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河南省中考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展开2023年河南省中考化学试卷
1. 中华文明历史悠久。《天工开物》记载的下列工艺过程中,主要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 甘蔗榨汁 B. 棉纱织布 C. 白土烧瓷 D. 楠木造船
2. 有机合成材料的应用方便了人类的生活。下列用品主要由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是( )
A. 铁质炊具 B. 塑料水杯 C. 实木桌椅 D. 纯棉T恤
3.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某同学做西红柿炒鸡蛋时,选用的下列食材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
A. 西红柿 B. 鸡蛋 C. 花生油 D. 食盐
4. 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能生成黑色固体的是( )
A. 硫粉 B. 铁丝 C. 镁条 D. 木炭
5. 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下列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是( )
A. 汞 B. 水 C. 氢气 D. 硫酸铜
6. 规范的操作方法是实验安全和成功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闻气体气味 B. 点燃酒精灯
C. 加热液体 D. 稀释浓硫酸
7. 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都离不开水。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十分丰富 B. 工业污水未处理可以排放
C. 冰和水的共存物属于混合物 D. 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
8. 实验室用蔗糖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蔗糖溶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所需蔗糖的质量为3g B. 蔗糖放在托盘天平的左盘称量
C. 量水时仰视读数会使溶液浓度偏大 D. 所需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量筒等
9. 我国化学家张青莲教授主持测定了铟、锑、铈等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铈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铈属于金属元素 B. 铈的元素符号是Ce
C. 铈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0.1g D. 铈原子的质子数为58
10.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碳酸氢铵(化学式为NH4HCO3)属于( )
A. 复合肥 B. 磷肥 C. 钾肥 D. 氮肥
11. 如图为治理汽车尾气时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能使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物质
B.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
C. 反应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比为7:11
D. 化学方程式为:2CO+2NON2+2CO2
12.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制氧气,反应前后相关物质中锰元素的化合价不包括( )
A. +2 B. +4 C. +6 D. +7
13. 下列化学方程式符合题意且书写正确的是( )
A. 酸雨形成的原因:CO2+H2O=H2CO3
B. 盐酸除去铁锈:Fe2O3+HCl=FeCl2+H2O
C. 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CO2+C2CO
D. 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症:NaHCO3+HCl=NaCl+CO2↑+H2O
14. 某金属混合物由Mg、Al、Zn、Fe四种金属中的两种组成。4g该金属混合物与足量的盐酸充分反应,得到0.2g氢气,则该金属混合物的组成不可能是( )
A. Mg和Al B. Fe和Al C. Fe和Mg D. Mg和Zn
15. 空气中体积分数约为78%的气体是______;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______.
16. 2023年5月30日,我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三位航天员顺利进入空间站。空间站内航天员吸入的氧气可由电解水提供,水通电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运载火箭使用的燃料中有液氢,氢气作燃料的优点是 ______ (答出一条即可)。
17. 为了探究氢氧化钠与盐酸是否发生化学反应,某化学小组向滴有几滴酚酞溶液的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并不断搅拌,他们通过溶液颜色的变化,得出了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的结论。溶液颜色的变化过程为 ______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 ______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18. 如图是硝酸钾、氯化钠固体的溶解度曲线。
(1)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时的温度是 ______ ℃;30℃时,30g氯化钠固体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溶解,可得到该温度下氯化钠的 ______ (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
(2)10℃时,分别将等质量的硝酸钾、氯化钠的饱和溶液升温到30℃,硝酸钾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______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氯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19. 弘扬红旗渠精神,走强国富民之路。20世纪60年代,河南林县(今林州市)人民在太行山上修成了“人工天河”红旗渠。他们就地取材,利用石灰石烧制生石灰,A∼D是生石灰烧制和使用过程中涉及的部分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反应能一步实现,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其中D在农业生产中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1)C的化学式为 ______ ;反应②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______ 。
(2)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B在生产或生活中的一种用途为 ______ 。
20. 乙醇常用作燃料,乙醇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乙炔(化学式为C2H2)也可用作燃料,当氧气不足时,乙炔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水,若一定质量的乙炔燃烧生成了3.3g二氧化碳、0.9g水和mg一氧化碳,则m的数值为 ______ 。
21. 请从分子的角度解释下列生活、生产中的现象。
(1)当我们走进鲜花盛开的花园时,会闻到花的香味。
(2)6000L的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
22. 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由此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2)热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写出一种能使其燃烧的方法。
23. 某化学小组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探究铝、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1)铝丝浸入溶液前需要先用砂纸打磨,其目的是什么?
