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蝉教案及反思
展开21蝉
教学目标
1.了解蝉的特点,把握蝉的习性;理解作者对昆虫的感情,感受文中蕴含的科学精神。
2.学习本文的写法,体会文章科学性与文学性兼顾的特点。
重点难点
学习本文的写法,体会文章科学性与文学性兼顾的特点。
课前准备
1.准备朗读视频或录音,制作PPT。
2.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朗读课文至少2遍,并勾画自己喜欢的段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解决生字词,掌握文中重点词的音形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古诗导入:出示古诗《蝉》的诗文。
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不过,这个谜语可有点难,是一首古诗,请同学们自己先来读一读,猜猜这首诗写的是什么。
垂纟委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学生自读,指名猜。(蝉)
有没有人知道这是谁的诗?(虞世南)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读一读这首诗。学生齐读古诗。
有一个著名的昆虫学家也写了一篇关于《蝉》的文章,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他。介绍法布尔。
二、预习检查
1.给加点字注音。
隧道(suì) 罅隙(xiàxì) 跳蚤(zao) 车辙(zhé)
黏土(nián) 喧嚣(xiāo) 涂墁(màn) 臃肿(yōng)
鳍(qí) 寻觅(mì)
2.解释下列词语。
喧嚣:声音杂乱,不清净。嚣,吵闹、喧哗。
暴晒:在强烈的阳光下久晒。
寻觅:寻找。
罅隙:缝隙。
匹敌:对等;相当。
无动于衷:心里一点儿不受感动;一点儿也不动心。指对令人感动或应该关注的事情毫无反应或漠不关心。
不怀好意:没安好心。怀,包藏。
3.法布尔从哪几方面向我们介绍了蝉?
明确:两方面——蝉的地穴、蝉的卵。
4.理清文章结构。
明确:第一部分“蝉的地穴”:介绍蝉从幼虫到成虫的生长过程。
第一层(1段):表明自己“有研究蝉的习性的很好环境”,并介绍观察蝉的季节和自己生活环境中的蝉的
情况。
第二层(2~7段):按照由外到内的观察顺序,写对蝉的地穴的考察。
第三层(8~11段):写对蝉的幼虫脱皮展开的观察。
第二部分“蝉的卵”:介绍蝉从卵到幼虫的生长过程。
第一层(12、13段):介绍蝉的产卵,分别说明了产卵的地方、方式和数量等。
第二层(14~17段):写蝉卵遇到的危险,首先说明产卵的数量多是为了在遭到毁坏时能有幸存者,然后介绍蚋对蝉卵的破坏和蝉对此的茫然。
第三层(18~24段):介绍蝉卵的孵化和幼虫的活动。详细说明了蝉的幼虫从脱皮、悬挂、落地,到藏身地下的经过。
第四层(25、26段):概写蝉的生命历程:“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这既照应了对蝉的地穴的介绍,又结束了对蝉卵生长过程的说明,也对全文做了形象化的总结。
三、合作探究
1.品读蝉挖洞、脱壳、产卵、幼虫钻土等细节,说说作者是抓住了什么特点来进行介绍的。
明确:挖洞(4段):分泌黏液,使泥土成为泥浆,固定隧道;
脱壳(8~10段):找支撑点,外层皮由背上慢慢裂开,表演“奇怪的体操”,最后尾部脱出;
产卵(12、13段):选择最小的向上翘起差不多要枯死的小枝,在一根枯枝上刺出三四十个孔;
幼虫钻土(23、24段):四处寻找软土,扒掘地面,将泥土掘出抛在地面,钻下去,隐藏自己。
2.细读课文8~10段,说说文章是按怎样的顺序描写蝉脱壳的。
明确:先找支撑点——接着写背部变化——再依次写头部、吸管、前腿、后腿和翅膀的露出——最后写尾部。
3.作者为什么没有按照昆虫一般的生长过程“卵——幼虫——成虫”的顺序来介绍蝉,而是选择从中间环节“幼虫”入手呢?
明确:这样安排顺序正是作者的匠心所在。其一,幼虫建筑地穴,这比成虫产卵要生动、丰富、有趣得多,以此开头,容易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进而跟随作者去进一步探究蝉的世界的奥妙;其二,使行文新颖活泼,不落俗套;其三,也是最重要的,是突出蝉“四年黑暗中的苦工”这一重要特点(蝉一生中绝大部分时间的活动)。
四、拓展延伸
1.接着,它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在空中腾跃,翻转,使头部倒悬,折皱的翼向外伸直,竭力张开。然后用一种几乎看不清的动作,尽力翻上来,并用前爪钩住它的空皮。
明确: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把蝉脱壳比作“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蝉脱壳的过程。用了一连串动词,如“腾跃”“翻转”“倒悬”“伸直”“张开”“翻”“钩住”等,把蝉从壳中脱出的艰难过程具体、生动、准确地描绘了出来。
2.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我们不应当讨厌它那喧嚣的歌声,因为它掘土四年,现在才能够穿起漂亮的衣服,长起可与飞鸟匹敌的翅膀,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中。什么样的钹声能响亮到足以歌颂它那来之不易的刹那欢愉呢?
