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八单元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讲神经调节课件

    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八单元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讲神经调节课件第1页
    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八单元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讲神经调节课件第2页
    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八单元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讲神经调节课件第3页
    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八单元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讲神经调节课件第4页
    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八单元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讲神经调节课件第5页
    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八单元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讲神经调节课件第6页
    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八单元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讲神经调节课件第7页
    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八单元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讲神经调节课件第8页
    还剩5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八单元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讲神经调节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八单元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讲神经调节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低级中枢,头面部,头面部的感觉和运动,血管和腺体,结构与功能,细胞体,接受信息,中枢神经系统,规律性应答反应,非条件反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知识点一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自主学习]1.中枢神经系统(1)脑。
    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 
    (2)脊髓。①位置:位于_______内。 ②功能:脑与______________之间的联系通路,调节运动的________。 
    躯干、四肢的感觉和运动
    3.自主神经系统(1)概念。
    4.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1)神经元。①功能:是神经系统_____________的基本单位。 ②结构。
    (2)神经胶质细胞:对神经元起________作用的细胞,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神经元等功能。在外周神经系统中,神经胶质细胞参与构成神经纤维表面的髓鞘。 
    支持、保护、营养和修复
    [自主检测]1.思考判断(1)小脑能够控制生物的节律性。(  )(2)脊神经是传出神经,支配躯干、四肢等运动。(  )(3)内脏运动神经是传出神经。(  )(4)呼吸、心率、胃肠蠕动、长跑等都不受意识支配。(  )(5)副交感神经兴奋时,会使消化液的分泌加强。(  )(6)交感神经都是脊神经,副交感神经都是脑神经。(  )
    2.热图导析在遇到猎物或遭遇天敌时,动物四肢ATP供应需要迅速增加,以便做好战斗或逃跑的准备。其具体过程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当剧烈运动或处于不良环境时,交感神经的活动加强,当机体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的兴奋占优势,有什么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交感神经的活动加强,可以调动机体许多器官的潜力,提高适应能力来应对环境的急剧变化,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副交感神经的兴奋占优势,有利于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能量的补充,有利于保护机体
    (2)人在极度紧张、恐惧的时候会口干舌燥、浑身出汗、暂时忘记了尿急。请你结合上图,推测交感神经兴奋时对唾液和汗液分泌有何影响?导致膀胱壁肌肉松弛还是紧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人在极度紧张、恐惧的时候,交感神经兴奋,使唾液分泌减少,造成口干舌燥;使汗液分泌增强,造成浑身出汗;使膀胱壁肌肉松弛,尿意减弱
    知识点二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自主学习]
    [自主检测]1.思考判断(1)反射弧是实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  )(2)反射弧完整就能形成反射。(  )(3)感受器是指感觉神经末梢,效应器是指运动神经末梢。(  )(4)寒冷刺激皮肤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收缩是条件反射。(  )(5)反射弧中的感受器和效应器均分布于机体同一组织或器官。(  )(6)切断传入神经、刺激传出神经,不会引起效应器的规律性应答。(  )