(2)请写出装置A或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通过图示中的实验不能判断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请补充实验继续探究。(简要叙述实验步骤)
24. 为除去粗食盐样品中含有的不溶性杂质(泥沙)和可溶性杂质(CaCl2、MgCl2、Na2SO4),某化学小组在实验室先将样品中不溶性杂质去除,得到粗盐水后,再按以下实验步骤去除可溶性杂质:①向粗盐水中依次加入过量的BaCl2、NaOH、Na2CO3溶液;②过滤;③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的盐酸;④蒸发、结晶。
(1)实验过程中多次用到玻璃棒,它在蒸发操作中的作用是什么?
(2)步骤①中加入过量Na2CO3溶液的目的是什么?
(3)步骤③中有气体产生,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5. 碳是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含碳物质是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1)如图是碳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图中x的数值为 ______ 。
(2)碳元素可组成多种单质,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______ (填字母)。
a.金刚石的硬度很大
b.每个C60分子是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
c.石墨的导电性良好
d.金刚石、石墨和C60里碳原子排列方式相同
(3)CO和CO2均属于碳的氧化物。下列图示中,A是CO还原Fe2O3的部分实验装置,B是探究CO2性质的趣味实验装置。
①写出装置A中CO还原Fe2O3的化学方程式;从环保角度考虑,写出一种尾气处理的方法。
②装置B中,注入浓NaOH溶液后,可观察到气球逐渐胀大,请分析原因。
(4)实验室制取CO2等常见气体的相关装置如图所示。
①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干燥的CO2,所需装置从左到右的正确连接顺序为 ______ 接 ______ 接 ______ (填字母)。
②用①中装置,选择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O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现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4.4g二氧化碳,理论上需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的质量是多少?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A、甘蔗榨汁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属于物理变化,不合题意;
B、棉纱织布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属于物理变化,不合题意;
C、白土烧瓷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D、楠木造船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属于物理变化,不合题意;
故选:C。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答案】B
【解析】解:A.铁质炊具主要由生铁制成,生铁为金属材料,故A不符合题意;
B.塑料水杯主要由塑料制成,塑料为有机合成材料,故B符合题意;
C.实木桌椅是由木材制成,木材为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故C不符合题意;
D.纯棉T恤主要由棉制成,棉花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本题根据有机合成材料的定义进行分析解答,有机合成材料包括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塑料。
本题主要考查有机合成材料的定义,难度小。
3.【答案】B
【解析】解:A、西红柿中富含维生素,故选项错误。
B、鸡蛋中富含蛋白质,故选项正确。
C、花生油中富含油脂,故选项错误。
D、食盐中富含无机盐,故选项错误。
故选:B。
根据人体所需六大营养素的种类、食物来源,结合题中所给的食物判断所含的营养素,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各种营养素的种类、食物来源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4.【答案】B
【解析】解:A、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错误。
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正确。
C、镁条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故选项错误。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选项错误。
故选:B。
A、根据硫粉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镁条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生成物的颜色、状态。
5.【答案】D
【解析】解:A、汞属于金属单质,是由汞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B、水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C、氢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氢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D、硫酸铜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是由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
故选:D。
根据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包括气态的非金属单质、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气、水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一般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如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对物质进行分类与对号入座、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6.【答案】A
【解析】解:A、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大拇指不能放在短柄上,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慢慢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以防止酸液飞溅;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A。
A、根据闻气体的气味时的方法(招气入鼻法)进行分析判断。
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
C、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7.【答案】D
【解析】解:A.淡水资源不足,而不是十分丰富,故A错误;
B.工业污水未经处理,含有大量有害物质,未经处理就排放会污染水源,故B错误;
C.冰和水是同一种物质的不同状态,都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所以属于纯净物,故C错误;
D.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加入肥皂水后,泡沫多、浮渣少的是软水,泡沫少、浮渣多的是硬水,故D正确。
