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2023年新教材高中物理达标检测卷3第3章机械波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年新教材高中物理达标检测卷3第3章机械波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共7页。
第三章达标检测卷
(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班级:________ 座号: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分数:________
一、选择题(1~7题为单选题,8~10题为多选题,每小题6分,共60分)
1.如图为波源O传出的一列水波,相邻实线间的距离等于一个波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波通过孔A,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
B.波通过孔B,不发生衍射现象
C.波遇到障碍物C,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
D.波遇到障碍物D,不发生衍射现象
【答案】A 【解析】观察图,孔B和障碍物C尺寸明显大于波长,不会发生明显衍射现象,但仍然有衍射现象,只是不明显,不易观察;孔A和障碍物D尺寸分别小于和接近波长,会发生明显衍射现象.故A正确,B、C、D错误.
2.一列简谐波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向右以v的速度传播,图中上半部分所示的各质点的平衡位置在同一直线上,间距相等,以质点1从平衡位置开始竖直向上运动时刻为起始时刻,经过时间t,前13个质点第一次形成如图下半部分所示波形图,则两质点平衡位置的间距d为( )
A. B.
C. D.
【答案】D 【解析】由题意可知,各质点的起振方向竖直向上,前13个质点第一次形成如题图下半部分所示波形图说明波已经传播了2T,即2T=t;而该波的波长λ=vT;由图像可知λ=8d;联立以上各式得d=,故D正确.
3.如图所示,S为波源,M、N为两块挡板,其中M板固定,N板可上下移动,两板中间有一狭缝,此时测得A点没有振动,为了使A点能发生振动,可采用的方法有:①增大波源的频率;②减小波源的频率;③将N板向上移动一些;④将N板向下移动一些.以上方法正确的是( )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B 【解析】A点没有振动,说明衍射现象不明显,即狭缝的尺寸比波长大得多.为使A点振动,可使波长大些或使狭缝窄一些,B正确.
4.两列振幅和波长都相同而传播方向相反的波如图甲所示,在相遇的某一时刻如图乙所示,两列波“消失”了,此时介质中M、N两质点的振动方向是( )
A.M点向下,N点向上
B.M点向上,N点向下
C.M点、N点都向下
D.M点、N点都静止
【答案】A 【解析】题图所示时刻M、N的位移均为零,但下一时刻,M点位置在平衡位置下方,故M点将向下振动,N点位置在平衡位置上方,故N点将向上振动.
5.如图表示产生机械波的波源O做匀速运动的情况,图中的圆表示波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图表示的是衍射现象
B.该图表示的是多普勒效应
C.该图表示波源正在向B点移动
D.观察者在图中的A点接收到的波的频率最低
【答案】B 【解析】该图表示的是由于波源的移动而引起的多普勒效应,而不是衍射现象,A错误,B正确;由图可知,波正在向A点移动,故在A点处单位时间内接收到的完全波的个数最多,即在A点处接收到的波的频率最高,C错误,D错误.
6.一列波在介质中向某一方向传播,如图所示为此波在某一时刻的波形图,并且此时振动还只发生在M、N之间,已知此波的周期为T,质点Q速度方向在波形图中是向下的,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波源是M,由波源起振开始计时,点P已经振动时间T
B.波源是N,由波源起振开始计时,点P已经振动了
C.波源是N,由波源起振开始计时,点P已经振动了
D.波源是M,由波源起振开始计时,点P已经振动了
【答案】C 【解析】由于此时Q点向下振动,且Q质点右方邻近的质点在Q点下方,则波向左传播,N是波源.振动从N点传播到M点,经过了一个周期,则从波源N起振开始计时,需经T,P点才开始起振,故P质点已振动了,故C正确.
