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五年级下册6.哪个传热快教学设计
展开【教材简析】
同一物体,热总是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向温度较低的部分。然而不同材料放在相同的热源中,他们的导热速度是不同的。本节课通过两个活动,让同学们感受木勺、塑料勺、金属勺的导热快慢,观察铜、铝、铁等金属材料的导热性能。通过对不同材料导热性能的比较,建立学生对于“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这一初步认识。学生们通过交流活动,意识到实验方法的选择和改进,对实验数据的准确性有着很大的影响。前几课的研究活动突出的是热传递方式的探究,那么本课中“哪个传热快”这一活动,注重的则是导热性能的比较。通过实验探究,学生了解不同物体的传热性能是不同的,从而为下一课《做个保温杯》积累知识和经验。
【学情分析】
关于热现象,学生在三年级上册“水”单元已经有所了解。前两节课的学习中,学生们已经了解到热总是从温度较高的部分传向温度较低的部分。同时,根据在生活中的体验和感受,对于不同材料传热能力不同也有所了解,但大部分学生不能完整的对这一规律进行归纳总结。
在本单元,学生将继续观察、探究物质在热量变化过程中产生的不易察觉的变化和热量转移(传递)的过程。那么不同材料的物体放在相同的热源中,它们导热速度相同吗?哪个快,哪个慢?通过设计研究导热比赛的活动,学生将学习区分热的良导体与不良导体,进而理解不同导热性能的物体有着不同的用途,生活中我们要根据需要选择不同导热性能的材料。本课的“三种金属传热比赛”的实验设计,也用到了《热在金属中的传递》一课中使用的蜡烛油和感温油墨,学生会借鉴已有经验,把原来是单一的观察,设计成横向的对比实验,这也是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在思维上获得的又一提升。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
2.从热量的传递角度认识效率。
科学探究目标
1.尝试基于所学的知识,提出有针对性的假设。
2.熟练操作不同材料物体的导热性能实验。
3.运用比较和归纳的方法从实验证据中发现物体导热性能的差异。
4.能够分析制造某种物品时选择热的良导体和不良导体的原因。
科学态度目标
1.尊重证据的前提下,坚持正确的观点。
2.意识到实验方法的选择和改进会对实验数据的准确性产生影响。
3.关注科学调查可以采用多种形式,乐于进行科学的调查。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发现材料因为导热性能的不同在日常生活中有不同的应用。
2.了解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影响着社会发展。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进行不同材料物体热传导性能的对比实验。
难点:学生能明确对比实验的关键要素,能根据已有的经验进行对比实验的设计。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塑料棒、木棒、钢棒、杯子、热水、蜡烛油、感温油墨、酒精灯、火柴、湿布、护目镜,温度变化记录表,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教学资料。
【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
一、聚焦
教师:出示图片。提问:小麦同学乘汤的时候不小心被碗烫到了,他用的最可能是以下哪个碗?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汇报交流。
教师: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在传热方面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或者视频资料,展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唤起学生的原有认知,让学生思考生活中不同的材料在传热性能上是否有差异。
二、探索
(一)活动一:塑料勺、木勺、金属勺的传热比赛
教师: ppt出示实物金属勺、木勺、塑料勺。
提问:如果同时将它们放在热水中,进行一次传热比赛,预测一下谁是冠军?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证明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
学生:小组讨论自己的实验方案。
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实验方案,怎样倒水?怎样放汤匙?蜡涂在哪里?如何保证公平?
学生:小心倒水、一起放汤匙、涂在尾部相同的位置、选取大小形状一致的棒子
教师:出示课件,还要注意些什么?学生讨论说一说。
学生分组实验
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汇报实验情况
教师小结:不同材料的热传导本领各不相同,金属材料的传热较快,塑料、木头等材料传热较慢。像实验中的金属材料那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叫热的良导体。像塑料、木头等材料,导热性能弱的物体叫热的不良导体。
设计意图:观察三种材料的传热性能,用蜡的熔化过程反映热传导的过程与特点,有助于学生理解热传导概念。勺子大小不一实验不严谨,可以引导学生建立对比实验只能改变一个条件的概念。同时,这一实验的进行使学生获得了十分丰富的感知,学生对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有了初步的认识。
教师:课件出示概念,实验中还有什么发现? 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方面应用了热的不良导体和热的良导体?
教师:刚才的实验,大家已经证明金属是热的良导体,传热本领很好,是不是所有金属的传热本领一样好呢(传热速度的快慢)?
