋结构:①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②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侧。③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起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2、DNA分子复制的方式为半保留复制。
【详解】A、DNA分子中碱基与磷酸基团通过脱氧核糖间接相连,A错误;
B、A-T之间为两个氢键,G-C之间为三个氢键,复制起始点的A、T比例高,氢键含量越少,有利于两条链的解旋,B正确;
C、DNA复制时为边解旋边复制,C错误;
D、双链DNA分子中由于A=T,G=C,因此双链DNA分子中(A+G)/(C+T)的比值均为1,不能体现DNA分子的特异性,D错误。
故选B。
7. DNA通过复制将遗传信息从亲代细胞传递给子代细胞,从而保持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下图为DNA复制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DNA分子中每个磷酸基团均连接2个脱氧核糖
B. 酶1为解旋酶,能催化双链上氢键的断裂与形成
C. 酶2为DNA聚合酶,沿母链的5'→3'方向移动
D. 边解旋、边配对可以降低DNA复制的差错
【答案】D
【解析】
【分析】DNA的复制是指以亲代DNA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DNA复制是一个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需要模板、原料、能量和酶等基本条件。
【详解】A、DNA分子中一个磷酸基团连接一个或两个脱氧核糖,A错误;
B、酶1是解旋酶,将DNA双螺旋的两条链打开,破坏氢键,不能催化氢键的形成,B错误;
C、酶2 是DNA聚合酶,沿母链的3'→5'方向移动,C错误;
D、DNA解旋变成单链后,结构不稳定,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导致碱基序列发生改变,从而导致差错,而边解旋、边配对可以降低DNA复制的差错,D正确。
故选D。
8. 研究发现,携带某种氨基酸的tRNA上反密码子中某个碱基改变,对该氨基酸的携带和转运不产生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tRNA的反密码子携带了氨基酸序列的遗传信息
B. 转录时RNA聚合酶能识别tRNA中特定碱基序列
C. 反密码子与密码子的配对由tRNA上结合的氨基酸决定
D. 一种氨基酸可能被多种tRNA转运,但一种tRNA只能转运一种氨基酸
【答案】D
【解析】
【分析】1、RNA分为mRNA(作为翻译的模板)、tRNA(运载氨基酸)、rRNA(组成核糖体的重要成分),此外少数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等。
2、tRNA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1)结构:单链,存局部双链结构,含有氢键;
(2)种类:61种(3种终止密码子没有对应的tRNA);
(3)特点:专一性,即一种tRNA只能携带一种氨基酸,但一种氨基酸可由一种或几种特定的tRNA来转运;
(4)作用:识别密码子并转运相应的氨基酸。
【详解】A、tRNA携带的氨基酸的种类是由其上的反密码子对应的mRNA上的密码子决定的,A错误;
B、转录时RNA聚合酶能识别位于基因首端的特定碱基序列,B错误;
C、反密码子与密码子的配对是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进行的,C错误;
D、细胞中有多种tRNA,一种tRNA只能转运一种氨基酸,同一种氨基酸可由一种或多种tRNA转运,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RNA的内容,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知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准确答题。
9. 白车轴草中有毒物质氢氰酸(HCN)的产生由H、h和D、d两对等位基因决定,H和D同时存在时,个体产HCN,能抵御草食动物的采食。如图示某地不同区域白车轴草种群中有毒个体比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草食动物是白车轴草种群进化的选择压力
B. 城市化进程会影响白车轴草种群的进化
C. 与乡村相比,市中心种群中h的基因频率更高
D. 基因重组会影响种群中H、D的基因频率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题意可知:H、h和D、d基因决定HCN的产生,基因型为D_H_的个体能产生HCN,有毒,能抵御草食动物的采食。
【详解】A、分析题意可知,草食动物能采食白车轴草,故草食动物是白车轴草种群进化的选择压力,A正确;
B、分析题中曲线可知,从市中心到市郊和乡村,白车轴草种群中产HCN个体比例增加,说明城市化进程会影响白车轴草的进化,B正确;
C、与乡村相比,市中心种群中产HCN个体比例小,即基因型为D_H_的个体所占比例小,d、h基因频率高,C正确;
D、基因重组是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基因重组不会影响种群基因频率,D错误。
故选D。
10. 若在果蝇种群中,XB的基因频率为80%,Xb的基因频率为20%,雌雄果蝇数相等,理论上XbXb、XbY的基因型频率依次为( )
A. 2% 10% B. 4% 10% C. 2% 20% D. 4% 20%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有关计算。Xb的基因频率为20%,则雄性果蝇中XbY的基因型频率为20%,因雌雄果蝇数相等,故在果蝇种群中,XbY的基因型频率为20%÷2=10%;Xb的基因频率为20%,则雌性果蝇中XbXb的基因型频率为20%×20%=4%,因雌雄果蝇数相等,故在果蝇种群中,XbXb的基因型频率为4%÷2=2%,A正确。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频率的计算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
二、多选题
11. 下列关于染色体组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21三体综合征患者体细胞中含有3个染色体组
B. 四倍体水稻的单倍体体细胞中含2个染色体组
C. 一个染色体组中的染色体大小、形态一般相同
D. 体细胞中含有3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即为三倍体
【答案】ACD
【解析】
【分析】1、染色体组:是指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又互相协调,共同控制生物的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做一个染色体组。
2、由受精卵(或合子)发育而来的个体,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叫做二倍体;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叫做多倍体。
