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2章区域发展第2节产业转型地区的结构优化__以美国休斯敦为例课后限时训练湘教版选择性必修2 试卷 1 次下载
- 2023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2章区域发展第3节资源枯竭型地区的可持续发展__以德国鲁尔区为例课后限时训练湘教版选择性必修2 试卷 1 次下载
- 2023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综合检测卷2第2章区域发展湘教版选择性必修2 试卷 1 次下载
- 2023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3章区域合作第1节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后限时训练湘教版选择性必修2 试卷 0 次下载
- 2023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3章区域合作第2节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1课时南水北调和西气东输课后限时训练湘教版选择性必修2 试卷 0 次下载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章 区域发展第四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以我国荒漠化地区为例一课一练
展开第二章 第四节
【A基础培优练】
时间:20分钟 总分:43分
(知识点1:荒漠化的成因。知识点2:荒漠化生态脆弱区面临的环境与发展问题。知识点3:荒漠化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一、选择题(共9小题,每小题3分,共27分)
[知识点1](2021年新疆喀什期中)荒漠化是当前全球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由于全球在气候、地形、土地使用制度和社会经济制度等方面千差万别,因此要结合各国各地区的区域特点和实际确定荒漠化的范畴。我国幅员辽阔,自然条件和各地经济活动复杂,流水、风力、化学和物理四种营力过程所造成的土地退化均属于荒漠化。下图为我国荒漠化土地成因比例图(其中①为物理及化学作用,②为工矿、交通等基本建设)。据此完成第1~3题。
1.我国下列地区及其主要的荒漠化现象对应正确的是( )
A.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石漠化
B.黄土高原——盐渍化
C.云贵高原——沙漠化
D.江南丘陵——红漠化
2.云贵高原和黄土高原荒漠化的共同原因是( )
①石灰岩广布、土壤发育浅薄 ②植被破坏 ③土层疏松、直立性强 ④降水强度大,多暴雨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3.下列有关我国荒漠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我国荒漠化的成因主要是风蚀和水蚀
B.江南丘陵地区的荒漠化主要是风蚀作用产生的
C.山西省土地荒漠化发展与工矿、交通等基本建设相关
D.松嫩平原西部荒漠化的成因主要是风蚀
【答案】1.D 2.B 3.B 【解析】第1题,西北地区的主要环境问题是沙漠化,A项错误;黄土高原的主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B项错误;云贵高原的主要环境问题是石漠化,C项错误;江南丘陵由于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形成红漠化,D项正确。第2题,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土层疏松,直立性较强、降水强度大,多暴雨和植被破坏。云贵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是石灰岩广布,土层发育浅薄,降水强度大,多暴雨和植被破坏。云贵高原石灰岩广布,但黄土高原无石灰岩分布,①错误;土层疏松,直立性强是黄土高原的特点,云贵高原并无该特点,③错误。第3题,我国荒漠化的成因主要是风蚀和流水侵蚀导致水土流失形成,A项不符合题意;江南丘陵地区的荒漠化主要是水蚀作用产生的,B项符合题意;山西省地形起伏大,矿产资源丰富,土地荒漠化发展与工矿、交通等基本建设相关,C项不符合题意;松嫩平原西部气候较为干旱,风力大,荒漠化的成因主要是风蚀,D项不符合题意。
[知识点2、3](2021年河南南阳期中)红色荒漠化主要发生在我国江南丘陵以红色砂岩为主的地区。地表红壤因水土流失、流水侵蚀,红色土壤裸露形成荒漠,所以被称为“红漠化”。据此完成第4~5题。
4.“红漠化”带来的主要危害是( )
A.土壤酸性增强 B.当地酸雨加重
