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一节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课堂检测
展开第2章 第1节
【A基础培优练】
时间:20分钟 总分:42分
(知识点1:自然条件与区域发展。知识点2: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
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知识点1](2021年山西运城月考)地中海东岸的国家以色列,45%的国土是沙漠,但以色列却实现了“让沙漠开满鲜花”的梦想,成为世界重要的鲜花出口国,其鲜花主要销往西欧。据此完成第1~2题。
1.以色列实现“让沙漠开满鲜花”。下列选项中,该国对自然条件的改造合理的是( )
A.山区地形改造成梯田
B.大棚温室改造热量
C.修建水利工程和技术措施改造水源
D.沙漠变肥沃的土壤
2.冬季是以色列鲜花的销售旺季。该季节,以色列种植鲜花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
A.气温较高 B.地形平坦
C.昼夜温差大 D.光照充足
【答案】1.C 2.A 【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以色列气候干旱,降水少,让沙漠开满鲜花要改造的是水分条件,应修建水利工程和利用技术措施改造水源,C项正确。第2题,以色列位于地中海东岸,属于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湿润,冬季优势自然条件是气温较高,A项正确;地形平坦没有季节差异,B项错误;夏季高温少雨时昼夜温差更大、光照充足,C、D项错误。
[知识点1]都江堰位于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水利工程主要由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鱼嘴将岷江分为内江和外江,内江河道挖深,称为“深淘滩”;飞沙堰建设时将堰做低,称为“低作堰”;宝瓶口控制进入成都平原的水量。两千多年来,都江堰水利工程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下图为都江堰水利工程示意图。读图,完成第3~5题。
3.都江堰水利工程建设采用“深淘滩”的主要目的是 ( )
A.减少进入内江的泥沙
B.加快内江的河流流速
C.增加枯水期进入内江的水量
D.疏浚航道,便于船只航行
4.都江堰水利工程建设采用“低作堰(飞沙堰)”能够发挥的作用是( )
①在枯水期增加进入宝瓶口的水量 ②可以减少进入宝瓶口的泥沙 ③减少对过往船只的阻碍,便于航行 ④在洪水期将多余洪水排入外江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5.“内江”和“宝瓶口”位置选在河流凹岸主要原因是( )
A.减轻河流对工程设施的侵蚀破坏
B.有利于泥沙在内江河床沉积,减少进入宝瓶口的泥沙含量
C.河流凹岸水位较深,有利于在内江沿岸建设码头
D.减少内江泥沙沉积,利用飞沙堰可以减少进入宝瓶口的泥沙
【答案】3.C 4.B 5.D 【解析】第3题,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位于成都平原的灌溉工程,内江位于河流凹岸,流速较快,是灌溉水源的主要通道,建设在河道拐弯处的主要目的是减少内江泥沙沉积,保障灌溉水源的水量,“深淘滩”是对内江进行清淤,加深内江水道,从而增加枯水期内江水量,保障枯水期灌溉水源水量,故C项正确。第4题,飞沙堰是内江外侧的一道低矮堰坝,因离堆的顶托作用,从鱼嘴进入内江的水流可在飞沙堰附近形成漩涡。水中剩余的沙石大部分被漩涡甩出飞沙堰,其余的沙石在飞沙堰对面的回水区沉淀,每年有河工掏出清理,这样有效地防止了泥沙淤积导致的河流溃堤,可以减少进入宝瓶口的泥沙,②正确,①错误;“低作堰”的主要功能是防洪和灌溉,故③错误;“低作堰(飞沙堰)”是在建设时将堰做低,可以在洪水期时将多余的洪水排入外江,④正确。故B项正确。第5题,都江堰水利工程主要是成都平原的灌溉、防洪工程,“内江”和“宝瓶口”位置选在河流凹岸,河水流速较快,可减少内江泥沙沉积,增加水量,保障灌溉水源,利用飞沙堰可以减少进入宝瓶口的泥沙,故D项正确。
[知识点2]摩洛哥(图甲)位于非洲北部,其能源的97%依赖石油进口,目前中部城市瓦尔扎扎特正在建设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塔式太阳能聚热电站项目。塔式太阳能聚热电站(图乙)用热能收集塔储存太阳能,并通过塔内熔盐加热水体带动发电机工作。在太阳落山后,收集塔储存的热能可继续提供三个小时的电力。据此完成第6~8题。
甲
乙
6.瓦尔扎扎特建设塔式太阳能聚热电站的优势是( )
A.降水少,光照充足
B.科技发达,电力需求巨大
C.气候湿热,水资源丰富
D.资金充足,基础设施完善
7.太阳能聚热电站热能收集塔的作用是( )
A.提高发电效率 B.减小占地面积
C.稳定电力供应 D.缩减建设成本
8.太阳能聚热电站的建设将使该国( )
A.大气污染加重
B.石油进口量增加
C.水资源需求量减少
D.碳排放量降低
【答案】6.A 7.C 8.D 【解析】第6题,利用太阳能,需要在太阳能丰富的地区。瓦尔扎扎特建设塔式太阳能聚热电站的优势是降水少,光照充足;摩洛哥属于发展中国家,科技水平低;资金缺乏,基础设施条件差。第7题,由材料“能源的97%依赖石油进口”“太阳落山后,收集塔储存的热能可继续提供三个小时的电力”说明太阳能聚热电站热能收集塔的作用是稳定电力供应;不能提高发电效率;增加了占地面积;增加了建设成本。第8题,太阳能聚热电站的建设使清洁能源增加,将使该国碳排放量降低,大气污染、石油进口量减少。需要加热水体带动发电机工作,所以水资源需求量增加。