7.如图所示表示两列相干水波的叠加情况,图中的实线表示波峰,虚线表示波谷.设两列波的振幅均为5 cm,且在图示的范围内振幅不变,波速和波长分别为1 m/s和0.5 m.C点是BE连线的中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E两点都保持静止不动
B.图示时刻A、B两点的竖直高度差为10 cm
C.图示时刻C点正处在平衡位置且向上运动
D.从图示时刻起经0.25 s后,质点B的路程为30 cm
【答案】C 【解析】B点是波谷与波谷相遇,E点是波峰与波峰相遇,振动均加强;C点为BE连线的中点,故C点振动也加强,振幅为2A,故A错误;图示时刻A在波峰,B在波谷,且都为加强点,故A、B两点的竖直高度差为4A=4×5 cm=20 cm,故B错误;图示时刻C点处于平衡位置,两列波单独引起的速度均向上,故C点此时的合速度方向向上,故C正确;周期T== s=0.5 s;从图示时刻起经0.25 s,质点B通过的路程为4A=20 cm,故D错误.
8.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t=0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介质中质点A的平衡位置在距坐标原点8 cm处,质点B的平衡位置在距坐标原点16 cm处.从该图像对应时刻算起,质点A的速度与质点B的速度相同,所需的最短时间为0.02 s.则( )
A.该简谐横波的频率为5 Hz
B.从图示时刻起,质点A比质点B先回到平衡位置
C.介质中平衡位置x=10 cm处质点的振动方程为y=10sin(10πt+π) cm
D.该波传播中遇到宽度为20 cm的障碍物能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
【答案】ACD 【解析】在最短时间内,使A点与B点的速度相同,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则应该是平衡位置为6 cm的质点的振动形式传播到A点,平衡位置为14 cm的质点的振动形式传播到B点,即传播距离为2 cm,则波速v= m/s=1 m/s,分析波形图可知,λ=20 cm=0.2 m,则频率f== Hz=5 Hz,故A正确;题图示时刻,质点A向波谷振动,质点B向波峰振动,平衡位置的振动形式传播到A点,距离为8 cm,传播到B点,距离为6 cm,故质点B先回到平衡位置,故B错误;由波形图可知,波的振幅为10 cm,圆频率ω==2πf=10π rad/s,10 cm处的点的相位为10πt+π;故其振动方程为y=10sin(10πt+π)cm,故C正确;波的波长为20 cm,与障碍物尺寸相当,能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故D正确.
9.图为一列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在t=0 s时刻的波形图.已知t1=0.3 s时,质点P首次位于波谷,质点Q的坐标是(1.5,0),质点M的坐标是(13,0)(图中未画出),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波的传播速度为0.3 m/s
B.从t=0开始,质点Q一定比P先到达波峰
C.每经过0.3 s,质点Q的路程一定是15 cm
D.在t2=1.6 s时刻,质点M第二次位于波峰
【答案】BD 【解析】P点第一次到达波谷的时间为T,因此振动周期T=0.4 s,由图可知,波长λ=4 cm,因此波速v==0.1 m/s,A错误;波向右传播,波峰先传到Q点再传到P点,因此质点Q一定比P先到达波峰,B正确;振幅是5 cm,只有特殊位置(波峰、波谷和平衡位置)的点,经0.3 s运动的路程才等于15 cm,其它点不是15 cm,由于Q点不在特殊位置,C错误;第一波峰到达M点用时t1== s=1.2 s,再经过一个周期,第二个波峰到达M点,因此第二个波峰到达M点的时间t2=t1+T=1.6 s,D正确.