C.草场退化 D.洪涝灾害加剧
5.缓解“红漠化”的有效措施是( )
A.发展立体农业 B.增加梯田数量
C.大力开荒种田 D.全面封山育林
【答案】4.D 5.A 【解析】第4题,“红漠化”对土壤酸性没有影响,A项错误;当地酸雨是大量燃烧化石燃料导致的,与“红漠化”无关,B项错误;江南丘陵地区,草场面积小,“红漠化”主要会造成林地退化,C项错误;“红漠化”使得植被涵养水源能力下降,水土流失加剧,洪涝灾害加剧,D项正确。第5题,因地制宜发展立体农业,既可以获得经济收益,又可以保持水土,缓解“红漠化”,A项正确;增加梯田数量,大力开荒种田,都会加剧“红漠化”,B、C项错误;全面封山育林,不符合地区发展实际,D项错误。
[知识点2](2022年江西上饶期末)灌丛沙丘是在风力作用下,沙物质在运移过程中受到植被的阻挡发生沉积而形成,属于特殊沙丘地貌。在沙漠中,灌丛沙丘的生长发育和衰败退化可以指示环境变化。柽柳是优良的防风固沙先锋树种,沙物质常在其附近堆积,发育成灌丛沙丘。下图示意柽柳灌丛沙丘剖面。 读图,完成第6~7题。
6.下列区域中,可能发育灌丛沙丘的是( )
A.沙漠内部 B.沙漠边缘
C.绿洲内部 D.泥沙淤积的河床
7.柽柳的生长发育能够形成灌丛沙丘的主要原因是( )
A.根系发达 B.抗风沙
C.耐旱 D.耐盐碱
【答案】6.B 7.A 【解析】第6题,由材料“灌丛沙丘是在风力作用下,沙物质在运移过程中受到植被的阻挡发生沉积而形成,属于特殊沙丘地貌”可知,灌丛沙丘属于风力沉积地貌,多出现在沙漠地区,沙漠边缘风力减弱,土壤水分含量增加,而且常有灌丛植被,可能发育灌丛沙丘,B项正确;沙漠内部缺乏水分,不适合植被生长,A项错误;绿洲内部水分条件充足,常被开垦成农田,不会形成沙丘,C项错误;泥沙淤积的河床以流水堆积为主,不是风力沉积,D项错误。第7题,由图可以看出,沙物质在柽柳附近堆积,随着沙丘的不断长高,柽柳的根系不断向下伸长,以获得地下水源,适应干旱缺水的环境,所以柽柳常发育成灌丛沙丘主要由于其根系发达,A项正确。
[知识点3](2021年山东青岛月考)甘肃省定西市地处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地区。下图为定西综合治理开发模式示意图。读图,完成第8~9题。
8.该区域兴修梯田的主要目的是( )
A.改造地形 B.防治水土流失
C.增加热量 D.改变复种指数
9.该综合治理开发模式的优势是( )
①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②增加农民收入 ③延长产业链 ④优化农业种植结构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答案】8.B 9.A 【解析】第8题,甘肃省定西市位于黄土高原区,水土流失严重,兴修梯田的主要目的是防治水土流失。第9题,该综合治理开发模式可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优化产业种植结构等,但对延长产业链的作用不明显。
二、非选择题(共16分)
[知识点2、3]10.(2022年辽宁期末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6分)
材料 石漠化被称作“土地癌症”,亦称石质荒漠化,是指水土流失导致地表土壤损失、基岩裸露、土地丧失农业利用价值和生态环境退化的现象。石漠化多发生在石灰岩地区,土层厚度薄,地表呈现类似荒漠景观的岩石逐渐裸露的演变过程。位于贵州省西部的安顺市,人口数量为247.18万人(2020年),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集中地区,山多地少,石漠化面积为269平方千米。近年来,当地发展金刺梨、皇竹草等适应能力强、经济效益好的特色农业产业,帮助群众逐步脱贫致富。皇竹草生命力旺盛,除了能够作为牛、羊等牲畜的饲料外,还是纸浆、食用菌包等的原材料,对石漠化山区保持水土很有帮助。下图为贵州省安顺市部分地区石漠化示意图。
(1)石漠化被称为“土地癌症”,试对此做出合理的解释。(4分)
(2)分析安顺市喀斯特地貌区石漠化现象形成的原因。(6分)
(3)说明安顺市采取种植金刺梨、皇竹草治理石漠化的积极影响。(6分)
【答案】(1)石漠化现象发生后,治理难度大,恢复生态环境时间长,导致土地丧失生产力,地表植被难以生长,水土流失严重;石漠化加剧了当地耕地、水和生物等资源短缺,严重阻碍社会经济发展,导致贫困现象增多。
(2)当地人均耕地少,对粮食需求迫切,长期以来大面积的陡坡开荒,地表植被不断遭到破坏,造成水土流失加剧,地表岩石裸露;安顺市位于喀斯特地貌石质山区,土壤发育条件差,土层薄,土壤肥力低;山区地势起伏大,降水多且多暴雨天气,流水侵蚀作用强,尤其在地表植被破坏后,暴雨对土壤的侵蚀能力增强,水土流失后大量的岩石逐渐露出地表,从而形成石漠化现象。
