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土壤优秀课后作业题
展开5.1 植被 同步练习
知识点梳理:
一.观察土壤
1.土壤是指陆地表层具有一定 ,能够生长 的疏松表层,由矿物质、有 、水分和 四种物质组成。野外对土壤的观察,一般从土壤 、土壤 、土壤 等方面进行。
2.土壤颜色:土壤颜色是土壤最重要的外部特征之一。有些土壤就是用颜色来命名的,如_______、_______等。
3.土壤质地:土壤矿物质颗粒按照粒径大小可分为 、 、粉粒、
等。从土壤质地看,土壤一般分为_______、壤土和_______。
4.土壤剖面构造
(1)自然森林土壤剖面主要土层及特点
主要土层
土层特点
有机层
以分解和半分解的 为主。
腐殖质层
积累,颜色较深,呈灰黑色或黑色。
淋溶层
由于溶解于水的 随水的下渗 ,本层矿物质淋失,颜色较浅。
淀积层
上层土壤淋失的物质在此沉淀、积累,质地黏重、紧实,呈棕色或红棕色。
母质层
疏松的风化碎屑物质
母岩层
坚硬的岩石
(2)耕作土壤剖面及各层特点
主要土层
特点
耕作层:
又称表土层或熟土层,土质疏松,有机质比例 ,颜色较 。
犁底层:
又称亚表土层,土层紧实,颜色较 ,具有 作用。
自然土层:
未经耕作 ,不利于作物生长。
二.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1.成土母质: 的风化产物,是土壤发育的物质基础,称为成土母质,成土母质决定了土壤矿物质的_______和_______状况,影响土壤的质地。
2.生物:生物是影响土壤发育的最 也是最 的因素,没有生物的作用,就不可能形成土壤。生物残体为土壤提供 。有机质在 作用下转化为 。植物可把分散在成土母质、水和大气中的营养元素选择性地加以 ,储存在 体内,并随生物残体的 到土壤表层。这种生物循环不断进行,使营养元素在土壤表层富集。 、 、 的综合作用,加快岩石风化和土壤形成的过程,改善成土母质的性状,促进土壤矿物质颗粒 。
3.气候:岩石风化的强度和速度与_______、_______呈正相关,因此,湿热地区的土壤形成速度比干冷地区 。与干冷地区相比,湿热地区土壤 作用和淋溶作用强,土壤黏粒比重 。冷湿环境有利于土壤 积累,而干旱、高温地区土壤 积累少。总体而言,气候的分布规律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控制了土壤的分布规律。
4.地貌:地貌对_______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例如,由于______条件的不同,山顶与山麓、阳坡与阴坡、迎风坡与背风坡的土壤发育不同;从山顶到低平洼地,由于成土母质的颗粒存在由 的变化规律,依次分布着砾质土、 、 和黏土。
5.时间:在上述成土因素综合作用下,土壤发育的时间越长,土壤层越_____,土层分化越 。在自然状态下,形成 厚可供耕作的土壤,一般需要100~1000年。
除自然原因外,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极为深刻。自然土壤在人类长期的耕作和培育下,形成了有利于农业生产的 。
三.土壤的功能和养护
1.土壤的功能
(1)土壤处于岩石圈、 圈、 圈和 圈相互紧密接触的过渡地带,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与其所在的环境之间有着活跃的物质和能量交换,是联系
和 的关键环节。
(2)土壤为植物生长提供了 的条件,从而使地球表面因着生 而生机盎然,促使地理环境以至地球面貌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3)土壤具有重要的 、 功能。
★人类活动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①合理的人类活动有助于地表土壤的保持和土壤环境的改善。
②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会造成土壤肥力下降,土层变薄,土地生产力下降。
2.土壤的养护
(1)土壤的改良
有些土壤,不适于种植农作物,或者种植农作物产量较低,不能满足 的需要,人们就会设法对其进行 ,如亚马孙河流域人们利用生物炭改良土壤。
(2)土壤养护
即使是优良的土壤,人们也会注重种养结合,以保持土壤持续提供高效肥力的能力。这方面常用的方法有_______、种植_______、_______、广施_______等。
课堂练习:
土壤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形成的,土壤能够反映其所在地域的自然环境特征。我国古代用青、红、黄、白、黑五色来描述我国五个方位的土壤(下图)。
1.东北黑土比南方红壤( )
A.土壤中微生物分解作用强 B.土壤腐殖质的累积作用强
C.降水对土壤的淋溶作用强 D.气温使土壤的增粘作用强
读下面土壤剖面示意图,完成2~3题。
2.下列关于图中各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为腐殖质层 B.②为淋溶层
C.③为母质层 D.④为淀积层
3.下列关于②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以分解和半分解的有机质为主
B.腐殖质积累,颜色较深,呈灰黑色或黑色
C.矿物质淋失,颜色较浅
D.质地黏重、紧实,呈棕色或红棕色
土壤的淋溶作用与降水有着直接的关系,降水越多,淋溶层越厚。图a是不同气候下(湿润、半干旱、干旱)的土壤剖面发育示意图,图 b 是不同植被(森林、草原)作用下土壤剖面深度与有机质的质量百分比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4~5题。
4.与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密切相关的因素是( )
A.生物 B.地形
C.降水 D.成土母质
5.能代表草原地区土壤发育情况的组合是( )
A.甲与Ⅰ B.甲与Ⅱ C.乙与Ⅱ D.丙与Ⅰ
研究土壤水分的空间分布特征对农业生产、植被恢复和土地的合理利用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下图为黄土高原某沟壑区不同坡度和坡向的土壤水分含量剖面分布图。读图完成6~7题。
