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2023新教材高中地理第1章资源环境与人类活动过关检测卷A湘教版选择性必修3
展开
这是一份2023新教材高中地理第1章资源环境与人类活动过关检测卷A湘教版选择性必修3,共7页。
第一章过关检测卷(A)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虚拟水是指在生产产品和服务的过程中所需要的水资源数量,即凝结在产品和服务中的虚拟水量。下图为我国农产品区域间虚拟水流向关系图(单位:108m3)。读图,完成1~2题。
1.读图可知,我国农产品虚拟水( )
A.调出量最多的是东北
B.调入量最多的是西北
C.国际调入量小于国际调出量
D.全国范围内从西部调往东部
2.从全国水资源管理角度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减少华北地区农产品虚拟水调出,会加大南水北调工程的压力
B.华南地区大量调入农产品虚拟水是因为经济发达,水资源不足
C.西北地区可以通过加大农产品虚拟水的调入,改善生态环境
D.当前我国的农产品虚拟水跨区域调配状况有利于生态环境改善
答案1.A 2.C
解析第1题,从图中数据看,东北农产品虚拟水国际调出量为69亿立方米,国内调出量为258亿立方米,是图中各区域中总体调出量最多的。第2题,减少华北地区农产品虚拟水调出,会减轻南水北调工程的压力;华南地区水资源丰富,大量调入农产品虚拟水是因为经济发达,当地农产品生产量不能满足消费量;我国水资源北少南多,当前我国北方农产品虚拟水调出量较多,会加剧北方水资源的短缺状况,不利于生态环境改善。
当前,全球缺水问题较严重。据此完成3~4题。
3.位于赤道附近的新加坡是世界上最缺水的国家之一,其原因主要是( )
A.新加坡的年降水总量十分稀少
B.新加坡工业高度发达,水污染严重
C.新加坡年降水总量丰富,但季节分配不均
D.新加坡年降水总量丰富,但缺少河湖蓄水
4.我国华北地区缺水的自然原因有( )
①河川径流季节变化大 ②降水稀少,蒸发量大 ③多年平均径流总量小 ④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3.D 4.B
解析第3题,位于赤道附近的新加坡是世界上最缺水的国家之一,其原因主要是新加坡陆地面积小,缺少河湖蓄水,D项正确;新加坡年降水总量丰富,A项错误;与水污染严重无关,B项错误;新加坡年降水总量丰富,且季节分配较均匀,C项错误。第4题,我国华北地区位于季风气候区,河川径流季节变化大,①正确;位于半湿润地区,降水较少,但不是稀少,②错误;华北地区年降水量较少,蒸发量大,多年平均径流总量小,③正确;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不是自然原因,④错误。故B项正确。
平潭位于福建省东部,当地人就地取材,以岛上丰富的花岗岩为建筑材料,建造了低矮的石头房屋,名为石头厝,该房屋墙壁上有很多预留的小孔。石头厝不仅是风情浓郁的独特民居,也是海岛祖先生存智慧的结晶,更是海岛居住文化的“活化石”。据此完成5~6题。
5.下列关于石头厝的特点与其功能的对应,正确的是 ( )
A.石材建筑—防台风 B.窗子小—便于保温
C.墙壁多孔—便于采光 D.屋顶缓—防暴雨
6.下列地区的传统民居中,石头房屋相对较多的是( )
A.黄土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云贵高原 D.三江平原
答案5.A 6.C
解析第5题,福建省位于东南沿海,夏、秋季节受台风影响大,石材建筑比较坚固,可以防御台风,A项正确。第6题,由材料可知,该岛石头房屋主要就地取材,以石头为建材。云贵高原多石头建材,故选C项。
丹麦的风电发电量占全国总发电量的20%。萨姆斯岛(如图)是丹麦的新能源样板区,岛上能源自给自足,几乎实现“碳的零排放”。读图,完成7~8题。
7.丹麦风能资源丰富,主要因为该地区( )
A.飓风频繁登陆
B.极地东风强盛
C.季风环流旺盛
D.盛行西风强盛
8.与萨姆斯岛新能源样板区相比,我国西北地区发展新能源的劣势是( )
A.风力资源匮乏 B.土地资源短缺
C.劳动力资源短缺 D.科技水平较低
答案7.D 8.D
解析第7题,根据图中经纬度位置可知,丹麦位于西风带,常年受盛行西风影响,风力大,风能资源丰富。第8题,丹麦位于西欧,经济发达,科技水平高,有利于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我国西北地区地处内陆,经济发展慢,科技落后,不利于新能源开发。
近年来,我国山西、内蒙古等能源输出地逐步用电力输出代替煤炭输出;沿海输入地鼓励用电,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据此完成9~10题。
9.用电力输出代替煤炭输出会( )
