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3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萧红中学校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学生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3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萧红中学校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学生版)01
    2023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萧红中学校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学生版)02
    2023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萧红中学校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学生版)03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3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萧红中学校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学生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萧红中学校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学生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萧红中学2023届毕业班·综合训练(二)·语文

    考试时长:120分钟 试卷满分:120分

    提示:请将答案作答在题卡上,否则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怨chàng难(jié

    B. suī杂(cān强(jué

    C. 合(刻(qǐng)虚wǎng

    D弄(shì)侦名(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根深蒂固    断章取义    与日具增

    B. 君子固穷    金弋铁马    矫揉造作

    C. 眼花缭乱    歇斯底里    雕梁画栋

    D. 名副其实    如雷贯耳    另请高名

    3. 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考试焦虑是考生经常出现的一种情绪反应,考生如果善于进行心理调适,就能避免减轻不良反应。(去掉“避免”)

    B. 电视台频繁地在观众等待下一个节目的时候播送广告,使观众很有意见。(“频繁地”应该放在“播送”前面)

    C. 棉花依靠纤维之间的空气层保暖,这种保暖作用是双向的,既阻拦外界冷空气不能侵入,又阻止自身热量不致发散。(将“不能”、“不致”去掉)

    D. 当下文化发展呈现出庸俗化的格局,看起来热闹,但是什么也没留下。(将“格局”改为“形态”)

    4.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每首八句,计四联,第二联为颈联,第三联为颔联,这两联的上下句应是对仗句。

    B. 《左传》即《春秋左氏传》,儒家经典之一,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

    C. 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简·爱》讲述了贫穷孤女简爱为寻求人格独立、爱情和尊严而挣扎奋斗的故事。

    D. 太学是我国古代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元、明、清时不设太学,同时另设国子学或国子监。

    5. 下面情境下,表达最准确、得体的一项是(  

    [情境]学校组织同学们为贫困地区的中小学生捐赠书籍,并要求大家在自己捐赠的书籍的扉页上写几句话,表达自己对受捐同学的祝福和鼓励。

    A. 小刚:同看一本书是一种奇妙的缘分,希望这本曾带给我快乐的书也能带给你同样的快乐。

    B. 小林:希望这本书能带你走出贫困的小山村,走向繁华的大都市。

    C. 小静: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希望你也能因此获益,早日登上人类进步的阶梯。

    D. 小娟:这本书是舅舅送我的生日礼物,我自己都舍不得看。希望你能好好珍藏。

    6. 填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德国人酷爱阅读,70%的德国人喜欢读书,一半以上的德国人定期买书,三分之一的德国人几乎天天读书。而30岁以下的年轻人读书热情很高,对于他们来说,书就像啤酒一样让人喜爱,因此图书也成了人们最喜欢的礼品。每个德国家庭平均藏书近300册,人均藏书100多册。他们认为,____。德国人的读书兴趣从一出生就开始培养,很多孩子人生的第一个礼物就是书籍。

    A. 一个家庭没有书籍,就像大家出门不带雨伞

    B一个人不喜欢读书,好像一个人出门必须开车

    C. 一个家庭没有书籍,等于一间房子没有窗户

    D. 一个人不喜欢读书,等于出门没穿鞋子

    7. 按课文原文填空。

    (1)悠哉悠哉,______________。(《诗经·关雎》)

    (2)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___。(文天祥《过零丁洋》)

    (3)______________,不蔓不枝(周敦颐《爱莲说》)

    (4)烽火连三月,______________。(杜甫《春望》)

    (5)______________,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范仲淹在《岳阳楼记》借鸟欢鱼跃描绘晴明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45分)

    (一)(9分)

    阅读《核舟记》,完成下面小题。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8.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径:    (2)不属:    (3)夷

    9. 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2)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10. 第三段细致描写鲁直“如有所语话”,佛印“神情与苏、黄不属”,“珠可历历数也”是为了说明什么?试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二)(10分)

    阅读《未来,人工智能会和人类抢“饭碗”吗》,回答下面小题

    未来,人工智能会和人类抢“饭碗”吗

    ①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和产业生态日渐完善,相关应用场景正加速落地。在享受人工智能技术带来便利的同时,人们不免担忧:未来,人工智能会和人类抢“饭碗”吗?

