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五章地表形态的塑造考点规范练22新人教版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457689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五章地表形态的塑造考点规范练22新人教版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457689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适用于新教材新人教版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考点规范练(57份)
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五章地表形态的塑造考点规范练22新人教版
展开这是一份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五章地表形态的塑造考点规范练22新人教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图1中,圣安地列斯断层,图中①②③④形成的先后顺序是,图中甲地岩层,形成图中岛屿的物质来源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规范练22
(2022天津河北二模)断层分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两大类。图1为某地地质构造示意图。图2为美国西海岸被湖泊所占据的圣安地列斯断层。读图,完成1~2题。
图1
图2
1.图1中( )
A.岩层的形成顺序是③②①④
B.⑤可能是玄武岩
C.河流出现在①形成之前
D.T1、T2的形成是由于地壳抬升
2.圣安地列斯断层( )
A.类似于图1中c断层
B.其西侧为断块山
C.湖泊可能有泉水出露补给
D.标志着美洲板块相对于太平洋板块向北运动
答案1.D 2.C
解析第1题,读图分析可知,图中岩层的形成顺序是③②④①,A错误;⑤位于岩浆岩和沉积岩的接触部位,可能是变质岩,B错误;河流出现在①形成之后,C错误;T1、T2属于断层的上升岩块,它们的形成是由于地壳抬升,D正确。第2题,由材料可知,圣安地列斯断层位于美国西海岸,被湖泊所占据,读图可知,类似于图1中b断层,A错误;由材料可知,圣安地列斯断层位于美国西海岸,被湖泊所占据,故其西侧不可能出露地表形成断块山,B错误;承压水沿断层裂隙上涌形成泉水,成为湖泊水的补给来源,C正确;圣安地列斯断层东侧(大陆一侧)向偏南方向产生了位移,D错误。
(2022北京顺义二模)下图为某同学在地理实践活动中绘制的某地地质剖面图,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①②③④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④③②
C.③②④① D.④③②①
4.图中甲地岩层( )
A.经过变质作用而成
B.可能有溶洞发育
C.可能开采出露天煤田
D.为喷出型岩浆岩
答案3.B 4.D
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断层④将灰岩①断开,故灰岩①先形成,断层④后形成;断层④形成后,地壳抬升,岩层裸露地表,岩层表面被侵蚀,形成侵蚀面③,之后地壳下沉,接受沉积,形成砂砾石层②;最后岩浆喷发,形成玄武岩甲,所以图中①②③④形成的先后顺序是①④③②,B正确,A、C、D错误。第4题,甲地岩层为玄武岩,由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形成,为喷出型岩浆岩,D正确;经过变质作用形成的是变质岩,A错误;可能有溶洞发育的是石灰岩,石灰岩属于沉积岩,B错误;甲地岩层为玄武岩,故不可能开采出露天煤田,C错误。
(2022湖北十堰三模)下图为火山岛形成示意图,图中各岛屿形成于同一热点。据此完成5~6题。
5.形成图中岛屿的物质来源于( )
A.地核 B.下地幔
C.上地幔 D.地壳
6.图示a、b、c、d链状火山岛中形成时间最早的是( )
A.a B.b C.c D.d
答案5.C 6.A
解析第5题,由图中信息可知,图中岛屿为火山岛,其物质来源于岩浆库,岩浆的主要发源地是软流层,而软流层存在于上地幔的上部,因此,图中岛屿的物质来源于上地幔,C正确,A、B、D错。第6题,依据材料信息可知,呈链状分布的各火山岛形成于同一热点。读图分析可知,因板块移动,火山岛会远离岩浆喷发地,所以离岩浆喷发地越近,形成越晚。根据图示箭头可知,图中链状火山岛形成时间由早到晚的顺序为a、b、c、d。故A正确。
(2022山东日照三模)下图示意我国某区域地质地形。图中岩层轻微褶皱,断层南侧岩层有明显沉降。据此完成7~8题。
7.图示区域西北部岩层曾受到的主要水平挤压方向为 ( )
A.东北—西南 B.南—北
C.西北—东南 D.东—西
8.图中部分岩层的年龄由新到老依次是( )
A.灰岩、砂页岩、页岩
