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1章认识区域第3节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课后限时训练湘教版选择性必修2 试卷 0 次下载
- 2023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综合检测卷1第1章认识区域湘教版选择性必修2 试卷 1 次下载
- 2023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2章区域发展第2节产业转型地区的结构优化__以美国休斯敦为例课后限时训练湘教版选择性必修2 试卷 1 次下载
- 2023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2章区域发展第3节资源枯竭型地区的可持续发展__以德国鲁尔区为例课后限时训练湘教版选择性必修2 试卷 1 次下载
- 2023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2章区域发展第4节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__以我国荒漠化地区为例课后限时训练湘教版选择性必修2 试卷 1 次下载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一节 大都市的辐射功能——以我国上海为例测试题
展开第二章 第一节
【A基础培优练】
时间:20分钟 总分:41分
(知识点1:大都市的集聚与辐射作用。知识点2:上海大都市的辐射功能。知识点3:上海大都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一、选择题(共9小题,每小题3分,共27分)
[知识点1](2021年山东滨州联考)从世界城市发展历程看,城市群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雏形发育期、快速发育期、趋于成熟期、成熟发展期。下图是城市群不同发育期示意图。据此完成第1~2题。
1.在甲阶段,箭头所表示的要素主要是( )
A.资金流 B.人口流
C.技术流 D.信息流
2.长三角城市群是中国经济最具活力的城市群。从发展历程看,其目前所处的阶段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1.B 2.C 【解析】第1题,在甲阶段,箭头由中小城市指向中心大城市,表明此阶段处于快速城镇化阶段,大量人口从中小城市流向中心大城市,因此在甲阶段箭头所表示的要素主要是人口流。第2题,根据图中城市群特征判断,甲、乙、丙、丁应分别表示雏形发育期、快速发育期、趋于成熟期、成熟发展期。长三角城市群是中国经济最具活力的城市群,但该城市群发展还没有完全成熟,目前处于趋于成熟期,所对应的图示阶段应是丙。
[知识点1、3](2021年江苏徐州学情调研)国家节点战略是以试点改革为特色,依托重要节点推进区域开发的战略,是确定国家中心城市的理论依据之一,重要节点在制度创新、经济增长、结构调整等方面具有核心枢纽作用,其作用程度会受到空间位置的影响。下图为国家节点战略作用模式分析图。据此完成第3~4题。
3.不能在区域开发中承担“重要节点”的是( )
A.上海自贸区 B.天津滨海新区
C.深圳 D.合肥
4.重要节点对周围城镇群的主要作用是( )
A.推动城镇群的功能升级与结构优化
B.改变城市的地域形态
C.提高城市人口比重
D.改善周围城镇群的环境质量
【答案】3.D 4.A 【解析】第3题,据材料“重要节点在制度创新、经济增长、结构调整等方面具有核心枢纽作用”可知,重要节点的辐射带动作用强,应该是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上海自贸区、天津滨海新区和深圳都是我国经济发达的区域,辐射带动能力强,而合肥作为安徽省省会,经济较落后,不能作为重要节点,D项正确。第4题,由材料“重要节点在制度创新、经济增长、结构调整等方面具有核心枢纽作用”可知,重要节点对周围城镇群的主要作用是推动城镇群的功能升级与结构优化,A项正确。
[知识点2]下图为某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空间体系示意图,符号大小表示城市等级的高低。读图,完成第5~6题。
5.在长三角城市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的是( )
A.宁波 B.杭州
C.南京 D.上海
6.下列关于上海市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是区域发展的龙头和区域协作的纽带
B.是区域内经济中心和社会文化中心
C.综合服务能力强,基础设施完善
D.经济集中程度高,目前城镇化速度很快
【答案】5.D 6.D 【解析】第5题,图中符号最大的是上海市,说明上海市的级别最高,在长三角城市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第6题,上海市是长三角体系中唯一的超大城市,是区域发展的龙头和区域协作的纽带;上海市作为长三角的核心对区域的发展起到主导作用,既是区域的经济中心,又是区域的社会文化中心,在长三角城市体系中居于中心地位;在长三角城市体系中,上海市级别最高,服务能力最强,基础设施最为完善;上海市城镇化水平高,但目前城镇化速度趋于缓慢,D项叙述错误,符合题意。
[知识点2、3](2021年山东威海期末)受上海大都市辐射的影响,长三角地区形成了“一核五圈四带”的区域空间组织。一核指上海,五圈指南京都市圈等五大都市圈,四带指沿海、沿江等四个发展带。下图示意长三角城市群。据此完成第7~9题。
7.上海作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其区位优势是( )
①沿海发展带的中心 ②五个都市圈的几何中心 ③沿江发展带的龙头 ④长江三角洲城市的行政中心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8.上海对长三角不同城市的辐射强度不同。辐射强度苏州比常州大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是( )
