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2023年高中生物第4章免疫调节过关检测A卷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458001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新教材2023年高中生物第4章免疫调节过关检测A卷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458001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新教材2023年高中生物第4章免疫调节过关检测A卷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4580014/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新教材2023年高中生物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全一册课后训练+过关检测(打包28套)
新教材2023年高中生物第4章免疫调节过关检测A卷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展开
这是一份新教材2023年高中生物第4章免疫调节过关检测A卷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共9页。
第4章过关检测(A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有关免疫系统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免疫细胞包括各种类型的白细胞
B.细胞因子是由抗原呈递细胞产生的免疫活性物质
C.扁桃体是免疫细胞产生并发育成熟的场所
D.脾内含淋巴细胞,能阻止和消灭侵入体内的微生物
答案A
解析细胞因子可由辅助性T细胞产生,B项错误。骨髓和胸腺是免疫细胞产生并发育成熟的场所,C项错误。淋巴结是淋巴细胞集中的地方,能阻止和消灭侵入体内的微生物,D项错误。
2.科研人员对甲、乙两组小鼠分别破坏骨髓和胸腺进行免疫研究,然后分别向其体内注入足量的造血干细胞,小鼠出现的变化是( )
A.甲组小鼠仅恢复细胞免疫能力,乙组小鼠免疫能力无变化
B.甲组小鼠仅恢复细胞免疫能力,乙组小鼠仅恢复体液免疫能力
C.甲组小鼠免疫能力无变化,乙组小鼠仅恢复细胞免疫能力
D.甲组小鼠仅恢复体液免疫能力,乙组小鼠恢复特异性免疫
答案A
解析B细胞和T细胞都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甲组小鼠破坏骨髓后再注入足量的造血干细胞,则小鼠体内不能产生B细胞,但可恢复细胞免疫能力;乙组小鼠破坏胸腺后再注入足量的造血干细胞,则小鼠体内不能产生T细胞,但能够产生B细胞,由于T细胞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都发挥重要作用,所以乙组小鼠免疫能力基本不变。
3.B细胞发育成熟和分裂、分化的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丙的遗传物质相同,mRNA完全不同
B.甲发育为乙的主要场所是胸腺
C.乙分裂、分化为丙需要抗原的刺激
D.丙可完成核DNA的复制和基因的表达
答案C
解析甲、乙、丙三种细胞都来源于受精卵,其遗传物质相同,但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三种细胞中的mRNA不完全相同,A项错误。B细胞在骨髓中发育成熟,T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B项错误。刺激B细胞分裂、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的信号之一是抗原与B细胞接触,C项正确。丙是高度分化的成熟动物细胞,不能进行细胞分裂,不能进行DNA复制,D项错误。
4.下列属于特异性免疫的一组是( )
A.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和接种卡介苗预防肺结核
B.种牛痘预防天花与皮肤的屏障作用
C.患过麻疹的人不再患麻疹和注射百日咳疫苗后不再患百日咳
D.溶菌酶的杀菌作用与服用“糖丸”预防脊髓灰质炎
答案C
解析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皮肤的屏障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溶菌酶的杀菌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5.辅助性T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中一种重要的免疫细胞,是HIV攻击的主要对象。HIV通过性接触、母婴和血液传播,目前暂未研发出HIV的有效疫苗。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通过上述传播途径,HIV突破了人体第一道防线
