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练习一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2024届高三历史统编版一轮复习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练习一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2024届高三历史统编版一轮复习01
    练习一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2024届高三历史统编版一轮复习02
    练习一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2024届高三历史统编版一轮复习03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练习一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2024届高三历史统编版一轮复习

    展开
    这是一份练习一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2024届高三历史统编版一轮复习,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练习一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8分)
    1.(2023·天津河东区模拟)新石器时代,陶器纹饰的生活化特征突出,风格活泼愉快;青铜时代,以饕餮纹为代表的青铜纹饰凶猛庄严,凸显出神秘和威严。这从侧面反映了(  )
    A.古代手工业技术不断提高
    B.纹饰的用途发生根本转变
    C.民众的审美观念发生变化
    D.统治权威的加强成为需求
    2.(2023·济南高三学情检测)在甲骨卜辞中,商王自称“余一人”,王以下有各级的贵族与官吏,如“尹”“卜”“工”等;《尚书·盘庚》中也有“邦伯、师长、百执事之人”等官名的记载。这表明商代(  )
    A.早期国家已经出现 B.甲骨文记载内容丰富
    C.官僚制度趋于完备 D.等级秩序较为森严
    3.周武王灭商后,循夏商惯例,分封了神农、黄帝、尧、舜、禹的后裔和商纣之子武庚。周公东征之后,大行分封,“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学者称之为“周初大分封”。“周初大分封”(  )
    A.有利于集权体制的形成
    B.继承武王分封的基本原则
    C.促进周天子权势的上升
    D.体现了部落向国家的过渡
    4.有学者认为,《卫鼎》中记载了西周时期的矩伯用十块田换取裘卫价值八十朋的谨璋(一种玉器)是宗族之间的土地交换行为,不是以土地私有为条件的商品买卖。该观点认为当时的土地制度(  )
    A.反映了奴隶制井田制趋于瓦解
    B.释放了土地私有的活力
    C.体现出中国较早进入农耕时代
    D.并未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5.据下图可知,周朝(  )
    齐国世系表(部分)

    (注:①姜尚,字子牙;②前386年—前384年列为诸侯,田和)
    A.通过分封实现了地方长治久安
    B.诸侯国王位更替沿袭嫡长子继承
    C.利用分封宗法来巩固贵族政治
    D.政治构建秩序在社会转型中嬗变
    6.(2023·丹东一模)春秋战国时,“中国”一般是指中原华夏部族居住地,周边则是戎狄蛮夷的“四夷”。当时的齐国、楚国、吴越和秦国都是诸侯大国,却往往被视作蛮夷,被排除在“中国”文化圈之外。据此分析,当时“中国”的划分(  )
    A.明确“中国”是天下之都
    B.更多按地域和文化礼仪
    C.进一步巩固了西周分封制
    D.体现出了华夏认同观念
    7.(2022·济南模拟)春秋时期,晋文公“通商宽农”,卫文公“通商惠工”。然而到了战国,抑商议兴,并在秦国率先得到实施。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A.政治制度的转型 B.经济政策的转变
    C.百家争鸣的影响 D.宗法观念的弱化
    8.百家争鸣时期,农家钟情于神农时代,道家以黄帝传人自居,儒家喜欢尧、舜禅让和周公礼乐,墨家崇奉夏禹治水的实干牺牲精神。这反映出诸子百家(  )
    A.根据各自理论需要而改造古代的历史
    B.从古人身上寻找理想社会的设计方案
    C.形成了较完整的道德理想和行为准则
    D.代表了社会不同阶层的共同理想追求
    9.(2023·福建名校联盟联考)管仲和韩非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政治家。管仲主张执法者应当“不知亲疏、远近、贵贱、美恶,以度量断之”,韩非提出“法不阿贵,绳不挠曲”的思想主张。由此可知当时(  )
    A.法治思想盛行 B.仁政观念深入人心
    C.政府以民为本 D.社会公正受到关注
    10.(2023·泰州模拟)里耶秦简记载有对官府经营交易考核的“市课”。秦法也规定官府必须派遣正式官吏从事商品交易,在交易过程中要有令史或令佐负责监督。由此可见,秦朝(  )
    A.重视政府对市场的控制
    B.固守着重农抑商的政策
    C.扰乱了商品交易的秩序
    D.强化了以法治吏的方略
    11.下表是关于秦朝国家治理的相关记载。
    《过秦论》(西汉贾谊)
    《史记·秦始皇本纪》(西汉司马迁)
    《秦简》(1975年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
    秦王怀贪鄙之心……不亲士民,废王道而立私爱,焚文书而酷刑法……以暴虐为天下始
    秦王怀贪鄙之心……不亲士民,废王道,立私权,禁文书而酷刑法……以暴虐为天下始
    春二月,毋敢伐材木山林及雍(壅)堤水。不夏月,毋敢夜草为灰,毋毒鱼鳖……子告父母、臣妾告主,非公室告,勿听……为人父则兹(慈),为人子则孝……

