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
展开2022-2023学年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20.0分)
1. 下列关于人类生殖和发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输卵管是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的场所
B. 脐带是胎儿与母体交换物质的器官
C. 生殖细胞是亲子代之间基因传递的“桥梁”
D. 生殖器官分泌的激素与第二性征的维持有关
2. 某同学在测定“食物中含有蛋白质、脂肪和淀粉”的实验中,发现在水中揉挤完的面团变成了一种黄白色的胶状物质,滴加碘液不变蓝。根据生活经验可知该物质是( )
A. 淀粉 B. 脂肪 C. 蛋白质 D. 无机盐
3. “民以食为天”,人类的生存离不开食物。下列有关食物消化和吸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唾液和肠液都含有多种消化酶 B. 淀粉在口腔中被分解为有甜味的葡萄糖
C. 胃能吸收水、无机盐、蛋白质 D. 脂肪最终被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
4. 小肠是人体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下列与小肠消化食物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点是( )
①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皱襞和绒毛
②小肠绒毛壁很薄,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③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
④小肠内有很多消化酶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5. 下列管道中流动着动脉血的是( )
A. 肺动脉、左心房 B. 主动脉、右心房
C. 肺静脉、左心房 D. 上下腔静脉、左心室
6. 下列有关心率和脉搏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心率随着人的年龄、性别、健康状况以及运动状态不同而不同
B. 成年人在安静状态下的正常心率,平均每分钟约75次
C. 正常人每分钟脉搏的次数与心跳的次数一致
D. 扁鹊就用切脉的方式来诊断疾病,切脉时感受的是静脉的搏动
7. 人体内气体交换的过程包括下面四个环节,其正确顺序是( )
①肺泡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
②血液与组织细胞间的气体交换
③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④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A. ①→②→③→④ B. ③→④→①→② C. ③→①→④→② D. ③→①→②→④
8. 通过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血液成分的变化是( )
A. 二氧化碳下降,氧上升 B. 二氧化碳下降,氧下降
C. 二氧化碳上升,氧下降 D. 二氧化碳上升,氧上升
9. 血液流经下列器官后,血液中的代谢废物会减少的是( )
A. ①和② B. ②和④ C. ①和③ D. ②和③
10. 如图为肾单位模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肾单位是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B. 肾单位由②③④三部分组成
C. 经过③的滤过作用后,血液变成静脉血
D. 由④进入①的物质有葡萄糖、水和无机盐
11. 人体细胞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不断形成和排出大量废物,若不能及时清除这些“体内垃圾”,就会影响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正常情况下,“体内垃圾”排出依赖的器官主要有( )
①肺
②肝脏
③肾脏
④皮肤
⑤大肠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12. 关于人体废物的排出,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通过肛门将粪便排出体外属于排泄
B. 人剧烈运动时大汗淋漓,说明皮肤能排泄和调节体温
C. 汗液中有尿素产生臭味且刺眼
D. 健康人隔段时间排尿,是因为膀胱能暂时贮存尿液
13. 下列腺体中,除哪一个外,其余腺体的分泌物均直接进入血液中( )
A. 肾上腺 B. 垂体 C. 胰岛 D. 肠腺
14. 分泌生长激素,促进人体生长发育的内分泌腺是( )
A. 胸腺 B. 肾上腺 C. 垂体 D. 卵巢
15. 人的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部分,其中中枢神经系统包括( )