    ②这样的担忧有一定道理。回看科技史,划时代的科技成果往往引发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人工智能的确会对就业造成一定冲击,尤其是那些需要重复性和精确性的职业。但若从长远来看,就会发现,所有重大的科技革命无一例外地都最终成为人类发展的加速器,促进了人的生活品质提高。

    ③相比人类智慧,人工智能在一些方面有很大优势。比如,在数值计算、图形、语音、生物特征、行为姿态等方面的识别,甚至更加复杂的预测推理任务方面,人工智能都有超越人脑的表现。然而,电脑与人脑毕竟有着机械性与生命灵性的本质区别,目前的人工智能技术还无法实现与人脑情感、意志、心态、情绪、经验等方面的自然交互,也很难应对具有显著人类主观意识影响的社会文化和意识领域的各类问题。此外,个性化是人类文学艺术创作的生命,而已有电脑创作系统尚无个性可言,只不过是对已有艺术作品的模仿、复制与重组。

    ④所以,人工智能技术只是人类智慧创造的一种新型工具,它有助于人类更快做出突破,提高我们应对那些亟待解决的全球性难题的能力。

    ⑤在现阶段,相比担忧“会不会被人工智能取代”,我们更要关注的是如何保障人工智能的安全使用,推动人工智能的良性健康发展,更好地去为人类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服务。

    科技是把双刃剑。人工智能作为一种具有开放性技术,在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许多潜在风险、社会问题。比如,在众多的人工智能应用中,海量的个人数据被采集、挖掘、利用;人工智能系统的责任该如何界定和追究……这些都是亟须规范和解决的难题。

    ⑦可以预见的是,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快速发展和更新迭代,新问题也会随之而来,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的良性发展任重道远。对于人工智能风险、挑战的应对防范,需要各界共同努力,尽快提出具有针对性、前瞻性的应对策略,加强对人工智能发展的科学引导。

    (选自《人民日报》)

    11. 为什么“人们担忧:未来,人工智能会和人类抢‘饭碗’”?

    12. 判断下列各句使用的说明方法。(一个括号里只写一种说明方法)

    (1)科技是把双刃剑。    

    (2)比如,在众多的人工智能应用中,海量的个人数据被采集、挖掘、利用;人工智能系统的责任该如何界定和追究    

    13. 作者认为应如何应对防范人工智能的风险与挑战?

    14. 阅读下面材料,并回答问题。

    【链接材料】当年,汽车开始进入大城市并逐渐普及的过程中,曾经在数百年的时间里充当出行工具的马车,面临着“下岗”威胁。但后来的事实证明,新兴起的汽车行业拥有比传统马车行业多出数千倍甚至数万倍的产值和工作机会。

    结合文章内容和链接材料,说一说为什么人工智能不会和人类抢“饭碗”?

    (三)(15分)

    阅读《长衫老者》,回答下面小题。

    长衫老者

    冯骥才

    ①我幼时,家对门有条胡同,又窄又长,九曲八折,望进去深邃莫测。隔街是店铺集中的闹市,过往行人都以为这胡同通向那边闹市,是条难得的近道,便一头扎进去,弯弯转转,直走到头,再一拐,迎面竟是一堵墙壁,墙内有户人家。原来这是条死胡同!好晦气!凡是走到这儿来的,都恨不得把这面堵得死死的墙踹倒!

