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单元测试题(53份)
- 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测试题----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试卷 0 次下载
- 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测试题---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人教版(2019)化学必修第一册 试卷 0 次下载
- 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测试题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人教版(2019)化学必修第一册 试卷 0 次下载
- 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测试题——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试卷 0 次下载
- 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单元测试题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试卷 0 次下载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课后作业题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课后作业题,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测试题
一、单选题(共12题)
1.将金属钾投入到氯化铜溶液中,产物是
A.KOH和H2 B.Cu(OH)2、KCl、H2
C.Cu和KCl D.HCl、Cu(OH)2、KCl
2.第117号元素为Ts,下列关于和的说法正确的是
A.和是两种元素 B.和互为同位素
C.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相同 D.和质量数相同、电子数不同
3.下列有关离子的检验中,结论正确的是 ( )
A.向某溶液中加入足量盐酸,产生无色无味气体,则该溶液中一定含有
B.向某溶液中加入足量氨水,产生白色沉淀,则该溶液中一定含有Al3+
C.向某溶液中加入足量盐酸,最终得到无色溶液,则该溶液中可能含有
D.向某溶液中加入Na2C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该溶液中一定含有Ca2+
4.我国科学家用大阴离子(如图所示)的盐作水系锌离子电池的电解质溶液,显示了优良的循环性能。X、Y、Z、W均为短周期元素,其中X、Y、Z位于同一周期,Y、W核外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元素非金属性的大小顺序为Z>Y>X>W
B.简单氢化物的沸点W>Y
C.该离子中的原子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
D.简单阴离子半径的大小顺序为W>Y>Z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非金属单质燃烧时火焰均为无色
B.焰火是美丽绚烂的,所有金属及其化合物灼烧时火焰均有颜色,且属于化学变化
C.考古时利用测定一些文物的年代
D.某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该元素的单质常温下呈气态
6.有X、Y、Z、W、M五种短周期元素,其中X、Y、Z、W同周期,Z、M同主族:X+与M2-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离子半径:Z2->W-,Y的单质晶体熔点高、硬度大,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元素Y、Z、W的单质晶体属于同种类型的晶体
B.由于W、Z、M元素的简单氢化物相对分子质量依次减小,所以其沸点依次降低
C.元素W和M的某些单质可作为水处理中的消毒剂
D.X和M形成的化合物只可能有离子键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组是
A.石墨和金刚石具有相同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B.和互为同分异构体
C.正丁烷和异丁烷是同系物
D.和是同一种物质
8.某新型漂白剂( )可用于漂白各种动物皮毛,其中W、Y、Z为不同周期不同主族的短周期元素,W、Y、Z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X的最外层电子数,W、X对应的简单离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原子半径W>X>Y
B.X、Z形成的化合物常温下为液态
C.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为弱酸
D.X、Z与W形成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
9.关于化学键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分子内相邻的原子之间存在着化学键
B.化学键只存在化合物中,单质中不存在化学键
C.化学反应的过程,本质上就是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形成的过程
D.在某些离子化合物中,可含有极性共价键与非极性共价键
10.某种化合物的结构如图所示,其中 X、Y、Z、Q、W 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五种短周期元素,X 的原子半径是元素周期表中所有元素中最小的,Q 的核外最外层电子数与 Y 的核外电子总数相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Z 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强酸
B.W+的半径大于 Q 的简单离子半径
C.元素非金属性的顺序为 Y>Z>Q
D.该化合物中 Z 满足 8 电子稳定结构
11.在某年春节联欢晚会上,有一幅向观众拜年的对联是:“金银铜铁铬镍铅锌”。针对此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它们都属于金属 B.它们都是绝缘体
