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统编版语文小升初暑期提升讲练(原卷版+解析版)
统编版语文小升初暑期提升讲练 专题12 同步讲义:《雨的四季》新课预习(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统编版语文小升初暑期提升讲练 专题12 同步讲义:《雨的四季》新课预习(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统编版语文小升初暑期提升讲练专题12同步讲义《雨的四季》新课预习解析版docx、统编版语文小升初暑期提升讲练专题12同步讲义《雨的四季》新课预习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9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12 小升初无忧衔接之《雨的四季》
【学习目标】
1、识记重点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各种“雨”的形象特点。
2、学习作者善于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绘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3、体悟作者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新课导入】
雨是大海的女儿,是天使的眼泪,是大地的微笑,是文人的宠儿。
古人有很多写雨的诗句,说说你知道的有哪些。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雨在古代诗人笔下,已经被写得如此之美,在当代诗人眼里,它会是怎样的呢?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飘洒的雨丝,走进刘湛秋先生的散文《雨的四季》。
【知识梳理】
一、助读资料
1.作者简介
刘湛秋 1935年出生。安徽芜湖人。诗人,翻译家。其作品清新空灵,富有现代意识,手法新颖洒脱,立足于表现感觉与情绪,既面对生活又超越时空。著有诗集《生命的快乐》《无题抒情诗》《人·爱情·风景》,散文诗集《遥远的吉他》,论文集《抒情诗的旋律》,译著《普希金抒情诗选》等。
2.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散文》1989年第4期。略有改动。刘湛秋的散文有一种田园美,被海内外文坛誉为现代山林文学的代表。他的文字自然、亲切、优美,一事一物、一草一木、一色一声,他都能轻松道来。本文是作者的精心之作,也是新时期的散文名篇。
二、基础知识
1、 字音字形
花苞(bāo) 粗犷(guǎng) 斗笠(lì) 绿茵茵(yīn) 凄冷(lěng)
静谧(mì) 高邈(miǎo) 莅临(lì lín) 倾诉(qīng sù) 爱恋(liàn)
草垛(duò) 彩棱镜(léng) 吝啬(lìnsè) 咄咄逼人(duō) 干zào(燥)
屋yán(檐) 浇guàn(灌) jié毛(睫) 池qí(畦) xī lì(淅沥)
2、词语解释
花苞:文中指没开放的花骨朵儿。
彩棱镜:以透明材料制成的多面体,能折射出不同颜色的光。
粗犷:粗豪;豪放。
静谧:安静。谧,安宁、平静。
高邈:高而远。邈,遥远。
造访:拜访。多用于书面。
吝啬:过分爱惜自己的财物,不舍得给别人,也不舍得自己用。
淅淅沥沥:形容轻微的风声、雨声、落叶声等。
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
三、文本解读
原文
文本解读
我喜欢雨,无论什么季节的雨,我都喜欢。她给我的形象和记忆,永远是美的。【1】
第一部分(①):总写“我”对雨的喜爱之情,点明雨是美的,领起下文。
春天,树叶开始闪出黄青,花苞轻轻地在风中摆动,似乎还带着一种冬天的昏黄。[句解:一个“闪”字富有动感,写出了春天来临时树叶迅速萌发的情况。]可是只要经过一场春雨的洗淋,那种颜色和神态是难以想像的。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句解:“眼睛”“手臂”,将树拟人化,写出春雨后树木焕发生机和活力的情态;把叶子比作“波浪”,形象地写出叶子生得多、长得快的特点。]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句解:“娇媚”,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作者对春雨的喜爱和怜惜之情。]半空中似乎总挂着透明的水雾的丝帘,牵动着阳光的彩棱镜。这时,整个大地是美丽的,小草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句解: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从听觉的角度写出了小草在春雨的滋润下萌发的情态。]呼吸变得畅快,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诱惑着鼻子和嘴唇。[句解:从嗅觉的角度写出了春雨后的美妙感受。]真的,只有这一场雨,才完全驱走了冬天,才使世界改变了姿容。【2】
而夏天,就更是别有一番风情了。【3】夏天的雨也有夏天的性格,热烈而又粗犷。[句解:本段的中心句,概括夏雨的特点:热烈而又粗犷。]天上聚集几朵乌云,有时连一点雷的预告也没有,当你还来不及思索,豆粒的雨点就打来了。可这时雨也并不可怕,因为你浑身的毛孔都热得张开了嘴,巴望着那清凉的甘露。打伞,戴斗笠,固然能保持住身上的干爽,可光头浇,洗个雨澡更有滋味,只是淋湿的头发、额头、睫毛滴着水,挡着眼睛的视线,耳朵也有些痒嗦嗦的。这时,你会更喜欢一切。如果说,春雨给大地披上美丽的衣裳,而经过几场夏天的透雨的浇灌,大地就以自己的丰满而展示它全部的诱惑了。[句解:过渡句。由春雨和夏雨的对比,过渡到对夏雨过后的景物的描写。]一切都毫不掩饰地敞开了。花朵怒放着,树叶鼓着浆汁,数不清的杂草争先恐后地成长,暑气被一片绿的海绵吸收着。[句解:“怒放”“鼓着浆汁”“争先恐后”分别刻画出花朵、树叶、杂草在夏雨后生长的茂盛,侧面烘托了夏雨的热烈、粗扩。]而荷叶铺满了河面,迫不及待地等待着雨点,和远方的蝉声,近处的蛙鼓一起奏起了夏天的雨的交响曲。[句解:从听觉的角度,写出了夏雨的恢宏声势]【4】
