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5章植被与土壤第2节土壤课件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455425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5章植被与土壤第2节土壤课件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455425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5章植被与土壤第2节土壤课件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455425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5章植被与土壤第2节土壤课件第4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4554256/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5章植被与土壤第2节土壤课件第5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4554256/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5章植被与土壤第2节土壤课件第6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4554256/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5章植被与土壤第2节土壤课件第7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4554256/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5章植被与土壤第2节土壤课件第8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4554256/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全套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课时教学课件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土壤课文配套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土壤课文配套课件ppt,共4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目录索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基础落实·必备知识全过关
重难探究·能力素养全提升
一、观察土壤1.土壤概念:陆地表层具有一定 ,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2.组成物质: 、有机质、水分和空气。
3.野外观察内容(1)土壤颜色:土壤最重要的外部特征之一,如黑土、红壤等是用颜色来命名的。我国的黑土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2)土壤质地按不同粒级的矿物质在土壤中所占的相对比例的不同,可分为如下三种类型。①砂土:通气、 强,保水、蓄水性能弱,保肥性能弱,易耕作。 ②壤土: 、透水性能良好,蓄水、保肥性能强,是 理想的土壤质地。 ③黏土:通气、透水性差,蓄水、保水性能强,而且 分解缓慢,易 ,保肥性能好,但 ,不易耕作。
(3)土壤剖面构造 反映了土壤的发育程度①自然土壤
森林土壤剖面及各土层特点②耕作土壤剖面一般分为耕作层、 层和自然土层。
二、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土壤发育的物质基础1.成土母质:决定了土壤矿物质的成分和养分状况,影响土壤的质地。 影响土壤发育的最基本也是最活跃的因素2.生物:生物残体为土壤提供 ,通过 使营养元素在土壤表层富集。 3.气候:(1)岩石风化的 和 与温度、降水量呈 。 (2)气候的分布规律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控制了 的分布规律。
4.地貌:多方面影响土壤的发育。5.时间:土壤发育的时间越长,土壤层 , 越明显。 6.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极为深刻,自然土壤在人类长期的耕作和培育下,形成了有利于农业生产的耕作土壤。
三、土壤的功能和养护1.功能(1)处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相互紧密接触的过渡地带,是联系 和 的关键环节。 (2)为植物生长提供了扎根立足的条件,改变了地理环境以至地球面貌。(3)具有重要的 、 功能。 (4)是人类可以利用的珍贵的 。
2.利用与保护 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可对土壤造成消极影响(1)对不能满足耕作需要的土壤进行改良或改造。(2)对优良的土壤要注重 结合,以保持土壤持续提供高效肥力的能力。
图表点拨读教材图5.14“黑龙江垦区的黑土景观”与图5.15“云南东川的红壤景观”,思考:(1)与红壤相比,黑土形成的速度 ,有机质含量 ,土壤黏粒比重 。(2)控制和影响黑土、红壤分布规律的主导因素是 。
链接生活土壤和土地的区别土壤只是构成土地的要素之一,而土地是陆地的表层部分,除土壤外还包括岩石和岩石的风化物(成土母质)等。思考感悟土壤的有机质是怎么形成的?
