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沭阳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原卷版)
展开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第一次联考
语文试卷
(总分:150分,时间:120分钟)
第一部分(30分)
一、积累与运用
1.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题目。
“社戏”的好不在于戏本身,还有那皎洁的月光,和那从不dài慢“我”的人;《回延安》是优秀的展现陕北风情的一篇诗歌;“安塞腰鼓”捶响时气势磅bó,结束时则戛然而止,震撼人心,令人叹为观止;小小的“灯笼”也能寄予作家思慕的温情、豪壮的______(A.意愿/B.誓愿),传达着那个时代的“正能量”。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皎洁( )dài( )慢气势磅bó( )戛( )然而止
(2)从语段中的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文中横线处。
横线处应填:__________
(3)文中划线句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2. 古诗名句默写,其中第(6)句要写出作者。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__________。(陶渊明《桃花源记》)
(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__________。(陶渊明《桃花源记》)
(3)__________,亲山亲水有亲人。(贺敬之《回延安》)
(4)微君之躬,__________?(式微《诗经》)
(5)__________,悠悠我思。(子衿《诗经》)
(6)气蒸云梦泽,__________。(__________《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7)《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表明不要因为离别而伤感流泪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3.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诗,是中国文学极具特色的一朵奇葩。唐诗绚烂、宋诗清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真实反映古代社会的人情风貌,易为人们所接受,流传十分广泛。
①所选诗歌题材十分广泛,内容非常丰富
②它们既表现了中国文字的艺术魅力
③又代表了中华文化的雍容典雅,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④从感时怀伤到离别赠友、从凭古吊今到故园之思、从写景状物到羁旅之愁
⑤《千家诗》选取唐、宋各朝名家名诗,每一首都朗朗上口,浅显易懂;咏物拟人,富有情趣
A. ①④②③⑤ B. ③①②④⑤ C. ②③⑤①④ D. ①③②④⑤
4. 下面句子,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黄发垂髫指的是老人和小孩,很多古人对年龄的称呼,都与头发有关。除了黄发垂髫外,还有总角、束发、弱冠、而立等。
B. 《社戏》选自《朝花夕拾》,作者鲁迅,文章讲述了作者少年时期到赵庄看社戏的一段难忘经历。
C. 《诗经》中“六义”指的是“风、雅、颂、赋、比、兴”,“风、雅、颂”是按乐曲的性质对《诗经》进行分类,“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
D. 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此句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
5. 阳光中学以“倡导全民阅读,营造书香校园”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活动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校团委准备于3月15日下午4点,在学校大礼堂举办“诵读国学经典,增强文化底蕴”经典通读活动,要求全校同学参加。请你以校团委的名义为此次活动拟写一则通知。
(2)有些同学对参与本次活动不太积极。小南说:“平时的课外时间都用来写作业了,哪有时间读书!”请你写几句话,对他进行劝说。
第二部分(60分)
二、阅读理解
(一)古诗阅读(9分)
桃花溪①
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②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____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注释】①据孙洙《唐诗三百首》介绍,本诗为盛唐时期张旭受陶渊明《桃花源记》启发而作。②矶:水边突出的岩石。
6. 对于诗歌空缺处要填入的字,有人认为“随”恰当,有人认为“入”更适合。你选择的理由是什么?