当田野上染上一层金黄,各种各样的果实摇着铃铛的时候,雨,似乎也像出嫁生了孩子的妇人,显得端庄而又沉静了。[句解:写秋雨的点睛之笔。以新奇的比喻突出秋雨的特点:端庄、沉静。]这时候,雨不大出门。田野上几乎总是金黄的太阳。也许,人们都忘记了雨。成熟的庄稼等待收割,金灿灿的种子需要晒干,甚至红透了的山果也希望最后晒甜。忽然,在一个夜晚,窗玻璃上发出了响声,那是雨,是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秋雨啊![句解: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表现了秋雨的多情和富有魅力,抒发了对秋雨的赞美之情。]天空是暗的,但雨却闪着光;田野是静的,但雨在倾诉着。顿时,你会产生一脉悠远的情思。也许,在人们劳累了一个春夏,收获已经在大门口的时候,多么需要安静和沉思啊!雨变得更轻,也更深情了,水声在屋檐下,水花在窗玻璃上,会陪伴着你的夜梦。如果你怀着那种快乐感的话,那白天的秋雨也不会使人厌烦。你只会感到更高邈、深远,并让凄冷的雨滴,去纯净你的灵魂,而且一定会遥望到在一场秋雨后将出现一个更净美、开阔的大地。【5】
也许,到冬天来临,人们会讨厌雨吧!但这时候,雨已经化妆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句解:“化了妆”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冬雨的美丽。“飘然莅临”写出了冬雨降临时的动态美。]但在南国,雨仍然偶尔造访大地,但它变得更吝啬了。[句解:“吝啬”在这里是指雨下得次数少,下得量小。]它既不倾盆瓢泼,又不绵绵如丝,或淅淅沥沥,它显出一种自然、平静。在冬日灰蒙蒙的天空中,雨变得透明,甚至有些干巴,几乎不像春、夏、秋那样富有色彩。但是,在人们受够了冷冽的风的刺激,讨厌那干涩而苦的气息,当雨在头顶上飘落的时候,似乎又降临了一种特殊的温暖,仿佛从那湿润中又漾出花和树叶的气息。[句解: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突出南国冬雨给人的温暖的感觉。]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咄咄逼人。远远地望过去,收割过的田野变得很亮,没有叶的枝干、淋着雨的草垛,对着瓷色的天空,像一幅干净利落的木刻。[句解: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远远望到的雨中静物比作“一幅干净利落的木刻”,生动地写出了经冬雨洗淋过的景物的干净、利落,衬托出冬雨的自然、平静。]而近处池畦里的油菜,经这冬雨一洗,甚至忘记了严冬。忽然到了晚间,水银柱降下来,黎明提前敲着窗户,你睁眼一看,屋顶、树枝、街道,都已经盖上柔软的雪被,地上的光亮比天上还亮。[句解: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表现了夜晚雪的亮光给人带来的错觉,使人以为黎明已提前来临,营造了一种诗的意境。]这雨的精灵,雨的公主,给南国城市和田野带来异常的蜜情,是它送给人们一年中最后的一份礼物。【6】
第二部分(②~⑤):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具体描绘了四季雨的形象和特点。
啊,雨,我爱恋的雨啊,你一年四季常在我的眼前流动,你给我的生命带来活跃,你给我的感情带来滋润,你给我的思想带来流动。[句解: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雨带给“我”的美好感受和独特的心灵体验,揭示了爱恋雨的原因。]只有在雨中,我才真正感到这世界是活的,是有欢乐和泪水的。但在北方干燥的城市,我们的相逢是多么稀少!只希望日益增多的绿色,能把你请回我们的生活之中。【7】
啊,总是美丽而使人爱恋的雨啊![句解:照应开头,再次抒发对雨的爱恋之情,突出主旨。]
第三部分(⑥⑦):总结全文,抒发对四季雨的喜爱、赞美之情。
【1】第①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内容上,开篇点题,总体抒写对雨的喜爱之情,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
结构上,总领全文,点明全文的感情线索。
【2】第②段作者没有直接写春雨,而是写了春雨给万物带来的变化,这是一种什么描写方法?写出了春雨怎样的特点?
侧面描写。作者通过写树木、花芭、小草等景物经春雨洗淋后的情态,写出了春雨给万物带来的变化,侧面烘托了春雨清新、润泽、甜美的特点。【考点:侧面描写及其作用】
【3】结合第③段内容,说说夏天的雨“别有一番风情”指的是哪些内容。
夏天的雨没有预告,说下就下;光头浇、洗个雨澡更有滋味;一切都毫不掩饰地敞开,花朵、树叶、杂草争先恐后地成长;暑气被吸收;雨声、蝉声、蛙鼓一起奏起夏雨的交响曲。
【考点:归纳概括内容要点】
【4】第③段可以划分成几个层次?突出了重雨怎样的特点?
分三层:第一层(首句),总述夏天的雨“别有一番风情”。第二层(从“夏天的雨也有夏天的性格”到“你会更喜欢一切”),直接描写夏雨的状态和特点,由云而雨,急速而来,把人浇个透,驱走酷热。第三层(从“如果说”到段末),描写夏雨的结果,大地显得丰茂,暑气廊清,到处奏响夏雨交响曲。突出了夏雨热烈、粗犷、奔放的特点。
【5】第④段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描写秋雨的?突出了秋雨怎样的特点?
从三个方面描写秋雨:
一是写秋雨的背景,是在一个成熟的金黄季节,丰收的季节;二是写教雨的形象和特点——静谧、深情,又有些凄冷;三是秋雨高邈、深远,引发人的感情,净化人的灵魂。突出了秋雨端庄、沉静、深情的特点。
【6】第⑤段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描写冬雨的?突出了冬雨怎样的特点?
从两个方面描写冬雨:
一是写冬雨的化妆变身,成为雪花,成为一年中最后的一份礼物;
二是写南方的冬雨,变得“吝啬”稀少,像一种特殊的温暖。突出了冬雨自然、平静、纯洁的特点。
【7】前文主要采用第三人称写雨,而第⑥段却改用第二人称“你”,这样写有何作用?
