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全国中考生物2023年真题分类汇编-45分布广泛的微生物非选择题

    全国中考生物2023年真题分类汇编-45分布广泛的微生物非选择题第1页
    全国中考生物2023年真题分类汇编-45分布广泛的微生物非选择题第2页
    全国中考生物2023年真题分类汇编-45分布广泛的微生物非选择题第3页
    还剩3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全国中考生物2023年真题分类汇编-45分布广泛的微生物非选择题

    展开

    这是一份全国中考生物2023年真题分类汇编-45分布广泛的微生物非选择题,共3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实验探究题,判断题,资料分析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全国中考生物2023年真题分类汇编-45分布广泛的微生物非选择题

    一、填空题
    1.(2023·黑龙江·统考中考真题)细菌与动植物细胞主要的区别在于细菌没有_______。
    2.(2023·湖北荆州·统考中考真题)酸奶营养丰富,深受人们的喜爱,小州同学尝试亲手制作酸奶,他需要利用的微生物是_______________。
    3.(2023·黑龙江·统考中考真题)将少量细菌或真菌转移到培养基上的过程叫_____.

    二、实验探究题
    4.(2023·吉林·统考中考真题)生活中食品保存不当容易发生霉变现象,为探究影响霉菌生活的环境条件,某生物学兴趣小组进行了实验,记录如下表(表中未提及的条件均相同且适宜)。
    组别
    材料
    数量
    水分
    操作
    温度
    实验结果

    面包
    三块
    含水
    均暴露于空气中5分钟,再分别置于保鲜袋中,并扎紧袋口,持续10天
    室温
    霉斑很多

    面包
    三块
    含水
    低温
    霉斑较少

    面包
    三块
    不含水
    室温
    无霉斑
    分析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若探究水分对霉菌生活的影响,应选择①组和___________组进行对照实验,分析该组对照实验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②组和③组能否形成对照实验?___________,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①组相比,②组面包霉斑较少的原因是:低温影响了霉菌的生长和___________。
    (4)请写出一种生活中常用的防止食品霉变的方法:__________。
    5.(2023·湖北随州·统考中考真题)探究与实践题
    某生物兴趣小组为践行“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的理念,开展了如下探究实验。
    (一)堆肥制作
    1.设计制作小型堆肥桶(如图)
      
    2.准备堆肥材料
    厨余垃圾若干、EM菌一包(EM菌是由乳酸菌等多种微生物复合而成的一种微生物菌制剂)
    3.进行堆肥
    在滤网层上均匀地放入约5cm厚的厨余垃圾,并均匀撒入约20gEM菌……依次重复这两个步骤,直至堆肥桶中装满厨余垃圾。盖上桶盖,将堆肥桶置于阴凉通风处。
    4.观察记录
    每天定时记录桶内变化及出液情况。5天后堆肥桶内出现黏稠状的淡黄色液体,散发出较强的酸味,从堆肥桶的龙头处收集液肥。
    (二)液肥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实验步骤
              组别


    1
    将500g土壤平均分配到两个花盆中,将大小相同、发芽情况相近的若干土豆块均分后,分别埋入花盆中距离土壤表面以下3cm处,花盆分别标记为甲和乙,均置于光照充足且通风处
    2
    将液肥以适宜比例稀释,每隔一天向盆内浇入适量稀释液肥
    每隔一天浇入与稀释液肥______的清水
    3
    10天后分别测量甲、乙两组土豆的株高和茎的周长,取平均值
    请分析回答:
    (1)堆肥过程中,加入的EM菌扮演的角色是______(填“生产者”、“消费者”或“分解者”)。堆肥桶盖上桶盖的目的是营造______(填“有氧”或“无氧”)环境,利于发酵。
    (2)实验过程中选用大小相同、发芽情况相近的土豆块的目的是______。
    (3)乙组每隔一天应浇入与稀释液肥______(填“等量”或“不等量”)的清水,设置甲、乙两组是为了形成______实验,使实验更有说服力。
    (4)测量甲、乙两组土豆的株高和茎的周长,取平均值的目的是______。
    (5)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
    甲组土豆株高和茎周长的平均值均_______(填“>”、“=”或“<”)乙组土豆株高和茎周长的平均值,说明液肥能促进植物的生长,验证了“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
    6.(2023·山西阳泉·统考中考真题)探究霉菌在面包上生长繁殖所需的环境条件
    面包发霉了!小华发现自己4天前没吃完的面包已经发霉,不禁产生了疑问:面包上的霉菌适合在怎样的环境条件下生长繁殖呢?于是他和几位同学设计并进行了以下实验:
    请分析以上实验,回答问题:
    第一步
    准备三片相同的干面包片(未加防腐剂),分别放入三个相同且洁净、干燥的透明餐盒中,并编号。
    第二步
    不滴加凉开水
      
    均匀滴加20毫升凉开水
      
    均匀滴加20毫升凉开水
      
    第三步
    同时在同一环境中暴露30分钟后,盖好盒盖。
    第四步
      
      
        
    (1)该实验探究了影响霉菌生长繁殖的两个环境条件,其中1组和2组对照、探究的环境条件是___________;2组和3组对照,探究的环境条件是____________。
    (2)同学们每天认真观察,几天后,发现第______组面包片最先发霉,这与他们的预期一致,于是得出了实验结论。待面包片上长出较多霉菌菌落后,他们从不同颜色的菌落上分别挑取少许霉菌、制成临时装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这些霉菌在形态结构上具有一些共同点,例如_____________(一点即可)等。
    (3)小华和同学们经过讨论,发现实验存在不足之处,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点即可)。完善实验后,他们得到了同样的实验结果。
    (4)你认为该实验结果对我们保存食品有什么启示呢?_________________(一点即可)。虽然霉菌会使面包变质,但它们也有对人类有益的一面,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一点即可)。
    7.(2023·山东泰安·统考中考真题)利用水果和酵母菌可以制作果酒,在制作果酒过程中,酵母菌等微生物分解水果中的果胶时会产生甲醇,甲醇对人体神经系统和血液循环系统有毒害作用。为探究影响果酒中酒精和甲醇含量的因素,某课外兴趣小组开展了实践活动。他们取新鲜黑珍珠葡萄和红富士苹果,用榨汁机分别榨成浆汁,放入发酵瓶后,加入干酵母和蔗糖,搅拌均匀,盖紧瓶盖,放在25℃~30℃环境中发酵,实验分组如下表。
    组别
    水果种类
    水果质量/g
    蔗糖/g
    干酵母/g
    1
    葡萄
    500
    30
    0.3
    2
    葡萄
    500
    90
    0.3
    3
    苹果
    500
    90
    0.3
    4
    苹果
    500
    90
    0.3
    每天16时分别取0.5毫升澄清发酵液测定其酒精含量和甲醇含量,结果如图。请分析回答:
        
    (1)发酵过程中,盖紧瓶盖的目的是___________。经过一段时间,发酵瓶中会产生气泡,原因是___________。
    (2)由图1可知,随着发酵的进行,各组发酵液的酒精度均呈___________趋势。添加等量蔗糖的情况下,___________的发酵液中酒精度更高。由图2可知,各组发酵液中甲醇含量随发酵时间延长___________。比较两种水果的发酵液,___________的发酵液中甲醇含量较高,推断其含有较多的果胶。
    (3)实践结果说明,___________影响发酵过程中酒精和甲醇的生成,对果酒的品质、安全有显著影响。这项实践活动为制作质量安全、品质良好的果酒提供了实践依据。
    8.(2023·山西晋中·统考中考真题)探究霉菌在面包上生长繁殖所需的环境条件
    面包发霉了!小华发现自己4天前没吃完的面包已经发霉,不禁产生了疑问:面包上的霉菌适合在怎样的环境条件下生长繁殖呢?于是他和几位同学设计并进行了以下实验:
    第一步
    准备三片相同的干面包片(未加防腐剂),分别放入三个相同且洁净、干燥的透明餐盒中,并编号。
    第二步
    不滴加凉开水
      