故选:D。
A.依据淡水资源不足来解释;
B.从污染的角度进行分析;
C.从物质分类的角度进行分析;
D.根据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此题主要考查了有关水的知识,和生活联系较为密切,是中考的热点,但难度不大。
8.【答案】C
【解析】解:A、实验室用蔗糖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蔗糖溶液,所需蔗糖的质量为50g×6%=3g,故A说法正确;
B、用托盘天平称量时,应左物右码,则蔗糖放在托盘天平的左盘称量的说法正确,故B说法正确;
C、量水时仰视读数,会导致所取的水体积偏大,则会使配制的蔗糖溶液质量分数偏小,而不是会使配制的蔗糖溶液质量分数偏大,故C说法错误;
D、实验室用蔗糖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蔗糖溶液,所需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量筒等的说法正确,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A、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来分析判断;
B、根据用托盘天平称量时,应左物右码来分析判断;
C、根据量水时仰视读数,会导致所取的水质量偏大来分析解答;
D、根据实验室用蔗糖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蔗糖溶液,所需玻璃仪器来分析判断。
本题考查的是基础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知识结合题干的信息进行解答。
9.【答案】C
【解析】解:A.铈字带有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正确;
B.根据图示信息可知,铈的元素符号是Ce,故正确;
C.铈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0.1,单位应为“1”,不是“g”,故错误;
D.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原子序数=质子数,因此铈原子的质子数为58,故正确;
故选:C。
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考查了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等相关知识,掌握周期表的结构特点及原子结构知识即可解答。
10.【答案】D
【解析】解:碳酸氢铵(化学式为NH4HCO3)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选:D。
本题根据常见化肥的种类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考查常见化肥的种类,难度小。
11.【答案】C
【解析】解: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在催化剂的催化作用下,一氧化氮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氮气,化学方程式为2CO+2NON2+2CO2。
A、由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可知,此反应把污染环境的有害气体CO和NO转化成了无害的CO2和N2,说法正确。
B、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说法正确。
C、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比为28:(44×2)=7:22,说法错误。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NON2+2CO2,说法正确。
故选:C。
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在催化剂的催化作用下,一氧化氮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氮气,据此分析判断有关的说法。
本题属于微观示意图的考查,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图中的信息,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12.【答案】A
【解析】解:在化合物中钾元素显+1价,氧元素一般显−2价,设高锰酸钾(KMnO4)中锰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x+(−2)×4=0,则x=+7价。
在化合物中钾元素显+1价,氧元素一般显−2价,设锰酸钾(K2MnO4)中锰元素的化合价是y,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2+y+(−2)×4=0,则y=+6价。
在化合物中氧元素一般显−2价,设二氧化锰中(MnO2)锰元素的化合价是z,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z+(−2)×2=0,则z=+4价。
故反应前后相关物质中锰元素的化合价不包括+2。
故选:A。
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此类题。
13.【答案】D
【解析】解:A、酸雨形成的原因之一是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SO2+H2O=H2SO3,故选项错误。
B、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正确的化学方程式是:Fe2O3+6HCl=2FeCl3+3H2O,故选项错误。
C、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错误。
D、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故选项正确。
故选:D。
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需考虑: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是否配平;反应条件是否正确;↑和↓的标注是否正确。
本题难度不大,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然后再根据方程式的书写规则进行判断;化学方程式正误判断方法是:先看化学式是否正确,再看配平,再看反应条件,再看气体和沉淀,最后短线改成等号。
14.【答案】A
【解析】解:设生成0.2g氢气需要金属的质量分别为:锌的质量的x,镁的质量为y,铁的质量为a,铝的质量为b;则:
Zn+2HCl=ZnCl2+H2↑
65 2
x0.2g
652=x0.2g
x=6.5g
Mg+2HCl=MgCl2+H2↑
24 2
y0.2g
242=y0.2g
y=2.4g
Fe+2HCl=FeCl2+H2↑
56 2
a0.2g
562=a0.2g
a=5.6g
2Al+6HCl=2AlCl3+3H2↑
54 6
b0.2g
546=b0.2g
b=1.8g
某金属混合物由Mg、Al、Zn、Fe四种金属中的两种组成。4g该金属混合物与足量的盐酸充分反应,得到0.2g氢气,则该金属混合物的组成不可能是Mg和A1,因为Mg和A1这两种金属需要的质量度都小于4g。
故选:A。
本题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对金属与酸反应的计算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考查化学反应方程式对金属与酸反应的计算题。
15.【答案】氮气;氧
【解析】解: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大约占78%、氧气大约占21%、稀有气体大约占0.94%、二氧化碳大约占0.03%、水蒸气和其它气体和杂质大约占0.03%;地壳中元素的质量分数,由高到低的前五种元素分别是:氧、硅、铝、铁、钙;故答案为:氮气(或N2);氧(或O)
由学过的知识可知: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大约占78%、氧气大约占21%、稀有气体大约占0.94%、二氧化碳大约占0.03%、水蒸气和其它气体和杂质大约占0.03%;地壳中元素的质量分数,由高到低的前五种元素分别是:氧、硅、铝、铁、钙.
