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3新教材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全册课后训练(24份)
2023新教材高中地理第4章地貌过关检测卷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展开
这是一份2023新教材高中地理第4章地貌过关检测卷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共8页。
第四章过关检测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坐落于贵州省平塘县克度镇一片名叫大窝凼的喀斯特洼地中,被称为“中国天眼”。下图示意FAST景观,据此完成1~2题。
1.形成大窝凼特殊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风力 B.流水
C.冰川 D.生物
2.大窝凼适合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建设的有利条件包括( )
①喀斯特地貌地表不易积水 ②地势低 ③降水丰富 ④人烟稀少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1.B 2.C
解析第1题,大窝凼特殊地貌是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外力作用是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属于流水侵蚀,B项正确。第2题,大窝凼适合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建设的有利条件是位于喀斯特地貌,地表不易积水,①正确。地势低、降水丰富是建设望远镜设施的不利条件,②③错误。该地人烟稀少,受人类活动影响小,④正确。故选C项。
岩石及地貌的形成均与地质作用有关。下图各字母表示地质作用的不同类型。读图,完成3~4题。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表示干旱环境下的风力沉积作用
B.b表示地壳运动中的外力侵蚀作用
C.d表示流水溶蚀对岩石的破坏作用
D.e表示流水搬运对岩石的破坏作用
4.下列人类活动中,能够加重e过程的是( )
A.退耕还林
B.围湖造田
C.陡坡垦荒
D.营造薪炭林
答案3.C 4.C
解析第3题,图中显示的是云贵高原的地貌形成过程。云贵高原因石灰岩发育,在流水的溶蚀和淀积作用下,形成多溶洞的喀斯特地貌。a表示湿润环境下的固结成岩作用,b表示内力上升形成高原,c表示溶蚀后水中物质的淀积作用,d表示流水的溶蚀作用,e表示流水侵蚀对地表的破坏作用。第4题,陡坡垦荒会造成植被破坏,从而加大水土流失,使地表变得崎岖不平。
下图是鼓浪屿西南沙滩上屹立着的一块巨岩,岩石中间有一个大岩洞,海浪拍打这个岩洞时,发出“咚咚”声响,俨如击鼓,人们称它为“鼓浪石”。读图,完成5~6题。
5.形成鼓浪石的地质作用,主要是( )
A.流水侵蚀
B.风化和风蚀
C.冰川侵蚀
D.海浪侵蚀
6.图中由海水作用形成的堆积地貌是( )
A.岩洞
B.沙滩
C.海岸
D.岩礁
答案5.D 6.B
解析第5题,根据题干文字描述可知,巨岩受海浪侵蚀形成鼓浪石,故选D项。第6题,在沙质海岸,海浪向海洋运动过程中,因速度变慢,大量沙子淤积在海岸地带,形成沙滩。
下图为我国某山地年降水量随海拔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7~9题。
7.就相同海拔来说,该山地南北两坡年降水量( )
A.大体相等
B.北坡较多
C.南坡较多
D.难以判断
8.该山地年降水量随海拔升高而减少的高度出现在( )
A.南坡3 500米
B.南坡2 000米
C.北坡3 500米
D.北坡2 000米
9.该山地所属山脉可能是( )
A.南岭
B.秦岭
C.阴山山脉
D.天山山脉
答案7.B 8.D 9.D
解析第7题,在图中选择某一海拔,作横坐标的平行线与地形剖面线交于两点,从两个交点向上或向下作垂线与降水量线有两个交点,读出这两个交点的降水量数值即可得出,该山地北坡的降水多于南坡。第8题,结合上题所述方法可以判断北坡降水量最大值出现在海拔2000米处,南坡随高度增加降水量一直增加。第9题,根据山体海拔(约4000米)和山麓年降水量可判断其位于西北地区,为天山山脉。
扇三角洲是由邻近高地推进到稳定水体中的冲积扇。下图为扇三角洲示意图。读图,完成10~11题。
