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1章认识区域第2节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第2课时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课后限时训练湘教版选择性必修2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457041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1章认识区域第2节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第2课时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课后限时训练湘教版选择性必修2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457041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1章认识区域第2节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第2课时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课后限时训练湘教版选择性必修2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4570414/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一章 认识区域第二节 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第2课时当堂达标检测题
展开第一章 第二节 第2课时
【A基础培优练】
时间:20分钟 总分:44分
(知识点1:区域发展的差异性。知识点2:坚持因地制宜,促进区域发展)
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知识点1]发达国家必须率先大幅量化减排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这是不可推卸的道义责任,也是必须履行的法律义务。据此完成第1~2题。
1.将世界各国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划分的指标包括( )
①国内生产总值 ②人均国民收入 ③三次产业构成 ④资源蕴藏量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下列关于区域发展水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国内生产总值高的地区,一定是发达地区
B.高收入的地区,一定是发达地区
C.发达地区人均国民收入一般较高
D.第三产业产值比重越高,区域发展水平越低
【答案】1.D 2.C 【解析】第1题,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常用指标有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和三次产业构成。第2题,国内生产总值高的地区,人均国民收入不一定高,还要考虑到人口的数量;高收入地区也不一定是发达地区,如西亚的产油国家;一般来说,第三产业产值比重越高,区域发展的水平越高;人均国民收入是衡量一个区域经济发达程度的指标,发达国家的人均收入一般来说是比较高的。
[知识点2](2022年浙江联考)坡耕地上的种植方式主要有两种:横坡垄作,即垄的方向和坡向垂直;顺坡垄作,即垄的方向和坡向平行。下图示意两种种植方式。据此完成第3题。
3.坡耕地采取顺坡垄作方式的优势有( )
①充分利用光照 ②水土保持良好 ③利于排水 ④利于通风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 【解析】顺坡垄作减少了作物之间的阻挡,能充分利用光照,①正确;顺坡垄水流速度快,不利于保水保土,易发生水土流失,②错误;垄与坡向一致,利于排水和通风,③④正确,故选C项。
[知识点1、2]日本和英国分别是亚欧大陆东、西两侧海洋上的岛国,均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但两者的区域特征有较大的差异。据此完成第4~5题。
4.下列关于日本和英国自然环境相似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气候南北差异显著
B.森林植被覆盖率高,植物种类丰富
C.河网密布,流量平稳,航运价值高
D.地处中纬度,气候比较湿润
5.下列关于日本和英国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英国气候温和多雨,农业以种植业为主
B.日本人少地多,农业侧重于精耕细作
C.两国均有丰富的渔业资源
D.英国畜牧业发达,种植业以水稻、小麦为主
【答案】4.D 5.C 【解析】第4题,日本和英国都是地处中纬度的岛国,受海洋水汽影响显著,气候比较湿润,但日本跨越纬度范围比较大,南北差异显著,而英国受西风带和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南北差异并不明显;日本森林覆盖率高,植物种类丰富,而英国森林覆盖率比较低,仅占国土面积的1/9,其植物种类也比较少;日本河流短小湍急,多峡谷、瀑布,不利于航行,航运价值不高。第5题,英国气候温和多雨,农业以畜牧业为主,种植业以小麦、玉米为主;日本人多地少,农业以种植业为主;两国沿海均有世界著名渔场,渔业资源丰富。
[知识点1、2](2021年四川成都月考)某年春节,一位设计师为我国不同省级行政区设计了独有的“福”字,并将各地独特的地域文化融入其中。下图示意我国某四个省级行政区的“福”字。读图,完成第6~8题。
① ② ③ ④
6.图示“福”字代表的省级行政区的简称依次为( )
A.京、闽、滇、川
B.京、滇、内蒙古、闽
C.晋、新、藏、川
D.川、宁、内蒙古、闽
7.下列诗词所描述的景观与省级行政区对应正确的是( )
A.①—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B.②—成都海棠十万株,繁华盛丽天下无