7. 本诗与课文《桃花源记》的主旨是否相同?请结合本诗和《桃花源记》具体内容,说明理由。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甲】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游白水书付过
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①游白水佛迹院,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②可熟物。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缒③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水际有巨人迹④数十,所谓佛迹也。暮归倒行,观山烧,火甚,俯仰度数谷。至江上月出,击汰中流,掬⑤弄珠璧。到家二鼓,复与过饮酒,食馀甘⑥煮莱,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东坡翁。
(选自《东坡志林》)
【注】①幼子过:苏轼的三儿子苏过。绍圣元年苏轼贬官惠州,遣家还阳羡(今江苏宜兴),独与幼子苏过同行。②殆:大概。③缒(zhuì):用绳子拴住人或物放下去。④巨人迹:巨大的脚印。⑤掬(jū):捧。⑥馀甘:即橄榄。
8.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心乐之_____②佁然不动_____
③悄怆幽邃_____④不复甚寐_____
9. 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循 山 而 东 少 北 有 悬 水 百 仞
10.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其源殆可熟物 其岸势犬牙差互 B. 书以付过 以其境过清
C. 乃记之而去 忘路之远近 D. 见渔人,乃大惊 乃不知有汉
1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②水际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12. 【甲】【乙】两文都作于作者被贬谪之后,分别表达了各自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现代文阅读(19分)
蚕豆
曾必荣
①北京我没去过。
②汪曾祺在《食豆饮水斋闲笔》之《蚕豆》中道:“北京人是不大懂吃新鲜蚕豆的。北京人爱吃扁豆、豇豆,而对蚕豆不赏识。”单从这一点上,我就不羡慕北京人。
③我生在江北边,现居江南岸。江南江北蚕豆好,叫我如何不爱它?我爱吃新鲜蚕豆,尤其是现在。而在小时候,我却偏爱吃老蚕豆。
④小时家贫,零食稀有。逢上年节日,若能装上半裤袋的蚕豆,我就什么都不去想了。这种把晒干的蚕豆,和着“油沙”炒熟,当零食吃的蚕豆,在我的故乡,并没有特别的称谓。蚕豆就叫蚕豆,“站不更名,坐不改姓”,像铁打的汉子,其硬无比。——牙齿不好的人,是难享这口福的。
⑤边吃蚕豆边玩,最是有趣。显富,让伙伴瞧见,必定引来眼巴巴的问:吃么东西,把点我吃吃?
⑥没吃呀。
⑦没吃——?你把嘴张开给我看看。
⑧连咽几口口水,还是留下了蛛丝马迹,无话可说了,只得把手伸进口袋,摸索好一阵子,撮出几粒蚕豆,说:给,剩的不多了。
⑨把这一点点?
⑩嫌少,有本事你就不要。等我要缩回手时,伙伴就一把把蚕豆抓走,自言自语地说:少吃多有味,多吃味不高。
⑪还和弟弟比赛,看谁把蚕豆抛得高,并用嘴巴接住。输的一方,进贡蚕豆。这可是我的拿手好戏。弟弟输急了,拔腿就跑,我紧追不舍。捉住了,就从弟弟的口袋里狠狠地抓上一把,旋即逃之夭夭了。
⑫童年,多像那田间地头的蚕豆花呀,花蝴蝶似的,那么的可爱,那么的美好。可惜,花开不多时,童年也转瞬即逝。
⑬到了上中学,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格外钟情于蚕豆”,这一类的话,我只能放在心里,绝不会让同学们知道了。其时,学习到鲁迅先生的《社戏》,班里有位女同学长得小巧,眸子仿佛两粒“乌油油的罗汉豆”。于是,有好事的同学戏称她:“蚕豆”。不久,就在班上传开了。她是讨厌同学叫她“蚕豆”的。甚至,吃蚕豆都犯了她的忌讳。
⑭而今忆及,我不禁哑然一笑。
⑮这“一笑”,笑得我少年不在了,青年也不在了。人到中年,牙齿不再所向披靡,无所顾忌——怕冷怕热,欺软怕硬。幸好,蚕豆的吃法良多:焖炒、油炸、水煮、烧汤……都很好吃。
⑯立夏时节,刚上市的蚕豆,嫩、糯、香、鲜。清人袁子才在《随园食单》中说:“新蚕豆之嫩者,以腌芥菜炒之甚妙,随采随吃方佳。”这种吃法,我没吃过。但对“随采随吃方佳”,倒是身同感受。
⑰鲜嫩的蚕豆,我还是最喜欢烧汤吃。做法也很简单,蚕豆去皮,怕一不小心老去,不洗,立即到锅里。用大火再度烧开,把搅好的蛋液均匀地淋上,放盐,添油,撒少许葱花,即可食用。这道蚕豆蛋汤,好吃又好看。看在眼里,仿佛黄云朵朵,碧玉点点,“相看两不厌”。吃在嘴里,爽滑柔软,口味甚妙。遗憾的是,吃这道汤的时令太短暂了。故有蚕豆谣云:蚕豆青,蚕豆黄,青的嫩,老的黄,由青转黄太匆忙。其实,这是我一时兴起瞎编的。不过,蚕豆易老的确是事实。
⑱是不是,有点奇怪蚕豆为何易老呢?想一想,也不难理解。先抄录一段竹峰君在《葫芦》里说的话:
⑲相对其他果蔬,葫芦营养价值较低。给了好看的外表,哪能再给丰富的内涵,天下好事,岂能让葫芦占尽了?