第⑥段用第二人称“你”来描写雨,由客观叙述转为面对面地交流,这样写将雨人格化,便于作者与雨交流,直接抒发对雨的喜爱之情。
四、 内容主旨
这篇散文从不同的角度,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对四季的雨进行描绘,展现了四季的雨的特点,抒发了作者对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表达了对生命与大自然的热爱与礼赞。
五、 写作特色
1.语言精练,灵动感人。
本文的语言非常精练,寥寥数语就使景物的特点跃然纸上。如写春雨时,“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写出了春雨的润泽,让人一下子想到春雨过后树芽萌发、清新迷人的景致。写夏雨时,“打伞、戴斗笠固然能保持身上的干爽,可光头浇、洗个雨澡更有滋味”,一个“浇”字写出了夏雨的磅礴、迅疾,读来让人觉得酣畅淋漓。作者说秋雨“似乎也像出嫁生了孩子的妇人”,将秋雨沉静、端庄的独特魅力描写得细致入微。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让文中景致更加真实可感。
2.思路清晰,结构严谨。
文章开篇点题,直抒胸臆,总写“我喜欢雨,无论什么季节的雨,我都喜欢”,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她给我的形象和记忆,永远是美的”,概括了雨的总体特征——美。接下来作者按照春、夏、秋、冬四季的顺序依次对雨进行了分别描绘:春雨清新、润泽、甜美,夏雨热烈、粗犷、奔放,秋雨端庄、沉静、深情,冬雨自然、平静、纯洁。最后,以一句“啊,雨,我爱恋的雨啊”再次抒发对雨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同时也照应了开头。作者对雨的爱恋之情这条感情线索贯穿全文,思路特别清晰,“总—分—总”的结构非常严谨,可谓行文之典范。
【专项练习】
一、 积累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花苞(bāo) 娇媚(mèi) 诱惑(huò) 彩棱镜(lèng)
B.睫毛(jié) 掩饰(shì) 高邈(miǎo) 绿茵茵(yīn)
C.莅临(lì) 吝啬(lìn) 干涩(sè) 淅淅沥沥(xī)
D.粗犷(guǎng) 静谧(mì) 晒干(shài) 咄咄逼人(duō)
【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汉字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做注音题,要熟悉汉语拼音规则,同时可根据形声字的声旁来推断它的读音。A项“彩棱镜”中的“棱”应读“léng”。
2.下列加点词语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诱惑 睫毛 衣裳 争先恐后
B.掩饰 端庄 屋檐 迫不急待
C.造访 干涩 铃铛 咄咄逼人
D.吝啬 瓢泼 悠远 淅淅沥沥
【答案】B
【解析】B项加点词语有错误。“迫不急待”应该是“迫不及待”,“及”为到达之意,意思是等不到,也有着急之意,但不能写为“急”。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超市大优惠活动正式开始了,一大早人们就争先恐后地拥进去。
B.时间就像小河里的水,不断向前,永远也不回头。但小时候老觉得时间过得慢,迫不及待地想长大。
C.这鬼天气,真是说变就变,刚才还是艳阳高照,转眼间,瓢泼大雨就淅淅沥沥地下起来了。
D.他说话总是咄咄逼人,叫我们很难接受。
【答案】C
【解析】
A. 争先恐后:抢着向前,唯恐落后。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B. 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等待。形容心情急切。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C. 淅淅沥沥:指小雨落下的声音。与“瓢泼大雨”语义矛盾,使用不当;
D. 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也指形势发展迅速,给人压力。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故选C。
4.对句中加点词语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是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秋雨啊!(静谧:安静。)
B.你只会感到更高邈、深远。(高邈:高而远。)
C.雨仍然偶尔造访大地。(造访:制造。)
D.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咄咄逼人。(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这种词语的意思是语境临时赋予的,具有特殊的表情达意的作用。因此,做这样的题必须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解释,不能借助字典等工具书照抄照搬下来。C项理解有误,这里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是“拜访”的意思。
5.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忽然到了晚间,水银柱降下来,黎明提前敲着窗户,你睁眼一看,屋顶、树枝、街道,都已经盖上柔软的雪被,地上的光亮比天上还亮。这雨的精灵,雨的公主,给南国城市和田野带来异常的蜜情,是它送给人们一年中最后的一份礼物。
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屋顶”树枝”“街道”是名词。
B.“晚间”“忽然”不全是名词。
C.画线句子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D.“柔软”“蜜情”是名词。
【答案】D
【解析】D.有误。“柔软”是形容词。
6.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忽然,在一个夜晚,窗玻璃上发出了响声,那是雨,是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秋雨啊!
B.天空是暗的,但雨却闪着光,田野是静的,但雨在倾诉着。
C.也许,到冬天来临,人们会讨厌雨吧!