①增加输出地的环境压力 ②减少我国温室气体排放 ③促进输出地经济增长 ④增加我国交通运输压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沿海输入地鼓励居民用电动汽车替代燃油汽车,主要目的是( )
A.改善大气环境 B.缓解交通拥堵
C.减轻噪声污染 D.减少交通事故
答案9.B 10.A
解析第9题,电力输出对输出地来说利润更高,能够促进输出地经济增长,但本地的燃煤发电增加了输出地环境压力,因而①③正确。煤炭燃烧不管在山西、内蒙古还是在沿海,都在我国范围内,并没有减少我国温室气体的排放,②错误。输出煤炭需借助铁路、水运等交通方式,输出电力减轻了我国交通运输压力,④错误。B项正确。第10题,石油燃烧产生大气污染,以燃料电池作为动力电源的电动汽车减少了污染排放,改善了大气环境,A项正确。电动汽车替代燃油汽车,汽车的数量并没有减少,对交通拥堵、噪声污染、交通事故的影响不大。
读下面四幅图,完成11~13题。
11.图中反映的环境问题属于自然资源衰竭问题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12.图中反映的环境问题会导致伦敦烟雾事件发生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13.下列关于图②所示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这种环境问题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尤其突出
B.该环境问题产生的人为原因有乱砍滥伐、过度开垦
C.除中国外,这种环境问题比较严重的国家和地区还有北非、西亚、美国、澳大利亚
D.为避免该环境问题的恶化,必须全面禁止人类的开发活动
答案11.A 12.C 13.B
解析第11题,图中的环境问题依次是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大气污染和固体废物污染,自然资源衰竭问题包括森林、矿产等资源的减少和破坏。①符合。第12题,伦敦烟雾事件属于大气污染问题,是由工厂废气、汽车尾气排放引起的,与图③大气污染问题密切相关。第13题,图②为水土流失,这种环境问题多出现在降水较多的湿润、半湿润地区,其人为原因主要是乱砍滥伐、过度开垦造成的植被破坏;北非、西亚、美国、澳大利亚较为严重的是荒漠化问题;为避免该环境问题的恶化,应禁止人类不合理的开发活动,而不是全面禁止人类的开发活动。
读漫画《争》,完成14~16题。
14.该漫画反映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水土流失
B.土地荒漠化
C.森林覆盖率下降
D.全球变暖
15.该环境问题形成的基础自然条件是( )
A.多大风
B.干旱少雨
C.地表多疏松沙质沉积物
D.气候异常
16.防治该环境问题的措施有( )
①人口大量外迁,以减轻人口对土地的压力 ②合理分配和利用水资源,发展节水农业 ③增加水井的数量,以便引水灌溉 ④开发深层地下水,扩大农田灌溉面积
⑤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合理放牧,积极营造护田林网 ⑥扩大植被覆盖率,设置沙障,构筑防护体系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③④⑤ D.②⑤⑥
答案14.B 15.B 16.D
解析第14题,漫画中黄沙漫天,羊群争草,说明该地草场退化,反映的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B项正确。第15题,干旱少雨的气候特征决定了该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存在荒漠化的潜在威胁,是土地荒漠化的基础条件,B项正确;多大风是土地荒漠化的动力条件,不是基础条件;由于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平地多疏松沙质沉积物;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荒漠化的诱发条件。第16题,人口大量外迁不现实;可合理分配和利用水资源,发展节水农业;增加水井的数量、开发深层地下水、扩大农田灌溉面积会加剧荒漠化;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合理放牧,积极营造护田林网,可防治荒漠化;扩大植被覆盖率,设置沙障,构筑防护体系,可防治荒漠化,D项正确。
江苏兴化垛田传统农业系统创造性地将低洼地改造成岛状耕地,具有独特的水土利用方式,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评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读垛田农业示意图,完成17~18题。
17.垛田农业主要的生态效益是( )
A.废物充分利用,利于经济发展
