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长郡中学高一语文暑假自主学习作业本(二十一)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年长郡中学高一语文暑假自主学习作业本(二十一),共11页。
高中暑假自主学习作业本·高一年级语文
语文作业二十一
【考查内容】
本节考查内容有:词语的用法、标点的用法、修辞手法、语序、图文转换、文言文(非史传类议论性散文)阅读、古代诗歌鉴赏、《六国论》的默写。
【知识梳理】
文言文断句技巧
做文言文断句题时,我们要本着“句不离段、段不离文”的基本原则,要对文章内容进行整体理解,顾及前后文,弄清写了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意思。在此基础之上再来推敲怎样断句。
一、找名代,定句读
阅读中,要随时标出文段中的重要的名词,特别是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事名、物名、官名、族名、国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朝代名、官职名等。这些名(代)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
第一人称:吾、我、予、余、朕、孤、寡人、臣、仆、妾等。
第二人称:尔、汝(女)、卿、若、乃、子、君、公、阁下、陛下、足下等。
第三人称:彼、之、其。代谈话或为文所及的第三者,不仅代人,还可以代事代物。
近指代词:是、此、斯、兹等。
远指代词:彼、夫、其等。
疑问代词:人——谁、孰、何等。
事——奚、胡、曷(何)、安、焉等。
二、找虚词,定句读
文言文,多用虚词来表达语气或感情。一些议论性语段,借助虚词就会使断句变得更容易。
1.句首词
(1)发语词:夫、盖、唯、惟、且、且夫……
(2)敬谦副词:窃、请、敬……
(3)时间词:向之、顷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
(4)疑问词:何、安、岂、岂非、其……
(5)复句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于是……
以上词语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2.句末词
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末尾;乎、为、与(欤)、邪(耶)等经常用于疑问句末尾;哉、夫等经常用于感叹句末尾。其后面一般要断开。
【注意】复音虚词:有所、无所、有以、无以、以为、何所、孰若、至于、足以、何以、然则。需保持完整,不能点断。
三、找对话标志,定句读
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问”“言”“道”(注意省略)等动词来判断人物的对话,进行断句。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理清问者、答者,明辨句读。
四、辨句式,定句读
判断句式:……者……也
被动句式:为……所……、见(受)……于……
固定句式:不亦……乎、何……之有、岂……哉、安……哉(也)、孰与……乎、况……乎、奈……何、何以……为、得无(无乃)……乎、如(若)……何
1.前后可断,中间不断
被动句:为……所……、受……于……、见……于……
固定句式:奈……何、如……何、无乃……乎、不亦……乎、何……之有、何以……为、唯……为……、孰与……乎
2.前后可断,中间须断
……者,……也 与其……,孰若……
……,抑(还是)…… 其……,其……也
非惟……,抑亦……(不只是……,而且是……)
五、依修辞,定句读
文言文也是讲究修辞的,顶真、排比、对偶、对比、反复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
例如:
1.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顶真)
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
2.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对偶)
【考点速练】
一、语言文字运用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假若绍兴的一切都将在记忆中隐去,我相信最后余下的,定然是一座戏台。绍兴旧府八县,可以说村村有戏台。那些临河而建的水上戏台,它们将自然之美与人的智慧结合得那么天衣无缝,如春天骤雨后的茶园,有着贴心贴肺的清雅。烟波浩渺的近水远山,那一座戏台就成了近景,在视线里聚焦。它们有的正面立于水中,仅有一面傍岸;也有的跨河而立,完全凌驾在河面上。鉴湖上的钟宴庙戏台,台基均在水中,远远地,就能看见它伸展的挑角,如一只蝴蝶,在风中张大了翅膀,让人相信它的轻盈,永远不会在水面上沉没。
