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人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群落及其演替作业(不定项)含答案
展开 课时微练(二十九) 群落及其演替
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榕树只能依靠体型很小的榕小蜂进入花序为之传粉,而榕小蜂也只能在其花序中产卵,并以榕树花序为其幼体唯一的栖息场所和食物来源。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榕树和榕小蜂之间的关系属于种群水平研究的问题
B.两者适应性特征的形成是协同进化的结果
C.榕小蜂数量下降,会导致榕树数量上升
D.高低错落的榕树构成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解析 榕树和榕小蜂之间的关系属于种间关系,是在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A项错误;两者适应性特征的形成是榕树和榕小蜂在长期的自然选择中协同进化的结果,B项正确;榕树只能依靠体型很小的榕小蜂进入花序为之传粉,榕小蜂数量下降,会导致榕树数量下降,C项错误;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的榕树构成一个种群,不是群落,高低错落的榕树并未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D项错误。
答案 B
2.科学家研究了日照近海域、岚山港垃圾倾倒区和养殖区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其研究结果如表。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调查海域
优势种
平均丰度/
(ind·m-2)
平均生物量/
(g·m-2)
日照近海
拟特须虫、寡鳃齿吻沙蚕、深沟毛虫
942
19.91
岚山港垃
圾倾倒区
-
525
3.62
日照
养殖区
寡鳃齿吻沙蚕、不倒翁虫、脆壳肌蛤
313
18.78
注:丰度为物种丰富度。
A.表中数据说明人类活动降低了物种丰富度
B.日照近海的优势种之间的竞争可能会更大一些
C.在水平方向上,生物群落分布呈镶嵌分布
D.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群落中各生物之间的关系
解析 据表可知,日照养殖区内有人类的活动,平均丰富度下降,说明人类活动降低了物种丰富度,A项正确;日照近海的优势种之间生活资源重合度更高些,它们的竞争可能会更大一些,B项正确;生物群落垂直结构上出现分层现象,水平方向上出现镶嵌分布,C项正确;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群落的物种组成,D项错误。
答案 D
3.(2023·山西大同调研)生态护坡是对斜坡或边坡进行支护,形成由植物或工程和植物共同组成综合护坡系统的护坡技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海岸生态护坡堤断面图
A.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类群丰富度采用抽样检测法
B.生态坡地不同地段中植物种类的分布差异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C.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生态位仅指该物种所处的空间位置
D.在坡地上同时种植草本和灌木能提高群落结构的稳定性
解析 土壤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在进行这类研究时,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A项错误;生态坡地不同地段中植物种类的分布差异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B项错误;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C项错误;在坡地上同时种植草本和灌木能使群落营养结构复杂化,群落的稳定性增强,D项正确。
答案 D
4.青藏高原植物生长主要受自然温度和人类放牧的影响。牧草的生长季由返青、开花、结实和枯黄等时期组成,生长季的变化与否能够反映高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研究者比较了放牧与围封对高山蒿草的生长季长度变化的影响,如图所示。据此分析合理的是( )
A.围封可以提高高山蒿草的种群密度,但不改变该群落的丰富度
B.放牧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围封改变生态系统中物种的进化方向
C.为保护青藏高原植被的正常生长,应采取全面围封、禁牧的措施
D.高山蒿草的生长季随围封时间增加而延长,可能是地表温度低造成的
解析 图中只涉及蒿草生长季长度的变化,高山蒿草的生长季随封围时间延长,没有看出围封提高高山蒿草的种群密度,A项错误;从柱形图中看不出放牧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也看不出围封是否改变生态系统中物种进化方向,图中只涉及蒿草生长季长度的变化,B项错误;高山蒿草的生长季随围封时间延长,为保护青藏高原植被正常生长,应当适度放牧,C项错误;根据试题分析,围封后高山蒿草的生长主要受自然温度的影响,高山蒿草的生长季随围封时间延长,可能是地表温度低造成的,D项正确。
答案 D
5.(2023·泰安模拟)如图表示甲、乙两种群先后迁入某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种群迁入的某生态系统可能存在甲种群的天敌
B.乙种群和甲种群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其中甲种群是被捕食者
C.乙种群迁入该生态系统后,使甲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变小
D.甲种群的出生率随着种群数量的增加而降低,在K值时降为0
