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三年(2021-2023)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类汇编-04填空题
展开
这是一份河南三年(2021-2023)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类汇编-04填空题,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南三年(2021-2023)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类汇编-04填空题
一、填空题
1.(2021·河南·统考中考真题)空气中含量多且常用作保护气的是______,人体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______。
2.(2021·河南·统考中考真题)大米、面粉中含有的糖类物质主要是淀粉,淀粉的化学式为______(填“C2H5OH”、“C6H12O6”或“(C6H10O5)n”);施用化肥是农业增产的重要手段,尿素(CO(NH2)2)属于______(填“氮肥”“磷肥”或“钾肥”)。
3.(2021·河南·统考中考真题)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如图是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则该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离子有______,从微观角度看,该化学反应的实质是______。
4.(2021·河南·统考中考真题)实验室除去粗实验中难溶性杂质的主要实验步骤有:溶解、______、蒸发;除去粗实验水中的杂质CaCl2、MgC12、Na2SO4,可依次加入过量的NaOH、______、Na2CO3溶液,分离出沉淀后,再加入适量盐酸,其作用是______。
5.(2021·河南·统考中考真题)开发利用清洁高效的新能源,减少CO2的排放,有利于实现“碳中和”。
(1)氢气是一种理想的新能源,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实验室用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某有机物与N2O4反应释放能量,可做高能能源。该有机物18g与一定质量的N2O4恰好完全反应,可生成26.4gCO2、21.6gH2O和25.2gN2,实验测得其相对分子质量为60,该有机物的化学式为______。
6.(2021·河南·统考中考真题)如图为空气成分示意图(按体积计算),其中“X”代表的物质是_____;“Y”中含有稀有气体氦,其元素符号为_____。
7.(2021·河南·统考中考真题)某饼干配料中有小麦粉、植物油、食盐、碳酸氢钠等,其中富含糖类的是_____;食盐加“碘”可预防_____(填“贫血”或“甲状腺肿大”)。
8.(2021·河南·统考中考真题)如图是氨气与氧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1)A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
(2)该反应条件不同,产物不同。若C为单质,其化学式为_____;若C为一氧化氮,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9.(2021·河南·统考中考真题)如图是氯化钠和硝酸钾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
(1)t℃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
(2)若硝酸钾中含有少量氯化钠,提纯方法为_____。
(3)60℃时,将50g质量分数为20%的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需要加入硝酸钾的质量为_____g。
10.(2021·河南·统考中考真题)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现有46g乙醇,燃烧时生成CO2和CO的质量比为33:7,要使其完全燃烧生成CO2,至少需要补充O2的质量为_____g。
11.(2021·河南·统考中考真题)中国成语和俗语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
(1)从分子角度解释“酒香不怕巷子深”。
(2)从灭火原理分析“釜底抽薪”。
12.(2021·河南·统考中考真题)实验室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配制质量分数为3%的氯化钠溶液,可供选择的实验仪器如下:①烧杯;②滴管;③漏斗;④量筒;⑤玻璃棒;⑥酒精灯。
(1)配制过程中,上述不需要使用的仪器有_____(填序号)。
(2)若其他操作正确,量取氯化钠溶液时俯视量筒读数,请分析对结果造成的影响_____。
13.(2022·河南·统考中考真题)在空气中含量高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______;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______;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______。
14.(2022·河南·统考中考真题)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硅原子核外电子有三层,最外层有4个电子,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硅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______周期。
15.(2022·河南·统考中考真题)氢氧化钙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1)由图可知,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______(填“增大”或“减小”)。
(2)20°C时,氢氧化钙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写出计算式即可)。
16.(2022·河南·统考中考真题)实验室用氯化钠固体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溶液,实验步骤为计算、______、量取、溶解:水的密度近似看做1g/cm3,量取水时所选用量筒的规格应为______(填“10mL”“50mL”或“100mL”)。
17.(2022·河南·统考中考真题)A-F是含同一种金属元素的物质,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反应能一步实现,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图中标注了物质类别和这种金属元素的化合价。已知A与一氧化碳反应是工业制取B的主要原理,B是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
(1)这种金属元素属于人体必需的______(填“常量元素”或“微量元素”)。
(2)A的化学式为______;B与稀硫酸反应生成C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D与氧气、水可以发生化合反应生成E,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18.(2022·河南·统考中考真题)一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得出空气是由_______和氧气组成的结论。2022年,中国科学家用CO2和H2O为原料合成了葡萄糖,其化学式为_______。
19.(2022·河南·统考中考真题)如图为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氖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氖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氖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_______周期。
20.(2022·河南·统考中考真题)铁是目前世界上年产量最高的金属。工业上用铁矿石炼铁的反应原理为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铁制品锈蚀的过程是铁与空气中的_______同时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