10.下列关于图中扇三角洲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一定发育在河流入海口 ②三角洲前缘沉积物颗粒较小 ③一定发育在河流出山口 ④水体既可能是湖也可能是海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下列关于图中辫状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流量稳定
B.河道较浅
C.河流不易改道
D.河水主要来自地下
答案10.D 11.B
解析第10题,依据扇三角洲概念可知,①说法不准确,故选D项。第11题,图中显示辫状河流主要分布在冲积扇的底部,而此部位地势较低平,河流以侧蚀和堆积作用为主,故河道较浅。
浑善达克沙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草原,20世纪80年代,该地区出现众多风蚀坑,坑边发育有植被覆盖的沙丘,研究发现该地区风蚀坑规模逐渐扩大、沙丘高度不断增加。2000年以后,浑善达克地区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旅游业。读某风蚀坑及坑边沙丘等高线分布图,完成12~13题。
12.根据风蚀坑的形态,推测该地盛行( )
A.偏东风 B.偏南风
C.偏西风 D.偏北风
13.图示沙丘高度不断增加是因为沙丘比风蚀坑( )
A.风速快 B.植被多
C.坡度缓 D.降水多
答案12.C 13.B
解析第12题,根据风蚀坑的形态可知,风蚀坑分布在沙丘西侧,说明两坡是迎风坡,推测该地盛行偏西风。第13题,图示沙丘高度不断增加是因为沙丘比风蚀坑植被多,可以减小风速,利于沙子堆积。
读下列景观图,完成14~15题。
14.四种地貌中,由风力作用形成的是( )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15.四种地貌中,因沉积作用形成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14.B 15.A
解析第14题,四种地貌分别是河口三角洲、风积沙丘、河流侵蚀峡谷、风蚀雅丹地貌。第15题,河流入海时,因流速降低,所携带的大量泥沙在河口淤积延伸、填海造陆,逐渐形成河口三角洲平原。风力挟带的沙尘在遇到阻力或风速减弱时,沉积下来形成沙丘。
下图为30°N附近的等高线地形图,图中等高距为10米。读图,完成16~18题。
16.山峰N的最高海拔可能为( )
A.79米 B.69米
C.82米 D.97米
17.M地貌的成因可能是( )
A.海浪侵蚀
B.人工海岸
C.珊瑚淀积
D.泥沙堆积
18.图中①②③④四条曲线表示河流,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答案16.C 17.A 18.B
解析第16题,注意图中海岸基线的海拔为0,再结合图中的等高距为10米,可以看出图中山峰N处的海拔为80—90米,故选C项。第17题,M的地貌为陡崖,地处海边,其形成原因可能是海浪侵蚀。第18题,河流的地势比周围低,等高线应该凸向高值,故只有图中②③两处的山谷可以发育成河流,①④两处的等高线凸向低值为山脊,不可能发育成河流。
广西乐业大石围天坑群集独特奇绝的溶洞、原始森林和珍稀动植物于一体,被誉为世界岩溶圣地,具有极高的旅游观赏价值和科研价值。据此完成19~20题。
19.下列几种地形剖面图中,与广西乐业大石围天坑有相同地质作用的是( )
20.下列著名风景区、名胜地中同属这类地貌的有( )
①长江三峡 ②台湾日月潭 ③云南路南石林 ④广西桂林山水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答案19.D 20.D
解析第19题,A图为风力侵蚀地貌,B图为冰川侵蚀地貌,C图为流水侵蚀中的冲蚀地貌,而D图为流水侵蚀中的溶蚀地貌。第20题,路南石林、桂林山水都属于喀斯特地貌。
二、综合题(共40分)
21.(1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若尔盖湿地面积曾达3000平方千米,为黄河和长江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材料二 九寨沟景区有着千姿百态的岩溶地貌景观,湖、泉、瀑、滩连缀一体,呈“Y”形分布(如图b)。东侧日则沟湖泊众多,而西侧的则查洼沟几乎是一条干谷。冬季九寨沟几乎所有的湖泊都结冰,而五花海却不封冻,在湖面上还不时有水泡冒出。
材料三 图a为若尔盖湿地周边示意图,图b为九寨沟景观分布图。
a
b
(1)简述若尔盖湿地区域的地形特征。(5分)
(2)分析则查洼沟几乎为干谷的最主要原因。(5分)
