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长郡中学高一语文暑假自主学习作业本(十三)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年长郡中学高一语文暑假自主学习作业本(十三),共9页。
高中暑假自主学习作业本·高一年级语文
语文作业十三
【考查内容】
本节考查内容有:近义词辨析、词语的用法、标点的用法、修辞、语言简明连贯得体、图文转换、文言文(编年体历史散文)阅读、闺怨诗鉴赏、《答司马谏议书》的默写。
【知识梳理】
图文转换——框架流程图
图文转换题作为一种综合性、技巧性强的常考题型,生活气息浓厚,题型灵活多样。它要求根据图或表(漫画、徽标、图表、邮票、新闻图片、构思框架图等)提供的信息,解读相关内容,分析有关材料,辨别或挖掘某些隐含的信息,对材料进行综合评价或推断,并能够用恰当的语言表述出来。
解题要领
流程图是采用结构式图表,将事物或某些概念连接起来,要求考生根据这种结构关系,用语言将所示内容表达出来。
“框架流程图”的图文转换要关注三点:
(1)明确对象,分清层次。从框架流程图的名称出发,把握流程图的陈述对象,弄清楚框架流程图有几个层次、每个层次分为哪些方面。
(2)理清顺序,抓住关键。梳理框架流程图的顺序,即事物(事件)发展的顺序,比如从哪里开始、有哪些方面(步骤)、结果是什么等。同时,要关注每个层次的具体内容,比如:方框中的内容是关键概念,是流程图中不能遗漏的内容;箭头指示事物(事件)发展的方向或趋势等。
(3)准确表述,规范答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用准确的语言完整表述框架流程图的内容。
【考点速练】
一、语言文字运用
我校开展“列夫·托尔斯泰小说”专题研讨活动,请根据下面的部分活动材料,完成后面的任务。
任务一:知人论世读作品
请阅读《美丽的列夫·托尔斯泰》一文的节选部分,完成1~3题。
①托尔斯泰称自己为“丑陋的列夫”,而我觉得托尔斯泰非常美丽。不论是在往昔的少女时代,还是进入了古稀之年的今天,我一向觉得:托尔斯泰__________地美丽。
②他的博大的智慧,他的仁慈的心灵,是我认为他美丽的主要原因。
③记得我当学生的时候,就读了他的《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三部长篇巨著。读完之后,掩卷沉思,不明白这位老人用了什么样的技巧,把他笔下的人物刻画得那样__________。闭上眼睛,娜塔莎、安娜、皮埃尔、聂赫留朵夫等形象,立刻活跃了起来,一个一个,仿佛是一粒粒闪耀在月光下圆润饱满的珍珠,他的才华实在太________了。
④所以,每逢我读完托尔斯泰写的一本书都要对着他的画像仔细观看。他的画像有时印在书的扉页上,有时印在杂志上,都是出自俄国著名肖像画家列宾之手。
⑤托尔斯泰有着卷曲的花白头发和胡须,天庭十分宽阔饱满,眉骨突出,眼睛深陷、大鼻子、大手,总是皱着眉头在沉思,一幅深沉而忧郁的表情。他的每一条皱纹里,似乎都流露出睿智与仁爱之光。他哪里有一丝一毫的“丑陋”?我常常目不转睛地向他行注目礼,觉得这位老人长得实在太美了。
⑥随着年龄的增大,我渐渐地学着观察社会,又读了许多__________托尔斯泰的文章和书,还有英国人英德与法国人罗曼·罗兰分别为他写的传记,慢慢地理解了托尔斯泰这位作家的特别伟大之处,以及为什么他被人称为“俄罗斯伟大的心魂”。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异乎寻常 惟妙惟肖 卓著 对于
B.无与伦比 栩栩如生 卓越 关于
C.无与伦比 惟妙惟肖 卓著 对于
D.异乎寻常 栩栩如生 卓越 关于
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中的“托尔斯泰”都可以换成“他”。
B.文中画横线的两处引号,用法相同。
C.文中加方框的两个“等”字,用法不同。
D.将第⑥段置于③④段之间,全文会更连贯。
3.(★★)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二:邀请专家求提升
4.(★★)为组织好研讨活动,年级学生会决定邀请本校相关研究领域的老师给予指导,下面是其邀请函正文的部分内容,其中有四处表达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
①为提升同学们的文学鉴赏能力,②陶冶审美情操,③我们将围绕以“列夫·托尔斯泰小说”研究为主题,④操办一场专题研讨会。⑤您以深厚的学术功底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在贵校获得了极高的声誉,⑥深受学生喜爱和敬佩。在此,⑦我们特邀您担任此次活动的指导老师,⑧衷心希望您能从百忙之中拨冗抽身出席,⑨恭候您莅临指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三:理性思考展成果
