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四川省雅安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检测生物试题(解析版)
展开雅安市2022-2023学年下期期末检测高中二年级
生物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组成细胞的元素大多以化合物形式存在。下列各组化合物中,组成元素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 胆固醇、脂肪酸、抗体
B. 氨基酸、核苷酸、甘油
C. 淀粉、葡萄糖、脂肪
D. 性激素、纤维素、胰岛素
【答案】C
【解析】
【分析】糖类的元素组成为C、H、O,蛋白质的元素组成是C、H、O、N,脂质的元素组成主要是C、H、O,有的可能含有N和P,核酸的元素组成为C、H、O、N、P。
【详解】A、胆固醇、脂肪酸的元素组成是C、H、O,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元素组成是C、H、O、N,A不符合题意;
B、氨基酸的元素组成是C、H、O、N,核苷酸的元素组成是C、H、O、N、P,甘油的元素组成是C、H、O,B不符合题意;
C、淀粉、葡萄糖、脂肪的元素组成都是C、H、O,C符合题意;
D、性激素、纤维素的元素组成都是C、H、O,胰岛素的本质是蛋白质,元素组成是C、H、O、N,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梨匀浆与斐林试剂混合,水浴加热至50-65℃将出现砖红色沉淀
B. 向鸡蛋清稀释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摇匀后样液呈现紫色
C. 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都由NaOH和CuSO4组成,且使用方法也相同
D. 花生子叶临时切片用苏丹Ⅲ染液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橘黄色颗粒
【答案】C
【解析】
【分析】有机物的鉴定方法:(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鉴定,呈橘黄色。
【详解】A、斐林试剂可用于检测还原糖,两者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可产生砖红色沉淀,由于梨匀浆中含有还原糖,故与斐林试剂混合,水浴加热至50-65℃将出现砖红色沉淀,A正确;
B、鸡蛋清稀释液中富含蛋白质,向其中加入双缩脲试剂,摇匀后样液呈现紫色,B正确;
C、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都由NaOH和CuSO4组成,但两者CuSO4浓度不同,其中斐林试剂乙液为0.05g/mLCuSO4溶液,双缩脲试剂B液为0.01g/mLCuSO4溶液;两者的使用方法也不一样:斐林试剂是甲、乙液混合后再使用,双缩脲试剂则是先向待鉴定材料加入A液摇匀后,再加入试剂B液,C错误;
D、苏丹Ⅲ染液可用于检测脂肪,花生子叶临时切片中富含脂肪,用苏丹Ⅲ染液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橘黄色颗粒,D正确。
故选C。
3.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不同氨基酸之间的差异在于R基不同
B. 蛋白质可作为结构蛋白,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结构
C.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之间都是按相同的方式脱水缩合
D. 具有氨基和羧基的化合物,都是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
【答案】D
【解析】
【分析】蛋白质的主要功能有: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催化作用、作为运输载体、调节作用(可调节机体的生命活动)、免疫作用等。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每种氨基酸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 —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链基团R 。各种氨基酸之间的区别在于 R 基的不同。
【详解】A、不同氨基酸之间的差异在于R基不同,A正确;
B、蛋白质的功能之一就是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可作为结构蛋白,B正确;
C、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之间,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脱去一分子的水,通过脱水缩合的方式连在一起,C正确;
D、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 —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同时具有氨基和羧基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氨基酸,D错误。
故选D。
4. 下列关于蛋白质的合成与变性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氨基酸脱水缩合产生的水中,H全来自氨基,O来自羧基
B. 氨基酸仅通过脱水缩合的方式就可以形成蛋白质
C. 加热、加酸、加酒精均能使细菌的蛋白质变性从而达到消毒目的
D. 消除引起变性的因素后,已经变性的蛋白质可以恢复结构和功能
【答案】C
【解析】
【分析】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过程。
【详解】A、氨基酸脱水缩合脱去的水分子中的氢,一个来自氨基,一个来自羧基,氧来自羧基,A错误;
B、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肽链以后还需要经过盘曲折叠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才能够成为有活性的蛋白质,B错误;
C、加热、加酸、加酒精等,能够引起细菌和病毒的蛋白质变性,可以达到消毒灭菌的目的,C正确;
D、变性是一种永久性变化,已经被破坏的空间结构通常不能恢复原状,D错误。
故选C。
5. 如图,由1分子磷酸、1分子碱基和1分子化合物a构成了化合物b,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新冠病毒、大肠杆菌体内b均为4种
B. 若m为尿嘧啶,则b水解得到三种物质
C. 小麦的遗传物质彻底水解后得到的a不一定是脱氧核糖
D. 若a为核糖,则由b构成的核酸完全水解,得到的化合物最多有8种
【答案】B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可知,a是五碳糖,b是核苷酸,m是含氮碱基。核苷酸有8种,一分子核苷酸由 一分子磷酸、一分子五碳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五碳糖有脱氧核糖和核糖两种;含氮碱基有5种,A、T、C、G、U;构成DNA的核苷酸是脱氧核苷酸,有4种;构成RNA的核苷酸是核糖核苷酸,有4种。
【详解】A、新冠病毒为RNA病毒,故b核苷酸有4种,但是大肠杆菌为细胞生物,含有DNA和RNA,即含有b核苷酸8种,A错误;
B、若m为尿嘧啶,则b为尿嘧啶核糖核苷酸,水解得到磷酸、核糖、尿嘧啶三种物质,B正确;
C、小麦的遗传物质为DNA,DNA彻底水解后得到的a五碳糖一定为脱氧核糖,C错误;
D、若a为核糖,则由b构成的核酸为RNA,RNA完全水解,得到的化合物最多有6种,分别是核酸、核糖、4种含氮碱基,D错误。
故选B。
6. 以下各项结论,质壁分离实验不能证明的是( )
A. 成熟植物细胞的死活 B. 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
C. 植物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D. 溶质分子进出植物细胞的方式
【答案】D
【解析】
【分析】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的应用:1.判断细胞的死活;2.测定细胞液浓度范围; 3.比较不同植物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不同植物细胞+同一浓度的分离剂进行显微镜观察,刚发生质壁分离所需时间比较→判断质壁分离速度(或细胞液浓度)。 4.比较未知浓度溶液的浓度大小:同一植物的成熟细胞+未知浓度的溶液进行显微镜观察,刚刚发生质壁分离所需时间→比较所用时间长短→判断溶液浓度的大小(时间越短,未知溶液的浓度越大)。
【详解】A、只有活细胞才能发生质壁分离,死细胞是不会发生质壁分离的,所以通过质壁分离实验可以判断成熟植物细胞的死活,A不符合题意;
B、质壁分离的内因是细胞壁的伸缩性远小于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外因是细胞液浓度小于细胞外液,B不符合题意;
