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吉林省吉林市龙潭区亚桥第二九年制学校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解析版)
展开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O-16 Ca-40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下列生产工艺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 纺纱织布 B. 雕刻石碑 C. 雪场造雪 D. 粮食酿酒
【答案】D
【解析】
【详解】A、纺纱织布,只是形状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雕刻石碑,只是形状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雪场造雪,只是状态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粮食酿酒,发生缓慢氧化,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D。
2. 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 )
A. 氮气 B. 二氧化碳 C. 氧气 D. 稀有气体
【答案】A
【解析】
【详解】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占0.03%。
3.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振荡试管 B. 点燃镁条
C. 闻气体气味 D. 取走蒸发皿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振荡试管时,振荡试管中的液体的正确方法是手指拿住试管,用手腕的力量左右摆动,而不是手指拿住试管上下晃动,故A不正确;
B、点燃镁条时,不能用手持镁条,应用坩埚钳夹取,故B不正确;
C、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故C正确;
D、正在加热的蒸发皿温度较高,为防止烫伤手,不能用手直接拿热的蒸发皿,应用坩埚钳夹取,故D不正确。
故选C。
4. 2022年6月5日我们将迎来第51个“世界环境日”。下列做法不利于保护环境是
A. 垃圾分类处理 B. 清洁能源推广使用
C. 农药化肥大量使用 D. 工业废水处理后排放
【答案】C
【解析】
【详解】A、垃圾分类处理,能有效提高对垃圾的处理和再利用,减少污染,有利于保护环境,故选项做法正确;
B、清洁能源推广使用,可以减少因使用化石能源而产生的污染物,有利于环境保护,故选项做法正确;
C、使用农药、化肥,可提高农作物产量,但过量使用会导致水或土壤被污染,所以应合理使用,故选项做法不正确;
D、工业废水处理后排放,防止水体污染,故选项做法正确。
故选C。
5. 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 钴元素:CO B. 2个氮原子:2N2
C. 碳酸分子:CO3 D. 氯化亚铁:FeCl2
【答案】D
【解析】
【详解】A、元素符号有两个字母时,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钴元素的符号为Co,选项错误;
B、元素符号前加数字表示原子个数,2个氮原子表示为2N,选项错误;
C、碳酸的化学式可以表示1个碳酸分子,为H2CO3,选项错误;
D、FeCl2 中铁元素显+2价,读作氯化亚铁,选项正确。
故选D。
6. 下列有关生活常识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铅笔芯中不含铅 B. 金刚石属于金属材料
C. 纯净水不含任何化学物质 D. 室内燃气泄漏应立即打开排风扇
【答案】A
【解析】
【详解】A、铅笔芯中不含铅,主要是石墨和黏土的混合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B、金刚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不属于金属材料,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C、纯净水中含水,水也是一种化学物质,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D、煤气具有可燃性,一旦泄漏,应先关闭燃气阀门,然后打开门窗通风,切不可打开排气扇,以免由于产生电火花而引起爆炸,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A。
7. 有关金属的说法,错误的是
A. 镁片、铝片、铁片是银白色的,铜是紫红色的
B. 将铜片和黄铜片互相刻画,在铜片上留有划痕,说明铜比黄铜硬度大
C. 将镁条、铁片、铜片分别接入串联电路灯泡发光,说明这些金属有导电性
D. 手拿金属铜片的一端,在酒精灯火焰上烘烤另一端,手有热感,说明铜能导热
【答案】B
【解析】
【详解】A、镁片、铝片、铁片是银白色的,铜是紫红色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B、将铜片和黄铜片互相刻画,在铜片上留有划痕,说明铜比黄铜硬度小,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C、将镁条、铁片、铜片分别接入串联电路灯泡发光,说明这些金属有导电性,故选项说法正确;
D、手拿金属铜片的一端,在酒精灯火焰上烘烤另一端,手有热感,说明铜能导热,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8. 下图是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的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氯原子始终没有发生变化 B. 钠原子与氯原子共用一个电子
C. 钠原子与氯原子结合形成氯化钠分子 D. 钠原子失去电子后,形成相对稳定的结构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氯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易得到1个电子后,变成阴离子,错误;
B、钠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是活泼金属,易失去1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而氯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易得到1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它们之间是因为得失电子形成离子结合在一起的,不是共用电子,错误;
C、钠原子与氯原子通过得失电子结合形成离子化合物氯化钠,氯化钠没有分子,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错误;
D、钠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是活泼金属,易失去1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正确;
故选D。
9. 物质鉴别时的方法、现象与结论都正确的是
A. 用燃着的木条鉴别氮气和空气,熄灭的是氮气
B. 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产生大量泡沫的是硬水
C. 用品尝的方法鉴别实验室中的蔗糖和氯化钠,咸的是氯化钠
D. 用点燃的方法鉴别氢气和一氧化碳,能产生蓝色火焰的是氢气
【答案】A
【解析】
【详解】A、氮气不燃烧、不支持燃烧,燃着的木条在氮气中熄灭,空气中含有氧气,支持燃烧,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正常燃烧,则用燃着的木条鉴别氮气和空气,熄灭的是氮气,故A正确;
B、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产生大量泡沫的是软水,故B不正确;
C、实验室中不能用品尝的方法鉴别药品,故C不正确;
D、氢气和一氧化碳均能点燃,氢气点燃产生淡蓝色火焰,一氧化碳点燃产生蓝色火焰,火焰颜色不易区分,故D不正确。故选A。
10. 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W、X、Y、Z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认识错误的是
物质
W
X
Y
Z
反应前质量(g)