    均匀滴加20毫升凉开水
      


    均匀滴加20毫升凉开水
      
    第三步
    同时在同一环境中暴露30分钟后,盖好盒盖。
    第四步
      
      
      
    请分析以上实验,回答问题:
    (1)该实验探究了影响霉菌生长繁殖的两个环境条件,其中1组和2组对照,探究的环境条件是_____________;2组和3组对照,探究的环境条件是____________。
    1组和3组不能形成对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华他们为什么要选用未加防腐剂的面包片作为实验材料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同学们每天认真观察,几天后,发现第____________组面包片最先发霉,这与他们的预期一致,于是得出了实验结论。
    待面包片上长出较多霉菌菌落后,他们从不同颜色的菌落上分别挑取少许霉菌,制成临时装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这些霉菌在形态结构上具有一些共同特征,请你说出其中一点:____________(一点即可)
    (4)小华和同学们经过讨论,发现实验存在不足之处,即___________(一点即可)。完善实验后,他们得到了同样的实验结果。
    (5)你认为该实验结果对我们保存食品有什么启示呢?_____________(一点即可)虽然霉菌会使面包变质,但它们也有对人类有益的一面,请你试举一例:______________。(一点即可)
    9.(2023·湖南株洲·统考中考真题)为研究表皮葡萄球菌(S·pidemidi)(简称“S菌”)对皮肤肿瘤中的黑色素瘤的免疫作用,进行了系列实验,回答以下问题:
    (1)皮肤上生活着较多共生细菌,S菌是其中一种,它和其他共生细菌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在结构上,与皮肤表皮细胞的主要区别是,S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研究者计划改造S菌,探究激活免疫反应效果。研制了几种不同改造的S菌,分别携带不同类型的OVA肿瘤抗原,涂抹到小鼠皮肤上,一段时间后分别统计防治肿瘤的淋巴细胞H和淋巴细胞K增殖(细胞数目增多)的数据,如图1。改造的S菌激活免疫,引起淋巴细胞增殖属于__________(填“特异性免疫””或“非特身性免疫”)。针对淋巴细胞H和淋巴细胞K增殖效果最好的改造S菌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图1中对应的名称)。

    (3)进一步研究改造的S菌对肿瘤生长的影响,选用上述改造最好的两种S菌涂抹到小鼠皮肤上,然后给小鼠注射黑色素瘤细胞。一段时间后,测定肿瘤体积,计算重量,结果如图2.结合图1分析可知,为防治肿瘤,需激活的淋巴细胞为__________。

    10.(2023·四川广安·统考中考真题)每年10月15日是“世界洗手日”,洗手看似简单,殊不知其中大有学问。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两位同学利用盛有无菌培养基的培养装置,分别设计了洗手能减少手上细菌数量的验证实验。(注:细菌在培养基上大量繁殖会形成菌落。)
      
    (1)你认为________同学的设计更合理。
    (2)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
    (3)一段时间后发现C培养装置中的菌落数量明显少于B,则该实验的结论是________。
    (4)为了避免实验的偶然性,提高结果的可靠性,你的改进措施是________。
    11.(2023·湖南怀化·统考中考真题)每年的10月15日为“世界洗手日”。乐乐同学为了探究洗手前后手上细菌数量变化的情况,设计了如下实验:
    步骤一:取三套装有等量牛肉汁培养基的培养皿(已经高温灭菌),分别标记为①、②、③号。
    步骤二:①号不做处理,洗手前在②号培养皿的培养基上按下手印,洗手后在③号培养皿的培养基上按下手印(处理如图所示),加盖封好。
    步骤三:将①号、②号和③号培养皿同时放置在恒温箱中培养,每天观察并做好记录。请分析回答:

    (1)在培养细菌、真菌的过程中,为了排除杂菌污染,应该对培养基进行___________处理。
    (2)在培养基上按手印相当于细菌、真菌一般培养方法中的___________。
    (3)上述实验中①号作为___________。
    (4)一段时间后,②号培养皿中出现的细菌菌落明显多于③号培养皿,则实验结论为:___________。
    (5)请你为2023年的“世界洗手日”写一条宣传标语:___________。
    12.(2023·四川凉山·统考中考真题)全球一半胃癌患者在中国,发病率世界第一。资料显示,67%~80%的胃溃疡和95%的十二指肠溃疡是由幽门螺旋杆菌引起的,溃疡容易导致胃癌。幽门螺旋杆菌可通过饮食等途径传染。据此,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幽门螺旋杆菌的外部形态判断,它属于______(选填“细菌”“真菌”),在细胞结构上,它与胃黏膜上皮细胞的主要区别是没有______。
    (2)幽门螺旋杆菌能够在人群中传播,从传染病角度分析,幽门螺旋杆菌属于______。日常生活中使用“公筷”和“分餐制”就能有效地减少幽门螺旋杆菌传染,此措施属于预防传染病的______环节。
    (3)研究者将实验小鼠平均分为三组,每组若干只,按下表进行处理,以探究幽门螺旋杆菌与胃黏膜炎症的关系,以及乳酸菌对幽门螺旋杆菌的影响(如下表)。一段时间后检测三组小鼠胃黏膜炎症因子水平相对值(炎症因子水平相对值越高,炎症越严重),并计算出每组的平均值,结果如柱状图所示。
    处理
    1组
    2组
    3组
    是否灌胃乳酸菌



    三周后是否灌胃幽门螺旋杆菌



    (注:“灌胃”是使用灌胃器,将药液由动物的口直接注入到胃中)
      
    ①实验中1组和2组结果对照,实验的变量是______,得到实验结论:幽门螺旋杆菌与胃黏膜炎症的发生______(选填“有关”“无关”)。
    ②实验中2组和3组结果对照,说明乳酸菌对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胃黏膜起到______(选填“抑制”“加强”)作用。
    ③每组实验用若干只而不是用一只小鼠做实验,目的是______。
    ④根据以上实验结论,给我们生活的启示是______(答一点即可)。

    三、判断题
    13.(2023·黑龙江绥化·统考中考真题)病毒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 ( )

    四、资料分析题
    14.(2023·山东临沂·统考中考真题)人体健康受传染病、心脑血管疾病、癌症及外部伤害的威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医疗措施是健康的重要保障。请分析下面的资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研究显示幽门螺旋杆菌是常见的胃肠道致病细菌,是目前发现唯一能在胃酸中生存的细菌,其会导致胃黏膜上皮损伤,进而引发胃炎、胃溃疡等,甚至导致胃癌。在我国幽门螺旋杆菌呈现明显的家庭聚集性传播现象,感染率高达40%~60%。
    材料二:在日常生活中掌握一些必要的急救常识(如图A、图B所示),对于保障身体健康、挽救生命具有重要意义。如果遇到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拨打“120”急救电话之后,应该马上对患者实施心肺复苏。遇到外伤出血患者需及时止血。
      
