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六年级上册3.不简单的杠杆优质教案
展开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
《不简单的杠杆》教学设计
课题 | 不简单的杠杆 | 单元 | 第三单元 | 学科 | 科学 | 年级 | 六年级上册 |
教材分析 | 《不简单的杠杆》是本单元第3课的教学内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隶属于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技术与工程领域,指向“杠杆也是一种简单机械”这一科学概念。第2、3、4课引领学生针对具体的某单一简单机械——斜面、杠杆、轮轴进行探究和学习;第5课通过对剪刀这一组合工具的探究和应用来强化前几课的学习;本课作为单元中的基础知识课,学生将继续探究另一种简单机械——杠杆。人类对杠杆的认识和了解也有着悠久的历史。阿基米德最早提出了杠杆原理,并依据此原理研究出了许多发明,影响深远。今天杠杆工具在生活中的应用也非常普遍。选用杠杆作为研究内容,贴近生活,容易激发学生研究工具的兴趣。 | ||||||
学情分析 | 六年级学生对“杠杆”这一简单机械在生活中的使用已经有相当的经验积累了,但大多数学生没有具体研究和探索过杠杆在不同情况、不同组合工具中的作用。学生在《斜面》一课中已经做过了关于简单机械的研究,《不简单的杠杆》一课安排了一个最原始也最贴近“杠杆”发明和产生的活动,这样的活动学生大多看到过,但是不一定亲自动手操作过。这样的安排既减小了难度,也增加了学生在研究杠杆过程中的趣味性。 | ||||||
教学目标 | 科学观念 通过杠杆实验,知道利用杠杆可以帮助我们撬起一些重物, 认识到改变支点的位置、支点的高度会影响杠杆的作用效果。 科学思维 用判断大石块能否被撬动的方法,能区别省力杠杆和不省力杠杆。 探究实践 在用杠杆撬动大石块的过程中,能用画图的方式记录杠杆装置的使用况,会分享自己的观点。 态度责任 通过杠杆实验,培养对生活中杠杆这简单机械的兴趣。
| ||||||
教学重点 | 能够利用杠杆完成撬动大石块的任务,并用图式记录撬动大石块时杠杆的装置。 | ||||||
教学难点 | 能够尊重事实,如实记录大石块的移动距离,准确地画出杠杆装置。 | ||||||
教学方法 | 实验法、讨论法 | ||||||
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 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 木尺、一大一小两块石块、有格子且标明起点A终点B的宽纸带、作为杠杆支点的方木块。 |
教学过程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导入新课 | (一)教师提问:你使用过杠杆类的工具吗?能说说它的作用吗? 很久以前,人类就学会利用一些自然材料如石头、木头、兽骨植物纤维等来制造工具。人们知道,单纯依靠自己的肌肉产生的力量是有限的,制造一些工具可以产生更好的效果。在铁路维修、矿山开发、汽车轮胎拆卸等劳动过程中,人们往往会使用一种简单的工具一撬棍。 操作时,只要在一根撬棍下面放一个支撑的物体,就可以用它撬动重物了。一般撬棍选用硬木或钢材制作,而支撑撬棍的物体也要比较坚硬。撬棍的原理是杠杆,杠杆可以省力、省距离或改变力的作用方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 (二)教师谈话: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在日常的生活中应用广泛,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不简单的杠杆。 |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 提问让学生释放潜能,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 |||||||||||||||
讲授新课 | (一)探索活动:1:用小石块撬动大石块 1.用一块小石块和木板将一块大石块从A处撬到B处。自行画一张A到B测量图,以便测量搬运距离。 2.任务活动至少进行3—4次。第1次先让学生尝试把大石块从A处撬到B处。因为大多数学生都是第1次做这样的活动,让学生先“玩”,积累经验之后,后几次则是侧重观察每一次移动的距离,并做好记录。 3.教师提示:石块较重,小心不要砸到手。 (二)探索活动2:填写杠杆模拟测试记录表 1.准确画出每一次撬动大石块时的杠杆装置。完成活动手册第8页课堂活动记录表。
2.实验分析:(1)杠杆都有三个点用力点、支点和阻力点。支撑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看转动的位置叫作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作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作阻力点。(2)通过测试发现,当支点距离阻力点越近时,大石块被撬动得越远,也越省力;当支点距离用力点越近时,大石块被撬动得越近,也越费力。(3)当支点离地面越高时,大石块被撬动得越远;当支点离地面越近时,大石块被撬动得越近。 3.实验结论:杠杆可以省力,通过杠杆可以用较轻的物体撬动较重的物体。 4.教师小结:支点到用力点的距离大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杠杆省力:支点到用力点的距离小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杠杆费力;支点到用力点的距离等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三)讨论研讨: 1.展示学生的杠杆装置绘图,给出例图和各部分的名称。 2.看图,思考、分析和总结,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1)模拟测试中,我们是否成功地将重物撬动到指定的地点?杠杆在撬动过程中有什么作用? 通过实验我们能成功地将重物撬到指定地点。杠杆在撬动中起到省力的作用。在这个实验中,支点到用力点的距离大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是省力杠杆,所以用小石块可以撬动大石块。 (2)测试过程中,你做过哪些尝试?有什么发现? 测试过程中我们发现:当支点与阻力点的距离越近时,大石块被撬得越远;当支点与用力点越近时,大石块被撬得越近,甚至撬不动。也就是说,支点距离用力点越远,杠杆省力,增加了力的作用效果;指点距离用力点越近,杠杆费力。 (四)拓展延伸 1.出示图片,让学生说一说图片中杠杆的作用。 2.说一说,你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杠杆? (提示:瓶器、榨汁器、胡桃钳、撬棍、扳手、钳子、拔钉器、开瓶器、铁皮剪刀、钢丝钳、指甲剪、汽车方向盘、天平,定滑轮,跷跷板、衣裳挂、挂钟。)