10.一列简谐横波,某时刻的波形如图甲所示,P、Q、A为该横波上的三个质点,各自的横坐标位置分别为6 m、10 m、15 m,从该时刻开始计时,波上质点A的振动图像如图乙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波波速是25 m/s,传播方向沿x轴负方向
B.若此波遇到另一列简谐横波并发生稳定干涉现象,则该波所遇到的波的频率为2.5 Hz
C.若该波能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则该波所遇到的障碍物尺寸一定比20 m大很多
D.从该时刻起,再经过0.4 s质点Q通过的路程为4 m
【答案】AD 【解析】由乙图知t=0时刻质点A正向上运动,所以波的传播方向沿x轴负方向.由图知,波长为 λ=20 m,周期为T=0.8 s,则该波波速v==25 m/s,故A正确;该波频率f==1.25 Hz,两列波发生稳定干涉的条件是频率相同,所以,若此波在同一介质中能与另一列简谐横波发生稳定干涉,则另一列波的频率为1.25 Hz,故B错误;该波波长为20 m,若该波能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则该波所遇到的障碍物尺寸一定比20 m小很多,或差不多,故C错误;从该时刻起,再经过0.4 s即半个周期,振幅为2 m,质点Q通过的路程为2A=4 m,故D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4小题,共40分)
11.(6分)如图所示,为水中两个振动情况完全相同的波源所形成的图样,这是水面波的________现象;下图中的A、B、C是不同频率的水面波通过相同的小孔所能达到区域的示意图,则其中水波的频率最大的是________图.
【答案】干涉 C 【解析】题图中有两个波源,故形成两列波,在两列波相遇时发生叠加从而使有的地方振动加强,有的地方振动减弱,故出现干涉现象;而A、B、C三种不同频率的水面波传播速度相同,但A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C的衍射现象最不明显.当孔缝的宽度相同,波长越大时越容易发生衍射现象,故A的波长最大,C的波长最短,由v=λf知,C的频率最大.
12.(12分)如图所示,是沿绳向右传播的一列横波.
(1)在图上标出B、D两点的振动速度方向.
(2)________点正处于波峰,它此时具有最________(填“大”或“小”)的位移,最________(填“大”或“小”)的加速度,最______(填“大”或“小”)的速度.
(3)再经________T,A第一次回到平衡位置.
【答案】(1)图见解析 (2)C 大 大 小
(3)
【解析】(1)根据波沿绳向右传播,由波形平移法知,B点向下振动,D点向上振动,如图所示.
(2)由图可知,C点正处于波峰,它此时具有最大的位移,最大的加速度,最小的速度.
(3)A点,向上振动,经过第一次回到平衡位置.
13. (10分)如图所示,甲为某一波在t=0时的图像,乙为参与该波动的质点P的振动图像.
(1)试确定波的传播方向;
(2)求该波的波速大小v;
(3)再经过3.5 s时,求质点P的振动位移和它通过的路程.
【答案】(1)沿-x方向 (2)4.0 m/s
(3)0 2.8 m
【解析】(1)从题图乙中可以看出,t=0时P点经过平衡位置向下振动,由题图甲可以判断出此波沿-x方向传播.
(2)由题图甲知λ=4 m,由题图乙知T=1.0 s,所以波速v==4.0 m/s.
(3)由于波动的重复性,经历时间为周期的整数倍时,位移不变.所以只需考查从图示时刻P质点经时的位移即可,所以经3.5 s质点P的位移仍为0.
因为n===7,
所以路程s=2An=2×0.2×7 m=2.8 m.
14.(12分)某实验室中悬挂着一弹簧振子A和一单摆B,弹簧振子的弹簧和小球(球中间有孔)都套在固定的光滑竖直杆上.某次有感地震中观察到静止的振子A开始振动4.0 s 后,单摆B才开始摆动.此次地震中同一震源产生的地震纵波和横波的波长分别为10 km和5.0 km,频率为1.0 Hz.假设该实验室恰好位于震源的正上方,求震源离实验室的距离.
【答案】40 km 【解析】设地震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分别为vP和vS,则vP=fλP,vS=fλS,式中f为地震波的频率,λP和λS分别表示地震纵波和横波的波长.设震源离实验室的距离为s,纵波从震源传播到实验室所需时间为t,则s=vPt,s=vS(t+Δt),式中,Δt为摆B开始摆动的时刻与振子A开始振动的时刻之差.由以上各式得s=,代入数据得s=40 km.
