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部编版)新教材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训练题
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任务突破练十八现代诗歌阅读部编版
展开
这是一份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任务突破练十八现代诗歌阅读部编版,共4页。
任务突破练十八 现代诗歌阅读 [学科素养]传承爱国精神在我们这片国土上,涌现过无数的爱国诗人,从屈原、杜甫、文天祥、龚自珍到闻一多、艾青,不可胜数。他们以赤子之心,关注国家命运,反映民生苦难,期盼国富民强。这种优良传统,依然是现代诗歌的一缕诗魂。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16分)中国的土地刘湛秋你可知道这块神奇的土地埋藏着黄金般的相思一串串杜鹃花嫣红姹紫激流的三峡传来神女的叹息冬天从冻土层到绿色的椰子林蔷薇色的海浪抚爱着砂粒 你可知道这块神奇的土地黄皮肤,黑头发是那样美丽敦厚的性格像微风下的湖水顽强勇敢又如长江一泻千里挂霜的葡萄下跃动着欢乐坚硬的核里已绽开复兴的契机(选自《无题抒情诗》)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歌颂祖国,赞美人民,这是诗歌创作中古老的主题。“埋藏着黄金般的相思”的这块土地,是华夏子孙深深眷恋着的故土。B.诗歌第一节列举的杜鹃花、三峡、神女峰、冻土层、葡萄树、海浪等意象,看似随意拈来,实则精心挑选,代表中国的东南西北,有极强的概括性。C.“中国的土地”在诗人的眼里之所以“神奇”,一是因为自然景观,二是因为人文景观。D.本诗除了表达对祖国土地的热爱以外,还歌颂了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同时,饱含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以及对充满希望的未来的热烈欢呼。答案:B解析:B项,诗歌第一节列举的意象有杜鹃花、三峡、神女峰、冻土层、椰子林、海浪,没有葡萄树。2.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凝练的语言增强了诗歌的张力,“叹息”“抚爱”无不表达出诗人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对祖国“黄金般的相思”在这里深深“埋藏”。B.诗中描绘生活在这块神奇土地上的人民,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先写外貌之美,次写性格之美,再写思想之美,层次井然有序,思想逐步加深。C.诗歌每节均以“你可知道这块神奇的土地”开头,运用复沓的表现手法,突出表现了“中国的土地”的“神奇”。D.诗人以“微风下的湖水”比喻中国人民“敦厚的性格”,以“长江一泻千里”比喻中国人民“顽强勇敢”,化抽象为具体,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答案:B解析:B项,“排比”错误,诗中没有运用排比手法。3.如何理解“黄金般的相思”?(4分)参考答案:“黄金”,色彩鲜艳,分量沉重,永不褪色,不易改变。用“黄金”修饰“相思”,形象地表现了中华儿女对祖国深沉凝重的眷念之情。4.如何理解“挂霜的葡萄下跃动着欢乐/坚硬的核里已绽开复兴的契机”?(6分)参考答案:这里诗人将人文景观融合到自然景观中,“跃动着欢乐”“复兴的契机”不仅饱含诗人对未来的期待,更是对充满希望的未来的热烈欢呼。一个伟大的转型期的到来,会使“中国的土地”更加神奇,更加美丽,更加充满生机。二、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5~8题。(18分)铁 匠[注]刘半农叮当!叮当!清脆的打铁声,激动夜间沉默的空气。小门里时时闪出红光,愈显得外间黑漆漆地。 我从门前经过,看见门里的铁匠。叮当!叮当!他锤子一下一上,砧上的铁,闪作血也似的光,照见他额上淋淋的汗,和他裸着的,宽阔的胸膛。 我走得远了,还隐隐的听见叮当!叮当!朋友,你该留心着这声音,他永远的在沉沉的自然界中激荡。 你若回头过去,还可以看见几点火花,飞射在漆黑的地上。1919年9月,北京注当时正值封建文人和资产阶级贵族纷纷反对将劳动人民的生活入诗。5.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诗歌反复出现“叮当”的打铁声和闪烁的火花,传神地写出了铁匠劳动时富有代表性的特征。B.“外间黑漆漆地”“漆黑的地上”富有深层含义,象征着时代背景和环境的黑暗、滞重和沉寂。C.诗歌最后发出“该留心着这声音”,注意“火花”的呼吁,体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关注和敬重。D.诗歌写的是铁匠打铁,但其目的是突出底层人民劳动生活的沉重与苦难,精神的压抑与痛苦。