D.只有在雨中,我才真正感到这世界是活的,是有欢乐和泪水的。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使用与辨析能力。我们在语文学习中不管是读书或是写作,除了领会文章的立意,理解布局谋篇,品读词句外,还要重视标点符号,把标点符号与语言文字联系起来阅读、思考、运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正确地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全面提高读写能力。B项“闪着光”后面的“逗号”应改为“分号”。
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的行文线索是对雨的爱恋(热爱)或对人生(生命)的追求。
B.文章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写了春天的雨热烈而粗犷,夏天的雨清新而纯净,秋天的雨自然而平静,冬天的雨端庄而沉思。
C.本文在语言表达方面很有特点,语言清新优美,描写景物、抒发感情细腻流畅,处处匠心独运。或拟人,或比喻,或排比……无不形象逼真,引人入胜。
D.本文从视觉、听觉、嗅觉等不同角度,运用多种手法描绘了四季的雨,写出了雨的可爱,寄托了对雨的赞美与喜爱。
【答案】B
【解析】B.《雨的四季》一文中春夏秋冬雨的特点分别是:春雨清新而纯净,夏雨热烈而粗犷,秋雨端庄而沉静,冬雨自然而平静;故选B。
二、 课内阅读
(一)(2021·安徽宣城·七年级期末)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雨的四季
刘湛秋
我喜欢雨,无论什么季节的雨,我都喜欢。她给我的形象和记忆,永远是美的。
春天,树叶开始闪出黄青,花苞轻轻地在风中摆动,似乎还带着一种冬天的昏黄。可是只要经过一场春雨的洗淋,那种颜色和神态是难以想像的。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像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半空中似乎总挂着透明的水雾的丝帘,牵动着阳光的彩棱镜。这时,整个大地是美丽的。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呼吸变得畅快,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诱惑着鼻子和嘴唇。真的,只有这一场雨,才完全驱走了冬天,才使世界改变了姿容。
而夏天,就更是别有一番风情了。夏天的雨也有夏天的性格,热烈而又粗犷。天上聚集几朵乌云,有时连一点儿雷的预告也没有,你还来不及思索,豆粒大的雨点就打来了。可这时并不可怕,因为你浑身的毛孔热得张开了嘴,巴望着那清凉的甘露。打伞、戴斗笠固然能保持身上的干净,可光头浇、洗个雨澡却更有滋味,只是淋湿的头发、额头、睫毛滴着水,挡着眼睛的视线,耳朵也有些痒嗦嗦的。这时,你会更喜欢一切。如果说,春雨给大地披上美丽的衣裳,而经过几场夏天的透雨的浇灌,大地就以自己的丰满而展示它全部的诱惑了。一切都毫不掩饰地敞开了。花朵怒放着,树叶鼓着浆汁,数不清的杂草争先恐后地成长,暑气被一片绿的海绵吸收着。而荷叶铺满了河面,迫切地等待着雨点,和远方的蝉声、近处的蛙鼓一起奏起夏天的雨的交响曲。
当田野上染上一层金黄,各种各样的果实摇着铃铛的时候,雨,似乎也像出嫁生了孩子的母亲显得端庄而又沉静了。这时候,雨不大出门。田野上几乎总是金黄的太阳。也许,人们都忘记了雨。成熟的庄稼地等待收割,金灿灿的种子需要晒干,甚至红透了的山果也希望最后晒甜。忽然,在一个夜晚,窗玻璃上发出了响声,那是雨,是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秋雨啊!天空是晴的,但雨却闪着光;田野是静的,但雨在倾诉着。顿时,你会产生一脉悠远的情思。也许,在人们劳累了一个春夏,收获已经在大门口的时候,多么需要安静和沉思啊!雨变得更轻、也更深情了,水声在屋檐下,水花在窗玻璃上,会陪伴着你的夜梦。如果你怀着那种快乐感的话,那白天的秋雨也不会使人厌烦。你只会感到更高邈、深远,并让凄冷的雨滴,去纯净你的灵魂,而且一定会遥望到一场秋雨后将出现一个更净美、开阔的大地。
也许,到冬天来临,人们会讨厌雨吧!但这时候,雨已经化了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但在南国,雨仍然偶尔造访大地,但它变得更吝啬了。它既不倾盆瓢泼,又不绵绵如丝,或淅淅沥沥,它显出一种自然、平静。在冬日灰蒙蒙的天空中,雨变得透明,甚至有些干巴,几乎没有像春、夏、秋那样富有色彩。但是,人们受够了冷冽的风的刺激,讨厌那干涩而苦的气息,当雨在头顶上飘落的时候,似乎又降临了一种特殊的温暖,仿佛从那湿润中又漾出花和树叶的气息。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咄咄逼人。远远地望过去,收割过的田野变得很亮,没有叶的枝干、淋着雨的草垛,对着瓷色的天空,像一幅干净利落的木刻。而近处池畦里的油菜,经这冬雨一洗,甚至忘记了严冬。忽然到了晚间,水银柱降下来,黎明提前敲着窗户,你睁眼一看,屋顶、树枝、街道,都已经盖上柔软的雪被,地上的光亮比天上还亮。这雨的精灵,雨的公主,给南国城市和田野带来异常的蜜情,是它送给人们一年中最后的一份礼物。
啊,雨,我爱恋的雨啊,你一年四季常在我的眼前流动,你给我的生命带来活跃,你给我的感情带来滋润,你给我的思想带来流动。只有在雨中,我才真正感到这世界是活的,是有欢乐和泪水的。但在北方干燥的城市,我们的相逢是多么稀少!只希望日益增多的绿色,能把你请回我们的生活之中。
啊,总是美丽而使人爱恋的雨啊!
1.文章第2自然段画横线的文字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四季雨的特点。
3.文章的最后,“总是美丽而使人爱恋的雨啊!”表达了作者对雨的无限爱恋。结合全文,说说作者爱恋雨的理由是什么?