B.砂页岩、页岩、灰岩
C.页岩、砂页岩、灰岩
D.页岩、灰岩、砂页岩
答案7.C 8.A
解析第7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图中存在断层,且根据指向标判断,断层为西北—东南走向,断层两侧岩层在西北—东南方向有相对位移,可知西北部岩层曾受到西北—东南方向的水平挤压,故选C。第8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灰岩位于中间,两侧主要为砂页岩,然后为页岩。由于断层南侧有明显沉降,结合图中断层南侧灰岩出露的面积比断层北侧大,可以判断灰岩、砂页岩、页岩所处的地质构造为向斜,岩层新老关系为两翼老、中间新,所以岩层由新到老为灰岩、砂页岩、页岩,故选A。
(2022云南二模)桥、隧是山区高速公路建设的常见形式。在较长的隧道施工时,为提高工程效率,人们会开挖竖井、斜井等进行辅助。下图为我国西南某山区沿隧道施工示意图及该山区等高线示意图(等高距50米)。该地岩层以石灰岩为主,多褶皱发育。据此完成9~10题。
9.与竖井开挖方式相比,Q地选择斜井开挖的主要原因是( )
A.降低施工难度
B.减少开挖总量
C.获得更佳采光
D.保护山顶景观
10.图中隧道未采取直线修建的原因最可能是( )
A.增加洞内汽车容量
B.不需将隧道分为两段
C.提醒司机谨慎驾驶
D.避开可能透水的地段
答案9.A 10.D
解析第9题,依据等高距和比例尺可知,斜井的开挖点与洞口的相对高度不大,但距离较长;若从山顶修竖井,则竖井的开挖点与洞口的相对高度较大,但距离较短,由此可知,开挖竖井的难度大于斜井,综合判断选择斜井开挖施工难度较低,故选A。第10题,由材料可知,该地岩层以石灰岩为主,多褶皱发育,因此图中隧道未采取直线修建的原因最可能是避开地下水富集区域进行施工,故选D。
11.(2022重庆二诊)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地形效应是指某一岩层受一些因素的影响,在地质图上呈现出不同的露头形态。我国热带(一般指约24°N以南的地域,包括台湾岛和南海)区域板块构造的地形效应比我国北方地区明显。我国热带受到板块运动东、西两条锋线(锋线指两个板块交界地带缝线)的夹击,青藏高原隆起速率增大,台湾岛存有我国热带唯一的末次冰期冰川遗迹。下图为台湾岛及其周边区域的板块构造示意图。
(1)指出东部锋线东、西两侧的板块名称。
(2)说明我国热带区域地形效应比我国北方明显的主要原因。
(3)判断中央山脉东翼褶皱山地的运动趋势并说明理由。
答案(1)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
(2)①我国热带区域距西(印度洋板块)、东(太平洋板块)两大板块的汇聚边界最近;②位于板块交界处,地质活动频繁。
(3)运动趋势:抬升中。理由:①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正处于碰撞、挤压的相对消亡运动中;②中央山脉东翼褶皱山地是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③中央山脉东翼褶皱山地左侧为山地、丘陵(4与5),说明其处于抬升过程中。
解析第(1)题,结合全球板块分布的相关知识可知,东部锋线(锋线指两个板块交界地带缝线)的东侧为太平洋板块,西侧为亚欧板块。第(2)题,注意材料信息“我国热带受到板块运动东、西两条锋线(锋线指两个板块交界地带缝线)的夹击,青藏高原隆起速率增大”。相比于我国北方地区,我国热带区域距离东侧的太平洋板块与西侧的印度洋板块较近,处于两大板块的汇聚地带,地质活动频繁,所以地形效应比我国北方明显。第(3)题,读图,中央山脉东翼褶皱山地是序号3,其西侧为序号4(中央山脉褶皱山地)和序号5(中央山脉西翼冲断丘陵),属于山地和丘陵,且中央山脉东翼褶皱山地地处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处附近,受两大板块的挤压作用,其运动趋势将不断抬升。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考点规范练56湘教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马拉维湖的形成原因是,甲地风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是,白天,磷虾在海水深层活动是为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考点规范练55湘教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五里坡,首批国家公园中,推进国家公园建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考点规范练22湘教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018年冬季,辽东湾,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