3、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叫做单倍体。
【详解】A、21三体综合征患者体内第21号染色体多了一条,体细胞中仍含有2个染色体组,A错误;
B、四倍体水稻的单倍体体细胞中含2个染色体组,B正确;
C、一个染色体组中染色体互为非同源染色体,大小、形态通常不同,C错误;
D、体细胞中含有3个染色体组的个体,若由受精卵发育而来,则为三倍体,若由配子发育而来,则为单倍体,D错误。
故选ACD。
12. 下列关于染色体、DNA、基因和脱氧核苷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也可以是RNA片段
B. 基因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通常由核苷酸构成
C. 1条染色体上有1个或2个DNA分子,DNA都在染色体上
D.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每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
【答案】ABD
【解析】
【分析】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控制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基因通过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来表达自己所携带的遗传信息,从而控制生物个体的性状表现。
【详解】A、基因是一段有功能的核酸,在大多数生物中是一段DNA,在RNA病毒中是一段RNA,A正确;
B、基因是一段有功能的核酸,核酸的基本单位是核苷酸,B正确;
C、1条染色体上有1个或2个DNA分子,但DNA不都在染色体上,在线粒体、叶绿体、原核生物的拟核区,都有DNA,C错误;
D、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每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呈线性排列,D正确。
故选ABD。
13. 若图甲中①和②为一对同源染色体,③和④为另一对同源染色体,图中字母表示基因,“?”表示着丝点,且乙~戊图都是由甲图变化而来,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图乙~戊中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类型依次是缺失、重复、易位、倒位
B. 图乙~戊中的变异都属于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C. 除了图示变异外染色体变异还包括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D. 图示变异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
【答案】AD
【解析】
【分析】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结构变异包括:指细胞内一个或几个染色体发生片段的缺失、增添、倒位或易位等改变。
【详解】A、图乙中②号染色体丢失了D基因,属于缺失,图丙中①号染色体多了一个C基因,属于重复,图丁中①号染色体上的B和C基因位置颠倒了,属于倒位,图戊中②号染色体与③号染色体间相互交换了部分片段,属于易位,A错误;
B、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包括缺失、重复、倒位、易位,结合A选项分析可知,乙~戊中的变异都属于染色体结构的变异,B正确;
C、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的变异(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图示变异为染色体结构变异,所以除了图示变异外染色体变异还包括染色体数目的变异,C正确;
D、染色体变异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D错误。
故选AD。
14. 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 )
A. 物种多样性 B. 种群多样性
C. 生态系统多样性 D. 遗传多样性
【答案】ACD
【解析】
【分析】生物的多样性: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详解】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ACD正确,B错误。
故选ACD。
15. 如图表示某基因片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图中①②③不能构成一个DNA的基本单位
B. DNA复制时,④的形成需要DNA聚合酶
C. 转录时该片段只能以其中的一条链作为模板
D. DNA分子中碱基对⑨越多,其热稳定性越高
【答案】AC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是一个DNA分子的片段,其中①为磷酸,②为脱氧核糖,③为胞嘧啶,④为氢键,⑤为A,⑥为G,⑦为C,⑧为T,⑨为碱基对。
【详解】A、图中①与②③不是同一个脱氧核苷酸的组成部分,所以①②③不能构成一个DNA的基本单位,A正确;
B、④为氢键,DNA复制时,④的形成不需要DNA聚合酶的催化,脱氧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形成需要DNA聚合酶的催化,B错误;
C、转录时以DNA(基因)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C正确;
D、DNA分子中碱基对⑨越多,氢键的相对含量越少,其热稳定性越低,D错误。
故选AC。
三、简答题
16. 图甲、乙为同一个体(基因型为AaBB)的细胞分裂模式图,图丙为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在细胞分裂各时期的变化情况,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细胞含有_____个四分体,对应图丙的_____段,该生物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_____条。
(2)图乙中染色体2上对应的基因(不考虑突变和染色体互换)是_____ (填“A”或“a”)。能否根据图乙细胞判断该动物的性别?_____(填“是”或“否”)。
【答案】(1) ①. 0 ②. bc ③. 4##四
(2) ①. a ②. 否
【解析】
【分析】分析甲图: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分析乙图: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着丝粒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分析丙图: ab段形成的原因是DNA的复制; bc段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 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粒的分裂;de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