C、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之一是具有半透膜,故质壁分离现象说明了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C不符合题意;
D、渗透作用是指水分子等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质壁分离实验难以证明溶质分子进出细胞的方式,D符合题意。
故选D。
7. 科学家用黑、白美西螈做实验,将黑色美西螈胚胎细胞的细胞核取出来,移植到白色美西螈的去核卵细胞中,得到的重组细胞发育成黑色美西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体现了细胞核的全能性
B. 该实验直接证明了细胞核能控制细胞的代谢
C. 该实验证明了遗传物质能够发生稳定的变异
D. 该实验证明了核质之间有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答案】A
【解析】
【分析】细胞核包括核膜(将细胞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染色质(DNA和蛋白质)、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核孔(核膜上的核孔的功能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详解】AB、分析题意,上述过程是核移植实验,该实验中将黑色美西螈胚胎细胞的细胞核取出来,移植到白色美西螈的去核卵细胞中,得到的重组细胞发育成黑色美西螈,体现了细胞核的全能性,但不能直接证明细胞核控制细胞的代谢,A正确,B错误;
C、子代美西螈的肤色受黑色美西螈细胞核的控制,是遗传现象而非变异,C错误;
D、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是核孔的功能,无法通过本实验得出该结论,D错误。
故选A。
8. 多数植物的叶肉细胞代谢活动十分旺盛,下列细胞结构与对应功能表述错误的是( )
A. 叶绿体:CO2 的固定与 O2 的生成
B. 细胞核:遗传物质储存与基因转录
C. 高尔基体:蛋白质的合成与加工
D. 液泡:调节细胞渗透压平衡
【答案】C
【解析】
【分析】1、细胞核的功能: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2、高尔基体:单膜囊状结构,动物细胞中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植物中与有丝分裂中细胞壁形成有关。
【详解】A、CO2 的固定发生在叶绿体基质, O2 的生成发生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A正确;
B、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基因转录的主要场所,B正确;
C、蛋白质合成的场所是核糖体,C错误;
D、液泡中有细胞液,具有调节细胞渗透压平衡的功能,D正确。
故选C。
9. 核糖体和线粒体是真核细胞中重要的细胞器。下列关于核糖体和线粒体相同点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都含C、H、O、N、P元素
B. 都主要由蛋白质和脂质组成
C. 都有可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
D. 都可能在生理活动中产生水
【答案】B
【解析】
【分析】1、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均存在遗传物质DNA,DNA在复制和转录的过程中均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核糖体是翻译的场所,翻译过程中mRNA和tRNA之间进行碱基互补配对。
2、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蛋白质结构具有多样性的原因是氨基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不同,以及空间结构具有多样性.核酸中碱基的排列顺序千变万化使得核酸具有多样性。
【详解】A、线粒体中有蛋白质、DNA和RNA,核糖体含有RNA和蛋白质,则都含有C、H、O、N、P元素,A正确;
B、核糖体是无膜结构的细胞器,没有脂质,B错误;
C、核糖体上信使RNA上的密码子和tRNA上的反密码子能够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线粒体内可以发生转录和翻译过程,C正确;
D、在核糖体上合成蛋白质过程是脱水缩合,有水的生成,线粒体是进行有氧呼吸的场所,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生成水,D正确。
故选B。
10. 下列关于细胞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染色质由R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B. 核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由单层膜构成
C. 核孔是DNA、RNA、蛋白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
D. 与细胞核的功能最密切相关的结构是染色质
【答案】D
【解析】
【分析】细胞核包括核膜(将细胞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染色质(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核仁(与某种RNA(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核孔(核膜上的核孔的功能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细胞核是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
【详解】A、染色体与染色质是同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表现形态,染色质和染色体都是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A错误;
B、核膜是双层膜,可将细胞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B错误;
C、核孔是大分子物质如RNA和蛋白质等进出细胞核的通道,但核孔具有选择透过性,如DNA不能通过核孔,C错误;
D、细胞核中有染色质,染色质是遗传物质DNA的主要载体,DNA上有遗传信息,这些信息其实就是指导和控制细胞中物质和能量变化的一系列指令,因此细胞核功能的实现与细胞核中的染色质密切相关,D正确。
故选D。
11. 取两种不同的海绵,使其细胞分散成单个,再将它们掺和在一起培养,发现只有同种的细胞才能结合。此现象体现的细胞膜功能是( )
A. 屏障作用 B.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C. 信息交流 D. 维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稳定
【答案】C
【解析】
【分析】细胞膜的功能:1、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3、进行细胞间的物质交流。
【详解】细胞膜作为系统的边界,使得细胞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维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细胞需要的营养物质可以从外界进入细胞,不需要的或对细胞有害的物质不能进入细胞,细胞产生的废物排出细胞外;细胞间信息交流方式一般分为三种:细胞间直接接触(如精卵结合)、化学物质的传递(如激素的调节)和高等植物细胞的胞间连丝,同种的细胞相互识别后结合体现细胞膜信息交流的功能。而根据题意“将它们掺和在一起培养,发现只有同种的细胞才能结合”这一现象体现的细胞膜间信息交流功能,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12. 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醋酸杆菌是好氧细菌,线粒体是其“动力车间”
B. 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而核膜不具有选择透过性
C. 蚕豆叶下表皮细胞“系统边界”是细胞膜,而不是细胞壁
D. 有核糖体的细胞一定能合成分泌蛋白
【答案】C
【解析】
【分析】醋酸杆菌属于原核生物(细菌),细胞中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生物膜的功能特性是具有选择透过性,结构特性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详解】A、醋酸杆菌是严格的好氧细菌,属于原核生物,细胞中没有线粒体,A错误;
B、生物膜的功能特性是具有选择透过性,故细胞膜、核膜等生物膜均具有选择透过性,B错误;