B.生物间互生互养,形成良性发展
C.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
D.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18.垛田农业生产可缓解当地的( )
A.土地盐碱化
B.水土流失
C.洪涝、干旱
D.土地污染
答案17.B 18.C
解析第17题,由图可知,当地种植业与水产业之间互生互养,形成良性的生态系统。第18题,由图文材料可知,该地位于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季风的不稳定性及地势低洼导致本区旱涝灾害较多,而本区的垛田与河塘有利于防洪和抗旱。
下图为我国华北地区某城市及郊区地形图。读图,完成19~20题。
19.该城市冬季最有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是( )
A.沙尘暴
B.水污染
C.酸雨
D.霾
20.该城市冬季上述环境问题比周边城市严重,其原因可能是( )
A.降水丰富,水汽充足 B.风力较小,大气稳定
C.城市绿地面积大 D.废水排放量大
答案19.D 20.B
解析第19题,华北地区冬季盛行西北季风,该城市西北部为山地,阻挡西北风,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因此冬季易形成霾。沙尘暴主要在春季;水污染与季节无关;该地冬季降水少,不易形成酸雨。第20题,读图可知,该地西北部为山地,阻挡冬季风,使得该地风力较小,大气稳定,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因此霾严重。
二、综合题(共4小题,共40分)
2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我国90%的煤炭资源分布在秦岭以北地区;华北地区耕地面积约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40%,水资源总量约占全国的6%。
材料二 我国是人口大国,经济发展迅速,但45种主要矿产资源中,有十几种探明储量不能满足需求。
材料三 我国农田灌溉水的利用率为25%~40%,工业用水重复使用率为20%~30%。
(1)(双选)材料一说明资源具有的基本属性是( )
A.有限性 B.整体性
C.地域性 D.无限性
(2)材料二说明我国矿产资源存在的问题是 。无论从现实看还是长远看,该问题都对我国经济的 造成很大压力。
(3)材料三说明我国水资源利用的问题是 ,其原因主要是目前我国的 和 相对落后。
答案(1)AC
(2)矿产资源相对短缺 可持续发展
(3)资源利用率低 生产技术 管理水平
解析第(1)题,我国90%的煤炭资源分布在秦岭以北地区,说明自然资源具有地域性;从煤、耕地、水资源的数据可以看出资源具有有限性。第(2)题,材料二反映的问题是矿产资源相对短缺,其会影响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第(3)题,材料三的两组数据说明我国的农业用水和工业用水都存在利用率低的问题,原因与我国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相对落后有关。
22.(1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下图为我国新疆某地区地形状况及风向频率图。甲地有大片的绿洲,每年大风日数160天左右,年平均风速达到6.2米/秒,是我国最早进行风能开发的区域。
材料二 若将新鲜葡萄直接在太阳光下暴晒,制成的葡萄干会发酸。乙地区夏季利用荫房晾制葡萄干,产品享誉世界。荫房是指状如碉楼的土坯建筑,四壁镂出密密麻麻的洞孔(如图),在房内设置挂架,以挂晾葡萄。
(1)评价甲地发展风力发电的条件。
(2)从当地气候条件的角度,说明乙地夏季利用荫房晾制葡萄干的理由。
答案(1)有利:风能资源丰富;地价低;人口稀少,人口迁移费用低;风电开发历史悠久;离北部电力需求地(市场)较近。不利:资金缺乏;技术落后;生态环境较脆弱。
(2)该地降水稀少,夏季光照强度大且时间长(或白昼长,太阳高度较大),多干热风;荫房四壁的孔洞既便于通风,又能避免阳光照射导致葡萄干发酸的问题。
解析第(1)题,从资源、市场、技术、地价、生态等角度分析发电条件。第(2)题,该地为大陆性气候,夏季光照时间长且光照强,降水少,多干热风;荫房既可通风,又避免了阳光直接照射造成的问题。
23.(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20世纪,杨树以较低的价格和快速的长势被作为城市美化的最佳选择。绿色迅猛地来了,但比之更迅猛的是白色。用媒体的说法就是“每年春天,雌性杨树和它们的柳树表亲就会用棉花状的白色绒毛球铺满我们城市的大街”。
(1)说明杨絮对人们生活的危害。
(2)人们应采取哪些有效措施应对这种危害?
