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尚雅学校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展开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
九年级化学期中考试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K-39 Cl-35.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所选的选项涂黑)
1. 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下列变化,不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荔枝木烧制古井烧鹅 B. 手工编织葵扇
C. 晾晒新会陈皮 D. 搬运李锦记酱油
【答案】A
【解析】
【详解】A、荔枝木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B、手工编织葵扇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资生成,则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晾晒新会陈皮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搬运酱油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化学变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
2.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连接玻璃管与胶皮管 B. 检查装置气密性
C. 塞橡胶塞 D. 闻药品气味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A、连接玻璃管与胶皮管时,一手持胶皮管,一手持玻璃管,先将玻璃管的连接端用水润湿,然后旋转连接,选项正确;
B、图中长颈漏斗的管口在液面上方,没有液封,向左推注射器活塞时,长颈漏斗中不会形成液柱,无法判断装置的气密性是否良好,选项错误;
C、手持玻璃管,将橡皮塞塞进直立在桌面上的试管中,会造成试管底破裂,还可能会造成玻璃管折断划伤手指,选项错误;
D、将鼻孔直接凑近容器口闻药品气味会造成人不适,应该用手在瓶口上方轻轻扇动,使少量气体飘进鼻孔闻药品气味,选项错误,故选A。
3. 下列有关物质的用途不正确的是
A. 稀有气体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B. 氧气可用作火箭发射的燃料
C. 氮气可用作保护气 D. 氦气可用来填充探空气球
【答案】B
【解析】
【详解】A、稀有气体通电后能发光,可以用作霓虹灯的电光源,故选项说法正确;
B、氧气具有助燃性,能用作火箭发射的助燃剂,氧气不可燃烧,不能用作火箭发射的燃料,故选项说法错误;
C、氮气化学性质稳定,一般条件下不与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可以用作保护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D、氦气密度比空气小,且化学性质稳定,可以用作探空气球的填充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4.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A.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B.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有水雾产生
C.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 将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铁钉表面有红色析出
【答案】A
【解析】
【详解】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B、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有水雾产生,故选项说法正确;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D、将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5.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对下列事实或做法解释不正确的是
A. 氧元素和氯元素的种类不同,因为它们的质子数不同
B. Al和Al3+的化学性质不同,因为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C. 氧气能被液化储存在钢瓶中——分子的体积变小
D. 红墨水在热水中比冷水中扩放得快——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答案】C
【解析】
【详解】A、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则氧元素和氯元素的种类不同,是因为它们的质子数不同,该选项解释正确;
B、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Al和Al3+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该选项解释正确;
C、氧气能被液化储存在钢瓶中,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变小,分子大小不变,该选项解释不正确;
D、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则墨水分子在热水中比冷水中运动得更快,该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C。
6. 水是生命之源。城市生活用水经自来水净化处理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通过反应沉淀池、过滤池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
B. 吸附池内常用活性炭吸附色素和异味
C. 自来水厂投入明矾进行消毒
D. 经自来水厂净化处理后的生活用水是混合物
【答案】C
【解析】
【详解】A、反应沉淀池中加入絮凝剂,吸附水中悬浮杂质而加速其沉淀,过滤把不溶于水的固体与液体分离,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故A正确;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吸附池内常用活性炭吸附色素和异味,故B正确;
C、明矾没有强氧化性,不能消毒;明矾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能吸附水中的悬浮物从而加速沉降,而不能起到消毒的作用,故C错误;
D、经自来水厂净化处理后的生活用水仍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D正确;
故选C。
7. 下列化学符号中的数字“2”所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
A. 2Cl(两个氯分子)
B. CO2(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一个氧分子)
C. (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 价)
D. Fe2+(一个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
【答案】C
【解析】
【详解】A、2Cl中“2”表示2个氯分子,说法错误,应为“表示2个氯原子”,故错误;
B、CO2 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一个氧分子,应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两个氧原子,故错误;
C、表示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故正确;
D、Fe2+表示一个亚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故错误。
故选C。
8. 当空气受SO2严重污染时,可通过飞机喷洒X粉末,使空气中的SO2含量明显降低,该过程发生的反应是:2X +2SO2+O2=2CaSO4 +2CO2。则X的化学式是
A. CaO B. CaCO3 C. Ca(OH)2 D. Na2CO3
【答案】B
【解析】
【分析】此题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都不变,分别统计出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及个数,比较分析就可以求出所得物质的化学式.