    材料三:目前,在许多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影响人们健康的疾病已经不再是传染病,而是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一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这些疾病也常被称为“生活方式病”或“现代文明病”。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利于预防各种疾病,特别是这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1)幽门螺旋杆菌进入胃后,寄生在胃及十二指肠的黏膜层中,通过______方式繁殖。胃黏膜分泌的溶菌酶和胃酸,可杀死多种病菌,属于______免疫。感染者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时,一般使用三联疗法或四联疗法,需要连续服药10~14天,两种疗法都需要使用抗生素。请你推测服药时间不宜超过14天的原因:______。
    (2)分析材料一,为阻断幽门螺旋杆菌在家庭中传播,常采取餐具定时消毒,不与患者共用餐具等措施,这些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属于______。
    (3)材料二中,实施心肺复苏时,图A所示甲、乙二人施救的先后顺序应是______。若图B所示受伤部位b处有暗红色的血液缓缓流出,则加压或包扎的位点应在______处(填字母)。
    (4)作为青少年,我们可以选择哪些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材料三中的“生活方式病”?______(答出1条即可)。
    15.(2023·云南·统考中考真题)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是常见的病毒性肺炎,由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患者会有发烧、头痛、食欲减退等症状,每年的3~9月是该病的高发期。呼吸道合胞病毒可通过直接接触以及飞沫、气溶胶传播。专家建议,平时要勤洗手,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外出时戴好口罩;避免接触发烧或患病人群;家里勤通风,定期对儿童餐具、玩具进行擦拭、消毒;要均衡饮食,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
    (1)从传染病的角度分析,呼吸道合胞病毒属于______。与细菌相比,该病毒_____(填“有”或“没有”)细胞结构。
    (2)健康人均衡饮食,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_______。
    (3)从免疫的角度分析,呼吸道合胞病毒侵入人体后,能刺激人体产生一种抵抗该病毒的特殊蛋白质,叫做________,由此获得的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

    五、综合题
    16.(2023·湖南邵阳·统考中考真题)邵阳地区人们过春节时,有用糯米制作甜酒招待客人的习俗,但浸湿的糯米没有用完容易发霉变质。为了延长糯米的保存时间,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组别
    A
    B
    C
    实验处理
    将晒干的糯米置于塑料袋中,放在20℃环境里
    将浸湿的糯米置于塑料袋中,放在20℃环境里
    将浸湿的糯米置于塑料袋中,放在-15℃环境里
    实验结果(一周后观察)
    不发霉
    发霉

    (1)制作甜酒过程中,有将酒曲粉末与糯米饭拌匀的步骤,这相当于“培养细菌、真菌的一般方法”中的_______步骤,酒曲粉末中的酵母菌和制作酸奶的菌种在细胞结构上的根本区别是__________。
    (2)预测C组的实验结果是_______。
    (3)通过表中______两组的对照,可知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需要一定的水分。
    (4)由以上实验可知,为了防止食品的腐败,应该将食品保存在_______条件下,以延长其保存时间。
    17.(2023·安徽·统考中考真题)微生物种类繁多,个体微小,结构简单,与人类的关系密切。下图是三种微生物的结构示意图。
      
    (1)图中的______(填图中标号)没有细胞结构,需要在活细胞内完成增殖。图中的______(填图中标号)虽有DNA集中的区域,却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
    (2)许多微生物对人类是有益的,如酵母菌可以把葡萄糖转化为酒精并产生_________,人们利用它的这一特性制作馒头或面包,丰富了人类的食品。但有些微生物会使人患病,如流感病毒可以使人患流感。人们接种流感疫苗后,可以在不发病的情况下获得对流感病毒的免疫能力,这种免疫属于____________(填“非特异性免疫”或“特异性免疫”)。
    (3)大部分细菌和真菌能将动植物遗体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环境,促进了生物圈物质的循环。这些微生物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____________。
    18.(2023·黑龙江齐齐哈尔·统考中考真题)下图是细菌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的主要区别是,细菌虽有[  ]______集中的区域,却没有_______。
    (2)图中在⑤细胞壁的外侧,起保护作用的结构是[  ]______。
    (3)细菌靠______进行生殖。
    (4)腐生细菌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是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
    19.(2023·湖南益阳·统考中考真题)在学校组织的食品制作比赛活动中,同学们制作了豆浆、苹果醋、酸奶、腐乳、泡菜。小明制作了一份甜酒,他的操作过程如下,请回答有关问题:
    ①将浸泡好的糯米蒸成糯米饭;②冷却糯米饭至微热→添加妈妈上次用过的酒曲→搅拌均匀→压实米饭→在米饭中间挖个凹坑→加入少量凉开水;③将容器盖好置于温暖的地方。
    (1)同学们制作的___________(填食品名称)无需发酵,制作酸奶用到的微生物在结构上与动植物细胞最大的区别是___________。
    (2)制作甜酒用到的微生物主要是___________。小明将糯米饭和酒曲拌匀相当于细菌、真菌培养过程中的___________。
    (3)在甜酒制作过程中容器内的氧气、二氧化碳和酒精的含量变化如图所示,由此推测步骤②将米饭压实、③将容器盖好的原因是___________。
      
    (4)小明制作的甜酒颜色微红,有酸味,这很可能是因为___________。
    (5)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非常广泛,除用于制作食品外还可以___________(试举一例)。
    20.(2023·湖北荆州·统考中考真题)近几年,在农技人员的指导下,荆州多地推广了“稻虾共作”模式,即在水稻种植期间养殖小龙虾。此生产模式可以实现一地两用、一水两收,帮助农民增产增收,同时还可以减少水产养殖带来的污染。请回答下列问题:
    (1)虾所属的动物类群是___________动物,是最大的动物类群。
    (2)稻田里的所有生物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组成一个生态系统。
    (3)水稻通过蒸腾作用,可以提高大气________,增加降水。
    (4)小龙虾粪便中的有机物,需要被分解成无机物才能被植物利用,其中的水和____________ 被水稻的根吸收,供植物利用。
    (5)水稻黄矮病又称黄叶病,由水稻黄矮病毒引起。病毒结构简单,其区别于其它生物最显著的特点是没有______________。
    21.(2023·湖南永州·统考中考真题)思维导图作为新型的学习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建立生物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并在此过程中让我们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请结合所学知识、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生活在干旱环境中的仙人掌,叶退化成刺,以减少水分的散失,这体现了图中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生物________________环境。
    (2)图中兔取食白菜,狼捕食兔,三者间通过食物关系而形成a,则a是_______________ ,在a中获得能量最少的生物是_______________。
    (3)现实生活中,水果放久了就会有酒味,主要是图中_______________发酵的结果。
    22.(2023·山东烟台·统考中考真题)微生物是一群形体微小、结构简单的生物。地球上微生物的诞生可以追溯到35亿年前,远早于人类的诞生。人类对微生物“利用”甚早,却“相识”甚晚。
    (1)2200年前的《吕氏春秋》记载“味之美者,越骆之菌”,此“菌”就是古老食材香菇(下图)。香菇地下部分的菌丝能够吸收水和有机物,供给地上部分的[    ]______,菌褶内能产生大量的______来繁殖后代。

    (2)我们的祖先从上古时代就利用微生物制作了多种美味的发酵食品,很多发酵工艺保留至今。小雅同学在家里尝试制作泡菜时,向泡菜坛加入白萝卜、陈泡菜水和食盐水。泡菜制作过程中会产生亚硝酸盐,如果人体摄入过量会发生中毒。小雅每天测出不同盐浓度下白萝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依据数据绘制曲线(下图)。分析:

    ①向泡菜坛中加入陈泡菜水相当于细菌培养的______步骤。
    ②从食品安全角度来看,白萝卜在腌制多少天后开始食用比较合适,并说出你的理由______。
    (3)其实早期人们在享受发酵食品的时候,并不知道是微生物的作用,直至十七世纪后叶,列文虎克利用自制显微镜发现了细菌,才开启了微生物的“相识”之旅。1864年,法国科学家巴斯德通过“鹅颈瓶”实验,证明了细菌的来源,其实验过程如下图。实验前把肉汤煮沸的作用是______,分析从A到C的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______。后来,科学家进一步研究发现细菌是单细胞的个体,靠分裂进行生殖。

