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3烟台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九科)
2023烟台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答案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烟台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答案含答案,文件包含山东省烟台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山东省烟台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诊断
高二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 只收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 (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 (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曹雪芹植根于传统文化,塑造了千姿百态的红楼群芳,欧丽娟教授提出重像视角,即选取书中外貌性格相似之人或古代文人雅士,与众金钗进行映射、类比,以重新理解红楼佳人。
书中宝黛钗等诸多形象考论多涉及重像手法,如从家族、人生、婚恋三个方面,认为贾宝玉的重像有荣国公、甄宝玉与薛宝钗。林黛玉的重像从形到神相对较多,既有“貌合”的晴雯、尤三姐, 又有“情投”的妙玉、茗玉,也有西施、飞燕、娥皇、女英等历史人物,用这些红颜薄命而才华出众、性情高傲的女性,来烘托黛玉的才情貌。相较而言,,欧丽娟多偏爱薛宝钗、贾探春这类德才兼备的女子,其重像多取自古代的文人雅士。借杨妃萃钗之美貌,以孔子之“时”、、屈原之“洁”、陶渊明之“雅”,言宝钗之情性,赞美其周全大体、藏拙含蓄的“山中高士”之风。赞贾探春为“泱泱大气的将相雅士”,选颜真卿、王羲之、苏东坡等名士来映衬其“才自精明志自高”的磊落人格。重像来源众多,有的是作者借人物之口道出,如王夫人曾言晴雯眉宇间长得像林黛玉;有的是在回目中直接点明,如第二十七回的“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重像解读法将诸钗合成群像,丰富了个体形象的内涵,较之前人的“影子说”,更富有系统性。
通过“重像”,读者既可感受“本”与“像”多角度的相似性,同时也能品析作者对人物的褒贬态度。拥黛还是拥钗,自清代起,读者争议不断。 《三借庐笔谈》记载邹弢和老友许伯谦,就曾因此“一言不合,遂相龃龉,几挥老拳”。拥黛者怜颦卿身世而爱其聪颖,贬钗袭之柔奸,如涂瀛称“林黛玉人品才情,为《红楼梦》最”。拥钗者多爱钗袭稳重而宽厚,憎晴黛之乖僻,如王希廉评“黛玉一味痴情,心地偏窄,德固不美,只有文墨之才,宝钗却是有才有德”。近代俞平伯云:“书中钗黛每每并提,若两峰对峙双水分流,各尽其妙莫能相下。”他提出的“钗黛合一”说,影响至今。在钗黛拥抑的问题上,给宝钗以应有的褒扬,是值得肯定,也是达成共识的。就此,欧丽娟教授提出要打破“读者的刻板印象”,“重新理解红楼人物”, 为钗袭翻案。
读者若要客观看待钗黛拥抑问题,还应回归文本寻找依据。脂砚斋曾言:“钗黛名虽两个,人却一身,此幻笔也。”在作者心目中,钗黛二人本无高下之分,其中蕴含着作者主张儒道兼美的审美理想。总之,红楼佳人身上兼具丰富的文化基因,由此升华为具有永恒艺术魅力的文学意象或艺术符号。
(摘编自曹立波《品读中的视角与新见》)
材料二:
我这本书(《金陵十二钗花语》) 从《红楼梦》中的判词古曲、衣食起居、人物对话、自然环境等描写中捕捉花木信息,辅以植物学知识考证,并结合对《红楼梦》中人物的出身、性格和命运的分析,揭示这些人物与花水之间的深层关系。
我过去研究林黛玉,总以为与她紧密相连的芙蓉花是荷花,因为荷花俗称水芙蓉。 《红楼梦》第四十回里写黛玉喜欢李义山的一句诗“留得残荷听雨声”,可见她对荷花并无所谓,宁愿欣赏残破的荷叶。