C.它们都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 D.只用磁铁就能把它们鉴别出来
12.下列结构示意图所代表的微粒属于阴离子的是
A. B. C. D.
二、非选择题(共10题)
13.计算表中分子或离子各构成微粒的数目:
化学式
原子数
质子数
中子数
电子数
H216O
14NH3D+
12C16O32-
14.“各数”的定量关系
(1)电性关系
原子:质子数(Z)= ;
阴离子(Rn-):质子数(Z)= ;
阳离子(Rn+):质子数(Z)= ;
(2)质量关系:对于原子及相应的离子均满足质量数(A)= 。
15.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之间形成离子键,非金属元素之间只能形成共价键。( )
A.正确 B.错误
16.在食盐中加碘是预防碘缺乏症的有效方法。通常,在食盐中加碘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加入碘化钾(KI),另一种是加入碘酸钾(KIO3)。
(1)现有几种家中可找到的物质:月饼盒内的食品脱氧剂、食醋、食用淀粉、84消毒液,请设计实验方案验证某种含碘盐中加入的是碘化钾还是碘酸钾。根据实验目的和初步结论,推理完成表格的填空。
实验目的
实验试剂
实验方案(简述)
预测现象
初步结论
1.验证加碘食盐中含碘化钾
加碘盐、蒸馏水、
①
②
③
加碘盐中含碘化钾
2.验证加碘盐中含碘酸钾
加碘盐、蒸馏水④
⑤
⑥
加碘盐中含碘酸钾
(2)已知氢碘酸(HI的水溶液)是比盐酸酸性更强的酸,请预测氢碘酸可能的化学性质,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其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
预测性质
可能发生的反应(离子方程式)
⑦H+具有 性,能与 (填物质类别)反应
⑧
⑨ 具有 性,能与 (填物质类别)反应
⑩
17.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一组实验来探究元素周期律。
甲同学根据元素非金属性与对应最高价含氧酸之间的关系,设计了如图装置来一次性完成S、C、Si三种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比较的实验研究。
(1)图中仪器A的名称是 。
(2)甲同学实验步骤:连接仪器、 、加药品、滴入试剂。
(3)①图中仪器A中盛放试剂为硫酸,C中的盛放试剂为 溶液。
②能说明碳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硅元素强的实验现象是
18.某学生做同主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的实验时,自己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案,并记录了有关实验现象.现在请你帮助该学生整理并完成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
(2)实验用品:药品:氯水、溴水、溴化钠溶液、碘化钾溶液、四氯化碳.
仪器:① ;② 请填写两件主要的玻璃仪器
(3)实验内容:
序号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①
将少量氯水滴入盛有少量NaBr溶液的试管中,振荡;再滴入少量四氯化碳,振荡
加入氯水后,溶液由无色变为橙色,滴入四氯化碳后,水层颜色变浅,四氯化碳层下层变为橙红色
②
将少量溴水滴入盛有少量KI溶液的试管中,振荡;再滴入少量四氯化碳,振荡
加入溴水后,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滴入四氯化碳后,水层颜色变浅,四氯化碳层下层变为紫色
(4)实验结论: .
(5)问题和讨论:请用结构理论简单说明得出上述结论的原因. .
19.(1)有氯化铝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向其中滴加a mL 3mol·L-1NaOH溶液之后,改成滴加cmol/L HCl溶液,所得沉淀的物质的量y(mol)与试剂总体积V(mL)间的关系如右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上述 HCl溶液的浓度c= mol/L。
②所加NaOH溶液的体积为( )
A.9 mL
B.7.5 mL
C.7 mL
D.6 mL
(2)向仅含Fe2+、I-、Br-的溶液通入适量氯气,溶液中这三种离子的物质的量的变化如图所示。(已知氧化性:Br2> Fe3+>I2)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原混合液中n(FeBr2)= mol ;
②a值等于 。
20.将5.1g的氧化铝溶于一定浓度的500mL 的盐酸中,充分反应后,再逐滴加入0.5mol/L 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过程中生成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试计算:
(1)最大沉淀的质量。
(2)沉淀最大时耗用多少毫升氢氧化钠溶液?
(3)当沉淀从最大值到恰好完全消失时,耗用多少毫升的氢氧化钠溶液?
