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分类训练:赠友送别类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分类训练:赠友送别类第1页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分类训练:赠友送别类第2页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分类训练:赠友送别类第3页
    还剩2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分类训练:赠友送别类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分类训练:赠友送别类,共27页。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送梅龙图公仪[注]知杭州
    欧阳修
    万室东南富且繁,羡君风力有余闲。
    渔樵人乐江湖外,谈笑诗成樽俎间。
    日暖梨花催美酒,天寒桂子落空山。
    邮筒不绝如飞翼,莫惜新篇屡往还。
    [注]梅龙图公仪:梅挚,字公仪,以龙图阁直学士知杭州。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盛赞朋友要去的地方,并以“羡”字表达对朋友政治才干的赞美。
    B.颔联写渔樵之人有飘荡江湖的自得之乐,而诗人享有饮酒作诗之乐。
    C.尾联“如飞翼”运用比喻手法,“莫惜”直抒胸臆,希望朋友多寄送诗作。
    D.虽是送别诗,本诗却全无愁情而一派轻松欢悦,语言细腻传神,格调清新。
    2.本诗的颈联和崔颢《黄鹤楼》的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在写法上有什么异同?请结合诗句加以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与诸公送陈郎将①归衡阳
    李白
    衡山苍苍入紫冥,下看南极老人星②。
    回飙吹散五峰雪,往往飞花落洞庭。
    气清岳秀有如此,郎将一家拖金紫。
    门前食客乱浮云,世人皆比孟尝君。
    江上送行无白璧③,临歧惆怅若为分。
    【注】①郎将:为武官名。②南极老人星:《史记·天官书》:“狼比地有大星,曰南极老人,老人见,治安。不见,兵起。常以秋分时候之于南郊。”③白璧:《吕氏春秋》:郈成子为鲁聘于晋。过卫,右宰谷臣止而觞之,酒酣而送之以璧。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描写了衡山随着天色渐暗更显苍翠,一个“下”字突显了衡山之高峻。
    B.“回飙”写出风大而疾,疾风席卷了山上的积雪,积雪如飞花般飞落洞庭湖。
    C.“拖金紫”显示了陈郎将一家披金戴银的富有豪奢,表现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D.送别时无“白璧”相赠,表现了友人离别时作者无法挽留的遗憾和不舍之情。
    4.作者用多种手法表现了陈郎将多方面的特点,试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临江仙
    晁补之
    身外闲愁空满眼,就中欢事常稀。明年应赋送君诗。试从今夜数,相会几多时。
    浅酒欲邀谁共劝,深情唯有君知。东溪春近好同归。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
    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真实描写了送别的场景,充分地表现出词人对朋友的眷恋之情。
    B.词人时常感到缺乏快乐,而即将到来的离别又会强化这种愁闷的感受。
    C.因不忍与朋友分别,词人更珍惜当下,数算还剩下多少时日可以相聚。
    D.春天即将到来,词人希望与朋友同归东溪游览,共同欣赏春日的美景。
    6.词的结尾两句被后代评论家称赞为“绝妙”,请简要分析其妙处。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①
    和王正之右司吴江观雪见寄
    辛弃疾
    造物故豪纵,千里玉鸾飞。等闲更把,万斛琼粉盖颇黎②。好卷垂虹千丈,只放冰壶一色,云海路应迷。老子旧游处,回首梦耶非。
    谪仙人,鸥鸟伴,两忘机。掀髯把酒一笑,诗在片帆西。寄语烟波旧侣,闻道莼鲈正美,休制芰荷衣。上界足官府③,汗漫与君期。
    【注】①此词约作于淳熙二年(1175)或三年。王正之原唱已佚。②颇黎:大德本作“玻璃”。③“上界”句,韩愈《奉酬卢给事云夫》云:“上界真人足官府,岂如散仙鞭答凤终日相追陪。”
    7.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应和词,右司王正之在吴江观雪写词送给作者,作者因此作词回应。
    B.上片就吴江观雪展开铺陈,词人看到万斛琼粉盖在玻璃上,看不清前方的道路。
    C.下片叙写旧侣情谊。“谪仙人”三句仅用九字,王正之的高士形象便呼之欲出。
    D.尾句用典,表明了与友人相期约会之意,语辞之间充满豪情,语意潇洒飘逸。
    8.明代卓人月、徐士俊评价这首词说:“佳句忽来,正如一片远帆,从天际落。”辛词擅长奇特景物描写,从而造就绝妙艺术效果。请结合词的上片,对此加以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得卢衡州书因以诗寄①
    柳宗元
    临蒸②且莫叹炎方,为报秋来雁几行。
    林邑③东回山似戟,牂牁④南下水如汤。
    蒹葭淅沥含秋雾,橘柚玲珑透夕阳。
    非是白蘋洲畔客⑤,还将远意问潇湘。
    【注】①这首诗作于元和十一年(816)秋。居官衡州的卢姓友人写信给谪居柳州的柳宗元,抱怨所在的衡阳气候炎热难耐,诗人收到后,寄诗安慰。②临蒸:衡阳旧名。③林邑:古地名。④牂牁(zāngkē):即牂牁江,流经广西,至广州入海。此联林邑、牂牁都借指柳州的景象。⑤白蘋洲畔客:指南朝诗人柳恽,贬吴兴太守后,作《江南曲》云:“汀洲采白蘋,日暖江南春,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
    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衡阳虽气候难耐,但秋来雁到,尚可借雁寄语,互致问候,诗境幽远,令人回味无穷。
    B.颔联对险恶环境的描写令人产生窒息的严酷感,借林邑与牂柯表现出柳州位置的偏远与孤绝。
    C.颈联用比拟手法描绘出色泽明丽的景致,与上文内容形成鲜明对比,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D.尾联“潇湘”用湖南的两条水名,代指卢衡州,诗人与友人对话问候,回应前文,情感真挚。
    10.这是一首劝慰诗。请结合全诗,简析诗人是从哪些方面劝慰友人的。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赠阙下裴舍人
    钱起
    二月黄莺飞上林①,春城紫禁晓阴阴。
    长乐钟声花外尽,龙池柳色雨中深。
    阳和不散穷途恨,霄汉长怀捧日心。
    献赋②十年犹未遇,羞将白发对华簪。
    【注】①上林:指上林苑,汉武帝时据旧苑扩充修建的御苑。此处泛指宫苑。②献赋:西汉时司马相如向汉武帝献赋而被进用,后为许多文人效仿。此指参加科举考试。
    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早春二月的上林苑,黄鹂成群飞鸣追逐,紫禁城中春意盎然,好一派活跃的春景图。
    B.颔联尽管没有正面提到裴舍人,却句句恭维,用景物衬托出裴舍人的特殊身份和地位。
    C.颈联自伤不遇,愁云难散,虽然如此,然话语中还是表现出要忠心不二,为朝廷做事。
    D.“羞”字表现了作者年老的感慨,自怨自艾,又表现出对华美官帽的委婉的艳羡之情。
    12.本诗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都是投赠诗,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两首诗在情感、表达上的异同。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贺新郎·送郑材卿    
    刘学箕
    莫向愁人说。叹人生、不如意事,十常七八。是则中年伤怀抱,客里何堪送客。又添取、一襟凄咽。岸柳凋零秋容澹,黯消凝、怎忍轻攀折。重会面,甚时节。
    杏花丽日梅花雪。记当时、一觞一咏,楚云湘月。别后君休劳春梦,转眼江南塞北。莫漫被、闲愁萦结。且判离筵今夕醉,霎时间、便见兰舟发。空怅望,水云阔。
    1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莫向愁人说”开篇直抒胸臆,奠定全词“愁”的基调。“愁人”主要指词人自身,也兼指友人。
    B.“客里何堪送客”是说客居之人又要送客离去,愁上加愁让人难以承受。两个“客”字运用巧妙。
    C.“别后”与“转眼”两句是劝慰友人休养身体,别后路途辛劳,远隔南北,只能在梦中相见了。
    D.用“一襟”状“凄咽”,用“萦结”写“闲愁”,将无形的情绪化为了可感的形象,增强了感染力。
    14.上阕“岸柳凋零秋容澹”与下阕“杏花丽日梅花雪”都是写景之笔,请简要分析这两句词在表现手法上的异同。