4.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通过对雨在四季中不同特点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雨的爱恋之情,感情真挚而浓烈。
B.文章从形、声、气等方面写出了雨的趣味、雨的性格,将雨写得可感可触、可亲可爱。
C.本文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对“雨”的描写形象生动,语言古朴典雅。
D.文章条理清晰。先总写对雨的感受,再具体描绘不同季节雨的特点,最后抒发对雨的爱恋之情。
【答案】
1.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突出了一场春雨给大地带来的勃勃生机。
2.春雨柔情而有生机。夏雨热烈而粗犷。秋雨端庄而沉思,冬雨自然而平静。
3.雨给作者的生命带来活力,感情带来滋润,思想带来流动,灵魂得到净化。
4.C
【解析】
1.考查修辞手法。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偶等,分析时,要找出判断依据,具体分析其表情达意的作用。本句中,树会“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树枝有“柔软”的手臂,是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春雨后树叶特别亮,树枝特别润湿,树如刚睁开眼的少女一般让人眼前发亮的感觉。把叶子比作“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写出刚萌发的众多叶子在风雨中轻颤的状态,眼前是嫩绿新翠,清新明亮,充满勃勃生机。
2.考查筛选信息和内容理解。要在全文理解的基础上找出具体的段落,尽量引用原文词语或句子。第2段写春雨,春雨给“每一棵树”“花苞”送去洗淋,让树枝“柔软”,水滴“娇媚”,“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表现出春雨的温柔,给大地送去生机;第3段写夏雨,用“连一点儿雷的预告也没有”“豆粒大的雨点”写出它的“热烈而粗犷”;第4段写秋雨,“端庄而又沉静”“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第5段写冬雨,“显出一种自然、平静”,有“特殊的温暖”。
3.考查内容的理解。对雨的感情,作者在第6段有总结性的句子,“你一年四季常在我的眼前流动,你给我的生命带来活跃,你给我的感情带来滋润,你给我的思想带来流动。只有在雨中,我才真正感到这世界是活的,是有欢乐和泪水的。”这些感情又是通过前面的四季描述而表达的,写春雨让树枝“柔软”,让水滴“娇媚”,使大地焕发生机,使人心中涌动活力,作者喜欢。写夏雨“热烈而粗犷”使“一切都毫不掩饰地敞开”,给爱雨的作者带来身心的滋润,作者喜欢。写秋雨“端庄而又沉静”“使人怀想、使人动情”能“纯净你的灵魂”,作者喜欢。写冬雨“显出一种自然、平静”,作者喜欢。
4.C. 赏析不正确。本文咏一年四季的雨,表达对雨爱恋之情,是咏物抒怀的散文。故选C。
(二)(2021·贵州铜仁·七年级期中)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朱自清《春》)
【乙】当田野染上一层金黄,各种各样的果实摇着铃铛的时候,雨,似乎也像出嫁生了孩子的母亲,显得端庄而又沉静了。这时候,雨不大出门。田野上几乎总是金黄的太阳。也许,人们都忘记了雨。成熟的庄稼地等待收割,金灿灿的种子需要晒干,甚至红透了的山果也希望最后的晒甜。忽然,在一个夜晚,窗玻璃上发出了响声,那是雨,是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秋雨啊!天空是暗的,但雨却闪着光;田野是静的,但雨在倾诉着。顿时,你会产生一脉悠远的情思。也许,在人们劳累了一个春夏,在收获已经在大门口的时候,多么需要安静和沉思啊!雨变得更轻,也更深情了,水声在屋檐下,水花在窗玻璃上,会陪伴着你的夜梦。如果你怀着那种快乐感的话,那白天的秋雨也不会使人厌烦。你只会感到更高邈、深远,并让凄冷的雨滴,去纯净你的灵魂,而且一定会遥望到在一场秋雨后将出现一个更净美、开阔的大地。 (刘湛秋《雨的四季》)
5.分别概括【甲】【乙】文中的雨(水)的特点。
6.【甲】【乙】两文都写雨,在表达上各有什么特点?
7.从修辞的角度品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1)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2)当田野染上一层金黄,各种各样的果实摇着铃铛的时候,雨,似乎也像出嫁生了孩子的母亲,显得端庄而又沉静了。
8.【甲】【乙】文,哪篇短文引发了你对雨的遐思,请引用古代诗文中描绘雨的诗句来抒发你内心的感受。(不超过20字)
【答案】
5.【甲】文中的雨细、密、轻柔、绵长。【乙】文中的雨端庄而又沉静、凄冷
6.【甲】文在写雨时侧重描写,正面描绘和侧面烘托相结合,多实写。【乙】文在写雨时侧重抒情,写秋雨一笔带过,感受与联想着墨较多,多虚写。
7.(1)把春雨比作牛毛、花针、细丝,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雨细密、闪亮、绵长的特点。(2)比喻,把自然界的无生命的秋雨比作有生命有性情的“妇人”(出嫁生了孩子的母亲),刻画秋雨“端庄而又沉静”的特点。
8.结合古诗文名句来谈感受,做到言之有理即可。如:“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春天的雨像有着神奇的魔法,只是轻轻的一抹,草就从地下钻了出来,树叶就绿了起来,人就高兴了起来。
【解析】
5.考查筛选信息。
甲文:根据“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得:绵长。根据“像牛毛”可得:细密。根据“像花针”可得:亮。根据“像细丝”可得:轻柔。
乙文:根据“雨,似乎也像出嫁生了孩子的母亲,显得端庄而又沉静了”可得:端庄又沉静。根据“并让凄冷的雨滴,去纯净你的灵魂”可得:凄冷。
6.考查比较阅读。