进一步细读文本,便能发现书中有“恰好八月(指农历八月)时节” “因中池上芙蓉正开”以及“却是个人影从芙蓉花中走出来”“那课文即挂于芙蓉枝上”等词句。说明此处提到的芙蓉花在农历八月左右开花,生长在岸上,黛玉可以藏在花丛中,树枝可以挂诛文。而荷花一般在农历六月左右开花,八月已接近尾声了,且生长在水中,黛玉也不可能从水中走出来,宝玉也不太可能将诔文挂到水里去。反观木芙蓉,大约在农历八月开花,比较喜欢湿润的环境,经常生长在 池塘岸边,这与小说的情节全都符合。所以,写《金陵十二钗花语》的时候,我修正了我以前的观点,做出了一个新的解释:象征林黛玉的芙蓉花不是水芙蓉,不是水中的荷花,而是地生的木芙蓉。木芙蓉又名“拒霜花”,没有浓烈的香味。它虽不像牡丹那样被众人追捧,但也风姿绰约,有幽静之美,其花语为纤细之美,象征纯洁。这与林黛玉的性格也比较符合。
(位:《红楼梦》里关于贾元春的判词里有“榴花开处照宫闱”,可见象征她的是石榴花。平时,我们在公园里见到的石榴品种通常是花石榴,花瓣多,少结实。但我们食用的石榴通常来自果石榴这个品种,它开的花花瓣相对花石榴要少一些,比较能结果。那么,进一步分析,象征元春的是花石榴还是果石榴呢?她在皇帝身边得到宠爱,还才选风藻宫,加封贤德妃。在封建社会,进了宫,能长久地获得皇帝的宠爱,光靠美貌是不行的,要给皇帝繁衍后代。贾元春年前可能是开始怀孕了,所以皇帝很喜欢她,因此她的判词里出现了一个“榴花开”。石榴本身有“多子多福”的寓意,但是贾元春开的石榴花“照宫闱”了,表示最后并没有结果,她最终的结局当是悲剧性的。
副册里面有一个女孩子,叫甄英莲,后来改名香菱,她在抽花签时抽到一个并带花。“并带小意为并排地长在同一个茎上的两朵花,自然界中很多种花都可能长成并带的样子。文学作品也常提及“并蒂莲”;通常用此比喻恩爱的夫妻。由此可以推测,香菱抽出的这个并带花可能是象征香菱和薛蟠的关系,暗示他们之间的感情比较好。虽然总体来看薛蟠是一个恶棍,但他对母亲、妹妹是有感情的,那么他对香菱应该也是真心的。为了买香菱,他和人打了一架,出了人命官司。曹雪芹常常用各种花来象征这些女子的人格、性格、气质乃至暗示她们今后的命运轨迹和结局。
(摘编自刘心武《创作谈》)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宝黛钗三人的重像较为丰富,有注解人物某一方面特质的单一重像,也有共同来诠释人物特点的一组重像。
B.以众多的古代文人雅士为重像,赋予宝钗形象以积极的内涵,利于人们重新审视、全面认识薛宝钗的形象。
C.钗黛拥抑问题一直争议不断,而俞平伯和脂砚斋的观点有一致性,他们认为钗黛名虽两人,却无高下之分。
D.并带花通常比喻恩爱的夫妻,香菱抽中这一花签,暗示她与薛蟠之间的感情融洽,其悲苦的命运得以扭转。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重像视角”丰富了《红楼梦》中个体形象的内涵,比前人的“影子说”更富有系统性,更接近曹雪芹本意。
B.经众家解读,干姿百态的红楼群芳不再是个性化的具体人物,而是成为具有永恒魅力的文学意象或艺术符号。
C.刘心武对于“榴花开处照宫闱”的分析,符合判词“虎兕相逢大梦归”的寓意,与贾元春的人生结局相吻合。
D.《金陵十二钗花语》涉及的植物学知识虽较牵强,但揭示的《红楼梦》人物与花木间的关系却令人耳目一新。
3、下列选项,不属于借花喻示人物悲剧命运的一项是(3分)
A.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
B.对兹佳品酬佳节,佳拂清风菊带霜。
C.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
D.寒芳留照魂应驻,霜印传神梦也空。
4.材料二中,作者是如何逐步阐述“象征林黛玉的芙蓉花是木芙蓉”这一观点的? (4分)
5.在 《红楼梦》 人物研究中,材料中的哪些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困 境
陈永和
老单上了60路公交车。坐下后就考虑买水果的事。他想买点柑。小区门口有家水果店,但偏偏这天没有鲜货,他就决定到医院附近的水果店买。