21.(2022·河南·统考中考真题)硝酸钾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1)将40℃时一定质量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至20℃,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会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20℃时,将25g硝酸钾加入100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
22.(2022·河南·统考中考真题)生活中处处有化学。某种泡腾片产生气体的反应为:X+3NaHCO3=C6H5O7Na3+3CO2↑+3H2O,则X的化学式为_____;5.2gC2H2在点燃时能与14.4gO2 反应,得到13.2gCO2和mgCO等,则m为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3.(2022·河南·统考中考真题)下图是电解水的微观示意图。
(1)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
(2)请从微观角度简述水通电分解的过程____。
24.(2022·河南·统考中考真题)金属的性质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内容。
(1)铝比较活泼,为什么铝制品却有良好的抗腐蚀性能?_____。
(2)古籍记载镍白铜(主要成分为铜、镍、锌)是中国古代发明和研制出的铜合金。为了探究铜、镍(Ni)、锌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某化学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或化学方程式
①把镍片放入稀硫酸中
有气泡产生
化学方程式为____(镍显+2价)
②把镍片放入_______溶液中
镍片表面无明显变化
锌的金属活动性大于镍
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Zn>Ni>Cu
25.(2023·河南·统考中考真题)空气中体积分数约为78%的气体是_____;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_____。
26.(2023·河南·统考中考真题)2023年5月30日,我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三位航天员顺利进入空间站。空间站内航天员吸入的氧气可由电解水提供,水通电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运载火箭使用的燃料中有液氢,氢气作燃料的优点是_____(答出一条即可)。
27.(2023·河南·统考中考真题)为了探究氢氧化钠与盐酸是否发生化学反应,某化学小组向滴有几滴酚酞溶液的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并不断搅拌,他们通过溶液颜色的变化,得出了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的结论。溶液颜色的变化过程为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28.(2023·河南·统考中考真题)如图是硝酸钾、氯化钠固体的溶解度曲线。
(1)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时的温度是_____℃;30℃时,30g氯化钠固体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溶解,可得到该温度下氯化钠的_____(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
(2)10℃时,分别将等质量的硝酸钾、氯化钠的饱和溶液升温到30℃,硝酸钾溶液中溶质的质量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氯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29.(2023·河南·统考中考真题)乙醇常用作燃料,乙醇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乙炔(化学式为C2H2)也可用作燃料,当氧气不足时,乙炔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水,若一定质量的乙炔燃烧生成了3.3g二氧化碳、0.9g水和mg一氧化碳,则m的数值为_____。
参考答案:
1. 氮气(或N2) 氧元素(或O)
【详解】空气中含量多且常用作保护气的是氮气,氮气约占空气体积分数的78%,且化学性质稳定,可作保护气;
人体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氧元素。
2. (C6H10O5)n 氮肥
【详解】大米、面粉中含有的糖类物质主要是淀粉,淀粉的化学式为(C6H10O5)n;
尿素含氮元素,属于氮肥。
3. Na+、C1- 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或)
【详解】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HC1=NaC1+H2O,如图是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则该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离子Na+、C1-,从微观角度看,该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或者H++OH-=H2O 。
4. 过滤 BaCl2 除去溶液中过量的NaOH和Na2CO3
【详解】实验室除去粗实验中难溶性杂质的主要实验步骤有:溶解、过滤、蒸发,除去粗实验水中的杂质CaCl2、MgC12、Na2SO4,氢氧化钠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氯化钡和硫酸钠生成硫酸钡沉淀,碳酸钠和氯化钙产生碳酸钙沉淀,可依次加入过量的NaOH、BaCl2、Na2CO3溶液,分离出沉淀后,再加入适量盐酸,盐酸和溶液中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反应,其作用是除去溶液中过量的NaOH和Na2CO3。
故答案为:①过滤;②BaCl2;③除去溶液中过量的NaOH和Na2CO3。
5. C2H8N2
【详解】(1)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锌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根据质量守恒等量可知,参与反应的N2O4的质量为26.4g+21.6g+25.2g-18g=55.2g,则N2O4中氮元素的质量为55.2g××100%=16.8g、氧元素质量为55.2g-16.8g=38.4g;生成物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26.4g× ×100%=7.2g、氧元素质量为26.4g-7.2g=19.2g;生成物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21.6g××100%=2.4g、氧元素的质量为21.6g-2.4g=19.2g;生成物N2的质量为25.2g;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反应物N2O4中氮元素质量为16.8g小于生成物N2的质量25.2g,说明有机物中含有氮元素质量为25.2g-16.8g=8.4g;反应物N2O4中氧元素的质量为38.4g,生成物中氧元素的总质量为19.2g+19.2g=38.4g,质量相等,说明有机物中不含氧元素;反应前N2O4中不含氢元素,反应后生成物中氢元素的质量为2.4g,说明有机物中含有2.4g的氢元素;反应物N2O4不含碳元素,反应后生成物中碳元素的质量为7.2g,说明有机物中含有碳元素7.2g;所以有机物中含有碳、氢、氮三种元素,且三种元素的质量依次为7.2g、2.4g、8.4g,则该有机物中碳、氢、氮原子的原子个数比为 ::=1:4:1,又由于该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0,可求出该有机物的化学式为C2H8N2,故填:C2H8N2。
6. 氧气(或者O2) He
【分析】空气中,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这78%,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稀有气体约占空气体积的0.94%。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X”代表的物质是氧气,其化学式为O2;根据元素周期表,氦的元素符号是He。