乌篷船,天下闻名。它既是交通工具,又是打鱼人的家。因此,对于行舟者来说,客栈通常是多余的,但他们需要戏台。所有的河道,都将通向戏台。这意味着在绍兴的“地面”上不会有真正的陌生人,因为所有的陌生人,都注定在戏台前聚合,所有人的情感,也都将在戏台前交叉。唯有那些轻灵俊秀的水上戏台,能够成为它们真正的停泊之地。在弯曲的河道上,戏台有节奏地错落着、诉说着,与水上生活的节奏相呼应,在行舟者的前方出没,安放在每一个需要它的夜晚。
这座城就是一座戏台、一个巨大的发声体,风吹过,雨打过,脚步走过,都会发出奇妙的声响。戏台,就是一部老式录音机,就是一条哗啦啦作响的漫长河道,就是咿咿呀呀反复播放的旧磁带,它们合作,呈现出有声音的历史,有了这些声音,历史上的人物就复活了,我们会因此相信自己正和这些历史中的人物生活在一起,水乳交融。
1.(★)下列各句中的引号,与文中“地面”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现在青年最要紧的是“行”,不是“言”。
B.“长江后浪推前浪”,每一代的青年都是接力赛的好手。
C.我们的祖国和人民迫切需要的正是那些“傻子”。
D.事业的利益应高于一切私人关系,不管这些关系在回忆中是多么“美好”。
2.(★★)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结合句子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在绍兴,所有的陌生人和他们的情感,都注定在戏台前聚合、交叉,因此绍兴的‘地面’上不会有真正的陌生人。”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
4.(★★)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①中国儒学考古是中国考古学的一个分支,是中国考古学与中国儒学的交叉学科,②是对儒学研究的必要补充。③中国儒学考古的研究对象是儒学相关的遗迹、遗物等,④例如孔子肖像、孔子及其弟子的事迹图、曲阜鲁城及各种文化遗物、孔庙、书院等都是研究重点。⑤儒学考古对元代祭孔礼器的发现也颇有助益。⑥包头市曾出土一件西周风格的元代青铜器,器内刻有“雪堂总统置古铜祭器,奉施古丰宣圣庙内,永远供养”字样。⑦宣圣庙又称孔庙,是由于元代加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的原因。⑧用佛教禅师监管孔庙,反映了元代对儒学的态度及当时佛儒之间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学习了《鸿门宴》这篇课文后,某班组织了一场辩题为“刘邦和项羽谁是真英雄”的辩论会。正方观点是“刘邦是真英雄”,反方观点是“项羽是真英雄”。下面是正方辩手的一段陈词,请你作为反方辩手,也写一段话。要求句式与正方辩手的陈词大致相同。
正方辩手:刘邦知人善任,机警果断,这种将帅风范,岂是刚愎自用、优柔寡断的项羽所能企及的?
反方辩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周霄问曰:“古之君子仕乎?”
孟子曰:“仕。传曰:‘孔子三月无君,则皇皇如也,出疆必载质。’公明仪曰:‘古之人三月无君,则吊。’”
“三月无君则吊,不以急乎?”
曰:“士之失位也,犹诸侯之失国家也。礼曰:‘诸侯耕助,以供粢盛;夫人蚕缫,以为衣服。牺牲不成,粢盛不洁,衣服不备,不敢以祭。惟士无田,则亦不祭。’牲杀、器皿、衣服不备,不敢以祭,则不敢以宴,亦不足吊乎?”
“出疆必载质,何也?”
曰:“士之仕也,犹农夫之耕也,农夫岂为出疆舍其耒耜哉?”
曰:“晋国亦仕国也,未尝闻仕如此其急。仕如此其急也,君子之难仕,何也?”
曰:“丈夫生而愿为之有室女子生而愿为之有家父母之心人皆有之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古之人未尝不欲仕也,又恶不由其道。不由其道而往者,与钻穴隙之类也。”
(节选自《孟子·滕文公下》)
匠石之齐,至于曲辕,见栎社树。其大蔽数千牛,絜之百围,其高临山十仞而后有枝,其可以舟者旁十数。观者如市,匠伯不顾,遂行不辍。
弟子厌观之,走及匠石,曰:“自吾执斧斤以随夫子,未尝见材如此其美也。先生不肯视,行不辍,何邪?”曰:“已矣,勿言之矣!散木也。以为舟则沉,以为棺椁则速腐,以为器则速毁,以为门户则液,以为柱则蠹,是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故能若是之寿。”
匠石归,栎社见梦曰:“女将恶乎比予哉?若将比予于文木邪?夫楂梨橘柚,果蓏之属,实熟则剥,剥则辱。大枝折,小枝泄。此以其能苦其生者也。故不终其天年而中道夭,自掊击于世俗者也。物莫不若是。且予求无所可用久矣!几死,乃今得之,为予大用。使予也而有用,且得有此大也邪?且也若与予也皆物也,奈何哉其相物也?而几死之散人,又恶知散木!”
