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3、长度与时间的测量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精品讲义(沪科版)
展开
三、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知识导航
知识点1 长度与时间的估测
一、长度估测
(1)一支新铅笔长度约18cm,直径约0.7cm
(2)乒乓球台的高度约为80cm,宽度约为1.5m
(3)课桌的高度约为75cm
(4)教室每层楼高度约为3m
(5)成年人手掌厚度约为2cm
(6)一张纸的厚度约为0.1mm
(7)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18cm长度约为26cm厚度约为6mm
(8)成年人走两步距离大约是1.5m
(9)中学生身高约为1.7m,手掌宽度约为1dm,指甲宽度约为1cm
(10)100元人民币的长度约为15cm
二、时间的估测
(1)橡皮从课桌掉落到地上的时间约为0.4s
(2)演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用时约为50s
(3)普通中学生跑完1000m用时3—4min
(4)成年人1分钟脉搏跳动约为70次,时间间隔约为0.2s
(5)普通人平静时的呼吸约为每分钟16~20次。
长度与时间的估测
1.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对1min时间的长短,小翔同学描述正确的是( )
A.同学们用较快的速度读书,1min时间能读50个字左右
B.健康人的脉搏,1min时间跳动70次左右
C.人们呼、吸气5次所用的时间通常是1min
D.校运会上,同学们跑完100m所用的时间大约就是1min
2.关于各过程所经历的时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书写一个数字所用的时间约为10s
B.校服从课桌掉到地上的时间约10s
C.升国旗唱国歌用时约10s
D.优秀短跑运动员百米赛跑用时约10s
3.下列各过程所经历的时间,估计正确的是( )
A.橡皮从课桌掉到地上的时间约20s
B.普通中学生跑100m用时约5s
C.升国旗唱国歌用时约10s
D.书写一个数字所用的时间约1s
4.估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下列所估测的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初中生100m短跑成绩约为10s
B.一元硬币的直径约为2.5cm
C.现在用的乒乓球的直径约为60mm
D.一块橡皮从课桌掉到地上时间约为4s
5.下列几种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成人走两步的距离大约为150mm
B.一个中学生的身高大约是16.5dm
C.课桌的高度大约是75dm
D.一张试卷厚度的大约1mm
6.某同学在测量时忘记给测量结果写上单位,下列哪一个数据的单位是m( )
A.一张课桌的高度大约为7.5
B.一位中学生的身高大约为17.0
C.成年人走一步的距离大约为0.75
D.物理八年级上册教科书的厚度大约为0.7
7.下列物体的长度值最符合实际的是( )
A.一枚硬币的厚度为5mm
B.乒乓球的直径为10cm
C.物理教科书的宽度为1.8dm
D.课桌的高度为1.2m
8.下面是某同学对自己身体相关物理量的估测,其中合理的是( )
A.身高大约是170mm
B.脉搏每分钟跳动约70次
C.眨一次眼的时间大约是1min
D.手掌的长度大约是20dm
知识导航
知识点2 刻度尺及秒表的使用
(1)刻度尺的使用:
(1)使用前: 要了解刻度尺:①它的零刻度线在哪里;②量程是多少;③分度值是多少 ;
(2)使用时: ①刻度尺要与被测部分对齐;②让刻度尺有刻度的一面紧贴被测部分 ;
(3)读数时: ①视线要与尺面垂直;②结果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
(4)记录读数: 准确 值+ 估读 值+ 单位 。
(2)秒表的使用:
秒针转一圈的时间为30 s的机械停表读数的步骤:
①读出停表分钟数;
②判断分针是否已过半刻度;
③读出秒数。
刻度尺及秒表的使用
1.如图所示,小明从5cm刻度线处开始测量一个小木块的长度,测量结果是 cm。
2.小明同学用如图所示刻度尺测量某物体的长度,则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mm,物体长度为 cm。
3.请同学们应用所学物理知识正确使用下列测量工具:
(1)如图1所示,为了让读数更精确,应该选用 (选填“甲”或“乙”)刻度尺,所测物体的长度记为 cm。
(2)小明骑车去学校,借助停表记录了自己从家到学校的时间,如图2所示,此时停表所表示的时间是 s。
4.如图所示,当用两甲、乙两种刻度尺对同一个物体进行测量时,两次读数分别应该记为:甲测得 cm;乙测得 cm。
5.如图所示,甲中物体的长度为 cm,乙中停表的示数是 s。
知识导航
知识点3 测量数据的处理
数据处理步骤:排除错误数据、求平均值
测量数据的处理
1.判断下列测量数据:0.3260m,7.59m,759mm,759dm。各自对应的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 )
A.dm、mm、cm、m B.cm、dm.mm、m C.mm、cm、dm、m D.mm、dm、cm、m
2.在练习刻度尺的使用和读数时,小明测得某物体的长度分别是:31.2cm,31.25cm,31.26cm,31.27cm,那么他所测物体的实际长度是( )
A.31.26 B.31.26cm C.31.245 cm D.31.25 cm
3.小明利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一只蝗虫的后翅长度,他先后四次用正确方法测得的数据分别为4.42cm、4.43cm、4.42cm、4.44cm,则该蝗虫后翅长应是( )