18
1
2
32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26
2
12
A. 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 参加化学反应Z质量为32g
C. 反应中X、Z的质量比为5:4 D. 物质Y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则有18+1+2+32=待测+26+2+12,得待测=13,反应后质量增多的物质是生成物,质量减少的物质是反应物,差量是生成的质量或参加反应的质量。W反应后质量减少,是反应物,X反应后质量增加,是生成物,Z的质量减少,是反应物,Y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
【详解】A、由分析可知,W、Z是反应物,X是生成物,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参加化学反应Z的质量为32g-12g=20g,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C、反应中X、Z的质量比为(26g-1g):(32g-12g)= 5:4,故选项说法正确;
D、Y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1. 硒是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湘西地区土壤中硒的含量较高。据图回答:
(1)硒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__;硒有多种氧化物,其中SeO3的读法为_______;
(2)图D表示的微粒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3)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答案】(1) ①. 78.96 ②. 三氧化硒
(2)得到 (3)C
【解析】
【小问1详解】
元素周期表中每个方格元素名称(汉字)下面数字是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所以硒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78.96;根据氧化物的命名,读写顺序正好相反,有多种氧化物需把角码数读出来,所以SeO3读作:三氧化硒。故填:78.96;三氧化硒。
【小问2详解】
D表示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7,多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1个电子,使最外层达到8个电子的相对稳定结构,故填:得到。
【小问3详解】
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是C,因为C表示的原子最外层有8个电子,故填:C。
12. 下列是某户居民在饮用水之前对河水的处理步骤:河水→A(加入明矾)→B(沉淀)→C(过滤)→D(加入活性炭)→E(加入漂白粉)→净水
(1)能够消毒、杀菌的操作是_____(填字母);
(2)通过C操作可除去________;
(3)D操作利用活性炭的____性。
【答案】(1)E (2)水中的难溶性杂质
(3)吸附
【解析】
【小问1详解】
漂白粉消毒是利用漂白粉的氧化作用对饮用水和废水进行杀菌的水处理过程,故能够消毒、杀菌的操作是E(加入漂白粉),故填:E;
【小问2详解】
过滤是将不溶物与溶液分离,故过滤可以除去是水中的难溶性杂质;
【小问3详解】
活性炭疏松多孔,能够吸附有毒有色有异味的物质,故D操作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故填:吸附。
13. 同学们为研究分子的性质,做了如下三个实验。
(1)实验1中,观察到品红在___________ (填“冷”或“热”)水中扩散更快;
(2)实验2中,观察到A烧杯溶液无明显变化,B烧杯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该现象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
(3)实验3中,称取ag食用油,放置1小时后读数变为a1g。若用ag医用酒精代替食用油重复上述实验,1小时后读数变为a2g。则a1___________a2(填“>”“=”或“<”)。
【答案】(1)热 (2)分子在不断运动
(3)>
【解析】
【小问1详解】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因此实验1中,观察到品红在热水中扩散更快,故填:热;
小问2详解】
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分子不断运动,当运动到B烧杯中时,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由此可得出分子在不断运动,故填:分子在不断运动;
【小问3详解】
实验3中,称取ag酚酞溶液,放置1小时后读数变为a1g,若用ag医用酒精代替食用油重复上述实验,酒精具有挥发性,即酒精分子运动的比酚酞分子快,因此1小时后读数变为a2g,则a1>a2,故填:>。
三、简答题(每空1分,化学方程式2分,共12分)
14. 可燃冰是天然气和水结合在起的固体化合物、 外形与冰相似。主要成分是甲烷气体,因此极易燃烧,科学家们把可燃冰称作“属于未来的能源”。
(1)可燃冰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你还知道其它的新能源吗?请举一例___________。
【答案】(1)
(2)太阳能、地热能等(合理即可)
【解析】
【小问1详解】
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故可燃冰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2详解】
新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指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等。
15. 如果用分别表示三种元素的原子,那么有如图四幅图表示构成物质的粒子。仔细看图并回答问题:
(1)A中物质从分类角度判断,属于______;
(2)如果分别是氢原子和氧原子,则C微粒的构成是________;
(3)构成D物质的微粒是_______。(填“分子”、“原子”或“离子”)
【答案】(1)混合物 (2)水分子
(3)原子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物质的构成可知,A中有两种不同的分子,属于物质分类中的混合物。故填:混合物。
【小问2详解】
如果分别是氢原子和氧原子,1个C微粒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则C微粒的构成是水分子。故填:水分子。
【小问3详解】
1个D微粒只由一个原子构成,所以构成D物质的微粒是原子。故填:原子。
16. 如图是红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
(1)指出实验中的错误___________;这个错误对实验结果是否有影响___________(填“有”或“没有”),天平没有用游码;
(2)从微观的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___________。
【答案】(1) ①. 砝码与被称量物放反 ②. 没有
(2)反应前后原子的质量、种类、数目没有改变
【解析】
【小问1详解】
用托盘天平常量药品时,应左物右码,但该实验中砝码与被称量物放反了;
由于该实验是验证反应前后质量是否相等,即天平平衡即可,如图,该实验天平没有用游码,则这个错误对实验没有影响。
【小问2详解】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为原子,而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质量和个数均没有改变,则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17. 小化收集了核电荷数为11~17的元素最高和最低化合价的有关数据并统计如图:
(1)从图中可以看出,硫元素的最高正价是_______;
(2)写出图中元素的化合价随着核电荷数递增的一条变化规律_____;
(3)若某元素既可显正价,又可显负价,则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之间的关系为______。