下了公交车,进了水果店,看到柑在台子上堆得高高的,长得很是漂亮,但价格比小区店一斤足足贵了一块半。老单狠了狠心挑了八个。八是好数字,住院病人需要吉利,老单信这个。但一称,老单吓了一跳,居然有三斤重,要整整十五块钱。老单挑了两个最重的拿出来,反正数字六也不错。
ICU病房在新楼三层,老单来过一次,认得。
其实老单跟老范也未见得有多好,但这次老范躺倒在家,老单最早发现。要不是他,老范一定归天了,周围人都这么说。老单很自豪。
老单跟老范是小学同学,但从未就觉得比老范低几等。老范学习好,从小学到大学成绩都遥遥领先,个高长得帅,还会拉小提琴,无论哪个班都会有几个女同学暗恋他,大学毕业后,进了北京中科院,以后到英国工作,是科学家,有几个专利。前十来年退休,因为母亲生病回到福州,就再没出去,后来在一家朋友开的公司当技术顾问。老单个子小,成绩普通,1970年初中毕业,因为家庭成分是工人,被分配到漆筷厂当了工人,找了个同厂脾气好的女人结婚,后来两个人一起下岗,他到家具城当保安,老婆开了个小杂货店,勉强混一口饭吃,一个儿子除了学顺哈也没有,日子过得普普通通。
老单没啥爱好,就喜欢花,退休以后,就在市内乘公交车各处游,专拍花,然后发在朋友圈,博儿个点赞自得其乐。老范偶然看到他拍的一张向日葵照片,很欣赏,在朋友圈留了个言,问哪里拍的,他说花海公园。老范说也想去看看。老单就带他去了,才知道老范也爱拍照,说了福州几个断景点,老范都不懂,老单就发现,老范虽然对世界很熟,但对福州很盲,于是就乐得当个福州导游。两个都一个人住,家也离得近,就有时约在一起出去拍照。
老单格局小,就拍花,把花拍得大大的; 老范格局大,山水楼房天空什么都拍,但挤在一起, 都显得小。
那天,两个人约好了去旗山拍照。上午九点钟老单去了师大门口公交站,等了半天没见老范来,打了几个电话都没人接,第二天就觉得不对了,跑到老范家去敲门,没人开。会不会出事啦?老单想。
老范离了婚,妻子女儿都住英国,福州有一个妹妹、两个弟弟,老范平日跟他们来往不多。老单没他弟妹电话号码,就向老辛(老范最要好的同学)要,到第三天跟老范妹妹赶到老范家,开门进去,发现老范躺在血泊中,一摸还有气,老单赶紧打电话叫急救车,跟老范妹妹一起把老范送到最近的市一医院。
医生诊断中风,马上开颅。手术后恢复得还不错,当然起不来,话是不会说啦,但右侧手脚还能动。
找到'ICU病房,门口没看到老范名字,老单到护理室问,说已经转到普通病房去了。
老范躺在靠窗的床铺上。十几天没见,老范已经不是老范 ,成了一个陌生物,脸上肉不见了,都是骨头,裹着一层苍白的皮肤;双目紧闭,半张着嘴,露出两个半狰狞的门牙。老单觉得他已经死了,虽然知道不是,但还是这么想。
这样子怎么从ICU病房搬出来了呢?老单想。老范在 ICU里住了十天,一天两千多块钱,光床位费就要花近三万块钱。
老范有多少钱老单不清楚,但据老辛说,离婚时老范净身出户,存款房子都留给妻女,母亲生病时又花了一笔钱,现在靠退休金生活,但因为在每个地方都待得不长,每月到手的退休金比老单多不了多少。
老单想不通老范为什么要离婚,又不是外面有人,离什么婚?像他,虽然一辈子跟老婆磕磕碰碰,但老婆生病死了,没人吵了,他心反倒空了。
又默默坐了一会儿,没看到老范弟妹来,老单想走,突然听到有人叫他名字。老辛来了。
好得了吗?老单问。
好不了啦,发现得太迟,过了最佳治疗时间……老辛说。
他们又聊了一会儿天,老范妹妹来了,手里提着一个饭盒。医院不管饭,一日三餐,家里人得提饭来。
老范妹妹跟他们打了个招呼,但眼睛只看老辛。
一会儿进来一个女护工,拿着一个大针筒,老单看着她把老范妹妹煮的糊,从老范鼻子里打进去。
他们静静地看老范 “吃饭”。老范饭“吃”得很快,一分钟不到就“吃”完了。
他们又开始说话。多是老辛跟老范妹妹说,老单几乎没说。老范妹妹一直没看他,就好像没他这个人似的。
她怎么好像不愿意看到我。老单想。
他想不通为什么。也不管,就起身告辞,临走时看了一眼放在床头柜上的柑,想对老范妹妹说一句,但没说。
老单想不通,就打电话问老爷他什么地方得罪了老范妹妹。老辛也不明说,光说他妹妹辛苦,一天接送孙子,还得管送老范的三餐。虽说三个弟妹轮流,但每家有每家的难处……总之,老范成了个难题。
老单心沉了下去。要不是他多事,发现的时候,老范可能就已经死了。那么,所有的人都太平无事,可以心安理得过自己的日子了。
老单开始怀疑自己这种不用负责任的善意,归根结底能不能算是善意。
