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河北省邢台市任泽区第五中学等2校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2月期末化学试题(解析版)
展开这是一份精品解析:河北省邢台市任泽区第五中学等2校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2月期末化学试题(解析版),共14页。
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试题(卷)
九年级化学
注意事项: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请勿在装订线内答题,字迹清楚、工整,卷面整洁。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Cl-35.5 K-39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1.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指定的实验或应用是化学变化的是
A. 水油分离 B. 氢气燃烧
C. 干冰升华 D. 风力发电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水油分离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氢气燃烧有新物质水生成,是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C、干冰升华是二氧化碳的状态改变,是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风力发电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 下列物质中,前者属于纯净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
A. 稀有气体、水蒸气 B. 冰水混合物、空气
C. 液氧、氢气 D. 75%的酒精溶液、海水
【答案】B
【解析】
【详解】A.稀有气体是氦氖氩氪氙等气体的统称,是混合物,水蒸气只含有一种物质水,是纯净物,不符合题意;
B.冰水混合物只含有一种物质水,是纯净物。空气含有氮气、氧气等是混合物,符合题意;
C.液氧、氢气都只含一种物质,都是纯净物,不符合题意;
D.75%的酒精溶液(含有水和酒精)、海水(含有水、可溶性盐等)都由多种物质组成,都是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 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做出的智慧选择。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
A. 优化资源:垃圾分类回收处理
B. 优化土壤:农业上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C. 优化水质:工厂废水要经过处理后再排放
D. 优化空气:大量使用化石燃料
【答案】D
【解析】
【详解】A、垃圾分类回收处理既能节约资源,又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有利于保护环境,说法正确;
B、农业上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可以防止水体污染、土壤污染,有利于保护环境,说法正确;
C、工厂废水中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经过处理后再排放,有利于保护环境,说法正确;
D、大量使用化石燃料既浪费资源,又能增加污染物的排放,不有利于保护环境,说法错误。
故选:D。
4.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
B. 镁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苍白色火焰,生成白色烟雾
C.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红色的火焰,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D. 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答案】D
【解析】
【详解】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发出热量,生成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不符合题意;
B、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不符合题意;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白色火焰,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不符合题意;
D、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符合题意。
故选D。
5.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素养之一,下列关于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A. 水受热变成水蒸气时----温度升高,分子体积变大
B. 炎热的夏天自行车胎容易爆裂----分子间隔增大
C. 氧化汞受热后分解----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
D. 氢气和液氢都可以做燃料----分子种类相同,化学性质相同
【答案】A
【解析】
【详解】A.水受热变成水蒸气时,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隔变大,故选项说法错误;
B.炎热的夏天自行车胎容易爆裂是因为夏天温度升高,分子间隔增大,所以容易爆胎,故选项说法正确;
C. 氧化汞受热后分解是因为氧化汞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分裂成汞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氧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氧分子,大量的氧分子聚集成氧气,汞原子直接聚集成金属汞,该事实说明分子是可以再分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D. 氢气和液氢都可以做燃料是因为都是由氢分子构成,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所以化学性质相同,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6. 碘元素被称为“智力元素”。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碘原子核内有53个质子,一个碘原子的质量是126.9g
B. 碘原子核内质子的总质量等于核外电子的总质量
C. 食用碘盐可预防碘缺乏病,人体摄入碘越多越有利于健康
D 碘离子(I-)核外有5个电子层、最外层有8个电子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图知,碘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6.9,实际质量很小,故说法错误;
B.电子的质量很小,所以碘原子核内质子的质量远大于核外电子的质量,故说法错误;
C.碘摄入过多或过少都会引发疾病,故说法错误;
D.由碘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碘原子有5个电子层,当碘原子得到1个电子后,变成碘离子,最外层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电子层仍是5层,故说法正确。故选D。