    ②怎么办?只有认倒霉,掉头走出来。可是这么一往一返,不但没抄了近道,反而白跑了长长一段冤枉路。正像俗话说的:贪便宜者必吃亏。那时,只要看见一个人满脸丧气从胡同里走出来,哈,一准知道是撞上死胡同了

    ③走进这死胡同的,不仅仅是行人,还有一些小商小贩,为了省脚力,推车挑担串进来,这就热闹了。本来狭窄的道儿常常拥塞;叫车轱辘碰伤孩子的事也不时发生。没人打扫它,打扫也没有用,整天土尘蓬蓬。人们气急时就叫:“把胡同顶头那家房子扒了!”房子扒不了,只好忍耐;忍耐久了,渐渐习惯。就这样,乱乱哄哄,好像它天经地义就该如此。

    ④一天,来了一位老者,个子矮小,干净爽利,一件灰布长衫,红颜白须,目光清朗,胳肢窝夹个小布包包,看样子像教书先生。他走进胡同,一直往里,可过不久就返回来。嘿,又是一个撞上死胡同的!

    ⑤这位长衫老者却不同常人。他走出来时,面无懊丧,而是目光闪闪,似在思索,然后站在胡同口,向左右两边光秃秃的墙壁望了望,跟着蹲下身,打开那布包,包里面有铜墨盒、毛笔、书纸和一个圆圆的带盖的小饭盆。他取笔展纸,写了端端正正、清清楚楚四个大字:此路不通。又从小盆里捏出几颗饭粒,代做糨糊,把这张纸贴在胡同口的墙壁上,看了两眼便飘然而去。

    ⑥咦,谁料到这张纸一出,立刻出现奇迹。过路人刚要抄近道扎进胡同,一见纸上的字,转身就走,小商贩们即使不识字,见这里进出人少,疑惑是死胡同,自然不敢贸然进去。胡同陡然清静多了。过些日子,这纸条给风吹雨打,残破了,胡同里的住家便想到用一块木板,依照这四个字写在上边,牢牢钉在墙上,这样就长久地保留下来。

    ⑦胡同自此大变样了。

    ⑧它出现了从来没见过的情景:有人打扫,有人种花,有孩童玩耍;鸟雀也敢在地面上站一站。逢到一夜大雪过后,犹如一条蜿蜒洁白的带子,渐渐才给早起散步的老人们,踩上一串深深的雪窝窝。这些饱受市井喧嚣的人家,开始享受起幽居的静谧和安宁来了。

    ⑨于是,我挺奇怪,本来这么简单的一举,为什么许多年里不曾有人想到?我因此愈加敬重那矮小、不知姓名、肯思索、更肯动手来做的长衫老者了……

    15. 选文中说“胡同自此大变样了”,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大变样”?

    16. 体会下面语句所表现的人物心理。

    (1)哈,一准知道是撞上死胡同了!

    (2)把这张纸贴在胡同口的墙壁上,看了两眼便飘然而去。

    17. 长衫老者看似“简单的一举”,为什么“许多年里不曾有人想到”?

    18. 请简要概括,文中的老者是一个怎样的人?(答出三点即可)

    19. 谈谈你读了这篇小说后的感受。(答出两点即可)

    (四)(11分)

    阅读《书如其人》,回答下面小题。

    书如其人

    ①清代刘熙载的《艺概·书概》中这样写道:“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一管柔毫,一卷雪浪,就可以把人的精神性情清晰而又千差万别地体现在笔下,以最简单的工具,直接把握物我之真、万象之美。书法艺术和书写者的人格性情就是这样紧镶密嵌地成为浑圆一体——书法艺术成为人的具体意义和生动展示,人格性情成为书法艺术的最终目的和内在灵魂。

    ②带着这样的思索,让我们到浩瀚的书法历史中去求证,去发现那沉寂千年的墨迹背后灵动而鲜活的生命形象吧。

    ③唐代书法家颜真卿,家世显赫,诗礼传家。颜真卿中年时遇上了“安史之乱”,在大唐江山岌岌可危之际,作为平原太守,他率先起兵,高举讨逆大旗,一家三十余口,先后殉国。

    ④安史之乱平定,颜真卿满怀悲伤地设酒祭奠死难的亲人,写下了震铄古今的《祭侄文稿》。原本一篇普普通通的祭文,居然写得那样奇崛雄健、浩气充盈,达到了超神入圣的境界,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二行书”。