7. 小麦粉 甲状腺肿大
【详解】小麦粉主要营养物质为淀粉,属糖类;植物油为油脂;食盐和碳酸氢钠属无机盐,故富含糖类的为小麦粉;缺碘会造成甲状腺肿大,俗称“大脖子病”;而缺铁会造成缺铁性贫血。
故填:小麦粉;甲状腺肿大。
8.(1)-3
(2)
【详解】(1)由物质的构成可知,A物质是氨气,化学式氢元素显+1价,设氮元素化合价为
由化合物中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则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2)该反应条件不同,产物不同。若C为单质,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氨气和氧气中含氢、氮、氧三种元素,反应后水中氧元素和氢元素,故还差氮元素,因此C是含氮元素的单质,故C是氮气,化学式为;
若C为一氧化氮,则该反应是氨气和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和水
9.(1)相等
(2)冷却热饱和溶液
(3)34
【详解】(1)根据氯化钠和硝酸钾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图可以看出,t℃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溶解度相等。
t℃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因此t℃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2)根据氯化钠和硝酸钾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图可以看出,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所以若硝酸钾中含有少量氯化钠,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降温结晶)法提纯。
(3)根据氯化钠和硝酸钾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图可以看出,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110g。
设:60℃时,将50g质量分数为20%的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需要加入硝酸钾的质量为x。
需要加入硝酸钾的质量为34g。
10.
8
【详解】甲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乙醇中的碳元素完全转化到了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中,乙醇中碳元素的质量为:,设二氧化碳的质量为33a,一氧化碳的质量为7a,则,a=2,则生成一氧化碳的质量为14g,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即,设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为x,故(28×2):32=14g:x,x=8g,即要使其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至少需要补充氧气的质量为8g。
11.(1)分子在不断地运动,使酒香扩散
(2)清除可燃物,使燃烧停止
【分析】(1)根据微粒都在做无规则运动进行解答;(2)根据灭火的原理解答。
(1)
由于分子在不断运动,构成酒精的分子在断运动,使酒香扩散,所以在远处能闻到酒香。
(2)
“釜底抽薪”体现的是一种常用的灭火方法,它利用的原理是清除可燃物,将锅底的柴火抽走,就没有了可燃物,起到灭火的作用。
【点睛】灭火的原理:隔绝空气、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隔离可燃物。
12.(1)③⑥
(2)会导致所配溶液的质量分数偏小,因俯视读数使所取溶液偏少
【解析】(1)
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配制质量分数为3%的氯化钠溶液,量筒和滴管用于准确量取6%的氯化钠溶液和水;烧杯用于完成稀释过程;玻璃棒用于搅拌,无需用到漏斗和酒精灯,故填:③⑥;
(2)
使用量筒时仰视读数,读数结果偏小,俯视读数,读数结果偏大,因此实际量取的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少于本该量取的量,故最终制得的氯化钠溶液质量分数小于3%。
13. 氮气/N2 铝元素/铝/Al 碳元素/碳/C
【详解】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78%,含量高,且化学性质比较稳定,故填:氮气或N2;
地壳中元素含量由多到少依次是(前四位):O、Si、Al、Fe,故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
人类已经发现的物质中,绝大部分属于有机物,有机物中都含有碳元素,所以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碳元素。
14. 28.09 三/3
【详解】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故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
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硅原子核外第一层有2个电子,第二层有8个电子,第三层有4个电子,硅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
硅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故硅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三周期。
15.(1)减小
(2)
【详解】(1)由图可知,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2)由图可知,20℃时,氢氧化钙的溶解度约为为0.17g,该温度下,氢氧化钙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6. 称量 50mL
【详解】用固体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实验步骤为:计算、称量、量取、溶解;
所需氯化钠的质量为:50g×6%=3g,所需水的质量为:50g-3g=47g,即47mL,量筒量程的选择应遵循“大而近”的原则,故应选择50mL的量筒。
17.(1)微量元素
(2) Fe2O3 Fe+H2SO4=FeSO4+H2↑
(3)4Fe(OH)2+2H2O+O2=4Fe(OH)3
【详解】(1)B是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B为铁,则这种金属元素是铁元素,属于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2)A与一氧化碳反应是工业制取B的主要原理,则A的化学式为Fe2O3;B与稀硫酸反应生成C的反应是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H2SO4=FeSO4+H2↑。
(3)根据题给信息可知,D是氢氧化亚铁,则D与氧气、水可以发生化合反应生成E,E为氢氧化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Fe(OH)2+2H2O+O2=4Fe(OH)3。
18. 氮气 C6H12O6
【详解】1774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了一个重要结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2022年,中国科学家用CO2和H2O为原料合成了葡萄糖,其化学式为C6H12O6。
19. 20.18 二/2
【详解】元素周期表最下方数字为相对原子质量,氖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0.18。
原子中质子数=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第一次最多排2个,第二层最多排8个,最外层最多排8个,先排满内层再排外层。所以氖原子质子数=电子数=10,核外电子排布为2、8,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元素所在周期数,与对应原子电子层数相同,所以氖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二周期。
20.