设计意图:学生比较了不同材料勺子的导热性能后,认为金属材料导热性能好,那么所有的金属材料导热性能是否一样呢?引出后边的实践活动。通过实验研究铜、铝、铁三种不同的金属材料,认识不同金属的导热性能是有差异的。
(二)活动二:比较铜棒、铁棒、铝棒的导热性能
教师:课件出示三种金属棒,分别是铜棒、铁棒、铝棒。请大家猜测一下,哪种材料的传热速度快一点。
学生:根据材料,设计实验方案。
教师:出示实验材料。根据材料,我们能不能设计一个更加精细的科学实验方案?
学生:一起交流、讨论实验方案与实验注意事项,如何保证公平。
教师:总结注意事项
1.选用长度、粗细、形状相同的铜棒、铝棒、钢棒
2.用凡士林分别在每根金属棒上等距离的凹槽处沾上火柴
3.从金属棒的一端,同时开始加热
4.观察火柴掉落的顺序,比较传热快慢
5.安全使用酒精灯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汇报交流:同样都是金属,但它们的导热速度也是不同的。
教师:实验中还有什么新的发现?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解决的?
设计意图:
对于导热比赛的实验观察活动,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材料后,可以给学生留出较多时间,让学生根据实际条件与效果选择实验方案,自主开展研究。帮助学生认识到实验需要控制一定因素,强调如何做到安全的实验。
在上一个实验中,学生知道金属材料的导热性能较好,但是不是所有的金属的导热性能都一样好呢?通过这个实验,让学生知道不同的金属材料,其导热性能也不相同。在实验中,让学生意识到实验方法的选择和改进会对实验数据的准确性产生积极影响,感悟到人类对于科学探究的不懈追求。
三、研讨
教师:不同材料的物体,传热的快慢相同吗?什么材料传热更快?
学生:阐述观察到的现象和相关思考。
教师:组织学生在全班交流各自的实验结果。师生共同总结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的概念和特点:金属都是热的良导体,但不同金属传热性能不同。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的观察和记录,让学生在证据的基础上主动论证,不同材料的传热性能是不一样的,师生达成共识。
四、拓展
回顾思考:锅本体主要用什么材料制造的?为什么用这种材料制造?锅把又是用什么材料制造的?为什么?
设计意图:学习是为了应用,把对金属的传热性能的研究与相关应用联系起来,增加学生对于科学的探究兴趣,更让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培养有了实实在在的落脚点。
2.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热的良导体?哪些地方需要热的不良导体?课外进行科学调查活动,继续研究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
设计意图:培养孩子课外科学调查的能力,让学生乐于进行科学调查,从而了解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板书设计】
【板书说明】无
【学生记录单】
4.6哪个传热快
【班级记录表设计】
无
第四单元 热
6.哪个传热快
【教材简析】
本课包含两个活动。木勺、塑料勺、金属勺的导热快慢,铜、铝、铁等金属材料的导热性能比较。通过对不同材料导热性能的比较,建立学生对于“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这一初步认识。学生们通过交流活动,意识到实验方法的选择和改进对实验数据的准确性有着很大的影响。如果说前面几课的研究活动突出的是热传递方式的探究,那么本课中“哪个传热快”这一活动,注重的则是导热性能的比较。通过实验探究,学生了解不同物体的传热性能是不同的,从而为下一课《做个保温杯》积累知识和经验。
【学情分析】
关于热现象,学生在三年级上册“水”单元已经有所了解。在本单元,学生将继续观察、探究物质在热量变化过程中产生的不易察觉的变化,主要是热胀冷缩现象,以及热量转移(传递)的过程。
通过前一课对热传导的深人观察研究,学生们已经认识到热总是从温度较高的部分传向温度较低的部分。那么不同材料的物体放在相同的热源中,它们导热速度相同吗?哪个快,哪个慢?通过设计研究导热比赛的活动,学生将学习区分热的良导体与不良导体,进而理解不同导热性能的物体有着不同的用途,生活中我们要根据需要选择不同导热性能的材料。本课的“三种金属传热比赛”的实验设计,完全建立在前一课《热是怎样传递的》实验设计的基础之上,对于实验中蜡烛油和感温油墨的运用,学生会借鉴已有经验,把原来是单一的观察,设计成横向的对比实验,这也是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在思维上获得的又一提升。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
2.从热量的传递角度认识效率。
科学探究目标
1.尝试基于所学的知识,提出有针对性的假设。
2.熟练操作不同材料物体的导热性能实验。
3.运用比较和归纳的方法从实验证据中发现物体导热性能的差异。
4.能够分析制造某种物品时选择热的良导体和不良导体的原因。
科学态度目标
1.尊重证据的前提下,坚持正确的观点。
2.意识到实验方法的选择和改进会对实验数据的准确性产生影响。
3.关注科学调查可以采用多种形式,乐于进行科学的调查。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发现材料因为导热性能的不同在日常生活中有不同的应用。
2.了解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影响着社会发展。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进行不同材料物体热传导性能的对比实验。
难点:学生能明确对比实验的关键要素,能根据已有的经验进行对比实验的设计。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塑料勺、木勺、钢勺、杯子、热水、蜡烛油、感温油墨、铁丝、铝丝、铜丝、酒精灯、火柴、湿布、护目镜,温度变化记录表,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金属导热性能演示器。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出示教科书70页的图片。
2.提问:这些厨房里的用品,哪些传热快?哪些传热慢?
