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第二中学等三校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第二中学等三校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题(解析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理解与应用,实验与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测试
相对原子质量:C:12 H:1 O:16 Ca:40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16 个小题,1~12 题每小题 2 分,13~16 题每小题 3 分共 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中华民族的发明创造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下列古代发明及应用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陶瓷烧制 B. 火药使用
C. 粮食酿酒 D. 甲骨刻字
【答案】D
【解析】
【详解】A、陶瓷烧制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火药使用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粮食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甲骨刻字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D。
2. 下列气体中,目前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项目的是( )
A. 氧气 B. 二氧化硫 C. PM2.5 D. 一氧化碳
【答案】A
【解析】
【详解】A、氧气是空气的成分之一,不属于空气污染指数项目,故符合题意;
B、二氧化硫易形成酸雨,属于空气污染指数项目,故不符合题意;
C、PM2.5属于可吸入颗粒物,故属于空气污染指数项目,故不符合题意;
D、一氧化碳有毒,属于空气污染指数项目,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 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滴加液体 B. 塞紧橡胶塞
C. 量取液体 D. 熄灭酒精灯
【答案】D
【解析】
【详解】A.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应竖直悬空于试管口上方,不能伸入试管中。此选项错误;
B.塞紧橡胶塞时应一手拿试管,一手拿橡胶塞缓慢转动塞进试管,此选项错误;
C.量取液体体积时应选择合适的量筒,即选择接近所量取液体体积的量筒,此选项错误;
D.熄灭酒精灯时应用灯帽盖灭,此选项正确;
故选D。
4. 某外控型食品保鲜剂以淀粉、二氧化硅(SiO2)为载体,吸附酒精制作而成。保鲜原理是酒精缓慢挥发,在食品周围形成一定浓度的气体保护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SiO2中的Si的化合价为+4
B. 起保鲜作用的物质是酒精
C. 该保鲜剂不能与明火接触
D 酒精挥发时分子体积变大
【答案】D
【解析】
【详解】A.SiO2中的Si的化合价为+4 ,根据化学式中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知,是正确的叙述;
B.选项起保鲜作用的物质是酒精,是正确的叙述;
C.选项该保鲜剂不能与明火接触,是正确的叙述,酒精有可燃性造成的;
D.选项酒精挥发时分子体积变大,是错误的叙述,酒精挥发时,分子之间有间隔变大;
故答案选择D。
5.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生成二氧化硫
B. 电解水时正极,负极上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是2:1
C.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D. 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答案】D
【解析】
【详解】A、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选项错误;
B、电解水时,正极生成的气体是氧气,负极上产生的气体是氢气,产生气体的体积比是1:2,选项错误;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无色气体,选项错误;
D、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生成黑色固体,选项正确,故选D。
6. 以下是某同学“错题本”上记录的有关水的认识的部分内容,其中正确的是
A. 水电解生成O2,说明水中含有氧分子 B. 水在天然循环过程中,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C. 水由液态变为气态,水分子的质量变小 D. 硬水中含较多钙元素,可以多喝硬水补钙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水电解生成氧气,说明水中含有氧元素,但不能说水中含有氧分子,该选项不正确;
B、水在天然循环过程中,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了改变,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正确;
C、水由液态变为气态,水分子不变,只是水分子的间隔改变,该选项不正确;
D、长期饮用硬水对身体不好,该选项不正确。
故选B。
7. 化学上常用元素符号左下角的数字表示原子的质子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中子数和质子数之和,如13C表示核内有6个质子和7个中子的碳原子,则有关36Cl和37Cl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原子中含有相同数目的中子 B. 属于同种元素
C. 原子核外电子数相同 D. 原子核内质子数相同
【答案】A
【解析】
【详解】A、氯元素为17号元素,则其质子数为17,中含有17个质子,36-17=19个中子,中含有17个质子,37-17=20个中子,则它们的种子数不同,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两者的质子数相同,则属于同种元素,该选项说法正确;
C、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它们的原子核外电子数相同,该选项说法正确;
D、它们的原子核内质子数相同,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8. 下列各组物质均属于纯净物的是
A. 牛奶豆浆可乐 B. 氮气蒸馏水稀有气体
C. 冰水混合物氢气液氧 D. 纯净的空气水二氧化碳
【答案】C
【解析】
【分析】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
【详解】A、牛奶豆浆可乐中都含有至少两种物质,不是纯净物,故A不符合题意;
B、氮气蒸馏水都是纯净物,稀有气体包括氦氖氩氪氙等,不是纯净物,故B不符合题意;
C、冰水混合物是水是纯净物,氢气是纯净物,液氧是氧气的液态,都是纯净物,故C符合题意;
