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三年(2021-2023)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类汇编-03简答题
展开这是一份河南三年(2021-2023)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类汇编-03简答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南三年(2021-2023)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类汇编-03简答题
一、简答题
1.(2021·河南·统考中考真题)请从分子的角度解释下列生产、生活中的现象。
(1)湿衣服在太阳下晾晒避灾阴凉处干的更快______。
(2)加压时,3000L的氧气可装入溶剂为20L的钢瓶中______。
2.(2021·河南·统考中考真题)实验室用如下图所示的装置制取纯净、干燥的CO2。
(1)写出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B、C装置的作用分别是什么_____?
(3)A、D装置连接还可制取其他气体,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理_____。
3.(2022·河南·统考中考真题)如图是某胃药标签的部分文字说明。碳酸氢钠与胃酸(含盐酸)作用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如果将该胃药中的碳酸氢钠用相同质量的碳酸镁代替,则每次用药量应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4.(2022·河南·统考中考真题)从分子的角度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
(1)墙内开花墙外可以闻到花香。
(2)一壶水烧开后,壶盖会被顶开。
5.(2022·河南·统考中考真题)金属用途广泛,金属的用途与其性质密切相关。
(1)如图中将两块金属片相互刻画,该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2)某同学在Cu(NO3)2和AgN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发现滤液仍呈蓝色。分析滤液中溶质的成分,并写出Zn与AgNO3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6.(2022·河南·统考中考真题)如图是某化学小组为探究燃烧条件所设计的实验。
(1)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____
(2)为了证明燃烧需要氧气,请简述一个补充实验____。
7.(2023·河南·统考中考真题)请从分子的角度解释下列生活、生产中的现象。
(1)当我们走进鲜花盛开的花园时,会闻到花的香味。
(2)6000L的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
8.(2023·河南·统考中考真题)某化学小组用下图所示实验装置,探究铝、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1)铝丝浸入溶液前需要先用砂纸打磨,其目的是什么?
(2)请写出装置A或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通过图示中的实验不能判断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请补充实验继续探究。(简要叙述实验步骤)
9.(2023·河南·统考中考真题)为除去粗食盐样品中含有的不溶性杂质(泥沙)和可溶性杂质(CaCl2、MgCl2、Na2SO4),某化学小组在实验室先将样品中不溶性杂质去除,得到粗盐水后,再按以下实验步骤去除可溶性杂质:①向粗盐水中依次加入过量的BaCl2、NaOH、Na2CO3溶液;②过滤;③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的盐酸;④蒸发、结晶。
(1)实验过程中多次用到玻璃棒,它在蒸发操作中的作用是什么?
(2)步骤①中加入过量Na2CO3溶液的目的是什么?
(3)步骤③中有气体产生,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参考答案:
1. 分子在不断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分子间有间隔,加压能使分子间隔变小
【详解】(1)湿衣服在太阳下晾晒比在阴凉处干的更快,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且太阳下温度高,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
(2)加压时,3000L的氧气可装入溶剂为20L的钢瓶中,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加压能使分子间隔变小。
2.(1)
(2)B装置除去氯化氢气体,C装置起干燥作用
(3)
【解析】(1)
石灰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2)
B装置中的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可以与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而不与二氧化碳反应,故能除去二氧化碳中混的氯化氢气体,C装置中的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故起干燥作用。
(3)
A、D装置连接,装置A是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装置D是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可以为制取氧气的装置,反应物是过氧化氢,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3. NaHCO3+HCl=NaCl+H2O+CO2↑ 减少
【详解】碳酸氢钠与胃酸(含盐酸)作用反应原理为碳酸氢钠与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NaHCO3+HCl=NaCl+H2O+CO2↑;碳酸氢钠、碳酸镁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是
可见,若用碳酸镁代替碳酸氢钠治疗胃酸过多症,则每次用量需减少。
4.(1)具有香味的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运动到空气中,接触到了人的嗅觉细胞而闻到香味
(2)分子间隔变大,导致水的体积变大
【详解】(1)墙内开花墙外可以闻到花香,是因为具有香味的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运动到空气中,接触到了人的嗅觉细胞而闻到香味。
(2)一壶水烧开后,壶盖会被顶开,是因为分子间隔变大导致水的体积变大。
5.(1)比较黄铜和纯铜的硬度
(2)一定含Cu(NO3)2和Zn(NO3)2,可能含AgNO3;Zn+2AgNO3=Zn(NO3)2+2Ag
【详解】(1)黄铜和铜相互刻画是为了比较黄铜和铜的硬度大小.故填:比较黄铜和纯铜的硬度;
(2)由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表可知,锌>铜>银。向含有AgNO3和Cu(NO3)2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锌粉,锌粉首先置换出硝酸银中的银,待硝酸银完全反应完后继续与硝酸铜反应,置换出硝酸铜中的铜。在AgNO3和Cu(NO3)2的混合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如果滤液呈蓝色,则说明锌不足,一定发生的反应是锌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单质,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一定含Cu(NO3)2和Zn(NO3)2,可能含AgNO3。
锌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2AgNO3=Zn(NO3)2+2Ag。
6.(1)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在烧杯的热水中放一小块白磷,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详解】(1)白磷和红磷都可燃,都用80℃的热水加热,都接触氧气,因此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为了证明燃烧需要氧气,可以在烧杯的热水中放一小块白磷,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试管中的白磷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氧气。
7.(1)分子在不断运动
(2)分子之间有间隔
【详解】(1)当我们走进鲜花盛开的花园时,会闻到花的香味,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构成花香的分子不断运动,运动到我们周围,闻到花香;
(2)6000L的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因为分子间是有间隔的,压强增大分子间隔变小。
8.(1)除去铝丝表面氧化膜
(2)Al+3AgNO3=Al(NO3)3+3Ag或2Al+3Cu(NO3)2=2Al(NO3)3+3Cu
(3)将铜丝插入到硝酸银溶液中(或将银丝插入到硝酸铜溶液中)
【详解】(1)铝极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故铝丝浸入溶液前需要先用砂纸打磨,其目的是除去铝丝表面氧化膜。
(2)装置A为铝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铝和银,故方程式为Al+3AgNO3=Al(NO3)3+3Ag,装置B为铝和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铝和铜,故方程式为2Al+3Cu(NO3)2=2Al(NO3)3+3Cu,写一个即可。
(3)装置A铝可以置换出银,说明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装置B铝能置换出铜,说明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故无法比较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故补充实验为将铜丝插入到硝酸银溶液中,若铜能置换出银,则铜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银,或将银丝插入到硝酸铜溶液中,观察银不能置换出铜,也可以判断出铜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银。
9.(1)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液滴飞溅
(2)除去氯化钙和过量的氯化钡
(3)
【详解】(1)蒸发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液滴飞溅。
(2)氯化钡加入的作用是除去硫酸钠,接着氢氧化钠的作用是除去氯化镁,最后加入的碳酸钠作用是除去氯化钙和过量的氯化钡,因为氯化钙和碳酸钠会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碳酸钠会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
(3)步骤③中有气体产生,因为过量的碳酸钠会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河南三年(2021-2023)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类汇编-01实验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湖南益阳三年(2021-2023)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类汇编-03选择题②,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湖北鄂州三年(2021-2023)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类汇编-03选择题②,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