【详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都不变,由方程式知生成物中含有的原子种类及原子个数为Ca,2;S,2;C,2;O,12;已知反应物中含有的原子种类及原子个数为S,2;O,6;比较分析可知X中含有Ca,C和O元素,其原子个数分别为1,1和3,故X的化学式为CaCO3,故选B。
9. 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铜丝在此实验中起到导热的作用
B. 若白磷量不足,实验测得结果会变小
C. 实验结束后冷却至室温,左边玻璃管的一部分水会被压到右边玻璃管去
D. 此实验可以测定氧气体积含量约占空气的五分之一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铜具有优良导热性,铜丝在此实验中起到导热的作用,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若白磷量不足,不能把氧气耗尽,会导致实验测得结果变小,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白磷燃烧消耗氧气,冷却后左管内气压降低,实验后右边玻璃管的一部分水会被压到左边玻璃管去,故C错误,符合题意;
D、此实验中,最终左边液面会上升至刻度1处,可以测定氧气的体积含量约占空气的五分之一,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可以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物质应该具备的条件是: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物是固体,不能和空气中的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10. 密闭容器中有一定质量的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的质量/g
8
16
2
2
反应后的质量/g
11
10
x
2
A. 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质量比是11:10 B. x=6
C. 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D. 丁一定是催化剂
【答案】C
【解析】
【分析】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增加了11g-8g=3g,甲是生成物,生成的甲的质量为3g;同理可以确定乙的质量减小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乙的质量为16g-10g=6g;丁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丙为生成物,且生成的丙的质量为6g-3g=3g,故x的数值为2g+3g=5g。
【详解】A、由分析可知,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质量比是3g:6g=1:2,此选项错误;
B、由分析可知,x=5g,此选项错误;
C、由分析可知,该反应的反应是乙,生成物是甲和丙,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此选项正确;
D、丁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此选项错误。
故选C。
11. 下列有关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正确的是
A. 红磷燃烧: B. 硫燃烧:
C. 木炭燃烧: D.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答案】C
【解析】
【详解】A、红磷燃烧方程式需要配平,正确方程式为:,故选项书写错误;
B、反应物有氧气参与,所以生成物二氧化硫不需要加气体符号,正确方程式为:,故选项书写错误;
C、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故选项书写正确;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正确方程式为:,故选项书写错误。
故选C。
12. 化学核心素养之一是建立认知模型,下列建立的模型正确的是
A. 四个氧原子 B. 地壳中元素含量由多到少
C. 原子结构模型 D. 硫离子
【答案】D
【解析】
【详解】A、图中为两个氧分子模型,不是四个氧原子,模型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B、地壳中元素含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是:氧、硅、铝、铁,图中氧和硅的顺序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C、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核外电子围绕原子核做高速运转,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的,所以原子结构模型为: ,故不符合题意;
D、硫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容易得到两个电子形成硫离子,模型正确,故符合题意。
故选D。
13. 下列物质鉴别的方法错误的是
A. 区别高锰酸钾和氯酸钾——观察物质的颜色
B. 区别过氧化氢和蒸馏水——加入MnO2,看是否有气泡
C. 区别二氧化碳、氧气和氮气——分别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观察现象
D. 区别软水与硬水——分别加入等量的肥皂水,振荡,观察泡沫和浮渣的情况
【答案】C
【解析】
【详解】A、区别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可以通过观察物质的颜色,高锰酸钾固体是紫黑色,氯酸钾固体是白色;不符合题意;
B、区别过氧化氢和蒸馏水可以加入MnO2,看是否有气泡,能产生气泡的是过氧化氢,没有气泡产生的是蒸馏水,不符合题意;
C、区别二氧化碳、氧气和氮气,不能使用带火星的木条,因为带火星的木条在二氧化碳和氮气中都会熄灭,无法鉴别,符合题意;
D、区别软水与硬水分别加入等量的肥皂水,振荡,观察泡沫和浮渣的情况,泡沫多、浮渣少的是软水,反之是硬水,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4. 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 制取纯净水 B. 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C. 探究分子运动 D. 证明蜡烛燃烧有CO2生成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水加热蒸发为水蒸气,水蒸气经冷却成为蒸馏水,即纯净水,故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
B、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该实验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可探究质量守恒定律,故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
C、浓氨水呈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易挥发,能探究分子的运动,故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
D、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只能证明蜡烛燃烧有水生成,故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
故选D。
15. 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电解水一段时间
B. 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固体
C. 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制氧气
D. 实验室利用双氧水制取氧气
【答案】C
【解析】
【详解】A、图像表示电解水时产生的氢气和氧气,其体积分别为10mL和5mL,体积比为1:2。故对。
B、加热高锰酸钾分解产生二氧化锰、锰酸钾和氧气,其化学方程式为:。反应前后固体中的锰元素没有变化,故是一条直线。故对。
C、加热高锰酸钾分解产生二氧化锰、锰酸钾和氧气,其化学方程式为:。反应后的二氧化锰、锰酸钾均为固体,最终固体质量不可能为0。故错。
D、实验室利用双氧水制取氧气,氧气从无到有,到过氧化氢分解完全后,随着时间延长氧气的质量不变化。故对。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图像。学生从图像的横纵坐标入手分析图像含义,注重图像的起点、拐点和终点的分析。
二、填空题(本题2小题,共12分)
16. 填空。
(1)火星车热控材料——纳米气凝胶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化学式为___________,其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