3.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汇报交流。
4.教师继续提问: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在传热方面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或者视频资料,展示厨房中的工具和工作情形,让学生们思考生活中不同的材料在传热性能上是否有差异。
二、探索
(一)活动一:塑料勺、木勺、金属勺的传热比赛
1.实物投影:出示大小相同的金属勺、木勺、塑料勺。
2.提问:如果同时将它们放在热水中,进行一次传热比赛,预测一下谁是冠军?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证明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
3.小组讨论自己的实验方案。
4.交流实验方案:怎样倒水?怎样放汤匙?蜡涂在哪里?
5.出示课件:还要注意些什么?学生讨论说一说。
6.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7.汇报实验情况。
8.小结:不同材料的热传导本领各不相同,金属材料的传热较快,塑料、木头等材料传热较慢。像实验中的金属材料那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叫热的良导体。像塑料、木头等材料,导热性能弱的物体叫热的不良导体。
设计意图:观察三种材料的传热性能,用蜡的熔化过程反映热传导的过程与特点,有助于学生理解热传导概念。这一实验的进行使学生获得了十分丰富的感知,学生对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有了初步的认识。
9.实验中还有什么新的发现?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解决的?
10.课件出示概念并板书。
11.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方面应用了热的不良导体和热的良导体?
12.刚才的实验,大家已经证明金属是热的良导体,传热本领很好,是不是所有金属的传热本领一样好呢(传热速度的快慢)?
设计意图:学生比较了不同材料勺子的导热性能后,认为金属材料导热性能好,那么所有的金属材料导热性能是否一样呢?引出后边的实践活动。通过实验研究铜、铝、铁三种不同的金属材料,认识不同金属的导热性能是有差异的。
(二)活动二:比较铜丝、铁丝、铝丝的导热性能
1.课件出示三种金属丝,分别是铜丝、铁丝、铝丝。请大家猜测一下,哪种材料的传热速度快一点。
2.学生根据材料,设计实验方案。
3.提问:刚才的实验中,我们用蜡的熔化来感知物体的冷热,这种方法有什么不足?你还有什么其他办法吗?
4.教师出示实验材料。根据材料,我们能不能设计一个更加科学的实验方案?
5.师生一起交流、讨论实验方案与实验注意事项。
6.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认识到实验需要控制一定因素,强调如何做到安全的实验。对于导热比赛的实验观察活动,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材料后,可以给学生留出较多时间,让学生根据实际条件与效果选择实验方案,自主开展研究。
7.汇报交流:同样都是金属,但它们的导热速度也是不同的。
8.实验中还有什么新的发现?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解决的?
设计意图:在上一个实验中,学生知道金属材料的导热性能较好,但是不是所有的金属的导热性能都一样好呢?通过这个实验,让学生知道不同的金属材料,其导热性能也不相同。在实验中,让学生意识到实验方法的选择和改进会对实验数据的准确性产生积极影响,感悟到人类对于科学探究的不懈追求。
三、研讨
1.提出问题:不同材料的物体,传热的快慢相同吗?什么材料传热更快?