    (4)1892年,俄国科学家伊万诺夫斯基将患病的烟草叶片的汁液通过细菌过滤器后,再滴到健康烟草的叶片上,结果引起花叶病。这个实验证明______。直到二十世纪初,科学家才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烟草花叶病毒,其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______组成。此后,人们对微生物的“相识”才日臻完善。
    23.(2023·湖南怀化·统考中考真题)如图为动物细胞、冠状病毒和酵母菌的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若甲为口腔上皮细胞,在制作临时装片时应该滴加________(填“生理盐水”或“碘液”)以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2)图甲中控制物质进出的结构为_______。
    (3)图乙_____(填“有”或“无”)细胞结构。
    (4)要清晰观察到图乙的内部结构需要用到的仪器为(  )
    A.放大镜 B.光学显微镜 C.电子显微镜
    (5)图丙可以通过___________繁殖后代。
    24.(2023·四川泸州·统考中考真题)法国科学家巴斯德被誉为“微生物学之父”,他证实了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同时还发现了乳酸菌和酵母菌。乳酸菌和酵母菌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请分析回答:
    (1)从细胞结构上看,乳酸菌与酵母菌最主要的区别是乳酸菌没有___________,而酵母菌有。
    (2)四川人喜食泡菜,很多川菜的制作也会用泡菜作为配料。制作泡菜的原理是利用乳酸菌将蔬菜中的有机物转化为_______,使蔬菜变成有酸味的泡菜。
    (3)面包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的发酵作用。在制作面包时,酵母菌产生的_________会在面团中形成许多小孔,使面包膨大和松软,从而获得较好口感。面包制作好后要尽快食用,低温冷藏可以适当延长面包的保质期,其原理是低温能抑制细菌和真菌的__________。
    25.(2023·新疆·统考中考真题)诺如病毒和幽门螺旋杆菌均会引起传染性肠胃炎,目前相对应的疫苗还未上市,实行分餐制和使用公筷是预防这类疾病的有效措施。
    (1)与幽门螺旋杆菌相比,诺如病毒在结构上最主要的特征是__________。
    (2)某人因胃炎去医院就医,医生开的处方中有阿莫西林等抗生素,该药更可能是用于抑制__________(填“诺如病毒”或“幽门螺旋杆菌”)。
    (3)从传染病的角度看,诺如病毒是传染性肠胃炎的__________。实行分餐制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成形的细胞核
    【详解】细菌虽有DNA集中的区域,却没有成形的细胞核,这样的生物称为原核生物。动植物细胞中,具有真正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
    2.乳酸菌/乳酸杆菌
    【详解】乳酸菌进行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酸奶是以鲜牛奶为原料,加入乳酸菌(乳酸杆菌)发酵而成。牛奶经乳酸菌的发酵后使原有的乳糖变为乳酸,易于消化,具有甜酸风味。
    3.接种
    【详解】接种的目的有多种,如:扩大培养、筛选菌种、选育等。不过其他的目的一般都建立在扩大培养的基础上。如划线法、涂布法、倾注法、斜面接种法、液体培养基接种法、螺旋接种法等。因此,将少量细菌或真菌放在培养基上的过程叫做接种。
    4.(1) ③ 水分对霉菌生活有影响,霉菌生活需要水分/水分对霉菌生活有影响/霉菌生活需要水分/水分影响霉菌生活33水分有利于霉菌生活/水分利于霉菌的生长和繁殖
    (2) 否/不能/不可以/不行/不是 变量不唯一/没有控制单一变量/两个变量/不是单一变量/不是一个变量/有水分和温度两个变量/变量不单一
    (3)繁殖/生殖/繁衍
    (4)冷藏/冷冻/脱水/晒干/密封/腌制/烟熏/罐藏/真空包装/高温灭菌/加热灭菌/巴氏消毒等

    【分析】1.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为确保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对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应设置均处于相同且理想状态,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便于排除其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和干扰。
    2.食物腐败变质是由于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根据食物腐败变质的原因,食品保存就要尽量的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传统的食品保存方法有盐腌、糖渍、干制、酒泡等。现代的贮存方法主要有罐藏、脱水、冷冻、真空包装、添加防腐剂、溶菌酶等。
    【详解】(1)若探究水分对霉菌生活的影响,变量是水,因此应选择①组(含水)和③组(不含水)进行对照实验。分析该组对照实验结果“①组霉斑很多、③组无霉斑”,可得出的结论是:水分对霉菌生活有影响,霉菌生活需要水分(或水分对霉菌生活有影响;霉菌生活需要水分;水分影响霉菌生活;水分有利于霉菌生活;水分利于霉菌的生长和繁殖)。
    (2)对照试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变量唯一能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能正确地找出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差别,从而证明实验变量的作用。可见,②组和③组不能形成对照实验,原因是:变量不唯一(或没有控制单一变量;两个变量;不是单一变量;不是一个变量;有水分和温度两个变量)。
    (3)适宜的温度是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生存、生长和繁殖的必要条件。低温条件下,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会受到抑制;高温条件下,微生物的生存、生长和繁殖会受到威胁,甚至死亡。可见,与①组(室温)相比,②组(低温)面包霉斑较少的原因是:低温影响了霉菌的生长和繁殖(或生殖;繁衍)。
    (4)结合分析和题图可知,生活中常用的防止食品霉变的方法有:冷藏(或冷冻;脱水;晒干;密封;腌制;烟熏;罐藏;真空包装;高温灭菌;加热灭菌;巴氏消毒等)。(写1条,合理即可)
    5.(1) 分解者
    无氧
    (2)控制单一变量
    (3) 等量 对照
    (4)避免偶然因素、减小误差
    (5)>

    【分析】(1)发酵技术是指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运用一些技术手段控制发酵过程,大规模的生产发酵产品的技术。微生物的发酵技术在食品、药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意义。
    (2)对照试验是指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
    【详解】(1)分解者指的是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将动植物残体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促进了物质的循环。堆肥过程中,加入的EM菌扮演的角色是分解者。EM菌通过厌氧发酵来分解厨佘的方法,因此发酵环境应为无氧环境。
    (2)对照试验是指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所以实验过程中选用大小相同、发芽情况相近的土豆块,其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
    (3)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所以,设置甲、乙两组的目的是做对照实验。为遵循对照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乙组每隔一天应浇入与稀释液肥等量的清水。
    (4)探究实验一般不能只选取一个实验对象,否则结果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不足以说明问题,而适量选取一定数量的材料,常要计算平均值这是为了避免偶然因素、减小误差。
    (5)如果甲组土豆株高和茎周长的平均值均>乙组土豆株高和茎周长的平均值,说明液肥能促进植物的生长,验证了“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
    如果甲组土豆株高和茎周长的平均值均=乙组土豆株高和茎周长的平均值,说明液肥对植物的生长无影响;
    如果甲组土豆株高和茎周长的平均值均<乙组土豆株高和茎周长的平均值,说明液肥对进植物的生长由抑制作用。
    6.(1) 水分/湿度 温度
    (2) 2 菌体由菌丝构成;菌丝顶端生有孢子;细胞里都有细胞核;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中没有叶绿体(一点即可)
    (3)未进行重复实验;未设置重复组(一点即可)
    (4) 食品应放在低温、干燥环境中保存;没吃完的饭菜应及时放入冰箱保存;保存干制食品要注意防潮 利用霉菌酿造酱油;利用青霉提取青霉素;霉菌作为分解者参与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一点即可)