小问1详解】
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不发生同源染色体的联会,所以细胞中不含四分体,此时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与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相同。
【小问2详解】
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着丝粒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分析丙图: ab段形成的原因是DNA的复制; bc段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 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此时每条染色体含有2个DNA分子,对应图丙的bc段。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由于染色体1和染色体2是复制关系,所以图乙中染色体2上对应的基因也是a。由于乙细胞为减数第二次分离图像,细胞质均等分裂,有可能是第一极体或次级精母细胞,所以根据图乙细胞不能判断该动物的性别。
17. 下图甲为基因对性状的控制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过程a和过程b所示的过程在生物学上分别称为_____和_____,过程a和过程b都遵循_____原则。
(2)图甲中基因1是通过控制_____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若基因2不能表达,则人会患白化病,说明基因还可以通过控制_____从而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答案】(1) ①. 转录 ②. 翻译 ③.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2) ①. 蛋白质的结构 ②. 酶的合成控制代谢
【解析】
【分析】1、分析图解:图甲表示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其中a表示转录,b表示翻译;
2、基因控制性状有两种方式: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生物的代谢过程,从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
【小问1详解】
图甲表示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其中a表示转录,b表示翻译。转录和翻译过程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小问2详解】
血红蛋白为结构蛋白,可见图甲中基因1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人的性状的。若基因2不能表达,则人体就不能合成酪氨酸酶,人体缺乏酪氨酸酶,酪氨酸就不能形成黑色素,所以人会患白化病,此例说明基因还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从而间接控制人的性状。
18. 下图是人类某一家族甲种遗传病和乙种遗传病遗传系谱图,设甲遗传病与A和a这一对等位基因有关,乙遗传病与另一对等位基因B和b有关,II-6 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请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甲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遗传,乙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_____染色体上。
(2)个体7可能的基因型是_____。
(3)个体8的乙种遗传病致病基因最初来源于图中的_____。
(4)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人类遗传病,为研究其发病率与遗传方式,正确的方法是_____。
①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并计算发病率
②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研究遗传方式
③在患者家系中调查并计算发病率
④在患者家系中调查研究遗传方式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1) ①. 常染色体显性 ②. X
(2)aaXBXB或aaXBXb
(3)3 (4)D
【解析】
【分析】3与4都有甲病,生出无甲病的女儿7,说明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3与4都没有乙病,生出有乙病的儿子,说明乙病为隐性遗传,10号患乙病,但是6号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乙病的遗传方式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
【小问1详解】
3与4都有甲病,生出无甲病的女儿7,说明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3与4都没有乙病,生出有乙病的儿子,说明乙病为隐性遗传,10号患乙病,但是6号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乙病的遗传方式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
【小问2详解】
个体7没有甲病和乙病,那么基因型是aaXBX-,3不患乙病但她的儿子8号患乙病,所以3的基因型是AaXBXb,4号患甲病不患乙病,基因型是AaXBY,所以个体7的基因型为aaXBXB或aaXBXb。
【小问3详解】
乙病的遗传方式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个体8 (XbY)的乙病致病基因一定来自母亲3号。
【小问4详解】
研究人类遗传病的发病率应该在①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并计算发病率,而调查遗传方式应该在④患者家系中调查研究遗传方式。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一下学期6月测试生物试题含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一下学期6月测试生物试题含答案,文件包含安徽师范大学附中2022-2023学年高一6月测试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安徽师范大学附中2022-2023学年高一6月测试生物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