2.学生说说观察到的现象和相关思考。
3.组织学生在全班交流各自的实验结果。师生共同总结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的概念和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的观察和记录,让学生在证据的基础上主动论证,不同材料的传热性能是不一样的,师生达成共识。
4.师生一起分析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用途。
设计意图:让学生思考更多材料的导热性能,从而理解科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拓展
1.回顾思考:锅主要用什么材料制造的?为什么用这种材料制造?锅把又是用什么材料制造的?为什么?
设计意图:学习是为了应用,把对金属的传热性能的研究与相关应用联系起来,增加学生对于科学的探究兴趣,更让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培养有了实实在在的落脚点。
2.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热的良导体?哪些地方需要热的不良导体?课外进行科学调查活动,继续研究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
设计意图:培养孩子课外科学调查的能力,让学生乐于进行科学调查,从而了解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板书设计】
哪个传热快
热的良导体:金属(铜>铁>铝) 对比实验
热的不良导体:塑料、木头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
活动目的:比较木勺、塑料勺、金属勺等不同材料的导热性能。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观察勺柄上蜡的变化,记录在温度变化表中,30秒为一个观察时间节点,在表格中记录下5次变化情况。如果使用温度传感器,则直接可以记录勺柄的温度。
6.哪个传热快
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锦屏中心小学 张宁素 金琦琦
【教材简析】
本课是五年级下册《热》单元的第6课。在上一课的教学中,学生已经知道热总是从温度较高的部分传向温度较低的部分,但对不同材料的物体导热性能是否相同,学生是模糊的。于是聚焦到本课要研究的问题——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在传热方面有什么不同?探索部分由三个活动组成:一是推测塑料勺、木勺和金属勺,插入热汤时,哪种勺子的勺柄更烫手?学生对塑料勺和木勺会有争议,于是进入到实验论证环节;二是实验论证,观察、记录木勺、塑料勺、金属勺的导热快慢,引导学生区分热的良导体与不良导体;三是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观察、比较铜、铝、铁等金属材料的导热性能。通过三个活动,帮助学生理解不同导热性能的物体(材料)有着不同的用途,在生活中可根据需要选择不同导热性能的材料。
本课注重的是导热性能的比较,所以本课的学习要让学生意识到实验材料、实验方法的选择和改进对实验数据的准确性有着很大的影响。
【学情分析】
在前面几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使用一些实验方法,来研究热在金属、水中的传递,知道热总是从温度较高的部分传向温度较低的部分。本课需要学生设计对比实验,借助感温油墨等材料,观察、比较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的不同。学生在之前的科学学习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设计对比实验的能力,学生会记录数据并进行分析,这些知识和技能储备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通过实验,知道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同的。
2.知道根据导热能力的不同,材料可以分成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
科学探究目标
1.尝试基于所学的知识,提出有针对性的假设。
2.熟练操作不同材料物体的导热性能实验。
3.运用比较和归纳的方法从实验证据中发现物体导热性能的差异。
4.能够分析制造某种物品时选择热的良导体和不良导体的原因。
科学态度目标
1.尊重证据的前提下,坚持正确的观点。
2.意识到实验方法的选择和改进会对实验数据的准确性产生影响。
3.关注科学调查可以采用多种形式,乐于进行科学的调查。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发现材料因为导热性能的不同在日常生活中有不同的应用。
2.了解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影响着社会发展。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知道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能力是不一样的。
难点:能根据已有的经验成功地进行对比实验的设计。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记录纸、备用器材1套;
小组:塑料勺、木勺、金属勺、250ml烧杯各一份,记录表一;“铝棒、铜棒、黄铜棒、镍棒、铁棒”组合金属加热器、铁架台、酒精灯、火柴、火柴废弃盒各一份,记录表二。
【教学过程】
一、聚焦:不同材料的勺子,他们的传热能力一样吗?(预设5分钟)
[材料准备:塑料勺、木勺、金属勺、装有热水的烧杯]
1.教师演示:将金属勺一端浸入热水中
提问:
(1)将金属勺一端浸入热水中,2分钟后,勺柄会怎样呢?(预设:会热)
(2)热从哪里来?(预设1:热水。预设2:热水先将热传递给勺口,勺口再慢慢地传递到勺柄处)
2.小结:金属勺中的热会从热的一端传递到冷的一端。
二、探索和研讨:(预设30分钟)
(一)不同材料的勺子,哪个传热能力强
[材料准备:塑料勺、木勺、金属勺、装有热水的烧杯、感温油墨、记录单一]
1.学生猜测:老师手里有木勺、陶瓷勺和金属勺,如果同时放入热水中,你认为它们的传热能力一样吗?哪一个传热最快?为什么?