(4)原盐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21.表中为短周期元素性质的数据:
元素编号元素性质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原子半径
0.74
1.60
1.52
1.10
0.99
1.86
0.75
0.82
最高化合价
+2
+1
+5
+7
+1
+5
+3
最低化合价
-2
-3
-1
-3
已知元素⑧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能溶于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
试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元素中处于第IA族的有 。处于第三周期的有 (以上均用编号表示)
(2)上述元素中,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最强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
(3)元素④与元素⑦相比较,气态氢化物较稳定的是 (填化学式)。
(4)元素①②⑥⑧形成的简单离了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 (用离子符号表示)。
(5)元素①、⑥能形成两种化合物,其中较稳定的化合物的电子式为 ,写出其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6)写出元素④的单质与元素⑥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22.X、Y、Z是中学化学常见的三种元素,其中,X、Z位于短周期.常温下,X单质为黄绿色气体;向含Y离子的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生成白色絮状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Z的最外层电子数与核外电子总数之比为3:13.请回答下列问题:
(1)X单质是 ,Y离子是 ,Z元素是 。(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填空)
(2)Z单质与Y的高价氧化物在高温条件下反应是冶炼Y单质的一种方法,该反应化学方程式是 。
(3)含上述元素的某些物质常用于处理工业废水,部分流程如图1:
①处理含铬废水时,在反应池中Cr2O72-变为Cr3+,当反应转移1mol 电子时,有 molCr2O72- 转化(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②含Z化合物可以使水中悬浮颗粒发生凝聚,原因是 (用文字和化学用语表示)。
③处理含氰废水时,CN-最终转化为两种无毒的气体,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参考答案:
1.B
K投入到CuCl2溶液中,发生反应为:2K+2H2O=2KOH+H2↑,2KOH+CuCl2=Cu(OH)2↓+2KCl,则产物为Cu(OH)2、KCl、H2,故B符合题意;
答案:B。
【点睛】钾和钠的性质相似,可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钾和氢气,氢氧化钾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以此来解答。
2.B
A.元素符号左上角的数字表示该核素的质量数,左下角的数字表示该核素的质子数。和的质子数相同都是117,中子数分别为176、177,中子数不同,因此它们是同种元素的两种核素,A错误;
B.和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因此它们是同种元素的两种不同核素,二者互为同位素,B正确;
C.和的质子数都是117,中子数分别为176、177,可见二者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C错误;
D.和的质量数分别为293、294,电子数都是117,可见二者质量数不同,电子数相同,D错误;
故答案为B。
3.C
A.某溶液中加入足量盐酸,产生的无色无味气体为CO2,则该溶液中可能含有或,A项错误;
B.某溶液中加入足量氨水,产生的白色沉淀可能是Mg(OH)2、Al(OH)3等,则该溶液中可能含有Mg2+、Al3+等,B项错误;
C.与足量盐酸反应先生成氢氧化铝,氢氧化铝再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最终得到氯化铝无色溶液,因此向某溶液中加入足量盐酸,最终得到无色溶液,则该溶液中可能含有,C项正确;
D.加入Na2C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该溶液中可能含有Mg2+、Ca2+、Ba2+等,D项错误;
本题选D。
4.D
根据图示,X形成4个单键,可能是第ⅣA族元素C或Si;Z形成一个单键,可能是H元素或第ⅦA族元素F或Cl;3个Y有2个形成一个双键,另一个形成一个单键同时得到一个电子使整个原子团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则Y是第ⅥA族的O元素,Y、W的核外最外层电子数相等,则W为与O元素同主族S元素,X、Y、Z位于同一周期,则X、Y、Z、W分别是C、O、F、S四种元素,据此分析解答。