A. 脑和脑神经 B. 脊髓和脊神经 C. 大脑、小脑和脑干 D. 脑和脊髓
16. 如图为神经元模式图,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B. 由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组成
C. 图中①是轴突,④是神经
D. 它能够接受刺激,产生并传导兴奋
17. 下列反射活动中,属于条件反射的是( )
A. 强光下,瞳孔缩小 B. 看见酸杏分泌唾液
C. 食物误入气管,引起强烈咳嗽 D. 手触到火,立即缩回
18. 遇到巨大声响时,要迅速张口或闭嘴并用双手堵耳,这样做是为了( )
A. 避免震破外耳道 B. 避免震破鼓膜 C. 避免损伤听小骨 D. 预防中耳炎
19. 人体能够通过各种感受器接受外界刺激,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 听觉形成的过程是:声波→外耳道→耳蜗→鼓膜→听神经→听觉中枢产生听觉
B. 人从光亮处进入黑暗的房间,瞳孔变大,进入眼球的光线增多
C. 人体能看清书本上的字,也能看清黑板上的字,是因为晶状体具有调节作用
D. 咽鼓管将咽和中耳相连,能够维持鼓膜两侧气压的平衡,保护鼓膜
20. “汝阳是我家,卫生靠大家”,垃圾分类已转变为人民的“新习惯”。①废旧灯泡②用过的纸巾③剩饭剩菜
④矿泉水瓶四类垃圾将以上四项从左至右投放到垃圾桶内,顺序正确的是( )
A. ②④①③ B. ①④②③ C. ④②③① D. ④①③②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2.0分)
21. 如图是消化系统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小麦、玉米、大米等粮食作物中含有较多 ______ ,是人体各种生命活动的主要 ______ 物质,肥肉、花生、芝麻等食物中含有较多 ______ ,豆浆和牛奶中含有较多的 ______ 。
(2)假如午餐是红薯面条加蒜汁和鸡蛋西红柿汁,在如图的器官中,能分泌消化液参与红薯面条中淀粉消化的是 ______ (填序号),参与鸡蛋中蛋白质消化的是 ______ (填序号)。
(3)脂肪的消化首先由胆汁乳化成脂肪微粒,增加与酶的接触面积,有助于其消化。某人在饮食上不喜欢油腻食品,你认为最有可能发生病变的器官是 ______ (填序号)。
22. 下列两图中,图1为心脏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人体内气体交换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心脏有四个腔,其中[ ______ ] ______ 壁最厚,它收缩时把血液输送到全身。图中A与B、C与D之间都有防止血流倒流的 ______ 。
(2)图2中,a进入血液后可以跟血液中的 ______ 结合,运输至全身各处;将b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会变 ______ 。c和d为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其中c处表示的过程为 ______ ;经过d过程后,血液由 ______ 血变为 ______ 血。
23. 甲图是泌尿系统示意图,乙图是尿液形成示意图,丙图是尿液形成过程中葡萄糖含量变化折线图,请如图回答以下问题:
(1)甲图中,尿液形成的主要场所是[ ______ ] ______ ;肾单位是由乙图中的[②]肾小球,[ ______ ] ______ 和[ ______ ] ______ 构成([]中填数字序号)。
(2)尿液中出现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说明尿液的形成过程中的肾小球的 ______ 作用发生病变;分析丙图中a、肾小囊、b段的葡萄糖含量的变化,可知b具有 ______ 作用,通过b的作用,所有的 ______ 、大部分的水和部分 ______ 被重新吸收回血液。
(3)健康人血液通过肾单位后,血液中葡萄糖的含量 ______ (选填“增加”、“不变”或“减少”)。
24. 某同学比较了在校学习和居家线上学习的作息时间,如图1,居家学习期间自主活动中各项内容的时间安排如图2。请据图回答问题:
(1)居家学习期间,某同学发现自己长胖的原因可能是 ______ 。
(2)某同学能清晰地看到近处的学习视频,主要是眼球内 ______ 的曲度调节,在 ______ 上成像后,通过视神经传到 ______ 形成视觉。他发现看远处物体有点模糊,他可能是患了 ______ ,可佩戴合适的 ______ 透镜矫正视力。
(3)居家学习期间,长时间观看电子屏幕会使眼睛酸涩、疼痛,还会影响视力,请你为他提出一条保护眼睛的建议: ______ 。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
25. 探究模拟酸雨影响植物种子的萌发。
(1)实验原理:由于大气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故正常雨水本身略带酸性,pH约为5.6,当雨水中的pH低于5.6时被称为酸雨。
(2)提出问题:酸雨对植物种子的萌发有影响吗?