C.③—五云南国在天涯,六诏山川景物华
D.④—赫赫京都千百年,钟灵毓秀萃龙渊
8.与①所代表的省级行政区相比,③所代表的省级行政区( )
A.经济发达,对外开放程度高
B.人口密集,城镇化水平高
C.地形崎岖,喀斯特地貌广布
D.工业发达,工业门类齐全
【答案】6.A 7.C 8.C 【解析】第6题,①将风筝和故宫文化融入其中,代表的省级行政区是北京市;②是以客家土楼为特色,典型代表是福建省;③将傣族孔雀舞的舞姿融入其中,代表的省级行政区是云南省;④以竹子和熊猫为特色,典型代表是四川省。所以依次是北京、福建、云南、四川,A项正确。第7题,“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描述的是宁夏六盘山景观,与北京市不符;“成都海棠十万株,繁华盛丽天下无”描述的是成都的景观,与福建省不符;“五云南国在天涯,六诏山川景物华”描述的是云南省的景观,C项正确;“赫赫京都千百年,钟灵毓秀萃龙渊”描述的是北京市的景观,与四川省不符。第8题,①是北京市,③是云南省,云南省地处云贵高原,地形崎岖,喀斯特地貌广布,C项正确。而北京市经济更发达、人口更密集、城镇化水平更高、工业更发达。
二、非选择题(共20分)
[知识点2]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
材料 藏毯以毛绒、青稞秆、干草等为原料,是一种传统的藏族手工艺品,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盛誉。西宁(位置如下图)是我国最大的藏毯生产基地,近年来手工藏毯价格逐年上涨,机织藏毯企业有所增加。
(1)区域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具有深刻的影响,据此分析藏毯的编织起源于青藏地区的主要原因。(6分)
(2)分析近年来西宁手工藏毯价格逐年上涨的原因。(6分)
(3)相比于昂贵的手工藏毯,机织藏毯价格低廉。有人提出西宁应大力发展机织藏毯。你是否赞同?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8分)
【答案】(1)青藏地区海拔高,气候寒冷;降水较少,草地面积大,农业生产以河谷农业和高寒畜牧业为主,羊绒、青稞秆等藏毯原料丰富;藏毯具有御寒保暖的作用。
(2)随着对外交通条件的改善和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手工藏毯的市场需求扩大;经济发展,劳动力价格提高,使藏毯编织成本上升;手工藏毯品质优、产量少。
(3)赞同。理由:藏毯市场需求量大,但手工藏毯产量有限,而机织藏毯价格低廉,产量大,经济效益高;机织藏毯可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或不赞同。理由:机织藏毯的大力发展会挤占手工藏毯的市场,不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机织藏毯快速发展易导致草场退化。
【B拓展提升练】
时间:20分钟 总分:43分
一、选择题(共9小题,每小题3分,共27分)
[综合思维](2021年河北联考)黄土高原上的传统民居是窑洞,开挖窑洞需要借助特定的地形条件,因此窑洞多分布在坡地上,且不同坡向差异显著。下图示意陕西黄陵县窑洞分布占比随坡向累积曲线。据此完成第1~3题。
1.陕西黄陵县窑洞分布最多的坡向是( )
A.西北坡 B.西南坡
C.东南坡 D.正南坡
2.导致窑洞分布坡向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光照和风向 B.降水和气温
C.气温和植被 D.水源和坡度
3.民居是地域文化的代表,西双版纳地区的典型民居是傣家竹楼,与黄土高原上的民居有所差异,这主要反映了两地( )
A.经济条件的差异
B.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
C.人文因素的影响
D.意识形态的影响
【答案】1.B 2.A 3.B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分布在西南坡的窑洞占30%~40%,占比最大,B项正确。西北坡、东南坡、正南坡的占比均无西南坡大(还可将图中左侧的坐标原点与西南坡、正南坡、东南坡、西北坡对应的点分别连接起来,之后看曲线坡度,坡度越大,表明累积越快,即是该坡向窑洞分布最多,由此也可以直接读出是西南坡向占比最大)。第2题,黄土高原窑洞偏南坡向多,偏北坡向少,是为了获得足够的采光、避开寒冷的冬季风,因此主要是受光照和风向的影响,A项正确。第3题,西双版纳地区气候高温多雨,多蚊虫,竹楼可以防蚊虫毒蛇等,而且较为凉爽通风;黄土高原地区降水较少,主要利用黄土土质疏松、直立性强的特点来开挖窑洞,因此两种民居的不同反映出两地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
[区域认知]读甲、乙两区域图以及两区域农业耕作制度和农作物品种对比表,完成第4~5题。
项目
甲
乙
农业耕作制度
一年一熟
一年两熟至三熟
农作物品种
春小麦、玉米、甜菜、亚麻、高粱
水稻、油菜、棉花
4.甲、乙两图所示区域农业耕作制度和农作物品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壤不同 B.热量不同
C.降水不同 D.地形不同
5.下列能够正确体现乙图所示区域特征的有( )
①有广泛分布的黑土 ②雨热同期,大陆性气候稍强 ③水稻土 ④水田 ⑤水稻种植业 ⑥综合性工业基地 ⑦重工业基地 ⑧旱地耕作业
A.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
C.⑤⑥⑦⑧ D.①②⑦⑧
【答案】4.B 5.B 【解析】第4题,根据图中经纬度及海陆轮廓可知,图甲为我国东北地区,图乙为长江三角洲地区。两地因热量差异造成耕作制度和农作物品种不同。第5题,图乙所示区域为长江三角洲,耕地以水田为主,土壤为水稻土,农业类型为水稻种植业,有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沪宁杭工业基地。
[区域认知](2022年陕西渭南期末)传统民谣是对当地自然环境和民俗风情的精准描述,具有深刻的地理学内涵。下表为三个省级行政区的民谣。据此完成第6~7题。
省级行政区
民谣
甲
帕帕头上戴,秦腔吼起来
乙
窗户糊纸纸在外,大缸小缸腌酸菜
丙
四季衣服同穿戴,老太爬山比猴快
6.甲、乙、丙所代表的省级行政区分别是( )
