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新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教案整套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水循环精品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水循环精品ppt课件,共4页。
教学内容第三章第一节 水循环教学目标区域认知:结合城市建设对水循环的影响,来认知水循环。综合思维:从圈层相互作用的角度,理解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地理实践力:绘制水循环过程示意图。人地协调观:认识到人类活动在影响水循环时,有利和不利是并存的。教学重点1、水循环的过程。2、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教学难点1、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教学准备课件制作、相关资料查阅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认识水循环的过程和类型。教学过程导入:江河奔流不息,最终注入大海,为什么大海的水没有增多?几千年来很多先哲都试图回答这一问题。公元5世纪,《宋书·天文志》中有人对此问题作了解释(图3.1):太阳加热海水,使海水蒸发;河流注入大海,补充蒸发的消耗,使海水不会增多也不会减少。这种对海水水量维持稳定的解释科学吗? 蒸发的海水去哪儿了呢?展示水循环示意图,并引导学生读图:1、水在哪些圈层中活动?2、在这些圈层中,经历了哪些环节?3、在水循环的过程中,水有哪些形态变化?引导学生读图,完成上述问题,教师总结: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中,通过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等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根据水循环发生的空间范围,可以划分为:海陆间循环、陆上内循环、海上内循环。利用动画展示不同类型水循环的过程,并做介绍:
海陆间水循环:它是指发生在海洋和陆地自检的水循环。海洋表面的水经过蒸发变成水汽。水汽上升到空中,被气流输送到大陆上空,部分在适当条件下凝结,形成降水。降落到地面的水,一部分在地面流动,形成地表径流;一部分渗入地下,形成地下径流,两者经过江河汇集,最后又回到海洋。这种海陆间的驯化有称为大循环。通过这种驯化运动,陆地上的水就不断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
陆地内循环:它是指只发生在陆地上的水循环。陆地上的水,一部分或全部通过地面、水面蒸发和植物蒸腾,形成水汽,被气流带到陆地上空,冷却凝结形成降水,仍降落在陆地上。陆地内循环运动对水资源的更新也有一定作用。
海上内循环:它是指指发生与海洋上的水循环。就是水蒸发形成水汽,进入大气后在海洋上空凝结,形成降水,又降到海面。通过这三类水循环,总结水循环的过程:
活动:认识沙田影响的水循环环节
(1)观察右上图,分析砂石覆盖层对水的下渗的影响。(2)观察右侧两张图,比较砂田和裸田蒸发量的差异,说明砂石覆盖层对蒸发的影响。(3)观察右侧两张图,比较4月末砂田和裸田土壤含水量,归纳砂田影响的水循环环节及其作用。学生分组讨论后,请小组代表回答,教师总结:(1)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地表径流,增加下渗量。(2)二者的蒸发量随季节变化的趋势相似,且砂田的蒸发量总是小于裸田,说明砂石覆盖层可以有效抑制蒸发,减少蒸发量。(3)不同深度土壤含水量不同,其中水分变化0-10厘米最为明显,随着深度变大,砂田与裸田的土壤含水量差距在逐渐变小,但在同一深度上砂田的土壤含水量总是大于裸田,说明砂田覆盖层具有蓄水保墒的作用。结论:①砂田影响水循环环节主要有:下渗、蒸发、地表径流、地下径流;②砂田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增加下渗、抑制蒸发、削减地表径流、蓄水保墒;通过这个活动我们认识到:人类活动可以利用和改造水循环环节,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提问:人类活动可以对水循环节产生哪些影响?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①修建水库:改变地表径流的季节分配②跨流域调水:改变地表径流的空间分布③植树造林、保护湿地资源: 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使下渗增多,减少地表径流。④城市铺设渗水砖:可减少地表径流,增加下渗,增大地下径流⑤实施人工增雨:加大降水量⑥滥伐森林,破坏地表植被:会减少蒸腾,使空气中水汽减少,降水量减少;降雨 时,下渗减少,大量地表径流汇聚,容易发生洪涝灾害。⑦围湖造田:湖泊调节径流能力减弱⑧城市路面硬化:减少下渗,增加地表径流,减小地下径流,易 造成城市内涝。安全提示上下楼梯不打闹,放学路上要慢行!练习设计课后达标训练板书设计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水循环优质ppt课件,文件包含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312《水循环》课件49727pptx、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312《水循环》教案49727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地理第一节 水循环完美版课件ppt,文件包含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311《水循环》课件49727pptx、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311《水循环》教案49727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水循环精品ppt课件,共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