明确:这段抒情兼议论的文字充满感情,表现了作者对生命的理解和尊重,对世间万物的关爱,具有动人的力量。
五、达标检测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隧道(suì) 罅隙(xià xì) 孵化(fū)
喧嚣(xiāo) 跳蚤(zao) 涂墁(màn)
寻mì(觅) 扒jué(掘) 车zhé(辙)
2.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接着,它表演(表演 演绎)一种奇怪的体操。在空中腾跃(跳跃 腾跃),翻转,使头部倒悬,折皱的翼向外伸直(伸直 伸展),竭力张开。然后用一种几乎看不清的动作,尽力翻上来,并用前爪钩(钩 抓)住它的空皮。
3.拓展阅读
萤火虫
尹衍国
①“萤火虫,萤火虫,飞到西,飞到东。好像星星眨眼睛,好像盏盏小灯笼……”
②关于萤火虫,有很多有趣的故事。相传,我国晋朝时有个青年叫车胤,他酷爱学习,但由于家贫买不起蜡烛,不能读书,于是就捉了很多萤火虫,装在薄薄的布袋子里。四五十只萤火虫发出的光,真能抵得上一支点燃的蜡烛呢!他就借着萤火虫的光刻苦学习,后来成为一位有大学问的人。
③萤火虫的一生要变四个模样。萤火虫妈妈喜欢在潮湿腐烂的草丛中产卵,它的卵小得很,要用放大镜才能看得见。卵孵化出幼虫后,生活几天就变成蛹。最后由蛹变成萤火虫。萤火虫的幼虫个儿很小,但胆量很大,敢与蜗牛较量,直至把蜗牛吃掉。萤火虫幼虫有一套神奇的“法宝”。你看,当幼虫找到蜗牛以后,先用它那针头一样的嘴巴在蜗牛身上敲几下,这是干什么呢?原来这是给蜗牛打麻醉针。连打几下以后,蜗牛就迷迷糊糊地失去了知觉,动弹不得,最后终于瘫痪了。这时候,幼虫又狠狠地给蜗牛注射消化液。蜗牛皮内的肉开始化成了稀稀的鲜美的肉汁。这时幼虫便呼唤它的同伴们,兴高采烈地围在蜗牛四周,一齐把针管般的嘴巴插进蜗牛的皮内,津津有味地吸起来。幼虫们吸足了,蜗牛也就完了。它们帮农民除了害,立了功,是农作物的好朋友。
④幼虫长到成虫以后,开始在夜空中飞舞,一边飞舞一边发出短暂的闪光。萤火虫闪光是为了什么呢?原来是在招引异性。那雄萤火虫在地面上空飞舞时发出闪光,意思是在询问:“萤姑娘,你在哪里?”附近草地上的雌萤火虫也发出闪光,那是回答的信号,意思是说:“萤小伙,我在这里。”雄萤火虫得到信号以后,便向雌萤火虫飞去,直到甜蜜地相会为止。
⑤萤火虫那美丽的闪光是怎么发出来的呢?科学家们经过仔细观察研究,发现在萤火虫的腹部有个发光器。这发光器由发光层、反射层和透明表皮三个部分组成。发出的光是由呼吸时被称为“荧光素”的发光物质氧化所致。萤火虫发出的光是冷光,它不会产生热。人们通过萤火虫的发光原理发明了荧光灯——日光灯,它比同样功率的普通灯泡明亮得多。后来人们又发明了矿灯,用在矿井里。因为矿井里有瓦斯,达到一定浓度,遇到一定热量就会爆炸,这种灯不发热,所以使用安全。科学家们还用荧光素和荧光素酶制成生物探测器,把它发射到其他星球表面,去探测那里是否有生命存在。
⑥你瞧,小小的萤火虫,趣闻还真不少呢!
(1)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萤火虫的发育过程和萤火虫的有关特性。
答案:①萤火虫的发育过程:卵——幼虫——蛹——成虫。
②萤火虫的有关特性:发光;是蜗牛的天敌;用闪光吸引异性;由腹部的发光器发光;发出的光是冷光。
(2)第③段“萤火虫幼虫有一套神奇的‘法宝’”中的“法宝”具体指什么?
答案:用针头一样的嘴巴给蜗牛打麻醉针,再给蜗牛注射消化液。
(3)用一句话概括第⑤段说明文字的中心意思。
答案:萤火虫的发光原理及其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的应用。
六、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学会了拟人等修辞手法在说明文中的应用。
七、布置作业
写一种昆虫或动物。
要求:能像作者一样仔细地观察,认真地研究,然后写成文章。
八、板书设计
九、教学反思
【资料链接】
法布尔:出生于法国南部圣雷翁村一户农家,童年在乡间与花草虫鸟一起度过。由于贫穷,他连中学也无法正常读完,但他坚持自学,一生中先后取得了数学学士学位、自然科学学士学位和自然科学博士学位。1880年,他终于有了一间实验室——一块矢车菊和膜翅目昆虫钟爱的土地,他风趣地称之为“荒石园”。余生的35年中,法布尔就一直居住在“荒石园”里,一边进行观察和实验,一边整理前半生研究昆虫的观察笔记、实验记录、科学札记等资料,完成了《昆虫记》这部著作。1915年,92岁的法布尔在他钟爱的昆虫陪伴下,长眠于“荒石园”。他被誉为“昆虫界的荷马”。而《蝉》这篇课文就出自《昆虫记》。法布尔通过自己的努力不但成就了自己,而且还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知识财富。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蝉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蝉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有趣”的蝉,“有趣”的介绍,“有趣”的生命,“有趣”的续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蝉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蝉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蝉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蝉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检查预习,整体感知,合作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