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河南省周口市西华县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河南省周口市西华县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解析版),共14页。
2022—2023学年上期期末调研九年级试卷
化学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4页,四个大题,25个小题,满分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2.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Ca:40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蜡熔化 B. 铁生锈 C. 米酿酒 D. 纸燃烧
【答案】A
【解析】
【详解】A、蜡熔化,只是物质状态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正确;B、铁生锈,生成了新的物质铁锈(Fe2O3),属于化学变化,错误;C、米酿酒,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错误;D、纸燃烧,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错误。故选A。
点睛: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2. 选择燃料需考虑产物对环境的影响。下列燃料的利用符合“低碳”理念的是
A. 煤 B. 石油 C. 天然气 D. 氢气
【答案】D
【解析】
【详解】A、煤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空气污染物,不符合“低碳”理念,A不符合题意;
B、石油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空气污染物,不符合“低碳”理念,B不符合题意;
C、天然气是一种较为清洁的能源,但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会造成温室效应,不符合“低碳”理念,C不符合题意;
D、氢气作为燃料,具有三大优点:资源丰富、燃烧放出的热量多、燃烧产物是水,无污染,因此符合“低碳”理念。D符合题意。
故选:D。
3. 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的月球土壤样品需在氮气环境中存储,主要是因为氮气
A. 无色无味
B. 沸点较低
C. 性质不活泼
D. 空气中含量多
【答案】C
【解析】
【详解】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的月球土壤样品需在氮气环境中存储,主要是因为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稳定),不与月球土壤样品中的物质发生反应,故选C。
4.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加热液体 B. 点燃酒精灯
C. 读液体体积 D. 除水中难溶固体
【答案】C
【解析】
【详解】A、加热试管中液体时,用外焰加热,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试管夹夹在中上部,用手拿试管夹的长柄,试管口斜向上,与水平方向大约成45°夹角,图示操作错误;
B、酒精灯要用火柴点燃,不能用燃着酒精灯去点燃另一酒精灯,图示操作错误;
C、读取量筒内液体体积数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示操作正确;
D、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图示操作错误;
故选C。
5. 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水变成水蒸气后,水分子的体积变大了 B. 水变成冰后,水分子是静止的
C. 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D. 净化水的常用方法有沉淀、过滤、电解等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水变成水蒸气后,水分子的间隔变大了。A不正确;
B、水变成冰后,水分子仍是在不断运动的。B不正确;
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C正确;
D、净化水的常见方法有沉淀、过滤、吸附、蒸馏。电解不是净化水的常用方法。D
综上所述:选择C。
6. 物质在氧气里燃烧,能生成有白色固体的是
A. 木炭 B. 硫粉 C. 铁丝 D. 镁条
【答案】D
【解析】
【详解】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选项错误。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错误。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错误。
D、镁条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故选项正确。
故选:D。
7. 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模型的建立正确的是
A. 地壳中元素的含量 B. 物质的组成
C. 空气的组成 D. 物质分类
【答案】B
【解析】
【详解】A、地壳含量较多的元素前四种按含量从高到低的排序为,氧、硅、铝、铁。A不正确;
B、 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物质可以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原子可以构成分子,分子可以分解为原子,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形成阴阳离子。B正确;
C、 按体积计算空气由78%N2和21%O2还有1%其他成分组成。C不正确;
D、根据所含物质种类的多少,物质可分为混合物与纯净物,化合物是纯净物中的一类。D不正确。
综上所述:选择B。
8.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金刚石、石墨、的性质相似 B. 为防止CO中毒,可在火炉旁放一盆水
C. 工业上常利用碳的还原性冶炼金属 D. 用带火星的木条可以区分、和
【答案】C
【解析】
【详解】A、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化学性质相似。但由于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物理性质却有很大差异。A不正确;
B、一氧化碳有毒且难溶于水,在火炉旁放一盆水不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B不正确;
C、具有还原性且能用来冶炼金属的物质有氢气、碳、一氧化碳。所以工业上常利用碳的还原性冶炼金属。C正确;
D、带火星的木条分别放入氮气和二氧化碳,都无明显复燃现象,不能鉴别开来。D不正确。
综上所述:选择C。
9. 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A. 干冰 B. 水银 C. 金刚石 D. 氯化钠
【答案】A
【解析】
【详解】A、干冰即固态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A符合题意;
B、水银即汞,由汞原子构成。B不符合题意;
C、金刚石由碳原子构成。C不符合题意;
D、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选择A。
10. 近年来,科学家在宇宙深处发现了和粒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和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电子数
B. 一个分子是由3个氢原子构成
C. 由于和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性质相同
D. 构成分子的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答案】B
【解析】
【详解】A.H3和具有相同质子数,电子数不同,不正确;
B.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含有的原子数目,则一个H3分子是由3个氢原子构成,正确;
C.H3和H2组成元素相同,由于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性质不相同,不正确;
D.构成H3分子的原子是氢原子,氢原子核内质子数是1,核外只有1个电子,结构示意图是 ,不正确。
故选:B。
11. 分类是化学常用的方法。下列分类方法正确的是
A. 金属:金、铁、金刚石 B. 可再生能源:天然气、酒精、沼气
C. 氧化物:干冰、水、液氧 D. 混合物:空气、医用酒精、石油
【答案】D
【解析】
【详解】A. 金和铁属于金属,而金刚石是碳,不属于金属,不符合题意;
B. 酒精和沼气都属于可再生能源,而天然气属于不可再生能源,不符合题意;
C.干冰是二氧化碳,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属于氧化物,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属于氧化物,而液氧是氧气,由氧元素组成,属于单质,不符合题意;
D.空气中有氮气、氧气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医用酒精中含有酒精和水,属于混合物,石油属于混合物,符合题意。
故选D。
12. 从防火、灭火、自救等安全知识判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 室内着火时不急于打开门窗 B. 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C. 用明火检验燃气是否泄漏 D. 发生火灾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答案】C
【解析】
【详解】A、室内着火时打开门窗,会增大空气流通,使火势更旺,则室内着火时不急于打开门窗,做法正确;