A.由CS2分子中C为+4价,S为-2价可知,S的非金属性强于C,则元素非金属性的大小顺序为Z>Y>W>X
B.Y、W的简单氢化物分别为H2O、H2S,均为分子晶体,且结构相似,相对分子质量越大,熔沸点越高,由于H2O分子间存在氢键,其沸点反常高,则简单氢化物的沸点Y>W,故B错误;
C.W为S元素,根据图示,S原子形成6个共用电子对,最外层有12个电子,不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故C错误;
D.S2-比O2-多一个电子层,故硫离子的半径大于氧离子半径,O2-与F-是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故氧离子的半径大于氟离子的半径,则简单阴离子的半径顺序为S2->O2->F-,故D正确;
答案选D。
5.D
A.不是所有非金属单质燃烧时火焰均为无色,如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是淡蓝色火焰,故A错误;
B.多数金属及其化合物灼烧时火焰均有颜色,且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
C.考古时利用测定一些文物的年代,故C错误;
D.某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这种元素只能是氧,氧气常温下呈气态,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6.C
X、Y、Z、W、M五种短周期元素,Y的单质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可知Y为Si;X、Y、Z、W同周期,都处于第三周期,由X+与M2−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可知X为Na、M为O;Z、M同主族,则Z为S;离子半径Z2−>W−,则W为Cl;据此分析解题。
A.W为Cl;元素Y(Si)、Z(S)、W(Cl)的单质晶体分别属于原子晶体、分子晶体、分子晶体,故A错误;
B.因水分子中存在氢键,所以水的沸点最高,沸点为H2O>HCl>H2S,故B错误;
C.氯气、臭氧可以作为水处理中的消毒剂,故C正确;
C.钠和氧可以形成Na2O、Na2O2,Na2O2中含有共价键,故D错误;
故答案选C。
7.D
A.碳元素单质有金刚石、石墨、无定形碳等,由于结构不同,即原子排列不同,彼此间物理性质有差异;但由于是同种元素形成的单质,所以化学性质相同,故A错误;
B.分子式相同而结构不同的有机物互为同分异构体,和可看做甲烷上的氢原子被溴原子取代的产物,二者在三维空间上,溴原子所在的位置相同,故二者分子式相同、结构相同,是同种物质,故B错误;
C.分子式相同而结构不同的有机物互为同分异构体,正丁烷和异丁烷分子式相同而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故C错误;
D.和二者分子式相同、结构相同,是同种物质,故D正确;
答案选D。
8.A
【解析】W、Y、Z为不同周期不同主族的短周期元素,说明有一种元素为H,根据图示结构可知,W形成+2价阳离子,X形成2个共价键,Z形成1个共价键,则Z为H元素,W位于ⅡA族,X位于ⅥA族;W、X对应的简单离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W为Mg,X为O元素;W、Y、Z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X的核外层电子数,Y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2-1=3,Y与H、Mg不同周期,则Y为B元素;
综上所述W为Mg,X为O,Y为B,Z为H元素。
A.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越小半径越大,所以原子半径:Mg>B>O,即W>Y>X,故A错误;
B.O元素和H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为H2O和H2O2,常温下均为液态,故B正确;
C.Y为B元素,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为硼酸,硼酸为弱酸,故C正确;
D.O、H、Mg可以形成化合物Mg(OH)2,为离子化合物,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A。
9.B
A.化学键存在于分子内相邻的原子之间,故A正确;
B.单质中可能存在化学键,如氢气分子中含有共价键,故B错误;
C.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的过程,故C正确;
C.离子化合物如NaOH含有O-H极性共价键,Na2O2含有O-O非极性共价键,故D正确;
故选:B。
10.D
由X的原子半径是元素周期表中最小的可知,X为H元素;X、Y、Z、Q、W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由化合物的结构可知W能形成+1价阳离子,则W为Na元素;由化合物的结构可知Z形成3个共价键、Y形成4个共价键、Q形成2个共价键,且Q核外最外层电子数与Y核外电子总数相同,则Y为C元素、Z为N元素、Q为O元素。
A.亚硝酸是弱酸,故A错误;