    阅读下面这首南北朝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送别王宣城①
    鲍照
    发郢流楚思,涉淇兴卫情。
    既逢青春盛,复值白苹生。
    广望周千里,江郊蔼微明。
    举爵自惆怅,歌管为谁清。
    颍阴腾前藻,淮阳流昔声②。
    树道慕高华,属路伫深馨。
    【注】①此诗为诗人送别友人王僧达出为宣城太守时所作。②“颍阴”二句:西汉黄霸曾为颍川太守,治为天下第一;汲黯为淮阳太守,岁余,淮阳大治。前藻,指前人的诗文。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送别诗,虽有诗人依恋不舍的离情却并不低沉,饱含诗人对友人才能的坚定信心。
    B.“既逢”以下四句交代了送别的时间和环境,而“青春盛”还暗示了友人正值青春盛年。
    C.“举爵自惆怅”借自己离别之际的惆怅,为下文写对友人的期待、勉励和祝福作铺垫。
    D.本诗前六句为第一层,后六句为第二层,由实入虚,由景到情,层次清楚,结构严谨。
    16.本诗是如何表现离别之情的?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劳劳亭①歌
    李白
    金陵劳劳送客堂,蔓草离离生道旁。
    古情不尽东流水,此地悲风愁白杨。
    我乘素舸同康乐②,朗咏清川飞夜霜。
    昔闻牛渚③吟五章,今来何谢袁家郎④。
    苦竹寒声动秋月,独宿空帘归梦长。
    【注】①劳劳亭:又名新亭,在今南京市西南,古送别之所,一名临沧观。②康乐:即谢灵运,东晋文学家,以山水诗著称。③牛渚:即今安徽马鞍山采石矶。五章:五首诗。④袁家郎:即袁宏,少有逸才,文章绝丽,曾有咏史诗。一次,袁宏在舟中讽咏,时谢尚镇牛渚,微服泛江,闻之,遂往听之。谢尚佳其有兴致,邀其谈话至且。自此袁宏名誉日茂。
    1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劳劳”一词值得玩味,在此虽指亭名,却又容易使人想起“举手长劳劳”的诗句,诗人意在借此突出送别时的忧愁伤感。
    B.诗歌巧用象征、比喻等手法,“蔓草离离”以道旁草象征离情别绪,而“古情不尽”句则以“东流水”比喻离别之情长久难断。
    C.“我乘……飞夜霜”说像谢灵运一样缘流乘舟,霜夜在长江的清流上朗咏;“素舸”“清川”“夜霜”等意象突出诗人的清高脱俗。
    D.“昔闻”两句运用袁宏牛渚咏诗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袁宏的无限仰慕之情:虽然早已成为历史人物,但英名流传至今,令人敬仰。
    18.请分析本诗最后两句中景的特点和所含之情。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  
    辛弃疾
    老来情味减,对别酒,怯流年。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无情水都不管,共西风、只管送归船。秋晚莼鲈江上,夜深儿女灯前。
    征衫便好去朝天,玉殿正思贤。想夜半承明,留教视草,却遣筹边。长安故人问我,道愁肠殢酒只依然。目断秋霄落雁,醉来时响空弦。
    【注】①这首词是乾道九年秋天,作者在滁州任上,为送他的同事范昂赴京城临安而作。范悴:即范昂。倅,副职。②《世说新语·识鉴篇》:张季鹰辟齐王东曹掾。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遂命驾便归。③承明:汉有承明庐,为朝官值宿之处。④视草:为皇帝起草制诏。⑤殢酒:沉溺于酒。
    19.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面对送别酒宴,词人情绪陡然而起,直抒胸臆,一个“老”字,尤耐人寻味。
    B.“不管”与“只管”相对而出,突出流水、西风之无情,从而反衬人之有情。
    C.上片实写离别所见,中秋好月,流水西风,莼鲈夜灯,借景渲染了伤离之情。
    D.下片词人期待朋友能为收复中原、统一国家施展才华,送友良愿,实为己志。
    20.下片抒情跌宕起伏,请简要分析词人情感的变化过程。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谢叠山先生己丑九月被执北行闽士以诗送之(其一)
    王奕
    皇天久矣眼垂青,盼盼先生此一行。
    遗表不随诸葛死,离骚长伴屈原清。
    两生无补秦兴废,一出诚关鲁重轻。
    白骨青山如得所,何消儿女哭清明。
    注释:谢叠山,名枋得。南宋遗民,元世祖两次召他到元大都为官,均遭拒绝。后被迫北上,被关押在悯忠寺,绝食殉国。
    2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的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诗人以晋朝诗人阮籍能青白眼的典故,赞赏谢叠山的高尚品质受到上天的眷赏,应当坚持下去,不负苍天。
    B.颔联承接首联,作者盼望朋友北上,并且用古代两位先贤作勉励,希望老朋友能够向屈原、诸葛亮学习,即使殉国也要留下诗书激励后人。
    C.此诗用典是一大特色,其中用投降汉朝的秦朝鲁人孙叔通的典故勉励谢叠山先生,不要因为地位低贱而做有辱国家的失节之事来。
    D.送别诗往往写得伤感不舍,或者是慷慨祝愿,王奕却将这首送别诗写得沉郁顿挫,感人至深。
    22.文天祥《过零丁洋》一诗中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它形象地概括了中国古代忠诚烈士的生死观。请结合全诗,说说诗人王奕是如何表达这种生死观的。