    据图回答下列有关反射与反射弧的问题。(1)C位于脊髓中,据此可判断该反射弧完成的反射属于________反射。 (2)如果反射弧中的某个结构被破坏,则反射还能否发生?________________。 
    (3)刺激a,A也会做出反应,这种反应是不是反射?________________。 (4)切断实验法:若切断某一神经,刺激外周段(远离中枢的位置),肌肉不收缩,而刺激向中段(近中枢的位置),肌肉收缩,则切断的为______神经,反之则为________神经。 
    知识点三 兴奋的传导和传递[自主学习]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结构基础。
    巧记神经递质“一·二·二”
    [自主检测]1.思考判断(1)静息状态时神经元的细胞膜内外没有离子进出。(  )(2)在突触后膜上发生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  )(3)突触小泡和神经递质都属于内环境的结构与成分。(  )(4)静息状态的神经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  )(5)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经主动运输穿过突触前膜而传递兴奋。(  )(6)神经纤维接受刺激产生的兴奋以电信号形式传导。(  )
    2.深挖教材(1)神经递质是小分子物质,但仍主要通过胞吐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其意义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短时间内使神经递质大量释放,从而有效实现神经兴奋的快速传递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目前已知的神经递质种类很多,主要有_______________、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5-羟色胺、氨基酸类(如谷氨酸、天冬氨酸、甘氨酸等)、一氧化氮等。 
    提示:神经递质只储存于突触前神经元内,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知识点四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自主学习]1.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分级调节(1)大脑皮层与躯体运动的关系:躯体各部分的运动机能在皮层的_____________内都有它的代表区,而且皮层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的关系是________的(如图)。 
    (2)躯体运动的分级调节。
    2.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分级调节(如图)
    (3)对内脏活动的分级调节。①________:许多低级中枢活动的高级调节者,可以调整各级中枢的活动。 ②脑干:有调节________运动的中枢,调节________活动的中枢等。 ③________:调节内脏活动的较高级中枢,可以调节________、水平衡、摄食等。 ④脊髓:调节内脏活动的低级中枢,可以完成________内脏反射活动,如________、排便、血管舒缩等。 
    3.人脑的高级功能(1)语言功能。
    (2)学习和记忆。①定义:学习和记忆是脑的高级功能,是指________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________的过程。学习和记忆不是由单一脑区控制的,而是由多个脑区和________参与。 ②记忆分为四个阶段:感觉性记忆、第一级记忆、第二级记忆和第三级记忆。
    临时记住某个验证码 
    (3)情绪。①定义:人对________所做出的反应。情绪也是大脑的高级功能之一。 ②调整办法:积极建立和维系良好的人际关系,适量运动和调节压力都可以帮助我们减少和更好地应对情绪波动。③治疗:当情绪波动超出我们能够调节的程度时,应向专业人士咨询。④抑郁:当__________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产生抑郁。抑郁通常是________的,可以通过________、身边人的支持以及心理咨询好转。 ⑤抑郁症:当抑郁持续下去而得不到缓解时,可能就会形成________。 
    [自主检测]1.思考判断(1)脑干中有许多维持生命活动所必要的中枢,还与生物的节律控制有关。(  )(2)饮酒过量的人表现为语无伦次,与此生理功能相对应的结构是小脑。(  )(3)大脑皮层言语区的H区损伤,导致人不能听懂别人讲话。(  )(4)控制排尿的低级中枢在脊髓。(  )(5)大脑皮层调控许多低级中枢,使得自主神经也不是完全自主的。(  )(6)自主神经系统是不受意识控制的,它对机体活动的调节与大脑皮层无关。(  )
    2.热图导析下图是排尿反射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婴儿会尿床,也就是膀胱内尿满了就会排出,没有控制的意识,那么婴儿的排尿反射的过程是_______________(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2)成年人在医院尿检时能主动排尿,其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3)上述例子说明低级神经中枢和高级神经中枢之间有什么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低级中枢受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
    [深度讲解]1.“三看法”判断反射类型
    2.反射弧基本结构和功能的分析
    与反射、反射弧有关的三点易错警示(1)反射必须有完整的反射弧参与,刺激传出神经或效应器,都能使效应器产生反应,但不属于反射。(2)神经中枢的兴奋只影响效应器的效应活动,而不影响感受器的敏感性。(3)非条件反射的完成可以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但条件反射的完成却必须有大脑皮层的参与。
    [考向预测](一)反射及类型的判断(素养目标:科学思维)1.(2022年山东济南模拟)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下列关于反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望梅止渴、排尿反射都需要大脑皮层参与才能完成B.一些反射可以形成也可以消失,比如学生听到铃声后急速赶往教室C.条件反射一定需要神经中枢参与,非条件反射则不一定D.高级中枢控制的反射一定是条件反射