A.4.42cm B.4.4275cm C.4.43cm D.4.44cm
4.某同学用一把最小刻度为1mm的直尺,先后测量同一木块的厚度,四次测量结果分别是3.12cm、3.13cm、3.32cm、3.12cm。下列结果最接近真实值的是( )
A.3.12cm B.3.123cm C.3.13cm D.3.1725cm
5.某学生用刻度尺测得某一物体长度,四次结果如下:L1=3.74cm,L2=3.53cm,L3=3.51cm,L4=3.53cm。其长度应记为( )
A.3.58cm B.3.52cm C.3.5775cm D.3.53cm
6.小华利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四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2.5cm、2.36cm、2.36cm、2.37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 )
A.2.36cm B.2.357cm C.2.35cm D.2.41cm
7.小明利用最小分度值1mm的刻度尺测量同一个物体长度,5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2.35cm、0.236dm、2.63cm、2.36cm、2.36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 )
A.2.36cm B.2.357cm C.2.425cm D.2.43cm
知识导航
知识点4 单位换算
1h=60min=3600s;1min=60s;1ms=10-3s;1μs=1×10-6s
单位换算
1.关于细菌直径的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
A.0.5μm=0.5μm×10﹣6m=5×10﹣7m
B.0.5μm=0.5×10﹣6m=5×10﹣7m
C.0.5μm=0.5μm×10﹣6=5×10﹣7m
D.0.5μm=0.5×10﹣9m=5×10﹣10m
2.单位换算是理科学习中需要同学们熟练应用的基本技能,所以我们必须搞清楚各种单位的基本意义和各级单位之间的进率,以下的长度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
A.9.6nm=9.6×109=9.6×10﹣9μm
B.9.6cm=9.6×10mm=96mm
C.9.6cm=9.6cm×10=96mm
D.9.6cm=9.6×10dm=96dm
3.单位换算是学习物理重要的基本功之一。下列单位换算过程正确的是( )
A.1.2h=1.2×60s=72s
B.30cm2=30cm×(cm ) 2=3×105m2
C.14.5cm=14.5cm+100=0.145m
D.0.055L=0.055×103mL=55mL
4.下列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
A.2.6米=2.6米×1000=2600毫米
B.0.78升=0.78×1000毫升=780毫升
C.0.7kg=0.7kg×1000g=700g
D.340纳米=340×10微米=3400微米
知识导航
知识点5 误差及其减小方法
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 误差 ,通常用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的方法减小误差。
错误与误差的区别在于: 错误 是可以消除的, 误差 是不能消除的。
实验误差不可避免,但是减少误差方法很多。例如①选用精密测量工具;②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③ 改进实验方法,提高测量技能 等。
误差及其减小方法
1.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消除误差
B.误差是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产生的
C.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D.选用精密仪器测量可以减小误差
2.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通过使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就可以避免误差的产生
B.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的实验中,多次实验的目的是为了减小误差
C.误差是由于测量者操作错误而产生的,因此误差总是存在的
D.通过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由于测量者估读而产生的误差
3.在科学实验中,为了减小误差或寻找普遍规律,经常需要进行多次实验:
①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多次测量;
②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时,改变钩码的个数和移动钩码位置,多次测量;
③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多次测量导体两端电压和通过导体的电流值;
④在研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时,换用不同定值电阻,多次测量。
上述实验属于减少误差而进行多次实验的是(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下列关于误差的理解,正确的是( )
A.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B.误差只可能尽量减小,但不能避免