A.交通 B.城市等级
C.距离 D.地形
9.下列关于上海市对外辐射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解决南京市产业活动过度集聚的问题 ②促进五大都市圈的形成 ③缓解上海市环境污染等问题 ④以上海为中心,向北、南、西三个方向辐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7.D 8.C 9.B 【解析】第7题,上海地处南北方向沿海发展带的中心,东西长江沿江发展带的龙头。第8题,从图中看出苏州距离上海市更近,受上海市辐射影响更大,苏州与常州在交通、城市等级、地形方面差异不大。第9题,上海市对外辐射,并不能解决南京市产业活动过于集聚的问题,①错误;可以加强长三角各城市间联系,促进五大都市圈的形成,②正确;上海通过产业转移,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环境污染问题,③正确;从图中可以看出以上海为中心向北、南、西三个方向发展,④正确。
二、非选择题(共14分)
[知识点2、3]1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4分)
材料 上海是我国1984年首批设立的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是我国的经济中心,是一座现代化国际大都市。20世纪90年代,武汉成为长江沿岸开放的五个城市之一,现在已成为我国长江经济带中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下图为长江经济带示意图。
(1)分析在辐射带动区域发展过程中上海比武汉更突出的优势条件。(8分)
(2)请提出增强武汉市对周边城市的辐射作用的具体对策。(6分)
【答案】(1)武汉沿江,为内河港口;上海既沿江又沿海,既是河港又是海港,地理位置更加优越,海陆交通更加便捷,更有利于对外联系。武汉是我国长江经济带中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上海是我国的经济中心,辐射范围更大,国内外市场更广阔。上海比武汉开放时间早,更早受益于改革开放的政策,加快了经济发展进程,聚集着更多的高素质人才,科技力量更雄厚。
(2)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先进制造业建设;提高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程度,加强与沿海发达城市的合作;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加强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现代物流业;等等。
【B拓展提升练】
时间:20分钟 总分:41分
一、选择题(共9小题,每小题3分,共27分)
[区域认知]读浙江省城镇空间结构规划图,完成第1~2题。
1.与浙中城市群相比,环杭州湾城市群的区位优势是( )
①地理位置优越,上海辐射带动 ②海陆交通便利,协作条件良好 ③矿产资源丰富,第二产业发达 ④水系河网密布,水能资源丰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为缩小浙江省内区域发展差异,应重点加快发展的城市群是( )
A.环杭州湾城市群 B.浙中城市群
C.温台沿海城市群 D.同步发展
【答案】1.A 2.B 【解析】第1题,与浙中城市群相比,环杭州湾城市群的区位优势是地理位置优越,距大都市上海近,上海辐射带动作用强,①正确;临海,位于沿海平原,海陆交通便利,协作条件良好,②正确;区域内矿产资源缺乏,③错误;水系河网密布,落差小,水能资源缺乏,④错误。第2题,缩小浙江省内区域发展差异,主要是缩小沿海城市与不临海城市的差异,故应重点加快发展的城市群是浙中城市群。
[综合思维](2022年山东烟台期末)城市腹地指城市周围与城市具有紧密的经济、文化联系的毗邻地区。城市与腹地的关系可以分为吸收和辐射两种模式。一般来说,城市规模较小时以吸收腹地资源为主,城市规模较大时以辐射为主。图甲为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单向吸收模式示意图,图乙为城市发展过程中双向影响模式示意图,图中C、C1、C2、C3、C4表示城市。据此完成第3~4题。
甲
乙
3.与单向吸收模式相比,双向影响模式( )
A.不利于腹地内城市的发展
B.腹地与中心城市的互补性增强
C.中心城市发展速度较慢
D.不利于腹地自然资源的开发
4.图乙中C2、C3城市发展速度较C1、C4快,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人口规模 B.地理位置
C.交通条件 D.城市规模
【答案】3.B 4.B 【解析】第3题,根据图文材料可知,单向吸收模式中中心城市对其腹地以吸收作用为主,而双向影响模式中中心城市对其腹地既具有吸收作用,又具有辐射作用,因此与单向吸收模式相比,双向影响模式更有利于腹地内城市的发展,且使得腹地与中心城市的互补性增强,A项错误,B项正确;中心城市发展速度快慢与多种因素有关,双向影响模式中中心城市发展速度并不一定较慢,C项错误;腹地资源开发受当地经济发展条件制约,与单向吸收模式相比,双向影响模式使腹地更多地承接中心城市的产业,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腹地资源的开发,D项错误。第4题,图乙中,与C1、C4相比,C2、C3距离中心城市C更近,更有利于接受中心城市的辐射,发展速度更快,因此C2、C3城市发展速度较C1、C4快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地理位置,B项正确。材料及图中没有给出这四个城市的人口规模、交通条件、城市规模等相关数据,无法对此进行分析和判断。
[区域认知](2021年6月浙江选考)下图为2005年和2020年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交通圈域示意图。据此完成第5题。