    【解析】望梅止渴是条件反射,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才能完成,但排尿反射是非条件反射,无须大脑皮层的参与也能完成;学生听到铃声赶往教室,是具体信号刺激下建立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上的一种条件反射,随信号的刺激或消失而改变;无论是条件反射还是非条件反射,都需要在神经中枢的参与下才能完成;脑中的神经中枢都是高级中枢,但其中一些神经中枢控制的反射,如脑干中的呼吸中枢控制的反射是非条件反射。
    (二)反射弧的结构与功能(素养目标:科学思维)2.(2022年天津和平模拟)针刺手指,人会快速抬手避开,并有刺痛感,下图①~⑤表示完成该反射的反射弧的五个组成部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刺激④处手会收缩,这不属于反射B.刺痛感先于抬手动作发生C.电刺激④处会引起抬手并产生刺痛感D.完成此抬手动作需大脑皮层的参与
    【答案】A 【解析】感觉形成于大脑皮层,其传导路径长于抬手反射的反射弧,故往往是先发生抬手动作,后形成痛觉,B错误;电刺激④处,由于兴奋只能由突触前膜传递给突触后膜,而不能倒过来传递,故不能产生刺痛感,C错误;抬手动作的完成是一个非条件反射,无须大脑皮层参与即可完成,D错误。
    [深度讲解]1.兴奋的产生及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双向传导:刺激神经纤维上的任意一点,所产生的神经冲动可沿神经纤维向两侧同时传导。
    ①在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②在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
    (2)兴奋传导过程中膜电位变化原理分析。
    ①A点——静息电位,外正内负,K+通道开放,K+外流;B点——零电位,动作电位形成过程中,Na+通道开放,Na+内流。
    ②BC段、CD段及DE段的膜电位变化情况。BC段——动作电位,外负内正,Na+通道继续开放;CD段——静息电位恢复,K+通道开放,K+外流;DE段——静息电位恢复后,Na+-K+泵活动加强,排Na+吸K+,使膜内外离子分布恢复到初始静息水平。③离子浓度与膜电位变化。K+浓度影响静息电位(电位峰值随 K+浓度升高),Na+浓度影响动作电位(电位峰值随Na+浓度升高)。
    (3)兴奋传导过程中的离子运输方式。①静息电位产生时,K+由高浓度到低浓度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属于协助扩散。②动作电位产生时,Na+的内流,从高浓度到低浓度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属于协助扩散。③恢复静息电位时,Na+的外流是由低浓度到高浓度,需消耗能量,属于主动运输。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传递过程。
    (2)传递特点。单向传递: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内,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特异性结合,所以传递方向是单向的。(3)区分突触与突触小体。①结构上不同:突触小体是神经元轴突末端的膨大部分,其上的膜构成突触前膜,是突触的一部分;突触涉及两个神经元,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其中突触前膜与突触后膜分别属于两个神经元。②信号转变不同:在突触小体上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在突触中完成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4)突触影响神经冲动传递情况的判断与分析。①正常情况下,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后,立即被相应酶分解而失活或迅速被移走。②突触后膜会持续兴奋或抑制的原因:若某种有毒物质使分解神经递质的相应酶变性失活,则突触后膜会持续兴奋或抑制。③药物或有毒物质作用于突触从而阻断神经冲动传递的三大原因:a.药物或有毒物质阻断神经递质的合成或释放;b.药物或有毒物质使神经递质失活;c.突触后膜上受体位置与某种有毒物质结合,使神经递质不能与后膜上的受体结合。
    3.膜电位的测量方法及比较
    对于电位差变化曲线的识别与分析,应从以下两点入手。(1)看起点:如果起点位于横轴上,即起点电位差为0,说明电位仪的两个电极位于神经纤维细胞膜的同侧,如图2所示;如果起点位于纵轴上(一般对应负电位),说明电位仪的两个电极位于神经纤维细胞膜的两侧,如图1所示。
    (2)看峰值个数:如图1所示,刺激一次只出现一个峰值(C点),峰值对应的电位差与初始值(对应A点)刚好位于横轴两侧,说明形成了动作电位;如果A、C位于同侧,说明其没有形成动作电位。如图2所示,刺激一次形成两个峰值,一般两个峰值对应的电位差值互为相反数(与指针出现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对应),曲线b、c两点之间有一定距离,表示兴奋从刺激点分别传到电位仪两个电极处的时间差。
    A.若图1中各突触前膜均释放兴奋性神经递质,给予中间神经元一定强度的刺激后,C点将持续兴奋B.若将离体神经纤维放于较高浓度海水中重复该实验,图2中B点对应的纵坐标值将会变大C.在图3中,当神经元上Y点受到有效刺激时,将使下一个神经兴奋或抑制D.人体在完成反射活动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考向预测](一)兴奋的产生、传导与传递(素养目标:生命观念)1.图1是神经元之间形成的一种环状连接方式,在图示位置给予一定强度的刺激后,测得C点膜内外电位变化如图2所示,图3代表两个神经元的局部放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答案】D 【解析】若图1中各突触前膜均释放兴奋性神经递质,刺激中间神经元,结合图2可知C点产生兴奋,兴奋经中间神经元能再次引起C点兴奋,即C点表现为持续兴奋,A正确;若将离体神经纤维放于较高浓度海水中重复该实验,意味着神经纤维膜外的Na+浓度增大,有利于Na+内流,会导致动作电位峰值变大,即图2中B点对应的纵坐标值将会变大,B正确;在图3中,当神经元上Y点受到有效刺激时,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从而导致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C正确;在离体的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是双向的,在生物体内完成反射活动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D错误。