第三章达标检测卷
(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班级:________ 座号: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分数:________
一、选择题(1~7题为单选题,8~10题为多选题,每小题6分,共60分)
1.如图为波源O传出的一列水波,相邻实线间的距离等于一个波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波通过孔A,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
B.波通过孔B,不发生衍射现象
C.波遇到障碍物C,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
D.波遇到障碍物D,不发生衍射现象
【答案】A 【解析】观察图,孔B和障碍物C尺寸明显大于波长,不会发生明显衍射现象,但仍然有衍射现象,只是不明显,不易观察;孔A和障碍物D尺寸分别小于和接近波长,会发生明显衍射现象.故A正确,B、C、D错误.
2.一列简谐波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向右以v的速度传播,图中上半部分所示的各质点的平衡位置在同一直线上,间距相等,以质点1从平衡位置开始竖直向上运动时刻为起始时刻,经过时间t,前13个质点第一次形成如图下半部分所示波形图,则两质点平衡位置的间距d为( )
A. B.
C. D.
【答案】D 【解析】由题意可知,各质点的起振方向竖直向上,前13个质点第一次形成如题图下半部分所示波形图说明波已经传播了2T,即2T=t;而该波的波长λ=vT;由图像可知λ=8d;联立以上各式得d=,故D正确.
3.如图所示,S为波源,M、N为两块挡板,其中M板固定,N板可上下移动,两板中间有一狭缝,此时测得A点没有振动,为了使A点能发生振动,可采用的方法有:①增大波源的频率;②减小波源的频率;③将N板向上移动一些;④将N板向下移动一些.以上方法正确的是( )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B 【解析】A点没有振动,说明衍射现象不明显,即狭缝的尺寸比波长大得多.为使A点振动,可使波长大些或使狭缝窄一些,B正确.
4.两列振幅和波长都相同而传播方向相反的波如图甲所示,在相遇的某一时刻如图乙所示,两列波“消失”了,此时介质中M、N两质点的振动方向是( )
A.M点向下,N点向上
B.M点向上,N点向下
C.M点、N点都向下
D.M点、N点都静止
【答案】A 【解析】题图所示时刻M、N的位移均为零,但下一时刻,M点位置在平衡位置下方,故M点将向下振动,N点位置在平衡位置上方,故N点将向上振动.
5.如图表示产生机械波的波源O做匀速运动的情况,图中的圆表示波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图表示的是衍射现象
B.该图表示的是多普勒效应
C.该图表示波源正在向B点移动
D.观察者在图中的A点接收到的波的频率最低
【答案】B 【解析】该图表示的是由于波源的移动而引起的多普勒效应,而不是衍射现象,A错误,B正确;由图可知,波正在向A点移动,故在A点处单位时间内接收到的完全波的个数最多,即在A点处接收到的波的频率最高,C错误,D错误.
6.一列波在介质中向某一方向传播,如图所示为此波在某一时刻的波形图,并且此时振动还只发生在M、N之间,已知此波的周期为T,质点Q速度方向在波形图中是向下的,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波源是M,由波源起振开始计时,点P已经振动时间T
B.波源是N,由波源起振开始计时,点P已经振动了
C.波源是N,由波源起振开始计时,点P已经振动了
D.波源是M,由波源起振开始计时,点P已经振动了
【答案】C 【解析】由于此时Q点向下振动,且Q质点右方邻近的质点在Q点下方,则波向左传播,N是波源.振动从N点传播到M点,经过了一个周期,则从波源N起振开始计时,需经T,P点才开始起振,故P质点已振动了,故C正确.
