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1观潮 教案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456844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1观潮 教案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456844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1观潮 教案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4568449/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观潮》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四小节。3.学习作者边看、边听、边想的观察方法,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体会大自然的魅力。【教学重点】重点:1.理解“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景象和作者的情感。2.学习作者边看、边听、边想的观察方法。难点:1.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体会大自然的魅力。2.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和自我观点的表达。【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以读代讲、读议结合法、理解想象法2.课前搜集有关钱塘潮的一些资料。【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农历八月中旬是钱塘江潮最壮观的时候,古往今来吸引了不少的文人墨客前来观赏。有一天迎来了宋朝的文学家周密,我们今天就来看看这周密眼中的钱塘江潮是怎样的景观 2、今天,老师带领同学们一起去领略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伸出你们的手,与老师一起书写课题。齐读课题。(板书:观潮) 3、了解学生查阅资料情况,并对完成情况作出评价。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懂课文,在读的过程中,边读边想,作者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什么。 2、检查生字词。 1)读准字音: 雷霆(tínɡ)杨诚斋(zhāi)艨艟(ménɡ chōnɡ)如履平地(lǚ) 2)辨明词义: 既望(望,农历十五;既望,农历十六)方其远出海门(当时)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突然;一点点)皆披发文身(画着文彩) 3、默读课文,从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四个方面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 交流:农历8月18日午后一点左右,在海宁县盐官镇海塘大坝上,“我们”观看了钱塘江大潮。 4、理清文章脉络。 (1)说说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交流后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时间顺序) (2)划分段落 第一段(1):讲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 第二段(2):讲潮来之前的景象。 第三段(3、4):讲潮来之时的壮观景象。 第四段(5):讲潮头过后的景象。 (3)小结:本文记叙的就是一次观潮的盛况,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的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描写了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描绘出江潮由风平浪静到奔腾咆哮再到又恢复平静的动态变化,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 三、默读课文,疏通文意 1、理解钱塘江大潮为什么被称为“天下奇观”。 2、理解“观”的意思。“观潮”和“天下奇观“两个词语中都有”观“字,意思一样吗?(“观潮”的“观”是“看”的意思;“奇观”的“观”是指景象或样子。) 3、思考: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奇”在何处?(读思之前,先让生理解“奇”的意思)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到相关语句画下来,可以在旁边写写你的体会。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观看录像,感受壮观 1、板书课题。 2、复习生字词。 3、课件播放钱塘江大潮录像,看后学生谈感受,引出第一段。 二、重点研读,感悟壮观 1、《观潮》第一句就说:“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这一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揭示描写对象,总领全文,点明题旨 2、“伟观”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也就是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观潮的?你想用哪些词语分别这些方面的特点? 明确:第一段写海潮来临时的雄伟壮观,第二段写水军演习的精彩场面,第三段写弄潮健儿弄潮时勇敢矫健的英姿,第四段写观潮人涌如潮。盛况空前概括起来就是:潮来之状——雄伟壮观,演习之形——精彩动人,弄潮之势——勇敢矫健,观潮之盛——盛况空前。 3、第四段中写观潮人数之多与上文写钱塘江潮的气势、操练水军的情况及吴中健儿有何联系? 明确:课文前三段分别描写了钱塘江潮的气势。操练水军的情况及吴中健儿的突出表现,这些都是正面直接描写。最后一段则是从侧面描写,观潮的人越多,越是说明钱塘江潮气势的壮观,越是说明水军操练及吴中健儿的本领高强,人人都想一睹为快。这样,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对正面描写起了衬托的作用,使文章中心更突出,更具有表现力。如果说江潮图是一道自然景观的话,那么演习图、弄潮图及观潮图可视作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辉映成趣,更增添了文章的美感,从而突出了人在与自然搏斗中的拼搏精神。 4、小组交流汇报。 教师引导理解大潮的声音和形态的变化,进一步感受大潮之奇: (1)远:抓住潮的声、形来写潮刚来时的景象、 ①隆隆响声,像闷雷滚动;水天相接处一条白线。潮虽远,但气势已现。 ②读读描写潮的句子。 (2)近:抓住潮的形、声、色写出了潮的气势之宏伟。 ①白线很快移来,加长、变宽、横贯江,写出了潮水由远及近的变化。(看图片) ②“白浪翻滚”、“白色城墙”写出了潮水的浪头之高,气势越来越大:形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声如山崩地裂。(看图片) ③“霎时”时间短暂,潮头却已西去,潮水奔腾之快。余波涌来,也使江面风号浪吼,江水平静后,江水已涨了两丈来高,都可以看出潮来之猛,气势之大。指导学生朗读。(适时板书:漫天卷地风号浪吼) ④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读出潮的气势:先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练读,再进行赛读,最后安排齐读。(读整段时注意读出潮水形声的变化,气势由小到大。) (3)发现作者观潮顺序。 作者是按从远到近顺序来描写潮水的;抓住了大潮的声音和大潮的变化描述出了大潮的雄伟壮观。 (4)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衬托”手法: 关注作者对观潮者神态、动作的描写,如,“人山人海”“昂首东望”,“人声鼎沸”“踮着脚”,“又沸腾起来”,从中体会观潮人的惊喜之情,从另一个角度体会钱塘江大潮之奇。 (5)指导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三、拓展延伸,总结全文 1、学完课文,你们知道为什么人们称钱塘潮为“天下奇观”了吗?学生谈自己的想法。 2、总结: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了解了钱塘江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了解了江潮由风平浪静到奔腾咆哮再到又恢复平静的动态变化,同作者一同感受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自古以来的“天下奇观”! 3、作者怎样将这一天下奇观,展现给我们的?(作者按时间顺序和由远及近的顺序来介绍钱塘江潮,又抓住大潮来时的声音巨大、浪头罕见的特点来写大潮,同时通过人们的反应来衬托大潮之汹涌。) 四、布置作业 1、背诵第3、4自然段。 2、积累优美词句。 3、找出文中模仿描写潮水来时的句子,并根据写作方法来仿写一场雨景。 板书设计 观潮 天下奇观 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观潮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揭题导入,初读感知,学习字词,研读课文,重点感悟,小结课堂,拓展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观潮教案设计,共11页。
这是一份四年级上册观潮教案,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四自然段,“潮来前”,学习课文1,精学“潮来时”,学习课文第3,师生归纳板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