A.山东、北京、上海
B.山西、辽宁、西藏
C.陕西、黑龙江、云南
D.江西、内蒙古、贵州
7.“大缸小缸腌酸菜”是乙地农村地区常见的习俗,主要是由于该地区( )
A.冬季寒冷,新鲜蔬菜较少
B.气候湿热,蔬菜容易腐烂
C.海拔较高,蔬菜运输不便
D.城镇化水平高,需求量大
【答案】6.C 7.A 【解析】第6题,陕北地区冬季寒冷多风沙,水资源短缺,戴帕可防寒、防风沙,夏季炎热,戴帕可拭汗,且根据秦腔可以判断甲省级行政区为陕西。东北地区冬季寒冷,室内外温差大,若将窗户纸糊在窗户内部,室内暖而湿的水汽遇到窗纸易凝结成水球,易将窗纸损坏,故“窗户糊纸纸在外”,则乙省级行政区为黑龙江。云南纬度较低,但地处云贵高原,海拔较高,年温差小,所以“四季衣服同穿戴”,则丙省级行政区为云南,C项正确。秦腔不属于山东、江西等地的戏腔;西藏地处青藏高原,气候高寒,不可能“四季衣服同穿戴”。第7题,东北地区冬季严寒而漫长,蔬菜难以越冬生长,需要大量腌制蔬菜以过冬,A项正确。东北地区纬度高,气候并不湿热,东北地区海拔不高;注意题干信息“农村地区常见习俗”,与城市需求量大并无太大关系。
[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2022年青海西宁期末)读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耕地、水资源和人口占全国的比重图,完成第8~9题。
8.形成图中水资源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分布不均
B.水体污染严重
C.地形类型不同
D.降水分布不均
9.受图示三项因素的共同影响( )
A.华北应发展商品谷物农业
B.南方以发展水稻种植为主
C.南方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D.北方以发展重化工业为主
【答案】8.D 9.B 【解析】第8题,我国南方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水资源丰富。北方地区则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少,水资源相对贫乏。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南多北少的分布特点,主要与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不均有关,与人口分布、水体污染无关,与地形类型关系不大,D项正确。第9题,由图可知,水资源不足是华北发展商品谷物农业的不利因素;南方由于水资源丰富,热量充足,适宜发展水稻种植业,B项正确;耕地和水资源对南方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北方发展重化工业的影响不大。
二、非选择题(共16分)
[人地协调观、地理实践力]10.(2022年新疆乌鲁木齐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6分)
材料 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七百弄乡位于云贵高原东南边缘,地处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有典型的岩溶地貌分布,峰丛、洼地众多,山峰环绕着洼地。山峰坡度陡,土层薄,一旦植被破坏就会出现严重水土流失;洼地地势坡度小,324个原始古朴的瑶寨分布在洼地底部。当地逢雨就涝、无雨便旱,全乡人均耕地面积仅0.8亩,人们生活极度贫困。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当地政府带领农民积极探索脱贫致富的道路。
(1)分析七百弄乡“逢雨就涝、无雨便旱”的自然原因。(8分)
(2)推测当地为脱贫致富可能采取的措施。(8分)
【答案】(1)“逢雨就涝”的原因: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坡度陡,雨水快速向洼地汇聚;地势低洼排水不畅。“无雨便旱”的原因:纬度低,年平均气温高,蒸发量大;降水季节变化大,冬半年降水量较少;有典型岩溶地貌分布,岩石裂隙发育,地表水易渗漏;土层薄,蓄水能力差。
(2)修建储水工程,钻井取水,缓解缺水问题;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修建道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居民外出务工,增加收入;进行异地迁移,缓解人地矛盾。
地理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节 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课堂检测: 这是一份地理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节 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课堂检测,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三级阶梯分界线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节 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测试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节 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测试题,共8页。
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节 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练习: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节 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练习,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