    比较表格中材料,得出的认识是(  )
    A.历史事实因年代久远无法定论
    B.历史真伪需进行史料的考辨
    C.历史解释带有强烈主观性色彩
    D.考古材料更能反映历史全貌
    12.(2023·邯郸一模)在北击匈奴和南征百越之后,秦朝在这些地区设郡、县进行管辖,大量内地民众奉命迁往从匈奴手中收复的河套地区,开垦土地;前往岭南的移民以军人为主,但直到秦朝灭亡,中央都没有将移民岭南的军人召回。秦朝对南、北边疆的管理举措(  )
    A.体现了怀柔远夷政策 B.破坏了地方历史传统
    C.有效缓解了人地矛盾 D.彰显了“大一统”意识
    13.(2023·菏泽一模)《历史的终结》一书的作者指出,中国制度具有“强大的国家能力”,中国从秦汉开始就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现代国家”,先于欧洲1 800年。“现代”是指(  )
    A.严密的法律体系 B.精细化的基层管理
    C.理性化的官僚体系 D.大一统的儒家政治
    14.(2023·日照模拟)下图分别为某一朝代初年和后期的行政区体系。

    前后的变化反映出(  )
    A.地方治理体系更加便捷高效
    B.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显著加强
    C.全国行政区划制度完全统一
    D.经济发展促进行政体系变革
    15.(2023·石家庄一模)司马迁在《货殖列传》中提出“富者,人之情性”,“人富而仁义附焉”,到西汉后期,“大人之学也,为道,小人之学也,为利”的观念却广为流行。这反映了汉代(  )
    A.治国思想的演变 B.农业生产的衰退
    C.民族交融的增强 D.国家政权的巩固
    16.汉赋最初是典型的宫廷文学,其内容多是为天子歌功颂德,描写国家的富强,篇幅普遍较长,称大赋;汉末以来,小赋流行,篇幅更加精简,文风更加朴素、自由,内容侧重于抒发个人心志或针砭现实。汉赋的变化说明(  )
    A.汉末文人的家国认同有所下降
    B.艺术创作受到时代环境影响
    C.汉末的文化政策更加开放自由
    D.小赋比大赋更加具有时代性
    二、非选择题(17题16分,18题10分,19题12分,20题14分,共52分)
    17.(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董仲舒):“(秦)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又加月为更卒,已,复为正,一岁屯戍,一岁力役,三十倍于古;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重以贪暴之吏,刑戮妄加,民愁亡聊,亡逃山林,转为盗贼,赭衣半道,断狱岁以千万数。”——班固《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 纯粹法家以富国强兵为目标,他们所采取的是国家本位,而不必是王家本位。他们抑制私门是想把分散的力量集中为一体以谋全国的富强,人民虽然受着严刑的压迫以为国家服役,但不必一定为一人一姓服役,因而人民的利益也并未全被抹杀,人民的大部分确实是从旧时代的奴隶地位解放了。商君正是这种法家的成功的代表。
    ——郭沫若《十批判书·前期法家的批判》
    (1)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相关措施,并说明董仲舒的基本态度及意图。(8分)
    (2)据材料二,简析商鞅的历史贡献。综合材料,指出影响历史评价的因素。(8分)








    18.(10分)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有了较大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时人们已认识到水与土是农业的基础,“食之所生,水与土也”。宋国的农业灌溉条件也比较优越,宋境内有睢水、获水、汳水等水流,当时人们在睢水筑起堤防,旱时便可决水灌田。这些水流不仅利于宋境的农田灌溉,也使水上交通得以便利。
    ——摘编自新民《春秋战国时期的宋国经济》
    材料二 “西门豹引漳水灌邺,以富魏之河内”“(水工郑国)凿泾水自中山西。渠就用注填瘀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钟(古代容量单位)。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因命曰郑国渠”。——摘编自司马迁《史记·河渠书》
    (1)根据材料一,分析宋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并说明其时代背景。(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商鞅变法的有关知识,说明战国时期水利工程修建的主要意义。(6分)