答案(1)易引发呼吸道疾病;易造成皮肤过敏;飘浮在大气中,影响视线,影响人们出行安全;杨絮易燃,易造成火灾。
(2)出行佩戴口罩;用其他绿化树种替代杨树;加强技术防控,抑制杨絮的产生;及时清扫杨絮,并做好防火工作。
解析杨絮的危害应结合其本身的特点进行分析。杨絮飘浮在大气中,可能诱发呼吸道疾病;部分人群对杨絮过敏;飘浮的杨絮会干扰人们视线,影响出行;杨絮还有易燃的特点。应对杨絮的危害,分防和治两类措施。
24.(8分)读某地区1956年和1975年部分指标对比表,完成下列各题。
项目
1956年
1975年
森林覆盖率
30%
8%
耕地面积
50万亩
70万亩
近三年平均降水量
850mm
680mm
近三年平均气温年较差
23℃
30℃
河流含沙量
2%
12%
当年水旱灾害次数
0次
3次
粮食总产量
1.0亿kg
0.875亿kg
(1)该地耕地面积扩大,而粮食总产量却降低,简述其原因。
(2)①②③④表示下图中四个字母所代表的内容,将数码填在相应位置。
①土壤肥力下降 ②暴雨增多 ③进一步毁林开荒
④洪水灾害增多
A ,B ,C ,D 。
答案(1)毁林开荒,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降低、水旱灾害增加、降水量减少、粮食单产减少,因此粮食总产量降低
(2)A—②,B—①,C—④,D—③。
解析从表中数据的变化可推知,该地耕地面积的扩大是以毁林开荒为代价的,森林大面积减少,使其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的功能下降,从而导致旱涝灾害增加、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最终导致粮食单产和总产量降低等。
第一章过关检测卷(A)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虚拟水是指在生产产品和服务的过程中所需要的水资源数量,即凝结在产品和服务中的虚拟水量。下图为我国农产品区域间虚拟水流向关系图(单位:108m3)。读图,完成1~2题。
1.读图可知,我国农产品虚拟水( )
A.调出量最多的是东北
B.调入量最多的是西北
C.国际调入量小于国际调出量
D.全国范围内从西部调往东部
2.从全国水资源管理角度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减少华北地区农产品虚拟水调出,会加大南水北调工程的压力
B.华南地区大量调入农产品虚拟水是因为经济发达,水资源不足
C.西北地区可以通过加大农产品虚拟水的调入,改善生态环境
D.当前我国的农产品虚拟水跨区域调配状况有利于生态环境改善
答案1.A 2.C
解析第1题,从图中数据看,东北农产品虚拟水国际调出量为69亿立方米,国内调出量为258亿立方米,是图中各区域中总体调出量最多的。第2题,减少华北地区农产品虚拟水调出,会减轻南水北调工程的压力;华南地区水资源丰富,大量调入农产品虚拟水是因为经济发达,当地农产品生产量不能满足消费量;我国水资源北少南多,当前我国北方农产品虚拟水调出量较多,会加剧北方水资源的短缺状况,不利于生态环境改善。
当前,全球缺水问题较严重。据此完成3~4题。
3.位于赤道附近的新加坡是世界上最缺水的国家之一,其原因主要是( )
A.新加坡的年降水总量十分稀少
B.新加坡工业高度发达,水污染严重
C.新加坡年降水总量丰富,但季节分配不均
D.新加坡年降水总量丰富,但缺少河湖蓄水
4.我国华北地区缺水的自然原因有( )
①河川径流季节变化大 ②降水稀少,蒸发量大 ③多年平均径流总量小 ④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3.D 4.B
解析第3题,位于赤道附近的新加坡是世界上最缺水的国家之一,其原因主要是新加坡陆地面积小,缺少河湖蓄水,D项正确;新加坡年降水总量丰富,A项错误;与水污染严重无关,B项错误;新加坡年降水总量丰富,且季节分配较均匀,C项错误。第4题,我国华北地区位于季风气候区,河川径流季节变化大,①正确;位于半湿润地区,降水较少,但不是稀少,②错误;华北地区年降水量较少,蒸发量大,多年平均径流总量小,③正确;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不是自然原因,④错误。故B项正确。
平潭位于福建省东部,当地人就地取材,以岛上丰富的花岗岩为建筑材料,建造了低矮的石头房屋,名为石头厝,该房屋墙壁上有很多预留的小孔。石头厝不仅是风情浓郁的独特民居,也是海岛祖先生存智慧的结晶,更是海岛居住文化的“活化石”。据此完成5~6题。