甲文:甲文在描写雨时,多用描写的表达方式。“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是对春雨的正面描写。“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是对雨的侧面描写,通过写雨中景物与行人,表现春雨的静谧与详和。
乙文:乙文写秋雨,则多用抒情的表达方式,直接写雨的只有“天空是暗的,但雨却闪着光;田野是静的,但雨在倾诉着”“水声在屋檐下,水花在窗玻璃上”两句。其余多为作者的想象与联想,如“雨,似乎也像出嫁生了孩子的母亲,显得端庄而又沉静了”“顿时,你会产生一脉悠远的情思。也许,在人们劳累了一个春夏,在收获已经在大门口的时候,多么需要安静和沉思啊”“你只会感到更高邈、深远,并让凄冷的雨滴,去纯净你的灵魂,而且一定会遥望到在一场秋雨后将出现一个更净美、开阔的大地”,联想与想象均为对雨的虚写。虚实结合,烘托出秋雨给人带来的情思与净化。
7.(1)考查赏析句子。“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一句把春雨比作牛毛、花针、细丝,这是比喻。三个比喻又形成了排比。“像牛毛”突出了春雨的细密。“像花针”突出了春雨的闪亮。“像细丝”突出了春雨的绵长。表达了作者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2)考查赏析句子。这句话把秋雨比作“出嫁生了孩子的母亲”,这是比喻的修辞。联系“显得端庄而又沉静了”可知,此处比喻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秋雨端庄沉静的特点。
8.考查阅读启示,开放类试题,言之成理,符合题目的要求即可。如:“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春天的雨像有着神奇的魔法,只是轻轻的一抹,草就从地下钻了出来,树叶就绿了起来,人就高兴了起来。
三、 拓展提升
(一)(2021·山东枣庄·七年级期末)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雨天的狂欢
李成
①我的家乡在长江北岸,那里雨水较多,尤其是每年的梅雨季节,常常是连月不开。
②总是下雨,当然令人讨厌,尤其是我们这些顽皮的小孩子喜欢“闹野”,一旦大雨倾盆,遍地泥泞,更不方便出去玩了,天地间阴阴惨惨,人又无所事事,心情自是很郁闷。我把家里的几本文学杂志都翻烂了,没有新的读物进来,那可真是百无聊赖啊!只好趴在窗户上看外面的行人如何撑着旧伞在雨中伶仃而行,或在泥泞里艰难跋涉,甚至一滑一跌,现出种种让人感到滑稽的怪象,也能开心一下,但稍久仍觉枯燥无趣。
③是不是雨天都这样单调苦闷呢?也不是的,也有许多开心的事儿只在雨天才有。比如夏天暴雨如注的当顷,我们会冒雨出去,把奔流的溪水拦起来,用泥巴建一个“水坝”,还用瓦片做个闸门,水蓄积到一定时候提起闸来,看到一片“洪水”喷出老远,自是欢呼雀跃。但最热闹乃至可称为“狂欢”的并不是在夏季,因为夏日村里人常常都很忙,无暇顾及玩乐尤其是集会——而“狂欢”总是需要许多人聚集在一起才会有的。那么是什么时候呢?是寒冬或春初所谓“春寒料峭”的日子,田间农事已了,而天气已然或仍然寒冷,适合许多人聚集在一起取暖,欢乐地度过一天时光。
④这样的聚会一般是在村里的某间宽敞的公屋里进行。我们那间公屋是叫作“大厅”的,或许在旧时代正是某个“大户”的厅堂,实际上是聚居在一起的几家的过道,平时搁放一点杂物,一到下雨天,人们不自觉地走来闲谈,一开始或许只是几个妇女来此做针线,接着好热闹的孩子们来这里捉迷藏,追逐打闹,又有几个大人来寻孩子,便站下来袖手而观。于是人越聚越多,以致整个大厅里很快就挨挨挤挤,人群中不时爆发出响亮的笑声,从天井口直冲向云霄——布满雨云的天空。
⑤这时候不知不觉形成这样的局面:许多大人站在一边“观场”,而人丛中随时空出一块地儿便做了“舞台”,孩子们登场展现种种身段和能耐。那便有点类似杂技表演了,有的做空中翻,咫尺之地,竟能原地接连翻出十几二十个跟斗,最后还能稳稳地站立;有的表演倒立,甚至倒着用手行走;有的几个人或一个人踢键子,那自己扎的羽毛键子漫天飞舞,让人眼花缭乱,却总是不会落地。最不济的也想表演跳高或“飞檐走壁”,顺着根柱子爬到高处摸摸屋檐……总之是各尽其能,各施其技,以博得一声喝彩,一阵欢呼,而那些大人站在那里果然也看得兴致勃勃,频频点头,不时嬉笑,有时还加以指点议论。孩子们便玩得更来劲了,花样也更多,即使玩失败了,或差点出险,人们惊喊一声,接下去再让别人上场就是了……欢声笑语不断,仿佛正在欢度某个盛大的节日。
⑥不知不觉,我们就长成大孩子了。当然不好意思再过分玩闹,不好意思总表演滑稽可笑的动作,但又还不够格跟大人站在一旁观望。我们成了边缘人,很有点无聊了。忽然有一天,有一个大孩子招呼一声:我们换个地方玩吧!便从大厅里抽身出来,往村头上跑。越过村路,就是打谷场,跑进打谷场,斜插过去,就来到东头的几间队屋,这在冬天主要是生产队储藏农具的地方。哦,这是个好地方!
⑦门是简单地锁着的,我们很容易弄开就进去了。里面当然没有人,只有一屋子农具,一间堆得比较满,另两间空地多,正好做了新的游乐场。我们不想把在“大厅”上玩的那些一一搬演,想玩点新鲜的。这时,大孩子看着满地的农具,显然有了主意,便问:这些家伙什谁会使呀?有人说:我们开年就要拿它们种地干活了!于是各个都不自觉地拿起农具操练起来。这个扶起一张梨,模拟着插入土地,推着向前;那个拖来禾桶,拿着掉了柄的大扫帚当稻穗在桶沿掼起来;又有人摇起风车,扇出巨风;还有人挥起木锹扬谷,而我则和几个年龄小些的孩子趴到大水车上,踩着脚踏,车起水来……这一切仿佛都从未做过,多有趣呀,队屋里也腾起了一阵阵欢声笑语……
⑧这也可以说是一种狂欢,可是我们至多也就玩过两三次就不再玩了。因为我们毕竟长大了,属于我们每个人的人生即将正式展开,生活的重担已经在等着我们去挑起,我们自觉不自觉地都要告别童年的一切。冬去春来,伙伴当中就有人再也不去上学了,他们跟从父辈到田野上学做农活,追随的也是与先辈一样的人生。事实上,当初在大厅上参加狂欢“派对”的时候,就有几个大孩子从热闹场上抽身出去,披上雨衣,戴上斗笠,消失在门外雨幕中,帮父辈放水、护苗去了。雨天的狂欢,童年的狂欢,是多么短暂啊。
(有删改)
9.雨天“我们”有哪些“开心的事儿”?请简要概括。
10.你是否同意将选文第②段画线处删去?请说明理由。
11.联系上下文,揣摩句中加点词表情达意的效果。
(1)而那些大人站在那里果然也看得兴致勃勃,频频点头,不时嬉笑,有时还加以指点议论。(一般什么情况下说“果然”?“果然”用在这里,流露出“孩子们”什么样的心理?)
