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第2节大气受热过程分层作业课件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455426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第2节大气受热过程分层作业课件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455426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第2节大气受热过程分层作业课件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4554269/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第2节大气受热过程分层作业课件第4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4554269/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第2节大气受热过程分层作业课件第5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4554269/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第2节大气受热过程分层作业课件第6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4554269/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第2节大气受热过程分层作业课件第7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4554269/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第2节大气受热过程分层作业课件第8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4554269/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新湘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课件PPT整册
高中湘教版 (2019)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第二节 大气受热过程作业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湘教版 (2019)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第二节 大气受热过程作业课件ppt,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图乙某潮汐发电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1月28日,某学生在网络平台分享傍晚“最美天空”(图1)。图2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该学生拍摄的“最美天空”出现在( )A.对流层B.平流层C.高层大气D.臭氧层2.“最美天空”的形成与图2相关的环节是( )A.①大气吸收B.②大气反射C.③大气散射D.④大气逆辐射
解析 第1题,图上信息表明,“最美天空”是因为天空中出现了红彤彤的晚霞,只有对流层有大量水汽和尘埃,加上该层空气对流运动显著,容易凝结成云,因此这种现象出现在对流层。故选A。第2题,读图2可知,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大气逆辐射。“最美天空”是因为天空中出现了红彤彤的晚霞,日落前后,太阳光通过厚厚的大气层,更多的蓝光、紫光在进入人们的视野前被散射掉了,剩下主要包括红光、橙光的太阳光。由此判断,“最美天空”的形成与③大气散射密切相关。故选C。
[2023·福建龙岩九校高一联考]“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3~5题。3.诗句描写的景色大约出现在( )A.2月B.5月C.8月D.11月4.图中表示大气热量主要的直接来源的是( )A.①B.②C.③D.④5.关于“夜来霜”成因,说法正确的是( )A.①增强B.②增强C.③增强D.④减弱
解析 第3题,诗句描写天气晴朗,夜里有霜,且树叶出现深红和浅黄色,说明是秋季,D正确。第4题,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根据图中信息,③为地面辐射,①为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②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④为大气逆辐射。故选C。第5题,夜间有霜,说明夜间气温低,是由于大气逆辐射弱,大气保温作用弱。结合上题可知,故选D。
6.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据此完成下列各题。实验一 做两个相同规格的玻璃箱(如下图),甲底部放一层土。中午同时把两个玻璃箱放在日光下。
实验二 两支同样的温度计静置在阳光下十分钟。
(1)实验一的主要目的是测试( )A.大气的“温室效应”B.太阳辐射强弱的影响因素C.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的时刻D.对流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地面(2)甲玻璃箱温度计应该比乙玻璃箱温度计的读数 (填“大”或“小”)一些。为什么? (3)实验二中放入瓶中的温度计的读数会 (填“大”或“小”)一些。为什么?
答案 (2)大 有土层的玻璃箱吸收的太阳辐射多,产生的地面辐射也强。(3)大 太阳辐射可穿透玻璃瓶使瓶内气温升高,而玻璃可阻挡瓶内热量向外散发,所以瓶内气温会高一些。