5.(★★)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研究,某小组发现:文学活动是由作品、世界、作家和读者四种不同要素构成的完整系统,这四个要素并不是随意排列的,它们在文学活动中形成相互渗透、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整体关系。他们把这一研究成果绘制成如下框架图。请阅读此图,从“读者”的角度阐释文学活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6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夏,四月,丁酉,王嘉为丞相。嘉以时政苛急,郡国守相数有变动,乃上疏曰:“孝文时,吏居官者或长子孙,以官为氏,仓氏、库氏则仓库吏之后也;其二千石长吏亦安官乐职,然后上下相望,莫有苟且之意。其后稍稍变易,公卿以下传相促急又数改更政事司隶部刺史举劾苛细发扬阴私吏或居官数月而退送故迎新交错道路中材苟容求全,下材怀危内顾,壹切营私者多。二千石益轻贱,吏民慢易之,或持其微过,增加成罪,言于司隶、刺史,或上书告之。众庶知其易危,小失意则有离畔之心。前山阳亡徒苏令等纵横,吏士临难,莫肯伏节死义,以守、相威权素夺也。孝成皇帝悔之,下诏书,二千石不为故纵,遣使者赐金,尉厚其意,诚以为国家有急,取办于二千石;二千石尊重难危,乃能使下。孝宣皇帝爱其善治民之吏,有章劾事留中,会赦壹解。故事,尚书希下章,为烦扰百姓,证验系治,或死狱中,章文必有‘敢告之’字乃下。唯陛下留神于择贤,记善忘过,容忍臣子,勿责以备。二千石、部刺史、三辅县令有材任职者,人情不能不有过差,宜可阔略,令尽力者有所劝。此方今急务,国家之利也。前苏令发,欲遣大夫使逐问状,时见大夫无可使者,召盩厔令尹逢,拜为谏大夫遣之。今诸大夫有材能者甚少,宜豫畜养可成就者,则士赴难不爱其死。临事仓卒乃求,非所以明朝廷也。”嘉因荐儒者公孙光、满昌及能吏萧咸、薛修,皆故二千石有名称者,天子纳而用之。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二十六》,有删改)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公卿以下传相促急/又数改更/政事司隶部刺史举劾苛细/发扬阴私吏/或居官数月而退/送故迎新/交错道路/
B.公卿以下传相促急/又数改更政事/司隶部刺史举劾苛细/发扬阴私吏/或居官数月而退/送故迎新/交错道路/
C.公卿以下传相促急/又数改更/政事司隶部刺史举劾苛细/发扬阴私/吏或居官数月而退/送故迎新/交错道路/
D.公卿以下传相促急/又数改更政事/司隶部刺史举劾苛细/发扬阴私/吏或居官数月而退/送故迎新/交错道路/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丁酉,干支纪年法,干,即十天干,支,即十二地支。在文中指丁酉这一年。
B.二千石,汉代官员的俸禄等级,以万石为最高,“二千石”又为郡守的通称。
C.顾,此处意为反省,与《鸿门宴》中“大行不顾细谨”的“顾”意义不相同。
D.名称,文中意为名声、声望,现用来指识别某一个体或某一群体的专门称呼。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孝文时,官员多无苟且之心,但随着政治逐渐严苛,稍有不慎就会被罢免,这使他们开始为自己打算。
B.孝成皇帝鉴于苏令造反时,吏士无人以死尽节的教训,派遣使者安抚郡守的情绪,重树他们的威权。
C.孝宣皇帝爱护官吏,有弹劾他们的奏章就留在宫中不予批复,之后的弹劾奏章都交付专门机构查办。
D.苏令造反时,朝廷在无人可用的情况下征召尹逢,尊授他为谏大夫,派遣他去驱逐叛贼并调查原因。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众庶知其易危,小失意则有离畔之心。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诸大夫有材能者甚少,宜豫畜养可成就者,则士赴难不爱其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王嘉对皇帝任用贤才提出了哪些建议?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1~12题。
春 怨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春 怨
刘方平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1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两首诗的体裁都是绝句,不同的是金诗是五言绝句,刘诗是七言绝句。题材上都是闺怨诗。