    19.(12分)下表为历史文献对先秦至两汉不同时期儒生区域分布状况的记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文献
    记载内容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共列录先秦时期儒生七十七人,其中齐鲁人四十五人,约占58.44%;卫宋陈楚吴人十二人,约占15.58%;秦人二人,约占2.60%;籍贯不明者十八人,约占23.38%
    《史记·儒林外传》
    共列录西汉前期著名儒生三十九人,其中,齐鲁人二十八人,约占71.79%;燕人、砀人、温人、广川人、雒阳人共计七人,约占17.95%;籍贯不明者四人,约占10.26%
    《汉书·儒林传》
    综合西汉一代著名儒生的区域分布,齐鲁人占45.60%,其他地区约占46.11%,籍贯不明者约占8.29%。著名的儒学学者中,有远至蜀、淮南、九江、江东,甚至苍梧的。值得注意的是,其中三辅(京畿地区)名儒约占总数的5.18%,三河(畿辅之地)名儒约占总数的5.70%
    《后汉书·儒林列传》
    东汉著名的儒学学者,齐鲁人约占36.36%,其他地区约占63.64%。其中,关中学者约占6.82%,河南、河内、南阳学者约占7.95%,会稽、九江、豫章学者约占6.82%,巴蜀学者约占10.23%
    根据材料指出从先秦到两汉儒生区域分布变化呈现的规律,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20.(14分)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都城设计及秦始皇陵都充分展现了古人的智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史书载:“秦都咸阳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巅为阙。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以象天极阁道绝汉抵营室也。”每到十月,天象恰恰与这一都城乃至整个天朝的布局完全吻合,这时的银河与渭水相应,离宫星座与阿房宫同经,阁道与经由牵牛桥通达阿房的驰道交相辉映,形成一个天地人间一体化的神奇世界。
    ——摘编自陈江风《天文与人文:独异的华夏天文文化观念》
    材料二 秦始皇陵整个陵园像一幅都邑图。那高大的陵墓封土及封土下的地下宫殿,象征着秦始皇生前的咸阳宫;陵墓周围的内外两重城垣,象征着都邑的宫城及外郭城。秦始皇生前住的咸阳城是驻有许多军队保卫的,而陵园内则设有石铠甲坑、兵马俑坑。兵马俑坑内有陶俑、陶马约八千件,像个庞大的地下军团,来保卫其在冥间世界的安全和维护一统的江山。总之,地下王国是地上王国的再现。——摘编自袁仲一《秦兵马俑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秦设计都城的依据及其反映的主要理念。(4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地下王国是地上王国的再现”所体现的设计思想及秦始皇陵的历史地位。(10分)