提示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质,以枯枝落叶和残体形式,将有机养分归还地表。
图表点拨读教材图5.19“生物对土壤形成的作用(生物循环)示意”,思考:(1)从土壤形成因素的角度说出图中岩石风化产物的名称,并描述其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指出岩石风化的强度、速度与温度、降水量之间的关系。
提示 成土母质。成土母质是土壤发育的物质基础,决定了土壤矿物质的成分和养分状况,影响土壤的质地。岩石风化的强度、速度与温度、降水量呈正相关。
(2)写出图中“吸收”的含义。(3)说出图中生物与腐殖质之间的转化关系。
提示 植物通过根系,把分散在成土母质、水、大气中的氮、磷、钾、钙、镁、硫等营养元素选择性地加以吸收,储存在生物体内。
提示 生物残体为土壤提供有机质,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转化为腐殖质。
活动提示教材第92页活动“解释常见的土壤现象”提示:1.主导因素:气候、成土母质、生物、地貌。
2.四川盆地紫色土是由砂岩和紫色页岩风化形成的;东北地区温度较低,土壤中的有机质分解慢,积累多,土壤肥沃,南方地区则相反;由山顶到山麓,成土母质颗粒差异大,山顶成土母质颗粒大,山麓成土母质颗粒小。
图表点拨读教材图5.20“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地位”,思考:(1)写出土壤物质组成分别所属的圈层。(2)四大圈层在土壤中的接触是紧密的,解释其原因。
提示 矿物质来自岩石,属于岩石圈;有机质来自生物残体,属于生物圈;水分属于水圈;空气属于大气圈。
提示 土壤的成土母质是由岩石风化形成的,其本身就是岩石圈的一部分;土壤的成土母质疏松多孔,为土壤的蓄水(水圈)、透气(大气圈)提供空间条件;土壤为植物根系的发育提供扎根立足的条件,也是许多动物和微生物生存的场所和营养来源。
探究点一 影响土壤形成的主要因素
东北地区俗称黑土地,主要原因是分布着典型的黑土,人们常说黑土地上“捏把黑土冒油花,插双筷子也发芽”。黑土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得天独厚的宝藏,是一种性状好、肥力高、非常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世界黑土分布区主要有北美洲的密西西比河流域、欧洲的乌克兰平原、亚洲的东北平原。
结合材料探究:(1)黑土肥沃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2)黑土是在什么样的气候环境中发育形成的?(3)我国南方的湿热地区植被茂密,但发育的土壤反而有机质含量较低,土壤比较贫瘠,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 黑土中含有丰富的有机质,肥力高。
提示 黑土主要分布在纬度较高的地区,说明其是在冷湿的环境中发育形成的。
提示 我国南方地区气候湿热,降水较多,淋溶作用强,因此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低,土壤比较贫瘠。
一、自然地理要素与土壤的关系
二、土壤形成的主要自然因素分析1.成土母质
3.生物(1)生物是影响土壤发育的最基本也是最活跃的因素。图解如下。
(2)土壤有机质形成过程
5.时间土壤发育的时间越长,土壤层越厚,土层分化越明显。
三、不同气候条件与类型影响下的土壤状况
1.水热条件好的地区,有机质分解速度快,生物循环旺盛,不利于土壤养分的保持,如亚马孙热带雨林地区。2.气候寒冷的地区,冬季严寒漫长,土壤冻结时间长,有利于水分和养分的保持,如我国的东北地区。
读某地不同土壤粒径累积占比示意图,完成1~2题。1.该地土壤主体粒径集中于( ) A.1—10毫米B.0.1—1毫米—0.1毫米—0.01毫米2.影响土壤粒径大小的主导因素是( )A.成土母质B.地貌C.气候D.生物
解析 第1题,据图可知,0.1—1毫米土壤粒径累积占比约40%,比例最大,故该地土壤主体粒径集中于0.1—1毫米,B正确。第2题,成土母质是土壤发育的物质基础,决定了土壤矿物质的成分和养分状况。成土母质代表土壤的初始状态,它在气候与生物的作用下,经过很长的时间,才逐渐转变成可生长植物的土壤。地貌、气候和生物对土壤的形成都有影响,但不是影响土壤粒径大小的主导因素。故选A。
[2023山东济南第三中学期末]土壤是环境各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下图为我国土壤类型分布图。读图,完成3~5题。
3.关于甲地土壤的表述,正确的是( )A.由于气候冷湿,本区土壤腐殖质层较薄B.本区植被茂密,为土壤提供较多矿物质C.本区地形大部分是平原,土壤含水量较高,淋溶作用较强D.本区冬季严寒,土壤冻结时间长,有利于水分和养分保持
4.乙地区土壤呈青色,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①气候 ②地形 ③生物活动 ④成土母质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5.丙地几乎没有发育成熟的土壤,主要原因是( )A.枯枝落叶层厚B.地形坡度大C.人类破坏严重D.气候寒冷干燥
解析 第3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甲地位于我国东北平原地区,以黑土为主,由于该地纬度位置较高,气温较低,微生物活动较弱,土壤腐殖质层较厚,A错误;植被不能给土壤提供矿物质,B错误;该区域纬度位置较高,气温较低,地下冻土发育,不利于土壤淋溶作用的形成,C错误;本区纬度位置较高,冬季严寒漫长,土壤冻结时间长,有利于水分和养分保持,D正确。故选D。第4题,青色土壤主要在我国东部雨水较多、地势低平、排水不良或长期被淹的环境中形成,土壤中的铁多以氧化亚铁形式存在,土壤呈青灰色,①②④正确;生物活动对青色土壤的形成影响较小,③错误。故选B。第5题,丙地位于青藏高原,青藏高原地区气候寒冷干燥,岩石风化速度慢,生物活动不活跃,土壤发育较慢,D正确;该地气候寒冷干燥,生物量较少,枯枝落叶较少,A错误;丙地并非所有的地区坡度都较大,B错误;该区域人口较少,且人类破坏不是导致该地土壤欠发育的主要因素,C错误。故选D。