5.长三角交通圈域空间变化有利于上海( )
①集聚资金、技术和人才等资源 ②吸引人口迁入,迅速扩大规模 ③增强对周边城市辐射带动作用 ④强化服务功能,壮大第二产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读图分析,长三角交通圈域空间变化有利于形成集聚效应,有利于上海集聚资金、技术和人才等资源,①正确;上海城镇化水平较高,城市规模并不会迅速扩大,②错误;区域间联系加强,会增强上海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③正确;长三角交通圈域空间变化有利于强化上海市的服务功能,壮大第三产业,④错误。
[综合思维](2021年天津和平模拟)城市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其发展演变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读某区域城市空间分布不同阶段的发展演变模式图,完成第6~7题。
6.图中辐射能力最强的城市类型可能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7.下列因素对区域联系、经济要素集散的影响较小的是( )
A.信息 B.交通
C.行政管理 D.资金、技术
【答案】6.A 7.C 【解析】第6题,由图可知,甲类城市为等级最高的中心城市,区位最佳,其辐射能力也最强。第7题,中心城市通过信息、资金、技术等的流动和交通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实现并加强区域间的发展联系。行政管理对区域联系、经济要素的集散影响较小。
[区域认知](2022年北京房山期末)下图为2017年西安和成都经济辐射能力示意图,图中数值越大,表明城市在该要素上的辐射力越强。据此完成第8~9题。
8.与成都相比,西安( )
A.经济规模辐射能力更强
B.信息和交通通道更畅通
C.资金和技术实力更雄厚
D.人流和物流辐射能力更强
9.为进一步提高西安市经济辐射力,可采取的措施有( )
①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②广泛开展对外交流合作 ③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④提高西安市的行政等级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8.B 9.A 【解析】第8题,读图可知,西安的经济规模较成都小,经济规模辐射能力更弱;交通通道和信息通道均是西安大于成都,所以西安的信息和交通通道更畅通,B项正确;资金流、技术流、人流均是西安小于成都。第9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广泛开展对外交流合作可以进一步提高西安市的经济辐射力,①②正确;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不利于城市产业发展水平的提升;西安已经是陕西省省会,提高城市行政等级不符合实际。
二、非选择题(共14分)
[区域认知、综合思维]1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4分)
材料 区域创新是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助推器”。长三角城市群是“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会地带,由以上海为中心、联系紧密的26个城市组成。具有活力的经济、较高的开放程度,使长三角城市群成为我国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年研发经费支出与有效发明专利数均约占全国的30%。当今,基于网络下创新模式的发展,不仅对处于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关键阶段的长三角城市群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其他陷入区域锁定的创新薄弱区提供参考。下图示意2014年长三角城市群部分城市创新网络空间格局。
(1)描述图中城市创新主体的分布特点。(4分)
(2)指出图中创新辐射范围最大的城市,并说明原因。(6分)
(3)说明长三角城市群的发展对陷入区域锁定的创新薄弱区的启示。(4分)
【答案】(1)空间差异显著;以上海、南京、杭州三城市最集中,周边城市数目少。
(2)上海。原因:上海高校数目多,人才集中;对外开放程度高,信息网络发达;经济发达,研发经费投入多。
(3)完善信息网络,引入人才,提升创新能力;加大政策与资金支持,保障创新主体发展。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章 区域发展第一节 大都市的辐射功能——以我国上海为例同步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章 区域发展第一节 大都市的辐射功能——以我国上海为例同步达标检测题,共12页。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一节 大都市的辐射功能——以我国上海为例同步训练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一节 大都市的辐射功能——以我国上海为例同步训练题,共15页。
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章 区域发展第一节 大都市的辐射功能——以我国上海为例同步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章 区域发展第一节 大都市的辐射功能——以我国上海为例同步达标检测题,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