(3)作出假设: ______ 。
(4)实验过程:取两个相同的培养皿,编号1和2,各放入两张相同的纱布;分别用清水和pH为4的模拟酸雨依次把各培养皿中的纱布浸湿;把玉米粒各50粒均匀地撒在培养皿的纱布上。将上述实验装置放在温暖的环境中,定时向两个培养皿中喷洒清水和模拟酸雨,使纱布始终保持湿润。每天按时观察并记录培养皿中种子的萌发情况。
①实验中的实验变量是 ______ 。
②实验现象: ______ 。
③该实验中的玉米属于无关变量,在选择时应该选择 ______ 的玉米,玉米萌发的外界条件是 ______ 、 ______ 、 ______ 。
(5)实验结论: ______ 。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A、输卵管的作用是输送卵细胞,也是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受精的场所,A正确。
B、胎儿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取营养,并把体内产生的废物通过胎盘排到母体内的血液中,然后经母体排出体外的,脐带没有参与物质交换,B错误。
C、生殖细胞是亲子代之间基因传递的“桥梁”,C正确。
D、生殖器官分泌的激素与第二性征的维持有关,D正确。
故选:B。
男性的生殖系统包括精囊、输精管、睾丸、阴茎等;女性的生殖系统包括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等。
明确男女性生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2.【答案】C
【解析】解:“食物中含有蛋白质、淀粉和脂肪”的实验中,取出纱布团并打开,可以看到原来的面团变成了一种黄白色的胶状物质,这是面团中含有的蛋白质。
故选:C。
种子的成分实验过程如下:
1.水分:取数十粒干燥的小麦放在干燥的试管中,用试管夹夹住离试管口1/3的地方,置于酒精灯的外焰上加热,观察试管内壁出现许多小水珠。
2.无机盐:用解剖针把一粒小麦种子串起来,放在酒精灯外焰上燃烧,种子先变成黑色的碳,碳继续燃烧尽后剩余少量灰烬。
3.淀粉:取面粉一匙,加水和成面团,用纱布包好后置于玻璃杯内的清水中揉洗,观察清水变成乳白色液体;取洗液5毫升放入试管中加热煮成糊状,冷却后加几滴碘酒,观察颜色变蓝色。
4.蛋白质:继续揉挤面团,直到面团基本上消失,纱布内有淡黄色的具有粘性和延展性的物质。向黄白色的面筋滴加双缩脲试剂,发现面筋变成红褐色,说明种子里含有蛋白质。
5.油脂:取小麦籽粒用火烘烤干后,切下胚,放在纸上挤压,纸上出现透明的油迹。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鉴定种子成分的实验。
3.【答案】D
【解析】解:A、唾液中只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初步消化淀粉。肠液中含有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等多种消化酶,A错误。
B、淀粉在口腔可以初步消化为麦芽糖,B错误。
C、胃能吸收少量的水和酒精,C错误。
D、脂肪的消化开始于小肠,小肠内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同时,肝脏分泌的胆汁也进入小肠,胆汁虽然不含消化酶,但胆汁对脂肪有乳化作用,使脂肪变成微小颗粒,增加了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脂肪的消化,脂肪在这些消化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D正确。
故选:D。
食物的消化是从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将淀粉转化成麦芽糖,胃中的胃液初步消化蛋白质,小肠中有肠液、胰液、胆汁,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最终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淀粉分解成葡萄糖,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小肠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各种营养物质在小肠等处被吸收后,随着内壁血管中的血液运往全身。
掌握消化道的组成及各部分功能、熟记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过程。
4.【答案】D
【解析】解:①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皱襞和绒毛,大大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
②小肠绒毛壁很薄,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利于吸收营养物质;
③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大大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
④小肠内有很多消化酶,能对多种物质起消化作用,与小肠的消化功能相适应。
因此与小肠消化食物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点是①③④。可见正确。
故选:D。
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其结构是与其功能相适应的,据此解答。
关键是把握小肠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征。
5.【答案】C
【解析】解:A、肺动脉流静脉血、左心房流动脉血,A不符合题意;
B、主动脉流动脉血、右心房流静脉血,B不符合题意;
C、肺静脉、左心房,都流动脉血,C符合题意;
D、上腔静脉流静脉血、左心室流动脉血,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血液循环路线如图所示(红色代表流动脉血,蓝色代表流静脉血):
结合血液循环图分析判断。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血液循环的途径以及会利用血液循环模式图来分析解答问题。
6.【答案】D
【解析】解:A、心率随着人的年龄、性别、健康状况以及运动状态不同而不同。新生儿心率较快,每分钟在120次以上,以后逐渐变慢,到15岁左右就接近成年人水平。一般来说,在成年人中,女性的心率较男性快,缺乏体育锻炼的人的心率较常锻炼的人快,A正确。