C.随着科技的进步,测量仪器将进一步改进,测量误差最终将被消除
D.长度测量中,为了减小误差,可以采用分度值后多估读几位的方法
知识导航
知识点1 长度与时间的估测
一、长度估测
(1)一支新铅笔长度约18cm,直径约0.7cm
(2)乒乓球台的高度约为80cm,宽度约为1.5m
(3)课桌的高度约为75cm
(4)教室每层楼高度约为3m
(5)成年人手掌厚度约为2cm
(6)一张纸的厚度约为0.1mm
(7)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18cm长度约为26cm厚度约为6mm
(8)成年人走两步距离大约是1.5m
(9)中学生身高约为1.7m,手掌宽度约为1dm,指甲宽度约为1cm
(10)100元人民币的长度约为15cm
二、时间的估测
(1)橡皮从课桌掉落到地上的时间约为0.4s
(2)演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用时约为50s
(3)普通中学生跑完1000m用时3—4min
(4)成年人1分钟脉搏跳动约为70次,时间间隔约为0.2s
(5)普通人平静时的呼吸约为每分钟16~20次。
长度与时间的估测
1.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对1min时间的长短,小翔同学描述正确的是( )
A.同学们用较快的速度读书,1min时间能读50个字左右
B.健康人的脉搏,1min时间跳动70次左右
C.人们呼、吸气5次所用的时间通常是1min
D.校运会上,同学们跑完100m所用的时间大约就是1min
2.关于各过程所经历的时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书写一个数字所用的时间约为10s
B.校服从课桌掉到地上的时间约10s
C.升国旗唱国歌用时约10s
D.优秀短跑运动员百米赛跑用时约10s
3.下列各过程所经历的时间,估计正确的是( )
A.橡皮从课桌掉到地上的时间约20s
B.普通中学生跑100m用时约5s
C.升国旗唱国歌用时约10s
D.书写一个数字所用的时间约1s
4.估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下列所估测的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初中生100m短跑成绩约为10s
B.一元硬币的直径约为2.5cm
C.现在用的乒乓球的直径约为60mm
D.一块橡皮从课桌掉到地上时间约为4s
5.下列几种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成人走两步的距离大约为150mm
B.一个中学生的身高大约是16.5dm
C.课桌的高度大约是75dm
D.一张试卷厚度的大约1mm
6.某同学在测量时忘记给测量结果写上单位,下列哪一个数据的单位是m( )
A.一张课桌的高度大约为7.5
B.一位中学生的身高大约为17.0
C.成年人走一步的距离大约为0.75
D.物理八年级上册教科书的厚度大约为0.7
7.下列物体的长度值最符合实际的是( )
A.一枚硬币的厚度为5mm
B.乒乓球的直径为10cm
C.物理教科书的宽度为1.8dm
D.课桌的高度为1.2m
8.下面是某同学对自己身体相关物理量的估测,其中合理的是( )
A.身高大约是170mm
B.脉搏每分钟跳动约70次
C.眨一次眼的时间大约是1min
D.手掌的长度大约是20dm
知识导航
知识点2 刻度尺及秒表的使用
(1)刻度尺的使用:
(1)使用前: 要了解刻度尺:①它的零刻度线在哪里;②量程是多少;③分度值是多少 ;
(2)使用时: ①刻度尺要与被测部分对齐;②让刻度尺有刻度的一面紧贴被测部分 ;
(3)读数时: ①视线要与尺面垂直;②结果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
(4)记录读数: 准确 值+ 估读 值+ 单位 。
(2)秒表的使用:
秒针转一圈的时间为30 s的机械停表读数的步骤:
①读出停表分钟数;
②判断分针是否已过半刻度;
③读出秒数。
刻度尺及秒表的使用
1.如图所示,小明从5cm刻度线处开始测量一个小木块的长度,测量结果是 cm。
2.小明同学用如图所示刻度尺测量某物体的长度,则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mm,物体长度为 cm。
3.请同学们应用所学物理知识正确使用下列测量工具:
(1)如图1所示,为了让读数更精确,应该选用 (选填“甲”或“乙”)刻度尺,所测物体的长度记为 cm。
(2)小明骑车去学校,借助停表记录了自己从家到学校的时间,如图2所示,此时停表所表示的时间是 s。
4.如图所示,当用两甲、乙两种刻度尺对同一个物体进行测量时,两次读数分别应该记为:甲测得 cm;乙测得 cm。
5.如图所示,甲中物体的长度为 cm,乙中停表的示数是 s。
知识导航
知识点3 测量数据的处理
数据处理步骤:排除错误数据、求平均值
测量数据的处理
1.判断下列测量数据:0.3260m,7.59m,759mm,759dm。各自对应的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 )
A.dm、mm、cm、m B.cm、dm.mm、m C.mm、cm、dm、m D.mm、dm、cm、m
2.在练习刻度尺的使用和读数时,小明测得某物体的长度分别是:31.2cm,31.25cm,31.26cm,31.27cm,那么他所测物体的实际长度是( )
A.31.26 B.31.26cm C.31.245 cm D.31.25 cm
3.小明利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一只蝗虫的后翅长度,他先后四次用正确方法测得的数据分别为4.42cm、4.43cm、4.42cm、4.44cm,则该蝗虫后翅长应是( )
A.4.42cm B.4.4275cm C.4.43cm D.4.44cm
4.某同学用一把最小刻度为1mm的直尺,先后测量同一木块的厚度,四次测量结果分别是3.12cm、3.13cm、3.32cm、3.12cm。下列结果最接近真实值的是( )
