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复习练习题
展开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图1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读图,完成1~2题。
图1
图2
1.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①导致了淮河与松花江水文特征的不同
B.②是形成喀斯特地貌的主要原因
C.③是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主要原因
D.④是东北黑土退化的最主要原因
2.表示塑造图2地貌的箭头是( )
A.⑧B.⑦
C.⑥D.⑤
答案:1.A 2.D
解析:第1题,不同气候条件下河流的水文特征不同,故A项正确。喀斯特地貌是多种因素对地貌的影响,而②是地貌对土壤的影响,故B项错误。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主要是流水侵蚀的结果,体现的是水文对地貌的影响,而③是水文对土壤的影响,故C项错误。东北黑土退化主要是流水侵蚀对土壤的影响,而④是气候对土壤形成的影响,故D项错误。第2题,图2是风沙堆积地貌,分布在干旱区域,是气候对地貌的影响。
黄土高原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垦,是造成黄河下游地区某些灾害的重要原因。据此完成3~4题。
3.材料所指的灾害可能是( )
①暴雨 ②水土流失 ③洪涝 ④风沙 ⑤滑坡 ⑥土壤盐碱化
A.③④⑥B.①③④C.②⑤⑥D.①②③
4.为了减少环境问题的产生,在自然资源利用时要考虑自然环境的( )
A.差异性B.有限性C.整体性D.地域性
答案:3.A 4.C
解析:第3题,黄土高原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垦,会导致水土流失,泥沙在黄河下游地区淤积,堵塞河道,可能造成洪涝灾害;大量沙土裸露地表,冬、春季容易形成风沙或沙尘暴;洼地水分蒸发后,留下盐分,易造成土地盐碱化。第4题,黄土高原土地过度开垦,导致黄河下游产生自然灾害,这是自然环境整体性特征的体现。
读非洲大陆自然带分布图,完成5~6题。
5.沿EF线自然带变化的规律属于( )
A.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B.干湿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C.地方性分异规律
D.垂直分异规律
6.M自然带南北方向延伸的主要原因是( )
A.受南北走向高大山地的影响
B.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
C.受加那利寒流的影响
D.受本格拉寒流的影响
答案:5.A 6.D
解析:第5题,自然带分布的规律包括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干湿度地带性分异规律、山地的垂直分异规律等。沿EF线自然带变化的规律属于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第6题,洋流会对沿海地区的气候等环境特征带来影响。非洲南部本格拉寒流自南向北流,在其影响下,M自然带南北方向延伸。
下图为美国本土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完成7~8题。
7.甲→乙→丙自然带的变化,体现了( )
A.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B.干湿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C.垂直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
8.影响①→②→③自然带变化的因素是( )
A.热量B.水分
C.地形D.土壤
答案:7.B 8.A
解析:第7题,甲→乙→丙自然带的变化是水分条件变化造成的,体现了干湿度地带性分异规律。第8题,①→②→③纬度发生变化,热量发生变化,自然带也随着变化。
读自然带与水热条件关系图(R为年辐射差额,即热量收入;R/Lr为干燥指数,指数越大,表示越干燥),a~h表示不同的植被带,完成9~10题。
9.下列关于图中自然带的描述,正确的是( )
A.a→b→c→d自然带的更替体现了干湿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B.a→b→c→d自然带的更替体现了水分条件的差异
C.c→f→g→h自然带的更替体现了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D.c→f→g→h自然带的更替主要体现了水分条件的差异
10.图中e自然带是( )
A.热带雨林带
B.温带草原带
C.荒漠带
D.热带草原带
答案:9.D 10.D
解析:第9题,a→b→c→d自然带干燥指数不变,热量收入越来越少,其更替反映了热量条件的差异,体现了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c→f→g→h自然带热量收入不变,而干燥指数越来越大,其更替反映了水分条件的差异,体现了干湿度地带性分异规律。第10题,e自然带的热量较高,干燥指数中等,应该为热带草原带。
假设下图中各山地海拔相同,读四幅山地垂直带谱图,完成11~13题。
11.根据四座山地植被的分布情况,判断它们的纬度由低到高依次是( )
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
C.①②④③D.②①③④
12.图中山地最有可能位于北半球的是( )
A.①③B.②③
C.③④D.①④
13.山地同一自然带的分布高度两坡明显不一致,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
A.海拔
B.水分状况
C.热量差异
D.土壤差异
答案:11.A 12.A 13.C
解析:第11题,根据基带的植被类型可以判断,④的纬度最高,其次是③,虽然①②两座山地的基带相同,但是②山地出现冰雪带,而且四座山地的海拔相同,说明②的纬度高于①,因此,纬度由低到高依次是①②③④。第12题,北半球的山地南坡为向阳坡,同一自然带分布的海拔偏高。第13题,同一山体,同一自然带阳坡的分布高度较阴坡高,其原因是阳坡的热量条件较阴坡好。