【答案】(1)+6 (2)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依次增大
(3)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绝对值的代数和为8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图中可知,硫元素最高正价为+6价,故应填:+6;
【小问2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元素的化合价随着核电荷数递增的一条变化规律是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依次增大,故应填: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依次增大;
【小问3详解】
分析图中信息,当某元素既可显正价,又可显负价,则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绝对值的代数和为8,故应填: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绝对值的代数和为8。
四、实验与探究题(每空1分,化学方程式2分,共12分)
18. 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可以用来收集氧气的装置是_____。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选用的发生及收集装置的组合是______;检验二氧化碳已经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
【答案】(1) ①. ②. C##E
(2) ①. BC ②. 将燃着的木条置于集气瓶口处,木条熄灭,则二氧化碳收集满
【解析】
【小问1详解】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同时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成分反应,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难溶于水不与水反应,可以用排水法,可以用来收集氧气的装置是C或E;故填:;C或E;
【小问2详解】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用的是大理石和稀盐酸,固液反应装置,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且不与空气成分反应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不可以用排水法,所以选用的发生及收集装置的组合是BC;二氧化碳不助燃,不可燃,将燃着的木条置于集气瓶口处,木条熄灭,则二氧化碳收集满;故填:BC;将燃着的木条置于集气瓶口处,木条熄灭,则二氧化碳收集满。
19. 探秘燃烧。
Ⅰ.探究燃烧条件
(1)实验一:加热片刻,观察到A中棉球燃烧产生蓝色火焰,B中棉球不燃烧,由此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
(2)实验二:装置中未屑燃烧,煤粉没有燃烧,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
Ⅱ.探究“影响燃烧剧烈程度的因素”
实验编号
可燃物
集气瓶中气体
反应现象
甲
细铁丝
氧气
剧烈燃烧、大量放热___________。
乙
细铁丝
空气
不燃烧
丙
铁粉
空气
剧烈燃烧、迸发出大量火星
(3)比较实验甲与乙,产生不同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
(4)实验丙的产物与甲相同,写出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
(5)上述实验中,能说明“反应物与氧气接触的面积不同,现象不同”的是_____(填编号)。
【答案】 ①. 燃烧需要可燃物 ②. 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 ③. 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④. 氧气的浓度不同 ⑤. ⑥. 乙、丙
【解析】
【详解】[答题空1详解]小棉花球蘸水后,因水不可燃,反而会蒸发吸收热量,所以温度达不到棉花的着火点,不会燃烧;而小棉花球蘸酒精后,酒精是可燃物,在酒精灯上被点燃后会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使温度达到棉花的着火点,引发棉花球燃烧,因此实验的结论是燃烧的物质必须是可燃物。
[答题空2详解]木屑和煤粉都是可燃物,都与氧气接触,在加热过程中,由于木屑的着火点较低,首先燃烧起来,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答题空3详解]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剧烈燃烧、大量放热,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答题空4详解]可燃物燃烧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细铁丝在氧气和空气中燃烧现象不同是因为氧气浓度不同。
[答题空5详解]铁粉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答题空6详解]过实验乙和丙对比,细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铁粉在空气中能燃烧,说明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会影响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
五、计算题(共6分)
20. 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为检测鸡蛋壳中碳酸钙的含量,进行的实验及实验数据如
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信息:鸡蛋壳中其他成分与稀盐酸接触不产生气体)
(1)完全反应生成气体的质量为___________g;
(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12g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为多少。
【答案】(1)4.4 (2)设12g鸡蛋壳中碳酸钙质量为x。
x=10g
答:12g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为10g。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反应前加入烧杯的物质总质量是100+12=112g,反应后只剩107.6g,是因为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根据质量守恒定律,112g-107.6g=4.4g。
【小问2详解】
略,详见答案。
吉林省吉林市亚桥第二九年制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化学教学质量调研试卷: 这是一份吉林省吉林市亚桥第二九年制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化学教学质量调研试卷,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下列各组对比不正确的是,下列对实验结果分析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吉林省吉林市亚桥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检测化学试题(1): 这是一份吉林省吉林市亚桥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检测化学试题(1),共1页。
吉林省吉林市亚桥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检测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吉林省吉林市亚桥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检测化学试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实验与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