7.如图所示表示两列相干水波的叠加情况,图中的实线表示波峰,虚线表示波谷.设两列波的振幅均为5 cm,且在图示的范围内振幅不变,波速和波长分别为1 m/s和0.5 m.C点是BE连线的中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E两点都保持静止不动
B.图示时刻A、B两点的竖直高度差为10 cm
C.图示时刻C点正处在平衡位置且向上运动
D.从图示时刻起经0.25 s后,质点B的路程为30 cm
【答案】C 【解析】B点是波谷与波谷相遇,E点是波峰与波峰相遇,振动均加强;C点为BE连线的中点,故C点振动也加强,振幅为2A,故A错误;图示时刻A在波峰,B在波谷,且都为加强点,故A、B两点的竖直高度差为4A=4×5 cm=20 cm,故B错误;图示时刻C点处于平衡位置,两列波单独引起的速度均向上,故C点此时的合速度方向向上,故C正确;周期T== s=0.5 s;从图示时刻起经0.25 s,质点B通过的路程为4A=20 cm,故D错误.
8.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t=0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介质中质点A的平衡位置在距坐标原点8 cm处,质点B的平衡位置在距坐标原点16 cm处.从该图像对应时刻算起,质点A的速度与质点B的速度相同,所需的最短时间为0.02 s.则( )
A.该简谐横波的频率为5 Hz
B.从图示时刻起,质点A比质点B先回到平衡位置
C.介质中平衡位置x=10 cm处质点的振动方程为y=10sin(10πt+π) cm
D.该波传播中遇到宽度为20 cm的障碍物能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
【答案】ACD 【解析】在最短时间内,使A点与B点的速度相同,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则应该是平衡位置为6 cm的质点的振动形式传播到A点,平衡位置为14 cm的质点的振动形式传播到B点,即传播距离为2 cm,则波速v= m/s=1 m/s,分析波形图可知,λ=20 cm=0.2 m,则频率f== Hz=5 Hz,故A正确;题图示时刻,质点A向波谷振动,质点B向波峰振动,平衡位置的振动形式传播到A点,距离为8 cm,传播到B点,距离为6 cm,故质点B先回到平衡位置,故B错误;由波形图可知,波的振幅为10 cm,圆频率ω==2πf=10π rad/s,10 cm处的点的相位为10πt+π;故其振动方程为y=10sin(10πt+π)cm,故C正确;波的波长为20 cm,与障碍物尺寸相当,能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故D正确.
9.图为一列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在t=0 s时刻的波形图.已知t1=0.3 s时,质点P首次位于波谷,质点Q的坐标是(1.5,0),质点M的坐标是(13,0)(图中未画出),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波的传播速度为0.3 m/s
B.从t=0开始,质点Q一定比P先到达波峰
C.每经过0.3 s,质点Q的路程一定是15 cm
D.在t2=1.6 s时刻,质点M第二次位于波峰
【答案】BD 【解析】P点第一次到达波谷的时间为T,因此振动周期T=0.4 s,由图可知,波长λ=4 cm,因此波速v==0.1 m/s,A错误;波向右传播,波峰先传到Q点再传到P点,因此质点Q一定比P先到达波峰,B正确;振幅是5 cm,只有特殊位置(波峰、波谷和平衡位置)的点,经0.3 s运动的路程才等于15 cm,其它点不是15 cm,由于Q点不在特殊位置,C错误;第一波峰到达M点用时t1== s=1.2 s,再经过一个周期,第二个波峰到达M点,因此第二个波峰到达M点的时间t2=t1+T=1.6 s,D正确.