C、细胞壁是全透性的结构,具有支持和保护细胞的功能;而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故蚕豆叶下表皮细胞的“系统边界”是细胞膜,C正确;
D、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故有核糖体的细胞一定能合成蛋白质,但分泌蛋白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运输和加工,而原核细胞没有内质网和高尔基体,D错误。
故选C。
13. 下列物质中,不能通过自由扩散进出细胞的是( )
A. 乙醇 B. 胆固醇 C. 钾离子 D. 甘油
【答案】C
【解析】
【分析】自由扩散是一种不需要转运蛋白、不需要ATP的跨膜运输方式,运输速率与膜两侧浓度差有关。
【详解】A、乙醇可以自由扩散通过细胞膜,A不符合题意;
B、胆固醇属于脂质,可以自由扩散通过细胞膜,B不符合题意;
C、无机盐离子只能以主动运输或者协助扩散的方式通过细胞膜,C符合题意;
D、甘油可以自由扩散通过细胞膜,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4. 新生儿小肠上皮细胞通过消耗ATP,可以直接吸收母乳中免疫球蛋白和半乳糖。这两种物质分别被吸收到血液中的方式是( )
A. 主动运输、主动运输 B. 胞吞、主动运输
C. 主动运输、胞吞 D. 被动运输、主动运输
【答案】B
【解析】
【分析】1、协助扩散的特点: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运输,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
2、主动运输的特点: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和能量。
3、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为胞吞和胞吐。
【详解】免疫球蛋白的本质是蛋白质,属于大分子有机物,其进出细胞的方式分别为胞吞、胞吐;而半乳糖是小分子物质,根据题意“新生儿小肠上皮细胞通过消耗ATP,可以直接吸收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和半乳糖”,可知半乳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故这两种物质分别被吸收到血液中的方式是胞吞、主动运输,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5. 下列有关果醋制作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果醋制作利用的是醋酸菌,它是一种能进行有氧呼吸的原核生物
B. 醋酸发酵过程中,酸度逐渐上升,最后保持相对稳定
C. 当氧气和糖源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
D. 利用醋酸菌制作果醋的过程中,先通气培养,后密封发酵
【答案】D
【解析】
【分析】果醋的制作使用的菌种为原核生物中的醋酸菌。醋酸菌是一种好氧菌。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果汁中的糖分分解成醋酸;当氧气充足、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可以先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
【详解】A、果醋制作利用的是醋酸菌,醋酸菌是需氧型生物,它是一种进行有氧呼吸的原核生物,A正确;
B、醋酸发酵过程中,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醋酸菌的数量先增多后稳定,故培养液的pH逐渐降低(即酸度逐渐上升),直至相对稳定,B正确;
C、当氧气和糖源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C正确;
D、醋酸菌属于好氧型细菌,在制作果醋的过程中不能密封发酵,D错误。
故选D。
16. 葡萄酒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能存活但不能大量繁殖
B. 制作过程中随着发酵的进行发酵液中糖含量增加
C. 葡萄酒的颜色是葡萄皮中的色素进入发酵液形成的
D. 自然发酵制作葡萄酒时起主要作用的菌是野生型酵母菌
【答案】B
【解析】
【分析】果酒制作的主要菌种是酵母菌,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
【详解】A、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大量繁殖,在无氧条件下通过无氧呼吸产生酒精,但不能大量繁殖,A正确;
B、制作过程中随着发酵的进行,糖被不断消耗,因而发酵液中糖含量不断减少,B错误;
C、 葡萄皮中含有色素,发酵过程中色素进入发酵液形成酒的颜色,C正确;
D、 自然发酵制作葡萄酒时起主要作用的菌种是野生型酵母菌,D正确。
故选B。
17. 下列关于传统发酵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制作酸奶所利用的微生物,无具膜结构的细胞器
B. 毛霉、醋酸菌的代谢类型均为异养需氧型
C. 传统发酵制作的葡萄酒是水、乙醇、色素组成的混合物
D. 果酒发酵所需温度低于果醋发酵
【答案】C
【解析】
【分析】果酒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生物;制作果醋需要醋酸菌,它是一种严格需氧的微生物,在糖源和氧气充足时可将葡萄中的糖分解为醋酸;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腐乳的制作,如青霉,毛霉,曲霉等,主要是毛霉。
【详解】A、制作酸奶所用的微生物为乳酸菌,属于原核生物,无具膜结构的细胞器,A正确;
B、毛霉、醋酸菌的代谢类型均为异养需氧型,B正确;
C、传统发酵利用的是天然菌种,由于原料上的微生物不唯一,因此最终发酵的产物也不是单一的成分,故传统发酵制作的葡萄酒不只是水、乙醇、色素组成的混合物,C错误;
D、果酒发酵所需温度为18-30℃,果醋发酵所需温度为30-35℃,D正确。
故选C。
18. 下列关于腐乳的制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青方腐乳的腌制过程中加入了红曲使其着色
B. 加盐腌制时注意每层均匀加盐,保持口味统一
C. 卤汤中的酒可用料酒、黄酒等,含量控制在20%左右
D. 毛霉生长时,环境中需保持一定的湿度
【答案】D
【解析】
【分析】腐乳制作有多种微生物参与,如青霉、曲霉、酵母菌和毛霉等,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豆腐的主要营养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肪,都是大分子有机化合物,难以消化、吸收,毛霉等多种微生物分泌的蛋白酶能将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则豆腐中营养物质的种类增多,且更易于消化和吸收。
【详解】A、青方腐乳不加辅料,红方腐乳因加入红曲而成红色,A错误;
B、加盐腌制时逐层增加用盐量,接近瓶口的地方盐要加得厚一些,B错误;
C、卤汤中的酒可以选用料酒、黄酒、米酒、高粱酒等,含量一般控制在12%左右,C错误;
D、毛霉等的生长需要豆腐提供水、无机盐和碳源、氮源等四大类基本营养物质,此外,还需一定的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D正确。
故选D。
19. 红酸汤是一种传统美食,其制作以番茄和辣椒为主要原料,流程为:选择原料→洗净擦干→装坛→密封发酵→成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红酸汤的制作过程主要依赖酵母菌发酵
B. 装坛时加入成品红酸汤是为了增加菌种数量
C. 装坛至八成满的原因主要是促进微生物繁殖
D. 发酵过程中pH逐渐下降,亚硝酸盐含量不断增加
【答案】B
【解析】
【分析】红酸汤制作需要用到乳酸菌,乳酸菌是一种厌氧菌,在无氧的条件下,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使得菜品有一股特别的风味提升菜品的口感。
【详解】A、红酸汤的制作过程主要依赖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A错误;
B、装坛时加入成品红酸汤是为了增加发酵菌种的数量,缩短发酵时间,B正确;
C、装坛至八成满的目的是防止番茄发酵后液体膨胀外溢,乳酸菌是厌氧菌,繁殖不需要氧气,因此装坛至八成满的原因不是促进微生物繁殖,C错误;
D、发酵过程中pH逐渐下降,下降到一定程度后不变,亚硝酸盐含量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先增加后减少,D错误。
故选B。
20. 四川某些餐厅的泡菜由于腌制时间通常只有1~2天,因此被称为“洗澡泡菜”。某高二同学想通过所学知识对“洗澡泡菜”进行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下列对其测定过程的描述有误的是( )
A. 测定亚硝酸盐的含量需要用到对氨基苯磺酸溶液
B. 亚硝酸钠标准显色液颜色越深,其亚硝酸钠含量越高
C. 需要用氢氧化铝乳液去除样品处理液中的杂质和色素
D. 称取适量泡菜水制备样品处理液后,还需要进行比色和计算
【答案】D