答案:D解析:D项,“突出底层人民劳动生活的沉重与苦难,精神的压抑与痛苦”错误,这首诗意在表达对铁匠的歌颂和赞美,立意指向光明,而非“沉重与苦难”“压抑与痛苦”。6.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为了具体生动地刻画铁匠的形象,诗人采用了空间移动的手法,通过距离的变化,从不同角度来描写铁匠的劳动。B.全诗以诗人的视觉和听觉为中心,由近及远又由远及近,展现了三组互相联系又各有特色的画面,描绘出铁匠打铁的全景轮廓。C.诗人以洗练的笔法,有点有面、有声有色、有实有虚地塑造了在黑夜中打铁的铁匠的形象,生动真切,有强烈的感染力。D.诗句基本上由二拍、三拍、四拍三种不同节拍的诗行组成,错落有致,起伏多变,形成了抑扬顿挫的节奏感,富有音韵美。答案:B解析:B项,“由近及远又由远及近”错误。诗歌描写诗人从铁匠门前经过又走远,应是“由远及近又由近及远”。7.这首诗塑造的铁匠形象给人以怎样的感受?请简要概括。(6分)参考答案:①诗歌塑造了勤劳、刚健的劳动者形象。②诗歌对黑夜中铁匠形象的塑造及其劳动场面的描写,给人以光明与希望之感。8.这首诗采用了对比的手法,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赏析。(6分)参考答案:①用“清脆的打铁声”与“夜间沉默的空气”“沉沉的自然界”进行对比,从听觉上给人铿锵有力的节奏感,衬托出周围环境的沉寂,突出了铁匠所生活的时代的滞重。②用打铁时的红光、火花与漆黑的夜晚进行对比,给人以强烈的视觉感受,突出了红光与火花的明亮,寓意着光明与希望。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18分)沉 钟 袁可嘉让我沉默于时空,如古寺锈绿的洪钟;负驮三千载沉重,听窗外风雨匆匆; 把波澜掷给高松,把无垠还诸苍穹;我是沉寂的洪钟,沉寂如蓝色凝冻; 生命脱蒂于苦痛,苦痛任死寂煎烘;我是锈绿的洪钟,收容八方的野风。(原载于《文艺复兴》)9.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第一节传达了“我”面对时空的孤独感受,起句气象宏大有力。B.“负驮三千载沉重,/听窗外风雨匆匆”将深厚的历史感和清醒的现实意识交织在一起。C.“我是沉寂的洪钟,/沉寂如蓝色凝冻”,洪钟沉默不语是在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深刻的反思。D.诗人借“负驮三千载沉重”的沉钟,写自己在探寻自我与世界平衡点中的生命体验。答案:C解析:C项,“洪钟沉默不语是在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深刻的反思”错误,这两句意在强调洪钟默默地坚持做自己。10.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诗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诗人将自己比作洪钟,以洪钟的身份来描写形象,记叙行为,抒发情感。B.第二节和第三节使用反复的手法,在增强语势的同时,使语言整齐有序,回环起伏,富有美感。C.诗歌用第一人称来抒情,有利于充分展现“我”的内心世界,也可以给读者强烈的代入感,使读者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D.诗歌结构上首尾呼应。第一节的“窗外风雨”与最后一节的“收容”遥相呼应,构思巧妙,浑然一体。答案:B解析:B项,“第二节和第三节使用反复的手法”错误,诗歌没有使用反复的手法。11.“收容八方的野风”这句话意蕴丰富,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的理解。(6分)参考答案:这句话的意思是钟以自己圆大的形体来收聚容纳不同方向的风;象征义是“我”以宽广的胸怀吸收来自不同领域、不同方向的思想,人生将更加豁然开朗。12.诗歌塑造了洪钟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6分)参考答案:①饱经沧桑,锈迹斑斑。由诗中的“锈绿”“负驮三千载沉重”可知,洪钟历经三千载,饱经风雨洗礼而锈迹斑斑。②甘愿忍受寂寞。诗中写洪钟“把波澜掷给高松,/把无垠还诸苍穹”,甘愿做一个沉寂的洪钟。③乐观豁达。由诗歌最后一节可以看出洪钟看淡人生的苦痛,并张开怀抱,接纳八方的野风。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任务突破练十八现代诗歌阅读部编版,共4页。
这是一份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任务突破练十赏析小说的形象部编版,共6页。
这是一份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任务突破练十九戏剧阅读部编版,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