    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酬张少府①
    王维
    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岁暮归南山  
    孟浩然
    北阙②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③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注]①《酬张少府》:这首诗是王维晚年居辋川时与友人的应和之作。②北阙:帝宫。③青阳:春天。
    23.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诗中“松风”“山月”意与境相谐,主客观一体,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
    B.王诗尾联即景悟情,一问一答,以“渔歌”正面作答,含蓄而富有韵味。
    C.孟诗第二句中的“南山”并非实指,而是诗人化用“悠然见南山”的典故。
    D.孟诗中“白发”青阳”本是无情物,缀以“催”“逼”二字,恰当地表现了诗人复杂的感情。
    24.请简要分析这两首诗情感上的异同点。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八声甘州·寄参寥子①
    苏轼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
    记取西湖西畔,正春山好处,空翠烟霏。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约它年、东还海道,愿谢公②、雅志莫相违。西州路③,不应回首,为我沾衣。
    注:①参寥子:即作者友人诗僧道潜,元祐六年,苏轼因治理有功被召进京任职,临行作此词赠之。②谢公:指东晋重臣谢安,他渴望造大船以归东山,后因病重未如愿。③西州路:谢安去世后,其甥羊昙经过西州时忆及谢安,恸哭而去。
    2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开头,以风向多变以及潮水涨退等景象暗指世事的无常,表意比较含蓄。
    B.面对黄昏之景,诗人发出“谁似东坡老”的叹息,饱含盛年不再、壮志难酬之愁。
    C.共赏西湖、访春山之雅事,“空翠烟霏”之妙趣,都强化“诗人相得”的意味。
    D.诗中的情景涉及古代、往昔、眼前、来年等时间维度,气度恢弘,情感深挚。
    26.词的下阕如何抒发升迁之思?请结合内容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耿十三湋复往辽海①
    戴叔伦
    仗剑万里去,孤城辽海东。
    旌旗愁落日,鼓角壮悲风。
    野迥边尘息,烽消戍垒空。
    辕门正休暇,投策拜元戎②。
    注:①辽海,泛指现在辽宁省东南一带,古代此地常有战事。②元戎,将军,主帅。
    2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万里”极写辽海的遥远,既拓展了诗的意境空间,也隐含了诗人送别时的不舍。
    B.“愁落日”与“感时花溅泪”都采用了移情手法,把人的主观情感赋予客观景物。
    C.“戍垒空”与“孤城”相呼应,写出战争惨烈,战场上十室九空,民众死伤惨重。
    D.“投策”作结,既点出了“仗剑”的目的,也叙写了人物,显出诗人构思的巧妙。
    28.唐人高仲武曾评价戴叔伦的作品“骨稍软”,不够雄浑豪迈。你同意这一评价吗?请结合本诗谈谈你对这一评价的看法。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周德万携孥赴龙舒法曹,道过水阳相见,留别女弟
    范成大
    草草相逢小驻船,一杯和泪饮江天。
    妹孤忍使行千里,兄老那堪别数年。
    马转不容吾怅望,橹鸣肯为汝留连?
    神如相此俱强健,绿发归来慰眼前。
    2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标题交代丁本诗的创作背景,点明了本诗的题材,也英定了诗歌的感情基调。
    B.第一句中“小驻船”突出了此次兄妹相逢的匆忙,也与诗歌第五、六句相互照应。
    C.第三句中“忍”字与《鹊桥仙》“忍顾游桥归路”中的“忍”字用法有相同之处。
    D.最后两句表达诗人的愿望:大家能身体健康,即使满头白发时相聚亦可得到安慰。
    30.请结合诗句分析“一杯和泪饮江天”中“泪”包含的复杂情感。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华州太守花园
    徐积
    南园花谢北园开,红拂栏干翠拂苔。
    却是梧桐且栽取,丹山相次凤凰来。
    送门人欧阳秀才游江西
    梅尧臣
    客心如萌芽,忽与春风动。
    又随落花飞,去作西江①梦。
    我家无梧桐,安可久留凤。
    凤巢在桂林,乌哺不得共。
    无忘桂枝荣,举酒一以送。
    【注】①西江:长江下游西段,即题中的“江西”。
    3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徐诗着重描写了园中的花卉,在对比中巧妙地表现花叶的错落之貌。
    B.梅诗妙用比喻,写游子之思像草木在萌芽,与春风一起摇曳。
    C.古典诗词写落花,常着感伤,而梅诗写其飞举飘扬,却充满生机。
    D.两首诗都虚实结合,既写眼前景象,又描写想象中飞翔的凤凰。
    32.两首诗均写到凤凰栖梧,但表达的情感有所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示长安君
    王安石
    少年离别意非轻,老去相逢亦怆情。
    草草杯盘供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
    自怜湖海三年隔, 又作尘沙万里行。
    欲问后期何日是, 寄书应见雁南征。
    【注】长安君为诗人大妹,因封长安县君,故称。时诗人将使辽,行前以此诗赠妹。
    33.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年轻时就看重离别,年老了,即使相逢也会引起心中的伤悲。
    B.末尾两句既是对亲人的安慰,又暗含了对完成出使任务、一展宏图的抱负与信心。
    C.此诗抒写了兄妹之深情,表达了诗人对妹妹长安君的担忧不舍之情。
    D.全诗未用一个典故,以家庭生活细节人诗,语言传神,质朴自然。
    34.诗中表现了“怆情”之感,请就颈联赏析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情感的。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戴式之①归天台歌(节选)
    严羽
    海内诗名今数谁?群贤杂沓争相推。
    胸襟浩荡气萧爽,豁如洞庭笠泽②月。寒空万里云开时。
    人生聚散何超忽,愁折瑶华③赠君别。
    君骑白鹿归仙山,我亦扁舟向吴越。
    明日凭高一望君,江花满眼愁氛氲。
    天长地阔不可见,空有相思寄海云。
    【注】①戴式之:即戴复古,南宋著名诗人,本诗写于其辞官还乡之时。②笠泽:指太湖。③瑶华:比喻花白如美玉。
    3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一二句以一问一答的方式,展现出诸多贤士对于诗名的热衷与推崇。
    B.人生聚散无常,诗人的心性惆怅迷惘,只有折白玉般无瑕之花聊以相赠。
    C.诗人虚写自己登高临远,只见江边繁花盛开,以乐景衬托别后相思。
    D.诗歌精于炼字,尾句“空”字与“隔叶黄鹂空好音”之“空”意蕴相似。
    36.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友人形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①
    欧阳修
    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
    群芳烂不收,东风落如糁。
    参军春思乱如云,白发题诗愁送春。
    遥知湖上一樽酒,能忆天涯万里人。
    万里思春尚有情,忽逢春至客心惊。
    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
    少年把酒逢春色,今日逢春头已白。
    异乡物态与人殊,惟有东风旧相识。
    注释:①谢法曹:欧阳修的朋友,当时在许州(今河南许昌)任司法参军,此地有一个西湖。欧阳修因为支持范仲淹的政治革新,被贬谪为峡州夷陵(今湖北宜昌)令。谢法曹从许州寄诗安慰他、他便写了这首诗作答。
    3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前四句写景,不仅咏叹西湖的自然风光,更是以美景烘托友人的美好情谊。
    B.“白发题诗愁送春”一句,诗人描摹诗友白发多情,寥寥数笔,却十分生动传神。
    C.诗的最后四句采用类比的手法,写出了诗人在春天里的不同感受,令人回味无穷。
    D.全诗将想象之景与眼前之景交织在一起,各具特色,同时衬托了诗人的复杂心情。
    38.本首诗抒发了诗人丰富的情感,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题。
    和董传留别①
    苏轼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②。
    囊空不办寻春马③,眼乱行看择婿车④。
    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⑤新湿字如鸦。
    [注]①此诗是苏轼罢官凤翔签判赴汴京,途经长安时,与朋友董传临别留赠董传的。②踏槐花:唐代有“槐花黄,举子忙”俗语,槐花落时,也就是举子应试的时间了,后因称参加科举考试为“踏槐花”。③寻春马:引用孟郊《登科后》诗:“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④择婿车:唐代进士放榜,例于曲江亭设宴。其日,公卿家倾城纵观,高车宝马,于此选取佳婿。⑤诏黄:即诏书,诏书用黄纸书写,故称。
    39.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说诗人自己身穿简陋的粗布衣服,但是满腹诗书,气质高华。
    B.颔联“厌伴”“强随”表明了董传的志向,希望通过科举出人头地。
    C.诗歌巧用典故,“寻春马”“得意”是“春风得意马蹄疾”的巧妙化用。
    D.尾联承接上两句,诗人进一步想象董传金榜题名、扬眉吐气的情景。
    40.诗中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B 2.(1)相同点:都诗中有画,富于绘画美;都运用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手法。本诗借描写梅龙图在杭州如诗如画的生活场景,抒发送朋友上任的欣喜和对朋友的美好祝愿;崔诗借描写登楼远眺所见晴日绿树、芳草满洲的如诗如画的美景,触发乡关何处、归思难禁的愁情。(2)不同:本诗颈联为虚写,是想象朋友在杭州的美好生活,日暖天寒都有应季的美景和乐事,令人神往;崔诗颈联实写,兼用富有音乐美的叠词,描写登楼所见之景,令人神伤。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B.“诗人享有饮酒作诗之乐”有误,此联为作者承接首联叙写朋友即将上任,想象朋友到任后的情形,渔樵人乐享民生,朋友相约诗酒谈笑言欢。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本诗通过写“日暖”“梨花”“美酒”“天寒”“桂子”“空山”等景物,运用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手法,描写梅龙图在杭州的如诗如画的生活场景;崔诗“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由写传说中的仙人、黄鹤及黄鹤楼,转而写诗人眼前登黄鹤楼所见,由写虚幻的传说转为实写眼前的所见景物,晴空里,隔水相望的汉阳城清晰可见的树木,鹦鹉洲上长势茂盛的芳草,描绘了一个空明、悠远的画面,为引发诗人的乡愁设置了铺垫。综上所述,两首诗都运用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手法;都做到了诗中有画,富于绘画美。
    本诗颈联虚写日暖时,喝酒赏花;天寒时,看桂子落山,想象朋友在杭州的美好生活,天暖天寒都有应季的美景和美事,令人神往;崔诗“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实写眼前的所见景物,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兼用“历历”“萋萋”的叠词,描写登楼所见之景,描绘了一幅空明、悠远的画面。
    3.C 4.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陈郎将”比作“老人星”,意喻陈郎将像老人星一样,能够安邦定国。
    ②“郎将一家拖金紫”赞扬陈郎将一家为国奉献的高义。
    ③以孟尝君作比,赞颂陈郎将的贤能。