7. 在战胜新冠病毒的战斗中,有一种新冠潜在的有效药叫瑞德西韦(化学式为C27H35N6O8P)在抗新冠状病毒时展现出较好的疗效。下列有关瑞德西韦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瑞德西韦是由77个原子构成
B. 一个瑞德西韦分子中含有4个氧分子
C. 瑞德西韦中氢元素的含量最高
D. 瑞德西韦中氮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为3:4
【答案】D
【解析】
【详解】A.瑞德西韦是由瑞德西韦分子构成的,1个瑞德西韦分子由77个原子构成,故选项说法错误;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1个瑞德西韦分子中含8个氧原子,不含氧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C.瑞德西韦碳元素的含量最高,故选项说法错误;
D.1个瑞德西韦分子中含有6个氮原子和8个氧原子,则瑞德西韦中氮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为3:4,故选项正确;
故答案选D。
8. 下列指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 天然气燃烧:2CO+O22CO2
B. 黑火药爆炸:S+2KNO3+CK2S+N2↑+CO2↑
C. 铜绿的形成:2Cu+O2+CO2+H2O═Cu2(OH)2CO3
D. 工业上用石灰乳吸收SO2:SO2+Ca(OH)2═CaSO4+H2O
【答案】C
【解析】
【详解】A、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选项错误;
B、黑火药爆炸时的反应是硫、硝酸钾和碳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硫化钾、氮气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2KNO3+3CK2S+N2↑+3CO2↑,选项错误;
C、铜绿的形成是铜、氧气、二氧化碳和水共同作用的过程,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2Cu+O2+CO2+H2O═Cu2(OH)2CO3,选项正确;
D、用石灰乳吸收SO2时,发生的反应是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亚硫酸钙和水,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Ca(OH)2═CaSO3+H2O,选项错误,故选C。
9. 归纳与比较是化学学习的主要方法。关于CO2与CO的知识总结错误的是
A. 构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
B. 性质:通常情况下,CO2不支持燃烧;CO支持燃烧
C. 用途:固体CO2可用于人工降雨;CO可作燃料
D. 危害:CO2无毒:CO易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答案】B
【解析】
详解】A、构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有2个氧原子,一个一氧化碳分子中有1个氧原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不符合题意;
B、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不能支持燃烧,符合题意;
C、固体二氧化碳俗称“干冰”,干冰升华吸热,能使周围温度降低,可用于人工降雨,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可作燃料,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无毒,一氧化碳有毒,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不能再与氧气结合,造成生物体缺氧,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 下列实验方案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 除去铁粉中少量的氧化铜
C. 鉴别和
D.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答案】A
【解析】
【详解】A、铁生锈消耗空气中的氧气,食盐水可以加速铁的锈蚀,可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符合题意;
B、氧化铜被氢气还原为铜,引入了新杂质铜。不符合题意;
C、一氧化碳有毒,二氧化碳不支持呼吸,则活的蝗虫放入后都会很快死亡,无法鉴别。不符合题意;
D、硝酸镁和铜不反应,不会发生化学反应,无法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1. 如图为粉尘爆炸实验,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鼓空气的目的是为了增大罐内压强
B. 点燃蜡烛是为了升高面粉的着火点
C. 实验说明粉尘遇到空气就会发生爆炸
D. 实验说明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剧烈
【答案】D
【解析】
【详解】A、鼓空气的目的是为了将面粉吹起,增大面粉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故A不符合题意;
B、点燃蜡烛是为了使温度达到面粉的着火点,面粉的着火点是定值不能改变,故B不符合题意;
C、实验说明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混合,遇到明火在有限的空间容易发生爆炸,故C不符合题意;
D、实验说明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剧烈,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2. 2022年4月16日,3名航天员在中国人自己的空间站圆满完成各项任务后返回地球。为了保障航天员在空间站的生命和健康,科学家们精心研制出最新的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系统,部分循环过程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水电解系统发生的反应为2H2O2H2↑+O2↑
B. X的化学式为CO2
C. 图中所示的物质转化中可实现氧气的再生
D. 图中所示的物质转化中,电解的水与生成的水质量相等
【答案】D
【解析】
【分析】由流程图可知,水在水电解系统中分解生成氧气和氢气,氧气供给航天员呼吸,释放出二氧化碳,所以X是CO2,氢气和二氧化碳在萨巴蒂尔反应系统中反应生成水和甲烷。
【详解】A、水电解系统中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选项正确;
B、根据分析X为二氧化碳,化学式为CO2,选项正确;
C、由流程图可知在萨巴蒂尔反应系统中又有水生成,水通电分解可产生氧气,所以实现了氧气的再生,选项正确;
D、水电解系统中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萨巴蒂尔反应系统中氢气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水和甲烷,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水电解系统中生成氢气的质量等于电解的水中氢元素的质量,萨巴蒂尔反应系统中生成的水和甲烷中的氢元素质量之和等于反应的氢气的质量,所以最后生成的水中氢元素的质量比电解的水中的氢元素质量少,故生成的水比电解的水质量少,选项错误。
故选D。
二、填空与简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21分)
13. 微观世界绚丽多姿,请用正确的化学用语填空。
(1)氯化钠的阴离子:_____________。
(2)氖气:___________。
(3)三个硫酸根离子:______________。
(4)氢气的化学性质是由_______保持的;氯化钠的化学性质是由_______保持的。
(5)中3代的含义是____________。
【答案】(1)
(2)
(3)
(4) ①. ②.