【解析】
【分析】亚硝酸盐的检测原理:①有关反应:亚硝酸盐+对氨基苯磺酸→反应物;反应物+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玫瑰红色染料。 ②判断方法:观察样品颜色变化,并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显色液比较,然后估算亚硝酸盐含量。 ③测定步骤:配制溶液→制备标准显色液→制备样品处理液→比色。
【详解】A、亚硝酸盐的检测原理是:①有关反应:亚硝酸盐+对氨基苯磺酸→反应物;反应物+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玫瑰红色染料。 ②判断方法:观察样品颜色变化,并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显色液比较,然后估算亚硝酸盐含量。 测定亚硝酸盐的含量需要用到对氨基苯磺酸溶液 ,A正确;
B、观察样品颜色变化,并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显色液比较,然后估算亚硝酸盐含量,亚硝酸钠标准显色液颜色越深,其亚硝酸钠含量越高 ,B正确;
C、加入氢氧化铝乳液目的是吸附色素等杂质,对滤液起到净化作用,C正确;
D、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称取的应该是泡菜,不是泡菜水,D错误。
故选D。
21. 为了观察手掌上附着的微生物,某同学制作培养基,将自己的手掌在配制的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上轻轻按压后,盖上培养皿盖,将平板倒置放在恒温培养箱中培养48h,结果如图所示。与此实验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培养结果显示出手掌上布满了菌落
B. 待灭菌后的培养基冷却至50℃左右后,再进行倒平板
C. 在超净工作台上和酒精灯火焰旁进行操作,是为了防止杂菌污染
D. 手掌在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上轻轻按压属于接种操作
【答案】A
【解析】
【分析】培养基的概念及营养构成:(1)概念: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配制出的供其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2)营养构成:各种培养基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无机盐,此外还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例如,培养乳酸杆菌时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维生素,培养霉菌时需将培养基的pH调至酸性,培养细菌时需将pH调至中性或微碱性,培养厌氧微生物时则需要提供无氧的条件。
【详解】A、将自己的手掌在配制的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上轻轻按压后,手上的微生物转移到培养基上,经过培养形成了菌落,因此培养结果显示出手掌上布满了微生物,A错误;
B、待高温灭菌后的培养基冷却至50℃左右后,再进行倒平板,该温度为刚好不烫手的温度,且表现为液态,因而可以进行倒平板操作,B正确;
C、在超净工作台上和酒精灯火焰旁进行操作,目的是防止杂菌污染,因为该部位属于无菌区,C正确;
D、手掌在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上轻轻按压属于接种操作,可将手上的微生物转移到培养基上,D正确。
故选A。
22. 下图表示大肠杆菌纯培养的部分操作步骤,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步骤①操作所用培养基需先经高压蒸汽灭菌
B. 步骤②中接种环和试管都应先在火焰上灼烧
C. 步骤③中第五次划线的末端最可能出现单个大肠杆菌菌落
D. 步骤①、②、③的操作都是为了防止杂菌污染
【答案】B
【解析】
【分析】图示为平板划线法的部分操作步骤。①的操作为在酒精灯火焰附近,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将培养皿打开一条稍大于瓶口的缝隙,右手将锥形瓶中的培养基(10~20mL)倒入培养皿,左手立即盖上培养皿的皿盖。将培养皿放到水平台面上。②的操作为在火焰旁冷却灼烧后的接种环。另一只手拿起装有大肠杆菌培养液的试管,用持有接种环的手拔出试管口的棉塞。③的操作为将试管放回试管架。拿起装有培养基的培养皿,在火焰附近将皿盖打开一条缝隙,再将蘸有大肠杆菌的接种环迅速伸入平板内,划三至五条平行线,盖上皿盖。灼烧接种环,待其冷却后,从第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作第二次划线。重复以上操作,作第三、四、五次划线。④为完成平板划线后的示意图。
【详解】A、为了防止杂菌污染,步骤①操作所用的培养基需先经高压蒸汽灭菌,A正确;
B、在步骤②的操作前,接种环应先在火焰上灼烧,在步骤②中,接种环应先在火焰旁冷却,试管中的培养液含有大肠杆菌,不能在火焰上灼烧,否则会导致大肠杆菌死亡,B错误;
C、在平板划线过程中,通过接种环在固体培养基表面连续划线的操作,能够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在数次划线后,就可以得到由一个细胞繁殖而来的肉眼可见的菌落。可见,步骤③中第五次划线的末端最可能出现单个大肠杆菌菌落,C正确;
D、步骤①、②、③的操作均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其目的都是为了防止杂菌污染,D正确。
故选B。
23. 下列关于消毒、灭菌及无菌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消毒就是要杀死物体内外所有的微生物 B. 操作者的双手可以用酒精擦拭进行消毒
C. 接种室和工作台可以用紫外线进行消毒 D. 玻璃器皿可以采用干热灭菌法进行灭菌
【答案】A
【解析】
【分析】1、消毒:(1)消毒是指使用较为温和的物理、化学或生物等方法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的一部分微生物。(2)消毒方法常用到煮沸消毒法、巴氏消毒法(对于一些不耐高温的液体),还有化学药剂消毒(如酒精、氯气、石炭酸等)、紫外线消毒。
2、灭菌:(1)灭菌是指使用强烈的理化方法杀死物体内外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2)灭菌方法有:灼烧灭菌、干热灭菌、湿热灭菌。①接种环、接种针、试管口等使用灼烧灭菌法。②玻璃器皿、金属用具等使用干热灭菌法,所用器械是干热灭菌箱。③培养基、无菌水等使用高压蒸汽灭菌法,所用器械是高压蒸汽灭菌锅。
【详解】A、无菌操作包括灭菌和消毒,消毒只杀死一部分微生物,A错误;
B、超净工作台和操作者双手可以使用酒精消毒,B正确;
C、空气、接种室和工作台可以用紫外线消毒,C正确;
D、玻璃器皿、金属用具等使用干热灭菌法进行灭菌,D正确。
故选A。
24. 下表是某同学设计的一种培养基配方,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成分
含量
成分
含量
硝酸钠
3g
无水碳酸钠
1g
硫酸镁
0.5g
磷酸二氢钠
0.25g
硫酸锰
0.01g
蒸馏水
1000mL
磷酸氢二钾
0.75g
琼脂
15g
A. 该培养基中不含碳源,不能用于培养任何微生物
B. 此配方制作固体培养基,可用于选择培养异养的固氮微生物
C. 若需筛选耐酸的微生物,需要培养基灭菌后通过滴加盐酸来调节pH
D. 若需筛选分解尿素的细菌,需去除硝酸钠,添加尿素和葡萄糖
【答案】D
【解析】
【分析】从混合样品中获得某种微生物的方法通常有两种: 第一种是可利用该分离对象对某一营养物质有一“嗜好”的原理,专门在培养基中加入或不加该营养物质,从而使它成为一种选择培养基(如在含高浓度NaCl的培养基上分离金黄色葡萄糖球菌,在不含N的培养基上分离圆褐固氮菌);或根据分离对象对pH、温度和氧气浓度的喜好,改变培养环境的理化性质,使环境条件最适宜该微生物的生存,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将培养基放在高温环境中培养只能得到耐高温的微生物。 第二种办法可利用该分离对象对某种抑菌物质的抗性,在混合培养物中加入该抑制物,经培养后,原来占优势的微生物生长受抑制,而分离对象却可乘机大大增殖,使之在数量上占优势(如在加入青霉素的培养基上分离真核微生物)。
【详解】A、该培养基中含碳源,如无水碳酸钠,A错误;
B、该培养基有琼脂,为固体培养基,由于不含有有机碳源,不能培养异养微生物,B错误;
C、若需筛选耐酸的微生物,需在添加盐酸调节pH后再灭菌,C错误;
D、要筛选分解尿素的细菌,所用培养基应该以尿素为唯一氮源,因此应该去除亚硝酸钠,此外还需要加入葡萄糖,D正确。
故选D。
25. 某生物兴趣小组从有机质丰富的土壤中提取样本,利用液体培养基选择培养纤维素分解菌。使用液体选择培养基培养纤维素分解菌的原因主要是( )
A. 纤维素分解菌是厌氧菌 B. 使用液体培养基更容易灭菌
C. 富集目的菌同时便于稀释涂布 D. 分解菌在固体培养基上不能生长
【答案】C
【解析】
【分析】1、筛选纤维素分解菌应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选择培养基。