答案(1)以高原、山地地形为主,总体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2)石灰岩广布的喀斯特地貌,地表水下渗严重。
解析第(1)题,读图分析,该地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结合等高线数值判断,总体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第(2)题,则查洼沟几乎为干谷,最主要原因是该地为石灰岩广布的喀斯特地貌,地表水下渗严重,导致地表水缺乏。
22.(1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湿润区的沙漠往往称作“天漠”,也有“飞来的沙漠”之称,丹娘沙丘就是其中之一。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图,该地区4—9月降水丰富,占全年降水的80%—90%;10月至次年3月气候干旱,多大风天气,大风经过江面容易形成涡旋上升气流。河谷阶地和沙洲上植被稀少。人们生产活动以放牧、种植和林业为主,生活能源来自薪柴。
(1)分析图示河谷在冬春季节风沙活动的沙源。(5分)
(2)简要说明丹娘沙丘形成的过程。(5分)
答案(1)滥砍、滥伐、滥牧导致该地区发生水土流失,泥沙汇入河谷。河道泥沙淤积,形成沙洲和河漫滩。冬春季节河流水位低,河滩和沙洲裸露,成为风沙活动的沙源。
(2)每年冬春季节(10月至次年3月),气候干旱,多大风,大风经过地区植被稀少,加上经过江面,受阻挡较少,形成涡旋上升气流,气流挟带沙洲和河滩上的沙粒移动,受山地阻挡,风速减缓,沙粒堆积于山坡,日积月累形成沙丘。
解析第(1)题,沙源主要从河流泥沙含量、河流水位变化等方面分析。第(2)题,沙丘的形成过程主要从风力侵蚀、搬运、堆积等过程进行描述。
23.(10分)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新几内亚岛(伊里安岛)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岛,最高峰为查亚峰,海拔5029米,为大洋洲最高点,全岛不少山峰都是死火山锥,部分山区偶有火山喷发,并有频繁的地震。
材料二 新几内亚岛简图。
(1)简述新几内亚岛的地形特征。(5分)
(2)甲河为该岛最大的河流,请判断其入海口附近的地貌类型,并分析其沿海多沼泽的原因。(5分)
答案(1)地形崎岖,山脉呈西北—东南走向;地势中部高,南北低;多火山。
(2)类型:河口三角洲。原因:该地为热带雨林气候,年降水量大;下游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河流汛期长,易淹没周围地区;沿海地区受潮汐影响,海水入侵,多滩涂。
解析第(1)题,岛屿中部为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且海拔较高,沿海多沼泽,说明地势低平。所以,岛屿地势崎岖,多火山、沼泽地貌。第(2)题,甲河河口地势低平,形成河口三角洲。甲河流域处在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区,加上下游地势平坦,排水不畅,形成沼泽。
24.(10分)读某地区规划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一般来说,河流的上游地势高,落差大,河流流速 (填“快”或“慢”),以 作用为主,多形成“V”形谷;河流的下游正好相反,以 作用为主,形成了河漫滩等地貌,如果河流入海处坡度平缓,还会形成河口三角洲。(3分)
(2)当地政府计划修建a镇到b镇的公路,现有①②两个线路方案,你认为较为合理的是 ,请简要说明理由。(3分)
(3)修建b镇到d镇的公路在修建时没走直线,而是绕道经过c镇。
原因是 。(2分)
(4)为了达到线路的技术要求,山岳地区修公路往往需要 前进,这样可以减小公路的 。(2分)
答案(1)快 侵蚀 堆积
(2)② ②线路沿谷地修建,成本低,难度小。
(3)将c镇与b、d两地联系起来,改善了c镇的交通条件
(4)迂回(曲折、蜿蜒、呈“之”字形) 坡度
解析受山区坡度较大的影响,河流上游的流速一般较快,河流的侵蚀作用强烈,常形成“V”形谷;而到了中下游的平原地区,河流的堆积作用强烈,常形成冲积平原和三角洲。①②两线路中,②线虽然线路较长,但它经过山谷地区,坡度平缓,修建的成本低、难度小;而①线要翻越两座山。由此可知,在山地地区修建公路一般应迂回前进。修建b镇到d镇的公路,绕道经过c镇,主要是为了改善c镇居民的出行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