    (二)考查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测定(素养目标:生命观念)2.图1为神经纤维受刺激后的膜电位变化图,图2表示相应的生理变化。其中图2中的甲可以对应图1中①④⑥。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2中的乙对应图1中的⑤B.图2中的丙对应图1中的③C.由图1可知,在静息状态下K+通道的通透性更高D.图1的③中Na+进入细胞中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答案】C 【解析】由动作电位产生的机理可知,图1中③膜电位上升,原因是Na+大量内流,对应图2中的乙。⑤时K+外流恢复静息电位,对应图2中的丙。由图1可知静息状态下,K+通道比Na+通道的通透性更高。③中Na+以协助扩散的方式大量内流产生动作电位。
    A.图中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与轴突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相反B.多巴胺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会迅速灭活,为下一次兴奋的传递做好准备C.可卡因和甲基苯丙胺发挥作用的机制完全相同,都会导致突触间隙中多巴胺数量增加D.突触后膜上的多巴胺受体数量减少,是导致吸毒者不断增大剂量的重要原因
    (三)考查突触传递异常情况分析(素养目标:科学思维)3.2022年6月26日是第35个国际禁毒日,毒品的成瘾与多巴胺这种神经递质密切相关,某些刺激会使脑腹侧被盖区的神经元A产生兴奋并释放多巴胺,引发突触后膜的Na+内流,最终大脑“奖赏”中枢持续兴奋产生愉悦感(如图甲),高浓度多巴胺会导致突触后膜上的受体数量减少。图乙、丙分别为可卡因和甲基苯丙胺(冰毒的主要成分)导致成瘾的原理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答案】D 【解析】图中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应与轴突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相同,A错误;由图可知,多巴胺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发挥作用后,会通过多巴胺转运蛋白重吸收进入突触小体,而不是灭活,B错误;由图中信息可知,可卡因和甲基苯丙胺都会导致突触间隙中多巴胺分子的数量增加,但两者发挥作用的机制不完全相同,前者是通过与多巴胺转运蛋白结合,抑制多巴胺的重吸收,导致大脑内释放多巴胺的神经元持续兴奋,使服用者产生快感并成瘾,而后者除了与多巴胺转运蛋白结合外,还可以促进突触前膜释放多巴胺,从而使突触间隙多巴胺浓度升高,C错误;高浓度多巴胺导致突触后膜上的多巴胺受体数量减少,吸毒者需要不断增加剂量,使突触间隙中多巴胺的浓度进一步增加,才能获得同等的愉悦感,D正确。
    (四)考查电流计指针偏转问题(素养目标:科学思维)4.如图为某段神经纤维示意图,灵敏电流计的两个电极按图示连接,在a处给予适宜强度的刺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示中的灵敏电流计在静息电位状态下不会发生偏转B.兴奋传到b处时,Na+经通道蛋白大量涌入膜内C.b处动作电位最大时,c处Na+浓度仍然比膜外低D.d处产生动作电位时,与右侧相邻部位间会形成局部电流
    【答案】A 【解析】已知图示电流计的两个电极分别置于神经纤维的膜外和膜内,处于静息电位时,膜两侧的静息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指针向右偏转,A错误;兴奋传到b处时,Na+经通道蛋白大量涌入膜内,导致b处产生动作电位,B正确;b处动作电位最大时,可能引起c处的兴奋,导致Na+经通道蛋白大量涌入膜内,但此时c处Na+浓度仍低于膜外,C正确;d处产生动作电位时,与右侧相邻部位间会形成局部电流,D正确。
    电流表的指针偏转次数的判断(1)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电流计偏转次数的判断。①静息电位。
    ②动作电位。灵敏电流计两极都连接在神经纤维膜外侧,可观察到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过程如图所示,其中“ ”为兴奋部位。
    (2)同一神经元及神经之间的电流计指针偏转次数的判断。
    (五)考查兴奋的传导和传递的有关实验分析(素养目标:科学探究)5.小王散步时,足部突然受到伤害性刺激,迅速抬腿。下图为相关反射弧示意图。
    (1)图1反射弧中,a是________,c是________。 
    (2)图1中,当兴奋到达b处时,神经纤维膜内的电位变化为_______________,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当兴奋到达c处时,该结构发生的信号转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伤害性刺激产生的信号传到有关神经中枢时会形成痛觉。产生痛觉的神经中枢在____________________。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4)图2中,甲、乙表示连接在神经纤维上的电表。当在A点施以一定的电流刺激时,甲、乙电表的指针发生的变化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根据图1中反射弧的结构可知a是传入神经,c是突触。(2)当兴奋到达b处时,导致b处发生Na+内流,形成动作电位,神经纤维膜内的电位变化为由负变正。c处是突触,信号从局部电流的电信号转变成神经递质的化学信号,神经递质作用于后膜受体蛋白即诱发后膜出现局部电流的电信号。故当兴奋到达c处(突触)时,该结构发生的信号转变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3)伤害性刺激产生的信号传到大脑皮层会形成痛觉。产生痛觉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4)图2中甲电表跨两个神经元,乙电流表连接在同一条神经纤维上。当刺激A点,产生兴奋在相应神经纤维上进行双向传导,则甲电表的左侧导线所在膜电荷分布为外负内正时,右侧导线所在的另一神经纤维的膜电荷分布为外正内负,有电位差导致甲发生一次偏转;当兴奋传到两个神经元之间时,由于该处突触的兴奋是突触后膜兴奋,及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是单向的,所以右边的神经元不兴奋,乙电表的两侧导线的膜外均是正电荷,无电位差,乙不发生偏转。