B.感染HIV后,人体能产生彻底清除病毒的抗体
C.HIV增殖会引起人体辅助性T细胞数量下降
D.由于免疫功能降低,艾滋病患者更易患癌症
答案B
解析HIV通过性接触、母婴和血液传播,说明HIV突破了人体第一道防线,A项正确。感染HIV后,人体能产生清除病毒的抗体,但由于辅助性T细胞受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均降低,从而导致抗体水平低,HIV并未被彻底清除,B项错误。HIV攻击的对象主要是辅助性T细胞,则HIV增殖会引起人体辅助性T细胞的数量下降,C项正确。HIV攻击的对象主要是辅助性T细胞,使得免疫防御和免疫监视功能降低,因此艾滋病患者更易患癌症,D项正确。
6.为研究不同淋巴细胞的免疫作用,将活的R型肺炎链球菌注射到四种免疫状态的小鼠体内。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巨噬细胞缺失的小鼠对该球菌的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
B.T细胞缺失的小鼠仍能通过浆细胞分泌的大量抗体来抑制该球菌数量的增加
C.B淋巴细胞缺失的小鼠对该球菌的体液免疫能力丧失
D.正常小鼠可通过记忆细胞对该球菌维持较长时间的免疫能力
答案B
解析巨噬细胞缺失的小鼠,处理和呈递抗原的能力降低,进而导致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A项正确。T淋巴细胞(特别是辅助性T细胞)缺失的小鼠不能合成和分泌细胞因子,不能促进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但仍有少量的B淋巴细胞活化后缓慢增殖、分化形成少量的浆细胞,产生少量的抗体而发挥体液免疫,B项错误。体液免疫必须有B淋巴细胞的参与,否则体液免疫能力将彻底丧失,C项正确。记忆细胞可保留对抗原的长久记忆,在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会引发二次免疫反应,D项正确。
7.下列有关免疫学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用人工标记的抗体可以对组织内相应的抗原进行检测
B.抑制T细胞增殖可降低异体器官移植的免疫排斥反应
C.注射动物血清的目的是刺激机体产生记忆细胞和抗体
D.注射青霉素前进行皮试能判断机体是否对青霉素过敏
答案C
解析抗原与抗体可特异性结合,故利用人工标记的抗体可以对组织内的抗原进行灵敏快速的检测,A项正确。细胞免疫在异体器官的免疫排斥反应中发挥主要作用,因此抑制T细胞增殖,可降低异体器官移植的免疫排斥反应,以提高器官移植的成功率,B项正确。动物血清中含有抗体,因此注射动物血清是为了清除机体中相应的抗原,C项错误。注射青霉素前进行皮试能判断机体是否对青霉素过敏,确保患者人身安全,D项正确。
8.下列有关人体免疫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巨噬细胞既参与第一道防线又参与第二道防线
B.辅助性T细胞既参与特异性免疫又参与非特异性免疫
C.过敏反应一般不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
D.艾滋病是由HIV破坏辅助性T细胞而引起的自身免疫病
答案C
解析巨噬细胞既参与第二道防线又参与第三道防线,A项错误。辅助性T细胞只参与特异性免疫不参与非特异性免疫,B项错误。过敏反应一般不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C项正确。艾滋病是由HIV破坏T淋巴细胞而引起的免疫缺陷病,D项错误。
9.从人体内分离出单核细胞,经体外诱导可分化为功能强大的树突状细胞。树突状细胞与某种癌细胞共同培养后,通过呈递癌细胞表面抗原,刺激离体T细胞大量增殖,可作为癌症治疗的重要方法。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可从人体血液中分离出单核细胞
B.树突状细胞是人体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C.经与癌细胞共同培养后的树突状细胞可促进各种T细胞增殖
D.对癌细胞的免疫作用主要依靠非特异性免疫和体液免疫
答案A
解析由题干可知,树突状细胞的功能是呈递抗原,属于抗原呈递细胞,因此可从人体血液中分离出单核细胞,A项正确。树突状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B项错误。经与癌细胞共同培养后的树突状细胞可促进相应的T细胞增殖,C项错误。人体主要通过细胞免疫对癌细胞进行监视和清除,D项错误。
