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部编语文八上第三单元质量验收综合卷(教师卷+学生卷)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4560020/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秋季部编语文八上第三单元质量验收综合卷(教师卷+学生卷)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456002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秋季部编语文八上第三单元质量验收综合卷(教师卷+学生卷)
展开2023秋季部编语文八上第三单元质量验收综合卷(学生卷)
(满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名句积累。(8分)
(1)树树皆秋色,___________________。 (王绩《野望》)
(2)黄鹤一去不复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崔颢《黄鹤楼》)
(3)_____________ ,志在千里;___________,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4)《渡荆门送别》一诗中,表现作者对故乡无限留恋,依依不舍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写出连续两句描写鸟的古诗文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7分)
中国人是天生的哲学家,我们几乎可以从日常一切活动之中提炼出令人感动的意义。即使游玩,也不强调表面的体力活动。历来文人与武人都不鼓厉匹夫之勇,他们饮酒是为了 ,游山是为了 ,玩水是为了 ,郊游是为了淘冶性灵。所以,他们笔下的山是“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的幽谧,是“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的隐逸,是 。旅行家徐霞客或许比较特殊,他是为了探寻地理山形,不是纯欣赏,但也未闻他以“征服某山”自我夸耀,他只是向大地求知而已。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加点词的字形,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几乎(jǐ) 提炼 B.强调(qiāng) 淘冶 C.特殊(shū) 鼓厉 D.匹夫(pī)夸耀
(2)请将下面三个词分别还原到文中的横线上。(3分)
A.赋诗 B.旷怀 C.寻真
(3)顺其思路,请在加横线的句子后面仿写一句。(2分)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富春江分上下两段。 , , , , 。
①从桐庐到建德梅城为上段,称富春江上游,也是富春江上最美的一段
②故唐朝韦庄称富春江“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
③从杭州的闻家堰到桐庐为下段,称富春江下游
④两岸青山,山为水铸情,满目葱翠
⑤一江春水,水因山溢美,澄如湖海碧如天
⑥宋代苏东坡亦誉:“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景情美。”
A.①④⑤②③⑥ B.③①④⑤②⑥ C.③④⑤②①⑥ D.①②④⑤⑥③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水经注》的作者是宋代的郦道元,书中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等。
B.《答谢中书书》的作者为南朝陶弘景,该文宛如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又像一首流动的诗,语言精练生动,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C.《记承天寺夜游》描绘了月夜小景,表达了复杂的感情,有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等,语言朴素而含有深远的意味。
D.《与朱元思书》是南朝梁文学家吴均写给好友的信的一部分,作者用生花妙笔,为友人描绘出了富春江的奇山异水。
5.名著阅读(4分)
贺龙的红二方面军在一九三五年最后从湖南苏区撤出时,据说有步枪四万多支。这支红军在去西北的长征路上所经受的艰难困苦较之江西红军主力甚至更大。在雪山上死去的有成千上万,又有成千上万的饿死或被南京方面炸死。但是由于贺龙的个人感召力和他在中国农村的影响,据李长林说,他的许多部下宁可与他一起在路上死去,也不愿意离去,在长征路上有成千上万的穷人参加,填补缺额。最后他率众约二万人——大多数赤着脚,处于半饥饿和筋疲力尽状态——到达西藏东部,与朱德会师。
(1)这段文字选自美国记者_____________写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记叙了贺龙领导的红二方面军在长征路上的情况。(2分)
(2)该语段的主要人物是谁?体现了人物的什么精神品质?(2分)
6综合性学习。(7分)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今有嘉宾,德音孔昭。”
“寻寻觅觅,凄凄惨惨戚戚。宝贝回家,路有多长?茫茫暗夜……”
2015年感动中国人物屠呦呦和张宝艳夫妻的颁奖词让人眼前一亮,其创作灵感来源于《诗经》《宋词》等国学经典。国学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每个人都能从中汲取到成长所需的养分。请完成下列任务。
(1)【识国学】按要求填写书名。(2分)
国学经典不仅有《诗经》《宋词》,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赞国学】完成下面对联。(2分)
上联:读经典丰富人生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
(3)【荐国学】你的同学小杨打算在中考结束后多看电视剧和流行网络小说,你将如何说服他多读一些国学经典著作?(3分)
二、阅读理解(60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7~9题。(7分)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7.首联中的“单车”一词应作何解释?(2分)
8.诗人睹物生情,把自己比作“______”和“______”,流露出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3分)
9.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全诗叙写了出使的路线,沿途看到的风光以及听到候骑报告的前线情况,内容与题目紧紧相扣。
B.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明媚秀丽的塞外风光,其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更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C.“直”“圆”两字精练传神,线条简约,描绘的景物不多,但画面开阔、意境雄浑,充分体现了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色。