(5)一个铝离子带3个单位的正电荷
【解析】
【小问1详解】
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其中氯离子是阴离子,符号为Cl-。
【小问2详解】
氖气是稀有气体,化学式用元素符合表示,为Ne。
【小问3详解】
离子符号是在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离子所带正、负电荷数的符号。数字在前、符号在后,如数字为1则省略不写。多个离子在离子符号前加相应数字。3个硫酸根离子表示为。
【小问4详解】
分子是保持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氢气由氢分子构成,所以氢气的化学性质是由氢分子保持,氢分子表示为H2;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则其化学性质由钠离子和氯离子共同保持,钠离子、氯离子表示为Na+、Cl-。
【小问5详解】
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3代的含义是一个铝离子带3个单位的正电荷。
14. 水是生命之源,人们需要认识和利用水,请从认识物质的视角认识水。
微观角度:
(1)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___________。
变化角度:
(2)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可证明水是由_______组成的。
(3)1785年,拉瓦锡将水蒸气通过红热的铁制枪管将水转化为氢气,同时生成四氧化三铁。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利用和保护角度:自然界中的水一般要净化后才能使用。
(4)区别硬水和软水:将肥皂水加入水样中,产生大量泡沫,则该水样为_________。
(5)自来水厂常利用__________来除去水中的异味。
(6)下列做法有利于节约水资源或减少水体污染的是__________。
①农业和园林浇灌改漫灌为喷灌、滴灌
②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江河中
③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排放
④为提高农作物产量,大量使用化肥、农药
【答案】(1)水分子##H2O
(2)氢元素、氧元素(或)
(3)
(4)软水 (5)活性炭
(6)①③##③①
【解析】
【小问1详解】
分子是保持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水由水分子构成,所以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
【小问2详解】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则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小问3详解】
水和铁在高温下生成氢气和四氧化三铁,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4详解】
生活中常用来区别硬水和软水的物质是肥皂水,加入肥皂水,振荡,产生泡沫较多的是软水,产生泡沫较少、浮渣较多的是硬水。所以该水样为软水。
【小问5详解】
活性炭疏松多孔,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可用于除去水中异味。
【小问6详解】
①农业和园林浇灌改漫灌为喷灌、滴灌可以减少农业用水,节约水资源;
②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江河中会导致水体污染;
③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排放可避免生活污水中的有害物质或过量的氮磷进入河流,可减少水体污染;
④为提高农作物产量,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会造成土壤及水体污染;
故选①③。
15. 碳元素被称为“大自然的建筑师”,回答下列与含碳物质有关的问题。
(1)古代用墨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虽年久仍不变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它们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是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左边大试管中的反应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单质碳的还原性可以用于冶金工业。右边小试管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有关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
(2)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3) ①. 黑色固体变红色 ②. ③.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④.
【解析】
【小问1详解】
碳单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和其他物质反应,墨中的主要成分是碳单质,所以用墨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能保存很长时间而不变色。
【小问2详解】
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金刚石中碳原子以空间网状结构排列,石墨中碳原子以层状结构排列,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所以物理性质不同。
【小问3详解】
碳和氧化铜高温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则现象是黑色固体变红色,化学方程式为。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则右边小试管中的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化学方程式为。
三、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空2分,共34分)
16. 如图是实验室中常用的几种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①的名称_______。
(2)实验室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一般不选F装置收集CO2的原因是____。
(4)图1为增氧酒精灯,是在普通酒精灯的灯芯座中间加一根导气管(即增氧孔),使用时将氧气通入增氧孔。
①利用过氧化氢溶液给增氧酒精灯提供氧气,装置“A”、“B”、“C”中最适合作发生装置的是____(填字母),由增氧酒精灯构造可知,增氧酒精灯火焰的____(填“外层”或“内层”)温度更高。
②将细铁丝放到增氧酒精灯的火焰处,铁丝立刻剧烈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点燃前需将图2所示石棉网套在灯芯座上,其作用是_____。
【答案】(1)铁架台 (2)
(3) ①.