B、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隔绝空气,达到灭火的目的,做法正确;
C、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则用明火检验燃气是否泄漏,做法错误;
D、发生火灾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防止吸入燃烧产生的有害气体和烟尘,做法正确。
故选C。
13. 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对应叙述的是
A. 加热一定量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B. 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在有无催化剂的条件下制氧气
C. 电解一定质量的水
D. 高温加热碳和氧化铜的混合物
【答案】B
【解析】
【详解】A、加热一定量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逸出,剩余固体的质量减少,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至完全反应不再发生改变。A不正确;
B、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制取氧气:有催化剂比无催化剂反应得快,但最终产生氧气相等。B正确;
C、电解水的实验中生成的氧气是生成氢气质量的8倍,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C不正确;
D、碳和氧化铜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随着反应的进行,二氧化碳逸出,固体的质量逐渐减少,但不可能减少至0,D不正确。
综上所述:选择B。
14. 取一定质量的CaCO3高温煅烧一段时间,测得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为10g,其中钙元素质量分数为60%,则反应放出CO2的质量为
A. 2g B. 3.3g C. 4.4g D. 5g
【答案】D
【解析】
【详解】碳酸钙在高温的条件下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前后钙元素的质量不发生改变,钙元素的质量为,故碳酸钙的质量为,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5g-10g=5g,故选D。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6个小题,每空1分,共16分)
15. 建立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用化学符号或数字表示: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______;硫酸铜中的阴离子______;中N显______价。
【答案】 ①. ②. ③. +3
【解析】
【详解】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水分子,用化学符号H2O表示;硫酸铜由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硫酸铜中的阴离子是硫酸根离子,1个硫酸根离子带2个单位负电荷,用表示;NaNO2中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为-2价,根据化合价规则即可求出N元素化合价为+3价。
16. 含有较多______的水称为硬水,生活中为了降低水的硬度并杀菌消毒,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
【答案】 ①. 可溶性钙、镁化合物 ②. 煮沸
【解析】
【详解】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做硬水,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做软水。生活中为了降低水的硬度并杀菌消毒,经常用加热煮沸的方法。
故填: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煮沸(或加热煮沸)。
17. 煤燃烧时排放出的两种气体——______(写化学式)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乙醇常用作酒精灯、汽车等的燃料,其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生石灰可用作干燥剂,其干燥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
【答案】 ①. 、 ②. ③.
【解析】
【详解】煤燃烧时排放出的两种气体SO2、NO2能与水反应生成酸性物质,导致酸雨的发生;
乙醇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故可作干燥剂,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8. 加碘盐是在食盐中加入一定量的碘酸钾(KIO3),其中碘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及碘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n=______;碘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______侧(填“左”或“右”);碘在反应中易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答案】 ①. 7 ②. 右 ③. 得到
【解析】
【详解】根据碘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碘的原子序数为53,即质子数为53,由于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在碘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中,质子数为m,核外电子数为2+8+18+18+n,则m=2+8+18+18+n=53,n=7;根据碘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则碘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右侧,碘在反应中易得到电子形成最外层为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
19. 下图是利用氨气治理汽车尾气中氮氧化物的微观反应示意图。图中单质的化学式为______,参加反应的甲、乙的质量比为______。
【答案】 ①. N2 ②. 17:45
【解析】
【分析】由图可知,该反应为氨气和一氧化氮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转化为氮气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详解】甲为氨气,氨气是由N、H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乙为一氧化氮,一氧化氮是由N、O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丙为氮气,氮气是由氮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水是由H、O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属于单质的是N2;
参加反应的甲、乙的质量比为:(4×17):(6×30)=17:45。
20. A~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部分物质已略去)。已知A、B组成元素相同且常温下均为液体;D是相对分子质量为16的含碳化合物。则A转化为B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C转化为B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C的一种用途是_____。
【答案】 ①. 2H2O22H2O+O2↑ ②. CO2+Ca(OH)2=CaCO3↓+H2O(合理即可) ③. 灭火(合理即可)
【解析】
【分析】A、B组成元素相同且常温下均为液体,A能分解生成B和E,B与E能相互转化,则A为过氧化氢,B为水,E为氧气,D是相对分子质量为16的含碳化合物,能与氧气反应,且能生成C,C能转化B,B与C能发生反应,则D为甲烷,C为二氧化碳,代入检验,验证合理;
【详解】A转化为B,即过氢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C转化为B,可以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C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可用于灭火,故填:2H2O22H2O+O2↑;CO2+Ca(OH)2=CaCO3↓+H2O(合理即可);灭火(合理即可)。
三、简答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10分)
21. 请从分子的角度解释下列生产、生活中的现象。
(1)用酒精消毒时能闻到酒精散发出的特殊气味。
(2)加压时,6000L氧气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
【答案】(1)分子在不断运动
(2)分子间有间隔,压强增大,分子间隔变小
【解析】
【小问1详解】
用酒精消毒时能闻到酒精散发出的特殊气味,是因为酒精中含有的分子在不断运动,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酒精散发出的特殊气味,故填:分子在不断运动;
【小问2详解】
6000L氧气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压强增大,分子间隔变小,故填:分子间有间隔,压强增大,分子间隔变小。
22. 用所学知识解释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问题:
(1)下图用80℃的水加热Y形管,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2)成语“釜底抽薪”蕴含的灭火原理是什么?