10.免疫预防是免疫学的主要应用之一,人们常选择接种疫苗的方式预防疾病的发生。疫苗主要有减毒活疫苗、灭活疫苗和基因重组疫苗三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接种疫苗可激发人体的免疫反应,从而抵抗各种疾病
B.接种疫苗后,机体产生的抗体可终生起防御功能
C.接种疫苗后同种病原体再次入侵时,浆细胞只来自记忆B细胞的分化
D.灭活的和减毒的病原体保留了其抗原特性,但一般不会致病
答案D
解析接种的疫苗是特定的抗原,能引发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但不能激发人体抵抗各种疾病,A项错误。接种疫苗后,浆细胞分泌的抗体可存留一段时间,由于疫苗种类不同,产生的记忆细胞存活的时间也并非都相同,B项错误。二次免疫时,浆细胞来自记忆B细胞和B细胞的分化,C项错误。病原体灭活或减毒后仍有抗原特性,可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但一般不会导致机体患病,D项正确。
11.人体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体内会产生相应抗体。该抗体( )
A.由T淋巴细胞产生
B.可与多种抗原结合
C.可导致抗原细胞裂解
D.可促进巨噬细胞吞噬
答案D
解析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的,A项错误。抗体具有特异性,只能与一种抗原结合,B项错误。细胞毒性T细胞可导致抗原细胞裂解,C项错误。抗体与相应抗原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最终可被巨噬细胞吞噬消化,D项正确。
12.研究显示,气候变暖将增加人类患腺鼠疫的可能性。这种疫病是由鼠疫杆菌(宿主为啮齿动物)引起的,鼠疫杆菌释放类毒素,使患者出现中毒性休克综合征。科学家从病愈者的血清中提取的抗毒素对腺鼠疫患者有显著疗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类毒素是一种抗原,能引起人体的免疫反应
B.抗毒素是一种抗体,是由T细胞产生的
C.类毒素和抗毒素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
D.该免疫过程属于细胞免疫
答案A
解析类毒素的化学本质比较复杂,不一定属于蛋白质类的物质,它是一种抗原,能刺激人体发生免疫反应。抗毒素是一种抗体,由浆细胞产生。抗毒素与类毒素发生反应的免疫过程属于体液免疫。
13.疫苗研制必须遵循严格的程序,包含病原体分离确认、动物和人体实验等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研究某病原体的基因序列和蛋白质组成,有利于确定抗原的成分及结构
B.对照组接种病原体,实验组接种疫苗,实验组血清检测到细胞因子说明疫苗研制成功
C.对照组不接种疫苗,实验组接种疫苗,实验组血清检测到相应的抗原说明疫苗研制成功
D.若疫苗研制成功,接种后,人体依靠产生相应的细胞毒性T细胞吞噬分解抗原
答案A
解析抗原是能引发免疫反应的物质,研究某病原体的基因序列和蛋白质组成,有利于确定抗原的成分及结构,A项正确。对照组接种病原体,实验组接种疫苗,无论是对照组还是实验组,血清中均能检测到细胞因子,这不能说明疫苗研制成功,B项错误。对照组不接种疫苗,实验组接种疫苗,实验组血清检测到相应的抗体说明疫苗研制成功,C项错误。若疫苗研制成功,接种后,人体依靠产生的相应抗体与抗原结合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来清除体内抗原,D项错误。
14.将某小鼠的皮肤移植给多只同种小鼠后,将接受皮肤的小鼠分成甲、乙两组。甲组小鼠注射一定剂量的环孢霉素A,乙组小鼠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每天统计植皮的存活率,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移植的器官未存活主要是因为其作为外来异物被抗体攻击
B.使用环孢霉素A后植皮存活率高可能是因为该药物抑制了小鼠的免疫反应能力
C.移植的器官不能完全存活体现了免疫系统的监视和自稳功能
D.移植的器官未存活的机理与自身免疫病的产生机理相同
答案B
解析移植的器官未存活主要是因为其作为外来异物被细胞毒性T细胞攻击,A项错误。由曲线分析可知,环孢霉素A能提高植皮存活率,其原因可能是该药物抑制了小鼠的免疫排斥反应能力,B项正确。移植的器官不能完全存活体现了免疫系统的防御功能,C项错误。移植的器官未存活的机理与自身免疫病的产生机理不相同,机体排异是正常的免疫反应,而自身免疫病属于免疫失调,D项错误。
