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声现象1.1 声音是什么集体备课课件ppt
展开1. 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实验体验:(1)如图1,把手指放在喉结附近,手指体验到:说话时,喉结振动;不说话时,喉结不振动.
(2)如图2,将音叉触及面颊,面颊的体验:音叉发声时,面颊有麻的感觉;不发声时,面颊没有麻的感觉.
(3)如图3,在鼓面放些小纸屑. 敲击鼓面时,听到鼓声的同时看到纸屑跳动;按住发声的鼓面时,鼓声随着纸屑跳动的停止而消失.
方法点拨鼓面上放些小纸屑,可以把不容易观察的鼓面振动,转换为明显的纸屑跳动,这种方法称为转换法.
分析思考(1)上述实验事实说明正在发声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特点?(2)正在发声的物体,假如停止振动时,还有声音发出吗?
分析结果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发声的物体停止振动,发声也就随着停止.
实验结论:正在发出声音的物体都在振动.
深度思考 生活中的电视机、音响等可以发声的设备,它们是声源吗?
深度理解它们发声时,是声源;不发声时,不是声源.
2. 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2)正在发声的物体叫作声源.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成为声源.
如图4 所示的是抗日歌曲《黄河大合唱》歌谱的一部分,其中“风的吼声、马的叫声、黄河的咆哮声”分别是由______、 ______ 、 ______振动产生的.(均填“气体”“液体”或“固体”)
解题秘方:找出发声体,再判断发声体是固体、液体还是气体.
解析:空气(气体)流动形成风,风的吼声是气体振动产生的;马靠声带(固体)振动发声;黄河靠水(液体)振动发声.
科学思维:通过对大量现象的对比、分析和总结,找出其中的共同点的研究方法叫归纳法 . 例如,通过对大量发声现象的归纳, 总结得出“发声体都在振动”这一结论.
1.[中考• 湘西州] 按照民间传统习俗,迎亲队伍时常以敲锣打鼓、吹唢呐等方式来营造热闹喜庆的场面.关于唢呐、锣和鼓的发声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锣、鼓和唢呐的声音都是因为振动而产生的B. 只有唢呐的声音是因为振动而产生的C. 只有鼓的声音是因为振动而产生的D. 只有锣的声音是因为振动而产生的
1. 探究声音能否在固体中传播实验体验:如图5 甲所示,由家长或同学用铅笔轻敲衣架,体验敲击声.
如图5 乙所示,将细绳绕在食指上,再用食指堵住双耳,使细线绷直,用铅笔轻敲衣架,听到的声音比图甲中听到的声音响亮.
分析思考 (1)如图甲所示,听到的敲击声是通过什么传播的?
分析结果图甲中,听到的敲击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耳朵的.
(2)如图乙所示,假如声音还是通过空气传播的,听到的敲击声会比图甲响亮吗?这种响亮的敲击声是通过什么传播到耳朵的?
图乙中,假如敲击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根据生活经验堵住耳朵听到的声音应变轻,而不是更响亮,因此敲击声不是通过空气传播的,是通过细绳和手指这些固体传播的.
实验结论: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 固体传声效果比空气传声效果好.
2. 探究声音能否在液体中传播把正在发声的手机密封后,悬挂在水中,人们还能听到手机发出的声音,说明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将要上钩的鱼,会被岸上的说话声或脚步声吓跑;游泳比赛中,运动员在水中也能听到音乐. 这些都是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证据.
3. 探究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实验体验:如图6 所示,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悬挂在广口瓶内. 抽出瓶中空气的过程中,听到的声音渐渐变轻;将空气慢慢地充回瓶中的过程中,听到的声音渐渐变强.
分析思考 抽出瓶中空气的过程中,听到的声音渐渐变轻,假如把瓶中抽成了真空,还能听到声音吗?
分析结果抽出瓶中空气的过程中,声音渐渐变轻,表明瓶中空气越稀薄,听到的声音越弱,一旦把瓶中抽成真空,也就听不到声音了.
实验结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4.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1)通常情况下,人耳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2)一般情况下,固体传声效果最好,气体传声效果最差.
渔民通过播放鱼类喜欢的音乐,将鱼群诱入渔网,如图7 所示. 鱼儿能听到音乐声说明( )A. 固体能够传声B. 液体能够传声C. 气体能够传声D. 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够传声
解题秘方:(假设法)判断鱼听到声音可以作为什么物质传播声音的证据,可以在假设的基础上分析推理,这种方法也称为假设推理法 .
2.[模拟·厦门] 如图8是一款骨传导蓝牙耳机,将耳机贴在颞骨两侧而不是堵塞住耳朵,既可以听到耳机发出的声音,也不影响听到周围环境的声音. 耳机声和周围环境声音对应的传播介质分别是( )A. 固体、固体 B. 气体、气体C. 固体、气体 D. 气体、固体
1. 声波 声音是一种波,物理学上称其为声波.声波遇到障碍物会被反射回来,人们听到的回声就是声波反射形成的.
2. 声速一些介质中的声速
发散思考 上述表格中你发现声速有哪些特点?
发散结果不同介质中的声速不同;声速和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声速越快;一般情况下,固体中声速最大,气体中声速最小.
3. 声能 声音具有能量. 声波能使烛焰晃动,超声波钻孔、切割等都是声音具有能量的表现.
深度思考 人耳能听到声音能否作为声音具有能量的证据?
深度理解可以作为声音具有能量的证据,因人耳听到声音是声音引起耳(鼓) 膜振动的结果.
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道: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够及早地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 究其原因,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A. 气体传声快B. 液体传声快C. 固体传声快D. 原因不明,尚在探索中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1.1 声音是什么图文ppt课件: 这是一份苏科版八年级上册1.1 声音是什么图文ppt课件,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一章声现象,第一节声音是什么,“对比法”,声音的产生,探究活动,“转化放大法”,声音的传播,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理想化思维的方法”,声音是一种波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学年第一章 声现象1.1 声音是什么多媒体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一章 声现象1.1 声音是什么多媒体教学ppt课件,共1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声音的产生,物体的振动,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方式,声音的传播快慢,声音的传播速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上册1.1 声音是什么评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上册1.1 声音是什么评课ppt课件,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正在振动,不振动,英国管,小提琴,大提琴,活动观察实验现象,活动观看视频,凹凸相间,弹簧中的波视频,声音是一种波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