B.金诗塑造了一个白天睡觉、无所事事、泼辣的女子形象,打黄莺的举动显得粗鲁且放纵不羁。
C.金诗的思路不是惯常的起承转合,四句小诗,句句设疑,句句作答,犹如撕蕉剥笋,正符合所谓“一篇一意”“摘一句不成诗”。
D.刘诗从时间布局看,先写时间之晚,后写季节之晚。首句写纱窗日暮,引出次句窗内独处之人;第三句写空庭春晚,引出末句庭中落花。
12.(★★)两首诗均以“春怨”为题,但诗中都没有“怨”字,请分别分析这两首诗是如何表现“怨情”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篇名句默写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答司马谏议书》开头先提出一个双方均认可的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下文的“正名”提供推理前提。
(2)司马光指责王安石“拒谏”,王安石却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理直气壮地回答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说这样不叫“拒谏”。
(3)作者重置因果关系,对“怨诽”的来历作了一针见血的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答司马谏议书》中,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可看出王安石对变法招来的怨诽早有预料。
(5)在《答司马谏议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可以说是王安石的行事准则,也是历史上一切改革家刚决精神的一种概括。
高中暑假自主学习作业本·高一年级语文
参考答案
1.D(“异乎寻常”,跟平常的情况很不一样。“无与伦比”,意思是指事物非常完美,没有能够与它相比的同类的东西。这里强调托尔斯泰的美与平常意义上的美是不一样的,所以用“异乎寻常”,排除B、C两项。“栩栩如生”,形容艺术形象非常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这里指托尔斯泰作品中刻画的人物逼真,所以用形容艺术形象的“栩栩如生”,排除A、C两项。“卓著”,指突出显著。“卓越”,非常优秀,超出一般。这里指托尔斯泰才华杰出,超出一般,用“卓越”。“关于”,介绍事物包含的范围或内容,组成介词结构,用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组前面,作定语。“对于”,表示指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对象,表示人、事物、行为之间的对待关系。这里后面接的是“托尔斯泰的文章和书,还有英国人英德与法国人罗曼·罗兰分别为他写的传记”,是介绍作者读书的范围,所以用“关于”。)
2.C(A项,改换后句意不明确,第一处改换后读者不一定能知道作者讲的是谁,后面两处作者有意不用代词其实也是为了更明确阐述自己的观点。B项,前者“丑陋的列夫”表示引用,后者“丑陋”表示强调,用法不同,判断错误。C项,前者表示完全列举,后者表示列举未尽,用法不同,判断正确。D项,改后逻辑上不连贯。文章先以“托尔斯泰非常美丽”总起全文,引出下文。③、④段再从才华和肖像方面概括说明其“美丽”。然后第⑥段过渡到从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思等角度,思路清晰,不宜变换顺序。)
3.①把一个个人物形象比作一粒粒的珍珠,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②人物形象塑造得鲜明饱满生动,这和珍珠圆润饱满的特点相似。③闭上眼睛人物形象就能立刻活跃,这和月光下珍珠闪耀的意境相似。
4.(1)③删去“围绕”或者删去“以……为”。
(2)④将“操办”改为“举办”。
(3)⑤将“贵校”改为“我校”。
(4)⑧删去“拨冗”或“从百忙之中”“抽身”。
5.读者通过解读作品,认知并思考作者和世界,读者对作者与世界的认知与思考,又能进一步推动对作品的深入解读。
【解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框架流程图)。①题目要求从“读者”的角度阐释文学活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先关注箭头指向,明确关系。读图可知关系为“读者”——“作品”——“作者”“世界”——“作品”。②“读者”指向“作品”的箭头上有“解读”二字;“作品”指向“作者”“世界”的箭头上都有“认知、思考”,考虑字数限制,二者可以合并;对作者与世界的认知与思考又指向解读作品,关系为“推动”。③所以综合起来可以表述为:读者通过解读作品,认知并思考作者和世界,读者对作者与世界的认知与思考,又能进一步推动对作品的深入解读。