二、非选择题(共18分)
[知识点2]9.(2021年江苏徐州开学考试)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8分)
材料一 水上光伏电站主要分为桩基式和漂浮式两类。水上光伏电站通常建在水塘、湖泊、水库、蓄水池等水域。太阳能电池板具有高温时发电损失增大、转换效率降低的特性,而水对太阳能电池板有冷却作用,可抑制组件表面温度上升,故水上光伏比陆上光伏有一定优势。在水面上建设光伏电站往往需要先将水中的植被(尤其是挺水植物)清除,然后打桩船将水泥桩密集地打进水中再在上面架设光伏板阵列。有些地方则直接将水抽干后再施工。目前,全球已经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水上光伏电站待建计划,全球已规划的水上光伏的总装机容量超过了10 GW。
材料二 我国最大规模“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位于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周巷水库和长江水库,年均发电量约2.2亿千瓦·时,可满足10万户家庭一年的用电量。“渔光互补”是指将渔业养殖和光伏发电相结合,在水面上设立太阳能电池板发电,水面下养殖鱼虾,有效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下图为水上光伏电站景观图。
(1)相比我国西北干旱区的光伏发电站,试分析水上光伏发电站的优点。(6分)
(2)目前我国水上光伏项目总装机容量全球第一,同时也是水上光伏电站的主要建设国。说明我国水上光伏产业的发展优势。(6分)
(3)简述水上光伏项目运行后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6分)
【答案】(1)水面冷却作用,有利于发挥光伏发电的效率;水面反光率高,在一定程度上能增加发电量;水上灰尘较少,可减少对光伏板的维护费用。
(2)我国水上光伏的商业模式成熟(如“渔光互补”,采煤沉陷区);建设及运营管理经验丰富,安全可靠;在水上光伏发电站建设上,我国具有价格优势。
(3)大面积光伏板覆盖在水面上,水体光照显著减少,水温降低,减少水面的蒸发量,影响局部地区的湿度;侵占大面积湿地,影响生物的栖息和觅食,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光伏电站产生的光污染影响生物的迁徙等。
【B拓展提升练】
时间:20分钟 总分:41分
一、选择题(共9小题,每小题3分,共27分)
[区域认知](2022年四川眉山检测)地窝子是新疆地区一种较简陋的房屋。其制作方法比较简单:在地面以下挖约一米深的坑,呈四方形状,面积为两三平方米,四周用土坯或砖瓦垒起半米的矮墙,顶上放几根椽子,再搭上树枝编成的筏子,接着用草叶、泥巴盖顶。下图为地窝子景观图。据此完成第1~3题。
1.地窝子( )
A.通风良好 B.利于防雨
C.冬暖夏凉 D.采光良好
2.新疆地窝子的洞口朝向最不可能为( )
A.东南方向 B.西北方向
C.西南方向 D.正南方向
3.地窝子景观反映了当地( )
A.地势起伏大 B.降水量较少
C.太阳辐射强 D.日温差较大
【答案】1.C 2.B 3.B 【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地窝子位于地下一米深,只有一个门口向外通风,因此其通风效果差,A项错误;地窝子位于地下一米深,不利于防雨,B项错误;由于地窝子位于地下,冬天有利于保温,地窝子顶部用草叶、泥巴盖顶,窗户小,减少阳光入射,夏季凉爽,C项正确;由于门窗小,采光不好,D项错误。第2题,新疆地区气候干旱,地表多风沙,距离冬季风源地比较近,冬季多吹西北风,且风力强劲,因此为了减少风沙封堵地窝子洞口,地窝子洞口最不可能朝向西北方向,B项正确。第3题,地窝子位于地下一米深,如果降水量多,很容易被水淹没,故地窝子反映了当地降水量少的特征,B项正确;地窝子不能反映当地地势起伏特征和日温差大小,A、D项错误;新疆冬季的太阳辐射较弱,C项错误。
[综合思维](2021年陕西咸阳月考)下图为自然资源利用强度与人类文明发展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第4~6题。
4.图中乙代表的资源类型及Ⅱ代表的社会发展阶段分别是( )
A.土地资源 农业社会阶段
B.土地资源 采集和狩猎阶段
C.矿产资源 工业社会阶段
D.海洋资源 后工业化阶段
5.在Ⅰ阶段孕育的城市大多分布在( )
A.著名旅游胜地 B.矿产资源富集地
C.铁路交会处 D.河流中下游平原
6.在Ⅲ阶段,自然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相对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A.产业布局集中 B.人地关系紧张
C.科学技术进步 D.交通运输发达
【答案】4.C 5.D 6.C 【解析】第4题,由图中的信息可判断:图中Ⅰ阶段对气候、生物等资源利用强度大,代表农业社会阶段;Ⅱ阶段对能源利用强度大,代表工业化时代;Ⅲ阶段对资源的利用强度小,代表后工业化时代。矿产资源在早期农业社会阶段的影响力并不大,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进入工业化时代对其需求是越来越大,故可推断乙资源为矿产资源,Ⅱ阶段为工业化社会阶段,C项正确。第5题,读图可知,Ⅰ阶段为农业社会阶段,以第一产业为主,自然资源对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作用大,其中气候、水、土地、生物资源最为重要。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水运便利,农业发达,人口数量多,容易发展成为城市,D项正确。第6题,Ⅲ阶段为后工业化阶段,即新技术革命以来的时期,本阶段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工合成原料、智力资源等后天性资源的地位则迅速上升,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低,C项正确;本阶段区域发展均衡,产业布局集中度不高,A项错误;人地关系和谐,B项错误;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交通发展关系不大,D项错误。