高大山体对山体内部和外部的气候及山地垂直带具有重要影响。地理研究人员选取北美洲内部多盆地的落基山脉39°N沿线某段进行测量统计,绘制出该段山体内部、外部7月10℃等温线分布高度变化图。读图,完成14~15题。
14.7月10 ℃等温线在山体内部分布最高,主要原因是( )
A.寒流影响小
B.山体海拔高
C.大陆性显著
D.距离海洋远
15.受山体内、外气温差异的影响,山体( )
A.内部雪线高于外部
B.内部垂直带数目多于外部
C.西侧降水多于东侧
D.内部森林上限低于外部
答案:14.C 15.A
解析:第14题,读图可知,落基山脉山体内部7月10℃等温线分布的海拔较高,而山体外部7月10℃等温线分布的海拔较低,这是由于落基山内部多盆地,水汽更难进入,使内部气候更干旱、太阳辐射更强,与外部相比升温更快,大陆性显著。C项正确。第15题,气温越低,越利于冰雪积累和冰川发育,山体内部气温较高,冰雪更易融化,因此雪线更高,A项正确。垂直带谱的数目与相对高度、纬度、海拔等因素有关,气温的高低主要影响同一自然带分布的高度,B项错误。落基山脉西侧为西南风的迎风坡,东侧为背风坡,因此西侧降水多于东侧,与气温关系不大,C项错误。气温越高,热量越充足,森林上限越高,D项错误。
二、综合题(共40分)
16.(16分)读滥伐森林与植树造林的环境变化模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将下列地理现象的数码填入相应的空白处。
①水土流失 ②鸟类、兽类减少 ③生态失调 ④生物多样性增加 ⑤风速减小、湿度增大 ⑥气候恶化
⑦干旱灾害减少 ⑧土地沙化 ⑨生态系统良性发展
(2)图示表示自然环境具有 特征。森林植被对自然环境影响很大,特别是分布于赤道附近区域的 具有平衡大气成分的作用,影响全球气候的变化。
答案:(1)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第一行②⑦;第二行⑧⑥③④⑨;第三行①⑤
(2)整体性 热带雨林
解析:本题以森林植被这一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引起的影响,考查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森林的破坏会直接导致植被的减少,动物的减少,进而还会导致大气成分、大气温度的变化,从而导致水圈中河流流量、海平面的变化,这些变化还会导致地貌景观的变化,这些自然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影响、统一演化,是自然环境整体性的体现。
17.(12分)读两幅区域图,完成下列各题。
图1
图2
(1)试分析江汉平原湖泊面积缩小对周围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
(2)根据自然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图2中贺兰山以西植被减少产生的影响。
答案:(1)气候大陆性增强(气温变化增大;降水减少,变率增大);对河流径流的调节作用下降;水体净化能力下降;影响水生生物生存;湿地景观演化为陆地景观。
(2)贺兰山以西植被减少,涵养水源的能力降低,下渗减弱,蒸发增强,地面变得干燥,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弱,空气湿度降低,降水减少,加剧荒漠化的趋势。
解析:第(1)题,湖泊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有调节气候(对气温和降水都有明显的影响)及调节河流径流量,净化水体、保持生物多样性等。第(2)题,某一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将引起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
18.(1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芬兰位于欧洲北部,约三分之一的国土在北极圈以内,素有“千湖之国”的美称。自然环境南北各具特色,地势北高南低,北部与中部以丘陵为主,南部沿海以平原为主。芬兰的森林覆盖率达86%,主要为亚寒带针叶林。
芬兰地理简图
(1)简述芬兰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所体现的主要地域分异规律及判断依据。
(2)分析芬兰亚寒带针叶林分布广泛的自然原因。
答案:(1)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判断依据:随着纬度的升高,热量减少,从南往北依次为耕作区、森林区和驯鹿区。
(2)该地属于亚寒带针叶林气候;该地纬度较高,气温较低,蒸发量较小;受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时,多锋面雨,极地东风将北冰洋水汽输入,降水量较大。
解析:第(1)题,根据图示信息,从气温分布、农业类型等角度推断芬兰的地域分异规律。第(2)题,从热量、降水、蒸发等角度分析芬兰亚寒带针叶林广泛分布的自然原因。
地理第五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地理第五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一课一练,共6页。
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随堂练习题: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随堂练习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同步训练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同步训练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与全球变暖关系最密切的是,此图可以说明,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环节分别是,该示意图体现了,与该漫画主题最贴切的环境问题是,此图体现了区域自然环境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