15.新型冠状病毒的检测方法目前主要有核酸检测法和抗体检测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抗体检测法利用了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
B.感染早期,会出现能检测出核酸而检测不出抗体的情况
C.患者康复后,会出现能检测出抗体而检测不出核酸的情况
D.感染该病毒但无症状者,因其体内不能产生抗体,故不适用抗体检测法检测
答案D
解析抗体检测是根据抗原与抗体能够发生特异性结合形成杂交带,A项正确。免疫系统产生抗体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在感染早期,可检测到体内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而不能检测到相应抗体,B项正确。患者康复后,其体内的新型冠状病毒已被清除,且体内的抗体会存在很长时间,因此康复后会出现能检测出抗体而检测不出核酸的情况,C项正确。机体感染该病毒后会对该病毒产生免疫反应从而产生抗体,因此可在其体内检测到抗体,感染者无症状表现可能是由于体内病毒量小,未出现明显症状,D项错误。
16.科学家研制了某灭活病毒疫苗,在一批健康志愿者中进行临床试验,志愿者体内成功产生抗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疫苗注入后可被吞噬细胞摄取、处理、呈递给B细胞
B.机体能通过产生细胞因子来增强细胞毒性T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力
C.该疫苗在志愿者体内最终被免疫细胞清除
D.志愿者体内成功产生抗体体现了免疫系统具有防御功能
答案A
解析疫苗作为抗原,注入人体后可被吞噬细胞摄取、处理、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A项错误。机体能通过产生细胞因子来增强细胞毒性T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力,B项正确。该疫苗能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抗体,抗体与抗原结合形成沉淀等,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清除,C项正确。志愿者体内成功产生抗体体现了免疫系统具有防御功能,D项正确。
17.抗体存在于血清、淋巴液、外分泌液中,其中分泌型抗体是一种重要的存在形式,例如肠道黏膜系统中的M细胞将病原体送入肠黏膜内的淋巴组织中,经吞噬细胞处理后呈递给T细胞、B细胞,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分泌片(一种含糖的肽链)结合,从上皮细胞中运输到肠道外侧,最后分泌到黏液中形成分泌型抗体(如下图所示)。分泌型抗体可以抵抗病原体的入侵,还具有很强的抗消化酶作用,从而发挥局部免疫的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的病原体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B.细胞因子的刺激是B细胞分化成浆细胞的重要因素
C.分泌型抗体的合成和分泌需要核糖体、内质网、溶酶体等的参与
D.新生儿从母乳中获取的部分抗体也可能属于分泌型抗体
答案C
解析题图中的病原体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的过程属于胞吞、胞吐,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A项正确。细胞因子会促进B细胞分裂、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B项正确。分泌型抗体的合成和分泌需要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的参与,C项错误。新生儿从母乳中获取的部分抗体也可能属于分泌型抗体,D项正确。
18.抗原与抗体形成的复合物可激活血清中的C蛋白,从而形成C蛋白复合物。后者可在被抗体结合的细胞膜上形成亲水性穿膜孔道,使细胞发生破裂。用绵羊红细胞免疫小鼠后,小鼠脾中产生能分泌特异性抗体的浆细胞。将免疫小鼠的脾细胞、绵羊红细胞、C蛋白混合后,观察绵羊红细胞裂解的相对量,用以评估产生抗体的浆细胞的功能。下列关于此实验原理及结论的分析,错误的是 ( )
A.绵羊红细胞膜上有刺激小鼠产生抗体的抗原
B.小鼠体内浆细胞的产生过程中有辅助性T细胞参与
C.C蛋白复合体不参与绵羊红细胞的裂解过程
D.裂解的绵羊红细胞数量与抗体的数量成正比
答案C