2.揭示课题。
3.设计实验:
(1)这些是我们的猜测,有什么方法可以证明?(预设:用手摸、温度计测量)
(2)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种神奇的材料——感温油墨,(出示感温油墨,简介原理):它遇高温颜色就会发生改变,我们可以把这个材料涂抹到勺柄上,感知勺柄温度的变化。
(3)讨论操作方法:为了实验的公平性,操作过程中要注意什么呢?(预设:感温油墨涂在勺柄的同一高度上;三个勺子要同时放入热水中)
4.学生实验,记录数据。
5.交流研讨:哪一个传热快?(预设:金属传热最快,陶瓷和木头传热慢,但陶瓷比木头传热快一些。)
6.小结:像金属这样传热能力强的物质是热的良导体;像陶瓷、木头这样传热能力差的是热的不良导体。
7.应用例举: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方面应用了热的良导体?哪些方面应用了热的不良导体?为什么?
(二)比较铜、黄铜、铝、镍、铁棒的传热能力
[材料准备:铜棒、黄铜棒、铝棒、镍棒、铁棒、感温油墨、酒精灯、火柴、火柴废弃盒、记录单二]
1.谈话:金属是热的良导体,传热本领很好,是不是所有金属的传热本领一样好呢?铜、黄铜、铝、镍、铁,谁的传热性能最好?(学生有不同的猜测)
2.到底谁的猜测正确呢?怎么办?(预设:做实验)
3.设计实验:
(1)小组讨论:实验方法及注意事项。
(2)交流:
预设一:每根金属棒上涂蜡,观察哪一个熔化地快,这一个就是传热本领最好的。师引导:用蜡的熔化来感知物体的冷热,大家觉得这种方法有什么不足?
预设二:每根金属棒的相同位置涂上感温油墨,观察哪一根先变色,说明它就是传热本领最好的。师引导:相同位置是什么意思?除了涂的位置一样,还有哪些条件也应该保持相同?(预设:用同一个热源、金属棒的加热点)
4.分组实验
(1)PPT出示温馨提示
A.用酒精灯外焰加热同一点
B.实验中注意安全,禁止用手触摸金属棒
C.实验结束后,正确熄灭酒精灯
(2)学生实验,教师巡视
5.研讨交流
(1)通过实验,你认为金属的传热能力一样吗?(预设1:不一样,铜第一,铝第二、黄铜第三、镍第四、铁最慢;预设2:不一样,铝最快;铜第第二、黄铜第三、镍第四、铁最慢)
(2)大家都认为,不同金属的传热能力是不同的。但对铜和铝的传热快慢还有疑问,看来,我们需要更精密的仪器进行实验。
(3)播放液晶感温膜的实验视频。
观看视频后分析:铜和铝,谁传热更快?(预设:铜)
为什么现在大家一致认为是铜呢?(预设:多次实验,用更精密的仪器研究)
三、拓展、小结(预设:5分钟)
1.拓展:那么铜是传热最快的材料吗?大家课后继续查阅资料,寻找答案。
2.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6.哪个传热快
不同材料,导热能力不同
金属 传热快 热的良导体
传热慢 热的不良导体
陶瓷
木头
【作业设计】
1.我们在做“不同金属的传热性能实验”时,应选用相同( )的铜棒、铁棒、铝棒来比较。
A.重量、体积 B. 重量、颜色
手柄
C. 大小、颜色 D. 粗细、长短
2.下列材料中,不适宜用来制作锅铲手柄的是( )。
A.塑料 B.不锈钢 C.木头 D.硅胶
3.右图是砂锅米线,是目前非常流行的“砂锅美食”之一。砂锅是一种炊具,传统砂锅是由不易传热的石英、长石、黏土等原料合制而成。人们用砂锅制作美食,主要是因为( )。
A.砂锅比较坚硬,不易碎。
B.砂锅是热的不良导体,传热慢、散热慢。
C.砂锅是热的良导体,传热快,食物容易熟。
D.用砂锅烧煮食物,味道更鲜美。第6课 哪个传热快
(教材P70~72)
授课时间:______________累计____1____课时
课题
哪个传热快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
2.能从热量的传递角度认识效率。
科学探究目标
1.尝试基于所学的知识,提出有针对性的假设。
2.能够熟练操作不同材料物体的导热性能实验。
3.能够运用比较和归纳的方法从实验证据中发现物体导热性能的差异。
4.能够分析制造某种物品时选择热的良导体和不良导体的原因。
科学态度目标
1.尊重证据的前提下,坚持正确的观点。
2.意识到实验方法的选择和改进会对实验数据的准确性产生影响。
3.关注科学调查可以采用多种形式,乐于进行科学的调查。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发现材料因为导热性能的不同在日常生活中有不同的应用。
2.了解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影响着社会发展。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进行不同材料物体热传导性能的对比实验。
