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3新教材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全册课后训练(24份)
2023新教材高中地理第5章植被与土壤过关检测卷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展开这是一份2023新教材高中地理第5章植被与土壤过关检测卷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共7页。
第五章过关检测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下列有关植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植被就是植物
B.植被无处不在
C.植被与人类活动无关
D.植被的分布受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答案D
解析植被是自然界成群生长的植物的整体,与植物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故A项错误;世界上极端干旱、寒冷的地方没有植被生长,故B项错误;人工栽培和经营管理的植被称为人工植被,故C项错误;植被的形成和分布受多种地理因素如地形、气候、土壤等的综合作用,故D项正确。
森林植被类型多样,主要分布在热带和温带的湿润和半湿润地区。据此完成2~3题。
2.下列森林植被类型属于亚热带类型的是( )
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针叶林
D.热带雨林
3.与热带雨林相比较,常绿阔叶林( )
A.藤本植物、附生植物较多
B.有板根、茎花现象
C.垂直分层明显
D.森林常绿,乔木多革质叶片
答案2.A 3.D
解析第2题,常绿阔叶林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发育的典型植被;落叶阔叶林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区发育的典型植被;针叶林主要分布在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区;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故A项正确。第3题,热带雨林的藤本植物、附生植物较多,有板根、茎花现象,垂直分层明显;常绿阔叶林森林常绿,乔木多革质叶片,故D项正确。
下图为亚欧大陆从沿海向内陆以及山地由山麓向山顶自然植被的地域分异示意图(大致位于45°N)。读图,完成4~5题。
4.与大陆东岸相比较,阔叶林带在大陆西岸的最高分布纬度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分别是( )
A.高 地形 B.高 洋流
C.低 地形 D.低 洋流
5.甲处深居内陆,没有形成荒漠景观,却形成了草原,其主要原因是该地( )
A.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
B.夏季多对流雨
C.夏季高山冰雪融水较多
D.位于冬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
答案4.B 5.C
解析第4题,温带阔叶林带主要分布在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和温带季风气候区,大陆西岸由于受到暖流的影响,最北界线分布的纬度较高;大陆东岸由于受到寒流的影响,最北界线分布的纬度相对较低。第5题,甲处深居内陆,距海遥远,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不受季风的影响;甲地地处山区,夏季降水大多属于地形雨,但降水量少;该地区水源的补给类型主要是高山冰雪融水,夏季融水较多,从而形成了草原景观。
读非洲大陆自然植被分布示意图,完成6~7题。
6.M地为热带沙漠气候,其植被类型是( )
A.草原 B.常绿阔叶林
C.落叶阔叶林 D.荒漠
7.决定沿直线E—F植被分异规律的主要因素是( )
A.水分 B.热量
C.高度 D.光照
答案6.D 7.B
解析第6题,热带沙漠气候条件下的植被为热带荒漠。第7题,沿直线E—F纬度变化明显,故热量条件存在差异,导致沿E—F的植被变化。
杏仁桉主要生长在澳大利亚草原上,其经济价值很高。杏仁桉树干很少枝杈,只有顶端才生长出枝叶且叶片侧面朝上,与阳光投射方向平行。杏仁桉因吸水能力强,被誉为“抽水机”,在热带湿润地区,又被称为“防疟(疟疾)树”。据此完成8~10题。
8.杏仁桉叶片侧面朝上的主要原因是( )
A.增大与阳光的接触面 B.滞留更多雨水
C.减少水分蒸发 D.减少地面投影面积
9.杏仁桉在一些热带沼泽地区颇受欢迎,主要是其可以( )
A.排干沼泽 B.增加地下水
C.建造房屋 D.增加木材
10.在热带地区,杏仁桉又被称为“防疟树”,原因是( )
A.杏仁桉提取的物质可治疗疟疾
B.杏仁桉可以改善环境温度,抑制蚊虫繁殖