    探究兴奋在神经纤维传导和神经元间传递特点的方法
    (1)探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2)探究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2022年山东卷)药物甲、乙、丙均可治疗某种疾病,相关作用机制如图所示,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为去甲肾上腺素(NE)。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药物甲的作用导致突触间隙中的NE增多B.药物乙抑制NE释放过程中的正反馈C.药物丙抑制突触间隙中NE的回收  D.NE-β受体复合物可改变突触后膜的离子通透性
    【答案】B 【解析】药物甲抑制去甲肾上腺素的灭活,进而导致突触间隙中的NE增多,A正确;由图可知,神经递质可与突触前膜的α受体结合,进而抑制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这属于负反馈调节,药物乙抑制NE释放过程中的负反馈,B错误;由图可知,去甲肾上腺素被突触前膜摄取回收,药物丙抑制突触间隙中NE的回收,C正确;神经递质NE与突触后膜的β受体特异性结合后,可改变突触后膜的离子通透性,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D正确。
    2.(2022年广东卷)研究多巴胺的合成和释放机制,可为帕金森病(老年人多发性神经系统疾病)的防治提供实验依据,最近研究发现在小鼠体内多巴胺的释放可受乙酰胆碱调控,该调控方式通过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联系来实现(如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乙释放的多巴胺可使丙膜的电位发生改变B.多巴胺可在甲与乙、乙与丙之间传递信息C.从功能角度看,乙膜既是突触前膜也是突触后膜D.乙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异常可能影响多巴胺的释放
    【答案】B 【解析】多巴胺是乙释放的神经递质,与丙上的受体结合后会使其膜发生电位变化,A正确;多巴胺可在乙与丙之间传递信息,不能在甲和乙之间传递信息,B错误;乙膜既是乙酰胆碱作用的突触后膜,又是释放多巴胺的突触前膜,C正确;多巴胺的释放受乙酰胆碱的调控,故乙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异常可能影响多巴胺的释放,D正确。
    3.(2022年湖南卷)情绪活动受中枢神经系统释放神经递质调控,常伴随内分泌活动的变化。此外,学习和记忆也与某些神经递质的释放有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剧痛、恐惧时,人表现为警觉性下降,反应迟钝B.边听课边做笔记依赖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C.突触后膜上受体数量的减少常影响神经递质发挥作用D.情绪激动、焦虑时,肾上腺素水平升高,心率加速
    【解析】人在剧痛、恐惧等紧急情况下,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人表现为警觉性提高、反应灵敏、呼吸频率加快、心跳加速等特征,A错误;边听课边做笔记是一系列的反射活动,需要神经元的活动以及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传递信息,B正确;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或抑制,突触后膜上受体数量的减少常影响神经递质发挥作用,C正确;情绪激动、焦虑时,引起大脑皮层兴奋,进而促使肾上腺分泌较多的肾上腺素,肾上腺素能够促使人体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反应灵敏,D正确。
    4.(2022年浙江卷)听到上课铃声,同学们立刻走进教室,这一行为与神经调节有关。该过程中,其中一个神经元的结构及其在某时刻的电位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此刻①处Na+内流,②处K+外流,且两者均不需要消耗能量B.①处产生的动作电位沿神经纤维传播时,波幅一直稳定不变C.②处产生的神经冲动,只能沿着神经纤维向右侧传播出去D.若将电表的两个电极分别置于③④处,指针会发生偏转
    【解析】根据兴奋传递的方向为③→④,则①处恢复静息电位,为K+外流,②处Na+内流,A错误;动作电位沿神经纤维传导时,其电位变化总是一样的,不会随传导距离而衰减,B正确;反射弧中,兴奋在神经纤维的传导是单向的,由轴突传导到轴突末梢,即向右侧传播出去,C正确;将电表的两个电极置于③④处时,由于存在电位差,指针会发生偏转,D正确。
    5.(2021年全国乙卷)在神经调节过程中,兴奋会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和神经元之间传递。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兴奋从神经元的细胞体传导至突触前膜,会引起Na+外流B.突触前神经元兴奋可引起突触前膜释放乙酰胆碱C.乙酰胆碱是一种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经扩散到达突触后膜D.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变化
    【答案】A 【解析】兴奋从神经元的细胞体传导至突触前膜,会引起Na+内流,形成动作电位,A错误。突触前神经元兴奋,神经冲动传至神经末梢时,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受到刺激,可释放乙酰胆碱,B正确。乙酰胆碱是一种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经扩散到达突触后膜,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C、D正确。