解析绵羊红细胞膜上有刺激小鼠产生抗体的抗原,刺激小鼠进行免疫反应,产生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A项正确。由体液免疫过程可知,辅助性T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B项正确。由题意知,C蛋白复合体可在被抗体结合的绵羊红细胞膜上形成亲水性穿膜孔道,使绵羊红细胞发生破裂,C项错误。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后形成的复合物能激活血清C蛋白,形成C蛋白复合物,C蛋白复合物会使被抗体结合的细胞发生破裂,抗体数量越多,C蛋白复合物越多,破裂的细胞数目就越多,裂解的绵羊红细胞数量与抗体数量成正比,D项正确。
19.对人群免疫接种是预防传染性疾病的重要措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注射某种流感疫苗后仍可能感染各种流感病毒
B.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可产生针对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抗体
C.注射抗破伤风血清比接种破伤风疫苗可获得更长时间的免疫力
D.感染过新型冠状病毒且已完全康复者的血清可用于治疗新冠肺炎患者
答案C
解析流感病毒的种类很多,注射某种流感疫苗后只会对相应流感病毒产生免疫力,仍可能感染其他流感病毒,A项正确。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后,疫苗作为抗原可使机体产生免疫反应,通过体液免疫产生相应的抗体,B项正确。接种破伤风疫苗属于主动免疫,可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记忆细胞能在体内长期留存;而注射抗破伤风血清是利用其中的抗体获得免疫力,注射的抗体在机体内不能长期留存,C项错误。感染过新型冠状病毒且已完全康复者的血清中含有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抗体,可用于治疗新冠肺炎患者,D项正确。
20.下图表示某病的发病原理。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病属于人体免疫疾病中的自身免疫病
B.图中所示抗体和激素B对甲状腺的作用效应可能相同
C.激素A能够促进垂体细胞代谢,使激素B合成增加
D.使用免疫抑制剂能够有效缓解该病患者的病症
答案C
解析由题图可知,该病是抗体作用于自身组织细胞,导致自身组织损伤,因此属于自身免疫病,A项正确。从题图中可看出,抗体和激素B(促甲状腺激素)都作用于甲状腺细胞上的受体,并且作用效果可能都是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B项正确。激素A表示甲状腺激素,当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会抑制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C项错误。使用免疫抑制剂能够降低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反应,能够有效缓解该病的病症,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0分)
21.(8分)下图表示了特异性免疫的大致过程,图中数字表示生理过程,大写字母表示相关细胞,小写字母表示相关物质或结构。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对抗原有特异性识别作用的细胞是 (填字母)。属于免疫活性物质的有 (填字母)。接种疫苗并患病后获得的免疫能力主要与图中细胞 (填字母)有关。
(2)在图中,字母C代表的细胞经过一系列增殖、分化形成D、E细胞,这些细胞功能不同的根本原因是 。
(3)为验证T细胞是细胞免疫过程中发挥主要作用的细胞,通过是否切除 (器官)来控制自变量,通过器官移植观察有无 来断定细胞免疫是否发挥作用。如果实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理论上器官移植在 组动物体内能完好发育,当我们再次输入 后两组结果不同。
答案(1)B、C、D、F、G d、e D、G
(2)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3)胸腺 免疫排斥反应 实验 T细胞
解析分析题图可知,A为抗原呈递细胞,B是辅助性T细胞,C为B细胞,D是记忆B细胞,E是浆细胞,F为细胞毒性T细胞,G是记忆T细胞;a、b为抗原,c为受体,d为细胞因子,e为抗体。(1)题图中对抗原有特异性识别作用的细胞是B、C、D、F、G,A(抗原呈递细胞)对抗原没有特异性识别能力,而E(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属于免疫活性物质的有d(细胞因子)和e(抗体)。接种疫苗并患病后获得的免疫能力主要与图中D(记忆B细胞)和G(记忆T细胞)有关。