    【解析】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
    C.“显示了陈郎将一家披金戴银的富有豪奢”错误。“拖金紫”意思是陈郎将一家都披上铠甲。
    故选C。
    4.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人物形象特点的能力。
    “衡山苍苍入紫冥,下看南极老人星”意思是:衡山在夜色的天空下愈发苍翠,从山上俯视着南方升起的老人星。结合注释“狼比地有大星,曰南极老人,老人见,治安。不见,兵起”可知,此处应是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陈郎将”比作“老人星”,意喻陈郎将像老人星一样,能够安邦定国。
    “气清岳秀有如此,郎将一家拖金紫”意思是:在这样的清爽气氛下,山岳更显得秀气俊美,陈郎将一家都披上铠甲。“郎将一家拖金紫”高度赞扬陈郎将一家为国奉献的高义。
    “门前食客乱浮云,世人皆比孟尝君”意思是:他门下的食客就像浮云那样多,世上的人都把他比作昔时的孟尝君。以孟尝君作比,赞颂陈郎将的贤能。
    5.A 6.①用动词“垂”“谢”赋予“柳”“梅”动态的美感,运用虚写的手法,想象在春季邀约友人同去东溪岸边,去观赏秀丽的春景。
    ②此句以春光美景收束全词,通过想象未来再聚之景,表达了对即将再会的期盼,安慰即将远离的友人,更表达出对友人离别的不舍之情和乐观豁达的情愫。

    【解析】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A.“真实描写了送别的场景”错。词中“明年应赋送君诗。试从今夜数,相会几多时”,意思是眼前虽是相聚,明年肯定又要送别你了。从今夜开始细数,到明年分离时还有多少相聚的时候。据此看出词人是明年送别朋友,属于虚写,并不是真实的场景。
    故选A。
    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
    “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意思是观赏那江水中倒映的柳影和隐在雪中零落的梅花。
    词句选取春日的“柳影”和“梅花”作为意象,用动词“垂”“谢”赋予景物动态的美感,写出杨柳的婀娜多姿和梅花绽放后的零落之态。运用虚写的手法,想象在秀丽的春季邀约友人同去东溪岸边,去观赏依依杨柳映在水面的倒影和枝枝梅花在白雪中纷纷零落。
    词人通过想象未来再聚之景,表达了对即将再会的期盼,此句以春光美景收束全词,既安慰了即将远离的友人,更表达出对友人离别的不舍之情,将离别的伤感融入一片春光之中,伤感中又带有乐观豁达的情愫。
    7.B 8.本词是辛弃疾和王正之的吴江观雪词,上片是对雪景的描绘。
    ①“玉鸾飞”,写雪花飘摇之状,以洁白的玉鸾比喻雪花,写出大雪在空中飞舞的灵动。
    ②“万斛琼粉”则以巧妙的比喻,夸张地描绘了雪之大,同时进一步写其洁白:“盖颇黎”是说雪花落在江上犹如盖上一层琼粉碎玉,美妙无比。
    ③“好卷”三句是说千丈长虹似乎被风雪席卷而不见踪影,云海茫茫,道路莫辨,天地之间只剩玉壶般的冰雪世界。一句一比,将漫天风雪、洁白世界描绘得大气磅礴而奇幻非常。
    ④尾句“老子旧游处”,更突出了仙境之美,增添了神秘感,为读者留下无限遐想。

    【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B.“盖在玻璃上”说法错误。“玻璃”是比喻,大雪落在结冰的江上,犹如铺上了一层琼粉碎玉,这里并不是指真正的“玻璃”。
    故选B。
    8.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景物特征以及表达效果的能力。
    本词是辛弃疾和王正之的吴江观雪词,上片是对雪景的描绘。
    “造物故豪纵,千里玉鸾飞”意思是:造物主确实是性格豪放,放出无数玉鸾鸟在千里长空漫天飞舞。本句以洁白的玉鸾比喻雪花,写出大雪在空中飞舞的灵动。
    “等闲更把,万斛琼粉盖颇黎”意思是:随随便便地,又拿上万斛的如同美玉粉末的雪覆盖了如同玻璃的结冰的江面。把“雪”比作“万斛琼粉”,不仅写出了雪之大,同时进一步写其洁白;“盖颇黎”是说雪花落在江上犹如盖上一层琼粉碎玉,美妙无比。
    “好卷垂虹千丈,只放冰壶一色,云海路应迷”意思是:好好地把上千丈的下垂的彩虹卷起,只放上盛冰的玉壶这一种的颜色,这个雪花飘飞、银装素裹的世界仿佛是广阔无垠的云海,置身其中,应该会迷路吧?将雪比作上千丈的下垂的彩虹、冰壶,把漫天风雪、洁白世界描绘得大气磅礴而奇幻非常。
    “老子旧游处,回首梦耶非”意思是:吴江是老夫昔日游览的地方,此时回想,让人纳闷它究竟是梦境还是现实呢?“老子旧游处”,更突出了仙境之美,增添了神秘感,为读者留下无限遐想。
    9.C 10.①衡阳是秋来雁至的地方,可借雁寄语传递友情;
    ②拿柳州与衡阳对比,柳州环境更恶劣,衡阳尚有美好的景色;
    ③借用典故,以被贬的柳恽来宽慰劝勉友人。