匠石觉而诊其梦。弟子曰:“趣取无用,则为社何邪?”曰:“密!若无言!彼亦直寄焉!以为不知己者诟厉也。不为社者,且几有翦乎!且也彼其所保与众异,而以义喻之,不亦远乎!”
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节选自《庄子·人间世》)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丈夫生而愿为之有室/女子生而愿为之有家/父母之心/人皆有之/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
B.丈夫生而愿/为之有室/女子生而愿/为之有家/父母之心/人皆有之/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
C.丈夫生而愿为之有室/女子生而愿为之有家/父母之心/人皆有之/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
D.丈夫生而愿/为之有室/女子生而愿/为之有家/父母之心/人皆有之/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粢盛,“黍稷曰粢,在器曰盛”,是指古代盛在祭器内以供祭祀的谷物。
B.牲杀,是指畜牧和田猎得来的牺牲。
C.栎社树,是指被拜为土地神的栎树。栎为树名,社为土地神。
D.文木,这里指纹理纵横交错形的树木。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认为,如果祭祀的祭品、器皿、衣服等不完备,就不敢祭祀、不敢宴饮宾客,这种人是不值得同情的。
B.孟子将入仕和农夫与耒耜不可须臾分离相类比,来强调“古之君子仕”,将不遵循正道而从政做官比喻成穿洞挖缝这类行为,来强调入仕“必由其道”。
C.“观者如市”、匠石弟子慨叹“未尝见材如此其美”,这是对栎社树充分实现其自然性的一种大美的赞赏;“匠石不肯视,行不辍”,这是对其无功无用的不屑一顾。
D.栎社树的“无所可用”是其自身努力探寻的结果。以易沉于水拒绝成为舟船,以速朽拒绝成为棺椁,以易遭虫蛀拒绝作为梁柱,这些都是栎社树长久探寻所得的种种拒绝方式。
9.(★★★)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士之仕也,犹农夫之耕也,农夫岂为出疆舍其耒耜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弟子厌观之,走及匠石,曰:“自吾执斧斤以随夫子,未尝见材如此其美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请依据文本简要概括孟、庄二人的处世之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1~12题。
水调歌头·闻采石矶战胜①
张孝祥
雪洗虏尘静,风约楚云留。何人为写悲壮,吹角古城楼?湖海平生豪气,关塞如今风景,剪烛看吴钩。剩喜然犀处②,骇浪与天浮。
忆当年,周与谢③,富春秋。小乔初嫁,香囊未解,勋业故优游。赤壁矶头落照,肥水桥边衰草,渺渺唤人愁。我欲乘风去,击楫誓中流。
【注】①绍兴三十一年十一月,作者旧友虞允文率领建康众军在东采石打败金主完颜亮,作者此时身处楚地后方,不得亲自参战。②然犀处:指采石矶。③谢:指谢玄,东晋军事家,淝水之战以少胜多,击败前秦苻坚。
1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雪洗虏尘静,风约楚云留”对这次战争胜利给予高度评价,这次击败金军,把侵略者带来的污垢雪洗得干干净净,而自己为风云所阻,羁留后方,未能亲赴前线。
B.“剩喜然犀处,骇浪与天浮”描写采石鏖战的激烈战况,一方面热烈祝贺采石之战的大胜,另一方面又因身滞楚地只能想象采石之战的雄伟场面。
C.“忆当年,周与谢,富春秋”借指挥两场大战的周瑜、谢玄饱读《春秋》并且运筹帷幄的史实,赞扬虞允文屡建奇功,也包含自己想要大展宏图之情。
D.“我欲乘风去,击楫誓中流”化用宗悫“乘风破浪”和祖逖“中流击楫”的典故,作者从低沉的心绪中重新振作而起,将诗歌情感推向高潮。
12.(★★★)前人论此词“喜中寓愁,壮中带悲”,请结合全词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篇名句默写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洵在《六国论》中认为合作联盟十分重要,未被秦国威势所压得不赂秦者最终也走向灭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六国论》开篇简明扼要地指出六国破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洵在《六国论》中用齐国的灭亡告诉了我们“唇亡齿寒”的道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六国论》中说明燕国灭亡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苏洵在《六国论》中论述,最初赵国曾与秦国交战五次,其战绩是________________,最后却落得亡国的结局,对此,作者认为赵国失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暑假自主学习作业本·高一年级语文
参考答案
1.C(C项和原文中的引号都表示特殊含义,A项表示强调,B项表示引用,D项表示讽刺。)
2.排比,比喻,比拟。“戏台,就是一部老式录音机,就是一条哗啦啦作响的漫长河道,就是咿咿呀呀反复播放的旧磁带”,运用排比修辞手法;“那些临河而建的水上戏台……如春天骤雨后的茶园”“鉴湖上的钟宴庙戏台,台基均在水中,远远地,就能看见它伸展的挑角,如一只蝴蝶”,运用比喻修辞手法;“戏台有节奏地错落着、诉说着”“它们合作”,运用比拟修辞手法。
3.①原文将“戏台”对“陌生人”和“情感”的作用分开表述,使句式整齐,富有节奏感和韵味。②原文先交代“绍兴地面上没有陌生人”这一结果,再进一步解释原因,更加突出了绍兴人与戏台的紧密联系(或戏台在绍兴人心中的地位或戏台在绍兴人生活中的作用)。
4.③在“儒学相关的遗迹”前加“与”。⑤改为“元代祭孔礼器的发现对儒学考古也颇有助益”。⑦删掉“的原因”。⑧“监管”改为“管理”。
5.(示例)项羽英勇善战,豪爽率真,这种英雄气概,又岂是贪生怕死、圆滑无赖的刘邦所能比拟的?