    ⑤颜真卿忠义节烈,舍生取义,他的书法也一如忠臣烈士,庙堂之气十足。书法极具象征性,看到颜体楷书,自然使人联想到像他这样的忠臣良将。后人评价颜体楷书正像“关羽坐帐,正气逼人”。国人的视觉联想如此丰富,居然把方块字和人物的形象联系起来。孟子说:大丈夫“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关羽是忠义楷模、仁勇化身,这和颜真卿的满门忠烈、舍生取义是一脉相承的。颜真卿堂堂正正的楷书和关公那种威武不能屈的意象叠加起来,儒家学说的伦理道德就这样在一个个的方块字上显现出来了。

    ⑥明代著名思想家、书法家傅山作诗告诫他的子孙,“作字先作人,人奇字自古。平原(1)气在中,毛颖足吞虏”。在此,他提出了“作字先作人”的观点,并告诉他的后人,在学习颜真卿书法之前,必须要先学习他的做人。

    ⑦古代书法的精神,最感染人的就是书写者的精神。在作品里所流露出来的那种激动人心、感人至深,与千古人同此心的东西。我以为那才是中国书法艺术的灵魂,那才是中国书法艺术最动人的因素。

    【注释】(1)平原,指颜真卿,因为他任平原太守,所以被称为“颜平原”。也因他曾被封为鲁郡开国公,也被成为“颜鲁公”。

    20. 文章题目为“书如其人”,请问“书如其人”在本文中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21. 请依次指出文中画线句运用的论证方法。(一个括号内只能填写一种论证方法)

    (1)安史之乱平定,颜真卿满怀悲伤地设酒祭奠死难亲人,写下了震铄古今的《祭侄文稿》。    

    (2)孟子说:大丈夫“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2. 请用平实的语言翻译第⑥自然段中画横线的诗句并分析作用

    23. 颜真卿是唐代中期杰出的政治家、书法家。他创立了“颜体”楷书,被称为“楷书四大家”之一。他秉性正直,笃实纯厚,不阿于权贵,不屈意媚上,刚正有气节,以义烈闻名于时,最终以死明志。下列选项中的对联,赞美颜真卿的是(  

    A. 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在心头。

    B. 书道圣贤凝风骨,国家梁栋效鲁公。

    C. 疾苦草堂真气节,千言诗史大文章。

    D.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三、作文(50分)

    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24. 命题作文

    两辆汽车发生碰撞,撞出的是一次刻骨铭心的事故;

    蹒跚学步的孩子碰撞到桌角,撞出的是一阵眼泪汪汪的哭泣;

    清泉和石头的碰撞,撞出的是一曲铃铃作响的自然之歌;

    姜汁和牛奶的碰撞,撞出的是一杯香茗爽滑的姜状奶……

    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碰撞,请以“在碰撞中成长”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①答题卡作文纸第一行(题目前空四格)

    ②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

    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④不少于600字

    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25. 给材料作文

    前几日,有新闻报道,广州白云区同心小学的四名小学生在放学回家时不小心将84岁的丘阿婆撞倒,犯了错误的小学生们并没有跑掉,而是马上道歉并将老人扶了起来,随后陪同老人一起接回放学的孙女,并将祖孙俩送回家。由于这四名学生勇于承担错误,跌倒受伤的阿婆并没有怪他们,反而安慰他们说自己有医保,他们不用赔偿。第二天上午,丘阿婆主动来到学校,向校长和老师讲述了事情的全过程,希望校方能表扬四人勇于认错和乐于助人的精神。后来,丘阿婆还专程到广州日报社,希望媒体能够关注这种正能量:“诚实可嘉,错了敢于承担责任,他们这种精神值得学习。”

    这则材料至少给我们这样一些启示:做错事要勇于认错,敢于承担责任;要用宽容之心对待别人的错误;树立良好的社会风尚需要传播正能量。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所写文章主旨必须从所给材料中提炼,但不要对材料扩写、续写和改写,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

    ③不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相关试卷

    2023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萧红中学校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萧红中学校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含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句子默写,课内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萧红中学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2023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萧红中学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共9页。

    2023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萧红中学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萧红中学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按课文原文填空,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