A.3.12cm B.3.123cm C.3.13cm D.3.1725cm
5.某学生用刻度尺测得某一物体长度,四次结果如下:L1=3.74cm,L2=3.53cm,L3=3.51cm,L4=3.53cm。其长度应记为( )
A.3.58cm B.3.52cm C.3.5775cm D.3.53cm
6.小华利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四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2.5cm、2.36cm、2.36cm、2.37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 )
A.2.36cm B.2.357cm C.2.35cm D.2.41cm
7.小明利用最小分度值1mm的刻度尺测量同一个物体长度,5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2.35cm、0.236dm、2.63cm、2.36cm、2.36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 )
A.2.36cm B.2.357cm C.2.425cm D.2.43cm
知识导航
知识点4 单位换算
1h=60min=3600s;1min=60s;1ms=10-3s;1μs=1×10-6s
单位换算
1.关于细菌直径的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
A.0.5μm=0.5μm×10﹣6m=5×10﹣7m
B.0.5μm=0.5×10﹣6m=5×10﹣7m
C.0.5μm=0.5μm×10﹣6=5×10﹣7m
D.0.5μm=0.5×10﹣9m=5×10﹣10m
2.单位换算是理科学习中需要同学们熟练应用的基本技能,所以我们必须搞清楚各种单位的基本意义和各级单位之间的进率,以下的长度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
A.9.6nm=9.6×109=9.6×10﹣9μm
B.9.6cm=9.6×10mm=96mm
C.9.6cm=9.6cm×10=96mm
D.9.6cm=9.6×10dm=96dm
3.单位换算是学习物理重要的基本功之一。下列单位换算过程正确的是( )
A.1.2h=1.2×60s=72s
B.30cm2=30cm×(cm ) 2=3×105m2
C.14.5cm=14.5cm+100=0.145m
D.0.055L=0.055×103mL=55mL
4.下列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
A.2.6米=2.6米×1000=2600毫米
B.0.78升=0.78×1000毫升=780毫升
C.0.7kg=0.7kg×1000g=700g
D.340纳米=340×10微米=3400微米
知识导航
知识点5 误差及其减小方法
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 误差 ,通常用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的方法减小误差。
错误与误差的区别在于: 错误 是可以消除的, 误差 是不能消除的。
实验误差不可避免,但是减少误差方法很多。例如①选用精密测量工具;②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③ 改进实验方法,提高测量技能 等。
误差及其减小方法
1.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消除误差
B.误差是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产生的
C.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D.选用精密仪器测量可以减小误差
2.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通过使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就可以避免误差的产生
B.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的实验中,多次实验的目的是为了减小误差
C.误差是由于测量者操作错误而产生的,因此误差总是存在的
D.通过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由于测量者估读而产生的误差
3.在科学实验中,为了减小误差或寻找普遍规律,经常需要进行多次实验:
①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多次测量;
②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时,改变钩码的个数和移动钩码位置,多次测量;
③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多次测量导体两端电压和通过导体的电流值;
④在研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时,换用不同定值电阻,多次测量。
上述实验属于减少误差而进行多次实验的是(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下列关于误差的理解,正确的是( )
A.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B.误差只可能尽量减小,但不能避免
C.随着科技的进步,测量仪器将进一步改进,测量误差最终将被消除
D.长度测量中,为了减小误差,可以采用分度值后多估读几位的方法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