D、水二氧化碳是纯净物,纯净的空气含有多种物质,不是纯净物,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结合纯净物的定义进行判断。
9. “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是当前环保工作的重点。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A. 建立污水处理厂,处理城市生活污水
B. 提倡公交出行,减少城市雾霾
C. 燃放烟花爆竹,增加节日气氛
D. 拆除水上娱乐设施,恢复湿地生态
【答案】C
【解析】
【详解】A、建立污水处理厂,处理城市生活污水,有利于保护水资源,符合要求,故A正确;
B、提倡公交出行,减少城市雾霾,能减少空气污染,能改善环境质量,故B正确;
C、燃放烟花爆竹,会释放污染性气体,污染空气,不符合要求,故C不正确;
D、拆除水上娱乐设施,恢复湿地生态,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符合要求,故D正确。故选C。
10. 化学使生活更美好。下列情景中都有对化学知识的应用,解释正确的是
A. 火箭发射利用了氧气的可燃性
B. 用酒精消毒时只发生了化学变化
C. 稀有气体通电时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是利用其化学性质
D. 红砖粉末也可以作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催化剂
【答案】D
【解析】
【详解】A、火箭发射利用了氧气的助燃性,氧气不具有可燃性,不符合题意;
B、用酒精消毒时,发生了蛋白质变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还发生了酒精挥发,只是状态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既发生了化学变化,也发生了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稀有气体通电时发出不同颜色的光,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其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D、红砖粉末也可以作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催化剂,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符合题意。
故选D。
11. “天为棋盘星作子,中国北斗耀太空”,铷原子钟被称为北斗卫是的心脏。如图是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铷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图中?=37,原子核内有37个中子
B. 铷元素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离子符号为Rb+
C. 铷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5.468
D. 铷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答案】A
【解析】
【详解】A、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表示法:小圆圈内的数字表示原子核内质子数;元素周期表每个小方格右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而对于同种原子来说,原子序数=质子数,故?的数字为37;元素周期表每个小方格最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而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则铷原子的中子数=85-37=48,故A选项说法不正确;
B、铷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在化学变化中容易失去一个电子形成阳离子;离子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注离子所带电荷量,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若数字为“1”,则“1”省略不写,所以铷离子的离子符号为Rb+,故B选项说法正确;
C、元素周期表中元素信息最下方的数字就是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所以铷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85.468,故C选项说法正确;
D、由元素名称“铷”的偏旁是“金”字旁,可知该元素为金属元素,故D说法正确。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元素周期表相关知识的理解与在解题灵活应用的能力。
12. 碳酸氢钠(NaHCO3)是焙制糕点所用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NaHCO3 是一种氧化物 B. NaHCO3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2 价
C. 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D. NaHCO3中含有一种金属元素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碳酸氢钠由Na、H、C、O四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B、碳酸氢钠中钠元素显+1价,氢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碳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得:(+1)+(+1)+x+(-2)×3=0,x=+4,不符合题意;
C、氧是8号元素,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故氧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2、6,故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不符合题意;
D、碳酸氢钠由Na、H、C、O四种元素组成,钠元素属于金属元素,氢元素、碳元素、氧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含有一种金属元素,符合题意。
故选D。
13. 下列对化学用语中“2”所表示的意义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2Mg中的“2”表示2个镁元素
B. 中“2”表示铁元素的化合价为
C. 中的“2”表示2个氧原子
D. 2HCl中“2”表示2个氯化氢分子
【答案】D
【解析】
【详解】A、2Mg中的“2”表示2个镁原子,故A不正确;
B、中“2”表示每个亚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故B不正确;
C、中的“2”表示每个氧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故C不正确;
D、2HCl中“2”表示2个氯化氢分子,故D正确故选D。