难点:明确对比实验的关键要素,开展对比实验的设计。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塑料勺、木勺、金属勺、烧杯、热水、蜡烛油、计时器、感温油墨、铜丝、铝丝、铁丝、加热架、酒精灯、火柴、湿布、护目镜、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金属导热性能演示器、教学课件。
流程
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
聚焦
1.引入:生活中,我们有时候希望热传递得快一些,比如用锅做饭时;而另一些情境下又希望热传递得慢一些,比如手握锅柄时。根据不同的需求,我们的选择通常会不同。
2.提问:(教学提示:出示教材P70~71跨页图片。)这些厨房里的用品,哪些传热快,哪些传热慢?(预设:铁锅、钢勺、金属漏勺传热快,木勺、竹筷、木铲传热慢。)
3.揭题: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在传热方面有什么不同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哪个传热快。(板书:哪个传热快)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厨房用品图片,让学生们思考生活中不同的材料在传热性能上是否有差异,从而导入下面的探索环节。
探索与研讨
探索一:木勺、塑料勺、金属勺的传热比赛
1.提问:(教学提示:出示大小相同的木勺、塑料勺、金属勺。)如果同时将这三种勺子插入热汤中,一段时间后,哪种勺子的勺柄更烫手?(预设:金属勺的勺柄更烫手。)那木勺和塑料勺的勺柄比较呢?(预设:塑料勺的勺柄更烫手;木勺的勺柄更烫手。)
2.过渡:大家都认为金属勺传热最快,但对于木勺和塑料勺的比较,就有了不同的猜想。看来我们需要用实验进行验证。
3.提问:我们可以把三种勺子放到同一杯热水里来比较它们传热的快慢。那么勺子应该怎么放?(预设:勺口放在水中同一位置。)通过什么现象比较它们传热的快慢?(预设:在勺柄上均匀涂上蜡,根据蜡熔化的快慢来判断;在勺柄上涂上感温油墨,通过感温油墨的颜色变化来判断。)实验中要注意什么?(预设:倒热水时要沿着烧杯壁慢慢倒,以防热水溅出烫伤;不要摸装有热水的烧杯和浸在热水中的勺子。)
4.活动:指导学生分组实验,并完成实验帮助卡。
5.小结:不同材料的热传导本领不同,金属材料传热较快,塑料、木头等材料传热较慢。像金属材料那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叫作热的良导体;像塑料、木头等导热性能差的物体叫作热的不良导体。
探索二:比较铜丝、铝丝、铁丝的导热性能
1.提问:金属是热的良导体,传热本领很好,是不是所有金属的传热本领一样好呢?(预设:不是。)铜、铝、铁三种金属中,你们认为哪种金属的传热速度最快?(预设:铜的传热速度最快。)
2.过渡:事实是否如大家猜测的那样呢?我们需要通过实验来验证。接下来,我们将选取铜丝、铝丝、铁丝作为实验材料进行实验。
3.提问:如何比较这三种材料的导热性能呢?(预设:将三根金属丝的一端固定在同一热源处加热,另一端涂上蜡,然后比较蜡熔化的速度。)用蜡的熔化来比较三种金属的导热性能,这种方法有什么不足?(预设:金属的导热性能都比较好,用蜡的熔化来比较可能观察到的现象差别不大。)你们有什么好的方案吗?(预设:用感温油墨,观察颜色的变化,现象会比较明显。)为了实验的公平性,还有什么其他因素需要控制的吗?(预设:金属丝的粗细和长短。)
4.活动:指导学生分组实验,并完成实验帮助卡。
5.小结:不同的金属材料,导热性能不同。铜、铝、铁三种金属材料的导热性强弱顺序为铜>铝>铁。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不同材料勺柄的传热能力,使学生建立“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不同”的初步概念,并学会区分热的良导体和不良导体;再通过比较铜、铝、铁三种金属材料的导热性能,使学生知道不同金属材料的导热性能也不同。
研讨汇报
拓展与小结
小结: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说,金属材料的导热性能较好,塑料、木头等的导热性能较差。在常见金属材料中,又以铜的导热性能为佳。生活中有时需要利用导热性能好的材料来传热,有时又需要利用导热性能不好的材料来阻碍传热。
板书设计
4.6哪个传热快
热的不良导体:塑料、木材等
热的良导体:铜、铁、铝等金属
导热性:铜>铝>铁
教学反思