B、安静状态下,成年人的心率平均为75分钟/次,正常变动范圈一般为60~100次/分。心率低于60次/分叫心动过缓(运动员除外),高于100次/分的叫心动过速,B正确。
C、脉搏指的是动脉的搏动,正常人每分钟内脉搏的次数与心跳的次数一样,C正确。
D、脉搏可以在桡动脉处测得,切脉的位置是手腕处的桡动脉,D错误。
故选:D。
1、心率是指心脏在单位时间(一分钟)内跳动的次数,正常成年人的心率指的是60~100次每分钟。
2、脉搏指的是动脉的搏动,可以在桡动脉处测得,正常人的脉搏的次数与心跳的次数是一致的。
解答此题要掌握脉搏与心率的相关知识。
7.【答案】C
【解析】解:呼吸的全过程如图所示:
因此,呼吸的全过程包括下面四个环节,其正确顺序的是:③外界气体与肺泡内的气体交换→①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④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②组织细胞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故选:C。
人体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叫做呼吸,呼吸的全过程包括四个连续的环节:肺的通气、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肺的换气)、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记住呼吸全过程的四个连续的环节是解答该题的关键。
8.【答案】C
【解析】解: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通过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血液由含氧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变成含氧多、颜色鲜红的动脉血;血液流经组织细胞时动脉血中的氧气扩散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进行生理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血液,使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动脉血,变成含氧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通过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血液成分的变化是二氧化碳上升,氧下降。
故选:C。
本题考查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内的气体交换。
本题考查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内的气体交换。是重要考点。属中档题,难度中等。
9.【答案】C
【解析】解:血液中运输的代谢废物是二氧化碳、尿素、水和无机盐等,其中二氧化碳必须通过呼吸排出,也就是血液经过肺的时候进行了气体交换,氧气进入人体,二氧化碳被呼出;而尿素等则是在肾脏里以形成尿液的形式排出的,所以血液经过肺的时候二氧化碳大大减少,而经过了肾脏之后,尿素等代谢废物也大大减少。血液流经肺后,血浆中的代谢废物二氧化碳会减少,血液流经皮肤后,形成了汗液,尿素等代谢废物也大大减少。所以血液流经③肾和①肺器官后,血液中的代谢废物会减少。
故选:C。
人体排泄的三条途径,即:
①通过皮肤以汗液的形式把水和无机盐排出体外;
②通过呼吸系统以气体的形式把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
③通过泌尿系统以尿的形式把水、无机盐和尿素等物质排出体外。据此解答。
明确排泄的三个途径,结合题意,即可正确答题。
10.【答案】C
【解析】解:AB、肾单位是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肾单位由②是肾小囊,③是肾小球,④是肾小管组成的,AB正确。
C、图中③是肾小球,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血液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没有发生变化,还是动脉血,C错误。
D、图中④是肾小管,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①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重新回到血液里;原尿中剩下的其他废物,如尿素、一部分水和无机盐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D正确。
故选:C。
观图可知:①是肾小管外的毛细血管,②是肾小囊,③是肾小球,④是肾小管,尿的形成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掌握肾脏的结构和尿的形成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11.【答案】A
【解析】解:人体细胞代谢活动产生的废物,如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尿素等,它们属于代谢终产物,它们排出体外过程称为排泄,其途径主要有三条:呼吸系统呼出气体、泌尿系统排出尿液、皮肤排出汗液。呼吸系统呼出的气体,主要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皮肤产生汗液,排出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通过泌尿系统以尿的形式排出体外,是排泄的主要途径。人体排泄的主要器官有肺、肾脏、皮肤。
故选:A。
人体产生的废物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经过了细胞代谢活动产生的废物,如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尿素等,它们属于代谢终产物,它们排出体外过程称为排泄,其途径主要有三条:①通过皮肤以汗液的形式把水和无机盐排出体外;②通过呼吸系统以气体的形式把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③通过泌尿系统以尿的形式把水、无机盐和尿素等物质排出体外。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排泄的概念和途径。
12.【答案】A
【解析】解:A、通过肛门将粪便排出体外不属于排泄。A错误。