    【解析】9.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C.“颈联用比拟手法描绘出色泽明丽的景致”分析错误,颈联的意思是:正是淅沥的芦苇含着秋雾的时候,也正是玲珑的橘柚透着夕阳的色泽之际。用的是白描的手法,并没有使用比拟的修辞手法。
    故选C。
    10.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
    首联“临蒸且莫叹炎方,为报秋来雁几行”,意思是:你处在临蒸,也用不着叹息身处在炎热的南方,秋天到来时还有几行大雁到你那里栖息。“大雁”是古诗中常用的意象,此处之“雁”指“衡阳之雁”,作者借此劝慰友人,衡阳是秋来雁至的地方,可借雁寄语传递友情。
    颔联“林邑东回山似戟,牂牁南下水如汤”,写出林邑山势的曲折、高耸,牂牁水的滚烫,突出了环境的恶劣。颈联“蒹葭浙沥含秋雾,橘柚玲珑透夕阳”,淅沥芦苇含着秋雾,玲珑橘柚透着夕阳的色泽,形象地描绘了衡阳的美好景色。拿柳州与衡阳对比,柳州环境更恶劣,衡阳尚有美好的景色。
    尾联说我虽然不是江南白蘋洲般的游客,仍然寄上这首诗,来表达对潇湘水边的你的遥远祝福。“白蘋洲畔客”指南朝诗人柳恽,当时柳恽被贬到吴兴,思念潇湘江畔的古人,诗人引用这个典故,以被贬的柳恽来宽慰劝勉友人。
    11.D 12.同:两首诗题材相近,都表达了希望得到赏识、能够获得举荐的殷切之情,通过景物描写让干谒之情都表现得含蓄委婉。
    异:①钱诗表达了自己虽穷途落魄却有为朝廷出力的一片忠心以及十年科举失利的遗憾和惭愧;孟诗表达了诗人正当年富力强,愿为国家效力,做一番事业。
    ②钱诗中的景物描写表现了宫廷中的景物,烘托出裴舍人的特殊身份地位;孟诗中通过对辽阔的洞庭湖的描写,烘托出诗人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

    【解析】1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
    D.“表现了作者年老的感慨,自怨自艾,又表现出对华美官帽的委婉的艳羡之情”有误,“羞”字一方面写出自己请求裴舍人援引之意,另一方面又对戴华簪的舍人寄予羡慕、恭维之情。
    故选D。
    1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相同点:两首诗都是投赠诗,都是希望得到在高位者的赏识与提拔,当然表达得较为含蓄。孟浩然“欲济无舟楫”,是借写想要渡过溢满的洞庭湖却无舟来含蓄地表达自己想要为官却无人引荐。此诗“长乐钟声花外尽,龙池柳色雨中深。阳和不散穷途恨,霄汉长怀捧日心”,是诗人含蓄地赞颂了裴舍人,并委婉地陈述了自己的心事。全诗未有一句是明写作者自己之情,却在景色和感情的描写中点明了自己的想法。
    不同点:此诗说“阳和不散穷途恨,霄汉长怀捧日心”,自己穷途落魄,仰望天空,自己还是时时刻刻赞颂着太阳(指当朝皇帝),深意是说自己有一颗为朝廷干事的热心,也为自己十年科举失利而遗憾、惭愧。孟诗说自己“端居耻圣明”,自己在政治清明的时代却庸庸碌碌,自己倍感羞愧,表现的是自己正当年富力强,愿为国家效力,做一番事业。
    所写的景物截然不同。本诗更多描绘的是宫中的景物,诗人描画了一幅秾丽的宫苑春景图,裴舍人能看到上林苑的早莺,皇城的春阴晓色,听到长乐宫舒缓的钟声,看到柳色变化及其在雨中的浓翠,四种景物都若隐若现地使人看到裴舍人的影子,烘托出裴舍人的特殊身份地位。孟诗写到“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描写了洞庭湖壮阔的图景,烘托了诗人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
    13.C 14.同:这两句词都是借景抒情,都通过描绘景物、营造氛围衬托词人送别友人的悲愁。
    异:
    ①前者实写眼前杨柳凋零、秋色惨淡的悲景,正面衬托词人的离情别绪。
    ②后者虚写回忆中日照杏花、雪映梅花的美景,用往日的相聚之乐反面衬托现在的离别之苦。

    【解析】13.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
    C.“……劝慰友人休养身体,别后路途辛劳,远隔南北,只能在梦中相见了”错误。这两句是说分别在即,转眼天各一方,希望友人不要过分悲伤和牵挂。
    故选C。
    14.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
    同:“岸柳凋零秋容澹”,转写离别之际的眼前景色,词人面对着秋风中瑟缩的残柳,销魂凝思,黯然神伤,怎忍心折柳相赠,与对方离别呢。“杏花丽日梅花雪”写春日踏青,冬雪观梅,当时的一觞一咏,一景一情,今日都历历在目,记忆犹新。思及往日,则使今日之离别倍增凄苦。这两句词都是借景抒情,都通过描绘景物、营造氛围衬托词人送别友人的悲愁。
    异:
    “岸柳凋零秋容澹”,转写离别之际的眼前景色。直而能行,密处转疏,在萧瑟凄清的景物中贯注着伤时别友的悲凉之气。柳永 《雨霖铃》 有句云:“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这一句展示的也是这样一个典型环境。不过柳词显豁,此句含蓄,异曲同工,可谓各擅胜场。“黯销凝,怎忍轻攀折”,又写到自身。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柳”与 “留”谐音,折柳相赠,正是为了加强双方的系念。词人面对着秋风中瑟缩的残柳,销魂凝思,黯然神伤,怎忍心折柳相赠,与对方离别呢?正面衬托词人的离情别绪。
    过片“杏花丽日梅花雪。记当时,一觞一咏,楚云湘月”,健笔宕开,转写昔日欢会,语调又有所舒缓。“楚云湘月”,说明两人曾有过相当一段时间的共同生活经历。携手楚、湘,相濡以沫,春日踏青,冬雪观梅,当时的一觞一咏,一景一情,今日都历历在目,记忆犹新。这几句,切不可仅当作忆旧之语轻易放过。词人的目的,是有意以昔日美景、良辰、赏心、乐事之“四美”与今日之凄凉感伤作一强烈对比。思及往日,则使今日之离别倍增凄苦;面对今日,更觉往日之相聚弥足珍贵。既写出两人情谊的真挚与深厚,亦反衬出握手惜别之时的哀婉与悲凉,一笔两到,相反相成,可以称得上是神来之笔。
    15.D 16.①用典。借黄霸、汲黯的事典,表达对友人的期待和信心。②寓情于景。“青春盛”白苹生”借自然景物的欣欣向荣渲染烘托离别之际的复杂情感。(或以乐景衬哀情。以欣欣向荣的“乐景”衬托离别的哀情。)③直抒胸臆。“自惆怅”直接表达离别时内心的惆怅与不舍。