6.D
7.A(在这里“丁酉”是干支纪日。)
8.C(“弹劾奏章都交付专门机构查办”的不是孝宣皇帝,且他爱护的是“善治之吏”。)
9.(1)广大百姓发现二千石官吏容易地位不稳,遇到小不如意,就产生背叛之心。
(2)如今众位大夫中有才能的非常少,应该预先培养可造就的人才,才能使他们面对危难时不吝惜自己的生命。
10.①选才不能求全责备。②要对尽力做事的人才给予鼓励。③在关键时期可以破格提拔人才。
【参考译文】
夏季,四月,丁酉(十七日),哀帝任命王嘉为丞相。王嘉感到当时的政治严苛,担任郡国守、相的官员变动频繁,就上书说:“孝文帝时,担任公职的官吏有些人养了儿子、孙子,就以官名为姓氏,如仓氏、库氏就是管理仓库的官吏的后裔。那些官秩在二千石的高级官员,也安于官位,乐于任职。然后上下互相期待勉励,没有苟且混世之心。以后情况逐渐有所改变,公卿以下官员层层互相督促,要求严苛紧迫,又多次更改政事,司隶、部刺史检举弹劾官吏十分苛刻,细微的过失都不放过,还揭发宣扬别人的阴私,有的官吏在位只数月就被罢免,送旧官回乡和迎新官上任的人,交错行走在道路上。中等才干的人,苟且容身以求保全;下等才干的人,常心怀恐惧反省自己,一切都为自己打算的人很多。二千石官员越来越被人轻视,属下官吏和百姓对他们很轻慢,有的抓住他们的轻微过错,扩大成罪状,向司隶、刺史报告,或者上书朝廷检举。广大百姓发现二千石官吏容易地位不稳,遇到小不如意,就产生背叛之心。前些时,山阳亡命徒苏令等纵横郡国,官吏和武士面对危难,没有一个肯以死尽节的,这是因为郡国守、相的威信和权力早就被夺去了。孝成皇帝感到懊悔,下诏书说,对二千石的官员不加以‘故意放纵’的罪名,派遣使者去赏赐他们黄金,安抚他们的情绪。这确实是由于国家有急难,需要二千石的官员出力解决,只有二千石官员受到尊重而难以被危害,才能驱使属下。孝宣皇帝爱护那些善于治理百姓的官吏,有弹劾他们的奏章都留在宫中不批复,逢到颁发赦令时便一切都解决了。以前的惯例,尚书很少把弹劾奏章交付有关机构查办,为的是怕骚扰百姓,取证、审查、逮捕下狱、处治,有些人就死在狱中。弹劾奏章上都必须写有‘胆敢控告’的字样才交付有关机构查办。希望陛下留意选择贤能的人才,记住他们的善绩、忘掉他们的过失,容忍臣下的缺点,不要求全责备。二千石、部刺史、三辅县令中有才干称职的官员,从人情来看,难免会有过错,应该宽容忽略他们那些小过失,使尽力供职者受到鼓励。这是当前最紧迫的大事,关系到国家的利益。前些时苏令造反,朝廷打算派大夫驱逐盗贼,并调查苏令起兵的原因,当时现有的大夫中没有可用的人选,就征召令尹逢,授为谏大夫,派遣他去。如今众位大夫中有才能的非常少,应该预先培养可造就的人才,才能使他们面对危难时不吝惜自己的生命。如果事到临头,才仓促寻求,这就不能表明朝廷有人才了。”王嘉趁势举荐儒家学者公孙光、满昌,以及能干的官吏萧咸、薛修,他们都曾是卓有声誉的二千石官员。哀帝采纳了王嘉的建议,任用了他们。
11.B(“白天睡觉、无所事事、泼辣的女子形象,打黄莺的举动显得粗鲁且放纵不羁”错,金诗塑造了一个纯真娇憨、思念丈夫的女子形象。)
12.①金诗借事抒情:女主人公将枝头莺儿打起,因为它的啼叫声惊醒了自己的美梦,使她没能在梦中到辽西与丈夫相会,诗歌在对一个生活细节的记叙中,寄寓了一份闺“怨”(或通过动作展现:用女主人公被黄莺儿惊醒,起来打黄莺的动作,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女主人公不得梦到辽西的悲苦,体现了女主人公对远征丈夫的思念,诗歌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含蓄而蕴藉地表达了“怨”的主题)。②刘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诗中借落日、空庭、满地落花等景物表现主人公孤独、落寞的愁怨心情。
13.(1)名实已明 而天下之理得矣
(2)辟邪说 难壬人
(3)人习于苟且非一日 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
(4)至于怨诽之多 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5)度义而后动 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年长郡中学高一语文暑假自主学习作业本(一),共10页。
这是一份2023年长郡中学高一语文暑假自主学习作业本(十六),共15页。
这是一份2023年长郡中学高一语文暑假自主学习作业本(十九),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