D.“都护在燕然”和前面的“属国过居延”遥相呼应,点明了诗人此次出使路途之远。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13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选自《三峡》)
10.解释下面加点的词。(4分)
(1)至于夏水襄陵 襄:_________ (2)沿溯阻绝 溯:_________
(3)虽乘奔御风 奔:_________ (4)属引凄异 属引:___________
11.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空谷传响,哀转久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发挥你的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清荣峻茂”所呈现出的画面。(3分)
13.下面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素湍绿潭,回清倒影”通过“回清倒影”写出了水的清澈;通过“素湍绿潭”写出了水的静态和动态。
B.“悬泉瀑布,飞漱其间”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富有韵律。
C.“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该句运用工整的句式,写出了秋季三峡的景色特征,表现了三峡景色的凄婉美。
D.“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该句从侧面烘托了山的高耸。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7题。(12分)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4.解释下列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念无与为乐者 念:_____________ (2)怀民亦未寝 寝:____________
(3)相与步于中庭 步:___________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_______
15.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
但 少 闲 人 如 吾 两 人 者 耳
16.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17.这篇文章运用了什么手法?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4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8-21题。(14分)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答谢中书书( ) (2)晓雾将歇( )
(3)实是欲界之仙都( ) (4)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19.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下面对文章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文章感慨起笔,囊括了山水,纵览了古今。
B.“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清,突出了山水映衬之美。
C.“猿鸟乱鸣”,突出了猿、鸟的鸣叫传入耳际,繁多杂乱。
D.“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描绘出众彩纷呈,绚丽动人的景象。
21. 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五)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22-25题。(14分)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①。梅溪②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③;幽岫④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⑤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⑥。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之乐,岂徒语哉! (吴均《与顾章书》)
【注】①还觅薜萝:意思是正准备隐居。薜萝,都是植物名。屈原《楚辞》:“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后以此代指隐士的服饰。②梅溪:山名,在今浙江安吉境内。③限日:遮挡阳光。④幽岫:幽深的山穴。⑤重:向往。⑥竹实:又名竹米,状如小麦。文中指隐士所食之物。
2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互相轩邈____________ (2)窥谷忘反_______ (3)蝉吟鹤唳______ (4)岂徒语哉____________
2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山谷所资,于斯已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化静为动”的手法,请找出相关语句并加以简要分析。(4分)
25.这两篇山水小品文都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三、作文(60分,含卷面分5分)
26.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1)在旅途中,我们可以在魅力城乡间品人文遗韵,在淡漠山水中发现原始绝美,在乡间凄风里散尽一身烟花。行走途中,我们可以在心灵交流时品析生活原味,览读世间万象。请以“ 纪行”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不少于500字。④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按要求作文。
娇弱的小草感谢大树替它遮风挡雨,挺直的大树感谢小草替它衬托伟岸;美丽的鲜花感谢大地哺育了它的芳香,辽阔的土地感谢鲜花为它装点希望;涓涓小溪感谢大海容纳抚爱了它,无边的大海感谢小溪为它增添了广阔与神秘。
我们拥有一个美丽的世界,她无私地给予了我们许多:友情,亲情……只是我们太忙碌,匆匆来去,为学习,为工作,为事业,为家庭,为金钱,为名声。我们不懂珍惜,忽略太多,舍弃太多,蓦然回首时,才发现行囊空空。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不少于500字;④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语文朗读宝](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231c23b6141fe3610b7ae5ce90bd68e9.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