    【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D.“由实入虚,由景到情”表述错误。 前六句写送别的时间、环境和心境,属于实写,后六句写送别的行为和对友人的赞美与期待,是虚实结合;前后两部分都是既有景,又有情,并非由景到情。
    故选D。
    16.本题考查学生对抒情手法的把握能力。
    “颍阴腾前藻,淮阳流昔声”意思是希望你像当年黄霸治理颍川、汲黯治理淮阳一样,在宣城留下优美诗文和赫赫政声。 西汉黄霸曾为颍川太守,治为天下第一;汲黯为淮阳太守,岁余,淮阳大治。可见,诗人通过运用典故,借借黄霸、汲黯的事典,表达对友人的期待和信心。
    “既逢青春盛,复值白苹生”意思是我们离别之时,正赶上草木茂盛葱茏的春末时节,池塘里白苹草也悄悄钻出了水面。这里描写了欣欣向荣的自然景物,以欣欣向荣的“乐景”衬托离别的哀情,所以寓情于景,以乐景衬哀情,渲染了离别之情。
    “举爵自惆怅,歌管为谁清”意思是我举起酒却难以压抑心中的惆怅,乐姬婉转的歌声也变得索然无味。作者直抒胸臆,“自惆怅”直接表达离别时内心的惆怅与不舍。
    17.D 18.①结尾两句以苦竹、寒声、秋月为背景,勾勒了一幅独宿空船图,景象凄凉;
    ②诗人寓情于景,抒发羁旅思乡的孤单和怀才不遇、无人赏识的苦闷之情。

    【解析】17.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D.“表达了诗人对袁宏的无限仰慕之情:虽然早已成为历史人物,但英名流传至今,令人敬仰”理解错误。“今来何谢袁家郎”,其中的“谢”是逊色的意思,自叹其才不减袁宏,而无谢尚之见知。
    故选D。
    18.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艺术手法及思想感情的能力。
    “苦竹寒声动秋月,独宿空帘归梦长”,而今所遇唯有苦竹寒声动秋月而已,可惜没有知音,只好空船独宿寄情于归梦之中。诗句描绘了一个凄凉场景,在秋夜风吹苦竹的凄凉氛围下,诗人独宿空船,只能寄情于归梦。诗人寓情于景,抒发孤独寂寞、无人赏识的情感,羁旅思乡的孤愁,从而点明了诗的主旨,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回味无穷。
    19.C 20.下片前五句祝福友人,希望友人受到皇帝重用,也借此抒发自己建功立业的理想;而后笔锋一转,自言困境依旧,无所事事,以酒浇愁,曲笔传达词人报国无门的悲愤;最后两句,意境又翻进一层,词人醉中张弓满月,空弦虚射,却惊落了秋雁,传神地表达了壮怀激烈、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愤懑。

    【解析】1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
    C.“上片实写离别所见”错,“老来情味减”一句实写,以下笔笔虚写,以虚衬实。由“别酒”想到“西风”“归船”;由“西风”“归船”想到“江上”,灯前下边转到朝廷思贤,再转到托愁肠殢酒,最后落到醉中发泄。
    故选C。
    20.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下阕中,“征衫便好去朝天,玉殿正思贤”劝勉范昂不要眷恋于故乡之爱和天伦之乐,激励友人奋进,称赞他的才能,应当趁征衫未脱,去朝见天子,因皇帝在宫里正盼着贤德的人去帮助料理国事,希望他得到重用,作者时刻关心国家大事的心情跃然纸上。
    “玉殿正思贤”言朝廷求贤若渴。“想夜半承明,留教视草,却遣筹边”,一派君臣相得,振邦兴国的景象!而诗人夜里在承明庐修改诏书,又奉命去筹划边事,极言恩遇之深。这几句梦中才有的执弓弦驰骋战场的场景寄托了词人的理想,表达了词人杀敌报国的渴望,为国效力的壮志豪情。
    “长安故人问我,道愁肠带酒只依然”,变奋激昂扬为纡徐低沉。意思是倘若友人去了京城,遇到老朋友,可以告诉他们,自己仍然是借酒销愁,为酒所困。“愁肠残酒”乃化用唐未韩倔《有忆》诗“肠带殢酒人千里”句,话语外表露出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无限悲愤。
    “目断秋霄落雁,醉来时响空弦”词人醉中张弓满月,空弦虚射,却惊落了秋雁,真乃奇思妙想。一个壮怀激烈、无用武之地的英雄形象通过这两句显现出来,他的情怀只能在酒醉后发泄出来。
    21.B 22.①用典,用阮籍的青白眼的典故,写老朋友受到上天的垂青,鼓励他勇敢前去元朝都城,不要畏惧死亡。中间两联是用典勉励老朋友要向屈原、诸葛亮学习,为了国家,不要屈膝投降,敢于牺牲,这关系到国家声誉和气节。
    ②尾联直抒胸臆,点明中心。作者勉励朋友,一个人为国家而死就是死得其所,不一定非要将尸骨埋在家乡每年让儿女去吊唁哭泣。

    【解析】2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
    B.“即使殉国也要留下诗书激励后人”错误。作者只是期望朋友能向屈原诸葛亮学习,而并没有希望他留下诗书激励后人。
    故选B。
    2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
    “皇天久矣眼垂青”用典,说谢枋得在南宋灭亡之后,长期隐居,两次拒绝元朝招聘之命,铁骨铮铮,受到皇天的“垂青”。诗里的内在涵义是说谢枋得的人格已经受到天帝的长期眷赏,应当继续坚持下去,不负苍天。颔联“遗表不随诸葛死,离骚长伴屈原清”用两位古人的事迹进行劝勉。诸葛亮在《出师表》里表明自己对蜀汉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实践了自己的诺言,他人虽死而《出师表》没有随他死去,而永远传于人间。屈原在他的《离骚》巨作里,反复陈述了他对楚国的忠贞不二之情,到后来他宁愿自沉汨罗,下从彭咸,也不肯同流合污;《离骚》这篇巨作伴随着屈原清风亮节而长存天壤。言外之意很清楚,就是希望对方以诸葛亮和屈原为楷模,不能对元朝降身屈节。颈联“两生无补秦兴废,一出仍关鲁重轻。”用的是鲁地两儒生的典故。诗里用这个典故的意思是说,鲁两生的行为对秦朝的兴废是不起什么作用的,但只要一出来就关系到鲁地的声望的轻重,不出则重,一出则轻。这里用来比喻谢枋得到大都去关系到宋王朝的声誉,应当坚持到底,为已经灭亡的宋朝争光。这个典故用得贴切而含意深厚,对于谢枋得来说,是精神上的鼓励,也是恳切的忠告:千万不能失节啊!
    尾联直抒胸臆,点明中心。尾联“白骨青山如得所,何须儿女哭清明。”两句勉励对方宁杀身以成仁,勿求生以伤义,青山处处,可埋白骨,只要死得其所,自足不朽,何须彝身故乡,赢得了儿女们清明时节的哭声。这两句是全诗的主旨所在,也是全诗的警句。它形象地概括了中国古代忠臣义士的生死观,也是诗人自己的生死观。
    23.B 24.相同点:两首诗都表现了诗人抱负不能实现的苦闷和选择归隐、远离官场的情怀。不同点:①王诗侧重自述“好静”的志趣,表现出自己对闲适生活的快意及对天地间的感悟,故作轻松之态。②孟诗侧重以自怨自艾的形式写出了愁绪萦绕、焦虑难堪、怨愤难解之情态,感情基调低沉,抒情更强烈。