下图为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图。据此完成6~7题。
6.下列成土因素中比较活跃的是( )A.气候和地形B.气候和生物C.成土母质和生物D.地貌和成土母质7.与陡坡相比,缓坡土壤肥力一般较高是因为( )A.自然植被茂密B.有机质积累多C.生物残体分解快D.矿物养分流失快
解析 第6题,生物选择性地吸收成土母质、大气和水中的营养元素,经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质,土壤微生物分解有机质,促进养分的释放,是形成土壤最活跃的因素。水分和热量条件直接或间接影响植物和微生物的活动,影响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和分解,所以气候是比较活跃的因素。B正确。第7题,缓坡自然植被不一定比陡坡茂密,A错误;缓坡地表径流速度慢,矿物养分不易流失,有机质积累多,所以其土壤肥力一般较陡坡高,B正确;生物残体分解快慢与温度高低有关,与坡度无关,C错误;缓坡矿物养分流失慢,D错误。
探究点二 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
红壤是在亚热带生物、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土壤,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的低山丘陵区,土壤呈酸性,土壤中铁、铝等氧化物较丰富,一般氮、磷、钾的供应不足。江南丘陵地区是我国柑橘、茶叶等经济作物的重要产区。
结合材料探究:(1)分析红壤呈现红色的原因,并描述其特点。
提示 红壤中铁、铝等氧化物较丰富,故土壤颜色呈红色,一般酸性较强,土质黏重。
(2)如何将我国江南丘陵地区的红壤进行利用和改造?(3)我国东北黑土分布区目前存在着黑土肥力降低的现象,我们应该如何对其进行养护?
提示 加熟石灰中和酸性;种植绿肥,增加土壤有机质;逐年深耕,熟化土壤。
提示 可以采取休耕、作物轮作、秸秆还田、种植绿肥、增施有机肥等措施进行养护。
一、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
二、土壤改良的五大措施
1.长时间使用化肥会破坏土壤的团粒结构,使土壤吸附水肥的能力、通气性能减弱,肥力下降。改良措施有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等。2.我国江南丘陵地区对于黏重的酸性土壤通过掺加熟石灰、沙子,种植绿肥等措施进行改良。
[2023山东省实验中学期末]甲地区(图1)多山地、丘陵,土壤瘠薄。当地人在山坡和沿海沙石滩上,将土改良成表层沙土、中间层有机肥、下层黏土的“三明治”结构(图2),引水灌溉,后成为“欧洲蔬菜之都”。据此完成1~2题。
1.甲地代表性天然植被的生态特征是( )A.常绿耐旱,叶片坚硬B.常见茎花、板根现象C.叶片宽阔,春发秋落D.树叶针状,抗寒抗旱2.“三明治”结构的土壤( )①沙土有利于水分下渗,增加水分蒸发 ②有机肥改良土壤结构,提升土壤肥力 ③黏土减少水分和养分流失,抑制盐分上升④沙土和黏土层可以互换,有利于保持水肥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解析 第1题,由图1可知,甲地区位于地中海沿岸,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代表性植被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该地夏季高温少雨,为了减小水分蒸发,叶片坚硬,A正确;茎花、板根是热带雨林的典型特征,B错误;叶片宽阔,春发秋落是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典型特征,C错误;树叶针状,抗寒抗旱是亚寒带针叶林的典型特征,D错误。故选A。第2题,由材料信息可知,沙土有利于水分下渗,减少水分蒸发,①错误;有机肥改良土壤结构,提升土壤肥力,黏土减少水分和养分流失,抑制盐分上升,②③正确;沙土和黏土层互换后,水分下渗减少,地下水位上升,蒸发加剧,不利于保水,④错误。故选C。
在我国古代,一直存在着“社稷祭祀”的制度。以五色土建成的社稷坛包含着古代人对土地的崇拜。五色土是指在中华大地上,按照东、南、中、西、北五个方位选取的青、红、黄、白、黑五种不同颜色的土壤(如下图)。据此完成3~4题。
3.与黑色土相比,红色土( )A.土壤黏粒比重高B.土层薄C.成土速度慢D.土壤表层盐分含量高4.改良红色土壤以满足耕作需要的合理措施是( )A.引淡淋盐B.种植绿肥 C.引水灌溉D.平整土地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土壤课文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二节土壤,新知突破•储素养,知识点一观察土壤,相对比例,灰黑色,矿物质,淀积层,碎屑物质,母岩层,有机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植被示范课ppt课件,共4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目录索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第二节 土壤作业课件ppt,共19页。
![英语朗读宝](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