解析 甲种群迁入该生态系统后数量增长呈“S”形,可知可能存在甲种群的天敌,A项正确;根据甲、乙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呈现先增加者先减少的变化趋势,可知乙种群和甲种群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其中甲种群是被捕食者,B项正确;乙种群迁入该生态系统后,作为甲的天敌,使甲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变小,C项正确;甲种群的种群数量在K值上下波动,故出生率不会降为0,D项错误。
答案 D
6.(2023·晋中模拟)某地海边潮间带分布着海星、藤壶、贻贝、帽贝、石鳖等动物,海星可以捕食该群落中的其他四种生物,其他生物之间不存在捕食关系。在一个实验样地中,人为去除所有的海星,几个月后,藤壶在该样地中占有优势,数量最多;再过一段时间,贻贝成为最终的优势物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人为去除样地中的海星可导致样地内发生群落的演替
B.藤壶与贻贝之间存在种间竞争关系且贻贝更适合在样地生存
C.藤壶和贻贝都可以被海星捕食,所以属于同一营养级
D.实验说明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
解析 在一个实验样地中,人为去除所有的海星,导致该地优势种发生了变化,贻贝成为最终的优势物种,发生了群落演替,A项正确;在一个实验样地中,藤壶和贻贝之间是种间竞争关系,刚开始藤壶数量占优势,过段时间后贻贝占优势,说明贻贝更适合在样地生存,B项正确;藤壶和贻贝都可以被海星捕食,但不能由此推出它们是同一营养级,C项错误;根据“收割理论”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这样就会避免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从而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人为去除所有的海星后,该样地优势种先后发生了更替,优势种的过度繁殖可能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所以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D项正确。
答案 C
二、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7.黄河流域伏牛山区实施“退耕还林”政策后,某弃耕农田群落演替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艾蒿高低错落是草本群落垂直结构的显著体现
B.弃耕地向草本群落演替过程中,环境条件逐渐有利于一年莲的发展
C.灌木向阔叶林群落演替过程中,荆条的总初级生产量会适当减少
D.环境条件稳定的阔叶林群落阶段,其他稀有物种不可能转化为优势种
解析 艾蒿是同一物种,不属于群落,A项错误;弃耕地向草本群落演替过程中,一年莲逐渐失去优势种地位,环境条件逐渐不利于一年莲的发展,B项错误;灌木向阔叶林群落演替过程中,由于栎树称为优势种,竞争优势强,荆条的总初级生产量会适当减少,C项正确;稀有物种在特定条件下可转化为优势种,但当环境条件稳定的阔叶林群落阶段,其他稀有物种不可能转化为优势种,D项正确。
答案 AB
8.下列关于群落结构和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荒漠环境恶劣,动植物稀少,生活在该环境内的生物不存在群落结构
B.群落的水平结构只与地形变化有关
C.群落演替达到相对稳定后,物种组成仍处于动态变化中
D.群落演替的结果一定是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所以退耕后的农田会形成森林
解析 荒漠内虽然动植物稀少,但生活在该环境中的生物构成的群落仍具有群落结构,A项错误;群落的水平结构与光照强度、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等有关,B项错误;群落演替达到相对稳定后,群落内的物种组成仍处于动态变化中,C项正确;群落演替的结果不一定是物种丰富度增加,要看环境因素等的影响,如降水量,同时还要考虑人类活动的干扰,D项错误。
答案 C
9.高原鼢鼠是一种营地下生活的挖掘类啮齿动物,挖洞时将挖出的土堆在地面,会在草甸中形成无植被覆盖的裸露土丘,土丘需6年左右才能逐步恢复。图1中CK、A、B、C、D表示土丘密度不同的5个区域。图2表示演替至第6年时各区域的生物量和植物丰富度,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图1
图2
A.裸露土丘的恢复过程属于群落的初生演替
B.草甸中高原鼢鼠数量越多,恢复后植物丰富度越高
C.鼢鼠挖洞行为有利于疏松土壤从而促进植物生长
D.彻底消灭鼢鼠不利于提高草甸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解析 裸露土丘的恢复过程属于群落的次生演替,因为该条件下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A项错误;根据实验结果可知,草甸中高原鼢鼠数量越多,恢复后植物丰富度越高,但超过C密度值后,植物的丰富度没有明显的增加趋势,B项错误;鼢鼠挖洞行为有利于疏松土壤促进根系的有氧呼吸,进而促进植物根系对矿质元素的吸收,从而促进植物生长,C项正确;调查结果显示,高原鼢鼠对群落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因此,彻底消灭鼢鼠会使植物丰富度下降,进而使生态系统中的营养结构变得简单,自我调节能力下降,不利于提高草甸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项正确。
答案 CD
三、非选择题
10.(2023·洛阳模拟)塞罕坝的建设者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绿色奇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下表是研究者对林场中两种乔木的调查数据(单位:株/hm2),请回答下列问题。
乔木树种
老年树
成年树
幼年树
华北落叶松
50
55
56
长白落叶松
50
80
880
(1)据表可知,华北落叶松和长白落叶松的年龄结构类型分别为 和 。其中华北落叶松的种群密度是
株/hm2。
(2)落叶松的天敌是松毛虫,对松毛虫的监测和预防需通过 法来调查并估算其种群密度。林场工人在造林时将树种合理搭配和混交,从而大大降低了虫害的发生。
(3)塞罕坝人通过植树造林将“昔日的茫茫荒原变为林的海洋”,这一过程属于群落的 演替。这一绿色奇迹的创造,充分说明人类活动会改变自然演替的 。