【解析】仿写句子要做到四个基本一致:句式、字数、内容、修辞。本题是仿“……,这种……,岂是……所能……的?”的格式,内容上要能证明“项羽是真英雄”。要注意按要求做题,文采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符合要求,内容照应,语言准确。
6.C[AB项,“窥”的意思是“偷看”,“钻穴隙”限定修饰“窥”,意思是“挖个洞弄个缝隙去偷看自己所喜欢的人”,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B项;D项,“从”的意思是“跟随”,“逾墙”限定修饰“从”,意思是“爬越墙头而去私会私奔(跟从对方)”,排除D项。]
7.D(文木,可用之木,与“散木”相对。散木原指因无用而享天年的树木。后多喻天才之人或全真养性、不为世用之人。)
8.A(“这种人是不值得同情的”错误,原文为“牲杀、器皿、衣服不备,不敢以祭,则不敢以宴,亦不足吊乎”,意思是,牛羊、祭具、祭服不具备,不敢祭祀,也就不能举行宴会,这难道不应该安慰他吗?可见孟子认为这种人是值得同情的。)
9.(1)士人去从政做官,好比农夫去耕田种地。农夫难道会因为离开国境而舍弃他的农具吗?
(2)他的徒弟饱看一番,跑着赶上木匠说:“自从我拿着斧子跟随您做木工,还没有见过这么美的树。”
10.孟子:积极入仕的进取心态、由正道而仕、以天下为己任的宏大气魄。庄子:藏身于无用,甘居不材之地,韬晦自全,在人间世作逍遥游。
【参考译文】
周霄问道:“古代的君子从政做官吧?”
孟子说:“是的,从政做官。据记载说:‘孔子三个月无法在君主之下做事,就会有怅然若失的样子。离开国境而去其他国家的时候都会携带着拜见君主的礼器。’公明仪说过:‘古代的人三个月无法在君主之下做事,就会伤感。’”
周霄说:“三个月无法在君主之下做事就伤感,不是太急切了吗?”
孟子说:“士人失去可以从政的职位,好比诸侯失去国家。礼仪之书中记载:‘诸侯有一百亩田地,春季亲自前往耕种,之后由专人帮助完成种植和收获之事,用田地中所收获的东西来提供作为祭祀用品的饭菜。国君的夫人亲自养蚕缫丝,用所获得的蚕丝来缝制衣服。用来祭祀的牲畜不肥壮,用来祭祀的饭菜不洁净,用来祭祀的衣服不完备,不敢用来举行祭祀。士人没有封地,也就不举行祭祀。’祭神用的牲畜、用来祭祀的礼器和覆盖礼器的东西,如果不完备,不敢用来举行祭祀,也就不敢用来设宴待宾客,这还不足以使人伤感吗?”
周霄说:“离开国境而去其他国家的时候都携带着拜见君主的礼器,为什么呢?”
孟子说:“士人去从政做官,好比农夫去耕田种地。农夫难道会因为离开国境而舍弃他的农具吗?”