(2)于是各个都不自觉地拿起农具操练起来。(为什么是“不自觉地”?你如何理解?)
12.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文章标题中“狂欢”含义的理解。
【答案】
9.夏天,孩子们拦水建“坝”,提“闸”泄“洪”;寒冬或春初时,“小孩子们在公房给大人展现种种身段和能耐”,大孩子们在队屋拿起农具操练“种地干活”。
10.不同意删去。选文画线处写“我”在家的百无聊赖,其实是在为后文写“许多开心的事儿”作铺垫,为写“狂欢”蓄势。
11.(1)在实际情况与预料的情况相符下说“果然”。这里表明孩子们期待自己的展示能够博得大人们的喝彩欢呼,以及这种愿望实现后的幸福和满足的心理。
(2)“不自觉地”写出了孩子们下意识的本能反应,表现出孩子们在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养成的懂事、勤快和准备着挑起生活重担的优秀品质。
12.①无忧无虑的孩子们雨天聚集在“大厅”和队屋,纵情欢乐,好玩的天性得到充分释放;②农闲时的大人们雨天聚集在“大厅”,围观孩子们表演,纵情欢愉,单调沉闷的情绪得到充分释放。
【解析】
9.本题考查文中事件的概括。解答此题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按要求找出事件,再用简洁语句概括即可。文章开篇先写下雨天的无聊,引出对雨天快乐的回忆。第三段写的是夏天暴雨中我们筑坝闸的快乐;第四、五段写的是春寒料峭时我们在大厅“舞台”上表演的快乐;第六、七段则重点写了我们在队屋里对各种农具操练的快乐。
10.本题考查句子作用的分析。阅读文章第二段画线句子,主要写了雨天的令人讨厌,枯燥无味,除了读书便只能在家里看着别人在雨中“出丑”。结合下文内容来看,句子一是表现了儿童好动、爱玩的天性;二是以这种无趣自然引出下文对雨中趣事的回忆,并形成对比,突出雨中的快乐。因此这段是不可删去的。
11.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与赏析。第一句中的“果然”是一个副词,表示事情的结局与所料所说的相符。结合此段前面的内容,可以看出“果然”一词,表现出孩子们尽其所能的表演,目的是为了引起大人们的注意与夸奖,而这种目的达到了,心里无比的开心。第二句中的“不自觉”意思是不由自主地,可以看出孩子们对农具的熟悉与亲近感,根据第八段的内容,可知原因在于他们生活在农村,并且他们今后也要像父亲一样过上这样的生活。
12.本题考查标题中关键词的理解。“狂欢”表示人物心情的愉悦,以一个“狂”突出这种愉悦的程度。作者在文中回忆了三件雨中所做的快乐的事,第一件雨中嬉戏的事,“但最热闹乃至可称为‘狂欢’的并不是在夏季”可以看出只是一般玩耍的快乐,程度并不深。第二件在大厅中,大们眼前的各种“才艺”表演,“孩子们登场展现种种身段和能耐。那便有点类似杂技表演了,有的做空中翻,咫尺之地,竟能原地接连翻出十几二十个跟斗,最后还能稳稳地站立;有的表演倒立,甚至倒着用手行走;有的几个人或一个人踢毽子,那自己扎的羽毛毽子漫天飞舞”,其目的是“各尽其能,各施其技,以博得一声喝彩,一阵欢呼”,这种乐趣是一种才能的表现,是一种希望得到父亲肯定的表现。第三件是对各种农具的操练,表现孩子们对各种农事活动的熟悉,以“狂欢”一词突出玩乐的投入、开心,以此表现孩子们对生活、对劳作的热爱。根据以上分析分点作答即可。
(二)(2021·江苏·苏州·七年级期末)阅读《昆明的雨》一文,完成小题。
①宁坤要我给他画一张画,要有昆明的特点。我想了一些时候,画了一幅:右上角函了一片倒挂着的浓绿的仙人掌,末端开出一朵金黄色的花;左下画了几朵青头菌和牛肝菌。题了这样几行字:
②“昆明人家常于门头挂仙人掌一片以辟邪,仙人掌悬空倒挂,尚能存活开花。于此可见仙人掌生命之顽强,亦可见昆明雨季空气之湿润。雨季则有青头菌、牛肝菌,味极鲜腴。”
③我想念昆明的雨。
④我以前不知道有所谓雨季。“雨季”,是到昆明以后才有了具体感受的。
⑤我不记得昆明的雨季有多长,从几月到几月,好像是相当长的。但是并不使人厌烦。因为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连绵不断,下起来没完。而且并不使人气闷,我觉得昆明雨季气压不低,人很舒服。
⑥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
⑦昆明菌子极多。雨季逛菜市场,随时可以看到各种菌子。最多,也最便宜的是牛肝菌。牛肝菌下来的时候,家家饭馆卖炒牛肝菌,连西南联大食堂的桌子上都可以有一碗。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炒牛肝茵须多放蒜,否则容易使人晕倒。(1)青头菌比牛肝菌略贵。这种菌子炒熟了也还是浅绿色的,格调比牛肝菌高。菌中之王是鸡枞,味道鲜浓,无可方比。鸡枞是名贵的山珍,但并不真的贵得惊人。一盘红烧鸡枞的价钱和一碗黄焖鸡不相上下,因为这东西在云南并不难得。有一个笑话:有人从昆明坐火车到呈贡,在车上看到地上有一棵鸡枞,他跳下去把鸡枞捡了,紧赶两步,还能爬上火车。这笑话用意在说明昆明到呈贡的火车之慢,但也说明鸡枞随处可见。有一种菌子,中吃不中看,叫做干巴菌。乍一看那样子,真叫人怀疑:这种东西也能吃!颜色深褐带绿,有点像一堆半干的牛粪或一个被踩破了的马蜂窝。里头还有许多草茎、松毛、乱七八糟!(2)可是下点功夫,把草茎松毛择净,撕成蟹腿肉粗细的丝,和青辣椒同炒,入口便会使你张目结舌:这东西这么好吃?!还有一种菌子,中看不中吃,叫鸡油菌。都是一般大小,有一块银圆那样大,溜圆,颜色浅黄,恰似鸡油一样。这种菌子只能做菜时配色用,没甚味道。
⑧雨,有时是会引起人一点淡淡的乡愁的。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是为许多久客的游子而写的。我有一天在雨水少住的早晨和德熙从联大新校舍到莲花池去。看了池里的满池清水,看了作比丘尼装(注:比丘尼,佛教指尼姑)的陈圆圆的石像(传说陈圆圆随吴三挂到云南后出家,暮年投莲花池而死),雨又下起来了。莲花池边有一条小街,有一个小酒店,我们走进去,要了一碟猪头肉,半市斤酒(装在上了绿釉的土磁杯里),坐了下来。雨下大了。酒店有几只鸡,都把脑袋反插在翅膀下面,一只脚着地,一动也不动地在檐下站着。酒店院子里有一架大木香花。昆明木香花很多。有的小河沿岸都是木香。但是这样大的木香却不多见。一棵木香,爬在架上,把院子遮得严严的。密匝匝的细碎的绿叶,数不清的半开的白花和饱涨的花骨朵,都被雨水淋得湿透了。我们走不了,就这样一直坐到午后。四十年后,我还忘不了那天的情味,写了一首诗:莲花池外少行人,野店苔痕一寸深。浊酒一杯天过午,木香花湿雨沉沉。