老单没想到能看到老范活得比他不如的一天。但他一点高兴不起来,心重重的,他没法接受老范活成那样。
老范已经死了,躺在医院病床上的是另一个不知道是谁的人。
(节选自《上海文学》, 2021年1月)
文本二:
作为一名旅日女作家,陈永和是一位纯粹的写作者,其小说超越一般海外华人文学离散的悲情诉说和对家国故园的深情缅怀,呈现一种理性容智的光辉。小说能在形而下的日常中超拔脱俗,对家国传统和生命轨迹进行反思和观照,其有节制的情感叙事使作品显得厚重而耐人寻味,为海外华文文学再添光彩。
(摘编自朱凌郑润良 《陈永和的“家国记忆”》)
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老单和老范分别代表了普通老百姓和高级知识分子,他们的退休生活既呈现出某些共性,又有所不同。
B.老单格局小,拍的花很大;老范格局大,拍出的东西显小。这种对比性表达,是两种人生命运的写照。
C.“老婆生病死了,没人吵了,他心反倒空了”,既体现出老单对于亡妻的思念,也表现了老人的孤独。
D.老单救老范,老范成了大家的难题,小说写出了生活的无奈,表现了传统人伦在现实面前受到的冲击。
7.下列对文本一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第二段描写细腻生动,贴近生活,展现出了老单买柑时为少花钱而几经思量、自我宽慰的心理,真实可信。
B.小说语言质朴自然,既符合人物的身份,又富有生活的气息,表现出作者对日常生活中众生百态的关注和体察。
C.小说通篇采用全知视角来叙述故事,以老单之所见、所闻、所感,带领读者观察和思考生活,彰显客观真实性。
D.小说在行文过程中补充了两位老人的生活经历,丰富了人物形象:小说情节虽然简单,但却揭示出了复杂的人性。
8.小说中“困境”具体指哪些?请结合文本一简要分析。 (6分)
9.文本二所说的“有节制的情感叙事”在文本一中是如何体现的?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 (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 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丞相(玉)嘉奏封事曰:“孝元皇帝奉承大业,温恭少欲,都内饯四十万万。尝幸上林,后宫冯贵人从临兽圈,猛兽惊出,贵人前当之,元帝嘉美其义,赐钱五万。掖庭见亲,有加赏赐,属 其人勿众谢。示平恶偏,重失人心,赏赐节约。是时外成赀千万者少耳,故少府、水衡见钱多也。虽遭初元、永光凶年饥馑,加以西羌之变,外奉师旅,内振贫民,终无倾危之忧、以府臧内充实也。孝成皇帝时,谏臣多言燕出“之害,及女宠专爱,耽于酒色,损德伤年,其言甚切,然终不怨怒也。宠臣淳于长、张放、史育,育数贬退,家赀不满千万,放斥逐就国,长榜死于狱,不以私爱害公义,故虽多内讥,朝廷安平,传业陛下②。
陛下在国之时,好《诗》 《书》,上俭节,征来,所过道上称诵德美,此天下所以回心也。初即位,易帷帐,去锦绣,乘舆席缘绨缯而已。共皇寝庙比当作忧闵元元惟用度不足以义割思辄且止息今始作治而驸马都尉董贤亦起官寺上林中,又为贤治大第,开门乡北阙,引王梁灌因池,使者护作,赏赐吏卒,甚于治宗庙。贤母病,长安厨给祠具,道中过者皆饮食。贤家有宾婚及见亲,诸官并共,赐及仓头、奴婢人十万钱。使者护视,发取市物,百贾震动,道路喧哗,群臣悭惑。陛下素仁智慎事,今而有此大讥。
孔子曰: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安用彼相矣!’臣嘉幸得备位,窃内悲伤不能通愚忠之信;身死有益于国,不敢自惜。唯陛下慎己之所独乡,察众人之所共疑!往者宠臣邓通、韩嫣,骄贵失度,逸豫无厌,小人不胜情欲,卒陷罪辜,乱国亡躯,不终其禄,所谓‘爱之适足以害之’者也!宜深览前世,‘以节贤宠,全安其命。”上由是于嘉浸不说。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
【注】①燕出:指帝王微服私行。②指汉哀帝刘欣。汉元帝之孙、汉成帝之侄,定陶恭王(共皇)刘康之子。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共皇寝庙/比当作忧闵/元元惟用度/不足以义割恩/辄且止息/今始作治/
