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唐雎不辱使命课后复习题
展开《唐雎不辱使命》
一、熟读课文,找出描写秦王情绪变化的词语,说说秦王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
参考答案:
本文描写秦王情绪变化的词语有“不说”“怫然怒”“色挠”三处。这些词语,如同一条暗线,串联起秦王情绪的变化。当安陵君委婉地拒绝了秦王使者易地的要求后,秦王“不说”,表现出极为失落不满的情绪;当唐雎重申安陵君的立场,坚决表示不易地时,语带讥讽,让秦王侵吞安陵国的野心再一次受到打击,所以秦王“怫然怒”;当唐雎的“布衣之怒”战胜了秦王的“天子之怒”时,“秦王色挠”,神情沮丧,完全失去了唯我独尊的威严。
秦王情绪的变化,是对安陵国君臣坚强不屈、英勇斗争行为的反应,他从“不说”到“怒”,最后到“色挠”,从自以为是、不可一世到赔礼道歉,情绪经历了一个大起大落的过程,颇具戏剧性。
二、本文通过人物语言塑造了唐雎这一“士”的形象。仿照示例,另选一处人物语言加以分析。
示例: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面对秦王的傲慢自大和咄咄逼人,唐雎沉着应对。先重复安陵君已经说过的理由“受地于先王”——不肯易地是要守先人之土;进而以“虽……岂……”的措辞,强化了“守土不易地”的立场,同时揭露秦王以空言索人国土的蛮横无理。不过,作为外交辞令,唐雎的话只说己方态度,并未直斥暴秦,义正辞严,有理有节。
参考答案:
语言: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分析:秦王明言易地,暗为巧取豪夺,安陵君当然明白其中的诈伪。但他却不做正面驳斥和申辩,而是顺着秦王的“好意”说下去,他首先肯定这是秦王的恩惠,是非常好的事;然后,语意陡转,表明坚守先王土地,定不可移、誓不可夺的决心。这样的外交辞令,言辞虽卑,意志不衰,既没有过分激怒秦王,也表明了自己守土不易的严正立场,可谓敏于应对、善于言谈。
三、朗读下列各组句子,体会加点词的语气。
1.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2.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3.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4.与臣而将四矣。
甚矣,汝之不惠!
参考答案:
1.表示反问语气;表示陈述语气。
2.表示反问语气;表示疑问语气。
3.表示疑问语气;表示感叹语气。
4.表示陈述语气;表示感叹语气。
四、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注意加点词语的意义。
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2.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3.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4.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参考答案:
1.我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就答应我吧! 易:交换。其许:其,表示祈使语气;许,答应。
2.虽然如此,(但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护它,不敢交换!虽然:即使这样。
3.现在我用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是轻视我吗?广:增广、扩充。逆:违背。
4.韩国、魏国灭亡,而安陵国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啊。徒:只,仅仅。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唐雎不辱使命优秀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a href="/yw/tb_c154364_t7/?tag_id=28" target="_blank">唐雎不辱使命优秀复习练习题</a>,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默写,语言表达,综合性学习,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唐雎不辱使命精品课时练习: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唐雎不辱使命精品课时练习,共2页。
语文九年级下册鱼我所欲也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语文九年级下册鱼我所欲也一课一练,共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文注重推理,逻辑严密,反复朗读并背诵课文,辨析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