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四章地球上的水考点规范练20海_气相互作用新人教版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457688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四章地球上的水考点规范练20海_气相互作用新人教版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457688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四章地球上的水考点规范练20海_气相互作用新人教版
展开考点规范练20
(2022河南顶尖名校联盟质检)感热通量是指由于温度不同而引起的大气与下垫面之间发生的热交换。下图示意某年7月份北印度洋感热通量分布状况(单位:卡/厘米2),正值代表热量由下向上传递,负值代表热量由上向下传递。据此完成1~2题。
1.北印度洋西部沿海地区感热通量数值的绝对值较大的主要原因是( )
A.夏季气温较高,热量传递快
B.底层海水上泛,海—气温差大
C.高纬海水流经,海水温度低
D.赤道暖流流经,海水升温快
2.此时段北印度洋海—气感热通量的特点会加强海面的( )
A.偏北风 B.偏南风
C.偏西风 D.偏东风
答案1.B 2.C
解析第1题,据图可知,7月份北印度洋西部沿海地区感热通量数值的绝对值较大,但属于负值区域,热量由上向下传递,说明下垫面温度低于大气温度,主要是由于7月份北印度洋西部沿海地区,在西南季风的吹拂下,表层形成离岸流,下层冷水上泛,顺着风势,形成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寒流,使北印度洋西部沿海地区下垫面温度低于大气温度,B正确,C、D错误;受寒流影响,北印度洋西部沿海地区,夏季气温较同纬度其他地区低,A错误。第2题,夏季,受气压带、风带北移影响,北印度洋盛行西南季风,据此可排除A、D;依据图文信息可知,7月份,北印度洋西部沿海地区感热通量数值为负,热量由上向下传递,存在下垫面温度低于大气温度的现象,受其影响,此时段北印度洋西部海区形成冷高压,与东北部印度低压之间的气压梯度加强,故北印度洋海面的偏西风会进一步加强,C正确,B错误。
(2022湖南衡阳三模)海洋与大气之间进行着大量且复杂的物质和能量交换,即海—气相互作用。如果表层海水温度发生异常,大气环流也会出现异常,甚至出现极端天气事件。其中,厄尔尼诺是指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表层海水温度异常升高的现象。拉尼娜现象与厄尔尼诺现象相反,因此又被称为“反厄尔尼诺”或“冷事件”。据此完成3~4题。
3.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下列关于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海域海—气相互作用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水温升高,向大气输送的热量多
B.水分交换减弱,蒸发总量减少
C.上升气流增强,大气降水减少
D.信风风力增强,海水运动逐渐加快
4.拉尼娜状态下( )
A.智利沿海地区易产生洪涝灾害
B.秘鲁渔场的渔获量明显减少
C.印度尼西亚容易发生森林火灾
D.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可能增多
答案3.A 4.D
解析第3题,由材料可知,厄尔尼诺是指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表层海水温度异常升高的现象,由于水温升高,蒸发量增加,向大气输送的热量多,A正确;水温升高,蒸发总量增加,B错误;上升气流增强,大气降水增多,C错误;厄尔尼诺现象会使信风风力减弱,海水运动逐渐减慢,D错误。第4题,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太平洋中东部表层海水温度异常升高,可造成智利沿海地区对流旺盛,降水增加,易产生洪涝灾害,而拉尼娜现象与厄尔尼诺现象相反,A错误;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秘鲁寒流势力减弱,秘鲁渔场水温升高,性喜冷水的鱼类就会大量死亡,渔获量明显减少,拉尼娜现象会使秘鲁寒流势力增强,渔获量有所增多,B错误;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西太平洋的印度尼西亚降水减少,因而易发生森林火灾,拉尼娜现象与之相反,C错误;拉尼娜现象使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部海面的温差加大,热力环流增强,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可能增多,D正确。
(2022福建漳州二模)台风是强烈的海—气相互作用现象,会对过境海区产生重要影响,研究台风与海洋的相互作用对于海洋环境预报具有重要意义。科研人员选取20°N—25°N,127°E的海域,研究1521号超强台风“杜鹃”对海水温度的影响。图1示意该台风移动路径及剖面位置,图2示意该台风过境前和过境时剖面M—N的海水温度变化。据此完成5~6题。