[地理实践力](2022年吉林辽源期末)稀土被誉为“万能之土”,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等领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白云鄂博矿,是世界公认的最大稀土矿。但若开采不当,不仅会给国家经济上造成巨大的损失,也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下图为内蒙古白云鄂博矿区景观图。据此完成第7~9题。
7.内蒙古稀土产业发展的两大主要优势为( )
A.资源与技术 B.资源与市场
C.技术与交通 D.市场与交通
8.内蒙古稀土开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有( )
①地面塌陷 ②重金属污染 ③土壤盐碱化 ④洪涝灾害频发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9.要实现我国稀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可采取的措施有( )
①加大科技投入,避免资源枯竭 ②全面禁止开采,大力治理环境污染 ③制定相关政策法规,严格管控 ④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7.B 8.A 9.D 【解析】第7题,内蒙古经济水平不高,技术水平没有优势,A项错误。据材料可知,稀土为“万能之土”,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等领域,故市场需求量大;白云鄂博矿是世界公认的最大稀土矿,资源丰富,B项正确。白云鄂博位于内蒙古高原,交通相对平原地区没有优势,C、D项错误。第8题,据图可知,有些矿坑可能会开采到地下,挖掘后处理不当导致地面塌陷,①正确;稀土矿中有部分重金属,故可能带来重金属污染,②正确;土壤盐碱化主要是不合理灌溉导致地下水位抬升引起的,与采矿无关,③错误;洪涝灾害频发主要因为降水集中且多暴雨,与采矿无关,④错误。第9题,稀土是非可再生资源,加大科技投入不能避免资源枯竭,①错误;全面禁止开采不利于资源的利用和经济发展,②错误;制定相关政策法规,严格管控,可做到有序开采和利用资源,利于可持续发展,③正确;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可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加就业岗位,促进经济发展,④正确。
二、非选择题(共14分)
[综合思维]1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4分)
材料 风能发电是利用风力带动风车叶片旋转,促使发电机发电的过程。风电是清洁且可再生的能源,但风电场建设占地规模大,资金投入多,技术要求较高。下图为我国可利用风能时数分布图。
(1)描述我国可利用风能时数的分布特点。(4分)
(2)说出乙地比甲地可利用风能时数少的原因。(4分)
(3)与甲地相比,分析丙地风能开发的有利条件。(6分)
【答案】(1)分布不均;东部沿海、东北、西北地区北部、青藏高原北部可利用风能时数较大。
(2)乙地距风源地远;盆地地形,受山地阻挡。
(3)经济发达,技术、资金条件好;靠近消费市场(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靠近东部电网,方便并网输电。
2023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次时作业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这是一份2023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次时作业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共9页。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一节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一节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一课一练,共9页。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一节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课后复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一节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课后复习题,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