2、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纤维素分解菌产生的纤维素酶可以水解纤维素而使菌落周围出现透明圈,所以可以用刚果红染液鉴别纤维素分解菌。
【详解】A、纤维素分解菌的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A错误;
BC、使用液体选择培养基培养纤维素分解菌,一方面可以获得大量纤维素分解菌,另一方面便于稀释涂布平板维素分解菌,并不是因为使用液体培养基更容易灭菌,B错误,C正确;
D、鉴别纤维素分解菌使用的是固体培养基,所以纤维素分解菌也可以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D错误。
故选C。
26. 膜蛋白在生物体能量转换、信号传导等生命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作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膜蛋白不能催化专一的化学反应
B. 很多膜蛋白在磷脂双分子层中能运动
C. 很多膜蛋白是激素或其他化学物质的专一受体
D. 膜蛋白种类和数量决定了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
【答案】A
【解析】
【分析】细胞膜的成分主要是脂质和蛋白质,其中磷脂最为丰富。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膜的基本支架;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有的贯穿整个磷脂双分子层。
【详解】A、有些膜蛋白是酶,酶具有专一性,能催化专一的化学反应,A错误;
B、生物膜上的大部分蛋白质是可以运动的,B正确;
C、化学物质能与受体特异性结合,而受体的本质是蛋白质,所以有些膜蛋白可以作为受体与化学物质特异性结合,C正确;
D、膜蛋白的种类和数量越多,生物膜的功能就越复杂,D正确。
故选A。
27. 下列关于普通洗衣粉和加酶洗衣粉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洗衣粉中的酶主要通过快速分解溶在水里的污渍发挥作用
B. 普通洗衣粉洗衣后的污水排放可能导致微生物和藻类大量繁殖
C. 蚕丝织物不能用添加了纤维素酶的洗衣粉洗涤
D. 普通洗衣粉中添加了表面活性剂,加酶洗衣粉中没有
【答案】B
【解析】
【分析】加酶洗衣粉是指含有酶制剂的洗衣粉,目前常用的酶制剂有四类: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其中,应用最广泛、效果最明显的是碱性蛋白酶和碱性脂肪酶。碱性蛋白酶能将血渍、奶渍等含有的大分子蛋白质水解成可溶性的氨基酸或小分子的肽,使污迹从衣物上脱落。脂肪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也能分别将大分子的脂肪、淀粉和纤维素水解为小分子物质,使洗衣粉具有更好的去污能力。
【详解】A、洗衣粉中的酶主要是将大分子物质分解为小分子物质,使其更容易从衣物上脱落,A错误;
B、普通洗衣粉中含有磷,含磷污水的排放可能导致微生物和藻类大量繁殖,造成水体的污染,B正确;
C、蚕丝织物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不能用添加了蛋白酶的洗衣粉洗涤,可以用添加了纤维素酶的洗衣粉洗涤,C错误;
D、两种洗衣粉中都添加了表面活性剂,D错误。
故选B。
28. 下列与海藻酸钠凝胶珠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凝胶珠形成后应立即从溶液中捞出,否则凝胶珠会过硬
B. 若凝胶珠颜色偏白,说明包埋的酵母菌数量较多
C. 若凝胶珠形状不规则,可能是滴加时注射器距液面过近导致的
D. 固定好后的酵母细胞凝胶珠要用生理盐水冲洗2~3次
【答案】C
【解析】
【分析】凝胶珠拖尾现象产生的原因:海藻酸钠浓度过高、注射器与液面的高度不对;如果制作的凝胶珠颜色过浅呈白色说明海藻酸钠的浓度偏低,固定化的酵母细胞数量较少;如果形成的凝胶珠不是圆形或者椭圆形,说明海藻酸钠浓度过高;如果实验成功,应该有气泡产生并具有酒味。
【详解】A、凝胶珠形成后应在CaCl2溶液中浸泡30min左右,A错误;
B、若凝胶珠颜色偏白,说明海藻酸钠溶液浓度较低,包埋的酵母细胞数量较少,B错误;
C、注射器尽量离液面一段距离,以保证凝胶珠成为球状,若凝胶珠形状不规则,可能是滴加时注射器距液面过近导致的,C正确;
D、固定好后的酵母细胞凝胶珠要用蒸馏水冲洗2~3次,D错误。
故选C。
29. 制取橘皮精油的过程,需先后进行两次过滤,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 第一次过滤使用的是滤纸,其目的是除去残渣和固体物
B. 第二次过滤使用的是普通布袋,其目的是除去较小的残留固体物
C. 第一次过滤所得滤液,可直接利用滤纸进行第二次过滤
D. 静置处理第一次过滤得到的滤液,所得上清液与第二次过滤所得滤液均是橘皮精油
【答案】D
【解析】
【详解】橘皮压榨先用普通布袋过滤,其目的是除去残渣和固体物;首次过滤后,要进行离心,其目的是除去较小的残留固体物;再静置后分离出上清液M,将M在5~10 ℃下静置5~7 d,使杂质沉淀,分离出上清液N,剩余部分用滤纸进行第二次过滤,得到滤液P,P+N即为最终的橘皮精油。
30. 提取胡萝卜素和玫瑰精油时都需要加热,但是用萃取法提取胡萝卜素时,采用水浴加热法;而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玫瑰精油时,可以用直接加热法,其原因是( )
A. 前者需要保持恒温,后者不需要恒温
B. 前者容易蒸发,后者不容易蒸发
C. 前者烧瓶里是易燃易爆的有机溶剂,后者是水
D. 胡萝卜素不耐高温,玫瑰精油耐高温
【答案】C
【解析】
【分析】胡萝卜素、叶绿素、叶黄素、番茄红素和辣椒红素都是脂溶性植物色素,一般不溶于水,易溶于酒精、乙醚和氯仿等有机溶剂。故常用有机溶剂萃取胡萝卜素。萃取过程中采用水浴加热的原因:有机溶剂用明火直接加热易爆炸。
【详解】蒸馏法提取玫瑰油的原理是水蒸气将玫瑰油提携出来形成油水混合物,然后分离玫瑰油,加热的目的是产生水蒸气提携玫瑰油;萃取法提取胡萝卜素的原理是胡萝卜素易溶于有机溶剂,加热的目的是促进胡萝卜素在有机溶剂中溶解,由于有机溶剂是易燃、易爆物质,加热温度不能太高,因此要用水浴加热,D符合题意。
故选D。
31. 水和无机盐在农作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农作物从外界吸收的磷酸盐可用于细胞内合成DNA和RNA
B. 结合水是细胞的重要物质,可直接参与光合作用过程
C. 由于氢键的存在,水具有较高的比热,有利于维持生命系统的稳定性
D. 活性蛋白失去结合水后会改变空间结构,重新得到结合水后不能恢复其活性
【答案】B
【解析】
【分析】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其生理作用有:
(1)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Mg2+是叶绿素的必要成分。
(2)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如Ca2+可调节肌肉收缩和血液凝固,血钙过高会造成肌无力,血钙过低会引起抽搐。
(3)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和细胞的形态。
【详解】A、DNA和RNA的元素组成均为C、H、O、N、P,故农作物从外界吸收的磷酸盐(P)可用于细胞内合成DNA和RNA,A正确;
B、自由水可直接参与光合作用过程,B错误;
C、由于水分子的极性,一个水分子的氧端靠近另一水分子的氢端时,它们之间的静电吸引作用就形成一种弱的引力,这种弱的引力称为氢键;氢键的存在,使水有较高的比热容,使水的温度不易发生改变,有利于维持生命系统的稳定,C正确;
D、蛋白质失活后,其活性不能恢复,故活性蛋白失去结合水后会改变空间结构,重新得到结合水后不能恢复其活性,D正确。
故选B。
32. 人体肺部支气管上皮细胞表面有一种转运Cl-的载体蛋白(CFTR蛋白),该蛋白功能异常会导致Cl-逆浓度梯度运出细胞出现障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水分子可自由通过支气管上皮细胞膜的磷脂双分子层
B. 蛋白CFTR将Cl-逆浓度梯度运出细胞需要消耗能量
C. 神经细胞释放递质的方式与CFTR运输Cl-方式不同
D. CFTR功能异常会导致支气管上皮细胞内渗透压降低
【答案】D
【解析】
【分析】由题干信息分析,CFTR蛋白能够将Cl-逆浓度梯度运出细胞,可知为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
【详解】A、水分子的跨膜运输方式可以是自由扩散,也可以是协助扩散,因此水分子是能够自由通过上皮细胞膜的磷脂双分子层的,A正确;
B、蛋白CFTR将Cl-逆浓度梯度运出细胞是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B正确;
C、神经细胞释放递质方式为胞吐,与CFTR运输Cl-的主动运输方式不同,C正确;
D、CFTR功能异常会影响Cl-运出细胞,使支气管上皮细胞内离子浓度高,导致细胞内渗透压升高,D错误。
故选D。
33. 生物膜系统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下列有关生物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生物膜具有流动性是因为磷脂分子可以自由移动,膜中的蛋白质大多也能运动