图1
图2
5.台风中心及附近表层海水温度的变化及原因是 ( )
A.升温;上升气流影响
B.升温;表层海水下沉
C.降温;下沉气流影响
D.降温;下层海水上升
6.台风形成及移动过程中,能体现大气向海洋输送能量的形式是( )
A.海水蒸发
B.狂风暴雨
C.风暴潮
D.风海流
答案5.D 6.C
解析第5题,读图可知,台风中心及附近表层海水温度下降;台风带动表层海水的流动,使下层海水上升来补充,冷海水上泛,导致表层海水温度下降,D正确。第6题,风暴潮是由于剧烈的大气扰动,如强风和气压骤变(通常指台风和温带气旋等灾害性天气系统)导致海水异常升降,同时和潮汐叠加时的情况,是一种大气向海洋输送能量的形式,C正确;海水蒸发是海洋向大气输送能量,A错误;狂风暴雨是大气的一种能量释放,不能向海洋输送能量,B错误;风海流是正常的风力带动的表层海水的流动,不是台风发生时大气向海洋输送能量的形式,D错误。
7.(2022黑龙江大庆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茎柔鱼通常的表层适温范围为15—28℃,在东太平洋分布广泛,生命周期短,因此其种群对栖息地环境及气候变化极为敏感。厄尔尼诺事件发生时,太平洋中部和东部表层海水异常变暖;而拉尼娜事件发生时,太平洋中部和东部表层海水则异常变冷。下图示意1950—2015年东太平洋某渔场HSI(栖息地适宜性指数,将HSI≤0.2、0.2<HSI<0.6及HSI≥0.6分别定义为不适宜的、正常的及适宜的栖息地)在不同气候模式下的变化情况,黑色区域为陆地。
(1)分析非正常气候模式下该渔场茎柔鱼栖息地面积的变化情况。
(2)推测茎柔鱼在该渔场的主要分布位置,并分析原因。
(3)说明茎柔鱼对栖息地环境和气候环境变化极为敏感的原因。
答案(1)厄尔尼诺气候模式下,东太平洋偏暖,茎柔鱼渔场水温变暖,导致栖息地质量下降,适宜茎柔鱼生存的栖息地面积(范围)最小;拉尼娜气候模式下,东太平洋偏冷,茎柔鱼渔场水温变冷,使栖息地质量上升,适宜茎柔鱼生存的栖息地面积(范围)最广。
(2)位置:渔场东南侧地区。原因:渔场东南侧地区的栖息地适宜性指数比较高;且受离岸风(东南信风)影响,冷海水上泛带来大量的营养盐类物质,饵料丰富,因此该渔场东南侧地区为茎柔鱼的主要分布地区。
(3)茎柔鱼生命周期短,经历的环境和气候变化较少,对环境的适应性差,受环境变化的影响大。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茎柔鱼通常的表层适温范围为15—28℃”和“厄尔尼诺事件发生时,太平洋中部和东部表层海水异常变暖”可知,厄尔尼诺气候模式下,东太平洋偏暖,东太平洋海域茎柔鱼渔场水温变暖,使栖息地质量下降,适宜茎柔鱼生存的栖息地面积(范围)最小;由材料“拉尼娜事件发生时,太平洋中部和东部表层海水则异常变冷”可知,拉尼娜气候模式下,东太平洋偏冷,茎柔鱼渔场水温变冷,使栖息地质量上升,适宜茎柔鱼生存的栖息地面积(范围)最广。第(2)题,根据材料“东太平洋某渔场HSI(栖息地适宜性指数,将HSI≤0.2、0.2<HSI<0.6及HSI≥0.6分别定义为不适宜的、正常的及适宜的栖息地)”并读图可知,茎柔鱼主要分布在该渔场的东南侧地区。原因:渔场东南侧地区的栖息地适宜性指数≥0.6,为适宜的栖息地;且受离岸风(东南信风)影响,表层海水偏离海岸,冷海水上泛将下部营养物质带到表层,使表层营养盐类丰富,鱼类的饵料丰富。因此该渔场东南侧地区为茎柔鱼的主要分布地区。第(3)题,由材料“茎柔鱼通常的表层适温范围为15—28℃,在东太平洋分布广泛,生命周期短”可知,茎柔鱼生活地区位于热带,且受寒流影响,正常年份全年气温变化小,茎柔鱼生命周期短,经历的环境和气候变化较少,对环境的适应性差,受环境变化的影响大。
高考总复习优化设计一轮用书地理配人教版(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word课时规范练23海—气相互作用: 这是一份高考总复习优化设计一轮用书地理配人教版(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word课时规范练23海—气相互作用,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此次浓雾的成因是,图示年份,SOI是正值的年份,该海域,图中与厄尔尼诺相关性最强的鱼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考点规范练55湘教版: 这是一份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考点规范练55湘教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五里坡,首批国家公园中,推进国家公园建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考点规范练48湘教版: 这是一份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考点规范练48湘教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图中,最适宜布局“煤制油”产业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