14. 蓬华脐橙果肉鲜嫩多汁、甘甜浓郁,富含维生素 C(化学式为 C6H8O6)。下列关于维生素 C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维生素 C 中含有 6 个碳原子
B. 维生素 C 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C. 维生素 C 是由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构成的化合物
D. 维生素 C 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3:4:3
【答案】B
【解析】
【详解】A、维生素C由维生素C分子构成,每个维生素C分子中含6个碳原子,不符合题意;
B、维生素C中C、H、O元素的质量比为:(12×6):8:(16×6)=9:1:12,故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符合题意;
C、由化学式可知,维生素C是由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维生素C由维生素C分子构成,不是由原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
D、维生素C中C、H、O元素的质量比为:(12×6):8:(16×6)=9:1:12,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5. 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比较酒精灯各火焰层的温度
将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约1s后取出
B
鉴别厨房中的醋和酱油
分别闻气味
C
区分蒸馏水和食盐水
用玻璃棒分别蘸取后在酒精灯上灼烧
D
分离食盐和蔗糖的固体混合物
加足量水溶解,过滤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将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约1s后取出,外焰部分最先碳化,说明外焰温度最高,不符合题意;
B、醋有醋酸味,酱油无此气味,气味不同可以区分,不符合题意;
C、用玻璃棒分别蘸取后在酒精灯上灼烧,灼烧后,蒸馏水不会留下任何物质,食盐水会留下白色固体,可以区分,不符合题意;
D、食盐和蔗糖均能溶于水,无法用溶解、过滤的方法区分,符合题意。
故选D。
16. 由下列实验现象推出的相应结论中,正确的是
A
B
C
D
实验
现象
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且水面上升至刻度1处
烧杯内壁有无色小液滴生成
呼出气体中的木条熄灭,空气中的木条继续燃烧
正负极均有气泡产生,正极生成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结论
氧气约占空气质量的1/5
蜡烛中含有碳、氢元素
空气中氧气含量高于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
正极生成的是氢气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中,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且水面上升至刻度1处,说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故A不符合题意;
B、点燃蜡烛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无色小液滴生成,说明蜡烛中含有氢元素,不能说明含有碳元素,故B不符合题意;
C、将燃烧的木条分别放入呼出气体和空气中,呼出气体中的木条熄灭,空气中的木条继续燃烧,说明空气中氧气含量高于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故C符合题意;
D、电解水实验中,正、负极均有气泡产生,正极生成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正极生成的是氧气,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第Ⅱ卷 非选择题
二、理解与应用(本题包括 4 个小题,共 28 分)
17. 化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请从化学的视角回答下列问题:
(1)炒菜时能闻到菜香,用分子观点解释其原因_______。
(2)做红烧肉时加入“加铁酱油”味道更佳,其中“加铁酱油”中的“铁”指_______(填“元素”、“原子”或“分子”)
(3)“测体温、戴口罩、勤消毒”等在抗击新冠肺炎中发挥重要作用。
①水银体温计中的汞是由_______(选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
②戴口罩能有效阻隔可吸入颗粒物、细菌、病毒等,其阻隔原理与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的_______类似。
③使用医用酒精消毒时应避开火源,以免引发火灾,说明酒精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
【答案】(1)分子在不断运动
(2)元素 (3) ①. 原子 ②. 过滤 ③. 可燃性(合理即可)
【解析】
【小问1详解】
炒菜时能闻到菜香,用分子观点解释其原因是:分子在不断运动,引起香味的分子四处扩散;
【小问2详解】
其中“加铁酱油”中的“铁”不是以分子、原子、单质的形式存在,而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故填:元素;
【小问3详解】
①水银体温计中的汞是由汞原子构成;
②戴口罩能有效阻隔可吸入颗粒物、细菌、病毒等,其阻隔原理与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的过滤类似,过滤可将不同颗粒大小的物质分离;
③使用医用酒精消毒时应避开火源,以免引发火灾,说明酒精具有可燃性,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18. 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请按要求用化学用语填空:
(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_______。
(2)两个氖原子_______。
(3)4 个水分子_______。
(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__。
(5)制造 5G 芯片的氮化镓(GaN)材料可由氯化镓(GaCl3)制取,标出氯化镓中镓元素的化合价__。
(6)2 个硝酸根离子_______。
【答案】(1)N (2)2Ne
(3)4H2O (4)Al2O3
(5)
(6)
【解析】
【小问1详解】
空气中氮气含量最多,氮气由氮元素组成,因此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的是氮,其元素符号为:N;
【小问2详解】
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两个氖原子表示为2Ne;
【小问3详解】
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4个水分子表示为4H2O;
【小问4详解】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铝在化合物中显+3价,氧在化合物中显-2价,两者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Al2O3;