②. CO2能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
(4) ①. C ②. 内层 ③.
④. 防止铁燃烧形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在酒精灯上,使酒精灯破裂
【解析】
【小问1详解】
仪器①为铁架台;
【小问2详解】
装置A为固体加热型,且试管口有一团棉花,即为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方程式为;
【小问3详解】
实验室用大理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稀盐酸制取CO2,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方程式为;
F装置为排水法收集气体,由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故不能使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气体;
【小问4详解】
①利用过氧化氢溶液给增氧酒精灯提供氧气,该反应为固液常温型,而且C装置可通过分液漏斗控制过氧化氢的滴加的速度,从而控制反应速率,可以得到比较平稳的氧气流,故选C;
由增氧酒精灯可知,内层部分与氧气接触最充分,故内层温度最高;
②将细铁丝放到增氧酒精灯的火焰处,铁丝立刻剧烈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该反应方程式为;
点燃前需将图2所示石棉网套在灯芯座上,其作用是防止铁燃烧形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在酒精灯上,使酒精灯破裂。
17. 为探究燃烧的条件,小李同学查阅资料得知:白磷为白色蜡状固体,有剧毒,不溶于水,着火点为,红磷着火点为。然后他与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1)按A装置进行实验,可观察到的现象为:①铜片上的红磷________(填“燃烧”或“不燃烧”,下同),②铜片上的白磷________,③水中的白磷________。
(2)按B装置进行实验,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
(3)进行对比实验是化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法。从A实验现象①②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从A实验现象②③和B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白磷燃烧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
(5)小李将A装置改进成C装置进行实验,能得到相同的实验结论。用C装置做实验时,两试管上方的气球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装置C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不燃烧 ②. 燃烧 ③. 不燃烧
(2)水中的白磷会燃烧
(3) ①. 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②. 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4)
(5) ①. 盛放白磷的试管上方气球先膨胀后变瘪,盛放红磷的试管上方气球无变化 ②. 能够防止白磷燃烧产生的五氧化二磷逸散,危害人体健康
【解析】
【小问1详解】
燃烧需要可燃物、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与氧气接触。①铜片上的红磷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着火点,所以不燃烧。②铜片上的白磷是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接触,燃烧。③水中白磷和氧气不接触,不燃烧。
【小问2详解】
通入氧气后,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白磷着火点,所以现象是水中的白磷会燃烧。
【小问3详解】
A实验①②中不同的是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着火点,红磷不燃烧,温度达到白磷着火点,白磷燃烧,结论是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A实验②③的不同是②白磷与氧气接触燃烧,③白磷和氧气不接触不燃烧,结论是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小问4详解】
磷和氧气点燃生成五氧化二磷,符号表达式为。
【小问5详解】
试管中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能燃烧,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着火点红磷不燃烧。白磷燃烧放热温度升高,气体膨胀则气球变大,后温度降低,消耗氧气,气球变瘪。所以现象是盛放白磷的试管上方气球先膨胀后变瘪,盛放红磷的试管上方气球无变化。装置C可以防治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进入空气,则C的优点是能够防止白磷燃烧产生的五氧化二磷逸散,危害人体健康。
四、计算与分析题。(9分)
18. 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共8.0g放入大试管中加热,并在不同时刻测定试管内剩余固体物质的质量(如表)。分析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反应时间/min
1.0
1.5
2.0
2.5
3.0
3.5
剩余固体质量/g
7.35
6.75
6.3
608
6.08
a
(1)a的值为___________。
(2)完全反应后,生成氧气质量为_______g。
(3)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是多少克?(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6.08
(2)1.92 (3)解:设氯酸钾的质量为x。
x=4.9g
答: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为4.9g。
【解析】
【分析】
【小问1详解】
从数据表上可知,加热到2.5min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不再改变,则a为6.08;
【小问2详解】
完全反应后,生成氧气的质量为8.0g-6.08g=1.92g;
【小问3详解】
从化学方程式中找出氯酸钾和氧气的关系,求氯酸钾的量,过程见答案。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海南省海口市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2月期末化学试题(解析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河北省保定市阜平县城南庄中学等2校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及简答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第五中学等5校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2月期末化学试题(解析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Ca40, 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