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 (上海)九年级第一学期第四单元 燃料及其燃烧4.1 燃烧与灭火课后作业题
展开1、用嘴吹灭燃着的生日蜡烛,利用的主要灭火原理是( )
A、隔绝空气 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清除可燃物 D、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答案】D
【解析】A、用嘴吹不但没有隔绝蜡烛与空气的接触,反而增大了蜡烛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所以这不是蜡烛熄灭的原因;
B、着火点是物质的一种固有属性,一般不会改变,所以不能降低蜡烛的着火点;
C、而嘴吹蜡烛未能移走蜡烛,所以这不是蜡烛熄灭的原因;
D、嘴吹蜡烛时空气流通快了,带走了蜡烛周围的热量,从而降低了蜡烛的温度。
2、森林火灾时,灭火队员砍伐树木开辟“防火隔离带”,其主要目的是( )
A、隔离空气 B、隔离可燃物
C、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D、促进烟尘的扩散
【答案】B
【解析】根据灭火原理,灭火队员砍伐树木开辟“防火隔离带”的目的是清除或隔离可燃物。故选B。
3、下列有关灭火原理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清除可燃物 B、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C、隔绝空气 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答案】D
【解析】水可以使燃烧的物质熄灭的原理是 降温和隔绝氧气,但是,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的属性,是不可以改变的,改变的只是可燃物的温度,
故选D
4、由燃烧的条件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外界条件足够,所有物质都能燃烧
B.燃烧一定会引起爆炸
C.水能灭火主要是因为水蒸发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D.用玻璃杯罩住点燃的蜡烛,火焰熄灭是因为隔绝了空气
【答案】D
【解析】A、只有可燃物在具备了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了着火点才能燃烧,故A错误;
B、燃烧不一定会引起爆炸,故B错误;
C、水能灭火主要是因为水蒸发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火点属于物质的属性,一般不能改变,故C错误;
D、用玻璃杯罩住点燃的蜡烛,火焰熄灭是因为隔绝了空气,故D正确。
故选D。
5、【2019上海】燃烧前常将汽油(含C8H18等)喷成雾状,可以( )
A.减少O2消耗量 B.增大汽油与空气的接触面
C.减少CO2生成量 D.使C8H18等分子变得更小
【答案】B
【解析】燃烧前常将汽油(含C8H18等)喷成雾状可以增加汽油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汽油充分燃烧。故选B。
6、下列图标与燃烧、爆炸无关的是( )
A.B. C. D.
【答案】C
【解析】A、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烟火志,与燃烧爆炸有关;
B、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放易燃物标志,与燃烧爆炸有关;
C、图中所示标志是塑料制品回收标志,与燃烧爆炸无关;
D、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堆放易燃物标志,与燃烧爆炸有关。
故选C。
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A、油着火,用水浇灭
B、电器着火,用泡沫灭火器浇灭
C、用明火检查液化气罐是否漏气
D、在火场的浓烟中逃生,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姿势前行
【答案】D
【解析】A、油的密度比水的小,会浮在水面,水起不到灭火的作用,故该做法错误。
B、电器着火,干粉灭火器灭火,故该做法错误。
C、液化气具有可燃性,遇到明火可能发生爆,故该做法错误。
D、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能防止吸入烟尘;生成的有毒的气体受热密度变小,上升聚集在高处,故要匍匐前进,寻找安全出口,故该做法正确。
故选D。
8、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火善用之为福,不善用之为祸.下面是一些常用的灭火方法:
①熄灭液化气灶火焰时,关闭阀门;②木材着火时,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③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灭;④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
⑤房屋着火时,用高压水枪灭火;⑥森林着火时,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
请你从灭火原理角度,选择一种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分类标准(1) ,包括事例(2) (填序号).