    【解析】2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赏析诗歌艺术手法的能力的能力。
    B.“以‘渔歌’正面作答”理解错误,应是以“不答”作答,诗人答非所问,隐约其辞,并未正面作答。
    故选B。
    24.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王诗颔联“自顾无长策”道出诗人理想的破灭和思想上的矛盾、痛苦,在冷硬的现实面前,深感无能为力。既然理想无法实现,就只好另寻出路。入世不成,便只剩下出世一条路了。“空知返旧林”中一个“空”字,包含着几多酸楚与感慨!王维此时虽任京官,但对朝政已经完全失望,开始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颈联写的是诗人归隐“旧林”后的通达适意。理想落空的悲哀被“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的闲适所取代。这既含有消极因素,又含有与官场生活相对照、隐示厌恶与否定官场生活的意味。
    孟诗首联两句“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记事,叙述停止追求仕进,归隐南山;颔联两句“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说理,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
    可见,两首诗情感上的相同点是都表现了诗人抱负不能实现的苦闷和选择归隐、远离官场的情怀。
    不同点:王诗是一首赠友诗。全诗写情多于写景。此诗前四句全是写情,隐含着诗人伟大抱负不能实现的矛盾苦闷心情。颈联写隐逸生活的情趣,情景浑成,物我两忘,以动写静,为高人达士作了传神的写照。末联是即景悟情,以问答形式作结,故作玄解,以不管作答,含蓄而富有韵味。全诗着意自述“好静”之志趣,写自己对闲适生活的快意,并表示自己对天地间的大道理有所领悟,已经能超然物外,从表面上看似乎很达观,但从诗意中,还是透露出一点点失落、苦闷的气息。
    孟诗系诗人归隐之作,诗中发泄了一种怨悱之情。首联两句记事,叙述停止追求仕进,归隐南山;颔联两句说理,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颈联两句写景,自叹虚度年华,壮志难酬;尾联两句阐发愁寂空虚之情。内容侧重以自怨自艾的形式写出了愁绪萦绕、焦虑难堪、怨愤难解之情态,感情基调低沉,抒情更强烈。
    25.B 26.①用典,②诗人升任京官,却希望自己不要像谢安那样归隐心愿落空,更希望朋友不要像羊昙痛哭谢安那样,③抒发了对仕途难料的担忧和弃官归隐的心愿。

    【解析】25.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B.“饱含盛年不再、壮志难酬之愁”错,结合“白首忘机”的语境可知,词人的态度是很乐观的。
    故选B。
    2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的能力。
    词的下阕运用典故抒发对升迁的态度。
    据《晋书·谢安传》记载,谢安东山再起后,时时不忘归隐,但终究还是病死于西州门,未能实现其归隐的“雅志”。羊昙素为谢安所重,谢安死后,他有一次醉中无意走过西州门,觉而大哭而去。词人当时被召还,且被委以显官,但他“自首忘机”,志在归隐,因此,安慰友人,说自己一定不会像谢安一样雅志相违,使老朋友恸哭于西州门下。诗人升任京官,却希望自己不要像谢安那样无法归隐、更不要让朋友像羊昊那样痛哭故人,隐含世事难料、身不由己的担忧。
    27.C 28.参考答案1
    我不同意这一评价。这首诗选取了边塞典型意象,孤城、落日、鼓角等,描绘了雄浑壮阔的边塞风光,同时塑造了一个远赴辽海,决心保家卫国的耿十三形象,充满了积极奋发的爱国热情。所以“骨不软”。
    参考答案2
    我同意这一评价。诗人虽然用孤城、鼓角等典型意象来描写雄伟壮阔的边塞风光,表现将士保家卫国,但是选取的场景却是烽烟散尽的“休暇“之时,情绪舒缓,场面平和,不够昂扬奋进,所以“骨稍软”。

    【解析】27.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
    C.“‘戍垒空’与‘孤城’相呼应,写出战争惨烈,战场上十室九空,民众死伤惨重”错误,“孤城辽海东”的“孤城”用以体现所去地方在辽海的地理位置,“戍垒空”,戍堡无人,是说明将士们死伤惨重,反映战争的惨烈。所以,“孤城”和“戍堡空”并不能形成呼应,也不是写出“战场上十室九空,民众死伤惨重”。
    故选C。
    28.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评价诗歌艺术特色的能力。
    本题是开放性试题,可同意也可以不同意。
    不同意。开篇“仗剑万里去”一句,就让一个满怀英雄豪气,仗剑走天涯的豪杰形象跃然纸上。诗中选取了边塞典型意象,孤城、落日、鼓角、边尘、戍垒等,描绘了雄浑壮阔的边塞风光。耿十三离家万里来到这里,一方面是源于爱国的热血,另一方面也有对守边克敌的冷静思考。于是,他才会“投策拜元戎”,向主帅表达自己的治边策、克敌策。诗句到此,一个有勇有谋,文武双全,远赴辽海,决心保家卫国的耿十三形象跃然纸上,充满了积极奋发的爱国热情。所以“骨不软”。
    同意这一评价。诗人虽然用孤城、鼓角等典型意象来描写雄伟壮阔的边塞风光,但结合题目“送耿十三湋复往辽海”可知是虚写,即壮阔之景是想象之景;且后面场景是战火已停息、烟消营空,将士们都在休整,是烽烟散尽的“休暇”之时,情绪舒缓,场面平和,不够昂扬奋进,所以“骨稍软”。
    29.D 30.①久别重逢,喜极而泣。兄妹二人在水阳相见,泪中含有惊喜。②为妹妹长途奔波的劳苦和孤寂而担忧。“妹孤”是第一层,“忍使行千里”是第二层,两种担忧叠加一起,因而流泪。③因刚见面就要匆匆分别的伤心,更因要再次久别而悲伤。“马转”“橹鸣”的催促让我“怅望”,想到自己渐渐老去而又要久别,不禁流泪。

    【解析】2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D.“满头白发”错,“绿发”应该理解为“黑发”,可联系“绿云扰扰”。
    故选D。
    30.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①为相逢而落泪。从“草草相逢小驻船”可知,虽心有悲痛,但兄妹二人能够重逢,也可以算得上是一点“喜事”了,诗人喜极而泣,泪中含有惊喜。
    ②担忧之泪。“妹孤忍使行千里,兄老那堪别数年”表现出兄长与妹妹一别数年,为妹妹长途奔波的劳苦和孤寂而担忧,兄妹情深,语极沉痛。
    酒泪相混,无语而饮,显得极为沉痛,
    ③伤离别之泪。“马转不容吾怅望,橹鸣肯为汝留连?”兄妹相逢的匆忙,表现诗人很快就要与妹妹分别的悲伤与不舍。
    31.D 32.①徐诗说太守家院子里种有梧桐树,凤凰自然会来。用“梧桐”象征华州太守的高尚品德,“凤凰”象征人才,表达了对华州太守广纳贤才的祝福。
    ②梅诗说“无梧桐”不能“久留凤”,把秀才比作凤凰,表达了对秀才才能的赞赏,及建功立业的祝福和勉励。