|
学生思考、动手与合作。
学生思考、讨论与交流
学生联系生活、讨论与交流 |
小组内分工合作完成教科书中提供的探究活动,在完成活动的同时,记录活动过程中的实际情况。真实操作,探究杠杆这一简单机械在不同情况下的作用和装置情况。通过探究,学生可以发现更多关于杠杆的秘密。
标出例图和各部分的名称,是为了方便学生在接下来研讨的过程中描述自己杠杆装置的情况。帮助学生梳理在实验探究过程中的发现,启发学生在研讨过程中去思考更多关于杠杆作用的发现。
将简单的课堂活动联系生活实际应用,学生在学习了杠杆的作用以后,能够分析生活中在不同情况下使用的杠杆,它们的作用是不同的。这样学生在生活实际情况中可以更加灵活地使用杠杆这一简单机械。 | |||||||||||||||
课堂小结 |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认识到杠杆可以省力,通过杠杆可以用较轻的物体撬动较重的物体。支点到用力点的距离大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杠杆省力:支点到用力点的距离小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杠杆费力;支点到用力点的距离等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 |||||||||||||||||
板书设计 | 3 不简单的杠杆 认识杠杆:三个点 不简单的杠杆 探究杠杆的作用:改变力的方向,增加力的效果 杠杆的应用:撬棍、打捞网、锄头 | |||||||||||||||||
课后作业 | 一、填空题 1.杠杆是-种( ),有三个点,用力位置叫( )、 克服阻力的位置叫( )、 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转动的位置叫( )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就是( ),小于时就是( ), 距离相等时就( )。 2.常见的杠杆类工具分类中,以钳子为代表的是( )的杠杆, 以镊子为代表的是( )的杠杆,以跷跷板为代表的是( )的杠杆。 3.古希腊物理学家阿基米德曾说过:如果给我一个支点, 我能把地球抬起来。不过阿基米德不仅需要一个支点,而且还需要( )。这种简单机械是( )。 4.生活中有很多地方会用到杠杆原理,按省力情况来看,订书机是( )杠杆;镊子是( )杠杆;核桃夹是( )杠杆。 二、判断题 5.杠杆工作时是围绕用力点转的。( ) 6滑梯、跷跷板、指甲刀都是常见的杠杆。( ) 7.杠杆的两端都有一一个人在用力,这个杠杆就有两个用力点。( ) 8.一根木棒就可以变成简单的杠杆。( )
| |||||||||||||||||
课后反思 | 亮点:学生动手体验使用杠杆撬钉子的过程——从实例中抽取杠杆模型------理论学习后再次体验生活中的杠杆,从生活走向科学,又从科学走向生活的理念。这节课课本是通过实例直接给出杠杆的五要素,然后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而此我采取了大胆创新的教学方式:首先由撬钉子的实验介绍杠杆的定义及学生容易理解的支点、动力、阻力三个要素来强化杠杆的定义及三个要素。选用这两种杠杆是基于学生经验易理解的基础上,所以学生会有感而发。同时也为下面用跷跷板引平衡的探究做了铺垫。接着通过《生活中杠杆》拓展学生的知识,让学生认识到杠杆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不足:教材的资料中,还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制作的活动,这样也能让学生体会到杠杆的作用。 教学建议:教材中可以安排做简易天平的活动: 制作材料:木片、线绳、螺丝钉一个、塑料泡沫一小块、彩纸一小张、小托盘(或矿泉水瓶)两个、胶水。 制作步骤: (1)在木片上裁出两个长方形木条,在它们的中心钻一个孔,呈垂直方向用螺丝钉连在一起,分别做天平的主轴和秤杆。 (2)在天平的秤杆两端各钻一个小孔,在两个小托盘上也钻.上小孔,用线绳把小托盘和秤杆连起来。(如果没有合适的托盘,可以把矿泉水瓶剪开,用瓶子底部做托盘。) (3)在木片上裁出一个正方形,再用塑料泡沫裁出一个方块粘在木片上,最后用胶水把彩纸贴在塑料泡沫的周围,这样就做成了天平的底座。 (4)把天平的主轴插在底座正中。 你也可以在彩纸上画一些小装饰,在主轴和秤杆上画一些彩色的花纹,这样你的天平就更漂亮了!
|
教科版 (2017)六年级上册5.灵活巧妙的剪刀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教科版 (2017)六年级上册5.灵活巧妙的剪刀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填空题,判断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六年级上册7.能量从哪里来优秀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六年级上册7.能量从哪里来优秀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填空题,判断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六年级上册5.电磁铁精品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六年级上册5.电磁铁精品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填空题,判断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