(2)张青蓬教授主持测定了铟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被采用为国际新标准。铟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和在周期表中信息如图所示。
①图2中x=___________;铟原子形成的铟离子是___________(填符号)。
②铟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___________周期,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___。
【答案】(1) ①. SiO2 ②. +4
(2) ①. 18 ②. In3+ ③. 五##5 ④. 114.8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化学式读写顺序相反,可写出二氧化硅的化学式为SiO2;化合物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二氧化硅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则硅元素的化合价为+4;
【小问2详解】
①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2+8+x+18+3=49,x=18;铟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3<4,化学反应中易失去3个电子,形成带3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在周期表一格中,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铟元素的符号为In,故铟离子符号是In3+;
②电子的层数代表了元素所在的周期数,铟原子有5个电子层,所以铟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五周期;在周期表一格中,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该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所以铟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4.8。
17. “宏观—微观—符号”是化学独特的表示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以下是制备甲烷(CH4)的反应微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请将反应后粒子补画齐全。
(2)从物质分类的角度看,反应前的物质属于___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该反应中涉及的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_(填物质的化学式)。
(3)从微观构成看,该反应所涉及的物质由___________(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
(4)从表示方法看,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2) ①. 混合物 ②. CO2、H2O
(3)分子
(4)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参与反应碳原子、氧原子、氢原子的个数依次是:1、4、4,反应后碳原子、氧原子、氢原子的个数依次是:1、2、4,所以反应后还有两个氧原子,可组成氧气,其化学式为O2,故答案为: ;
【小问2详解】
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前的物质是水和二氧化碳,由两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反应后的物质是氧气和甲烷,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所以氧化物为水和二氧化碳;故答案为:混合物;CO2、H2O;
【小问3详解】
该反应所涉及的物质中: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甲烷是由甲烷分子构成的,所以该反应所涉及的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故答案为:分子;
【小问4详解】
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为二氧化碳和水在催化剂、光照的条件下反应,生成甲烷和氧气,故答案为:。
三、实验题(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20分)
18. 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仪器X的名称为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填字母),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用装置E收集的氧气不纯,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装置可用于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可以控制反应速率,得到平稳的氧气流,要对该装置进行一点改动,改动的方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F装置收集氢气,并从a端通入气体,请把装置图补画齐全。
【答案】(1)长颈漏斗
(2) ①. A ②. 2KMnO4K2MnO4+MnO2+O2↑ ③. 集气瓶未装满水(或未待导管口有均匀连续的气泡冒出就开始收集等)
(3) ①. 2H2O22H2O+O2↑ ②. 将长颈漏斗换成分液漏斗
(4)
【解析】
【小问1详解】
仪器X的名称是长颈漏斗。
【小问2详解】
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采用固体加热型装置,发生装置应选择A。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若用排水法收集的氧气不纯,可能的原因有收集前集气瓶未装满水、未待导管口有均匀连续的气泡冒出就开始收集等。
【小问3详解】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条件下生成水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为了可以控制反应速率,得到平稳的氧气流,要对该装置进行一点改动,改动的方案是将长颈漏斗换成分液漏斗。
【小问4详解】
用F装置收集氢气,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从a端通入气体,短进长出,把装置图补画齐全为 。
【点睛】根据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根据气体密度和溶解性选择收集装置,并结合氧气、氢气的性质分析解答。
19. 某兴趣小组为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做了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
(1)请写出镁条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后生成物的总质量___________(填“>”“=”或“<”)参加反应的镁条质量,但实际测量与之不符,小明认为这个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小红按下图装置改进实验,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却发现产物中还有少量黄色固体。
【查阅资料】
①氧化镁为白色固体,氮化镁为黄色固体。
②氧化镁不溶于水,氮化镁可与水剧烈反应产生氨气,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做出猜想】黄色固体为氮化镁
【设计实验】
(3)
实验操作
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黄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___________,试管中有气体产生,将___________放在试管口。
____
猜想正确
【实验拓展】
(4)用如图所示装置除去空气中的氧气,得到较纯净的氮气(含少量稀有气体),应选择的物质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木炭 B.红磷 C.硫粉 D.镁粉
写出你选择该物质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与交流】
(5)空气中N2的合量远大于O2的含量,二者的体积比大约是___________,而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氧化镁却远多于氮化镁,为什么?请给出合理的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2)> (3) ①. 水 ②. 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③. 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4) ①. B ②. 只与氧气反应,生成物为固体