C.杏仁桉可以降低土壤湿度,减少蚊虫滋生
D.杏仁桉可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体抵抗力
答案8.C 9.A 10.C
解析第8题,生长在澳大利亚草原上,地处热带地区,蒸发旺盛,叶片少且叶片与阳光平行,是为了减少阳光照射,减少水分蒸发,C项正确。第9题,杏仁桉因吸水能力强,被誉为“抽水机”,在一些热带沼泽地区,有助于排干沼泽,形成耕地或作为其他用地,因此在一些热带沼泽地区颇受欢迎,A项正确。第10题,杏仁桉吸水能力强,可降低土壤湿度,蚊子失去了滋生的环境,有效地防止了疟疾的传播,当地人就给它起了“防疟树”的美名,C项正确。
11.自然土壤中的有机层主要包括( )
A.腐殖质和枯枝落叶
B.枯枝落叶和有机碎屑
C.枯枝落叶和岩石碎屑
D.腐殖质和岩石碎屑
答案B
解析有机层以分解和半分解的有机质为主,主要包括枯枝落叶层和部分分解的有机碎屑层,故B项正确。
12.地方病“大脖子病”的产生是由于地理环境中缺乏微量元素( )
A.碘 B.铬
C.镉 D.汞
答案A
解析地方病“大脖子病”的产生主要是地理环境中缺乏碘元素所致。
下图为小尺度范围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示意图。读图,完成13~14题。
13.图中①至⑤代表自然地理环境的大气、生物、地质、地形、水文要素,其中土壤形成过程中,比较稳定的影响要素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
14.图示区域( )
A.土壤肥力与生物活动密切相关
B.山坡上土壤厚度一般大于河谷
C.土壤的矿物养分主要来自植被
D.林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高于草地
答案13.C 14.A
解析第13题,地质、地形是土壤形成过程中较稳定的影响因素;大气、生物和水文是土壤形成过程中较为活跃的因素。第14题,土壤肥力与生物活动关系密切。山坡上因地形坡度大,土壤易被侵蚀搬运,故土壤厚度较薄;土壤的矿物养分来自成土母质,植被主要提供有机质;草地由于根系密集,利于有机质富集,有机质含量较林地高。
雨水花园是一种模仿自然界雨水汇集、渗漏而建设的浅凹绿地,主要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并通过植物及各填充层的综合作用使渗漏的雨水得到净化。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还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下图示意雨水花园结构。据此完成15~17题。
15.铺设树皮覆盖层的主要目的是( )
A.为植物提供养分
B.控制雨水渗漏速度
C.吸附雨水污染物
D.保持土壤水分
16.对下渗雨水净化起主要作用的填充层是( )
A.树皮覆盖层和种植土层
B.种植土层和砂层
C.砂层和砾石层
D.树皮覆盖层和砾石层
17.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 )
A.提供园林观赏景观
B.保护生物多样性
C.控制雨洪和利用雨水
D.调节局地小气候
答案15.D 16.B 17.C
解析第15题,通过分析材料可知,雨水花园的主要作用是收集和净化雨水,雨水在下渗的过程中得到净化,所以为了收集、净化更多的雨水,在增加雨水的下渗量的同时减少蒸发量,地表覆盖树皮后会减缓地表径流,有利于地表水下渗,又会减少土壤中水分蒸发,保持土壤水分,所以D项正确。第16题,地表树皮的作用是保持土壤水分,并没有起到过滤雨水的作用,而底层的砾石层颗粒较大,净化作用不明显,只有种植土层和砂层颗粒较小,可以起到过滤净化的作用。第17题,由材料中“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还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可知,雨水花园的主要作用是控制、收集雨水并使之循环利用,C项正确。
右图是黄淮海平原部分地区高、低产田分布图。读图,完成18~20题。
18.①地区为高产田,②地区为低产田,形成该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光照、降水条件不同
B.热量、蒸发条件不同
C.地形、土壤条件不同
D.农业技术水平不同
19.引起黄淮海地区水盐运动的主要原因是( )
A.频繁的旱涝气候变化
B.河流水位的涨落
C.土地结构的季节变化
D.不合理的灌排
20.下列关于治理该地区土壤盐碱化的方法中,最不宜大面积推广应用的是( )
A.完善排灌系统
B.引淡水淋盐
C.植树造林
D.培育耐盐作物
答案18.C 19.A 20.B
解析第18题,图中①位于太行山山麓,为山前冲积扇,地势较高,土壤较肥沃。而②位于黄淮海平原,地势低平,该区域土壤盐碱化严重,土壤肥力低。第19题,频繁的旱涝气候变化影响着土壤中盐分、水迁移,使土壤中的水盐运动具有春秋返盐、夏季淋盐、冬季盐分相对稳定的特征。第20题,华北地区土壤盐碱化与不合理的灌溉有关,所以完善排灌系统能够治理盐碱化;植树造林和培育耐盐作物都是治理盐碱化的措施。该地区淡水资源缺乏,所以引淡水淋盐不适宜大面积推广。