B、人剧烈运动时大汗淋漓,说明皮肤在排汗和散热降温,有排泄和调节体温功能。B正确。
C、汗液和尿液中的尿素受热产生的氨气有臭味且刺眼感觉。C正确。
D、健康人的肾单位形成尿液是连续不断的,隔段时间排尿,是因为膀胱能暂时贮存尿液。D正确。
故选:A。
考查排泄的途径、部位及过程。排泄包括排尿、排汗和呼气。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排泄的概念、途径和意义。
13.【答案】D
【解析】解:“肾上腺”、“垂体”和“胰岛”,都属于内分泌腺,它们的分泌物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经血液循环送到全身各处。“肠腺”属于外分泌腺,其分泌物经导管排出。D正确。
故选:D。
人体内的腺体根据分泌物的去向可以分为内分泌腺和外分泌腺:皮脂腺、汗腺、唾液腺等,它们的分泌物是通过导管排出的,因此这类腺体叫外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物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里,随着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这类腺体叫内分泌腺。
本题考查了内、外分泌腺的区别。
14.【答案】C
【解析】解:A、胸腺分泌胸腺激素,A不符合题意。
B、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B不符合题意。
C、生长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有调节人体生长发育的作用,C符合题意。
D、卵巢分泌雌性激素,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人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它在血液中含量极少,但是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理活动,却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此题考查了垂体的作用:调节人体生长发育。
15.【答案】D
【解析】解:神经系统的组成如图所示:即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
故选:D。
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
此题考查了神经系统的组成,题目难度不大。
16.【答案】C
【解析】解:A、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A正确。
B、神经功能元的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突起包括树突和轴突,B正确。
C、由分析可知,图中①是树突,③是轴突,④是神经末梢,C错误。
D、神经元的功能是能够接受刺激后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D正确。
故选:C。
题图中:①是树突,②是细胞体,③是轴突,④是神经末梢。
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牢记掌握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是解题关键。
17.【答案】B
【解析】解: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强光下瞳孔缩小,食物误入气管引起咳嗽,手触到火立即缩回,这种反射活动是人与生俱来、不学就有的,因此属于非条件反射,没有大脑皮层参与。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看见酸杏分泌唾液,是出生后才有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复杂反射。
故选:B。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的区别.解答时可以从反射的类型方面来切入。
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只有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
18.【答案】B
【解析】解:当听到巨大声响时,空气震动剧烈导致耳膜受到的压力突然增大,容易击穿鼓膜。这时张大嘴巴,可以使咽鼓管张开,因咽鼓管连通咽部和鼓室。这样口腔内的气压即鼓室内的气压与鼓膜外,即外耳道的气压保持平衡。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以免振破鼓膜。如果闭嘴同时用双手堵耳也是同样道理,这样就避免了压强的突然改变对鼓膜的影响。
故选:B。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耳的卫生保健,解答时可以从鼓膜内外的气压平衡方面来分析。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保护鼓膜的措施及原因。
19.【答案】A
【解析】解:A、结合分析,听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声波→外耳道→鼓膜(产生振动)→听小骨→耳蜗(听觉感受器)→听神经→大脑的听觉中枢(产生听觉),A符合题意。
B、瞳孔的变化是随着光线的强弱而变化的,当外界光线较强时,瞳孔是变小的,以避免过强的光线刺伤了眼睛;当外界光线较弱时,瞳孔是变大的,让更多的光线进入眼球,便于看清物体。由光亮处突然进入到黑暗处,瞳孔将要变大,进入眼球的光线增多,B不符合题意。
C、人能看远近不同的物体主要是通过睫状体来调节晶状体的曲度,来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睫状体收缩时,晶状体曲度变大,人可以看近处的物体(书本上的字);睫状体舒张时,晶状体曲度变小,人可以看远处的物体(黑板上的字),C不符合题意。
D、中耳与咽相连的结构是咽鼓管,当吞咽和咀嚼食物时管口开放,空气由此进入鼓室,所以它有调节鼓室内气压,保持鼓膜内外气压的平衡,从而维护正常听力的作用,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视觉的形成过程: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
2、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植物眼和耳的结构及功能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0.【答案】D