    易错探因  (1)不清楚动作电位产生的原因是钠离子内流;(2)对于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过程理解不准确,例如神经递质的释放和作用过程。
    6.(2021广东卷)太极拳是我国传统运动项目,其刚柔并济、行云流水般的动作是通过神经系统对肢体和躯干各肌群的精巧调控及各肌群间相互协调而完成。如“白鹤亮翅”招式中的伸肘动作,伸肌收缩的同时屈肌舒张。下图为伸肘动作在脊髓水平反射弧基本结构的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反射弧的效应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及其相应的运动神经末梢。若肌梭受到适宜刺激,兴奋传至a处时,a处膜内外电位应表现为_____________。 (2)伸肘时,图中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屈肌舒张。(3)适量运动有益健康。一些研究认为太极拳等运动可提高肌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在胰岛素水平相同的情况下,该激素能更好地促进肌细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降低血糖浓度。 
    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导致屈肌运动神经元抑制 
    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 
    (4)有研究报道,常年坚持太极拳运动的老年人,其血清中TSH、甲状腺激素等的浓度升高,因而认为运动能改善老年人的内分泌功能,其中TSH水平可以作为评估_____________(填分泌该激素的腺体名称)功能的指标之一。 
    【解析】(1)图中有两条反射弧:感受器(肌梭)→传入神经→脊髓→伸肌运动神经元→伸肌;感受器(肌梭)→传入神经→脊髓→屈肌运动神经元→屈肌,故图中反射弧的效应器为伸肌、屈肌及其相应的运动神经末梢。若肌梭受到适宜刺激,兴奋传至抑制性中间神经元时,使得抑制性神经元上有兴奋的传导,发生电位变化,从而使a处膜内外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2)伸肘时,图中抑制性中间神经元接受上一个神经元传来的兴奋,从而发生电位变化,但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从而使屈肌运动神经元无法产生动作电位,使屈肌舒张。
    (3)胰岛素能促进葡萄糖的去路,即加速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存储,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从而降低血糖。太极拳等运动可提高肌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在胰岛素水平相同的情况下,该激素能更好地促进肌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存储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4)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存在分级调节,下丘脑分泌TRH(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使垂体分泌TSH(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从而使甲状腺分泌TH(甲状腺激素)。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可通过检测血液中TSH、TH、TRH等激素的含量评估相应分泌器官的功能,从而判断老年人的内分泌功能。其中TSH水平可以作为评估垂体功能的指标之一。

    相关课件

    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八单元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第4讲免疫调节课件: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八单元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第4讲免疫调节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淋巴结,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浆细胞,淋巴细胞,免疫系统的功能,免疫防御,皮肤和黏膜,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八单元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第3讲体液调节课件: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八单元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第3讲体液调节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促胰液素,激素调节,内分泌器官或细胞,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甲状腺,甲状腺激素,血糖平衡的调节,胰岛素,胰岛A细胞,肝糖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八单元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课件: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八单元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课件,共4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细胞外液,组织液,淋巴液,细胞内液,蛋白质,无机盐,各种代谢废物,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Cl-,神经体液免疫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