    参考答案
    1. 答案 D
    解析 依据材料和所学可知,饕餮纹体现了统治阶级要求强化权力,以更有效地维护统治,故选D项;题干未提及相比于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的手代工业制品更加精美等信息,排除A项;“发生根本转变”不符合常识,纹饰的用途即装饰功能并未有大的变化,排除B项;材料体现了统治阶级希望神化权力以加强统治,而非民众,排除C项。
    2. 答案 A
    解析 据材料可知,商代已经出现了王权和国家各级管理机关,也出现了一系列国家官制,说明当时已经具备国家政治体制的雏形,故选A项。
    3. 答案 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初年,周公将众多的亲族,分封为诸侯,建立诸侯国“以蕃屏周”,使周天子成为了天下共主,强化了周天子与各封国的关系,促进了周天子权势的上升,C项正确;分封制不利于集权体制的形成,A项错误;继承武王分封的基本原则与“(武王)分封了神农、黄帝、尧、舜、禹的后裔”“(周公)封建亲戚”不符,B项错误;部落向国家过渡是在神农、黄帝、尧、舜、禹时期,D项错误。
    4. 答案 D
    解析 由材料可知,西周井田制下土地属于国家,宗族间的土地交换行为不属于土地私有下的商品买卖,说明当时的土地制度是井田制,故选D项;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趋于瓦解,与材料时间信息不符,排除A项;西周土地属于周天子所有,是土地国有制,“土地私有”表述本身错误,排除B项;西周之前中国已经进入农耕文明时期,排除C项。
    5. 答案 D
    解析 据材料可知,公元前386年,田和被周安王列为诸侯,姜姓齐国为田氏取代,田和正式称侯,之后齐威王称王,这表明战国时期宗法分封制的崩溃,新兴地主阶级势力崭露头角,故选D项;“实现了”说法错误,战国时期齐国国君称王,周朝传统的政治秩序完全被破坏,排除A项;田氏代齐,没有沿袭嫡长子继承,排除B项;田氏代齐说明分封宗法制的崩溃,排除C项。
    6. 答案 B
    解析 据材料可知,齐国、楚国、吴越和秦国因为地理位置不在中原地区,且礼仪文化与中原不同,被称为蛮夷,因此“中国”的划分更多按地域和文化礼仪,故选B项。
    7. 答案 A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通过变法图强,采取重农抑商政策促进本国小农经济发展,故选A项;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经济政策由重视商业发展到重农抑商,故B是对材料的总结,排除B项;百家争鸣属于思想层面,推动了思想解放,与经济政策影响不大,排除C项;宗法观念是由于宗法制度而产生的观念,与材料中经济政策转变无关,排除D项。
    8. 答案 B
    解析 农、道、儒、墨四家学派均以古代圣贤为榜样,反映其从古人智慧中寻求理想社会与国家的设计方案,故选B项;这四家学派并未改造古代历史,排除A项;材料不能反映各学派形成了较完整的道德理想和行为准则,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社会不同阶层的不同理想追求,排除D项。
    9.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管仲、韩非的主张体现了追求社会法治和执法公正的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时人们对社会公正的关注,D项正确;材料反映了管仲和韩非的法治思想,无法体现法治思想在社会上盛行,也无法体现政府的执政理念,排除A、C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仁政”观念是儒家学派的思想主张,而韩非是法家的代表人物,主张法治,排除B项。
    10.答案 A
    解析 由材料“对官府经营交易考核”“官府必须派遣正式官吏从事商品交易,在交易过程中要有令史或令佐负责监督”可知秦朝加强对市场交易活动的管理和控制,故选A项;材料仅提及对待商业的态度,并未提及对待农业的态度,排除B项;加强对商业活动的管理有利于规范商业活动,排除C项;材料体现了对商业活动的管理,而非管理吏治,排除D项。
    11. 答案 B
    解析 《过秦论》和《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认为秦朝是暴政的开始,而材料《秦简》则强调秦朝治理国家方面的仁政,说明一手史料能够最大程度上还原历史的真实,故选B项;历史事实在证据充足的情况下可以定论,排除A项;材料属于历史叙述,而非历史解释,排除C项;考古材料能比较真实地反映历史史实,历史全貌需要文字材料、考古材料等多种材料共同考证,排除D项。
    12. 答案 D
    解析 秦朝对河套地区和岭南地区都采用郡县制进行管辖,同时,迁移民众进行农业开发,这些做法体现了“大一统”意识,故选D项。
    13. 答案 C
    解析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强大的国家能力指的是高度集中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其运行依靠的是理性化的官僚体系,故选C项;秦汉时期是我国法律建设的早期阶段,故形成“严密的法律体系”的说法错误,排除A项;秦汉时期基层管理属于新旧制度的过渡时期,没有形成精细化的基层管理,排除B项;秦朝法家思想是治国思想,排除D项。
    14. 答案 B
    解析 题干图片现象发生的朝代是汉朝,汉朝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度,汉武帝颁布“推恩令”,成功地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故选B项。
    15. 答案 A
    解析 据材料可知,西汉前期求利是天经地义的,而后期却成了小人之学,这说明儒学独尊取代汉初黄老思想导致义利观的变化,故选A项。
    16. 答案 B
    解析 最初的汉赋与汉初国家统一、经济发展等特点相一致,汉末侧重于“抒发个人心志或针砭现实”,表明艺术创作受到时代环境影响,故选B项;文人艺术作品风格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创作环境的变化,与“家国认同”无关,排除A项;从小赋的内容来看,汉末文化政策更侧重于内敛,排除C项;文学作品都是特定时代的反映,大赋和小赋都是其时代环境的体现,排除D项。
    17.答案 (1)措施:废井田,开阡陌;严刑峻法。
    态度:全盘否定。
    意图:批判法家,提升儒学地位;维护统治。
    (2)贡献:实现富国强兵,打击奴隶主贵族,解放奴隶,推动社会转型。
    因素:立场、时代、视角。
    18.答案 (1)原因:重视水利兴修和灌溉。时代背景:大动荡、大变革;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礼崩乐坏;经济也逐渐摆脱奴隶制的桎梏,得到空前发展,铁犁牛耕的使用和推广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
    (2)主要意义: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相继修建大型水利工程,发展了农业生产;有利于商业、交通运输的发展;使诸侯国富强起来,兼并其他国家,从而实现局部统一;秦国通过商鞅变法,奖励耕织,兴修水利,国力增强,最终统一中国。
    19. 答案 规律:从山东地区逐渐向外扩展,全国其他地区的占比逐渐增多。
    成因
    ①战国时期战乱频繁,各诸侯国联系加强;秦汉国家统一;两汉疆域辽阔,为儒学传播创造条件。
    ②儒家思想最早产生于齐鲁地区,逐渐得到重视;汉代统治者“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逐渐成为主流思想。
    ③古代教育不断发展,统治者推广儒学教育,促进儒学传播。
    20.答案 (1)依据:按照天文现象、地形设计都城。理念:利用天险,天国思想,天人合一。
    (2)思想:视死如生的理念;模仿都城的建制;至高无上的皇权理念;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时代特征。
    地位: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陵园,也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座帝王陵。

    相关试卷

    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检测 (1)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检测 (1)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含解析),共10页。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练习--202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这是一份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练习--202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单元检测--2024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 这是一份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单元检测--2024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练习一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2024届高三历史统编版一轮复习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