B.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随核电荷数增大,离子半径依次减小,则钠离子的半径小于氧离子,故B错误;
C.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非金属性依次增强,则元素非金属性的顺序为:O>N>C,故C错误;
D. N原子最外层有5个电子,由化合物的结构可知N原子形成了3个共价键,则化合物中 N原子满足 8 电子稳定结构,故D正确;
故选D。
11.A
根据题中金银铜铁铬镍铅锌可知,本题考查金属性质,运用金属的通性分析。
A. 这八种物质都属于金属,故A正确;
B. 它们都是电的良导体,故B错误;
C. 金、银、铜等金属不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故C错误;
D. 用磁铁只能鉴别出铁,故D错误;
答案选A。
12.A
核外电子数大于质子数即为阴离子,小于质子数则为阴离子,等于质子数,则不带电荷。根据结构示意图可判断,
A是氧离子,B是氖原子,C是钠离子,D是镁原子,
答案选A。
13. 3 10 8 10 5 11 8 10 4 30 30 32
根据原子中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进行计算。
H216O分子由3个原子组成,其质子数(或电子数)=1×2+8=10,中子数为8,电子数为8。
14NH3D+离子由5个原子组成,其质子数=7+1×4=11,中子数=7+1=8,电子数=11-1=10;
12C16O32-离子由4个原子组成,其质子数=6+8×3=30,中子数=6+8×3=30,电子数=30+2=32。
14. 核外电子数 核外电子数-n 核外电子数+n 质子数(Z)+中子数(N)
(1)已知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而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中子不带电,故原子呈电中性,则有质子数(Z)=核外电子,阴离子(Rn-)表示R原子得到了n个电子,故质子数(Z)+n=核外电子数,即质子数=核外电子数-n, 阳离子(Rn+)表示R原子失去了n个电子,则质子数(Z)-n=核外电子数即质子数=核外电子数+n,故答案为:核外电子数;核外电子数-n;核外电子数+n;
(2) 已知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而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中,电子的质量很小,几乎可以忽略,如果忽略电子的质量,将核内所有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整数值相加,所得的数值叫质量数,故有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故答案为:质子数(Z)+中子数(N)。
15.B
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之间可能形成共价键,如AlCl3是由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共价键;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可能是离子化合物,如铵盐,含有离子键;该说法错误。
答案为B。
16. 食用淀粉、84消毒液、食醋 往加碘盐溶液中加入几滴淀粉溶液,再加入食醋酸化的84消毒液 无色溶液变蓝色 食品脱氧剂、食醋 往醋酸亚铁溶液中加入足量的加碘盐溶液 产生黄色溶液 酸或氧化 碱/碱性氧化物或还原剂/活泼金属单质 2H++Cu(OH)2=Cu2++2H2O/2H++CuO=Cu2++H2O或Fe+2H+=Fe2++H2↑ I- 还原 氧化剂 2I-+2H++H2O2=2H2O+I2
(1)1.食盐中含有碘化钾,需生成碘,用淀粉溶液验证,则加入84消毒液氧化碘离子为碘单质,则缺少试剂为食用淀粉、84消毒液、食醋;实验方案为往加碘盐溶液中加入几滴淀粉溶液,再加入食醋酸化的84消毒液;生成的碘单质,遇到淀粉,淀粉显蓝色;
2.碘盐中含碘酸钾,碘酸钾具有氧化性,需加入还原剂,则缺少试剂为食品脱氧剂、食醋;实验方案为往醋酸亚铁溶液中加入足量的加碘盐溶液;亚铁离子变为铁离子,现象为产生黄色溶液;
(2)H+具有酸性,能与碱或碱性氧化物或金属反应;可能发生的反应为2H++Cu(OH)2=Cu2++2H2O/2H++CuO=Cu2++H2O或Fe+2H+=Fe2++H2↑;
I-为-1价,化合价只能升高,具有还原性;能与氧化剂反应,可能发生的反应为2I-+2H++H2O2=2H2O+I2。
17. 分液漏斗 检查装置气密性 硅酸钠 一段时间后,C处烧杯中产生白色胶状沉淀
(1)根据图可以知道,A为加液装置而且可以随意控制加液的量,所以A为分液漏斗,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分液漏斗;
(2)制备气体并检验性质时,装置必须气密性完好,连接仪器、检查装置气密性,加药品、滴入试剂,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检查装置气密性;
(3) ①因为碳酸酸性比硅酸强,在C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生成硅酸沉淀,所以C中应盛装硅酸钠溶液,以此来证明碳酸、硅酸的酸性强弱,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硅酸钠;