【解析】解:①废旧灯泡内壁涂的含有水银,是一种有毒重金属,所以属于有害垃圾;②用过的纸巾可能擦拭过人体的面部手部等部位,上面可能带有油脂、细菌等物,不能用来回收,所以属于其他垃圾;③剩菜剩饭正好对应厨余垃圾的概念;④矿泉水瓶是塑料制品,塑料属于可回收垃圾。所以从左至右投放垃圾桶内,顺序为④①③②,D正确。
故选:D。
可回收垃圾指的是经过综合处理,可以重新回收利用的垃圾,常见的有废纸、塑料、金属、玻璃、布料等;
厨余垃圾是指厨房里产生的剩菜剩饭、骨头、菜根菜叶等垃圾;
有害垃圾是指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重金属、有毒物质或者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废弃物,如电池、过期药品、水银温度计等;
其他垃圾指的是除上述垃圾以外的垃圾,如尘土、砖瓦陶瓷、渣土等;
解此题要非常明确不同垃圾如何区分,还有不同物品上带有哪些物质种类,这依赖于更丰富的生活常识。
21.【答案】淀粉 供能 脂肪 蛋白质 ③ ①③ ④
【解析】解:(1)小麦、玉米、大米等食物中含有较多淀粉,是人体供能的主要物质,也是供能的首选物质。肥肉、花生、芝麻等食物中含有较多脂肪,脂肪是人体第二供能物质,一般储存在皮下作为备用供能物质。豆浆和牛奶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人体的生长发育、组织的更新等都离不开蛋白质,同时蛋白质也能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2)红薯面条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唾液腺能分泌唾液,唾液里面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将淀粉初步消化成麦芽糖,小肠内有胰腺分泌的胰液,胰液里面含有消化淀粉的消化酶,淀粉被最终消化成葡萄糖。在如图的器官中,能分泌消化液参与红薯面条中淀粉消化的是③小肠;鸡蛋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胃中的胃液含有胃蛋白酶,将蛋白质初步消化成多肽,再在小肠中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消化成氨基酸。所以,参与鸡蛋中蛋白质消化的是①胃和③小肠。
(3)肝脏能分泌胆汁,胆汁里面不含消化酶,但对脂肪起乳化作用,能将比较大的脂肪颗粒乳化成比较小的脂肪微粒。如果④肝脏出现问题,胆汁的分泌量就会减少,将直接影响脂肪的消化。
故答案为:
(1)淀粉;供能;脂肪;蛋白质。
(2)③;①③。
(4)④。
消化系统是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其中消化道有: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消化腺有唾液腺、胃腺、胰腺、肝脏和肠腺。观图可知:①胃、②胰腺、③小肠、④肝脏。
掌握人体消化腺的作用及食物的消化过程是解题过程。
22.【答案】D 左心室 房室瓣 血红蛋白 浑浊 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动脉 静脉
【解析】解:(1)图1中,心脏有四个腔,其中D左心室的壁最厚,它收缩时把血液输送到全身,是体循环的起点。心脏中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同侧的心室和心房之间有房室瓣,保证血液从心房流向心室;心室与动脉之间有动脉瓣,保证血液从心室流向动脉。
(2)当人体吸气时,物质a氧气进入血液,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运输至全身各处;二氧化碳有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特性,因此,将b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c和d为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其中c过程为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气体进入肺泡,肺泡内氧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因此,氧气经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由肺泡进入血液,二氧化碳由血液经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这样经过肺泡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d表示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血液将运来的养料和氧供细胞利用,同时,把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代谢废物运走。这样,血液就由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动脉血变成了含氧较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
故答案为:
(1)D左心室;房室瓣。
(2)血红蛋白;浑浊;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动脉;静脉。
观图可知:①上、下腔静脉、②主动脉、③肺动脉、④肺静脉、A右心房、B右心室、C左心房、D左心室、a表示氧气、b表示二氧化碳、c表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d表示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解答即可。
掌握心脏的结构和血液循环途径是解题的关键。
23.【答案】a 肾脏 ③ 肾小囊 ④ 肾小管 过滤(滤过) 重吸收 葡萄糖 无机盐 不变
【解析】解:(1)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其中a肾脏是尿液形成的主要场所,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肾单位由②肾小球、③肾小囊、④肾小管构成。