(3)恢复和提髙地表覆盖率,减少地表裸露,避免受外力的风化侵蚀;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减轻水土流失;金刺梨、皇竹草等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可以提髙当地居民种植的积极性,增加经济收入,有利于脱贫致富;促进当地相关产业发展,减少过度开垦、过度樵采等不合理的经济活动,有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等。
【B拓展提升练】
时间:20分钟 总分:45分
一、选择题(共9小题,每小题3分,共27分)
[人地协调观](2021年安徽滁州期中联考)下图为我国西北某区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情况示意图。据此完成第1~3题。
1.该区域最可能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 )
A.土壤盐渍化 B.土地荒漠化
C.林地破坏 D.生物多样性锐减
2.引起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人类活动是( )
A.工业生产 B.城镇建设
C.全球变暖 D.农业生产
3.面对以上环境问题,宜采取的措施是( )
A.自然环境脆弱地区进行生态移民
B.大面积铺设草方格沙障,全面治沙
C.改善荒漠化地区小气候,降低风速
D.大规模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
【答案】1.B 2.D 3.A 【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该区域各种土地利用中耕地增加最多,水体面积减少最多,林地、草地面积也有所减少;由材料可知该区域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干旱缺水,因此应该是过度开垦导致土地荒漠化严重,并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第2题,根据上题分析及图中信息可知,该区域的土地荒漠化主要是由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等农业生产活动引起的。第3题,该区域土地荒漠化严重,生态环境脆弱,进行生态移民是治理土地荒漠化的有效措施,A项正确;大面积铺设草方格沙障,全面治沙,成本较高,也不现实,B项错误;改善荒漠化地区小气候,降低风速,不是防治荒漠化的主要措施,C项错误;该区域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不适宜大规模植树造林,D项错误。
[综合思维](2021年北京延庆期中)下图为我国西北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第4~5题。
4.⑤地形成草原景观的主要原因是( )
A.热量充足 B.水源充足
C.降水丰富 D.光照充足
5.若仅考虑降水量因素,该地治理沙漠化措施可行的是( )
A.①②③④全部种树
B.①②种草,③种树
C.①种树,②③种草
D.①②种树,③④种草
【答案】4.B 5.C 【解析】第4题,草原景观出现在降水量相对较多的地区,而⑤地降水量在100毫米以下,则可能该地有较充足的地表水和地下水。第5题,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上的半湿润地区可以种树,而半干旱地区的②③由于降水少,只能种草。
[区域认知](2022年湖北联考)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曾连年大面积种植硒砂瓜,几年耕作后硒砂瓜产量骤降,大多数种植户不得不重新选择一块砂石地种植。种植硒砂瓜对当地自然环境造成较为严重的破坏,导致当地荒漠化、石漠化加剧,对此当地政府采取措施限制当地农民擅自种植硒砂瓜。下图为硒砂瓜种植地示意图。据此完成第6~7题。
6.瓜地覆盖砂石对土壤的影响有( )
①提高土壤温度 ②削减地下径流 ③增加土壤有机质 ④减缓土壤盐渍化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7.种植硒砂瓜导致荒漠化、石漠化蔓延的原因是( )
A.大面积种植导致水资源短缺
B.长期种植导致土壤肥力下降
C.换地种植导致自然植被减少
D.砂石覆盖导致空气湿度降低
【答案】6.D 7.C 【解析】第6题,由于土壤中含有水分,砂石的热容量通常会比土壤小。砂石白天吸收太阳辐射快,可以提高土壤温度,①正确;地表覆盖砂石后,有利于增加下渗,增加地下径流,减少地表径流,②错误;土壤有机质主要来源于生物,与砂石覆盖关系不大,③错误;地表覆盖砂石后,阻挡空气流动,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有利于保持和积蓄土壤中的水分,减缓土地盐渍化,④正确。第7题,由材料信息“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曾连年大面积种植硒砂瓜,几年耕作后硒砂瓜产量骤降,大多数种植户不得不重新选择一块砂石地种植”可知,种植硒砂瓜导致荒漠化、石漠化蔓延的原因是换地种植导致自然植被减少,C项正确;无论在当地的何处地方种植硒砂瓜,都会出现水资源短缺、土壤肥力下降等问题,同时由于砂石覆盖减少了土壤水分的蒸发会导致空气湿度降低。