周霄说:“晋国,也是士人可以从政做官的国家,不曾听说从政做官像这么急切。士人从政做官是如此急切的事,而君子从政做官的愿望又难以实现,为什么呢?”
孟子说:“生了男子,父母希望给他娶妻,生了女子,父母希望给她找到丈夫。每位父母都有这样的心思。身为儿女,不等待父母的承认和媒妁的介绍,挖个洞、弄个缝隙去偷看自己所喜欢的人,爬越墙头而去私会私奔,就会使父母和国内的人都认为他们以及他们所做的是卑贱之事。古代的人不曾不想从政做官,又厌恶不遵循正道。不遵循正道而前往从政做官,是跟穿洞挖缝相类似的做法。”
(节选自《孟子·滕文公下》)
匠石前往齐国,到曲辕,看见被人们称为神树的栎树。那棵树大到可以遮蔽数千头牛,测量它的树干,足有百尺之围,树高出山头,八十尺高而后才长树枝,可以用来造船的旁枝有几十枝。参观它的人如同在赶集。这位匠人不去看它,竟不住脚地往前走。
他的徒弟饱看一番,跑着赶上木匠说:“自从我拿着斧子跟随您做木工,还没有见过这么大的树,先生为何不肯看一眼,却向前走个不停,这是为何呢?”
木匠回答说:“算了,不要再说了!那木头是无用之物,用它做船就会沉没,用它做成棺材就会很快地腐朽,用它做器具就很快会毁坏,做门户它会像树一样流出污浆,用它做成柱子就会被虫子蛀蚀。这是一棵不能成材的树木,没有一点用处,所以才有这么长的寿命。”
木匠回家之后,梦见了那棵栎树,栎树对他说:“你在用什么东西与我相比呢?你是拿那些有用的木材来跟我比么?那些楂、梨、橘、柚这一类,果实成熟之后就会被人们摘走了,而摘果子的过程又会对它们造成伤害,有些大的枝条被折断了,而小的枝条则被扔得满地都是。就是因为它们能结出果实才使其生命受苦,所以不能终享天年,往往半路夭折了,这是自己招来的世俗的打击。世上的事物都是这样。而我呢,追求这种毫无用处的状况已经很久了,很多次都差一点死了,到现在终于变得一无所用了,而这对我来说就是最大的用处。假若我也或许有些用处,那还能生长得如此茂盛广大么?况且,你跟我一样都是物,为什么要这样来看待物呢?你不过是快要死了的无用之人,又怎么会懂得无用之木呢?”
木匠一觉醒来,仔细回想梦中的情况。他的徒弟说:“它的旨趣在于无用,为什么要做社树呢?”
木匠说:“停下,你不要说了!栎树也不过是特意寄托于社神,才招来了不了解栎树的人的辱骂,它不做社树,岂不就遭到砍伐了吗?况且它用来保全自己的方法与众不同,你却用平常的道理来理解它,可不就相去太远了吗?”
山上的树木自讨砍伐;带油的膏脂自讨燃烧;桂树枝可以食用,所以砍伐它;漆树可以使用,所以割它,人们都知道有用的用处,而不知道无用的用处。
(节选自《庄子·人间世》)
11.C(此处“春秋”指年龄,意在突出周瑜跟谢玄年轻有为、风华正茂。)
12.①喜:“雪洗虏尘静”“剩喜然犀处”表达作者对虞允文在采石矶大败金军,南宋大捷的兴奋喜悦之情。②悲愁:“风约楚云留”表达作者身滞楚地后方,不得亲自参战的悲愁(或“赤壁矶头落照,肥水桥边衰草”借古讽今,表达作者对中原失地尚未收复,英雄难觅的悲愤)。③壮:“湖海平生豪气,关塞如今风景,剪烛看吴钩”,“剪烛”“看吴钩”的豪迈举动,表达了作者欲奔赴边塞,上阵杀敌的豪情壮志(或“我欲乘风去,击楫誓中流”化用祖逖“中流击楫”典故,直抒胸臆,表达作者渴望上阵杀敌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13.(1)盖失强援 不能独完
(2)赂秦而力亏 破灭之道也
(3)五国既丧 齐亦不免矣
(4)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斯用兵之效也
(5)二败而三胜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年长郡中学高一语文暑假自主学习作业本(四),共12页。
这是一份2023年长郡中学高一语文暑假自主学习作业本(十四),共9页。
这是一份2023年长郡中学高一语文暑假自主学习作业本(十三),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