5.下列关于石头厝的特点与其功能的对应,正确的是 ( )
A.石材建筑—防台风 B.窗子小—便于保温
C.墙壁多孔—便于采光 D.屋顶缓—防暴雨
6.下列地区的传统民居中,石头房屋相对较多的是( )
A.黄土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云贵高原 D.三江平原
答案5.A 6.C
解析第5题,福建省位于东南沿海,夏、秋季节受台风影响大,石材建筑比较坚固,可以防御台风,A项正确。第6题,由材料可知,该岛石头房屋主要就地取材,以石头为建材。云贵高原多石头建材,故选C项。
丹麦的风电发电量占全国总发电量的20%。萨姆斯岛(如图)是丹麦的新能源样板区,岛上能源自给自足,几乎实现“碳的零排放”。读图,完成7~8题。
7.丹麦风能资源丰富,主要因为该地区( )
A.飓风频繁登陆
B.极地东风强盛
C.季风环流旺盛
D.盛行西风强盛
8.与萨姆斯岛新能源样板区相比,我国西北地区发展新能源的劣势是( )
A.风力资源匮乏 B.土地资源短缺
C.劳动力资源短缺 D.科技水平较低
答案7.D 8.D
解析第7题,根据图中经纬度位置可知,丹麦位于西风带,常年受盛行西风影响,风力大,风能资源丰富。第8题,丹麦位于西欧,经济发达,科技水平高,有利于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我国西北地区地处内陆,经济发展慢,科技落后,不利于新能源开发。
近年来,我国山西、内蒙古等能源输出地逐步用电力输出代替煤炭输出;沿海输入地鼓励用电,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据此完成9~10题。
9.用电力输出代替煤炭输出会( )
①增加输出地的环境压力 ②减少我国温室气体排放 ③促进输出地经济增长 ④增加我国交通运输压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沿海输入地鼓励居民用电动汽车替代燃油汽车,主要目的是( )
A.改善大气环境 B.缓解交通拥堵
C.减轻噪声污染 D.减少交通事故
答案9.B 10.A
解析第9题,电力输出对输出地来说利润更高,能够促进输出地经济增长,但本地的燃煤发电增加了输出地环境压力,因而①③正确。煤炭燃烧不管在山西、内蒙古还是在沿海,都在我国范围内,并没有减少我国温室气体的排放,②错误。输出煤炭需借助铁路、水运等交通方式,输出电力减轻了我国交通运输压力,④错误。B项正确。第10题,石油燃烧产生大气污染,以燃料电池作为动力电源的电动汽车减少了污染排放,改善了大气环境,A项正确。电动汽车替代燃油汽车,汽车的数量并没有减少,对交通拥堵、噪声污染、交通事故的影响不大。
读下面四幅图,完成11~13题。
11.图中反映的环境问题属于自然资源衰竭问题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12.图中反映的环境问题会导致伦敦烟雾事件发生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13.下列关于图②所示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这种环境问题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尤其突出
B.该环境问题产生的人为原因有乱砍滥伐、过度开垦
C.除中国外,这种环境问题比较严重的国家和地区还有北非、西亚、美国、澳大利亚
D.为避免该环境问题的恶化,必须全面禁止人类的开发活动
答案11.A 12.C 13.B
解析第11题,图中的环境问题依次是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大气污染和固体废物污染,自然资源衰竭问题包括森林、矿产等资源的减少和破坏。①符合。第12题,伦敦烟雾事件属于大气污染问题,是由工厂废气、汽车尾气排放引起的,与图③大气污染问题密切相关。第13题,图②为水土流失,这种环境问题多出现在降水较多的湿润、半湿润地区,其人为原因主要是乱砍滥伐、过度开垦造成的植被破坏;北非、西亚、美国、澳大利亚较为严重的是荒漠化问题;为避免该环境问题的恶化,应禁止人类不合理的开发活动,而不是全面禁止人类的开发活动。
读漫画《争》,完成14~16题。
14.该漫画反映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水土流失
B.土地荒漠化
C.森林覆盖率下降
D.全球变暖
15.该环境问题形成的基础自然条件是( )