(4)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该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则发生代替的原因可能是
(答出一点即可)。
解析 (1)据表可知,华北落叶松各年龄期的比例相当,为稳定型种群;而长白落叶松幼年个体数量较多,老年数量较少,因此长白落叶松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种群密度是指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上某种群的个体数,包括各年龄期的个体数,因此,表中华北落叶松的种群密度是50+55+56=161株/hm2。(2)落叶松的天敌是松毛虫,松毛虫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因此,采用样方法来调查并估算其种群密度,以实现对松毛虫的监测和预防。林场工人在造林时将树种合理搭配和混交,提高了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从而大大降低了虫害的发生。(3)塞罕坝人通过植树造林将“昔日的茫茫荒原变为林的海洋”,这一过程属于群落的次生演替,因为昔日的荒原是具有土壤条件的,因此该演替过程属于次生演替。这一绿色奇迹的创造,充分说明人类活动会使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4)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该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即发生了次生演替,该演替发生的原因是后一个群落中的物种竞争能力强,处于优势地位,同时前一个群落为后一个群落的产生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因为群落演替的实质是优势取代的过程,而不是取而代之。
答案 (1)稳定型 增长型 161 (2)样方 (3)次生 速度和方向 (4)后一个群落中的物种竞争能力强;前一个群落为后一个群落的产生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11.(科学探究)内蒙古草原上有多种典型群落。锦鸡儿灌丛化草原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群落中往往形成直径为1~5 m左右的锦鸡儿灌丛,呈圆形或半圆形的丘阜。这些锦鸡儿小群落内部由于聚集细土、枯枝落叶,具有良好的水分和养分条件,形成一个局部优越的小环境。回答下列问题:
(1)锦鸡儿灌丛在草原上呈 型分布,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影响水平结构的因素有
(至少回答三条)。
(2)草原灌丛化是全球干旱、半干旱地区面临的重要生态问题。我们要对锦鸡儿灌丛化群落进行研究,首要任务是要调查该群落的 。
(3)这些锦鸡儿小群落内部具有良好的水分和养分条件,能形成一个局部优越的生态系统小环境,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
(4)紫羊茅(草本)也是内蒙古草原的常见植物,科研人员分别模拟了温室效应加剧对锦鸡儿和紫羊茅各自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如图:
注:相对生物量=单株干重/对照组(C1T1)单株干重。
①本研究中,仅CO2浓度升高对两种植物的影响分别为 ,仅温度升高对两种植物的影响分别为 。
②两个实验的C2T2组研究结果表明温室效应加剧对两种植物各自生长的影响不同。科研人员据此推测,在群落水平,温室效应加剧可能会导致生活在同一高寒草甸中的这两种植物比例发生改变。为验证该推测是否成立,应做进一步实验。请给出简单的实验设计思路: 。
解析 C2T1组仅提高CO2浓度,与对照组相比,两种植物的相对生物量都有增加,说明仅提高CO2浓度促进了两种植物的生长;C1T2组仅提高温度,与对照组相比,锦鸡儿相对生物量降低,紫羊茅相对生物量增加,说明仅温度升高抑制锦鸡儿生长,促进紫羊茅的生长。由题干“在群落水平,温室效应加剧可能会导致生活在同一高寒草甸中的这两种植物比例发生改变”可知,研究实验的自变量是群落中的两种植物,观测的因变量指标是两种植物所占的比例,故实验设计思路是将锦鸡儿与紫羊茅种在一起,比较温室效应加剧前后相对生物量的变化。若推测成立,说明温室效应加剧可能影响群落演替的速度与方向。
答案 (1)镶嵌 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因素 (2)物种组成 (3)间接 (4)①促进两种植物生长 抑制锦鸡儿生长,促进紫羊茅生长 ②将紫羊茅与锦鸡儿种在一起,比较温室效应加剧前后相对生物量的变化
2024届人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群落及其演替作业(单项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届人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群落及其演替作业(单项版)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人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群落及其演替作业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届人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群落及其演替作业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湿地是鸟类的天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人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群落及其演替作业(多项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届人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群落及其演替作业(多项版)含答案,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