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适用于新教材新人教版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考点规范练(57份)
- 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十二章环境与发展考点规范练39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新人教版 试卷 3 次下载
- 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十九章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考点规范练51环境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环境污染与国家安全新人教版 试卷 3 次下载
- 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十六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考点规范练45流域内协调发展新人教版 试卷 3 次下载
- 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十六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考点规范练46资源跨区域调配新人教版 试卷 3 次下载
- 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十六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考点规范练47产业转移与国际合作新人教版 试卷 3 次下载
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十九章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考点规范练52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新人教版
展开
这是一份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十九章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考点规范练52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新人教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符合帝王蝶天性的保护性措施有,实现碳中和的核心问题在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规范练52 (2022河北保定二模)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是2016年由国家批复的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于2021年正式设立。东北虎豹国家公园覆盖了3个东北虎豹的优先保护区域:珲春、长白山和老爷岭,囊括了东北虎、东北豹偏爱的针阔叶混交林等森林类型。据此完成1~2题。1.我国设立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的根本目的是( )①保护东北虎豹,免遭人类过度捕杀 ②维持植物多样性,促进生态可持续发展 ③恢复东北虎豹种群定居,并稳定繁衍 ④修复并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的完整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维持东北虎、东北豹种群数量及促进种群扩散的基础是( )A.栖息地较完整B.地理环境复杂C.植被类型多样D.划定活动区域答案1.D 2.A解析第1题,我国设立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的根本目的是恢复东北虎豹种群定居,并稳定繁衍,修复并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的完整性,③④正确;保护东北虎豹,不仅仅是免遭人类过度捕杀,还要保护东北虎豹栖息地的完整;其目的是维持生物多样性,不仅仅是植物多样性,①②错误。第2题,支持东北虎、东北豹的长期生存,必须要有一个大面积的、食物链完整健康的森林生态系统,因此维持东北虎、东北豹种群数量及促进种群扩散的基础是栖息地较完整;复杂的地理环境、多样的植被类型、划定活动区域不是其基础。每年秋季,生活在落基山脉东部的帝王蝶成群结队从美国北部、加拿大南部启程,飞往数千千米外的墨西哥山林越冬。次年2、3月,又一路北上,重回故土。美国得克萨斯州中部是回程第一站,在这里产下第一代后代。随后,第一代子帝王蝶将在5月到6月继续北上至美国北部和加拿大南部,产下第二代甚至第三代帝王蝶。8月末,新生的帝王蝶会重新回到墨西哥中部的越冬地。下图为帝王蝶越冬地种群数量变化图,下表为2004—2018年影响帝王蝶种群规模因素权重表。据此完成3~5题。影响夏季种群规模因素权重/%影响冬季种群规模因素权重/%晚冬帝王蝶种群规模(6)夏季种群峰值规模(92)繁殖地春季气温、降水(58)秋季可供使用的花蜜数量(0.5)繁殖地夏季气温、降水(30)越冬地森林面积(7)草甘膦使用状况(10)—3.1994—2018年,帝王蝶越冬地种群数量( )A.20世纪末缓慢增长B.500万以下的年份占比高于60%C.21世纪初迅速下降D.1 000万以上的年份占比低于20%4.关于影响帝王蝶种群规模的因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冬季规模与夏季规模呈负相关B.气候变化是种群变化的重要因素C.使用草甘膦是种群锐减的首要因素D.迁徙中的死亡是种群萎缩的主要因素5.