A.多大风
B.干旱少雨
C.地表多疏松沙质沉积物
D.气候异常
16.防治该环境问题的措施有( )
①人口大量外迁,以减轻人口对土地的压力 ②合理分配和利用水资源,发展节水农业 ③增加水井的数量,以便引水灌溉 ④开发深层地下水,扩大农田灌溉面积
⑤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合理放牧,积极营造护田林网 ⑥扩大植被覆盖率,设置沙障,构筑防护体系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③④⑤ D.②⑤⑥
答案14.B 15.B 16.D
解析第14题,漫画中黄沙漫天,羊群争草,说明该地草场退化,反映的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B项正确。第15题,干旱少雨的气候特征决定了该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存在荒漠化的潜在威胁,是土地荒漠化的基础条件,B项正确;多大风是土地荒漠化的动力条件,不是基础条件;由于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平地多疏松沙质沉积物;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荒漠化的诱发条件。第16题,人口大量外迁不现实;可合理分配和利用水资源,发展节水农业;增加水井的数量、开发深层地下水、扩大农田灌溉面积会加剧荒漠化;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合理放牧,积极营造护田林网,可防治荒漠化;扩大植被覆盖率,设置沙障,构筑防护体系,可防治荒漠化,D项正确。
江苏兴化垛田传统农业系统创造性地将低洼地改造成岛状耕地,具有独特的水土利用方式,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评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读垛田农业示意图,完成17~18题。
17.垛田农业主要的生态效益是( )
A.废物充分利用,利于经济发展
B.生物间互生互养,形成良性发展
C.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
D.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18.垛田农业生产可缓解当地的( )
A.土地盐碱化
B.水土流失
C.洪涝、干旱
D.土地污染
答案17.B 18.C
解析第17题,由图可知,当地种植业与水产业之间互生互养,形成良性的生态系统。第18题,由图文材料可知,该地位于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季风的不稳定性及地势低洼导致本区旱涝灾害较多,而本区的垛田与河塘有利于防洪和抗旱。
下图为我国华北地区某城市及郊区地形图。读图,完成19~20题。
19.该城市冬季最有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是( )
A.沙尘暴
B.水污染
C.酸雨
D.霾
20.该城市冬季上述环境问题比周边城市严重,其原因可能是( )
A.降水丰富,水汽充足 B.风力较小,大气稳定
C.城市绿地面积大 D.废水排放量大
答案19.D 20.B
解析第19题,华北地区冬季盛行西北季风,该城市西北部为山地,阻挡西北风,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因此冬季易形成霾。沙尘暴主要在春季;水污染与季节无关;该地冬季降水少,不易形成酸雨。第20题,读图可知,该地西北部为山地,阻挡冬季风,使得该地风力较小,大气稳定,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因此霾严重。
二、综合题(共4小题,共40分)
2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我国90%的煤炭资源分布在秦岭以北地区;华北地区耕地面积约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40%,水资源总量约占全国的6%。
材料二 我国是人口大国,经济发展迅速,但45种主要矿产资源中,有十几种探明储量不能满足需求。