    【分析】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单一变量。一般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为确保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对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应设置均处于相同且理想状态,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便于排除其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和干扰。
    真菌生长繁殖的基本条件有:充足的营养、适宜的温度、适量水分。
    真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没有叶绿体。
    【详解】(1)观察实验设置,其中1组和2组对照,变量是水分,故探究的环境条件是水分。2组(恒温培养箱)和3组(冰箱冷藏)对照,变量是温度,故探究的环境条件是温度。
    (2)2组既有适量水分、又有适宜温度,猜想最先发霉,通过实验,结果与他们的预期一致,于是得出了实验结论。霉菌属于真菌,真菌的特征有:菌体由菌丝构成;菌丝顶端生有孢子;细胞里都有细胞核;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中没有叶绿体等。
    (3)探究实验中往往要设置重复组,可以减少实验的误差,提高实验的准确性。故小华和同学们经过讨论,发现实验存在不足之处,即未进行重复实验。
    (4)通过实验结论可知,水分、温度能影响霉菌的生长繁殖,对我们保存食品的启示有:食品应放在低温、干燥环境中保存;没吃完的饭菜应及时放入冰箱保存;保存干制食品要注意防潮等。霉菌对人类有益的方面有:利用霉菌酿造酱油;利用青霉提取青霉素;霉菌作为分解者参与自然界的物质循环等。
    7.(1) 为酵母菌发酵提供缺氧条件 发酵过程中产生二氧化碳
    (2) 先上升后稳定 葡萄 逐渐降低 苹果
    (3)水果种类和糖量

    【分析】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为确保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对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应设置均处于相同且理想状态,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便于排除其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和干扰。
    【详解】(1)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分解有机物、获得能量。在无氧的条件下,酵母菌能够将葡萄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酒精。可见,发酵过程中,盖紧瓶盖的目的是为酵母菌发酵提供缺氧条件。经过一段时间,发酵瓶中会产生气泡,原因是发酵过程中产生二氧化碳。
    (2)在无氧的条件下,酵母菌能够将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酒精。因此,发酵初期酒精浓度上升。但随着有机物的消耗,酵母菌产生酒精的速度也变慢,最后酒精浓度会趋向稳定。结合图1可知,随着发酵的进行,各组发酵液的酒精度均呈先上升后稳定趋势。根据图1曲线图可知,添加等量蔗糖(30g或90g)的情况下,葡萄的发酵液中酒精度更高。在制作果酒过程中,酵母菌等微生物分解水果中的果胶时会产生甲醇。由图2可知,各组发酵液中甲醇含量随发酵时间延长逐渐降低。比较两种水果的发酵液,苹果的发酵液中甲醇含量较高,推断其含有较多的果胶。
    (3)在“探究影响果酒中酒精和甲醇含量的因素”实验中,变量是水果的种类和糖的数量。实践结果说明,水果种类和糖量影响发酵过程中酒精和甲醇的生成,对果酒的品质、安全有显著影响。这项实践活动为制作质量安全、品质良好的果酒提供了实践依据。
    8.(1) 水分/湿度 温度 1组和3组之间有水分(湿度)和温度两个变量(或“它们之间变量不唯一”、“它们之间有多个变量”)
    (2)因为防腐剂会抑制霉菌的生长和繁殖,进而影响实验结果(或“因为防腐剂可能会杀死霉菌”、“因为不加防腐剂有利于霉菌的生长和繁殖”)
    (3) 2 菌体由菌丝构成;菌丝顶端生有孢子;菌丝由多个细胞构成;细胞里都有细胞核;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中没有叶绿体
    (4)未进行重复实验;未设置重复组
    (5) 食品应放在低温、干燥环境中保存;没吃完的饭菜应及时放入冰箱保存;保存干制食品要注意防潮 利用霉菌酿造酱油;利用青霉提取青霉素;可从一些霉菌中提取抗生素;霉菌作为分解者参与自然界的物质循环

    【分析】1.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为确保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对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应设置均处于相同且理想状态,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便于排除其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和干扰。
    2.真菌生长繁殖的基本条件有:充足的营养、适宜的温度、适量水分。
    3.真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没有叶绿体。真菌中酵母菌是单细胞的,霉菌和大型真菌都是多细胞的;真菌的细胞不含叶绿体,是典型异养生物。
    【详解】(1)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观察实验设置,其中1组和2组对照,变量是水分,故探究的环境条件是水分。2组(恒温培养箱)和3组(冰箱冷藏)对照,变量是温度,故探究的环境条件是温度。一组对照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变量,其它条件应相同。这样便于排除其他条件干扰实验。因此1组和3组不能形成对照,原因是1组和3组之间有水分和温度两个变量。
    (2)防腐剂会抑制霉菌的生长和繁殖,影响实验结果,因此小华他们要选用未加防腐剂的面包片作为实验材料。
    (3)真菌生长繁殖的基本条件有:充足的营养、适宜的温度、适量水分。通过实验设置,水分、温度可能影响霉菌生长繁殖,2组既有适量水分、又有适宜温度,猜想最先发霉,通过实验,结果与他们的预期一致,于是得出了实验结论。
    霉菌常为丝状的有机体,青霉、曲霉都是由菌丝构成的。营养菌丝深入营养物质内吸收营养,真立菌丝(气生菌丝),生长到一定阶段,顶端产生孢子囊,孢子囊有不同的颜色。如青霉的是青绿色,曲霉的有黑色、黄色、红色等。孢子囊内有大量的孢子,孢子落到适宜的环境就会萌发生出菌丝,形成新个体,故霉菌是用孢子繁殖后代的。
    (4)探究实验中往往设置重复组,可以减少实验的误差,提高数据的准确性。故小华和同学们经过讨论,发现实验存在不足之处,即未进行重复实验。
    (5)通过实验结论可知,水分、温度能影响霉菌的生长繁殖,故食品应放在低温、干燥环境中保存。霉菌对人们生活中影响很大,诸如,它们即可以使食品变质,也可以参与食品发酵,利用霉菌酿造酱油等。
    9.(1) 竞争 无形成细胞核
    (2) 特异性免疫 S菌+OVA片段1
    S菌+OVA片段2
    (3)淋巴细胞H和淋巴细胞K

    【分析】1.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受到周围很多其他生物的影响。生物之间的联系有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包括种内互助、种内斗争等。种间关系按性质包括两方面:一是种间互助性的相互关系,如原始合作、共生等;二是种间对抗性的相互关系,如寄生、捕食、竞争等。
    2.人体免疫分为两种类型,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如: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如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详解】(1)竞争是指由于争夺同一食物(或营养物质)、栖息地等两物种之间的争斗关系。可见,皮肤上生活着较多共生细菌,S菌是其中一种,它和其他共生细菌之间的关系是竞争关系。S菌虽有DNA集中的区域,却没有成形的细胞核,这样的生物称为原核生物。动物具有真正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因此,在结构上,与皮肤表皮细胞的主要区别是,S菌无形成细胞核。
    (2)特异性免疫(又称后天性免疫)是人或动物出生后才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可见,改造的S菌激活免疫,引起淋巴细胞增殖属于特异性免疫。结合题图1左侧图可知,S菌+OVA片段1小组的淋巴细胞H增殖比例最高;结合题图1右侧图可知,S菌+OVA片段2小组的淋巴细胞K增殖比例最高。所以,针对淋巴细胞H和淋巴细胞K增殖效果最好的改造S菌分别是:S菌+OVA片段1、S菌+OVA片段2。
    (3)为了进一步研究改造的S菌对肿瘤生长的影响,选用上述改造最好的两种S菌涂抹到小鼠皮肤上,然后给小鼠注射黑色素瘤细胞。一段时间后,测定肿瘤体积,计算重量。根据图2可知:单独将某种改造最好的S菌菌涂抹到小鼠皮肤上,小鼠产生的肿瘤直径和对照组基本一样。而同时把两种改造最好的S菌涂抹到小鼠皮肤上,小鼠产生的肿瘤直径很小。所以,结合图1分析可知,为防治肿瘤,需激活的淋巴细胞为淋巴细胞H和淋巴细胞K。
    10.(1)乙
    (2)是否洗手(答案合理即可得分)
    (3)洗手能减少手上细菌数量(答案合理即可得分)
    (4)重复实验(答“增加培养装置数量同步实验”,答案合理即可)