10.一列简谐横波,某时刻的波形如图甲所示,P、Q、A为该横波上的三个质点,各自的横坐标位置分别为6 m、10 m、15 m,从该时刻开始计时,波上质点A的振动图像如图乙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波波速是25 m/s,传播方向沿x轴负方向
B.若此波遇到另一列简谐横波并发生稳定干涉现象,则该波所遇到的波的频率为2.5 Hz
C.若该波能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则该波所遇到的障碍物尺寸一定比20 m大很多
D.从该时刻起,再经过0.4 s质点Q通过的路程为4 m
【答案】AD 【解析】由乙图知t=0时刻质点A正向上运动,所以波的传播方向沿x轴负方向.由图知,波长为 λ=20 m,周期为T=0.8 s,则该波波速v==25 m/s,故A正确;该波频率f==1.25 Hz,两列波发生稳定干涉的条件是频率相同,所以,若此波在同一介质中能与另一列简谐横波发生稳定干涉,则另一列波的频率为1.25 Hz,故B错误;该波波长为20 m,若该波能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则该波所遇到的障碍物尺寸一定比20 m小很多,或差不多,故C错误;从该时刻起,再经过0.4 s即半个周期,振幅为2 m,质点Q通过的路程为2A=4 m,故D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4小题,共40分)
11.(6分)如图所示,为水中两个振动情况完全相同的波源所形成的图样,这是水面波的________现象;下图中的A、B、C是不同频率的水面波通过相同的小孔所能达到区域的示意图,则其中水波的频率最大的是________图.
【答案】干涉 C 【解析】题图中有两个波源,故形成两列波,在两列波相遇时发生叠加从而使有的地方振动加强,有的地方振动减弱,故出现干涉现象;而A、B、C三种不同频率的水面波传播速度相同,但A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C的衍射现象最不明显.当孔缝的宽度相同,波长越大时越容易发生衍射现象,故A的波长最大,C的波长最短,由v=λf知,C的频率最大.
12.(12分)如图所示,是沿绳向右传播的一列横波.
(1)在图上标出B、D两点的振动速度方向.
(2)________点正处于波峰,它此时具有最________(填“大”或“小”)的位移,最________(填“大”或“小”)的加速度,最______(填“大”或“小”)的速度.
(3)再经________T,A第一次回到平衡位置.
【答案】(1)图见解析 (2)C 大 大 小
(3)
【解析】(1)根据波沿绳向右传播,由波形平移法知,B点向下振动,D点向上振动,如图所示.
(2)由图可知,C点正处于波峰,它此时具有最大的位移,最大的加速度,最小的速度.
(3)A点,向上振动,经过第一次回到平衡位置.
13. (10分)如图所示,甲为某一波在t=0时的图像,乙为参与该波动的质点P的振动图像.
(1)试确定波的传播方向;
(2)求该波的波速大小v;
(3)再经过3.5 s时,求质点P的振动位移和它通过的路程.
【答案】(1)沿-x方向 (2)4.0 m/s
(3)0 2.8 m
【解析】(1)从题图乙中可以看出,t=0时P点经过平衡位置向下振动,由题图甲可以判断出此波沿-x方向传播.
(2)由题图甲知λ=4 m,由题图乙知T=1.0 s,所以波速v==4.0 m/s.
(3)由于波动的重复性,经历时间为周期的整数倍时,位移不变.所以只需考查从图示时刻P质点经时的位移即可,所以经3.5 s质点P的位移仍为0.
因为n===7,
所以路程s=2An=2×0.2×7 m=2.8 m.
14.(12分)某实验室中悬挂着一弹簧振子A和一单摆B,弹簧振子的弹簧和小球(球中间有孔)都套在固定的光滑竖直杆上.某次有感地震中观察到静止的振子A开始振动4.0 s 后,单摆B才开始摆动.此次地震中同一震源产生的地震纵波和横波的波长分别为10 km和5.0 km,频率为1.0 Hz.假设该实验室恰好位于震源的正上方,求震源离实验室的距离.
【答案】40 km 【解析】设地震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分别为vP和vS,则vP=fλP,vS=fλS,式中f为地震波的频率,λP和λS分别表示地震纵波和横波的波长.设震源离实验室的距离为s,纵波从震源传播到实验室所需时间为t,则s=vPt,s=vS(t+Δt),式中,Δt为摆B开始摆动的时刻与振子A开始振动的时刻之差.由以上各式得s=,代入数据得s=40 km.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