通过前几课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到热总是从温度较高的部分传向温度较低的部分,但对于不同物体的传热能力只有比较模糊的认知。因此,本课从学生常见的厨房用具引发“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在传热方面有什么不同吗?”的思考,并通过先预测后设计实验验证的方法,引导学生发现不同材料的热传导本领不同,并建立“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的概念。再通过测试不同金属的导热性能,深化学生对“不同物体的传热本领不同”的理解,并通过研讨交流,使学生意识到在生活中,不同导热性能的材料有不同的用途,圆满地完成本课教学目标。
课后作业
见“”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对应课时训练P54第三题。
三、选择题。
1.下列材料适合做餐桌上的碗垫的是( )。
A.蜡 B.橡胶 C.不锈钢
2.下列物体的设计是为了减慢热的传递的是( )。
3.如图所示,铁锅的手柄是用木棒制作的,这是因为( )。
A.木棒的传热能力强
B.木棒的传热能力弱
C.木棒不能传热
4.在下列三种材料的大小和形状都相同的情况下,传热最快的是( )。
A.金属 B.塑料 C.陶瓷
5.下面最适合做电熨斗底部材料的是( )。
A.塑料 B.不锈钢 C.木头
参考答案
三、1.B 2.B 3.B 4.A 5.B
6.哪个传热快
【教材简析】
本课包含两个活动。木勺、塑料勺、金属勺的导热快慢,铜、铝、铁等金属材料的导热性能比较。通过对不同材料导热性能的比较,建立学生对于“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这一初步认识。学生们通过交流活动,意识到实验方法的选择和改进对实验数据的准确性有着很大的影响。如果说前面几课的研究活动突出的是热传递方式的探究,那么本课中“哪个传热快”这一活动,注重的则是导热性能的比较。通过实验探究,学生了解不同物体的传热性能是不同的,从而为下一课《做个保温杯》积累知识和经验。
【学情分析】
关于热现象,学生在三年级上册“水”单元已经有所了解。在本单元,学生将继续观察、探究物质在热量变化过程中产生的不易察觉的变化,主要是热胀冷缩现象,以及热量转移(传递)的过程。
通过前一课对热传导的深入观察研究,学生们已经认识到热总是从温度较高的部分传向温度较低的部分。那么不同材料的物体放在相同的热源中,它们导热速度相同吗?哪个快,哪个慢?通过设计研究导热比赛的活动,学生将学习区分热的良导体与热的不良导体,进而理解不同导热性能的物体有着不同的用途,生活中我们要根据需要选择不同导热性能的材料。本课的“三种金属传热比赛”的实验设计,完全建立在前一课“热是怎样传递的”实验设计的基础之上,对于实验中蜡烛油和感温油墨的运用,学生会借鉴已有经验,把原来是单一的观察,设计成横向的对比实验,这也是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在思维上获得的又一提升。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
2.从热量的传递角度认识效率。
科学探究目标
1.尝试基于所学的知识,提出有针对性的假设。
2.熟练操作不同材料物体的导热性能实验。
3.运用比较和归纳的方法从实验证据中发现物体导热性能的差异。
4.能够分析制造某种物品时选择热的良导体和不良导体的原因。
科学态度目标
1.尊重证据的前提下,坚持正确的观点。
2.意识到实验方法的选择和改进会对实验数据的准确性产生影响。
3.关注科学调查可以采用多种形式,乐于进行科学的调查。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发现材料因为导热性能的不同在日常生活中有不同的应用。
2.了解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影响着社会发展。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进行不同材料物体热传导性能的对比实验。
难点:学生能明确对比实验的关键要素,能根据已有的经验进行对比实验的设计。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塑料勺、木勺、钢勺、杯子、热水、蜡烛油、感温油墨、铁丝、铝丝、铜丝、酒精灯、火柴、湿布、护目镜,温度变化记录表,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金属导热性能演示器。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出示教科书70页的图片。
2.提问:这些厨房里的用品,哪些传热快?哪些传热慢?