    【分析】科学探究过程通常涉及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等,科学探究中要设置对照实验是科学探究中必需具备的。
    【详解】(1)在科学实验中,往往只选择一个变量。为研究变量对研究对象的影响,需要设计对照实验,这样可以增强实验结论的说服力。在对照实验中,除了已选择的实验变量不同外,其他条件应完全相同。在上述实验中,甲同学没有设计对照实验,而乙同学设计了对照实验,更具有说服力。
    (2)探究洗手能减少手上的细菌数量?变量就是所要探究的问题,从图中看出,该探究实验中控制的实验变量是否洗手(或分别在洗手前后按手印),其它的实验条件保持相同。
    (3)一段时间后发现C培养装置中的菌落数量明显少于B,则该实验的结论是洗手能减少手上细菌数量。
    (4)为了避免实验的偶然性,提高结果的可靠性,改进措施是重复实验,得出的实验结果更加科学合理,更具有说服力。
    11.(1)高温灭菌
    (2)接种
    (3)对照组/对照
    (4)洗手能减少手上的细菌数量

    (5)用双手托起健康、勤洗手,尊敬他人,尊敬自己、人人洗手,大家健康等合理即可

    【分析】(1)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2)培养细菌、真菌的一般方法 :① 配制培养基;② 高温灭菌冷却;③ 接种;④ 培养。
    【详解】(1)为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在培养细菌、真菌的过程中,为了排除杂菌污染,应该对培养基进行高温灭菌处理,避免杂菌干扰实验结果。
    (2)在培养基上按手印是将手上的微生物细菌等,接触到培养基上,相当于细菌、真菌一般培养方法中的接种步骤。
    (3)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①号不做处理,所以①号为对照组。
    (4)一段时间后,②号培养皿中出现的细菌菌落明显多于③号培养皿,说明洗手前后细菌数量有所减少,即洗手能减少手上的细菌数量。
    (5)“世界洗手日”的宣传标语有用双手托起健康、勤洗手,尊敬他人,尊敬自己、人人洗手,大家健康等。
    12.(1) 细菌
    成形的细胞核

    (2) 病原体
    切断传播途径

    (3) 是否灌胃幽门螺旋杆菌(或幽门螺旋杆菌) 有关 抑制 避免出现偶然性,减少实验误差
    餐具严格消毒;尽可能采用分餐;使用公勺公筷;适量饮用酸奶等(写1条,合理即可)

    【分析】传染病是由细菌、病毒或寄生虫等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有的还具有季节性和地方性的特点。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因此,控制传染病的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详解】(1)细菌是单细胞个体,其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部分构成,但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DNA集中的核区,这是细菌的基本结构,是所有细菌都具有的。另外,有些细菌除具有这些基本结构外,还有一些特殊结构,如有些细菌细胞壁外有荚膜,有些生有鞭毛。根据幽门螺旋杆菌的外部形态“具有鞭毛”可判断,它属于细菌;在细胞结构上,它与胃黏膜上皮细胞(属于动物细胞)的主要区别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2)病原体是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生物。幽门螺旋杆菌能够在人群中传播,从传染病角度分析,因此幽门螺旋杆菌属于病原体。控制传染病的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幽门螺旋杆菌可通过饮食等途径传染。可见,日常生活中使用“公筷”和“分餐制”就能有效地减少幽门螺旋杆菌传染,此措施属于预防传染病的切断传播途径。
    (3)①实验中,1组(不灌胃幽门螺旋杆菌)和2组(灌胃幽门螺旋杆菌)对比,实验的变量幽门螺旋杆菌(或是否灌胃幽门螺旋杆菌)。根据柱形图“2组的胃黏膜炎症因子水平相对值最高,炎症因子水平相对值越高,炎症越严重”可得到实验结论是:幽门螺旋杆菌与胃黏膜炎症的发生有关。
    ②实验中,2组(不灌胃乳酸菌)和3组(灌胃乳酸菌)对照,变量是乳酸菌。柱形图的结果,说明:乳酸菌对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胃黏膜起到抑制作用。
    ③每组只用少量的实验材料或生物个体做实验不科学,可能因实验材料或生物个体自身原因等偶然性而影响实验结果。因此,实验材料或生物个体的数量要多,这样可以减少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的误差,排除偶然性,增强实验的准确性、可靠性。所以,每组实验用若干只而不是用一只小鼠做实验,目的是避免出现偶然性,减少实验误差。
    ④根据以上实验结论,给我们生活的启示是餐具严格消毒;尽可能采用分餐;使用公勺公筷;适量饮用酸奶等(写1条,合理即可)。
    13.正确
    【分析】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内部的遗传物质和蛋白质外壳组成的,但病毒的生活离不开细胞,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生存,故本题正确。
    14.(1) 分裂生殖
    非特异性 细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会产生少数耐药菌,长期使用抗生素会选择耐药菌生存下来,然后不断繁殖出具有耐药性的幽门螺旋杆菌。
    (2)切断传播途径
    (3) 先乙后甲 c
    (4)使用公筷#坚持锻炼身体#按时休息#不吸烟、不喝酒#拒绝毒品,积极参加集体活动等

    【分析】细菌通过细胞分裂将一个亲代个体分为形态、大小、结构相似的两个子代个体的生殖方式,称为分裂生殖。
    免疫可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对多种病原体起防御作用的免疫功能称为非特异性免疫。
    生物群体中存在着相当大的变异性。生物的生存环境是有差异的,也是会发生变化的。如果生物个体的变异与环境相适应,那么就能够获得更好的生存和繁殖机会;如果这种变异能够遗传给后代,那么后代也能够更好地适应生存环境;如果生物个体的变异不能与环境相适应,那么这些个体就会被淘汰。
    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互相传染的一种疾病,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
    心肺复苏术的手法:双手重叠下压,按压深度以5~6厘米为宜。一人实施按压,一人实施人工呼吸;胸外按压30次后,进行两次人工呼吸,如此反复,并随时观察患者的情况。
    动脉出血应该在近心端进行压迫止血,静脉出血应该在远心端进行压迫止血。
    【详解】(1)细菌生长到一定程度就会进行分裂生殖,幽门螺旋杆菌属于细菌,因此可以通过分裂生殖方式繁殖。
    胃黏膜分泌的溶菌酶和胃酸,可杀死多种病菌,而不是专门针对某一种病原体起作用,因此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细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会产生少数耐药菌,长期使用抗生素会选择耐药菌生存下来,然后不断繁殖出具有耐药性的幽门螺旋杆菌。
    (2)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断幽门螺旋杆菌通过被其污染的茶具、餐具、毛巾等物品间接传播。因此,取餐具定时消毒,不与患者共用餐具等措施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3)实施心肺复苏时,图A所示的甲、乙两人施救的先后顺序先做30次胸外心脏按压,并保持气道通畅,再做2次人工呼吸,如此反复交替反复进行。施救的先后顺序应是先乙后甲。
    遇到外伤出血患者需及时止血,若受伤部位b处有暗红色的血液缓缓流出,说明是静脉血管出血。静脉是把全身各处的血液送回心脏的血管,静脉的血液流动的方向是心脏→静脉。正确的急救方法是手指压迫点应位于c远心端。
    (4)现代文明病又称为生活方式病、富贵病或慢性病等,如: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等。健康的生活方式有:生活有规律、合理膳食、合理用药、积极参加文娱活动和体育运动、不吸烟、不酗酒、拒绝毒品等。
    15.(1) 病原体 没有
    (2)保护易感人群
    (3)抗体