②在C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生成硅酸沉淀,烧杯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O2+SiO32-+H2O= H2SiO3+CO32-,H2SiO3是白色胶状沉淀,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一段时间后C处烧杯中产生白色胶状沉淀。
【点睛】要比较非金属性的强弱,可根据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来比较,所以本题只能选择硫酸作反应物,另外硫酸不挥发,若换成挥发性的酸,还需考虑杂质带来的影响。
18. 探究同一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试管 胶头滴管 同一主族元素,自上而下,元素的非金属性依次减弱 同一主族元素,自上而下,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力逐渐减弱
氯气具有氧化性,能将溴离子氧化为溴单质,溴单质在有机层显示橙红色;溴单质能将碘离子氧化为碘单质,碘单质在有机层中显示紫红色,结合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分析解答。
(1)根据实验现象结合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来得出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故答案为:探究同一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2)根据实验步骤,实验在试管内进行,再滴入少量四氯化碳,振荡,滴加液体用胶头滴管,故答案为:试管;胶头滴管;
(4)氯气能将溴离子从其水溶液中置换出来,而溴单质能将碘离子从其水溶液中置换出来,说明氧化性是氯气强于溴单质,溴单质强于碘单质,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即非金属性:Cl>Br>I,得出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同主族元素性质相似,且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故答案为:同一主族元素,自上而下,元素的非金属性依次减弱;
(5)依据原子理论解释为:同一主族元素,自上而下,随原子序数的增加,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原子核对于核外电子的引力渐强,原子失电子能力减弱,故答案为:同一主族元素,自上而下,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力逐渐减弱。
19. 1.5mol/L C 3 6
(1)①根据图象可知当加入5mL氢氧化钠后沉淀达到最大值,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钠。继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铝开始溶解,B点后沉淀不再发生变化,则溶解氢氧化铝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是1mL,所以生成的氢氧化铝是0.003mol。而C点又开始出现沉淀,这说明此时是盐酸和偏铝酸钠反应,消耗盐酸的物质的量是0.003mol,盐酸的体积是2mL,所以盐酸的浓度是=1.5mol/L;
②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所以B→C中3mL溶液中氢氧化钠和盐酸的物质的量相等,设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是x,则3x=(3—x)×1.5,解得x=1mL,所以实际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体积是75mL,答案选C。
(2)①还原性是I->Fe2+>Br-,氯气首先氧化碘离子,根据图象可知消耗氯气是1mol,则碘离子是2mol。然后氧化亚铁离子,消耗氯气是2mol,所以亚铁离子是4mol,其中碘化亚铁是1mol,则原混合液中n (FeBr2)=3mol;
②溴离子是6mol,消耗氯气是3mol,所以a=3+3=6。
20. 7.8g 840mL 200mL 0.84mol/L
从图中能得到的信息:盐酸溶解铝是过量的,所以加入氢氧化钠以后先中和过量的盐酸,然后才与铝离子沉淀;至氢氧化铝完全沉淀后,再溶解成NaAlO2,由此分析解答。
(1)根据铝守恒可知:Al2O3∼2Al(OH)3
102 2×78
5.1g m
所以=,解之得:m=7.8g,
答案为:7.8g;
(2) Al(OH)3的物质的量为=0.1mol,铝离子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的关系为:
3NaOH∼Al(OH)3
3 1
n(NaOH) 0.1 mol
解之得:n(NaOH)=0.3mol,
由图可知,中和盐酸消耗氢氧化钠溶液240mL,
沉淀最大时消耗NaOH为V=240mL+×103mL=840mL,
答案为:840mL;
(3)当沉淀从最大值到恰好完全消失时,根据反应:
Al(OH)3+NaOH=NaAlO2+2H2O
1 1
0.1 mol n(NaOH)
解之得:n(NaOH)=0.1mol
当沉淀从最大值到恰好完全消失时,耗用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200mL,
答案为:200mL;
(4)最大沉淀时,溶液是单一溶质NaCl,此时n(HCl)=n(NaOH),c(HCl)==0.84mol/L,
答案为:0.84mol/L。
21. ③⑥ ②④⑤⑥ HClO4 NH3 O2->Na+>Mg2+>B3+ 2Na2O2+2CO2=2Na2CO3+O2 2Al+2H2O+2OH-═2AlO+3H2↑
由元素③和⑥的最高正化合价为+1价,原子半径③<⑥可知,③为Li元素、⑥为Na元素;由元素④和⑦的最低负化合价为-3价,原子半径⑦<④可知,⑦为N元素、④为P元素;由元素①的最低负化合价为-2价,原子半径①<⑦可知,①为O元素;由元素⑤的最低负化合价为-1价,原子半径⑤>①可知,⑤为Cl元素;由元素②的最高正化合价为+2价,原子半径比⑥小,可知②为Mg元素。⑧为Al元素或B元素,结合其原子半径大小,则⑧为B元素;综上所述可知,①O②Mg③Li④P⑤Cl⑥Na⑦N⑧B。
(1)由分析可知,最高正化合价为+1价的元素③和⑥分别为Li元素和Na元素,Li元素和Na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ⅠA族;Na元素、Mg元素、P元素和Cl元素都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故答案为:③⑥;②④⑤⑥。
(2)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题中元素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最强,则酸性最强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为HClO4,故答案为:HClO4。
(3)④是P元素,⑦是N元素,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和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有关,非金属性N>P,则气态氢化物较稳定的是NH3。
(4)元素①②⑥⑧分别是指①O②Mg⑥Na⑧B,则它们的离子分别是指O2-、Mg2+、Na+、B3+,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大,离子半径依次减小,电子层多的大于电子层少的,则四种离子的半径大小顺序为O2->Na+>Mg2+>B3+。
(5)元素①、⑥分别是O和Na,其形成的两种化合物分别是指氧化钠和过氧化钠,其中较稳定的是过氧化钠,其电子式是,其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
(6)元素④的单质是P,元素⑥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NaOH,它们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Al+2H2O+2OH-═2AlO+3H2↑。
22. Cl2 Fe2+ Al 2 Al+ Fe2O3 2 Fe+ Al2O3 0.17 mol Al3++3H2OAl(OH)3(胶体)+3H+,Al3+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吸附水中悬浮物发生聚沉 5 Cl2+ 2CN- + 8OH- = N2 +10 Cl- + 2CO2 + 4H2O
常温下,X单质为黄绿色气体应为Cl2,则X为Cl元素,向含Y离子的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生成白色絮状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该红色沉淀为Fe(OH)3 ,则Y为Fe元素,Z的最外层电子数与核外电子总数之比为3:13,应为Al元素,(1)X单质是Cl2,Y离子是Fe2+ ,Z元素是Al。(2)铝热的方程式2 Al+ Fe2O32 Fe+ Al2O3;(3)①Cr2O72-变为Cr3+,化合价由+6价降低到+3价,当有1mol电子转移时,应有1/3molCr被还原,则有1/6molCr2O72-被还原,即0.17mol;②含Z化合物可以使水中悬浮颗粒发生凝聚,原因是Al3++3H2OAl(OH)3(胶体)+3H+, Al3+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吸附水中悬浮物发生聚沉;③两种无毒的气体为二氧化碳和氢气,而反应物为CN-和Cl2,则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5 Cl2+ 2CN- + 8OH- = N2 +10 Cl- + 2CO2 + 4H2O。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一课一练,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课时练习,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同步测试题,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