【答案】隔绝氧气,②③④
【解析】关闭液化气阀门和森林着火砍树木都是移走了可燃物;锅盖、灯帽盖都是隔绝了氧气;水警惕性吸热起到降温作用。
【提升篇】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加油站严禁烟火
B.高层楼房着火乘电梯逃生
C.燃气泄漏关闭阀门打开排气扇
D.灭火要同时破坏燃烧的三个条件
【答案】A
【解析】A.加油站空气中含有燃油蒸汽,遇火易发生爆炸,故正确;
B.高层楼房着火时,易发生断电现象,不能乘电梯逃生,故错误;
C.煤气具有可燃性,与空气混合后,遇到明火或电火花易发生爆炸,所以不能打开换气扇,而应先关闭阀门,打开门窗通风,故错误;
D.灭火时只需破坏燃烧的一个条件即可,故错误。
故选A。
10、下列是关于成语包含的化学原理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
A、钻木取火__摩擦生热,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而燃烧
B、煽风点火__使空气流通,为燃烧补充空气或氧气
C、釜底抽薪__取出可燃物,使燃烧更旺
D、百炼成钢__多次提炼,使生铁中碳、硅、锰等杂质的含量调节至钢的标准
【答案】C
【解析】A、摩擦生热,提高了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从而实现了燃烧,故此选项正确;
B、扇子扇风,促进空气的流通,使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使燃烧更旺,故此选项正确;
C、抽薪就是移去可燃物,控制了物质的燃烧,从而实现灭火,故此选项错误;
D、钢比生铁的含碳量低,生铁变成钢是消耗碳的过程,从而达到钢的标准,故此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C
11、如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只有左侧试管中的红磷能燃烧
B.只有右侧试管中的白磷能燃烧
C.磷燃烧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D.烧碱溶液的作用是吸收燃烧产物,减轻污染
【答案】A
【解析】A.红磷的着火点是200℃左右,热水的温度达不到其着火点,所以红磷不能燃烧,故错误;
B.白磷的着火点较低,热水的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且与氧气接触,所以白磷发生了燃烧,故正确;
C.磷燃烧是磷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故正确;
D.白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是一种有毒物质,可以与氢氧化钠反应,所以烧碱溶液的作用是吸收燃烧产物,减轻空气污染,故正确。
故选A。
12、关于燃烧和灭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家用电器着火,应立即用水浇灭
B.厨房天然气泄露,可打开脱排油烟机排气
C.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而着火,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盖
D.面粉在有限的空间遇到明火会急剧燃烧,但不会发生爆炸
【答案】C
【解析】A、电器着火,首先应切断电源,为防止触电,不能用水扑灭,故选项说法错误;
B、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点燃可能发生爆炸,天然气具有可燃性,打开油烟机会产生电火花,可能发生爆炸,故选项说法错误;
C、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而着火,应立刻用湿抹布扑盖,隔绝空气而灭火,故选项说法正确;
D、面粉在有限的空间内遇到明火会急剧燃烧,可能会发生爆炸,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13、煤炉越扇越旺,蜡烛一扇就灭,以下对该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扇蜡烛会隔绝空气 B.扇蜡烛会降低石蜡着火点
C.扇煤炉会增大空气进入量 D.扇煤炉会增加新的易燃物
【答案】C
【解析】由燃烧的条件可知: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或空气)接触,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同时具备,蜡烛燃烧发出的热量少,扇子扇来的冷空气使其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所以蜡烛一扇就熄;而煤火的热量较多,扇来的冷空气不能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相反带来了大量新鲜空气,加大了氧气供应,所以越扇越旺。
故选C。
14、某市发生天然气爆炸事故。
(1)从燃烧的条件分析:因为天然气具有 性,所以泄漏后与 接触,遇明火发生爆炸;
(2)爆炸引发楼房着火,用高压水枪灭火,其原理是 。
【答案】(1)可燃;氧气。
(2)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
【解析】(1)可燃性物质分散到空气中,遇火会瞬间燃烧引发爆炸;故填:可燃;氧气。
(2)水蒸发时吸收热量,可以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故填: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
15、如图是教材燃烧条件探究的实验图,请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X是 。
(2)铜片上不能成功燃烧的物质是 (填名称)。
(3)要使烧杯底部的白磷燃烧起来,需要将 通过导管通入白磷处。
【答案】(1)水;(2)红磷;(3)氧气
【解析】
(1)图中X是水;
(2)铜片上的红磷,没有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240℃),不满足燃烧所需条件,故不燃烧图1中铜片的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水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使烧杯底部的白磷燃烧起来,需要将氧气通过导管通入白磷处。
初中化学沪教版 (上海)九年级第一学期4.1 燃烧与灭火精品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沪教版 (上海)九年级第一学期<a href="/hx/tb_c155793_t7/?tag_id=28" target="_blank">4.1 燃烧与灭火精品课时训练</a>,文件包含41燃烧与灭火-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同步讲与练沪教版·上海原卷版docx、41燃烧与灭火-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同步讲与练沪教版·上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9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沪教版 (上海)九年级第一学期第四单元 燃料及其燃烧4.4 化学燃料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沪教版 (上海)九年级第一学期第四单元 燃料及其燃烧4.4 化学燃料课后作业题,文件包含44化学燃料练原卷版-九年级化学沪教版第一学期试用版同步精品课堂上海专用doc、44化学燃料练解析版-九年级化学沪教版第一学期试用版同步精品课堂上海专用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
沪教版 (上海)九年级第一学期4.2 碳同步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沪教版 (上海)九年级第一学期4.2 碳同步达标检测题,文件包含42碳练解析版doc、42碳练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