B. 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只与膜上的转运蛋白有关,而与磷脂双分子层没有关系
C. 不同生物膜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是因为他们在组成成分和结构上是相似的
D. 生物膜系统的各组分之间既分工又协作,共同完成细胞的生命活动
【答案】B
【解析】
【分析】生物膜系统包括核膜、细胞器膜和细胞膜。生物膜主要有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构成。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行性,功能特点是具有选择透过性。细胞间信息交流的三种方式: 1、体液运输信号分子与靶细胞上受体结合传递信息。2、相邻两个细胞膜接触,信息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如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3、相邻细胞间形成通道,携带信息的物质通过通道进如另一个细胞。如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也有信息交流的作用。
【详解】A、生物膜主要由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构成,由于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都可以运动,因此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A正确;
B、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与膜上的转运蛋白以及磷脂双分子层都有关系,B错误;
C、由于细胞内不同生物膜在组成成分(都主要由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构成)和结构上十分相似,因此不同生物膜之间可以进行转化,例如内质网可形成囊泡与高尔基体融合,成为高尔基体膜的一部分,C正确;
D、生物膜既各司其职,又相互协作,共同完成细胞的生理活动,D正确。
故选B。
34. 泡菜制作中亚硝酸盐含量与食盐浓度的关系如下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前五天,乳酸菌大量繁殖导致亚硝酸盐生成较快
B. 在制作泡菜的过程中,有机物的干重减少,种类增加
C. 泡菜“咸而不酸”的原因可能与食盐浓度过高,导致不能正常发酵有关
D. 所用的食盐水经煮沸后可除去水中的氧气并杀灭杂菌
【答案】A
【解析】
【分析】泡菜的制作原理:泡菜的制作离不开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乳酸菌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在泡菜制作的过程中要注意控制腌制的时间、温度和食盐用量。温度过高、食盐用量过低、腌制时间过短,容易造成细菌大量繁殖,亚硝酸盐含量增加。
【详解】A、前五天微生物会将原料中的硝酸盐还原形成亚硝酸盐,因此在发酵初期亚硝酸盐生成较快,A错误;
B、制作泡菜过程中,微生物消耗蔬菜中的有机物,使其干重减少,但是由于微生物的代谢活动,有机物的种类会增加,B正确;
C、食盐浓度过高,会导致乳酸菌失水过多死亡,影响发酵,同时温度太低,也会影响乳酸菌的代谢活动,导致发酵不能正常进行,C正确;
D、由于乳酸菌是厌氧型微生物,因此所用的食盐水需经煮沸后除去水中的溶解氧,有利于乳酸菌的发酵,同时煮沸还可以杀灭杂菌,防止污染,D正确。
故选A。
35. 如图是根据果胶酶在果汁生产中的作用的系列实验结果得出的坐标曲线。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甲表示温度对果胶酶活性的影响,低温不会影响果胶酶的结构
B. 图乙只能表示pH对果胶酶活性的影响,最适pH通常为碱性条件
C. 图丙可表示苹果泥中加入果胶酶后得到的果汁量随时间变化情况
D. 图丁可表示苹果泥用量一定时,果胶酶用量对果汁产量的影响
【答案】C
【解析】
【分析】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有温度、pH、酶的浓度以及底物浓度等,分析题图可知,图甲可表示酶量和底物量一定时,果汁的出汁率和时间的关系,图乙表示温度或pH对果胶酶活性的影响,图丙可表示苹果泥中加入果胶酶后得到的果汁量随时间变化情况,图丁可表示苹果泥足量时,果胶酶用量对果汁产量的影响。
【详解】A、酶的活性随温度变化而变化,低温时酶活性受到抑制,活性较低,图甲不能表示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A错误;
B、图乙中曲线不能用来表示酶的活性随pH变化的特性,因为酶在过酸或过碱的条件下都会失活,因此曲线两端应该与横坐标相交,且从乙图中无法判断果胶酶最适pH为碱性条件,B错误;
C、果胶酶可分解植物细胞壁,增加果汁的出汁率,使水果更快到达出汁的最大值,如图丙所示,C正确;
D、苹果泥用量一定时,果汁产量也为一定值。因此果汁产量应达到一定值后不再变化,D错误。
故选C。
36. 得纯净微生物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杂菌污染,无菌技术围绕着如何避免杂菌的污染展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巴氏消毒的最大优点是能够杀死牛奶中的全部微生物
B. 对接种室、涂布器、操作者的衣着和双手只应进行消毒处理
C. 高压蒸汽灭菌和干热灭菌,都是通过高温实现灭菌
D. 酒精能使细胞中的蛋白质变性失活,浓度越高,消毒效果越好
【答案】C
【解析】
【分析】无菌技术:(1 )关键: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2 )具体操作:①对实验操作的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清洁和消毒。②将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进行灭菌。③为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④实验操作时应避免已经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与周围的物品接触。
【详解】A、巴氏消毒最大的优点是杀死牛奶中绝大多数微生物的同时基本不会破坏牛奶的营养成分,A错误;
B、对接种室、操作者的衣着和双手应进行消毒处理,对涂布器应进行灭菌处理,B错误;
C、高压蒸汽灭菌是以水蒸气为介质,干热灭菌是以空气为介质,都是通过高温实现灭菌,C正确;
D、乙醇能使蛋白质变性,75%酒精浓度是临床消毒浓度,过高浓度杀菌效果不佳,D错误。
故选C。
37. 研究组成细胞的分子,实际上是在探寻生命的物质基础,帮助我们建立科学的生命观,下列关于组成细胞的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脂肪酸的饱和程度影响脂肪的存在状态,动物脂肪在室温时都以固态形式存在
B. 在糖类代谢发生障碍引起供能不足时,脂肪会大量转化为糖类分解供能
C. 每种蛋白质分子都有与它所承担功能相适应的独特结构
D. 将细胞内有的物质配齐,按照它们在细胞中比例放在一支试管中就可构成一个生命系统
【答案】C
【解析】
【分析】1、细胞作为一个基本的生命系统,内部具有多个相对独立的结构,担负着物质的运输、合成与分解、能量转化和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
2、糖类在供应充足的情况下,可以大量转化为脂肪;而脂肪只在糖类代谢发生障碍引起供能不足时才会少量分解供能。
3、脂肪是由三分子的脂肪酸和一分子的甘油反应生成的。饱和脂肪酸熔点较高,容易凝固;不饱和脂肪酸熔点低,常温下呈现液态。
4、蛋白质分子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千变万化,多肽链盘曲折叠方式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从而出现了多种多样的蛋白质。每一种蛋白质都有其特定的空间结构,这些特定的结构功能的物质基础。
【详解】A、脂肪酸的饱和程度影响脂肪的存在状态,大多数动物脂肪含有饱和脂肪酸,在室温时呈固态,但鱼油在室温下为液态,A错误;
B、在糖类代谢发生障碍引起供能不足时,脂肪能分解供能,但不会大量转化为糖类,B错误;
C、蛋白质的结构决定其功能,每一种蛋白质分子都有与它所承担功能相适应的独特结构,C正确;
D、生命系统内部有严谨有序的结构,仅将细胞内含有的各种物质按照在细胞中的比例放在一支试管中,不能构成一个生命系统,D错误。
故选C
38. 线粒体的外膜上的孔蛋白M可以协助丙酮酸顺浓度梯度从线粒体外膜进入线粒体内外膜之间的膜间隙;线粒体内膜上的蛋白X在H+的协助下,可以逆浓度梯度将膜间隙的丙酮酸转运进入线粒体基质,同时H+从膜间隙顺浓度梯度通过蛋白X进入线粒体基质,该过程不消耗ATP。据此推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丙酮酸通过蛋白X的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