6.甲图表明,随着坡度的增加( )
A.土壤剖面相同深度含水量增加
B.土壤总的储水能力提高十分显著
C.地表径流下渗补给的能力降低
D.降水后形成地表径流减少明显
7.从土壤水分条件看,黄土高原沟壑区植被生长条件较好的是( )
A.阳坡 缓坡 B.阳坡 陡坡
C.阴坡 陡坡 D.阴坡 缓坡
土壤是由固相(矿物质、有机质)、液相(土壤水或溶液)和气相(土壤空气)三相物质组成的,土壤容重指一定容积的土壤烘干后的重量与同容积水重的比值。土壤容重与土壤质地、压实状况、土壤颗粒密度、土壤有机质含量及各种土壤管理措施有关。有机质含量高、疏松多孔的土壤容重小,土壤发育良好。据此回答8~10题。
8.土壤容重越大( )
A.有机质含量越低 B.土壤孔隙度越高 C.单位体积土壤干重越轻 D.越利于作物生长
9.下列四种土壤中,土壤容重最小的是( )
A.东南丘陵的红壤 B.松嫩平原的黑土
C.三江平原的沼泽土 D.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水稻土
10.下列措施不能降低土壤容重的是( )
A.引水灌溉 B.秸秆还田 C.深耕土地 D.红壤掺沙
水稻土是水田中肥沃的土壤。下图是某山区梯田示意图。据此完成11~12题。
11.影响水稻土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 B.气候 C.生物 D.人类活动
12.随着海拔升高,梯田中水稻土( )
A.厚度增加 B.养分减少 C.物质迁移加快 D.化学过程强度变弱
将植物的地上部分和根系分别烘干和称重,可以计算地上与地下生物量。读“新疆某地荒漠和农田的地上与地下生物量比较图”,回答13~14题。
13.该地荒漠地下生物量大的主要原因是( )
A.土质疏松 B.根系发达
C.水分充足 D.枝叶繁茂
14.增大该地农田地下生物量的有效做法是( )
A.种植水稻 B.植树造林
C.减少耕地 D.秸秆还田
15.土壤是地理环境的一个要素,其形成和发展受其他地理要素的影响。完成下列要求。
(1)在森林土壤和草原土壤中,具有完整土壤分层示意图中的土壤层是________层________层。
(2)不同的土壤质地存在差异。决定土壤质地的最主要因素是________。
(3)分析完整土壤分层示意图中A层的成因及影响其厚度的因素。
16. 东北地区俗称黑土地,主要原因是分布着典型的黑土,人们常说黑土地上是“捏把黑土冒油花,插双筷子也发芽”。黑土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得天独厚的宝藏,是一种性状好、肥力高、非常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世界上仅有三块黑土平原:美洲的密西西比平原、欧洲的乌克兰平原、亚洲的东北平原。
(1)黑土肥沃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2) 黑土是在什么样的气候环境中发育形成的?
(3) 我国南方的湿热地区植被茂密,但发育的土壤反而有机质含量较低,比较贫瘠,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4)我国东北黑土分布区目前都存在着黑土肥力降低的现象,我们对其应该如何进行养护?
答案
知识点梳理:
一.
1.肥力、机质、空气、颜色、质地、剖面构造
2.黑土 红壤
3.石砾 砂土 黏粒 砂土 黏土。
4.(1)有机质 腐殖质 矿物质 向下运移
(2)高 暗 浅 保肥保水 熟化
二.
1.岩石 成分 养分
2. 基本 活跃 有机质 微生物 腐殖质 吸收 生物 分解释放
3. 温度 降水量 快得多 化学风化 高 有机质 有机质
4.土壤发育 水热 粗到细 砂土 壤土
5.厚 明显 20厘米 耕作土壤。
三.
1.(1) 水 大气 生物 有机界 无机界
(2) 扎根立足 绿色植物
(3) 蓄水 保水
2.(1)耕作 改良或改造
(2) 休耕 绿肥 作物轮作、 农家肥
课堂练习:
1-5:BDBAD 6-10:CDABA 11-14:DDBD
15.(1)腐殖质 淋溶
(2)成土母质
(3)枯枝落叶和动物的遗体被微生物分解。影响腐殖质层厚度的因素:枯枝落叶的数量;气温高低对微生物活跃程度的影响;降水量所形成的淋溶强度;地形坡度大小和人类活动。
16.(1)黑土中含有丰富的有机质,肥力高。
(2)黑土都分布在纬度较高的地区,说明是在冷湿的环境中发育形成的。
(3)我国南方地区气候湿热,降水较多,枯枝落叶分解释放出的养分被地表径流带走,释放到土壤中的养分少;土壤因淋溶作用而流失养分;土壤养分供生物生长,土壤中积累和补充养分少。
(4)可以采取休耕、轮作、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等手段进行养护。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土壤精品巩固练习: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土壤精品巩固练习,共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土壤概念,物质组成,野外观察内容,地貌,时间,人类活动,生物与土壤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土壤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土壤课时训练,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图示区域,①处地表的土地景观特征最可能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第二节 土壤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第二节 土壤习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图示区域,①处地表的土地景观特征最可能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