【小问5详解】
氯化镓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则镓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符号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则:;
【小问6详解】
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2个硝酸根离子可表示为: 。
19. 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
(1)已知镓(G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甲)所示,则 x 的值为_______;
(2)镓元素的化学性质与下列哪种元素的化学性质最相似_______(在 A、B、C、D 图中选择,填字母);
(3)A、B、C、D 图示的四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_______;
(4)B 的离子符号是 _______,C 与 D 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__。
【答案】(1)31 (2)B
(3)质子数不相同(或核电荷数不相同)
(4) ①. Al3+ ②. Na2S
【解析】
【小问1详解】
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x的值为:2+8+18+3=31。
【小问2详解】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个数相同,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则镓元素的化学性质与B表示的元素的化学性质最相似,故选B。
【小问3详解】
具有相同质子数(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则A、B、C、D 图示的四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核电荷数)不相同。
【小问4详解】
B是铝原子结构示意图,铝原子最外层有3个电子,容易失去3个电子,所以铝的离子符号是Al3+,C是钠原子结构示意图,D是硫原子结构示意图,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C与 D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Na2S。
20. 暴雨过后的河水浑浊不堪,有同学收集到一瓶浑浊的河水,经过以下净水过程,最终制成蒸馏水,实验过程如图一所示。
(1)图一中,加入的 A 物质是絮凝剂,该物质的名称是_______;作用是_______。
(2)图一中操作①、②、③对应图二中的装置分别是(填序号)_______,其中除去水样中的色素和异味,所用试剂的名称为_______,利用该物质的_______性,该过程主要是_____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单一净化水程度最高的是_______(写名称)。
(3)图二中的装置(Ⅰ)实验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
A. 是化学变化 B. 水的化学性质保持不变
C. 水分子种类没有发生改变 D. 水的状态保持不变
(4)若经过操作①后,所得液体 C 中仍有浑浊,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填序号)。
A 滤纸有破损
B.漏斗下端未靠在烧杯内壁
C.漏斗内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
经过操作①,检验所得液体是硬水还是软水,可以加_______检验,生活中软化硬水的方法是_______。
(5)下列方法中,生产自来水使用的方法有________。(填序号)
A. 沉淀 B. 过滤 C. 煮沸 D. 蒸馏 E. 吸附
【答案】(1) ①. 明矾 ②. 吸附水中悬浮杂质而加速其沉降
(2) ①. Ⅲ、Ⅱ、Ⅰ ②. 活性炭 ③. 吸附 ④. 物理 ⑤. 蒸馏 (3)BC
(4) ①. AC##CA ②. 肥皂水 ③. 煮沸 (5)ABE
【解析】
【小问1详解】
图一中,加入A物质是絮凝剂,该物质的名称是明矾,明矾溶于水形成的胶状物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悬浮的杂质,加速其沉降;。
【小问2详解】
图一中操作①实现了固液分离,名称是过滤,故对应的是图二中的装置(Ⅲ) ;
操作②是吸附,利用活性炭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故对应的是图二装置中的(Ⅱ) ;
经过操作③可得到蒸馏水,故是蒸馏操作,对应的是图二装置中的 (Ⅰ);
活性炭结构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所以其中除去水样中的色素和异味,所用试剂的名称为活性炭,利用该物质的吸附性;该过程只是将杂质吸附在活性炭表面,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蒸馏可除去所有杂质,得到的蒸馏水属于纯净物,故单一净化水程度最高的是蒸馏;
【小问3详解】
图二中的装置(Ⅰ)为蒸馏操作:
A、该过程只是水的状态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该过程只是水的状态发生了改变,水的分子种类不变,故水的化学性质保持不变,故B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C、该过程只是水的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水分子的种类不变,故C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D、该过程中水由液态变为气态,然后由气态变为液态,水的状态发生改变,故D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BC;
【小问4详解】
A、滤纸破损,会使得液体中的不溶物进入下面的烧杯,从而使得滤液浑浊,符合题意;
B、漏斗下端未靠在烧杯内壁,会导致滤液飞溅,不会导致滤液浑浊,不符合题意;
C、漏斗内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会使部分液体未经过滤纸的过滤直接流下,该操作会使滤液仍然浑浊,符合题意;
故选AC;
经过操作①,检验所得液体是硬水还是软水,可以加肥皂水检验,产生较多泡沫的是软水,产生较少泡沫、较多浮渣的是硬水;加热煮沸时,水中的钙离子、镁离子能够以碳酸钙沉淀、氢氧化镁沉淀的形式从水中析出,从而降低水的硬度,故生活中可以通过加热煮沸的方法将硬水软化;
【小问5详解】
自来水的净化过程为:沉淀(使悬浮的杂质沉降)、过滤(除去难溶性杂质)、吸附(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消毒(除去细菌和病毒),无需煮沸和蒸馏,故选ABE。
三、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包括 2 个小题,每空 2 分,共 24 分)
21. 通过一个多月的化学学习,相信你已经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知识,请结合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下列仪器的名称②:______;