    【分析】(1)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2)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包括第一、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
    (3)病毒是一种体积非常微小,多数病毒直径在100nm(20—200nm),较大的病毒直径为300—450纳米(nm),较小的病毒直径仅为18—22纳米,需要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形态;病毒结构简单,由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
    【详解】(1)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从传染病的角度分析,呼吸道合胞病毒属于病原体。细菌是单细胞生物,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的外壳和含遗传物质的内核,寄生在活细胞内生活。与细菌相比,该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2)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措施。健康人均衡饮食,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保护易感人群。
    (3)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就是抗原。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从免疫的角度分析,呼吸道合胞病毒侵入人体后,能刺激人体产生一种抵抗该病毒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由此获得的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
    16.(1) 接种 是否有成形的细胞核
    (2)不发霉
    (3)A和B
    (4)干燥、低温

    【分析】(1)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2)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有机物等。
    【详解】(1)接种就是把已有的菌种,用某种方式取少量的菌种,接到培养基上的过程。将酒曲粉末与糯米饭拌匀的步骤相当于接种;酵母菌是常见的单细胞真菌,有细胞核,称为真核生物。制作酸奶的菌种是乳酸杆菌,乳酸杆菌是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称为原核生物。
    (2)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适宜的温度,C组放在-15℃环境里,微生物无法生长繁殖,故预测C组的实验结果是不发霉。
    (3)A组和B组的变量是水分。通过表中AB两组的对照,可知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需要一定的水分。
    (4)通过实验结果可知,低温和干燥都能防止食品的腐败。我们可以将食品保存在低温和干燥的条件下,以延长其保存时间。
    17.(1) ① ②
    (2) 二氧化碳 特异性免疫
    (3)分解者

    【分析】(1)图中①是病毒,②是细菌,③是酵母菌,属于单细胞真菌。酵母菌可以分解面粉中的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气体,遇热膨胀而形成小孔,使得馒头或面包松软多孔。
    (2)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
    【详解】(1)图中①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遗传物质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②是细菌,细胞内无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
    (2)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能分解葡萄糖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人们利用它的这一特性制作馒头或面包;特异性免疫是出生后才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通过注射疫苗获得的免疫力属于特异性免疫。
    (3)分解者是指生态系统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等具有分解能力的生物,也包括某些原生动物和腐食性动物。它们能把动植物残体中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无机盐、二氧化碳、水),释放到环境中,供生产者再一次利用。
    18.(1) ①DNA 成形的细胞核
    (2)④荚膜
    (3)分裂
    (4)分解者

    【分析】①DNA集中的区域、②鞭毛、③细胞质、④荚膜、⑤细胞壁、⑥细胞膜。
    【详解】(1)细菌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①DNA等结构,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动植物细胞都具有成形的细胞核。
    (2)图中④荚膜在⑤细胞壁的外侧,起保护作用。
    (3)细菌是单细胞个体,只能通过分裂进行生殖。
    (4)细菌没有叶绿体,大多数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并把它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它们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19.(1) 豆浆 无成形细胞核
    (2) 酵母菌
    接种
    (3)酵母菌发酵酿酒需要无氧的环境
    (4)酿造过程受到了杂菌污染

    (5)抗生素的获取与使用;清洁能源甲烷;污水净化;转基因技术中的应用


    【分析】(1)微生物的发酵技术在食品、药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如制馒头、面包和酿酒要用到酵母菌,制酸奶和泡菜要用到乳酸菌,制醋要用到醋酸杆菌,利用青霉发酵可以提取出青霉素等。
    (2)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的主要区别是细菌虽有DNA集中的区域,却没有成形的细胞核。这样的生物称为原核生物。
    (3)培养细菌、真菌的一般方法:①配制培养基;②高温灭菌冷却;③接种;④ 培养。
    (4)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够生活。在有氧的条件下,酵母菌能够将葡萄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在无氧的条件下,酵母菌能够将葡萄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酒精。
    【详解】(1)同学们制作的豆浆、苹果醋、酸奶、腐乳、泡菜这五种食物中,苹果醋的制作要用到酵母菌,酸奶和泡菜的制作要用到乳酸菌,腐乳的制作要用到霉菌,只有豆浆没有用微生物发酵;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的主要区别是细菌虽有DNA集中的区域,却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2)制作甜酒用到的微生物主要是酵母菌,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能够将葡萄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酒精,从而制作甜酒;培养细菌、真菌的一般方法是①配制培养基;②高温灭菌冷却;③接种;④ 培养。酒曲中含有酵母菌,将糯米饭和酒曲,拌匀相当于细菌、真菌培养过程中的接种。
    (3)酵母菌发酵酿酒需要无氧的环境,容器密封,由于酵母菌的生殖繁殖,很快就会把密封的容器中有限的氧气消耗掉,因此急剧减少的物质甲是氧气;在开始的生长繁殖过程中就会有二氧化碳产生,繁殖的足够的数量之后,再发酵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因此在甜酒制作过程中容器内的氧气、二氧化碳和酒精的含量变化如图所示,由此推测步骤②将米饭压实、③将容器盖好的原因是酵母菌发酵酿酒需要无氧的环境,
    (4)乳酸杆菌的大量生长还会导致甜酒酿的PH降低,让酵母菌凝聚变性而死亡,中止正常的发酵过程。感染醋酸菌也是导致甜酒酿发酸的常见原因,它能把酵母菌产生的酒精转化为醋酸,也会让甜酒酿产生酸味。因此,小明制作的甜酒颜色微红,有酸味,这很可能是因为酿造过程受到了杂菌污染。
    (5)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非常广泛,例如:抗生素的获取与使用;清洁能源甲烷;污水净化;转基因技术中的应用
    20.(1)节肢
    (2)不能
    (3)湿度
    (4)无机盐
    (5)细胞结构

    【分析】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主要是植物)、消费者(主要是动物)和分解者(腐生的细菌、真菌)组成。
    【详解】(1)虾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因此属于节肢动物,节肢动物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动物类群。
    (2)根据分析可知,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稻田里的所有生物不能组成一个生态系统。
    (3)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蒸腾作用可以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
    (4)植物的根不能吸收大分子有机物,水和无机盐能被水稻的根吸收,供植物利用。
    (5)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核酸组成,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病毒区别于其它生物最显著的特点是没有细胞结构。
    21.(1)适应
    (2) 食物链 狼
    (3)酵母菌