符合帝王蝶天性的保护性措施有( )①控制草甘膦使用量 ②建立自然保护区,引导就地生存 ③减少碳排放 ④加大科技投入,实施人工繁殖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②③答案3.D 4.B 5.B解析第3题,由图文材料可知,1994—2000年,帝王蝶越冬地种群数量呈减少趋势;1994—2018年,帝王蝶种群数量在500万以下的年份较少,500万以上的年份较多;2000—2006年帝王蝶种群数量先上升后减少;1994—2018年,帝王蝶种群数量在1000万以上的只有三个年份,因此占比低于20%。第4题,阅读图文材料,表中影响帝王蝶冬季种群规模因素权重中,夏季种群峰值规模占比高达92%,因此冬季规模和夏季规模呈正相关的关系;夏季帝王蝶种群规模因素中,春夏季的气温和降水占比较高,且夏季峰值影响冬季种群规模,因此气候的变化是帝王蝶种群变化的重要因素;表中草甘膦使用状况的权重比只有10%,因此不是首要因素;材料并未显示迁徙途中死亡数量。第5题,根据题意可知,要保护帝王蝶,应当控制草甘膦的使用,减少对帝王蝶的伤害,①正确;帝王蝶受到气温和降水影响较大,需要迁徙,建立自然保护区,帝王蝶也不能就地生存,需要随季节的变化迁徙,②错误;表中显示气温影响帝王蝶种群规模,因此减少碳排放,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减缓全球变暖很有必要,③正确;加大科技的投入,人工繁殖帝王蝶,将大大增加种群数量,破坏生态平衡,④错误。(2022山东潍坊二模)碳排放增多引发的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推动碳减排政策措施落实到区县一级是中国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和实现可持续城镇化的重要举措。下图示意2000—2017年中国县域人均碳排放量及四大地区县域碳排放总量占比变化。据此完成6~7题。6.2006—2017年,东部地区县域碳排放总量占比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数量减少B.经济发展放缓C.生态环境修复D.产业结构调整7.影响2015年我国县域人均碳排放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经济水平 B.国家政策C.科技发展 D.人口增长答案6.D 7.B解析第6题,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中显示该时间段内,东部地区县域碳排放总量占比减少,主要原因是区域内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东部地区依然是人口迁入区;该区域经济依旧发展迅速;生态环境改善的影响较小。第7题,观察图中信息可知,我国县域人均碳排放量2015年下降。根据材料信息“推动碳减排政策措施落实到区县一级是中国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和实现可持续城镇化的重要举措”可知,主要是由于国家政策调整,将经济发达区域的产业进行转移,并对碳排放实施限制和要求,碳排放减少,县域人均碳排放量下降;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与人均碳排放量变化关系不大;科技发展是长期的,不会使某一年的碳排放量发生明显变化;县域人口增长放缓,且人口增长不是主要原因。(2022山东临沂二模)森林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并存储二氧化碳,即碳汇,对实现碳中和有重要作用。下图示意祁连山不同海拔等级(一级:1770—2770米,二级:2770—3770米,三级:3770—4770米,四级:4770—5740米)森林碳储量与不同坡向森林碳储量统计。据此完成8~9题。8.导致祁连山区森林碳储量坡向差异明显的因素主要是( )A.地形 B.土壤C.热量 D.水分9.扩大森林面积是增加森林碳汇的重要途径。祁连山区森林碳汇增加潜力最大的区域是( )A.一级海拔区 B.二级海拔区C.三级海拔区 D.四级海拔区答案8.D 9.A解析第8题,读图,阴坡森林碳储量最大,原因是祁连山位于我国内陆地区,降水较少,阴坡受太阳辐射影响较小,热量不足,土壤蒸发较少,水分条件更好,有利于森林植被的生长,森林碳储量最大,因此主要影响因素是水分,而不是热量。无法明确阴坡的地形和土壤与其他坡向是否存在明显差异。第9题,三级和四级海拔区海拔高,热量条件差,不适合森林生长,森林碳汇增加潜力较小。二级海拔区森林本身面积较大,且相比于一级海拔区,其受人类活动影响小,其森林面积增加的潜力小。一级海拔区海拔相对较低,热量条件满足森林生长,且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可适当减少人类活动对植被的破坏,增加森林面积,从而增加森林碳汇。(2022广东茂名一模)2020年9月22日,我国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中和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产业调整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下图为2060年碳中和情景下的我国能源消费构成与净二氧化碳排放量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10~11题。10.实现碳中和的核心问题在于( )A.收集封存 B.减少排放C.植树造林 D.能源结构11.要实现我国碳达峰及碳中和的目标,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以氢能逐渐取代煤炭等化石能源B.打造中西部地区非化石能源基地C.发展清洁能源,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D.