⑨我想念昆明的雨。
13.文章标题是“昆明的雨”,为什么开篇要描述作者给宁坤的画呢?
14.第③段中作者写到“我想念昆明的雨”,试分析最后一段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15.文中划线句子“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昆明人家常于门头挂仙人掌以避邪,这是一种民俗,同时也说明昆明仙人掌很多,且受人喜爱。
B.作者想念昆明的雨,主要是因为昆明雨季气压不低,人很舒服,雨也不是连续地下。
C.作者将昆明火炭梅与苏州洞庭山、井冈山的杨梅对比,突出前者的味美。
D.全文主要运用白描手法,把雨季的昆明写得蕴藏着诗意,颇有中国水墨画的意境。
【答案】
13.①所画的倒挂而能开花的仙人掌、青头菌与牛肝菌是昆明雨季特有的现象与产物。突出昆明多雨的特点; ②引出下文对“昆明的雨”的描述,吸引读者。
14.内容:深化主题,表达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想念之情。结构:照应第三段内容,收束全文,使结构显得完整 。
15.昆明的雨不连绵不断地下,且昆明雨季气压不低,所以是明亮的;雨季中植物枝叶饱满,色泽浓绿,生命力旺盛,所以是丰满的。这样明亮、丰满的雨季,令人喜爱、动情。
16.B
【解析】
13.本题考查开头的作用。要先熟知第一段的作用,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内容上,交代……,总领全文,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点明主旨。结构上,为下文做铺垫,引起下文情节。“可见仙人掌生命之顽强,亦可见昆明雨季空气之湿润。雨季则有青头菌、牛肝菌,味极鲜腴”写出所画的仙人掌、青头菌、牛肝菌与雨的关系,突出昆明多雨的特点;“昆明雨季空气之湿润”“雨季则有……”,自然引出第③段“我想念昆明的雨”及下文对“昆明的雨”的描述;另外以一幅画开头,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14.本题考查最后一段在文中的作用。要先熟知最后一段的作用:内容上,画龙点睛,点明主旨,深化中心,升华主题;结构上,总结全文,照应上文,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想念”二字显示出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想念之情,由对昆明的雨的描述上升到一种想念的情感,是深化了文章的主题;“昆明的雨”,总结全文,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且照应第③段“我想念昆明的雨”。
15.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含义的能力。理解句子的含义,要考虑它有几层意思,且是否是修辞手法句。本句包含三层含义:一是“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二是“昆明的雨季是丰满的”,三是“昆明的雨季是使人动情的”。结合上文“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连绵不断”“并不使人气闷,我觉得昆明雨季气压不低”,可知“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结合下文“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可知“昆明的雨季是丰满的”;通过作者对昆明的雨和雨中的植物尤其是菌子的描述中,可看出他对昆明的雨的喜爱之情,所以“昆明的雨季是使人动情的”。最后精炼地整合答案即可。
16.B.此说法片面。除了此原因之外,第⑥段,“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第⑦段,“雨季逛菜市场,随时可以看到各种菌子”,第⑧段,“雨,有时是会引起人一点淡淡的乡愁的”,这都是作者想念昆明的雨的原因。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统编版语文小升初暑期提升讲练 专题26 同步讲义:《再塑生命的人》新课预习(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统编版语文小升初暑期提升讲练专题26同步讲义《再塑生命的人》新课预习解析版docx、统编版语文小升初暑期提升讲练专题26同步讲义《再塑生命的人》新课预习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统编版语文小升初暑期提升讲练 专题20 同步讲义:《散步》新课预习(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统编版语文小升初暑期提升讲练专题20同步讲义《散步》新课预习解析版docx、统编版语文小升初暑期提升讲练专题20同步讲义《散步》新课预习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统编版语文小升初暑期提升讲练 专题19 同步讲义:《秋天的怀念》新课预习(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统编版语文小升初暑期提升讲练专题19同步讲义《秋天的怀念》新课预习解析版docx、统编版语文小升初暑期提升讲练专题19同步讲义《秋天的怀念》新课预习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5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