B.共皇寝庙比当作/忧闵元元/惟用度/不足以义割恩/辄且止息/今始作治/
C.共皇寝庙/比当作忧闵/元元惟用度不足/以义割恩/辄且止息/今始作治/
D.共皇寝庙比当作/忧闵元元/惟用度不足/以义割恩/辄且止息/今始作治/
11.下列对文中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封事,密封的奏章。古时臣下上书奏事,为防止有泄漏,用袋封缄,故称,
B.幸,指帝王到达某地,与《鸿门宴》中“故幸来告良”的“幸”意思不同。
C.水衡,水衡都尉的简称,汉武帝始置,掌管上林苑,兼管皇室财物、铸钱。
D.适,正好,恰好,与《孔雀东南飞》:中“适得府君书”的“适”意思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元帝处事有度重人心。冯贵人勇敢护驾,受到元帝奖赏:被宠之人得到特别赏赐,也不让其当众感谢。
B.成帝容忍直谏不偏爱。谏言切直,成帝不怨怒;宠臣损害国家道义也不偏爱袒护,朝廷因此安定太平。
C.哀帝宠遇董贤遭嘲讽。哀帝对董贤过分恩宠,引起朝野上下不满;哀帝没有接受王嘉惩治董贤的建议。
D.王嘉进言奏事讲策略。先谈元帝、成帝的做法,再说皇帝爱好及其初登皇位时的节俭品德,后论正题。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外奉师旅,内抓贫民,终无倾危之忧,以府臧内充实也。 (4分)
(2)宜深览前世,以节贤宠,全安其命。 (4分)
14.最后一段中,王嘉引用孔子的话有何用意? (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秋野五首(其一)
杜甫
秋野日疏芜,寒江动碧虚。
系舟蛮井络①,卜宅楚村墟。
枣熟从人打,葵荒欲自锄。
盘飧老夫食,分减及溪鱼。
【注】①非络:此处指夔州一带,旧属楚地。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写景,秋野萧疏,水天一色,僻静淡远,与下联地处“蛮”,“楚”形成呼应。
B.颔联记事,流 露诗人心绪, “系舟”有结束漂泊之意, “下宅”显渴求安顿之心。
C.从“从人打”到“欲自锄”,诗人乐于躬耕的意识逐渐增强,山野生活趣味横生。
D.诗歌语言质朴,结构精巧,景、事、情和谐统一,诗人安贫乐居的情怀了然可见。
16. 《杜诗镜铨》认为此诗后四句“有万物一体之意”,请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杜甫的登临诗中,常有因作者忧心国家时局而伤感落泪之语,如《登岳阳楼》中的“①, ②” 两句。
(2)为革除弊政,屈原在《离骚》中用“ ③ ”一句,表明自己愿为楚王前驱;他的远大志向被后世敬仰,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赞誉其志“ ④ ”。
(3)古诗词中常出现“梦”,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 ⑤ ”一句,写游子思归;而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则以一句“ ⑥ ”,写词人梦回故乡。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 (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希瓦古城地处乌兹别克斯坦西南部,曾是古丝绸之路上重要的东西方交汇之地,是乌兹别克斯坦第一处世界文化遗产。城里有数十处重点保护的历史文化遗迹,部分建筑破坏严重,年久失修,虽是 ① ,却依旧难掩昔日的壮丽辉煌。中国与中亚考古人员 ② ,密切合作,沿着昔日张骞的“凿空”之路,继续谱写华夏文明和中亚文明互通互鉴的华美乐章。