材料三 我国农田灌溉水的利用率为25%~40%,工业用水重复使用率为20%~30%。
(1)(双选)材料一说明资源具有的基本属性是( )
A.有限性 B.整体性
C.地域性 D.无限性
(2)材料二说明我国矿产资源存在的问题是 。无论从现实看还是长远看,该问题都对我国经济的 造成很大压力。
(3)材料三说明我国水资源利用的问题是 ,其原因主要是目前我国的 和 相对落后。
答案(1)AC
(2)矿产资源相对短缺 可持续发展
(3)资源利用率低 生产技术 管理水平
解析第(1)题,我国90%的煤炭资源分布在秦岭以北地区,说明自然资源具有地域性;从煤、耕地、水资源的数据可以看出资源具有有限性。第(2)题,材料二反映的问题是矿产资源相对短缺,其会影响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第(3)题,材料三的两组数据说明我国的农业用水和工业用水都存在利用率低的问题,原因与我国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相对落后有关。
22.(1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下图为我国新疆某地区地形状况及风向频率图。甲地有大片的绿洲,每年大风日数160天左右,年平均风速达到6.2米/秒,是我国最早进行风能开发的区域。
材料二 若将新鲜葡萄直接在太阳光下暴晒,制成的葡萄干会发酸。乙地区夏季利用荫房晾制葡萄干,产品享誉世界。荫房是指状如碉楼的土坯建筑,四壁镂出密密麻麻的洞孔(如图),在房内设置挂架,以挂晾葡萄。
(1)评价甲地发展风力发电的条件。
(2)从当地气候条件的角度,说明乙地夏季利用荫房晾制葡萄干的理由。
答案(1)有利:风能资源丰富;地价低;人口稀少,人口迁移费用低;风电开发历史悠久;离北部电力需求地(市场)较近。不利:资金缺乏;技术落后;生态环境较脆弱。
(2)该地降水稀少,夏季光照强度大且时间长(或白昼长,太阳高度较大),多干热风;荫房四壁的孔洞既便于通风,又能避免阳光照射导致葡萄干发酸的问题。
解析第(1)题,从资源、市场、技术、地价、生态等角度分析发电条件。第(2)题,该地为大陆性气候,夏季光照时间长且光照强,降水少,多干热风;荫房既可通风,又避免了阳光直接照射造成的问题。
23.(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20世纪,杨树以较低的价格和快速的长势被作为城市美化的最佳选择。绿色迅猛地来了,但比之更迅猛的是白色。用媒体的说法就是“每年春天,雌性杨树和它们的柳树表亲就会用棉花状的白色绒毛球铺满我们城市的大街”。
(1)说明杨絮对人们生活的危害。
(2)人们应采取哪些有效措施应对这种危害?
答案(1)易引发呼吸道疾病;易造成皮肤过敏;飘浮在大气中,影响视线,影响人们出行安全;杨絮易燃,易造成火灾。
(2)出行佩戴口罩;用其他绿化树种替代杨树;加强技术防控,抑制杨絮的产生;及时清扫杨絮,并做好防火工作。
解析杨絮的危害应结合其本身的特点进行分析。杨絮飘浮在大气中,可能诱发呼吸道疾病;部分人群对杨絮过敏;飘浮的杨絮会干扰人们视线,影响出行;杨絮还有易燃的特点。应对杨絮的危害,分防和治两类措施。
24.(8分)读某地区1956年和1975年部分指标对比表,完成下列各题。
项目
1956年
1975年
森林覆盖率
30%
8%
耕地面积
50万亩
70万亩
近三年平均降水量
850mm
680mm
近三年平均气温年较差
23℃
30℃
河流含沙量
2%
12%
当年水旱灾害次数
0次
3次
粮食总产量
1.0亿kg
0.875亿kg
(1)该地耕地面积扩大,而粮食总产量却降低,简述其原因。
(2)①②③④表示下图中四个字母所代表的内容,将数码填在相应位置。
①土壤肥力下降 ②暴雨增多 ③进一步毁林开荒
④洪水灾害增多
A ,B ,C ,D 。
答案(1)毁林开荒,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降低、水旱灾害增加、降水量减少、粮食单产减少,因此粮食总产量降低
(2)A—②,B—①,C—④,D—③。
解析从表中数据的变化可推知,该地耕地面积的扩大是以毁林开荒为代价的,森林大面积减少,使其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的功能下降,从而导致旱涝灾害增加、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最终导致粮食单产和总产量降低等。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