3.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汇报交流。
4.教师继续提问: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在传热方面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或者视频资料,展示厨房中的工具和工作情形,让学生们思考生活中不同的材料在传热性能上是否有差异。]
二、探索
(一)活动一:塑料勺、木勺、金属勺的传热比赛。
1.实物投影:出示大小相同的金属勺、木勺、塑料勺。
2.提问:如果同时将它们放在热水中,进行一次传热比赛,预测一下谁是冠军?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证明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
3.小组讨论自己的实验方案。
4.交流实验方案:怎样倒水?怎样放汤匙?蜡涂在哪里?
5.出示课件:还要注意些什么?学生讨论说一说。
6.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7.汇报实验情况。
8.小结:不同材料的热传导本领各不相同,金属材料的传热较快,塑料、木头等材料传热较慢。像实验中的金属材料那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叫热的良导体。
像塑料、木头等材料,导热性能弱的物体叫热的不良导体。
[设计意图:观察三种材料的传热性能,用蜡的熔化过程反映热传导的过程与特点,有助于学生理解热传导概念。这一实验的进行使学生获得了十分丰富的感知,学生对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有了初步的认识。]
9.实验中还有什么新的发现?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解决的?
10.课件出示概念并板书。
11.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方面应用了热的不良导体和热的良导体?
12.刚才的实验,大家已经证明金属是热的良导体,传热本领很好,是不是所有金属的传热本领一样好呢(传热速度的快慢)?
[设计意图:学生比较了不同材料勺子的导热性能后,认为金属材料导热性能好,那么所有的金属材料导热性能是否一样呢?引出后边的实践活动。通过实验研究铜、铝、铁三种不同的金属材料,认识不同金属的导热性能是有差异的。]
(二)活动二:比较铜丝、铁丝、铝丝的导热性能。
1.课件出示三种金属丝,分别是铜丝、铁丝、铝丝。请大家猜测一下,哪种材料的传热速度快一点。
2.学生根据材料,设计实验方案。
3.提问:刚才的实验中,我们用蜡的熔化来感知物体的冷热,这种方法有什么不足?你还有什么其他办法吗?
4.教师出示实验材料。根据材料,我们能不能设计一个更加科学的实验方案?
5.师生一起交流、讨论实验方案与实验注意事项。
6.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认识到实验需要控制一定因素,强调如何做到安全的实验。对于导热比赛的实验观察活动,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材料后,可以给学生留出较多时间,让学生根据实际条件与效果选择实验方案,自主开展研究。
7.汇报交流:同样都是金属,但它们的导热速度也是不同的。
8.实验中还有什么新的发现?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解决的?
[设计意图:在上一个实验中,学生知道金属材料的导热性能较好,但是不是所有的金属的导热性能都一样好。通过这个实验,让学生知道不同的金属材料,其导热性能也不相同。在实验中,让学生意识到实验方法的选择和改进会对实验数据的准确性产生积极影响,感悟到人类对于科学探究的不懈追求。]
三、研讨
1.提出问题:不同材料的物体,传热的快慢相同吗?什么材料传热更快?
2.学生说说观察到的现象和相关思考。
3.组织学生在全班交流各自的实验结果。师生共同总结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的概念和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的观察和记录,让学生在证据的基础上主动论证,不同材料的传热性能是不一样的,师生达成共识。]
4.师生一起分析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用途。
[设计意图:让学生思考更多材料的导热性能,从而理解科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拓展
1.回顾思考:锅主要用什么材料制造的?为什么用这种材料制造?锅把又是用什么材料制造的?为什么?
[设计意图:学习是为了应用,把对金属的传热性能的研究与相关应用联系起来,增加学生对于科学的探究兴趣,更让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培养有了实实在在的落脚点。]
2.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热的良导体?哪些地方需要热的不良导体?课外进行科学调查活动,继续研究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
[设计意图:培养孩子课外科学调查的能力,让学生乐于进行科学调查,从而了解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板书设计】
哪个传热快
教科版 (2017)五年级下册6.哪个传热快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教科版 (2017)五年级下册6.哪个传热快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科版 (2017)五年级下册7.做个保温杯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教科版 (2017)五年级下册7.做个保温杯教案设计,共2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简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流程图,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科版 (2017)5.热在水中的传递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教科版 (2017)5.热在水中的传递教案设计,共2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简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流程图,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