在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别的塔吉克斯坦鲁班工坊内,来自中国的老师向学生讲解测绘实践知识。天津城市建设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和塔吉克斯坦技术大学携手共建了设有绿色能源实训出心和智能测绘实训中心两个教学区的拥有城市热能应用技术和工程测量技术两个基础专业的配备有实训教学设备和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塔吉克斯坦鲁班工坊。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发展。在中国和中亚合作走入新时代的今天,双方人文交流继往开来,焕发出更多活力,也必将在世界文明史上留下 ③ 的一笔。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3分)
19.请以“塔吉克斯坦鲁班工坊”为陈述对象(主语),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改写为四个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20.请给上面文段拟一个标题,不超过20个字。 (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相关数据显示,九零后、零零后群体中, “断亲”成为一种常态。有人认为,与其说是年轻人变了, ① 。社会的变化使很多年轻人的心态和认知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
在过往几千年的农耕时代,亲缘社交特点突出。即使是近现代,这种原始的亲缘生存体系依然留有痕迹,尤其是在乡村。一个村庄一个姓或者只有少数几个姓的情况,依然普遍。
当下,社会人口流动加快,人们不再仅仅依靠土地养家糊口,村子里的青壮年经常在外打工或做生意,很多人干脆在外地安家落户,这就不可避免地打破了在血缘基础上形成的传统亲缘社交体系。取而代之的,是以同学、朋友、同事、邻居等为主体的新社交体系。常言道:“ ② 。”青年人会在这个新图子里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寻求生活和工作上的帮扶,而不再像过去那样依靠同族之间的扶持互助,维护家族稳定繁荣的必要性也不像过去那样迫切。
可见,“断亲”是新的社会形态的塑造,它的另一头是更多的“连接”。这种趋势具有一种不可抗拒性。有学者认为:今天,亲疏关系 ③ ,而是要看人品、主观是否相合;血缘关系不再是一种束缚,而成了一种选择————从这个角度讲,“断亲”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也有人善意提醒,“断”只是一种治疗方法,如果自己的亲缘关系很健康,就没必要去“治”。
21.请结合文本,概括传统亲缘社交体系的三个特征。(3分)
22.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俗话说:永远不要小瞧别人而高看自己。俗话又说:永远不要高看别人而小瞧自己。对此,你有何感悟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山东省烟台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文件包含山东省烟台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pdf、山东省烟台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山东烟台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共4页。
这是一份2021烟台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文件包含山东省烟台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pdf、定稿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高二语文试题参考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