[综合思维](2021年河南联考)在治理我国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的生态攻坚过程中许多专家学者通过不断实验探索,实施“前埂后沟+梯壁植草+反坡梯田”的梯田果园模式(如图),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据此完成第8~9题。
8.“前埂后沟+梯壁植草”模式的主要生态作用是( )
A.前埂利于排水防涝
B.后沟利于保水保肥
C.植草利于加固梯壁
D.提高当地经济收入
9.该模式最适宜治理________的水土流失问题( )
A.东南丘陵 B.黄土高原
C.青藏高原 D.云贵高原
【答案】8.C 9.B 【解析】第8题,由图中信息可知,前埂利于防止水土流失,作用是保水保肥,A项错误;后沟有利于排水防涝,B项错误;在梯壁上植草有利于减少梯壁的水土流失,从而加固梯壁,C项正确;提高经济收入不属于生态效益,D项错误。第9题,图中梯田果园模式主要作用是减少水土流失,发展可持续经济,并且经济作物为苹果(温带水果),黄土高原为最适宜普及的地区,B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共18分)
[区域认知、综合思维]10.(2021年湖南长沙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8分)
材料 集宁至二连浩特铁路(简称集二铁路)沿线风沙活动频繁,铁路常面临风沙威胁。由于当地主导风向为西北风,铁路西侧是防风固沙的重点区域。为了减轻风沙活动对铁路的危害,当地在铁路沿线营造了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的防护体系(见图甲),但部分工程年久失修。科研人员以防护体系外的某定点为对照点,测量防护体系内不同位置的测点1米、2米、3米高度处的风速与对照点的关系(k值表示测点风速与对照点风速的比值),得出结果如图乙所示。
(1)简述防护体系减轻风沙危害的作用机制。(6分)
(2)测点1处沙障已遭破坏,但1米高度处风速仍较对照组低,请对此作出合理解释。(6分)
(3)说明风经过榆树带的变化特点,并推测其原因。(6分)
【答案】(1)增大地表粗糙度,降低风速,减轻风蚀;使沙尘就地堆积,减少沙尘量;植物根系固土、凋落物改善沙地结构,防止就地起沙。
(2)气流随着移动距离增加,速度减慢;地表附近的风受地表形态及摩擦作用影响,风力降低;沙障遭破坏,风经过时,将地表沙粒挟带至空中,部分风能转化为沙粒动能,风速降低。
(3)变化特点:1米、2米高度处风速降低幅度较大,3米高度处风速变化不大或降幅较小。原因:该区域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榆树高度普遍较低,1米、2米高度处榆树带对风的阻挡作用较强,3米高度处榆树带对风的影响较小。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章 区域发展第四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以我国荒漠化地区为例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章 区域发展第四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以我国荒漠化地区为例综合训练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章 区域发展第四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以我国荒漠化地区为例同步训练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章 区域发展第四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以我国荒漠化地区为例同步训练题,共10页。
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四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以我国荒漠化地区为例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四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以我国荒漠化地区为例课后测评,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