(5) ①. 4:1 ②. 氧气的化学性质比氮气活泼,镁更容易和氧气反应
【解析】
【小问1详解】
镁条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镁,其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2详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物质量总和等于反应物质量总和。故可知反应后生成物的总质量大于参加反应的镁条质量。
【小问3详解】
查阅资料:氮化镁可与水剧烈反应产生氨气,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故设计实验用水与黄色固体反应,检验是否有氨气生成,验证黄色固体是不是氮化镁。取少量黄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试管中有气体产生,将湿润的红色的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变蓝,说明有氨气生成,黄色固体为氮化镁。
【小问4详解】
A.木炭燃烧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导致剩余气体中含有其他杂质。故错。
B.红磷只与氧气反应且生成固体产物。可以达到除去空气中的氧气,得到较纯净的氮气的目的。故对。
C.硫粉燃烧产生二氧化硫气体,导致剩余气体中含有其他杂质。故错。
D.镁粉既与氧气反应又与氮气反应,减少了氮气的含量。故错。
故选B。
理由为:只与氧气反应,生成物为固体。
【小问5详解】
空气中氮气体积分数为78%,氧气体积分数为21%,故二者体积比接近4: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氧化镁却远多于氮化镁,是因为氮气虽然含量多但是其化学性质稳定,氧气的化学性质比氮气活泼,镁更容易和氧气反应,故生成较少量的氮化镁。
【点睛】本题考查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学生从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入手分析。本题难点为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黄色固体成分探究。
四、综合能力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11分)
20. 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对人类生活和工农业生产都具有重要意义。
Ⅰ.根据图1所示的转化关系回答下列问题。已知A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B是人类必需的生命之源(液体),且B、D两种物质的组成元素相同(其中“一”表示反应关系,“→”表示转化关系)。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D.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B→A:______________________。
C→B: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C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
(4)A与C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_____。
II.图2为污水处理流程示意图,污水经物理、化学成生化方法分级处理后可达标排放。
(5)格栅可去除污水中较大的悬浮物、漂浮物,相当于基本实验操作中的___________,实验室中进行该操作所需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___________,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该操作后,所得的液体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一种可能即可)。
【答案】(1)H2O2
(2) ①. ②.
(3)作清洁燃料 (4)化合反应
(5) ①. 过滤 ②. 普通漏斗 ③. 引流,防止液体飞溅 ④. 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或滤纸破损等其他答案合理即可)
【解析】
【分析】A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A是氧气,B是人类必需的生命之源(液体),B是水,B、D两种物质的组成元素相同,D是过氧化氢,C能与氧气反应并能和水相互转化,C是氢气,综上所述,A是氧气,B是水,C是氢气,D是过氧化氢。
【小问1详解】
D是过氧化氢,故填:H2O2;
【小问2详解】
B→A是水电解生成氧气和氧气,故填:;
C→B是氢气和氧气燃烧生成水,故填:;
【小问3详解】
C是氢气,可以作为清洁燃料,故填:作清洁燃料;
【小问4详解】
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故填:化合反应;
【小问5详解】
格栅利用孔径大小去除较大悬浮物、漂浮物,相当于实验室的过滤,故填:过滤;
过滤需要用到烧杯、玻璃棒和普通漏斗,故填:普通漏斗;
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故填:引流,防止液体飞溅;
过滤后仍然浑浊,是待滤液没有经过滤纸流入下面的烧杯中,故填: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或滤纸破损等其他答案合理即可)。
五、计算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12分)
21. 维生素C(化学式为C6H8O6),主要存在于蔬菜、水果中,它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
(1)维生素C中C、H、O各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最简比),维生素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__。
(2)17.6克维生素C中含碳元素的质量为___________。
(3)某患者服用一周,该患者共服用___________ g维生素。
【答案】(1) ①. 9:1:12 ②. 172
(2)7.2g (3)4.2
【解析】
【小问1详解】
维生素C的化学式为C6H8O6,则维生素C中C、H、O各元素的质量比为(12×6):(1×8):(16×6)=9:1:12;
维生素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6+1×8+16×6=176。
【小问2详解】
17.6克维生素C中含碳元素的质量为。
【小问3详解】
由标签可知,某患者服用一周,该患者共服用7×3×2×0.1g=4.2g。
22. 在实验室加热30g二氧化锰和氯酸钾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氧气时,产生氧气的质量变化如图1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___________。
(2)30g固体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氧气的质量/g
(3)在图2中画出二氧化锰的质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并标注必要的数值。
【答案】(1)9.6g
(2)解:30g固体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是x。
答:30g固体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是24.5g。
(3)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9.6g。
【小问2详解】
见答案。
【小问3详解】
二氧化锰是该反应的催化剂,反应前后的质量不发生改变,由(2)可知,二氧化锰的质量是30g-24.5g=5.5g。二氧化锰的质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2所示:
精品解析: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文件包含精品解析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与简答,实验题,科学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78,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78,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爱护环境,人人有责,下列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