整治环境问题,加大对废弃物的处理答案10.D 11.B解析第10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实现碳中和的核心问题在于能源结构调整,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来实现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收集封存不现实;植树造林能增加对二氧化碳的吸收,但不能从根本上实现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最主要是通过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来实现,因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核心应致力于调整能源结构。第11题,读图可知,要实现我国碳达峰及碳中和的目标,采取的主要措施是打造中西部地区非化石能源基地,比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最终非化石能源成为我国能源消费构成的主要能源;应该是以非化石能源逐步取代煤炭,氢能所占比重较小;由碳中和的概念可知,碳中和是实现净二氧化碳排放量为零,不是二氧化碳零排放;整治环境问题,加大对废弃物的处理与碳达峰及碳中和的目标实现关系不大。(2023届山东青岛高三开学考试)生态安全指数是用于评价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整体状况的重要指标,其受自然灾害、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其数值越大,安全等级越高。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省北部,属于生态脆弱敏感区。下图示意2001—2019年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安全指数的变化。据此完成12~13题。12.生态安全指数在2008年和2017年出现两次波谷,其主要诱因是( )A.地震 B.干旱C.寒潮 D.水利工程13.为提升九寨沟保护区的生态安全水平,保护区未来需( )①加快道路建设 ②加大区域开放力度 ③加大环保投入 ④提升灾害防治技术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12.A 13.D解析第12题,2008年5月12日发生汶川地震,2017年8月8日九寨沟发生地震,受自然灾害的影响,生态安全指数比较低。第13题,加快道路建设,会破坏自然环境,使生态安全指数降低,故①错误;加大区域开放力度,游客增多,对景区会造成破坏,生态安全指数降低,故②错误;加大环保投入、提升灾害防治技术,有助于保护九寨沟的自然环境,提升生态安全指数,故③④正确。14.(2022北京东城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卢旺达是非洲的内陆国家(下图)。基伍湖湖底蕴藏着丰富的沼气资源。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二氧化碳等,高浓度的沼气可导致人畜窒息死亡。近几年,卢旺达与刚果民主共和国计划合作开发基伍湖的沼气。(1)从国家环境安全的角度,阐明两国合作开发基伍湖沼气的理由。卢旺达自然保护区内动植物资源丰富,其中山地大猩猩是濒临灭绝的珍稀动物。卢旺达政府重视山地大猩猩研究、保护和宣传,每年都会举行大猩猩幼崽的命名仪式。(2)列举设立卢旺达自然保护区的意义。答案(1)沼气是清洁能源,开发沼气可减少环境污染;基伍湖位于两国的边境,湖底沼气开发难度大、危险高,两国合作开发可减少湖底沼气带来的安全隐患,保障两国环境安全。(2)保护山地大猩猩等濒危物种;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提供科学研究基地;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促进生态旅游的发展。解析第(1)题,沼气是经过微生物的发酵作用产生的一种可燃烧气体,是由生物质能转化来的,属于二次能源,并且是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利用沼气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基伍湖位于两国的边境,大量二氧化碳、甲烷、硫化氢气体聚集在湖底,湖底沼气开发难度大、危险高,甲烷爆炸会导致湖水水位猛涨,淹没湖区周围的低地和城市,甲烷爆炸的同时将会释放大量二氧化碳和硫化气体,对湖泊周边居民造成生命威胁,两国合作开发可减少湖底沼气带来的安全隐患,保障两国环境安全。第(2)题,材料中提到卢旺达自然保护区内动植物资源丰富,设立自然保护区可以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内的山地大猩猩是濒临灭绝的珍稀动物,设立自然保护区可以保护山地大猩猩等濒危物种;设立自然保护区可以保护生态环境,维护国家生态安全;自然保护区为动植物的保护和研究提供了科学研究基地;重视山地大猩猩研究、保护和宣传,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设立自然保护区还可以促进生态旅游的发展。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评价47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十九章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考点规范练51环境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环境污染与国家安全新人教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应对国际性河流污染的有效措施有,图中显示,2005—2015年,图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九章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第二节环境污染、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练习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