B. 丙酮酸通过孔蛋白M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
C. 线粒体膜间隙的H+浓度高于线粒体基质的
D. 蛋白X能够同时转运H+和丙酮酸,其不具有特异性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在H+的协助下,丙酮酸逆浓度梯度通过蛋白X,但该运输方式不消耗ATP,说明蛋白X转运丙酮酸时也转运H+,可以推测丙酮酸进入膜间隙的方式为主动运输,所需能量来自H+的势能。
【详解】A、丙酮酸通过蛋白X是逆浓度梯度进行的,因此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A错误;
B、丙酮酸顺浓度梯度通过孔蛋白M,属于协助扩散,B错误;
C、在H+的协助下,丙酮酸逆浓度梯度通过蛋白X,但该运输方式不消耗ATP,说明蛋白X转运丙酮酸时也转运H+,可以推测线粒体膜间隙的H+浓度高于线粒体基质的,丙酮酸进入膜间隙所需能量来自H+的势能,C正确。
D、蛋白X能够同时转运H+和丙酮酸,仍然表明其具有特异性,D错误。
故选C。
39. 有关“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实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培养基应以尿素为唯一氮源,其上生长的都是能分解尿素的细菌
B. 培养一段时间后,培养基中的营养成分会减少,pH会降低
C. 稀释涂布平板进行活菌计数属于菌种密度的直接计数方法
D.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接种稀释液后同时培养,判断选择培养基是否起选择作用
【答案】D
【解析】
【分析】细菌合成的脲酶将尿素分解成氨,氨会使培养基的碱性增强。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培养细菌,若指示剂变红,可确定该种细菌能够分解尿素。
【详解】A、某些固氮菌不需要培养基提供氮源,但能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上生长,A错误;
B、由于分解尿素的细菌是异养生物,所以培养一段时间后培养基的营养成分会减少,分解尿素的细菌合成的脲酶将尿素分解成氨,氨会使培养基的碱性增强,pH会升高,B错误;
C、稀释涂布平板进行活菌计数属于菌种密度的间接计数方法,通过显微镜的计数(如细菌计数板)是直接计数,C错误;
D、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接种稀释液后同时培养,目的是判断选择培养基是否起到了选择作用,若对照组培养基上的菌落数大于选择培养基上的菌落数,则证明选择培养基起到了选择作用,D正确。
故选D。
40. 关于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酵母细胞的活化应该选择体积足够大的容器
B. 海藻酸钠作用是使CaCl2聚沉形成凝胶珠
C. 配制海藻酸钠溶液时需要用小火间断加热
D. 海藻酸钠溶液冷却至室温才能与酵母细胞混合
【答案】B
【解析】
【分析】固定化细胞的制作过程:(1)酵母细胞的活化;(2)配制氯化钙溶液:要用蒸馏水配制。(3)配制海藻酸钠溶液:小火、间断加热、定容,如果加热太快,海藻酸钠会发生焦糊。(4)海藻酸钠溶液与酶母细胞混合:冷却后再混合,注意混合均匀,不要进入气泡。(5)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高度适宜,并匀速滴入。
【详解】A、活化前应选择足够大的容器,因为酵母细胞活化时体积会增大,足够大的容器能够保证酵母细胞不会溢出,A正确;
B、海藻酸钠是包埋酵母菌的不溶于水的多孔载体,CaCl2的作用是使海藻酸钠形成凝胶珠,B错误;
C、配制海藻酸钠溶液时,为避免出现焦糊现象,通常采用小火或间断加热,C正确;
D、为防止高温杀死酵母菌,待海藻酸钠溶液冷却至室温再与活化的酵母菌溶液混合搅匀,D正确。
故选B。
二、非选择题(共5个小题)
41. 动物通过小肠上皮细胞从消化道中吸收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等营养物质,吸收过程如图(纹状缘是指位于小肠上皮细胞的游离面的微绒毛所形成的一种波纹状的结构,由大量密集而规律排列的微绒毛构成),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纹状缘有利于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对葡萄糖等营养物质的吸收,原因是_________。
(2)与分泌蛋白相似,GLUT2、Na+-K+ATP酶和葡萄糖同向转运体在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内的合成、加工和转运过程需要_________及线粒体等具膜细胞器共同参与。
(3)由图可知,GLUT2转运葡萄糖到细胞外液的方式为_________,Na+-K+ATP酶除能催化ATP水解外,还具有_________作用;据图推测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所需的能量直接来源是_________。
【答案】(1)纹状缘有利于增加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的表面积,有利于载体的分布
(2)内质网、高尔基体
(3) ①. 协助扩散 ②. 转运(运输)(吸K+排Na+) ③. 小肠上皮细胞内外Na+浓度差
【解析】
【分析】根据图示可知,小肠上皮细胞通过Na+-K+-ATP酶吸收钾离子、排出钠离子均为逆浓度梯度运输,需要ATP供能,为主动运输。钠离子驱动转运葡萄糖的载体运输葡萄糖是逆浓度梯度的主动运输。
【小问1详解】
据图可知,纹状缘有利于增加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的表面积,有利于载体的分布,从而有利于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对葡萄糖等营养物质的吸收。
【小问2详解】
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以及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的合成和运输均需要核糖体合成肽链、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和运输,线粒体供能,其中核糖体无膜,即都需要内质网、高尔基体及线粒体等具膜细胞器共同参与。
【小问3详解】
由图可知,GLUT2转运葡萄糖到细胞外液是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需要载体蛋白,为协助扩散。Na+-K+ATP酶除能催化ATP水解外,还具有运输钠离子和钾离子的作用。据图可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是逆浓度梯度,所需的能量直接来源于小肠上皮细胞内外Na+浓度差产生的势能。
42. 图1为细胞核及周围物质结构,图2为非洲爪蟾卵母细胞亲核蛋白注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 ]_________和核膜体现了生物膜系统在结构上的直接联系,结构4的功能是_________,图1结构内部行使遗传功能的是染色质,理由是_________。
(2)图2中,亲核蛋白需要经过图1中的核孔进入细胞核,并由其_________决定。某抗肿瘤药物M需进入细胞核发挥作用,但在细胞质中停留时间越长,抗肿瘤效果越差。为使药物M快速入核,提高作用效果,请结合图2实验结果,提出一种设计思路:_________。
【答案】(1) ①. [1]内质网 ②. 与某种RNA的合成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③. 染色质上含有遗传物质DNA
(2) ①. 尾部 ②. 将抗肿瘤药物与亲核蛋白的尾部结合
【解析】
【分析】分析图1:1表示内质网,2表示核孔,3表示染色质,4表示核仁,5表示核膜。
分析图2:由图2过程及结果可以看出来,亲核蛋白进入细胞核是由其尾部决定的。
【小问1详解】
图1中[1]内质网和核膜直接相连,体现了生物膜系统在结构上的直接联系;结构4为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由于染色质上含有遗传物质DNA,因此图1结构内部行使遗传功能的是染色质。
【小问2详解】
分析题图2可知,放射性尾部能进入细胞核,放射性头部不能进入细胞核(放射性在细胞质),由此可知亲核蛋白进入细胞核由其尾部决定。因此若要使药物M快速进入细胞核,只需将抗肿瘤药物与亲核蛋白的尾部结合即可。
43. 滥用抗菌药物带来的细菌耐药性日趋严重。益生菌本身及其代谢产物具有广谱抗菌作用,筛选不同动物来源的益生菌是“减抗限抗”大背景下抗生素替代品开发的一大趋势。研究者对动物来源的益生芽孢杆菌的形态学、耐胆盐等进行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分离筛选健康牛粪便中的短小芽孢杆菌。取10g健康牛粪便加入_________mL无菌水中充分震荡,过滤得到10-1的悬液。进行系列稀释后用_________法进行接种,每个浓度重复3次。37℃条件下将平板倒置培养24小时,根据_________特征鉴别出芽孢杆菌。
(2)要进一步分离纯化菌种,下列图示中_________所示才是正确的划线操作。其他划线方法错误的原因是_________。
A B. C.