(2)同学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较纯净的 O2,他应选择的装置是______ (在 A-G 中选择),该套装置有一处不足的地方,请你加以改进______;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
(3)下列是同学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的部分实验操作,其中不合理的是_____;
A. 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加药品
B. 先固定试管,后放置酒精灯
C. 实验结束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后熄灭酒精灯
D. 装满氧气的集气瓶正放在桌面上
(4)若用过氧化氢溶液来制氧气,为了得到平稳的氧气流,可选择______ (填字母序号)作为发生装置。
(5)如果用 H 装置装满水来收集氧气,氧气应从______(填“a”或“b”)端进入。
【答案】(1)锥形瓶 (2) ①. AG ②. 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 ③. (3)B
(4)D (5)b
【解析】
【小问1详解】
仪器②是锥形瓶;
【小问2详解】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则选择发生装置A,氧气不易溶于水,可用G收集,要得到较纯净的氧气应用排水法,故选:G;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需要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防止固体粉末进入导管;高锰酸钾受热分解产生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
【小问3详解】
A、实验开始前要先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加入药品,正确;
B、应先固定酒精灯,根据酒精灯火焰的高度调节试管的位置,错误;
C、实验结束后,先移走导管后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进入试管,使试管炸裂,正确;
D、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应该正放集气瓶,正确;
故选:B;
【小问4详解】
D装置中,注射器可以控制液体的滴速来控制反应速率,得到平稳的氧气流;
【小问5详解】
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水小,用 H 装置装满水来收集氧气,所以应该短管进气,氧气应从b端进入。
22. 为探究影响双氧水分解速度的因素,小雨阅读课外资料得知:双氧水分解除了用二氧化锰,还可用氧化铜(难溶于水)等物质作催化剂。于是在室温下做了如下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双氧水的质量
双氧水的浓度
CuO的质量
相同时间内产生O2体积
Ⅰ100.0g
1%
0.0g
5mL
Ⅱ100.0g
1%
2g
32mL
Ⅲ100.0g
4%
2g
64mL
(1)本实验中,测量 O2体积的装置是_______(填编号)。
(2)通过对上表数据分析,除了 CuO 能加快双氧水的反应速率外,你认为影响双氧水分解速率的因素还有_______、_______(至少写两种)。
(3)小雨利用上述原理制氧气,若达到可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目的,并收集到比较干燥的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_______应选择的装置是_______(填序号)。
【答案】(1)c
(2) ①. 温度 ②. 双氧水的浓度
(3) ①. ②. BC
【解析】
小问1详解】
利用排水法测量氧气的体积,氧气不易溶于水,且氧气的密度比水小,氧气应从短管进入瓶中,水沿长管导出,所以本实验中,测量 O2体积的装置是c。
【小问2详解】
除了 CuO 能加快双氧水的反应速率外,影响双氧水分解速率的因素还有温度和双氧水的浓度等,其他合理即可。
【小问3详解】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故反应的符号表达式写为:H2O2 H2O+O2;
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是固体与液体在常温下生成气体的反应,应选择固液常温发生装置,即装置A或B,如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可选择带有注射器的装置B,通过注射器控制加入液体的量,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收集氧气可选择向上排空气法,氧气不易溶于水,收集氧气还可以选择排水法,如收集干燥的氧气,应选择向上排空气法,即装置C,故填BC。
四、计算题(本大题包括 2 个小题,12 分)
23. 下图是某药厂生产的葡萄糖注射液的标签。葡萄糖的化学式为C6H12O6,请根据该化学式回答下列问题:
(1)葡萄糖由______种元素组成,1个葡萄糖分子中有______个原子。
(2)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_________;
(3)葡萄糖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
(4)葡萄糖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
(5)18g葡萄糖所含碳元素的质量是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3 ②. 24
(2)180 (3)6:1:8 (4)40% (5)7.2g
【解析】
【分析】
【小问1详解】
葡萄糖的化学式是C6H12O6可知:葡萄糖由碳、氢、氧3种元素组成,1个葡萄糖分子中原子的个数为:6+12+6=24 ;故填:3;24
【小问2详解】
葡萄糖的化学式是C6H12O6可知: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是,故填:180
【小问3详解】
葡萄糖的化学式是C6H12O6可得:葡萄糖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故填:6:1:8
【小问4详解】
葡萄糖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故填:40%
【小问5详解】
18g葡萄糖所含碳元素的质量是。故填:7.2g
【点睛】运用化学式进行计算相关的量。
24. 钙是维持人体正常功能所必须的元素,有时需要服用补钙满足人体需求。下图为补钙剂金钙尔奇说明书的一部分。请根据图示中的信息计算每片金钙尔奇中含碳酸钙的质量为多少g;
【答案】解:碳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由标签可知,每片含钙280mg,则每片含碳酸钙的质量为:
答:每片金钙尔奇中含碳酸钙的质量为0.7g。
【解析】
【详解】见答案。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文件包含化学题docx、答案docx、答卷纸docx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三校联考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