本考点考查了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地壳中各种元素的含量等,同学们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应用,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6.【答案】2H2O2H2↑+O2↑; 无污染(或热值高等)
【解析】解: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写出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2H2O2H2↑+O2↑;氢气燃烧,只有生成水,无污染,且放出大量的热,故作燃料的优点是:无污染(或热值高等)。
故答案为:2H2O2H2↑+O2↑;无污染(或热值高等)。
根据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燃烧只有生成水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电解水实验,以及氢气作能源的优点,难度不大。
17.【答案】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HCl+NaOH=NaCl+H2O变小
【解析】解:滴有酚酞溶液的氢氧化钠溶液显红色,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逐滴滴入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溶液显中性,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证明盐酸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
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Cl+NaOH=NaCl+H2O。
向氢氧化钠中溶液不断滴加稀盐酸,碱性逐渐减弱,酸性逐渐增强,pH的变化是从大于7逐渐的减小到等于7、小于7。
故答案为:
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HCl+NaOH=NaCl+H2O;变小。
根据滴有酚酞溶液的氢氧化钠溶液显红色,结合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或中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中和反应的原理、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8.【答案】t 不饱和溶液 小于
【解析】解:(1)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时的温度是t℃;3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30g,,30g氯化钠固体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溶解,可得到该温度下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
故答案为:t;不饱和溶液。
(2)10℃时氯化钠溶解度大于硝酸钾,分别将等质量的硝酸钾、氯化钠的饱和溶液(氯化钠质量大于硝酸钾质量)升温到30℃,都变成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都不变,硝酸钾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小于氯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故答案为:小于。
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某一温度时物质的溶解度大小比较。
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的溶解度变化情况。
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溶质质量、溶剂质量可以判断配制的溶液质量。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溶解度曲线能定量地表示出溶解度变化的规律,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同一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不同;同一温度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温度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影响不同。
19.【答案】CaO 化合反应 Ca(OH)2+CO2=CaCO3↓+H2O作气体肥料或灭火等
【解析】解:(1)由分析可知,C为氧化钙,其化学式为CaO,故答案为:CaO;由分析可知C为氧化钙,D为氢氧化钙,则反应②是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氧氧化钙,是两种物质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符合化合反应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故答案为:化合反应;
(2)由分析可知,B为二氧化碳,D为氢氧化钙,则反应③是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Ca(OH)2+CO2=CaCO3↓+H2O;由分析可知,B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够参与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能够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可用作气体肥料,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用来灭火,故答案为:作气体肥料或灭火等。
通过分析可知:A∼D是生石灰烧制和使用过程中涉及的部分物质,A反应后生成BC,C反应生成D,D能够与B反应重新生成A,则A为碳酸钙,B为二氧化碳,C为氧化钙,D为氢氧化钙。
本题是最常见的物质的鉴别、推断题,根据已学知识进行分析解答,难度不大。
20.【答案】C2H5OH+3O22CO2+3H2O0.7
【解析】解:乙醇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5OH+3O22CO2+3H2O,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0.9g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0.9g×218=0.1g,乙炔的质量为0.1g÷226=1.3g,碳元素的质量为1.3g÷2426=1.2g,3.3g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3.3g×1244=0.9g,一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1.2g−0.9g−0.3g,mg×1228=0.3g,m=0.7,所以m的数值为0.7。
故答案为:C2H5OH+3O22CO2+3H2O;0.7。
本题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考查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21.【答案】解:(1)当我们走进鲜花盛开的花园时,会闻到花的香味,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
(2)6000L的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故答案为:
(1)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
(2)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解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2.【答案】解:(1)薄铜片上的白磷、红磷均能与氧气接触,温度能达到白磷的着火点,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由此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
(2)热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是因为没有与氧气接触,用导管向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
(1)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
(2)用导管向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合理即可)。
【解析】根据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要达到着火点,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燃烧的条件,掌握燃烧的条件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3.【答案】解:(1)从实验室拿出来的铁丝和银丝表面是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过的,所以应该用砂纸将其表面打磨光亮。
故答案为:用砂纸将铁丝和银丝表面打磨光亮。