(2)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余一切水溶性物质(如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都可以过滤到肾小囊的腔内,形成原尿。尿液中出现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说明尿液的形成过程中的肾小球的过滤(滤过)作用发生病变;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壁的上皮细胞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没有被重吸收的物质如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则形成了尿液。分析丙图中a、肾小囊内、b段的葡萄糖含量的变化,可知b具有重吸收作用,通过b的作用,所有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被重新吸收回血液。
(3)健康人血液通过肾单位后,全部的葡萄糖被肾小管重吸收回血液,因此,血液中葡萄糖的含量不变。
故答案为:(1)a肾脏; ③肾小囊;④肾小管;
(2)过滤(滤过);重吸收;葡萄糖;无机盐;
(3)不变。
图中a肾脏、b输尿管、c膀胱、d尿道、①入球小动脉、②肾小球、③肾小囊、④肾小管、⑤肾静脉、⑥集合管、A肾小球和肾小内壁的过滤(滤过)作用、B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掌握肾脏的结构功能及尿液的形成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24.【答案】缺乏运动 晶状体 视网膜 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 近视 凹 减少看电子屏幕的时间
【解析】解:(1)据图1柱状图可见:在居家学习期间,某同学在作息时间的分配上,与其在校期间相比,时间减少最多的是运动,某同学发现自己长胖的原因可能是缺乏运动。
(2)某同学能清晰地看到近处的学习视颊,主要是眼球内晶状体的曲度调节,在视网膜上成像后,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他发现看远处物体有点模糊,因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他可能是患了近视,可佩戴合适的凹透镜矫正视力。
(3)保护眼睛的建议为: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注意眼部清洁;注意适宜的光线;减少看电子屏幕的时间。(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
(1)缺乏运动
(2)晶状体;视网膜;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近视;凹
(3)视神经;大脑皮层;语言中枢
(4)减少看电子屏幕的时间(合理即可)
(1)视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形成一个倒置的物像。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物像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然后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2)近视眼的晶状体变厚,会聚能力增强,眼球前后径太长,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近视眼能看清近处的物体,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要看清远处的物体需要戴凹透镜进行矫正。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近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措施。
25.【答案】酸雨对植物种子的萌发有(没有)影响 模拟酸雨 喷洒模拟酸雨的种子发芽少,喷洒清水的种子发芽多 胚是完整的、活的、度过休眠期 适宜的温度 一定的水分 充足的空气 酸雨对植物种子的萌发有影响
【解析】解:(3)根据“提出问题:酸雨对植物种子的萌发有影响吗?”作出假设:酸雨对植物种子的萌发有(没有)影响。
(4)1号和2号培养皿除了一个有清水,一个有模拟酸雨,其他条件都相同,实验变量是模拟酸雨;实验现象是喷洒模拟酸雨的种子发芽少,喷洒清水的种子发芽多;该实验中的玉米在选择时应该选择自身条件适合萌发的,即玉米胚是胚是完整的、活的、度过休眠期,玉米萌发的外界条件是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5)根据实验现象:喷洒模拟酸雨的种子发芽少,喷洒清水的种子发芽多,得出实验结论:酸雨对植物种子的萌发有影响。
故答案为:(3)酸雨对植物种子的萌发有(没有)影响;
(4)①模拟酸雨;
②喷洒模拟酸雨的种子发芽少,喷洒清水的种子发芽多;
③胚是完整的、活的、度过休眠期;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5)酸雨对植物种子的萌发有影响。
1.探究的一般步骤:(1)提出问题:通过认真地观察和思考提出相关的问题。(2)作出假设:在观察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参考有关资料,对问题作出可能的假设。(3)制订计划:拟定探究计划,科学地设计实验,选出控制变量、设置对照组,使实验具有说服力。(4)实施计划:严格执行探究方案,对实验现象仔细观察、记录。为使实验结果更可靠,实验通常采取多个个体参与或实验重复多次进行。(5)得出结论:通过实验观察和对收集数据的分析,得出结论。若假设不正确,需重新提出假设进行新的实验,得出正确的结论。(6)表达与交流:撰写探究报告,交流探究过程和结论。
2.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胚是完整的,有生命力的,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熟练掌握酸雨对农作物的危害是答题关键。
2022-2023学年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市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市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河南省洛阳市嵩县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河南省洛阳市嵩县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