氧气、水蒸气
【详解】工业上用铁矿石炼铁的反应原理为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铁生锈是因为铁和氧气、水蒸气同时接触,发生了复杂的化学反应。
21.(1)减小
(2)20%
【详解】(1)从图中可知,硝酸钾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降低,则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后硝酸钾溶解度降低,会有硝酸钾析出,则溶液中溶质质量会减少。
(2)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0g,则25g硝酸钾全部溶解,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22. C6H8O7 2.8 4C2H2+9O26CO2+2CO+4H2O
【详解】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前有3Na、3H、3C、9O,反应后有9C、11H、16O、3Na,则X中含有0Na、6C、8H、7O,则X的化学式为C6H8O7。
化学反应前后各元素的质量不变,5.2gC2H2中碳元素的质量为。13.2g二氧化碳中含有碳元素。则一氧化碳中含碳元素4.8g-3.6g=1.2g,则一氧化碳的质量为,m=2.8。
设生成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个数比为a:b,44a:28b=13.2g:2.8g,a:b=3:1。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C2H2+9O2 6CO2+2CO+4H2O。
23.(1)2H2O2H2↑+O2↑
(2)水分子在通电时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再重新结合成氢分子和氧分子
【详解】(1)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2)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是分子拆分成原子,原子构成新的分子。所以微观角度简述水通电分解的过程为水分子在通电时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再重新结合成氢分子和氧分子。
24.(1)铝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化
(2)
硫酸锌(合理即可)
【详解】(1)铝在常温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化,故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
(2)将镍片放入稀硫酸中,有气泡产生,则说明镍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镍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由于结论是镍的金属活动性比锌弱,则镍不能将锌从其化合物溶液中置换出来,故可将镍放入硫酸锌或硝酸锌等溶液中,无明显现象。
25. 氮气/N2 氧元素/O
【详解】空气成分中氮气体积占空气总体积分数约为78%;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为氧元素。
26. 燃烧产物是水,无污染
【详解】水通电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氢气作燃料的优点是氢气燃烧产物是水,无污染、热值大、来源广。
27. 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NaOH +HCl =NaCl + H2O 变小
【详解】某化学小组将酚酞溶液滴入稀氢氧化钠溶液中,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pH>7),使无色酚酞试液变为红色,滴加稀盐酸并不断搅拌,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后溶液呈酸性或中性,酚酞试液在酸性(pH<7)或中性溶液(pH=7)中呈无色,他们通过溶液颜色由红色变为无色,即可证明氢氧化钠被反应掉,可得出了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的结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 +HCl =NaCl + H2O;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变小。
28.(1) t 不饱和
(2)小于
【详解】(1)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该温度下,固体物质溶解度相等,由硝酸钾、氯化钠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知: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时的温度是t℃;3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大约36g,该温度下,30g氯化钠固体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溶解,可得到该温度下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
(2)1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小于氯化钠的溶解度,且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分别将等质量的硝酸钾、氯化钠的饱和溶液升温到30℃,该过程中溶剂质量不变,溶质质量不变,硝酸钾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小于氯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29. 0.7
【详解】乙醇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0.9g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乙炔的质量为,碳元素的质量为,3.3g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一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则m的数值为0.7。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湖南益阳三年(2021-2023)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类汇编-01填空题,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湖南怀化三年(2021-2023)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类汇编-01填空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甘肃金昌三年(2021-2023)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类汇编-01填空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