【答案】(1)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清除可燃物
【解析】
【小问1详解】
用80℃的水加热Y形管,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是因为温度已达到白磷的着火点,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答案为: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小问2详解】
釜底抽薪体现的是一种常用的灭火方法,它利用的原理是清除可燃物,将锅底的柴火抽走,就没有了可燃物,起到灭火的作用。故答案为:清除可燃物。
23. 实验室现有高锰酸钾、稀硫酸、石灰石、稀盐酸、锌粒以及下列仪器。
(1)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制取CO2,选择的仪器是______(填序号)。
(2)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制取O2,还缺少一种仪器,其名称为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若用下图装置采用排空气法收集H2,则H2从导管口______进入(填“a”或“b”)。
【答案】(1)①②③⑥
(2) ①. 试管 ②.
(3)b
【解析】
【分析】
【小问1详解】
选择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属于固液不加热反应,二氧化碳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需要仪器有①盛放药品、②添加盐酸、③收集气体、⑥导出气体;
【小问2详解】
根据所给药品,选择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该反应属于固体加热反应,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可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可选择仪器③④⑤⑦⑧,还缺少试管;
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3详解】
氢气密度小于空气,如果用该装置采用排空气法收集H2,则H2应“短进长出”,从导管口b端进入。
24. 用如图实验验证CO2的性质。
(1)观察到短蜡烛熄灭后,关闭K,片刻后长蜡烛熄灭,由此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
(2)观察到纸花变红,由此并不能得出“CO2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的结论,理由是_______。
【答案】(1)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燃烧也不燃烧
(2)没有排除二氧化碳使纸花变红的可能,没有做对比实验
【解析】
【小问1详解】
观察到短蜡烛熄灭后,关闭K,片刻后长蜡烛熄灭,由此得到的结论是: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燃烧也不燃烧;
【小问2详解】
观察到纸花变红,由此并不能得出“CO2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的结论,理由是没有排除二氧化碳使纸花变红的可能,没有做对比实验。
四、综合应用题(共10分)
25. 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它揭示了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
(一)利用图一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1)请写出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红磷燃烧直至冷却,可观察到玻璃管上的气球(填现象)______,天平仍平衡。
(3)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是______(选填序号)。
①原子种类 ②原子数目 ③原子质量 ④分子种类
⑤分子数目 ⑥元素种类 ⑦物质种类 ⑧物质的总质量
(二)密闭容器中发生的某化学反应,涉及X、Y、Z三种物质,物质Y和Z的质量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二所示,各物质的分子数目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三所示
(4)X与Y在该反应中的质量变化之比为______。
(5)若Z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则Y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_。
(三)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方程式书写和化学计算的理论依据
(6)写出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7)写出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8)足量盐酸与250g碳酸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
(2)先变大后变小 (3)①②③⑥⑧
(4)3:14 (5)28
(6)
(7)
(8)解:设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10g
【解析】
【小问1详解】
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2详解】
红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装置内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增大,气球变大,待完全反应后,逐渐冷却至室温,由于消耗了氧气,装置内压强减小,故气球变小,故气球先变大后变小;
【小问3详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元素的种类不变,该反应属于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物质的种类发生了改变,分子的数目可能改变,也可能不变。
故选①②③⑥⑧;
【小问4详解】
由图二可知,反应后,Y的质量减小,Y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为14g,Z的质量增加,Z是生成物,生成Z的质量为17g,则X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X的质量为17g-14g=3g,故X与Y在该反应中的质量变化之比为:3g:14g=3:14;
【小问5详解】
由图三可知,反应中,Y、Z的分子数之比为:(5n-4n):2n=1:2,则Y、Z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2,若Z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设Y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由以上分析可知,反应中,Y、Z的质量比为:14g:17g,则14g:17g=m:(2×17),m=28;
【小问6详解】
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7详解】
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8详解】
见答案。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河南省周口市西华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化学试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南省周口市西华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月考化学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南省周口市西华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月考化学试题,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