(2)在题图中,字母C代表的B淋巴细胞经过一系列增殖、分化形成D(记忆B细胞)和E(浆细胞),这些细胞功能不同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3)为验证T细胞是细胞免疫过程中发挥主要作用的细胞,通过是否切除胸腺来控制自变量,通过器官移植观察有无免疫排斥反应来断定细胞免疫是否发挥作用。如果实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理论上器官移植在实验组动物体内能完好发育,当再次输入T细胞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结果不同。
22.(9分)回答下列与免疫有关的问题。
(1)人的免疫系统有 癌细胞的功能,艾滋病患者由于免疫功能缺陷,易发生恶性肿瘤。
(2)进行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会出现 现象。为了减少这种现象发生,提高移植成活率,在移植之前应控制患者的 细胞的水平。
(3)人若被狗咬伤后,要立即到医院处理伤口,注射狂犬病疫苗并在伤口周围注射抗病毒血清。狂犬病疫苗在免疫学上相当于 ,其作用主要是刺激机体建立特异性免疫,此过程中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的作用是 。
(4)登革热病毒是登革热的病原体,该病毒入侵人体后,人体主要的免疫反应如下图所示。给患者注射 (填“M抗体”“G抗体”或“两种抗体”)有利于患者的康复,请结合下图简要分析原因: 。
答案(1)监视
(2)免疫排斥 细胞毒性T
(3)抗原 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
(4)G抗体 M抗体促进病毒在患者体内的复制增殖,会加重病情;G抗体能中和病毒,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23.(11分)下图是过敏反应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物质是 ,它是由 产生的。
(2)如果A吸附在皮肤细胞表面,则过敏反应出现的症状是皮肤红肿、发疹、血管性水肿等,这时局部区域的组织液会 。
(3)艾滋病与过敏反应都是由免疫失调引起的,但两者的原理不一样。艾滋病是由于HIV攻击了人体的免疫系统,特别是能够侵入 细胞,使其大量死亡,最后导致患者丧失免疫功能。
(4)从上图可以看出,人体第 次接触过敏原一般不会发生过敏反应。
答案(1)抗体 浆细胞
(2)增多
(3)辅助性T
(4)一
24.(11分)宫颈癌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某实验小组为了检测牛痘重组病毒疫苗ta-HPV对宫颈癌的预防效果,将未感染HPV的多只生理状况相同的健康雌性小鼠随机均分为甲、乙、丙三组,实验过程及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向小鼠体内注射ta-HPV后,进入机体的ta-HPV首先被 摄取和处理并传给 细胞,受抗原刺激的T细胞产生 。
(2)15 d后同时向甲、乙两组小鼠注射HPV后,甲组小鼠体内的抗体浓度峰值大于乙组小鼠,峰值出现时间也早于乙组小鼠,原因是 。
(3)实验小组将已免疫的甲组小鼠的血浆注射到丙组小鼠体内后再注射HPV,培养30 d后小鼠未被检测到患宫颈癌,其原因是 。
答案(1)抗原呈递细胞 辅助性T 细胞因子
(2)甲组小鼠初次免疫后机体产生了记忆B细胞,二次免疫会导致记忆B细胞快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浆细胞,进而产生大量抗体
(3)已免疫的甲组小鼠血浆中含有抗HPV的抗体
解析(1)进入机体的ta-HPV首先被抗原呈递细胞摄取处理并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具有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的作用。
(2)甲组小鼠提前注射了ta-HPV,经过初次免疫后已经产生了记忆B细胞,15d后再次注射HPV,甲组小鼠体内进行二次免疫,记忆B细胞快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浆细胞,进而产生大量抗体,故甲组小鼠体内抗体峰值浓度大于乙组小鼠,峰值出现时间也早于乙组小鼠。
(3)已免疫的甲组小鼠血浆中含有抗HPV的抗体,故向丙组小鼠注射甲组小鼠血浆后再注射HPV不会患宫颈癌。
25.(11分)某种致病性极强的细菌外毒素由α和β两个亚单位组成,其中β亚单位无毒性,但能促进α亚单位发挥其毒性,导致肠黏膜细胞分泌大量的HC、水等进入肠腔而发生剧烈腹泻、代谢性酸中毒(血浆pH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