    【分析】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酵母菌既能进行有氧呼吸,又能进行无氧呼吸。有氧气时,把葡萄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出大量能量。无氧气时,把葡萄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酒精,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
    【详解】(1)仙人掌,扁平宽大的块茎可贮藏水分,叶片退化成刺,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适应干旱缺水的沙漠环境,因此仙人掌的特征体现了生物适应环境。
    (2)兔取食白菜,狼捕食兔,三者之间形成的是捕食关系,将它们表示出来是:白菜→兔→狼,这种通过食物关系形成的联系叫食物链,因此a是食物链,在食物链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逐级递减的,营养级越高的生物,获得的能量越少,因此在a中获得能量最少的生物是狼。
    (3)放久的水果散发出酒味,就是因为水果中的酵母菌在无氧时分解水果中的有机物,产生了酒精的缘故。因此主要是图中酵母菌发酵的结果。
    22.(1) 3子实体 孢子
    (2) 接种 白萝卜在腌制4天后开始食用比较合适,因为4天后亚硝酸盐含量明显降低。
    (3) 高温杀死装置和肉汤中的细菌真菌 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
    (4) 致病因子不是当时所发现的最小生物--细菌。由于当时用光学显微镜无法看到致病因子的结构,他因此推测致病的病原体是比细菌小的“滤过性病毒”。 内部的遗传物质

    【分析】(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只能利用宿主活细胞内现成代谢系统合成自身的核酸和蛋白质成分;以核酸和蛋白质等元件的装配实现其大量繁殖,即依靠自我复制繁殖后代。根据侵染的对象可以分为植物病毒、动物病毒和细菌病毒。(2)真菌有真正的细胞核,真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 细胞核,没有叶绿体。真菌中酵母菌是单细胞的,霉菌和大型真菌都是多细胞的;真菌的细胞不含叶绿体,是典型异养生物。它们从动物、植物的活体、死体和它们的排泄物,以及断枝、落叶和土壤腐殖质中、来吸收和分解其中的有机物,作为自己的营养。真菌的异养方式有寄生和腐生。大多数真菌用孢子繁殖后代,孢子落到适宜的环境就会萌发生出菌丝,形成新个体。
    【详解】(1)香菇1菌盖、2菌柄,合称3子实体,香菇地下部分的菌丝能够吸收水和有机物,供给地上部分的3子实体,靠菌褶内能产生大量的孢子来繁殖后代。
    (2)①陈泡菜水里有乳酸菌,向泡菜坛中加入陈泡菜水相当于细菌培养的接种步骤。②从食品安全角度来看,白萝卜在腌制4天后开始食用比较合适,因为4天后亚硝酸盐含量明显降低。
    (3)法国科学家巴斯德通过“鹅颈瓶”实验,证明了细菌的来源,实验前把肉汤煮沸的作用是高温杀死装置和肉汤中的细菌真菌。19世纪60年代,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进行了著名的鹅颈烧瓶实验。鹅颈瓶实验是假设细菌、微生物的移动需要依靠菌毛、鞭毛,并且需要在有液体介质的情况下才能正常移动。他把肉汤灌进烧瓶里,瓶颈弯曲成天鹅颈一样的曲颈瓶。然后把肉汤煮沸、冷却。他将瓶子继续放下去:一个月、两个月,一年后,曲颈颈瓶里的肉汤仍然清澈透明,没有变质和产生微生物。打断瓶颈后,肉汤腐败。从A到C的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
    (4)1892年,俄国科学家伊万诺夫斯基将患病的烟草叶片的汁液通过细菌过滤器后,再滴到健康烟草的叶片上,结果引起花叶病。这个实验证明致病因子不是当时所发现的最小生物--细菌。由于当时用光学显微镜无法看到致病因子的结构,他因此推测致病的病原体是比细菌小的“滤过性病毒”。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
    23.(1)生理盐水
    (2)细胞膜
    (3)无
    (4)C
    (5)孢子或出芽生殖

    【分析】图甲是人体上皮细胞,乙是病毒,丙是酵母菌。
    【详解】(1)若甲为口腔上皮细胞,在制作临时装片时应该滴加0.9%生理盐水,以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便于观察细胞有形态结构。
    (2)细胞膜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的进出,所以图甲中控制物质进出的结构为细胞膜。
    (3)病毒是一种体积非常微小,多数病毒直径在100nm(20—200nm),较大的病毒直径为300—450纳米(nm),较小的病毒直径仅为18—22纳米,需要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形态;病毒结构简单,由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寄生在活细胞内生活。图乙是病毒,无细胞结构。
    (4)通过(3)分析可知,要清晰观察到图乙的内部结构需要用到的仪器为电子显微镜。
    故选C。
    (5)酵母菌属于真菌,真菌靠孢子来繁殖后代的。酵母菌条件好时进行出芽生殖,条件不好进行孢子生殖。因此,图丙酵母菌,可以通过孢子或出芽生殖繁殖后代。
    24.(1)成形的细胞核
    (2)乳酸
    (3) 二氧化碳 生长和繁殖

    【分析】发酵技术是指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运用一些技术手段控制发酵过程,大规模生产发酵产品的技术。微生物的发酵技术在食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如制酸奶和泡菜要用到乳酸菌,制馒头、面包和酿酒要用到酵母菌,制醋要用到醋酸菌,制豆酱、腐乳要用到霉菌。
    【详解】(1)乳酸菌是细菌,无成形的细胞核;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有成形的细胞核。所以,乳酸菌与酵母菌最主要的区别是乳酸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而酵母菌有。
    (2)制作泡菜要用到乳酸菌,乳酸菌属于细菌,通过分裂进行生殖,在无氧的条件下,蔬菜经乳酸菌的发酵后使原有的有机物转化为乳酸,使蔬菜变成有酸味的泡菜。
    (3)制作面包时,经常要用到酵母菌,酵母菌经过发酵可以把面粉中的葡萄糖转化为酒精并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气体遇热膨胀逸出而形成小孔,使面包膨大和松软。冰箱中温度低,能抑制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使细菌、真菌繁殖很慢,数量少,不能充分分解食物,从而达到保鲜的目的。
    25.(1)无细胞结构
    (2)幽门螺旋杆菌
    (3) 病原体 切断传播途径

    【分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遗传物质和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失去生命活动。
    抗生素主要是由细菌、霉菌或其他微生物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或人工合成的类似物。
    【详解】(1)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只有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遗传物质和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所以与幽门螺旋杆菌相比,诺如病毒在结构上最主要的特征是无细胞结构。
    (2)抗生素是一类能够杀死细菌的物质,是当前治疗人和动物细菌感染的常用药。使用抗生素时,致病菌和包括有益菌在内的多种细菌被一起杀死,但抗生素对病毒引起的疾病不起作用。由(1)可知,幽门螺旋杆菌是细菌,所以某人因胃炎去医院就医,医生开的处方中有阿莫西林等抗生素,该药更可能是用于抑制幽门螺旋杆菌。
    (3)病原体是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生物。所以从传染病的角度看,诺如病毒是传染性肠胃炎的病原体。传染病的预防措施:1.控制传染源:如隔离患者、封锁疫区、给生病的人打针吃药、让生病的人在家休养、对携带病原体的动物进行焚毁、掩埋处理等;2.切断传播途径:如喷洒消毒液、自来水消毒、杀灭蚊虫、搞好个人卫生、流感流行时戴口罩出门等;3.保护易感人群:如注射疫苗、加强体育锻炼、远离疫区等。所以实行分餐制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切断传播途径。

    相关试卷

    2023年全国生物中考真题试题分类汇编——专题13 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类群(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2023年全国生物中考真题试题分类汇编——专题13 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类群(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13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类群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专题13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类群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8页, 欢迎下载使用。

    全国中考生物2023年真题分类汇编-44分布广泛的微生物选择题②:

    这是一份全国中考生物2023年真题分类汇编-44分布广泛的微生物选择题②,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全国中考生物2023年真题分类汇编-43分布广泛的微生物选择题①:

    这是一份全国中考生物2023年真题分类汇编-43分布广泛的微生物选择题①,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