(3)通过上述操作即可获得短小芽孢杆菌。已知小肠中的胆盐浓度通常在0.03%~0.3%范围内波动,下图为短小芽孢杆菌在不同胆盐含量下的生长情况,分析短小芽孢杆菌在畜禽的肠道中能否存活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
【答案】(1) ①. 90 ②. 涂布平板 ③. 菌落
(2) ①. A ②. 从第二次划线起,B、C划线时没有做到每次划线所需菌种都来自上一次划线末端,故划线应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
(3) ①. 能 ②. 短小芽孢杆菌在浓度为0.3%胆盐中仍超过60%的存活率,而小肠中的胆盐浓度通常在0.03%~0.3%,所以短小芽孢杆菌能在肠道中存活
【解析】
【分析】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
【小问1详解】
若稀释10倍,则需要将10g健康牛粪便加入90mL无菌水中充分震荡,过滤可得到10-1的悬液。进行系列稀释后用涂布平板法进行接种,每个浓度重复3次。不同菌体形成的菌落的形态、颜色等特征不同,因此可根据菌落特征鉴别出芽孢杆菌。
【小问2详解】
要进一步分离纯化菌种,可采用平板划线法接种,平板划线时第二次及其后的划线都要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其目的是使微生物数目能够随着划线次数的增加而逐步减少,以达到分离的效果。图中从第二次划线起,B、C划线时没有做到每次划线所需菌种都来自上一次划线末端,因此只有A才是正确的划线操作。
【小问3详解】
根据图示可知,短小芽孢杆菌在浓度为0.3%胆盐中仍超过60%的存活率,而小肠中的胆盐浓度通常在0.03%~0.3%,所以短小芽孢杆菌能在畜禽的肠道中存活。
44. 中药黄皮的药用历史悠久,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皮叶具有抑菌、镇咳平喘、保肝等作用。黄皮叶香味浓郁,与其所含挥发油有关。为优化黄皮叶中挥发油的提取方法,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实验:
方法一:称取黄皮叶粉末10g,置于500mL圆底烧瓶中,加入一定体积的超纯水(几乎不含杂质),浸泡并加热煮沸一段时间,收集油水混合物,静置一段时间后分离油层并除水,得挥发油。
方法二:称取黄皮叶粉末10g,置于500mL圆底烧瓶中,加入相同体积的乙酸乙酯,置于超声波提取仪中提取一段时间后过滤,加入无水硫酸钠,静置10h后过滤,将滤液置于水浴锅内蒸发乙酸乙酯,得挥发油。
(1)通过以上资料分析,黄皮挥发油的性质有__________,其化学组成是__________。
(2)方法一采用的是__________方法,方法二中加入无水硫酸钠的目是__________。
(3)从__________方面评价上述两种提取方法提取黄皮挥发油的效果。
【答案】(1) ①. (化学性质稳定)、挥发性强、易溶于有机溶剂 ②. 萜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
(2) ①. 水蒸气蒸馏法 ②. 除水
(3)出油率、挥发油的品质、杂质种类和含量等
【解析】
【分析】植物芳香油的提取方法:蒸馏法、压榨法和萃取等。(1)蒸馏法:芳香油具有挥发性。把含有芳香油的花、叶等放入水中加热,水蒸气能将挥发性较强的芳香油携带出来,形成油水混合物;冷却后,油水混合物又会重新分成油层和水层除去水层便得到芳香油,这种提取方法叫蒸馏法。根据蒸馏过程中原料放置的位置的标准,将水蒸气蒸馏法划分为水中蒸馏、水上蒸馏和水气蒸馏。(2)萃取法:这种方法需要将新鲜的香花等植物材料浸泡在乙醚、石油醚等低沸点的有机溶剂中,是芳香油充分溶解,然后蒸去低沸点的溶剂,剩下的就是芳香油。(3)压榨法:在橘子、柠檬、甜橙等植物的果皮中,芳香油的含量较多,可以用机械压力直接榨出,这种提取方法叫压榨法。
【小问1详解】
通过以上资料分析,黄皮挥发油的性质有(化学性质稳定)、挥发性强、易溶于有机溶剂。其化学成分是萜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
【小问2详解】
根据“方法一:称取黄皮叶粉末10g,置于500mL圆底烧瓶中,加入一定体积的超纯水(几乎不含杂质),浸泡并加热煮沸一段时间,收集油水混合物,静置一段时间后分离油层并除水,得挥发油。”可知,方法一采用的是水蒸气蒸馏法,方法二中加入无水硫酸钠可以吸水,故加入无水硫酸钠的目是除去水分。
【小问3详解】
从出油率、挥发油的品质、杂质种类和含量等方面评价上述两种提取方法提取黄皮挥发油的效果。
45. 雅安市汉源县光照充足,苹果产量高,用其制作的苹果汁酸甜可口、营养丰富。在苹果汁生产时加入果胶酶不仅能提高产量,还能改善果汁的口感。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利用苹果榨取苹果汁时加入果胶酶的作用是__________,从而提高果汁的澄清度。
(2)果胶酶是分解果胶的一类酶的总称。科学家从植物中提取到了甲、乙、丙、丁四种果胶酶的混合物,其分子大小和电荷的性质情况如图所示,若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分离四种果胶酶,则果胶酶__________形成的电泳带相距最远。若用凝胶色谱法分离混合物中的四种果胶酶,移动速度最快的是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
(3)若要探究果胶酶的最适用量,请写出实验思路:__________。
【答案】(1)将果胶分解成可溶性的半乳糖醛酸(分解果胶)
(2) ①. 甲、丙 ②. 丙 ③. 丙分子量大,不能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只在凝胶外部移动,路程短,移动速度快
(3)设置一系列浓度梯度的果胶酶溶液,在温度等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处理等量的苹果泥,测量滤出苹果汁的体积,果汁体积最大时对应的最小酶浓度为最适量
【解析】
【分析】分离蛋白质的原理是:当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蛋白质通过凝胶时,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蛋白质容易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路程较长,移动速度较慢;而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蛋白质无法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只能在凝胶外部移动,路程较短,移动速度较快。
小问1详解】
酶具有专一性,果胶酶可将果胶分解成可溶性的半乳糖醛酸(分解果胶),从而提高果汁的澄清度。
【小问2详解】
图中丙的分子量最大,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蛋白质无法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只能在凝胶外部移动,路程较短,移动速度较快,故若用凝胶色谱法分离混合物中的四种果胶酶,移动速度最快的是丙。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蛋白质的原理是SDS所带负电荷大大超过了蛋白质原有的电荷量,因而掩盖了不同种蛋白质间电荷差别,使电泳的迁移率完全取决于分子的大小,图中甲和丙的分子量大小相近,若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分离四种果胶酶,则果胶酶甲和丙形成的电泳带相距最远。
【小问3详解】
如果要“探究果胶酶的最适用量”,则自变量为果胶酶的量,因变量为果汁的体积,温度等无关变量相同且适宜。因此实验思路为:设置一系列浓度梯度的果胶酶溶液,在温度等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处理等量的苹果泥,测量滤出苹果汁的体积,果汁体积最大时对应的最小酶浓度为最适果胶酶用量。
精品解析:安徽省阜阳市2022-2023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生物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安徽省阜阳市2022-2023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生物试题(解析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孟子·梁惠王上》一文中提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雅安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检测生物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四川省雅安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检测生物试卷(含答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读图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雅安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检测生物试卷 (1)(含答案): 这是一份四川省雅安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检测生物试卷 (1)(含答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读图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