    【解析】3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D.“两首诗都……描写想象中飞翔的凤凰”错误。梅诗没有描写想象中飞翔的凤凰,此诗中的“凤”是指“门人欧阳秀才”,“我家无梧桐,安可久留凤”意思是“我家没有梧桐树,怎能留住你这只凤凰呢”。
    故选D。
    3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徐诗“却是梧桐且栽取,丹山相次凤凰来”,“梧桐”往往代表高洁品格,梧桐能引来金凤凰,“丹山相次凤凰来”,此句借用“梧桐”表达的是对华州太守可以广纳贤才的期待,寓有才之士咸来归附之意。
    梅诗“我家无梧桐,安可久留凤”,诗中用凤凰比喻欧阳秀才,是说他才华出众,非常人可比,表达了作者对他的赞赏,同时也是希望他以后能为朝廷建功立业。“家无梧桐”既是诗人自谦,也是对门人的勉励,愿他振翅高飞,奋力进取。
    33.C 34.(1)“自怜”与“又作”贯通一气,诗人借此直抒胸臆,表达了心中的万端悲慨。(2)“湖海”久隔,“尘沙”远赴,旦夕间重逢又别,且是出使不无艰险的辽国,时空的拓展将悲意又加深了一层。(3)“三年”言时间之长,“万里”谓距离之远,以数字入诗,一纵一横,使悲情更为浓烈。

    【解析】33.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C.“担忧”无中生有,此诗主要抒写兄妹聚少离多、相见难分离苦的情感。
    故选C。
    3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自怜湖海三年隔,又作尘沙万里行”我正在感慨分隔两地已有三年之久,却又要离开你去万里外的辽国,冒着风沙旅行。
    “自怜”直抒胸臆,感叹长年与亲人相阻隔,更为即将远赴异国与亲人相别而伤情。
    过去是三年湖海久隔,而今是万里尘沙远离,诗人以时空交叉的方法极言兄妹相见之难,分离之苦。
    “三年”“万里”以数字入诗,分别从时间和空间角度表达了心中的万端悲慨。
    35.A 36.①才华卓著。友人诗名远扬,被诸多贤士公认为当今海内诗歌创作第一人。
    ②胸襟豁达。诗人以洞庭湖、太湖之月来形容友人的胸襟气度,表现其光风霁月。
    ③品行高洁。诗人以白玉般无瑕之花作为临别之礼,侧面凸显出友人如玉的高洁品行。
    ④淡泊名利。第八句化用典故,写友人辞官还乡,像李白一样寄情山水,超然世外。

    【解析】3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A.“展现出诸多贤士对于诗名的热衷与推崇”错误。“海内诗名今数谁?群贤杂沓争相推”意思是:当今,海内诗名要数谁?各位贤士纷纷把你推荐。故可知,并非贤士自己对诗名的热衷与推崇,而是对戴式之的敬服与推崇。
    故选A。
    3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
    “海内诗名今数谁?群贤杂沓争相推”意思是:当今,海内诗名要数谁?各位贤士纷纷把你推荐。可知,才华卓著。友人诗名远扬,被诸多贤士公认为当今海内诗歌创作第一人。
    “胸襟浩荡气萧爽,豁如洞庭笠泽月。寒空万里云开时”意思是:你胸襟浩荡,气度萧爽,仿佛洞庭湖上、吴松江畔的一轮明月,照耀在万里晴寒的天空。可知,胸襟豁达。诗人以洞庭湖、太湖之月来形容友人的胸襟气度,表现其光风霁月。

    “愁折瑶华赠君别”意思是:我只得折一枝宝玉花,赠君作别。可知,品行高洁。诗人以白玉般无瑕之花作为临别之礼,侧面凸显出友人如玉的高洁品行。
    “君骑白鹿归仙山”意思是:你骑着白鹿回仙山,此句化用李白“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的诗意和典故。可知,友人淡泊名利,写友人辞官还乡,像李白一样寄情山水,超然世外。

    37.C 38.①表达了朋友间的真挚友情及对朋友安慰我的感激之情。
    ②借春天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年华流逝的伤感之情。
    ③抒发了作者遭遇贬谪之后的失意之情。

    【解析】3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
    C.“诗的最后四句采用类比的手法”说法错误,昔日把酒对春、风流倜傥的少年,如今而立刚过,却已是鬓发苍苍;在这贬谪之地,诗人眼里的一切都是那么陌生、冷淡,唯有岁岁年年按时相伴的春风仍是那么熟悉、亲切,似在安慰一颗孤寂的心。这是对比的手法。
    故选C。
    38.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情感的能力。
    “遥知湖上一樽酒,能忆天涯万里人。万里思春尚有情”三句,诗人想象诗友独酌湖上,默默思念远方被贬的自己。诗友殷勤多情,特从这美丽的地方寄来美好情意,谢法曹在万里之外还记得我这个被贬谪沦落天涯的人,表达了朋友间的真挚友情及对朋友安慰我的感激之情。
    “少年把酒逢春色,今日逢春头已白”,诗人触景伤怀,蓦然回首:昔日把酒对春、风流倜傥的少年,如今而立刚过,却已是鬓发苍苍。诗人感叹自己年老,如今面对春色无可奈何。诗人借春天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年华流逝的伤感之情。
    “异乡物态与人殊,惟有东风旧相识”,在这贬谪之地,诗人眼中的一切都是那么陌生、冷淡,唯有岁岁年年按时相伴的春风仍是那么熟悉、亲切,似在安慰一颗孤寂的心。诗人身处异地,内心孤独落寞,抒发了作者遭遇贬谪之后的失意之情。
    39.A 40.①对友人由衷的赞美之情。用“腹有诗书气自华”赞美友人气度光彩照人;“厌伴老儒”“强随举子”赞美友人志向远大。②对友人深情的鼓励。用“寻春马”“择婿车”的典故鼓励友人不要被眼前处境所难倒。③对友人衷心的祝福。结尾以金榜题名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
    【解析】39.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A.“说诗人自己”错,应是说友人“董传”。
    故选A。
    40.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情感的鉴赏能力。
    对友人的赞美:“腹有诗书气自华”胸中有学问气质自然光彩夺人;“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意思是不喜欢陪伴着老儒一块清谈过“烹瓠叶”那样的苦日子,决定随从举子们参加科举考试。“厌伴老儒”“强随举子”赞美友人志向远大。
    对友人深情的鼓励:“寻春马”“择婿车”两句是勉励董传身处贫穷也要保持着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
    对友人衷心的祝福:结尾句“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意思是考试得中仍然可以向世俗的人们夸耀,诏书上如鸦的黑字新写着你的名字,以金榜题名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

    相关试卷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训练题:赠友送别类: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训练题:赠友送别类,共27页。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分类训练:赠友送别类: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分类训练:赠友送别类,共27页。

    浙江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分类训练:赠友送别类:

    这是一份浙江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分类训练:赠友送别类,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赏析下阕的抒情艺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