二、综合题(共40分)
21.(12分)下图为南美洲自然植被分布图和南美洲局部地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字母A代表的植被是 ,其所在地气候特征表现为 。(4分)
(2)图中字母B代表的植被是 ,在南美洲的分布特征是 ,形成这一特征的影响因素有 和 。(8分)
答案(1)热带雨林 常年高温多雨
(2)热带荒漠 分布于西海岸,南北狭长延伸 地形 洋流
解析第(1)题,根据分布的位置判断,A代表的植被分布在赤道南北两侧,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其气候特征为常年高温多雨。第(2)题,根据分布位置判断,图中字母B代表的植被是热带荒漠。在南美洲分布于西海岸,呈南北狭长延伸。形成这一特征的因素有高大山脉和沿岸的寒流。
22.(10分)在地理位置、地形地势、大气环流和洋流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下,澳大利亚大陆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半环状自然带格局。读澳大利亚自然植被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A处为热带雨林气候,B处为亚热带湿润气候,判断A、B两地所属的自然植被类型,解释导致这两种植被类型差异的主要原因。(4分)
(2)图中B处为亚热带湿润气候,C处为热带草原气候,D处为热带沙漠气候。试分析B、C、D三地水分差异及形成原因。(6分)
答案(1)A地所属自然带为热带雨林;B地所属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原因:这两个自然带所处的纬度不同,获得的热量不同。
(2)水分差异:B、C、D三地水分依次递减。
原因:B地处于迎风坡,可以获得较充沛的来自海洋的水汽,因此降水最多;C地虽然距海岸线不远,但由于受到地形影响,处于背风坡,因此降水量明显少于B地;D地为热带沙漠气候,水汽含量低,因此降水量最低。
解析第(1)题,A、B两地所属的自然带类型分别为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这两个自然植被的特征差异主要源于所处的纬度不同进而导致的热量不同。第(2)题,据图和题干判断,水分由B到C再到D依次递减。B地处于迎风坡,可以获得较充沛的来自海洋的水汽,因此降水最多;C地虽然距海岸线不远,但由于受到地形影响,处于背风坡,因此降水量明显少于B地;D地为热带沙漠气候,水汽含量低,因此降水量最低。
23.(8分)读植被和土壤分布模式框图,完成下列各题。
(1)填出图中空缺的植被类型。(4分)
A ,B 。
(2)以热带雨林地区和荒漠地区为例,说明气候对植被和土壤的影响。(4分)
答案(1)温带草原 亚寒带针叶林
(2)热带雨林地区气候湿润,因而发育了红色的、呈强酸性的、有机质含量较低的土壤,即砖红壤,生长着高大茂密的热带雨林;而荒漠地区气候干燥,发育了呈中性到碱性、有机质含量很低的荒漠土壤,生长着矮小多刺的耐旱植被。
解析第(1)题,据图分析,A主要分布在干旱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发育有温带荒漠植被;B分布在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区,发育有亚寒带针叶林植被。第(2)题,结合热带雨林地区以及荒漠地区实际情况,可总结出热带雨林地区气候湿润,因而发育了红色的呈强酸性的、有机质含量较低的土壤,即砖红壤,生长着高大茂密的热带雨林;而荒漠地区气候干燥,发育了呈中性到碱性、有机质含量很低的荒漠土壤,生长着矮小多刺的耐旱植被。
24.(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图a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图b为改良后的土壤剖面示意图。
a
b
材料二 甲地区山地、丘陵较多,土质瘠薄,20世纪50年代通过开采深层地下水和土壤改良技术以及70年代日光温室(不需人工增温)和温室水培农业(即人工配制的营养液放在塑料袋内作为植物生长的“土壤”)快速普及,使其成为“欧洲蔬菜之都”,生产的蔬菜、瓜果等农产品出口量大增,主要出口西班牙以北的欧洲发达国家。
(1)人类改良后的耕作土壤与自然土壤相比,有什么优势?(4分)
(2)结合材料和图,说明甲地区经改良后的土壤结构特征。(6分)
答案(1)耕作层土壤熟化,肥力高,作物产量高。
(2)上层沙土有利于水分下渗并减少水分蒸发;中层有机肥改良土壤结构,提升土壤肥力;下层黏土避免水分和养分流失,防止盐分上升。
解析第(1)题,改良后的耕作土壤肥力高,作物产量高。第(2)题,甲地区土壤改良后,土壤结构上层沙土,有利于水分下渗,减少水分蒸发;中层有机肥,提升土壤肥力;下层黏土,可以避免水分和养分流失,防止盐分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