(2)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Al+3Cu(NO3)2=3Cu+2Al(NO3)3;
(3)通过图示中的实验不能判断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通过装置B可知:铝比铜活泼。我们知道:金属活动顺序表中,前边的金属可以把后边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根据这个知识点,只要把装置A的铝丝换成铜丝就可以通过实验现象判断得出:铜比银活泼。
【解析】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中铝、铜、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去作答,这三种金属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铝>铜>银。
同学们要会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设计实验,去验证金属的还原性强弱。氢前边的金属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但氢后边的金属不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前边的金属会把后边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24.【答案】解:(1)实验过程中多次用到玻璃棒,它在蒸发操作中的作用是搅拌,防止局部过热,造成液滴飞溅;
(2)除去粗食盐样品中含有的可溶性杂质(CaCl2、MgCl2、Na2SO4),向粗盐水中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除去硫酸钠,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除去氯化镁,加入过量Na2CO3溶液除去氯化钙和过量的氯化钡,故步骤①中加入过量Na2CO3溶液的目的是除去氯化钙和过量的氯化钡;
(3)经上述处理后的溶液中还含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等杂质,呈碱性,因此还需要加入适量的稀盐酸与氢氧化钠、碳酸钠反应,从而把过量的氢氧化钠、碳酸钠除去,稀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故步骤③中有气体产生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CO2↑+H2O。
故答案为:(1)搅拌,防止局部过热,造成液滴飞溅;
(2)除去氯化钙和过量的氯化钡;
(3)Na2CO3+2HCl=2NaCl+CO2↑+H2O。
【解析】(1)根据玻璃棒在蒸发过程中的作用来分析解答;
(2)根据碳酸钠能与氯化钙、氯化钡生成沉淀,并且不引进杂质来分析解答;
(3)根据稀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来分析解答。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考查的问题,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和题中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
25.【答案】4 d B E C
【解析】解:(1)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如图是碳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图中x的数值为4;
(2)a、金刚石是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则金刚石的硬度很大的说法正确,故a说法正确;
b、分子由原子构成,则每个C60分子是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说法正确,故b说法正确;
c、石墨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则石墨的导电性良好的说法正确,故c说法正确;
d、金刚石、石墨和C60里碳原子排列方式不相同,则金刚石、石墨和C60里碳原子排列方式相同的说法错误,故d说法错误;
故选:d。
(3)①装置A中CO在高温条件下还原Fe2O3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O+Fe2O32Fe+3CO2,一氧化碳有毒,排放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尾气处理的方法是用一燃着的酒精灯放在尾气处理处,将尾气点燃;
②装置B中,注入浓NaOH溶液后,可观察到气球逐渐胀大,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使瓶内气体减少,压强变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气球变大;
(4)①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干燥的CO2,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反应条件是常温,则应选B固液常温型装置,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来干燥气体,应选E装置,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应选用C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所需装置从左到右的正确连接顺序为B接E接C;
②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O2,同时生成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
(5)设需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的质量是x,
CaCO3+2HCl=CaCl2+CO2↑+H2O
73 44
10%x4.4g
7344=10%x4.4g
x=73g
答:理论上需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的质量是73g。
故答案为:(1)4;
(2)d;
(3)①3CO+Fe2O32Fe+3CO2;用一燃着的酒精灯放在尾气处理处,将尾气点燃;
②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使瓶内气体减少,压强变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气球变大;
(4)①B;E;C;
②2H2O22H2O+O2↑;
(5)73g。
(1)根据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来分析解答;
(2)a、根据金刚石是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来分析判断;
b、根据分子由原子构成来分析判断;
c、根据石墨具有优良的导电性来分析判断;
d、根据金刚石、石墨和C60里碳原子排列方式不相同来分析判断;
(3)①根据CO在高温条件下还原Fe2O3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来分析解答;根据一氧化碳有毒,排放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来分析解答;
②根据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使瓶内气体减少,压强变小来分析解答;
(4)①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以及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来分析解答;
②根据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O2,同时生成水来分析解答;
(5)根据化学方程式找出HCl和CO2的质量比,再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求出盐酸的质量即可。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考查的问题,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和题中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
2023年河南省中考化学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河南省中考化学试卷(含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Fe,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1gD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河南省郑州市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河南省郑州市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河南省平顶山市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河南省平顶山市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过程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平顶山地区特色物产丰富, 如图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