⑳借用上面的文字,稍加改变,给蚕豆易老找个理由吧:
㉑相对其他果蔬,蚕豆营养价值较高。给了丰富的内涵,哪能再给太多的青春,天下好事,岂能让蚕豆占尽了?
13. 请概括第④—⑰段主要写了“我”与蚕豆的哪些事情?(至少答出三点)
14. 按要求赏析文中划线句子。
(1)连咽几口口水,还是留下了蛛丝马迹,无话可说了,只得把手伸进口袋,摸索好一阵子,撮出几粒蚕豆,说:给,剩的不多了。(赏析加点词的妙处)
(2)这道蚕豆蛋汤,好吃又好看。看在眼里,仿佛黄云朵朵,碧玉点点,“相看两不厌”。吃在嘴里,爽滑柔软,口味甚妙。(从感官角度赏析)
15. 请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选文第⑫段的作用。
16. 回忆魯迅先生的《社戏》,结合链接材料,说说两篇文章中作者通过“蚕豆”这一小小的物件寄托的情怀有哪些异同?
【链接材料】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鲁迅《社戏》)
(四)名著阅读(13分)
17. 《经典常谈》是一本写给中学生看书,朱自清格外重视这本书的普及性和_________ 。《经典常谈》也可以看作一本精彩的学术散文集。这本书不“_________”,也不平铺直而是以流利畅达的语言娓娓道来。
18. 下列关于《经典常谈》的说法与原文内容不符的两项是( )( )
A. 关于礼,汉代学者所传习的三种经是《仪礼》《礼古经》和《周礼》。《礼古经》已亡《仪礼》和《周礼》相传都是周公作的。
B. 朱熹最早将《大学》《中庸》《论语》《春秋》编在一起,后来这四部经典被称为“四书”。
C. 刘向编定的《战国策》是一部重要的古史,我们所谓的战国时代,便是《战国策》记录这一段时期。
D. 《史记》开创了“纪传体”的形式;《汉书》“断代述史”的创新深深影响了后世正史写作。
E. 唐代出现了“话本”。“话本”是“说话”的底本,后世白话小说是由“话本”发展过来的。
19. 语文老师组织了“和朱自清一起‘谈’经典——《经典常谈》阅读座谈会”,请你参观并完成下表。
经典
“谈”经典
①《______》
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史,书中虽用鲁国纪元,所记的却是各国的事,是我们第一部通史。
②《______》
这是一部划时代的字书,经典和别的字书里的字,都搜罗在这部书里,有九千字。这是文字学的古典,又是一切古典的工具或门径。
③《______》
据说是孟子本人和弟子公孙丑、万章等共同编定的。书中说“仁”兼说分辨“义”“利”甚严。
20. 反方指出:“学习传统文化经典没什么作用,因为发展经济与学习传统文化经典关系大。”请你结合《经典常谈》的内容,作为正方,有理有据地反驳。
第三部分(60分)
21. 按要求作文
成长中,有许多人会让我们感受到美好。也许是你崇拜的偶像,也许是你尊崇的名家;也许是你敬重的亲人,也许是你知心的朋友;也许是陌生的路人……
请以“我心中,你最美”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②除诗歌、剧本以外文体不限;③不要少于600字;
小贴士:写出人物精神,除可以对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描写外,还可以抓住典型细节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借助对比、衬托、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等手法来揭示和凸显人物精神;借助抒情、议论的句子对人物的精神品质进行点睛式的概括。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
江苏省泰州市高新区(高港区)北片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原卷版): 这是一份江苏省泰州市高新区(高港区)北片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原卷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理解,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实验初级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月考语文试题(原卷版): 这是一份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实验初级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月考语文试题(原卷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理解,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实验初级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月考语文试题(原卷版): 这是一份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实验初级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月考语文试题(原卷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理解,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