解析 第(1)题,实验一是对有土层的玻璃箱和没有土层的玻璃箱进行温度比较,主要目的是测试对流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地面,D正确。该实验测试不出“温室效应”,A错误。从图中看,太阳光线没有差异,不是测试太阳辐射强弱的影响因素,B错误。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的时刻从实验中得不出来,C错误。第(2)题,甲玻璃箱有土层,比没有土层的乙玻璃箱温度高。原因是有土层的玻璃箱比没有土层的玻璃箱吸收的太阳辐射多,产生的地面辐射多。
第(3)题,放入瓶中的温度计读数会大一些,原因是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穿透能力强,可穿透玻璃瓶,使玻璃瓶内气温升高。大气辐射为长波辐射,穿透能力差,玻璃可阻挡瓶内热量向外辐射,导致瓶内气温高一些。
合理应用大棚种植技术,可以提高蔬菜供应的品质和产量。近年来,二氧化碳施肥(指提高大气二氧化碳浓度)成为大棚种植中增产效果极为显著的一项新技术。下图为近年来南京地区不同季节常见的两种大棚景观。A大棚覆盖白色塑料薄膜,B大棚覆盖黑色尼龙网。读图,完成7~8题。
7.关于A、B两种大棚的说法,正确的是( )A.A大棚常见于冬春季节,可以防止热量散失过快,有利于增产B.A大棚可以保证作物更好地进行呼吸作用,有利于提高蔬菜品质C.B大棚常见于夏季,主要是为了减少夜晚大气逆辐射D.B大棚可以提高蔬菜的蒸腾作用,进而有效提高棚内湿度8.下列关于二氧化碳施肥增产的原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直接吸收大气辐射B.二氧化碳施肥提高了光能的利用效率C.二氧化碳加大了昼夜温差D.二氧化碳施肥量有季节差异
解析 第7题,A大棚覆盖白色塑料薄膜,常见于冬春季节,可以防止热量散失过快,有利于增产,A正确;A大棚内呼吸作用受到抑制,不利于提高蔬菜品质,B错误;B大棚覆盖黑色尼龙网,黑色尼龙网可以吸收白天的太阳辐射,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弱,常见于夏季,C错误;B大棚可以减少蔬菜的蒸腾作用,不能提高棚内的湿度,D错误。第8题,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二氧化碳施肥能加强光合作用,提高光能的利用效率,B正确。
[2023·河北石家庄联考]内蒙古包头市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实施“北菜南薯”战略。固阳县是主要种植区,通过高垄侧播技术,固阳县实现了马铃薯每亩(1亩=1/15公顷)增产1 000多千克。读图,完成9~10题。
9.固阳县高垄侧播技术与传统种植方式相比( )A.更加有利于植株吸收热量B.使得根系不发达的马铃薯吸水性能减弱C.劳动生产效率提高D.降低马铃薯的种植密度
10.增产更要增效,固阳县在高垄侧播的基础上,通过选用黑白膜,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关于黑白膜的作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垄顶覆盖黑膜,削弱太阳辐射,降低地温,促进作物生长B.垄侧覆盖白膜,保墒保水,促进作物生长C.垄顶覆盖黑膜,吸收光热,提高地温D.垄顶覆盖黑膜,抑制光合作用,抑制杂草生长
解析 第9题,垄的高低与吸收热量多少关系不大,A错误。该方式对马铃薯的吸水性影响不大,甚至可以因为覆盖地膜增加吸水能力,B错误。高垄侧播由于垄的高度提高,且由传统的顶部播种变为两侧播种,可用于播种的土地面积增加了,导致马铃薯的种植密度提高,D错误。机械化的播种方式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C正确。第10题,黑膜可以吸收太阳辐射,使地温升高,光照变少,抑制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杂草不易生长。垄侧覆盖白膜,可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保墒保水,增加土壤的水分含量,促进作物生长。故选A。
1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矿物能源的大量使用,会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不断提高;开发利用新能源,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下面两图反映的是开发利用新能源的两种途径。
图甲 我国北方某地新型“阳光居室”
(1)冬季晴天时,在未采用任何取暖设备的条件下,图甲所示“阳光居室”室内的最高温度可达22 ℃。请分析“阳光居室”是如何达到这一保温效果的。(2)开发利用新能源,能够减缓全球变暖。请根据“温室效应”的原理,解释其原因。
答案 (1)大部分太阳辐射能透过“阳光居室”的玻璃到达室内地面,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能而增温,并以长波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室内大气,地面长波辐射不能穿透玻璃,从而将热量保留在室内。同时,封闭的空间也隔绝了室内外热量的交换,加强了保温效果。(2)开发利用新能源使二氧化碳排放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减少,大气吸收的地面长波辐射也会减少,大气逆辐射会变弱,大气的保温作用减弱,使气温增高趋势减缓。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大气受热过程教课内容ppt课件,共4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自主预习·新知导学,合作探究·释疑解惑,课堂小结,随堂训练,地理实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大气受热过程课文内容课件ppt,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情境探究,方法突破,应用体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第二节 大气受热过程作业课件ppt,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分层作业,A级必备知识基础练,B级能力素养提升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